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00 KB
  • 2021-10-26 发布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导学案(人教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7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啜泣、纳罕、迂回、训诫、瘦骨嶙峋、小心翼翼”等词语。‎ ‎2、 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鉴赏课文中由事推理的感悟美。 在阅读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激励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 ‎① lín xún(  )_________;② chuò qì(  )________;‎ ‎③ dà hǎn(  )_________;④ sǒng lì(  )_________;‎ ‎⑤ níng shì(  )__________;‎ ‎2.学生读课文,思考:‎ ‎⑴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⑵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⑶ 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⑷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课堂探究 ‎1、小组合作研讨,多角度探究文意:‎ ‎⑴ 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⑵ 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⑶ 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⑷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⑸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②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③“我下不去!”我哭着说,……‎ ‎④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⑤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________出左脚去________那块岩石,而且________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⑥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________在崖下的岩石上,_______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________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⑦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在⑤⑥段中的空白处填入适合的动词。‎ ‎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⑴ 寂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灰心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表现“暮色四合”带给我的直接影响的词是________,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在父亲的指点下,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非常细致生动,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指的是_____________。‎ ‎6、照应题目,表现主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7、简述你从作者的经历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选自《知道窗》2006年第3期,有改动,作者祁文斌)‎ ‎1、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 ‎ ‎ ‎ ‎ ‎2、“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字左右)‎ ‎ ‎ ‎  ‎ ‎3、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 ‎ ‎ ‎ ‎ ‎ ‎4、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 ‎ ‎ ‎ ‎ ‎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 答 案:‎ 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1 ① 嶙峋 形容人瘦削     ② 啜泣 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 ‎③ 纳罕 惊奇,诧异     ④ 耸立 高起,直立 ‎ ‎⑤ 凝视 聚精会神地看 ‎2、⑴ 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⑵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 ⑶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⑷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1小组合作研讨,多角度探究文意:‎ ‎ ⑴ 爬上石架的“我”,上不去,下不来,陷入绝望、恐惧,父亲并没有用梯子上去救护,而是鼓励、指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富有教益的方法使孩子获取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办法告诉人们,对孩子不要溺爱,要科学地训练孩子,使之自立自强。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以指导、鼓励,不能包办代替,路要让孩子自己走,在走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成熟起来。‎ ‎⑵ 在“我”爬上石架,陷入困难时,“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尔后是杰利去把父亲找来的,说明他还是富于友情的。⑶ 文中其他四个孩子,在“我”陷入困境时则把“我”丢在那儿不管,还无情地嘲笑,这样对待一起玩的伙伴则有些恶劣,没有患难与共的爱心。‎ ‎⑷ 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同时激励勇敢精神。     ‎ ‎ 1、伸 探 踩 踩 投入 啜泣 ‎2、⑴ 没有声音,孤单冷清。    ⑵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 ‎⑶ 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沉。  ‎ ‎3、恐惧 不能动弹 ‎4、“脱险”的经历是文章的重点,因此详写,也为下文说“永远忘不了”作铺垫。‎ ‎5、战胜恐惧,顺利脱险 ‎6、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7、略(提示:围绕“目标、理想、意志”谈即可.)‎ ‎1、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 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意思对即可)‎ ‎2、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意思对即可)‎ ‎3、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 ‎4、不矛盾。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意思对即可)‎ ‎5、点明题旨,画龙点睛。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议论是对前文的深化。。(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