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0 KB
  • 2021-10-26 发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共27分。1—7小题,每小题3分;8—10小题,每小题2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酝酿( liàng) 抖擞(sǒu) 淅沥(xī) 窠巢(kē)‎ B.镶上(xiāng) 朗润(rùn) 菡萏(hán) 澄清(chéng)‎ C.粗犷(guǎ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竦峙(zhì)‎ D.澹澹(dàn) 粼粼(líng) 池畦(qí) 烘托(hōng)‎ ‎【解析】A项,“酿”应读“ niàng”;B项,“菡”应读“hàn”;D项,“粼”应读“lí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C )‎ 文化遗产应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换言之,文化遗产______通过适当途径发挥作用,通过特定方式被大众所关注与分享,______具有旺盛的生命力。______保护文化遗产并不排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______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A.不但 而且 既然 那么   B.只有 才能 既然 那么 C.只有 才能 因此 而且 D.不但 而且 因此 而且 ‎【解析】第②句话中,“通过适当途径发挥作用,通过特定方式被大众所关注与分享”是条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在前面的条件下产生的结果,这是个条件复句,应填写“只有……才能……”;第③句话的两个小句子是递进关系,故第四空填写“而且”;同时,第③句是由第②句产生的结果,所以二者构成因果关系,故第三空填写“因此”。‎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贵港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春天的花海是人们游览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将“季节”改为“去处”。B项,两面对一面,删除“能否”。C项,成分残缺,在“个性化”后加上“的服务”。‎ ‎4.(2020·天水)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④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A.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解析】本段的观点是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④句是总领句;③句“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人与自然的关系、各种生命状态”这些承接着④句中的“哲学思想”;①句开头“三者的结合”承接第③句中“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第②句是总结句。‎ 二、现代文阅读(5—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在泸县 7‎ 巴 金 我知道船要在泸县过夜,等它靠好码头,便拿起大衣,戴上呢帽到岸上去,这时不过下午三点钟的光景。‎ 我慢慢地走上土坡,在一个墩上站住,便掉转身子去看江景。白带似的江水横在我的脚下,映着午后的秋阳,发出悦目的闪光,和天空成了一样的颜色。岸边一片沙滩,几间茅屋,两只囤船,还有一列帆樯高耸的小舟。这些似乎全陷入静止的状态,但是来往的人却使它们活动了。一切于我都是十分亲切。我怀着轻快的心把它们全收入我的眼里。我望着四周景物渐渐地回复到静止的状态中,我才拔脚往坡上的城市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泸县的土地,第一次还是在十七年前。那时我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少年,怀着一颗年轻的纯白的心。现在我重睹这个可爱的土地,我的心上已经盖满了人世的创伤,我想我应该有了大的改变。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那个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碗里的孩子仿佛就是我。我留恋地在这个摊子前站了一刻钟光景,我感到一种幼稚的喜悦。那个孩子空着手走开了,他讲话用的是我极其熟悉的声音。这声音引着我走了大半条街。我跟着小孩走,好像在追自己的影子,我似乎一跳就越过了二十年的长岁月。‎ 然而就只走了大半条街,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快乐的时间!我突然被拉回来了,从远去了的年代回来了。一大片炸毁房屋的废墟横在我面前,全是碎砖破瓦,只有倾斜欲坠的断墙颓壁留下来,告诉我们人家的界限。焦炙的黑印涂污了粉白墙,孤寂的梁柱带着伤痕向人诉说昔日的繁荣和今日的不幸。有一处,在一堵较大的白壁上,触目地现出“我们要替死者复仇”的标语。我隔着废墟望这些字,这时下落的太阳的余晖正停留在这面断墙上,像一片血光,它罩住了标语的一半字迹。我站在废墟前,让一阵愤怒的火烧着我的心。我的孩子的梦醒了。我加快脚步往前走,一座高塔似的钟楼拦住了我的视线,“怎么还剩下这个东西?”我刚这样想,我的脚就停住了,好像突然受到惊恐似的。我明明看见一具骷髅!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我默默地看着,默默地听着,看那枯焦的骨架,听那无声的语言。这里有一段悲惨的故事。但是我惭愧我只有这无力的手,不能给它任何的安慰和援助。我低下头走到它旁边。我的眼光被几个浓黑的大字吸引住了,依旧是抗战的标语,它们就写在墙柱上,这是我看惯了的字句。但这时我的头昂起来了,仿佛有一道强烈光芒射进我的肺腑,照亮我的胸膛。我感到勇气的增加。我的信念在这里又受到一次锻炼。我没有说错话:只有抗战才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存,和平却会带来毁灭的命运。‎ 我终于走过了斜坡。眼前现出一片绿色,我还听见有力的年轻的声音。原来我走到公园里来了。这里还是完好的。在树荫下围着一张竹制的小茶桌,六七个穿制服的青年坐在竹椅上,慷慨激昂地辩论。我走过他们身边,我在砖砌的栏杆前面立了片刻,我听见了几句话。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将来,这的确是一个大题目。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捏紧拳头大声说:“我知道时代是永远前进的。但是我们要推动时代,不要让时代把我们拖起走。”‎ 我站住,倾听下面的话:“物质的损失,生命的牺牲,会带来伟大的结果!你看着,我们就要在这一片废墟上建造起九层的宝塔。”‎ 我感到极大的喜悦。我的确瞥见光明了。这是年轻的中国的呼声。这是在轰炸的威胁下长成的中国的呼声。它是何等的响亮,何等有力!我相信它,我等着看那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九层宝塔。‎ 回到船上以前我还在各处走了一转。我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我没有注意街名,但我知道这是本城惟一热闹的街市。这里两旁都是完好的商店,‎ 7‎ 还有许多白木新屋。