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4.54 K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3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一个个事关国计民生的议题摆在中国“两会”面前。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B. 采用公元纪年 C. 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D. 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徽
2. 毛泽东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所指事件的国内意义是(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 小丽同学在笔记中写道“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西藏的和平解放
4. 朝鲜战争爆发后,周恩来总理向世界人民宣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的根本原因是 ( )
A. 朝鲜内战爆发,侵略者越过三八线 B. 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C. 美国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 D. 肃清社会主义建设前的外国侵略势力
5. 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
A. 彭德怀 B. 林彪 C. 邓小平 D. 刘伯承
6. 下列哪一项不是如图所反映战争的历史意义( )
A.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B.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C.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 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7.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一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的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迷材科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8. “地主“这一名词象征着封建主义,在人们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地主“退出历史舞台应是在( )
A. 辛亥革命 B. 开国大典后 C. 1952年土地改革后 D.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后
9.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
A. 全体农民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C. 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10.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1. 下面这张邮票是为了纪念我国在某个历史事件取得伟大成就而设计的,这个历史事件的成就给我国带来的巨大意义是( )
A. 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B.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12.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
A. 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D. 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3. 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C. “一五”计划建设伟大成就 D. 土地改革的巨大成就
14.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
A. 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开国大典
15. 如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一五”计划 D. 公私合营
16. 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召开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7.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8.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19.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 “浮夸风”现象 B. “共产风”现象 C. 阶级斗争为纲 D. “两个凡是”的方针
20.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2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 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 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2. 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确的标注方法是( )
A. B. C. D.
2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 农村 B. 中小城市 C. 大城市 D. 国有企业
24.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5. 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照搬苏联模式的道路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6.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以“松绑”为契机的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了。这里的“松绑”主要指( )
A. 实行公私合营 B. 扩大企业自主权 C. 推行企业股份制 D. 鼓励企业兼并
27.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A. “文化大革命”结束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 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8. 如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有( )
①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开始 ②逐步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③进一步开放到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 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9.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 国有企业开始改革
30.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阔史诗。请你根据史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思想解冻】
材料一: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1)材料一中“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是什么?针对于此,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怎样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有何意义?
【命运抉择】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反思总结】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32.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2)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80年代中后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33. 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材料二 邓小平观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济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摘自《亚心网》(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策?
(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绩为例加以说明。
(3)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答案】
1. D 2. A 3. D 4. B 5. A
6. C 7. A 8. C 9. D 10. C
11. A 12. C 13. B 14. B 15. B
16. C 17. B 18. C 19. D 20. C
21. D 22. D 23. A 24. C 25. D
26. B 27. C 28. D 29. C 30. C
31. (1)“文化大革命”后,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即“两个凡是”方针。“两个凡是”的实质是要把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延续下去。针对于此,当时中国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据材料“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伟大的战略转变”可知,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据所学知,自1958年开始,“左”倾错误不断泛滥,先后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失误,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全面拨乱反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4)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故答案为:
(1)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战略转变前,工作重心是阶级斗争;战略转变后,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
(3)自1958年开始,“左”倾错误不断泛滥,先后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全面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4)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32. (1)据题干图一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据图二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据材料二“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全面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据材料二“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日在北京举行。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答案为:
(1)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3. (1)召开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据“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充分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需从经济特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如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故答案为:
(1)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1950年6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有关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易错点是时间和内容的识记。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2.
依据题干可知,这是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重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3.
本题切入点是“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选D。
本题考查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4.
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AC都是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的具体表现,D.不是抗美援朝的原因。
故选:B。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5.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6.
据题干“列哪一项不是如图所反映战争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故选:C。
本题以图片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7.
由“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可知,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
故选:A。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相关知识。
熟记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有关知识。
8.
据所学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地主”退出历史舞台应是在1952年土地改革后。
故选:C。
本题以“地主”为切入点,考查了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
土地改革是考查的重点,应准确识记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9.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D。
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知识点.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10.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是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是指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故选:C。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11.
依据图中邮票的文字可以得知,这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底,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任务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选:A。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重点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
本题以一五计划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一五计划的重点和成就.
12.
“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到1957年。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切入点,考查一届人大。
本题以一届人大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如果为题干三幅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4.
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5.
1953年--1956年我国开展了三大改造,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符合图表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稳步发展的史实。
故选:B。
本题考查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识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实。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16.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误。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误与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无关。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知识点。重点掌握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失误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
17.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
18.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现在成绩。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在我国经济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克服条件的恶劣,无私奉献,为国为人民做出贡献。所以这些人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识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发扬的时代精神。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十年探索社会主义的成就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属于送分题。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他大力支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指出这场大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解答本题需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20.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本题难度较小,需要准确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属基础题。
2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这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转折主要是指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故选:D。
本题考查的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解和掌握。
解答本题需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
22.
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故选:D。
本题利用年代尺的形式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意义。
23.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焕发了农民极大的生产积极性。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准确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24.
由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时间“1980、1981、1982年”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故选:C。
本题以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为切入点,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5.
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故选:D。
本题以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党的重要会议的相关史实。
26.
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公有制企业经营自主权。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城市改革,知道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另外还需掌握1992年,我国城市国企改革加快了步伐,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27.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知识点,应把握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
解答本题要熟记对外开放的有关历史知识。
28.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之后,我国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外开放的格局。
注意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的识记。
29.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它的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意义。
30.
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江泽民作了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五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中共十五大的内容和召开的意义。
31.
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点。
32.
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四大相关知识的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四大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33.
(1)本题考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内容以及意义。
(2)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内容;识记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识记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4)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作用。理解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等等。
本题掌握改革开放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