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4.5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省营口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
B.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
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40℃
2.“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5.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
A.水的质量增大 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 D.冰的比热容增大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B.“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C.色彩缤纷的电视画面是由红光、黄光和蓝光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远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
7.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里,则关于从杯子里溢出水量说法正确的是(ρ铜>ρ铁>ρ铝)( )
A.放铜块的杯子溢出的水最多 B.放铁块的杯子溢出的水最多
C.放铝块的杯子溢出的水最多 D.溢出水一样多
二.填空题
8.2015年11月8日,辽宁省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有害物质含量爆表,其中PM2.5是天气雾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容易被人吸入肺部造成危害,2.5μm= m.
9.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
10.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11.镜湖公园是营口市最大的人工湖.湖水“水清鉴人”,这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了人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漫步湖畔,看到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 的缘故,漫步树荫下,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点点光斑,光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2.由于社会商用点验钞设备还没有升级和更新,因此,11月1日发行的新版100元人民币“土豪金”不被商用点验钞设备识别,遭遇尴尬.点验钞具有“荧光特征分析鉴别技术”,说明它能发出 .最简单的人工鉴别方法是看票面中央的光彩数字“100”.随着观察角度从直视变为平视, (填“反射”或“折射”)光的颜色在金色与绿色之间交替变化.
13.如图a、b是两音叉的发声特点.其中音调高的是 ,c、d是同一音叉两次的发声特点,其中 的响度大.
14.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 m.
15.质量是10kg的冰,全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kg,体积是 m3,其密度将比冰要 ;当这些水又全部汽化成水蒸气后,其质量是 kg,体积将变得更大,其密度将 .这说明质量不随物质 的改变而改变,但密度将可能发生变化.
三.作图题
16.如图所示,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17.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经凸透镜后在光屛上成的像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的位置.
四.简答题
18.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五.计算题
19.印度洋发生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几十万人遇难.巨大的灾难过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7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位置到最近的陆地的距离是34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从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是多少?
20.小明家有一个质量为150g,体积为600cm3的紫砂壶,他很想知道制作这种紫砂壶的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52.2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7.4g.
(1)请你计算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该紫砂壶所用材料的体积是多少?
(3)若此壶装满水,壶与水的总质量是多少?
六.实验探究题
21.小明在“测小车的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椭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大/小).
(2)请根据图给信息回答:SAB= cm,VAC= 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22.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 .
(2)在 段,锡处于熔化状态;在 段,锡处于凝固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 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热,温度 .
(4)AB段锡是 态,CD段段锡是 态,EF段锡是 态.(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子啊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屛,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 的 像;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 .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 的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24.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 向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利用调好的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盐水的密度过程如下:
A.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82.2g;
B.将烧杯中的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是 cm3;
C.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 g.
(3)经过测定,盐水的密度为 kg/m3.
2015-2016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
B.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
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40℃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8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情况;
B、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左右,故B符合实际情况;
C、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情况;
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响度.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解答】解: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响度很大,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借助“神十上天、天宫授课”这一历史事件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科技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2)音色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解答】解:
A、蝴蝶飞行时,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赫兹,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故A错误;
B、我们能区分出不同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声波具有能量,所以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故C正确;
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耳的听觉范围、乐音的特征、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4.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火车冒出的烟柱,对于路边的观察者来讲,它的方向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火车的行进方向,二是风向.如果竖直向上呈柱形,说明这两种影响的效果正好相互抵消.
【解答】解:蒸汽火车沿着平直的轨道行驶,风自西向东时,路边的观察者在没有风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应该看到烟也自西向东,现在却看到烟竖直向上,说明有风,而且火车的速度与风的速度相等,并且方向相同.因此,与风(空气)比较,烟的位置没有改变,也就是说火车的位置没有改变,即相对于空气来说,火车是静止的,
故选C.
【点评】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有两种方法: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②告诉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运动状态.此题全面地考查了这两方面.
5.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
A.水的质量增大 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 D.冰的比热容增大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1)冰的熔化条件:温度达到0℃,并且不断吸热;
(2)水的凝固条件:温度达到0℃,并且不断放热;
(3)物体吸热和放热的条件是:存在着温度差异.