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一个中国的城市在废墟上活起来了,它不断地生长,发达。任何野蛮的力量都不能毁灭它。我怀着这个信念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重庆追记 ‎5.下列对作者在泸县的行踪和见闻,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D )‎ A.走上土坡,回望江景→环顾四周,回忆从前→站在街上,凝望钟楼→走到公园,倾听讲话→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B.走上土坡,回望江景→站在摊前,听闻乡音→寻觅过去,走过斜坡→走到公园,倾听讲话→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C.走上土坡,回望江景→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街上,凝望钟楼→走过斜坡,闲逛公园→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D.走上土坡,回望江景→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街上,凝望钟楼→走到公园,倾听讲话→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解析】本文以“地点转换”和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6.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加点词语,下列对作者的心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A.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望着”可爱的“糖人”,熟悉的声音和情景让他充满小孩时代的喜悦。‎ B.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它用“洞穴似的眼睛”“望着”作者,让人感到眼前的一切令人触目惊心。‎ C.作者见到这些人不顾不管国恨家仇,悠闲自在地玩掷骰子,心情是极其愤怒的。‎ D.“干尸”与“糖人”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之情。‎ ‎【解析】玩掷骰子的是小孩,那是一种童趣。 ‎ ‎7.下列对本文思想感情的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鼓舞中国人坚定信念,打败侵略者,在废墟上重建年轻的中国。‎ B.表达了因家园被破坏,国土被践踏的沉重心情。‎ C.文中有些许的伤感、悲观,但坚信胜利一定属于中国民众。‎ D.表达了对乡土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解析】“悲观”有误,文中充满对乡土的热爱,对家园被毁的愤怒和伤心,对侵略者暴行的痛斥,但对未来充满希望。‎ 三、古诗文阅读(8—15小题,共18分)‎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下车引之  B.与儿女讲论文义   君与家君期日中 C.俄而雪骤       相委而去 D.白雪纷纷何所似 水何澹澹 ‎【解析】A项,人名,无实义/代词,代指元方;B项,介词,跟;C项,助词,用在“俄”后,组成一个表时间状态的副词,意思是“不久,一会儿”/连词,表顺承;D项,疑问代词,什么/副词,多么。‎ 7‎ ‎9.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待君久不至,已去 ‎ C.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D.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析】例句与C项都是判断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省略句;D项,感叹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B.“白雪纷纷何所似”一句在文中的意思是: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C.“公大笑乐”表明这两人的回答没有好坏之分,谢太傅对这两个答案都很满意。‎ D.本文表现了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充满诗意的想象力。‎ ‎【解析】表明太傅对“未若柳絮因风起”更满意。‎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3分)‎ 非选择题,本卷共14小题,共9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曲,回答第11—12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甲诗和乙曲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甲诗颔联“ 小景衬大景 ”,即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大景表现了出来。乙曲运用 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的手法,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沉重。(2分)‎ ‎12.甲诗中“归雁”和乙曲中“昏鸦”两个意象选择最能表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请仿照示例探究另一个意象。(3分)‎ 示例:甲诗中“归雁”即北归的大雁,诗人看到北归的大雁从头顶掠过,就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这一意象更触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乙曲中“昏鸦”即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诗人看到乌鸦归巢,就想起自己流落他乡,不能归家,这一意象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回答13—15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约定 ‎ ‎(2)太丘舍去 去: 离开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7‎ ‎15.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元方是个明白事理、聪明机智、能言善辩、讲诚信、讲礼貌的孩子。(答对三点即可)‎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6.(1)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 ‎(2)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3)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观沧海》中抒发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 五、综合题(17—18小题,共8分)‎ ‎17.进入中学,同学们都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与人交往,需要真诚与爱心。