• 5.60 MB
  • 2021-10-26 发布

2020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上册七年级第3单元11《论语》十二章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文 《 论语 》 十二章 11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就不算是有思想的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 《 论语 》 ,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人。“半部 《 论语 》 治天下”,它形象地说明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1 . 积累文言文词汇,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文言文。 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3.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 (难点) (重点) (重点) 孔子,名 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东南 ) 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曾修 《 诗 》《 书 》 ,订 《 礼 》《 乐 》 ,序 《 周易 》 ,作 《 春秋 》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 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 年, 75 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 2500 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论语 》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 20 篇 ,是 儒家 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 教育 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 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南宋时, 朱熹把 《 论语 》 和 《 大学 》《 中庸 》《 孟子 》 合为“四书”。 《 论语 》 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 论语 》 论 语   愠   曾 子 吾 三 省 传 不习 逾 一 读一读字音 lún yùn zēng wú xǐng chuán yú dài ( ) dān ( ) gōng ( ) 博学而 dǔ ( ) 志 二 写一写字形 殆 箪 肱 笃 ( 一 ) 通假字 不亦 说 乎? ( 说,同“悦”,愉快 ) 吾十 有 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 二 ) 古今异义 可以 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 文言知识积累 ( 三 ) 一词多义 1. 知: 人不 知 而不愠 了解,动词 温故而 知 新 得到,动词 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动词 2. 可以: 可以 为师矣 可以凭借 士不 可以 不弘毅 能够,动词 3. 之: 学而时习 之 代词,代所学的知识 然后知松柏 之 后凋也 不译,助词 4. 其: 择 其 善者而从之 他们(的),代词 其 恕乎 大概、也许,副词 5. 而: 人不知 而 不愠 却,表转折 学 而 时习之 并且,表顺承 ( 四 ) 词类活用 1 .学而 时 习之  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 .吾 日 三省吾身  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 . 传 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 .温 故 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5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 为快乐。 ( 五 )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 .可以为师矣 点拨: 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 .人不知而不愠 点拨: 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即“自己”。 3 .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拨: 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 六 ) 成语积累 1 .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作补语,表示达到极点。 2 .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3 . 三省吾身: 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4 . 择善而从: 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5 . 富贵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6 . 三人行,必有我师: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作为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7 .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像河水一样逝去。 8 . 匹夫不可夺志: 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9 .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生活。 10 . 博学笃志: 广泛学习而且意志坚定。 ( 七 ) 名句积累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吾日三省吾身。 3. 温故而知新。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导思 1. 文中哪些句子教给了我们学习的方法?该如何更正确地学习? 导思 2: 文章告诉我们如何提高个人修养?找出重点句子加以赏析。 学习 修养处世 关键词 求知做人 导思 3. 读完文章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或做人的道理? 蕴含哲理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 〈 论语 〉 十二章 》课文朗读 。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原文 : 子 曰:“学而时 习 之, 不亦说 (yuè) 乎 ? (《 子而 》 ) 子: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孔子 ( 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东南 ) 人。 时习: 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 …… 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注释: 孔子说:“学习了 ( 知识 )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 译文: 第一篇 翻译课文 愠: 生气,恼怒。 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 注释: 原文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 ,不亦 君子 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 到这里 ) 来,不也很快乐吗 ?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 译文: 原文: 曾子 曰: “ 吾 日三省吾身: 为 人谋而不忠乎? (《 学而 》) 第二篇 曾子: 即曾参( shēn )(前 505— 前 436 ),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 吾: 人称代词,我。 三省: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注释: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 译文: 为: 替。 原文: 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传 不习乎?” 信: 诚信。 传: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注释: 我和朋友相交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复习呢?” 译文: 原文 : 子曰:“吾 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 ,四十而不 惑 ,五十而知天 命 ,六十而 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 (《 为政 》 ) 第三篇 十有五: 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 迷惑,疑惑。 天命: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耳顺: 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矩: 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注释: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译文: 原文 : 子曰:“ 温故 而知 新 , 可以 为师矣。” (《 为政 》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译文: 温: 温习,复习。 