【解答】解: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冰的温度很低,放到装适量0℃的水的保温杯中,冰块从保温杯水中吸热,保温杯是绝热的,与外界没有热交换;通过热传递杯内水肯定放热,因此会有水结成冰,而冰不能熔化成水,使冰的质量增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B.“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C.色彩缤纷的电视画面是由红光、黄光和蓝光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远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用的都是凸透镜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距等于像距;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A、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与水的深度无关,故A错误;
B、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池水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色彩缤纷的电视画面是由红光、绿光和蓝光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
D、远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7.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里,则关于从杯子里溢出水量说法正确的是(ρ铜>ρ铁>ρ铝)( )
A.放铜块的杯子溢出的水最多 B.放铁块的杯子溢出的水最多
C.放铝块的杯子溢出的水最多 D.溢出水一样多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比较思想;浮力.
【分析】要判断哪个金属块溢出的水最多,就得需要知道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哪个杯子里溢出水就最多;而要判断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我们可根据密度知识进行判断.
【解答】解:因为m铜=m铁=m铝,ρ铜>ρ铁>ρ铝,
所以V铜<V铁<V铝,
因为这三个金属块都浸没入水杯里,杯中装满水,
所以它们排出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
则V铜排<V铁排<V铝排,
所以放铝块的杯子溢出的水最多.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能否根据密度求出相应的体积.关键是要知道这三者密度的大小顺序.
二.填空题
8.2015年11月8日,辽宁省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有害物质含量爆表,其中PM2.5是天气雾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容易被人吸入肺部造成危害,2.5μm= 2.5×10﹣6 m.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解答】解:
1μm=10﹣6m,故2.5μm=2.5×10﹣6m.
故答案为:2.5×10﹣6.
【点评】物理量单位换算时,注意“先换后算”﹣﹣先换单位,再算结果.
9.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固体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快 .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 音色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2)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是区别声音最重要的依据.
【解答】解:大地是固体,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利用了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琴弦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不同琴键的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固体;快;响度;音色;音调.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传播、特征的理解,都属于基础知识.
10.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凝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内 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凝固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冰花形成在玻璃的哪个表面,取决于室内外的气温情况;水在遇冷时会发生凝固现象而变成固态的冰.
【解答】解: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固态的冰花;且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因为室内气温较高,水蒸气才会遇冷凝华;湿抹布上有较多的水,当水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时,水遇冷发生了凝固现象,使抹布与玻璃粘在一起.
故答案为:凝华、内、凝固.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中凝华现象,我们要掌握住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且是水蒸气遇冷时发生的.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好好掌握.
11.镜湖公园是营口市最大的人工湖.湖水“水清鉴人”,这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 镜面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了人的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漫步湖畔,看到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 折射 的缘故,漫步树荫下,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点点光斑,光斑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
【考点】镜面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两种介质的表面会发生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等,光的反射形成的像都是虚像;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水中筷子变弯、水池变浅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3)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湖水“水清鉴人”,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的人的虚像;
漫步河畔,看到河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从水斜射到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点点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镜面;虚像;折射;直线传播.
【点评】本题由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入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掌握情况,注重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12.由于社会商用点验钞设备还没有升级和更新,因此,11月1日发行的新版100元人民币“土豪金”不被商用点验钞设备识别,遭遇尴尬.点验钞具有“荧光特征分析鉴别技术”,说明它能发出 紫外线 .最简单的人工鉴别方法是看票面中央的光彩数字“100”.随着观察角度从直视变为平视, 反射 (填“反射”或“折射”)光的颜色在金色与绿色之间交替变化.
【考点】紫外线;光的反射.
【专题】简答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点钞机运用了紫外线,直接观察利用了光的反射.
【解答】解:点验钞具有“荧光特征分析鉴别技术”,说明它能发出紫外线;直接观察钞票时,利用光的反射辨别颜色的交替变化.
故答案为:紫外线;反射.
【点评】此题为一基础题熟悉紫外线作用以及光的发射看清物体是解题关键.
13.如图a、b是两音叉的发声特点.其中音调高的是 a ,c、d是同一音叉两次的发声特点,其中 c 的响度大.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
【分析】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如图在相同时间内,a比b振动的快,故a的音调高;c比d偏离原位置大,故c的振幅大,c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a;c.
