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9 MB
  • 2021-10-27 发布

6  阿长与《山海经》精品课件三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你对鲁迅了解多少: 原 名: 代表作: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文学地位: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 《药》…… 《风筝》、《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儿时经常玩的地方 阿长(?——1899), 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姓名不 可考。浙江绍兴东浦人,夫 家姓徐,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做裁缝;她只生了一个女儿, 后招进了一个女婿。 在鲁迅童年生活中,长 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 物。在长妈妈去世约三十年 后,作者写此文来纪念她, 可见作者对她的深厚感情。 解题:1. 阿长是什么人? 解题:2.鲁迅还在哪篇作品中提到“长妈妈”? 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夜间在 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 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 笑,隐去了。……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 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 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 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 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 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 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 《山经》和《海经》两个部 分。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 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其中《精卫填海》、《夸父 逐日》、《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大禹治 水》、《黄帝擒蚩尤》等神 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 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 民族的精神财富。 没有头而“以乳为 目,以脐为口”,还要 “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刑 天 • 《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 帝争位、厮杀,最后被黄帝砍断了头,把 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 泯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 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这 段传说的神话色彩极浓,反映了中国远古 时代氏族部落之间血腥争斗的历史。 袋子似的帝江 关于帝江 • 南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如丹火, 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 帝江也。 ——《山海经 西山经》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作者从来没有写过一篇单独的文章回 忆自己的母亲,但却写了这篇怀念保姆的 文章。这位保姆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 迷信,甚至连真名实行都不为人所知,是 在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那么,鲁迅为 什么要写她呢?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起来看课文。 惊吓,震惊 把人抢走 害怕 惊慌急迫 追问,责问 非常思慕 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这里指作者收到了极大的震撼 没有孩子的寡妇 2、文章回忆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 写的是什么。 1、学习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积 累重要词汇。 文章围绕阿长写的事 • 1、她的身份、地位和名字的由来;(1-2段) • 2、喜欢切切察察 • 3、限制我的行动,爱打小报告 • 4、睡觉时睡相不佳;(3—5段) • 5、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6-12段) • 6、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的故事;(13-17段) • 7、谋害我的隐鼠;(18段) • 8、为我买《山海经》。(19-29段) 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 文章结构层次 • 1.(1-2段)阿长的身份、地位和名字的由来 • 2.(3-29段) 回忆阿长 的为人 处事 • 3. (30-31段)表达对阿长的思念 喜欢切切察察,限制我的行动、睡觉时 睡相不佳(3—5段) 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6—12段) 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的故事 (13-17段) 为我买《山海经》(19-29段) . 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 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 社会地位? 1-2段 1、“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找出体现了作者感情色彩的词句。 2、在作者对阿长的描写中,你感受到长 妈妈有什么特点? 3-5段 1. 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 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2. 爱告状 3 .睡觉时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饶舌多事, 朴实中略带 粗俗 • 懂得许多规矩: •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 …… 6-12段 ——迷信、真诚、 善良、渴望幸福 • 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 谋害我的隐鼠,且觉得这种“神力”没有什么好怕 的 13-18段 我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无知却也淳朴 敬意逐渐淡薄、消失(憎恶) 当时国人认为大炮都是邪术,只要一碰见脏的东西 就失灵了。 这种迷信不仅她有,当时的统治者也有。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朝的钦差大臣弈山看见英国人的 船坚炮利,认为英国人有邪术,于是让船装着马桶冲过 去,成为殆笑一时的“马桶战术”。这种迷信不是阿长 发明的,而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那么作者对阿长的这 种敬意后来怎么样了? 19-29段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 这种“敬意”持续了多久? 请大家先朗读一下课文的第1、2段和30、31段 文章开头和结尾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有 很大的变化。 开头只是简单地交代了她的身世来历,她仅仅是一 个佣人,连自己的名字都被人遗忘,但文章的结尾却表 达了对她的怀念与尊敬。 • “我的保姆”再次点明了长妈妈的身份,“长妈妈” 是“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这样称呼她 ”,“阿长”是 祖母和“我”憎恶她的时候的称呼。这里不厌其烦地将 三个称呼罗列出来,一来是强调阿长与“我”非同一般 的关系,二为后文“我”抒发对阿长深切的怀念之情打 下基础。 • 再一次交代“我”不知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也甚 至不清楚她的身世,就是这样一个人,却那样善良、真 诚,热爱和关心孩子! • 文末使用祈使句,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对阿长 永远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她良好的祝愿,祝愿她永远安息、 万古长存。 难道长妈妈只因为买了《山海经》就 令作者对她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吗? 让我们先看看有关《山海经》的叙述吧!请大 家看这些文字,注意其中画线的词语,说说其作用。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提示:这本书他最初是在哪里看到的? 这个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能从文章中找出哪个词来概括他的性格? 他为什么“寂寞”) 因为这是闲书,别人认为小孩子不应该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 《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 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 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思考:为什么别人认为小孩子不应该读的 书,阿长却主动过来问呢? 对作者非常关心、爱护 • 说明“我”对从她里得到《山海经》 没抱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哥儿, 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赶紧去接过来,打开……” “霹雳”、“震悚”写出了“我” 的震惊、 感动,“赶紧”写出了“我”的期待和渴望 • “三哼经”点明了阿长的身份地位,并引发 了“我”的思索——为“我”办这件事的,并非 学者,而是连书名都会念错的劳动妇女,这也是 为什么散文的题目要叫《阿长与<山海经>》的原 因了。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 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 神力。” •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 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所以“我” 对她“发生新 的敬意了”. • “我”对她根本没抱希望,她却给“我”弄 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这在孩童的 眼里,似乎“有伟大的神力”。 •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 书”。 •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 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 而且也确是当时“我”渴慕已久的。 • 综前所述, 作者详写买 山海经的事件, 意图已经 非常明显. 同学们, 你们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 件事呢? • 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 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 爱。 这怎么能不使作者怀念呢? 这一部“粗拙”的《山海经》之所以会 令作者如此感动不已,是因为—— 我喜欢《山海经》却不得 前因: 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 阿长也来问,并暗中替我买下 认为是闲书,孩子不该读 维护孩子的天性,真正爱孩子 为阿长理解 他、关爱他 而感动 为自己日后走上文学研究的道路奠定基础 后果 感情变化:(线索)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 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 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 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 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 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 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 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知识链接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 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 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例如在《社戏》中写的 “我”在平桥村所“第一盼望” 的,是到赵庄去看戏,可是没有船,不能看戏,所以“我”很 不乐。“我”的不乐,课文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先是 “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最后是猜测:“我 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 样的猜测,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写“我”的不乐,课文还从不同的角度渲染:外祖母“气 恼”“絮叨”;母亲既怕外祖母生气,又怕“我”和别人同 去会使外祖母担心。写“我”的不乐,实际上是欲扬先抑, 为烘托下文看戏之乐作了铺垫。   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刻画长妈 妈这一人物形象,其中属于“抑”的是哪几件 事? • “切切察察” • 不许走动 • “大”字睡相 • 教给 “规矩” • 讲“长毛”故事 • 这“抑”的一面,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长妈 妈善良的品格。 • 例如吃福橘,虽然作者说是“元旦辟头的磨难”, 但正是在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 愿望。 • 长妈妈的一些缺点,如无知、迷信,是那个时代的 人都有的,鲁迅写这些也没有贬义,还让人觉得真 实而有时代特色。 思维拓展   作者写这些“抑”的内容,不惜用一些贬义色 彩词语,是要表现对长妈妈的不满吗,在这些内容 里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那些感情?   再如她的管教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地是善 良的;对阿长身世的透露,其实是在表明她的粗俗 是情有可原的;她很不幸,出来做工,最大的奢望 就是“顺顺流流”多么淳朴;而对于长毛的讲述更 是作者对其愚昧的含笑的批评. • 点评: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 “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 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 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 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 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 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 作者怎样刻画的阿长? 1、欲扬先抑的手法 2、详略得当的选材特点 3、人物描写的多样性 写人记事的文章采用恰当的写法可以 做到生动传神、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 作 借 鉴 我们要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写法。 小 结 中 心 思 想 作业:写作训练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是否也曾有 难忘的人,他(她)曾对你说过 的话,为你做的事,给与你关爱、 帮助、教导,使你在日后时刻铭 记,甚至对你的人生道路都产生 影响,请以“难 忘 ”为题,借 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