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 M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定州市兴华西路中学八年级生物师生共用“学讲稿”
执 笔: 梁杏兰
审 核: 崔凤英
备课时间: 10月28日
授课时间: 月 日
标题:动物行为的特点
课型:学 • 练
班级: ___ 姓名: 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2) 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2) 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
1) 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 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 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学习重点】动物行为的特点。
【学习难点】研究动物行为特点。
【学习方法】探究—观察—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放映幻灯片,挂图。
【学习过程】
★ 预习·导学 ★
一、动物的行为
1. 定义:
※ 实验·探究:<观察蜗牛的取食行为>
【目的要求】
1. 观察蜗牛的取食过程。
2. 了解动物取食行为的特点。
【方法步骤】
1. 略
2. 仔细观察蜗牛的行为。当蜗牛“认为”周围安全时,它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行为是迅速还是缓慢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一细木棍轻轻刺激爬行着的蜗牛,它会怎样的反应?(答: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这一行为靠身体的哪些结构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蜗牛受到外界刺激,身体会立刻缩进壳内。从动物生存的角度分析,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随笔
(点拨:蜗牛受到外界刺激,身体会立刻缩进壳内,这是动物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说明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作用的结果,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这种行为是蜗牛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表现,对于蜗牛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 资料·分析:<结合图4-5-2,思考下列问题:>
1. 猫能寻找鼠洞,并耐心等待,见到老鼠立即捕捉,这是受到身体哪些结构的调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猫捉老鼠这一行为,对猫的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有什么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哪一种动物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变化。
2)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动物体自身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也离不开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3)动物行为都与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是对环境的适应,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通过阅读“实际用”>
1. 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研讨】
本节是第五章动物的行为与生产管理的第一节,旨在分析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从动物行为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对生物生存的意义进行阐述和探究。探究活动以“蜗牛吃菜叶”和“猫捕食老鼠”的具体事例来分析以上三点。“实际用”栏目中,讲述了研究动物行为的作用和意义。
★ 课堂同步训练 ★
一.画龙点睛
1. 动物的产生是由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并且离不开动物体自身的_________器官、_________器官的作用,也离不开_________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2. 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_________,利用对人类_________的动物,控制_________的动物。
3. 防治害鼠首先要了解它们的_________,包括鼠类的繁殖、分布和迁移行为的规律,然后破坏它们的_________,断绝其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明辨是非 (对的打“√”,错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
(1) 动物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如爬行、奔跑、游水、飞行等。 ( )
(2) 动物的行为只能由外界刺激引起。( )
(3) 动物的行为有利于适应多变的环境。 ( )
(4) 研究老鼠的取食行为可以防治鼠害。 ( )
【课堂学习体会】
※ 学会了哪些知识?
※ 掌握了哪些方法?
※ 还有那些疑问?
★ 课堂达标测试 ★
一.慧眼识珠
1. 下列各种描述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
A. 狗听声音时竖起耳朵 B. 猫有长长的尾巴 C. 蜗牛爬向食物 D. 老鼠见到猫就跑
2. 通过蜗牛的取食行为可以分析得出,调控动物行为的是 ( )
A. 神经系统 B. 运动器官 C. 消化器官 D. 循环器官
3.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 ( )
A. 动物捕食 B. 静止不动 C. 大雁南飞 D. 胃肠蠕动
4.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动物的所有行为对个体的生存和繁衍都是有利的
B. 动物的所有行为对个体的生存和繁衍都是有害的
C. 动物的一个行为往往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D. 以上都不对
5. 有关动物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动物行为是一个运动的、变化的动态过程
B. 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动物体自身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
C. 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离不开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D. 每种动物行为都是自身产生的,与生活环境无关
6. 下列不是研究动物行为目的的是 ( )
A. 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 B. 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C. 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D. 消灭有害的动物
7. 动物的行为是 ( )
A. 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B. 指动物改变体色
C. 指动物的游泳和奔跑 D. 指动物的取食和繁殖
8. 完成猫捉老鼠的行为过程时,主要参加的系统是 ( )
A. 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 B. 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
C. 运动系统和泌尿系统 D.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9. 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行为 ( )
A. 猫静伏于老鼠出没的洞口 B. 变色龙由褐色变成绿色
C. 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色和白色 D. 蝙蝠白天栖息于岩壁上
10. 下列动物行为中,对人类不利的是 ( )
A. 老鼠盗洞 B. 青蛙捕食 C. 鹰击长空 D. 鱼翔浅底
★课后拓展延伸★
春天,野鸭从南方的越冬区飞向北方的繁殖区;秋天,野鸭从北方的繁殖区飞向南方的越冬区,这是野鸭的迁徙。野鸭的迁徙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分析回答野鸭迁徙行为的特点:
(1)野鸭的迁徙行为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态过程。离不开野鸭自身___________器官、___________器官的作用。
(2)野鸭的迁徙行为是_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协调作用的结果。
(3)野鸭的迁徙行为是野鸭为适应___________产生的,对于野鸭___________的生存和___________的延续都有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
1、易错点:
2、收获与感言: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