【点评】此题考查通过波形图来认识声音的特征、分辨乐音和噪声,对波形图的各种特征要了解.
14.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30 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 450 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m;
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车的速度;
由图得出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20s),再行驶30s两车行驶的路程,求出两车相距.
【解答】解:
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t=55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650m,v甲===30m/s;
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甲乙相遇后再经过30s,甲车行驶了1500m﹣600m=900m,
乙车行驶了1050m﹣600m=450m,
两车相距△s=900m﹣450m=450m.
故答案为:30;45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会识图、能从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15.质量是10kg的冰,全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10 kg,体积是 10﹣2 m3,其密度将比冰要 大 ;当这些水又全部汽化成水蒸气后,其质量是 10 kg,体积将变得更大,其密度将 变小 .这说明质量不随物质 状态 的改变而改变,但密度将可能发生变化.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在某一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不会随着改变,但体积和密度却都可能发生变化.
【解答】解:10kg冰化成水后,它的状态改变了,但它含有的水这种物质并未因此而变化,所以质量仍是10kg;
根据水的密度,可求出此时的体积V===10﹣2m3;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因此冰化成水后,密度变大了;
当水再汽化成水蒸气后,也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质量仍不变;因为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将更小;两次变化都表明,质量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故答案为:10,10﹣2,大,10,变小,状态.
【点评】水的三态变化有力地证明了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这期间改变的只是它的体积和密度.
三.作图题
16.如图所示,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本题所要求的光路图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光线垂直射向水面,此时光线的方向是不变的,垂直射入是折射的一个特例.
②光在水中射到平面镜上被反射,反射要遵循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①先画出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此时光线方向不变.
②接着画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先画法线,然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最后画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先画法线,然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点评】画光路图时,不管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都要先把法线画出来.
17.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经凸透镜后在光屛上成的像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的位置.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结合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的、过光心的.利用其对应的入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焦点的位置.
【解答】解:
(1)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所以连接AA′,与主光轴的交点O就是凸透镜的光心,由此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
(2)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A点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过A′,折射光线与凸透镜右侧的主光轴的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F位置.
再根据焦距的定义做出左侧的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像是由物体烛焰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会聚而成的,所以对应的物点发出的光线一定全部会聚在像点,从中取几条与焦点、凸透镜位置有关的特殊光线就可以确定焦点已经凸透镜的位置.
四.简答题
18.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简答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温度升高可以使液体汽化.
【解答】解:前窗玻璃上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珠;对着车窗玻璃吹暖风,可使小水珠吸热加速蒸发成水蒸气,车窗玻璃就清晰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五.计算题
19.印度洋发生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几十万人遇难.巨大的灾难过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7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位置到最近的陆地的距离是34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从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是多少?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海浪推进的速度,还知道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根据公式t=分别求出各自到达时间,二者之差就是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陆的时间.
【解答】解:根据v=可得,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的时间:
t1===200s,
海啸巨浪登陆的时间:
t2===1700s,
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陆的时间是△t=t2﹣t1=1700s﹣200s=1500s.
答:从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的时间是1500s.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求时间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知道在本题中保持不变的量是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本题还告诉我们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
20.小明家有一个质量为150g,体积为600cm3的紫砂壶,他很想知道制作这种紫砂壶的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52.2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7.4g.
(1)请你计算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该紫砂壶所用材料的体积是多少?
(3)若此壶装满水,壶与水的总质量是多少?
【考点】密度的计算.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1)首先计算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等于壶盖的体积,然后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壶盖的密度就是壶的材料密度;
(2)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材料的体积;
(3)由密度公式求出水的质量,然后求出总质量.
【解答】解:(1)由ρ=可知,溢出水的体积,即茶壶盖的体积:
V茶壶盖=V水===17.4cm3,
材料的密度:ρ===3g/cm3;
(2)由ρ=可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V材料===50cm3;
(3)由ρ=可知,装满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ρ水(V﹣V材料)=1g/cm3×=550g,
壶与水的总质量:m=m壶+m水=150g+550g=700g=0.7kg;
答:(1)这种材料的密度是3g/cm3;
(2)该紫砂壶所用材料的体积是50cm3;
(3)若此壶装满水,壶与水的总质量是0.7kg.
