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5.54 KB
- 2022-04-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目录有关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赏析1、读音及节奏2、解释实词和虚词3、翻译4、结构层次分析5、文章特色6、题内话7、题外话练习中考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
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县人)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现存七篇)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赏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读是议论文,选自《孟子·公孙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揭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课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哲人的智慧,文章据事论理,分析透辟,又大量运用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读音及朗读节奏
朗读节奏举例: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读音举例夫郭粟寡戚畔fúguōsùguăqīpàn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释实词和虚词
实词解释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郭:古义指外城。今义指姓氏。环:围。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米粟:泛指粮食。委:放弃。去:离开。域:原指界限,课文的意思是限制。固国:巩固国防威:震慑。至:极点。道,即指仁政。得道,即指施行仁政寡:少。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自家里的人。今义指直系亲属。畔:同“叛”。顺:归顺,服从。
虚词解释1、环而攻之而不胜第一个“而”表修饰,解释为“着、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解释为“但是、却”。2、夫环而攻之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发议论。3、然而不胜者这样,可是。4、三里之城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字。5、亲戚畔之代词,他。6、寡助之至动词,到。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介词,解释为“凭、靠”。
翻译
译文原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原文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原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译文原文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原文
结构层次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段:战例一〔攻方失利〕论证了分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也。第三段:战例二〔守方失例〕论证了分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第四段: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小结本文采用层层推理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开头1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出了“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论点,在第2段以攻城为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3段又以守城为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最后一段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一步推论“得道”与“失道”的不同结果。文章结构严密,推理清楚,说理深刻,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章特色
文章特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善用排比,加强语势。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三句,铺排而下,从反面否定了“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使后文主旨鲜明地呈现于读者眼前,突出“人和”的实质是要施行仁政,即“得道”,而并非此三者。了解孟子文章的铺排气势,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意,也有利于掌握背诵的条理性。
题内话
题内话作者是怎样阐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道理的?作者首先以战争为例记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阐述这个道理也是话分两头,各表一枝:先从攻的方面说敌国再小,可以四面包围攻打,天气时令再好,可还是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再从防守的方面说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护甲也不是不精良,储存粮食不是不多,可还是放弃而逃离了,这正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从而强调了人的团结、人心向背的重要。其次,作者进而论述治理国家的君主也应以人和为重。指出要管理百姓不能靠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天险,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那靠什么呢?靠人和,因为得道(人和)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到极点连亲骨肉都背叛他、多助到极点,天下的人都顺从他。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人和呢?只有施仁政的国君才能得到人和得到天下人拥戴的人去攻打众叛亲离的施暴政的独夫,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题外话
题外话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助大雾的天气迷惑曹军,使曹军把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来。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让熊熊燃烧着的很多小船冲向曹军的战船,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
题外话现实中有好多事就像战争一样--生活上的竞争啦,生意上的竞争啦,工作上的竞争啦--这些竞争就像战争一样,只是没有硝烟罢了。能否举个例子呢?
题外话一九八O年前,深圳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吗?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发展成一个超级的大城市呢?一个小小的渔村是改革开放给了深圳"天时"
题外话借助“地利”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城市中的"黄金地带"等。
题外话依靠“人和”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和平解放北京城","九七年香港回归","商场的服务态度和信誉"。
练习
练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文中加点词天时地利人和环是兵革委域威道2、选出朗读节奏不当的一项()A、天时/不如地利B、环而攻之/而不胜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民心所向,上下内部团结。围。这。武器装备。放弃。限制。威慑。仁义、仁道。D
练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攻势之大的短句是_________________。4、古代把上下相接、意思相对的两句话叫做“骈句”。骈句也可包括排比句。骈句因字句整齐,讲究音韵和对仗,所以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请从文中选取一例作点评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如“得道多助……战必胜矣”有三组骈句,运用对比、突出得道的意义;同时语势铿锵有力,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对不义之战,主张“仁政”统一天下练习
中考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考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996年吉林题)1、作者孟子,战国人,是孔子以后_______思想的代表人物。2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儒家C
中考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996年吉林题)3、对“得道者多助”理解正确的是()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C、能懂得统治方法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D、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4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意思是()A、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线,管理百姓。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震慑天下。DA
中考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997年江西题)1、在文中空白处填出有关原句。2、文中加点的“池”的意思是________,“君子”在文中的同义词是___________。3、“委而去之”正确的译句是()A、委托人到那里去。B、丢下城池逃走。C、委派人离开那里。D、放弃(这里)到那儿去。4、下面几个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正确的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B、城非/不高也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护城河得道者BD
中考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997年江西题)5、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从中可以反映孟子_______的政治思想。6、全文论述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意图是借论战来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和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实行“王道”的必要性(或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谢谢赏析
附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时机,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时机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时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时机,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呀,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呀,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呀,但是,守城一方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河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只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再见!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词五首 破阵子 (12022-04-0115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我的第一本书 (7)2022-04-0111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扁鹊见蔡桓公 (112022-04-0117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词曲五首 过零2022-04-0122页
-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2022-04-0124页
-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课件12 2022-04-0150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陈涉世家 (11)_鲁2022-04-0153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我的母亲 (18)_鲁2022-04-018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词五首 江城子 2022-04-0116页
- 八年级下数学课件《二次根式的性质2022-04-0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