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1-10-27 发布

八年级历史上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反思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反思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时代的浪潮中,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要,同时也符合青少年自身发展成长的身心特点。历史课堂同样也要顺势而为,不仅停留于讲讲历史故事,照本宣科式的“教教材”,而应在历史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初中学生,尤其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而历史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的思想阵地。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不仅要收获生动的历史知识,更应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从历史中获得感悟,从而指导自身人生之路的发展。只有在历史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发展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核心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就是很好的课题,能充分借助于历史知识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如何体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还需要不小的努力。如何在本课的教授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更是不小的挑战。‎ 一、爱国,要铭记历史 回首旧中国,从晚清开始一次次的被侵略与反侵略,使得中华民族承受了深重的灾难,而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瓜分中国,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为实现 第5页 民族独立,避免亡国灭种的可能,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中华民族终于觉醒,此时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从未这么强烈过!但如何把这样的爱国情绪传染给生于21世纪的中学生呢?历史的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在本课的教授中,出现了一张张历史人物的照片,尽管大都是黑白画面,教师也并未特别说明,只是把这些画像结合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相互映照。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配合照片中的各种表情和动作,从而自觉自发的给冰冷的文字赋予了“人性”: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穿戎装或着便服……不变的是他们曾经存在过,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仅是历史人物,哪怕是没有生命的卢沟桥和其上的石狮子,教师也能赋予其“生命”,在本课第一子目“’狮醒’卢沟桥:卢沟桥事变”的教授中,借助无言的建筑,赋予他历史见证者的绝佳身份,尽管屹立千年不倒的卢沟桥在1937年7月增添了一些新的伤痕,卢沟桥上神态各异的石狮也有一些弹孔,这无疑是文物古迹的缺陷和遗憾,但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过往中的历史事物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境遇,历史遗迹所拥有历史的沧桑感也是一种财富,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更要学着铭记历史,从而有所得有所悟。‎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如“南京大屠杀”,难免会有老师在授课时采用大量的令人看到感觉不适的照片,如被砍头的画面,如尸体堆叠的画面等等,以此作为最“生动”的史料,来激发学生的愤恨情绪。只是这样做真的合适吗?且不说授课的对象是初中生,我想敏感的女生在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很有可能 第5页 产生不适,甚至成为噩梦。诚然,这些是历史的真相,在今天能够重现这些珍贵的史料很不容易,出发点无疑是直面残酷的历史真相。可是残酷的历史需要这样的展示吗?历史学科教育绝不是简单的感性地渲染,而应侧重理性的感悟,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通过变现方式更为平和的照片,文字、数据、地图等,同样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建构了审视历史的不同视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年岁的增长自然更为成熟一些,到时有能力去进行自我探索。‎ 历史值得铭记,铭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那几个时间、几个人物,几个事件,更需要通过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缅怀先烈,传承爱国精神!‎ 二、爱国,要联系当下 有位意大利历史学家,名叫克罗齐,他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尽管他的话有人会产生误解,以为历史就是拿来主义,实用主义。实际上,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当生活的发展逐渐产生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而风云变幻的当下,社会上各种史观、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如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来混淆视听。面对此情此景更需要历史老师把握好方向: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对学生而言,获取资料的渠道多种多样,有书籍、有新闻、有网络等等,在信息大爆炸的现在,学生接收到新鲜的多源的资讯,很容易就会对学校内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产生质疑,甚至有逆反心理。‎ 第5页 因此借助于历史课堂,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在历史教学中穿插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解读和批判。以中日外交中存在的一些波折和历史遗留问题为例,就某些日本人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认为数据失实,不足为信;或是日本国内存在的美化侵略的教科书问题,可以在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思考,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与应对之策。此外,让学生开动脑筋,立足自身畅想纪念历史的方式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这恰恰就是历史学习的意义所在,毕竟今日之事是受历史、地域、利益、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左右的,指导学生拨开现实的迷雾,在历史经验的指导下才能看的更清、更远。‎ 三、爱国,不止于课堂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体现的共同的思想和精神即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其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了对人的关怀,才有历史的前行;有了对人的尊重,才有社会的和谐。‎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民族精神,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更是在抗日战争中获得的,抗日救国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值得铭记。战争的亲历者至今虽然已经寥寥无几,但他们更是宝贵的财富,是“活着”的历史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提醒同学们关注身边的历史,从博物馆、纪念馆到身边的鳏寡孤独的战争幸存者,他们都值得尊敬与善待,只有善待生命,才能更好的避免人间 第5页 悲剧的再次上演。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最后设置了课外探究环节,通过各种形式如绘画创作、口述历史书写、音乐赏析、书信写作等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关注课堂之外的人和事,让历史课堂在无限的空间内扩展。‎ 总之,本课的教学遵循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价之中,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对祖国乃至对全人类的历史责任感。但由于课时有限,材料众多,难以取舍,加之要体现教育的价值导向,因此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参与度不是很高,但如前所述,历史不至于课堂,通过课外探究的设置,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把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打开了历史视域,最终必然会形成对历史的更为深刻的理解,未来必能成长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