【点评】本题考查体积、密度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溢出水的体积就是壶盖的体积,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六.实验探究题
21.小明在“测小车的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椭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大/小).
(2)请根据图给信息回答:SAB= 4.00 cm,VAC= 0.03 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速度VAC偏 大 (选填“大”或“小”).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
(2)根据图中内容得出路程和对应的时间,求出相应的速度;
(3)分析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的误差,得出结论
【解答】解:(1)实验中为了让小车滑下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2)由图知,sAB=10.00cm﹣6.00cm=4.00cm;sAC=10.00cm﹣1.00=9.00cm=0.09m;tAC=23s﹣20s=3s;
vAC===0.03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所测的时间偏小,根据v=,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故答案为:(1)小;(2)4.00;0.03;(3)大.
【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计算出平均速度.
22.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 230℃ .
(2)在 BC 段,锡处于熔化状态;在 EF 段,锡处于凝固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 4 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吸 热,温度 不变 .
(4)AB段锡是 固 态,CD段段锡是 液 态,EF段锡是 固液共存 态.(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1)晶体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
(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3)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7min结束,即为晶体锡的熔化时间,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为凝固.
【解答】解:(1)由图可知锡在230℃时开始熔化,所以熔点为:230℃;
(2)BC段是锡的熔化过程,此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EF段是锡的凝固过程,不此时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固态的锡从3min开始熔化,到7min结束,熔化过程经历了4min,此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230℃不变;
(4)AB段锡处于熔化前,是固态,CD段是锡熔化后的锡的升温过程,是液态,熔化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内.是锡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锡的凝固过程,因此EF段锡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230℃;
(2)BC;EF.
(3)4;吸;不变.
(4)固;液;固液共存.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晶体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分析,将凝固图象和熔化图象合二为一,掌握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将其分为熔化前、熔化时、熔化后、凝固前、凝固时、凝固后几个过程进行分析更加简便.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子啊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屛,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使光源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 缩小 的 实 像;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 照相机 .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正立 、 放大 的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D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C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①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光源不晃动,像比较稳定.便于观察像的清晰程度.
②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有小方格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③像和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像距和物距,若将凸透镜放在0刻线处,可以从光具座直接读出像距和物距的大小.
④测量焦距的方法:根据焦距的定义,让平行光照射凸透镜,会聚到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
(4)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倒(是互换的),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
(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源移至4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光源移至8cm刻度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A、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与烛焰相比,像更稳定,所以A正确;
B、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B说法正确;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这样可以直接从光具座读出测出物距和像距,C说法正确;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可调节物距及像距,当成等大的实像时,物距便等于2倍焦距,这样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D.
(4)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只能影响像的亮暗,不影响像的性质,光源“F”放在15cm处,物距处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原物体相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选C.
故答案为:(1)使光源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缩小;实;照相机;正立;放大;(3)D;(4)C.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此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并不难.
24.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零刻线 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 平衡螺母 向 左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利用调好的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盐水的密度过程如下:
A.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82.2g;
B.将烧杯中的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是 40 cm3;
C.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 48 g.
(3)经过测定,盐水的密度为 1.2×103 kg/m3.
【考点】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使用天平前要调节天平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由图甲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由图乙读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
(3)利用密度公式求出色拉油的密度.
【解答】解:(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由图甲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40ml=40cm3;
由图乙知,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20g+10g+4.2g=34.2g;
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82.2g﹣34.2g=48g;
(3)盐水的密度:ρ===1.2g/cm3=1.2×103kg/m3.
故答案为:(1)零刻线;平衡螺母;左;(2)40;48;(3)1.2×10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注意单位换算1ml=1cm3.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课2021-10-2624页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课2021-10-2638页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课2021-10-2616页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八年级上物理课件2021-10-2616页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课2021-10-2638页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2-4 噪声的危害和2021-10-2615页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课2021-10-2640页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课2021-10-2612页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课2021-10-2629页
- 八年级上物理课件八年级上册物理课2021-10-26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