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交友之道吗?七年级(6)班举行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6分)‎ ‎(1)活动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请你代拟一个小标题。(1分)‎ 示例:友情之舟(友谊连线 名人友谊)(突出“友谊”“友情”这一主题)‎ ‎(2)说说下面“朋友”的含义。(2分)‎ 益友: 能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  损友: 对自己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3)活动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资料,请你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3分)‎ 典故示例:伯牙绝弦 割席断交 刎颈之交 管鲍之交;内容示例: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伯牙和钟子期相交的故事。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后钟子期病故,伯牙万分悲痛,认为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就把自己的琴摔碎,琴弦挑断,终生不再弹琴。(对典故里的人物、内容要表达清楚)。‎ ‎18.你的同学小明最近和学校里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也比较差的同学走得较近。为了请他们吃零食、看电影,他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作为他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2分)‎ 示例:小明,我知道你是一个仗义大方的人,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只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今后我们要尽量远离那些给我们带来不良影响的人,你说对吗?‎ 六、现代文阅读(19—23小题,共15分)‎ ‎(2020·广州)1985年的一场电影 李义文 ‎①明天家里放电影!‎ ‎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刘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7‎ ‎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⑨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⑪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 ‎⑫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 ‎⑬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⑭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⑮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⑯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⑰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⑱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 ‎⑲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伛偻的背影,姐的眼眶又湿润了。‎ ‎⑳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 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 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 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19.阅读第⑳—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3分)‎ 电影放映前:① 不知所措地向来人道谢 ‎ 电影放映中:② 在围子外转悠,看着人群嘿嘿地笑 ‎ 电影散场后:③ 歪在草垛堆里打着呼噜 ‎ ‎20.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4分)‎ ‎(1)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姐姐听到父亲在家庭负担重的情况下仍表明坚决支持自己读书的态度,内心十分感动,‎ 7‎ 因此流泪。‎ ‎(2)姐的眼眶又湿润了。‎ 姐姐亲眼目睹了父亲为供自己读书所付出的努力,因心疼父亲而流泪。‎ ‎21.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2分)‎ ‎①开篇点题,点明文章要讲述的内容是“放电影”。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探究“谁要放电影”以及“为什么要放电影”。③引出下文父亲与姐姐的争执和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情节发展作铺垫。④果断的语气体现出父亲坚定的性格,突出了父亲内心的骄傲和对女儿的疼爱。(任写出两点即可)‎ ‎22.下面的材料选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⑩—⑫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分)‎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他们都吃苦耐劳,勤劳厚道。‎ ‎23.小说中,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却坚持为庆祝姐姐考上大学请大家看电影,他为什么这样做?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4分)‎ 原因:①在当时,看电影是一种时兴的庆祝方式,是仪式感的体现。②姐姐考上大学,父亲为她感到无比自豪,放电影体现出父亲对姐姐的重视。③父亲希望通过这一形式分享自己的喜悦,让大家都能看到姐姐的优秀。(答出两点即可)‎ ‎【观点及理由】示例一:赞同。这是父亲对女儿爱的体现,父亲辛勤劳作,终于把女儿供上了大学,这种富有仪式感的庆祝方式也是对父亲付出的肯定。示例二:不赞同。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小说中的家庭并不富裕,在这种条件下,不必破费铺张,可以把钱拿去做更有实际意义的事。‎ 七、作文(50分)‎ ‎24.以“下一次,我会做得更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5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 ‎③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得抄袭。‎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