故: 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新: 新的体会,新的理解。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可以: 可以凭借 ( 这一点 ) 。⑤为:动词,做,当。 注释: 第四篇 原文 : 子曰:“ 学而 不思 则罔 ,思而不学则 殆 。” (《 为政 》)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译文: 而: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则: 就。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疑惑。 注释: 第五篇 原文 : 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 雍也 》 )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译文: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 能忍受。 注释: 第六篇 原文 : 子曰:“知 之者 不如 好 之者,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 《 雍也 》 )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译文: 之: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者: 代词,“ …… 的人”。 好: 喜爱,爱好。 乐: 以 …… 为快乐。 注释: 第七篇 原文 : 子曰:“ 饭疏食,饮水 ,曲 肱 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 我如浮云。” ( 《 述而 》 )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译文: 饭疏食,饮水: 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泛指胳膊。 于: 介词,对,对于。 注释: 第八篇 原文 :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 焉 。择 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述而 》 )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 看到自己也有 ) 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译文: 三人: 几个人,不是实指,虚数。 行: 行走。 焉: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其: 代词,他们(的)。 注释: 第九篇 善者: 好的方面,优点。 原文 : 子在 川 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子罕 》) 孔子在河边(看着浩荡汹涌的河水)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译文: 川: 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注释: 第十篇 原文 : 子曰: “ 三军 可夺帅也, 匹夫 不可夺志也。” (《 子罕 》)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改变。” 译文: 三军: 指军队。 匹夫: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注释: 第十一篇 原文 : 子夏曰:“博学而 笃志 , 切问而近思 , 仁 在其中矣。”( 《 子张 》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译文: 笃志: 志向坚定。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 仁德。 注释: 第十二篇 1. “学”与“习”是一个意思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答案 】 不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学”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习”则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  2. 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答案】 “忠” 是办事尽心尽力 ;“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 “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阅读方法解密 主观感受题解题法。 主观感受类问题多考查阅读文章后的启示、收获、看法等,答题时可分四步走:一是围绕文章中心,确立自己的观点;二是写出自身的体会;三是列举自己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四是紧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3. 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 【 答案 】 “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4. “温故”与“知新”是什么关系? 【 答案 】 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 答案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6. 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想到哪些相关的诗词句? 【 答案 】 想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 谈谈你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理解。 【 答案 】 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 与 “笃志”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 答案 】 本题运用词语 ( 句子 ) 能否调换顺序分析法。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能更好地体现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颠倒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 1. 【 难点探究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 答案 】 这句话揭示了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不同的人产生不同学习效果的原因不只是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启示我们不但要学会知识内容,更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 【 难点探究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揭示了怎样的学习内涵?你有怎样的启示? 《 论语 》 十二章 学习 是为 了更 好地 做人 学习方法→第 1 、 4 、 5 、 12 章 修身做人→第 1 、 2 、 3 、 6 、 8 、 11 、 12 章 学习态度→第 7 、 9 章 珍惜时间→第 10 章 本课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第二方面,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和志 向;第三方面,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诚实守 信、重视友情、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是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准则。  1. 立意深远,思想深刻。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言精练,立意深远,不少成了格言警句,闪现着思想的光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启发作用。 2. 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每一则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出自 《 论语 》 的成语积累 1. 犯上作乱: 犯 ,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自 《 论语 · 学而 》“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自 《 尚书 · 皋陶谟 》 :“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成语拓展 3. 一言以蔽之: 蔽, 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自 《 论语 · 为政 》 :“ 《 诗 》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 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自 《 论语 · 为政 》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 尽善尽美: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自 《 论语 · 八佾 》 :“子谓 《 韶 》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 武 》 :‘尽美矣,未尽善也。’” 作业 1 :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 2 : 完成 《 点训 》 上的习题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