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00 KB
  • 2021-10-27 发布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 ‎ ‎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他们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 ‎ A.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 B.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 ‎ C.成立了洋枪队 ‎ ‎ D.在中国开设工厂 ‎3.1853年,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主要是为了(  )‎ ‎ A.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B.打击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 ‎ C.改变天京事变后的不利局面 D.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围困 ‎4.下列内容能够体现李鸿章“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思想的是(  )‎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 B.筹建北洋海军 ‎ C. 创办福州船政局 ‎ ‎ D.开办轮船招商局 ‎5.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 ‎ A.《南京条约》签订 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 ‎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6.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黄鸿寿在《清史纪事本末》中记载:“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材料中“志士”的代表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得出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 ‎ A.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性 ‎ B.洋枪队在慈溪战斗中失败 ‎ C.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 D.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 ‎9.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0.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 ‎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1.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 ‎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命运 ‎12.1915年末,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八十三天后被迫取消帝制。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的运动是(  )‎ ‎ A.护国战争 B.二次革命 ‎ ‎ C.宋教仁案 D.军阀割据 ‎1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 ‎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14.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5.为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非选择题(16题21分,17题18分,18题16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到90年代止,洋务派共创办工矿、交通、邮电等民用企业20多个。‎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结合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有哪些。(3分)‎ 材料二 (维新派)创办的京师大学堂,要求从时务出发,深入学习西方,会通中西。它不单纯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与船坚炮利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文化与学术,以变法维新,来挽救中国,使中国走向自强。‎ ‎——摘编自钱耕森《京师大学堂:一个世纪前的教改成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创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是什么。(3分)京师大学堂与以往的封建旧式学堂相比,学习内容有什么新变化?(3分)‎ 材料三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 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 ‎ ‎ ‎(3)材料三中,武汉、广州、南京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三甲。请用史实说明理由。(4分)‎ 代表城市 理由 武汉 广州 南京 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4)请结合所学,谈一谈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作为当今中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2分)‎ ‎17.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略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八年级(3)班开展了“侵略与抗争”活动课,邀请你来参加,一起探究问题。‎ 材料一 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对近代中国进行了多次侵略,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了严重践踏。‎ 材料二 西方列强通过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土地,强索赔款,攫取特权。‎ 材料三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的地位进行了英勇抗争,展示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请指出这些侵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写出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以及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条约和条款。(8分)‎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请写出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三个史实,并归纳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5分)‎ ‎(4)为了牢记历史教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近代史上中国战败的原因。针对中国近代遭受的一系列侵略,你认为当前我们应该怎么办?(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最终,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从材料一中归纳能够反映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4分) ‎ 材料二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3分)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分)‎ 材料三 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 ‎(3)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2分)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2分) ‎ ‎(4)当代青少年应该怎样发扬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精神?(2分)‎ 答案 一、1.D 2.A 3.A ‎ ‎4.D 点拨:从“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可以看出“求富”的重要性,洋务运动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筹建北洋海军是发展近代海军,不合题意;创办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是发展军事工业,属于“自强”的内容,不合题意。 5.C 6.C ‎ ‎7.A 点拨:由材料“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可知,这与戊戌变法有关,与戊戌变法有关的历史人物有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邓世昌是甲午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 ‎8.D 9.C 10.C 11.B 12.A ‎ 13.D 点拨:根据题干给出的“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可知“第三次突破”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封建思想逆流。第一次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指认识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第二次对“道”“器”观念的突破指认识到需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 ‎14.B 点拨:从材料中的“全国学生”“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以及“各个阶层的觉醒”,可以看出这是五四运动,B符合题意。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北伐战争的影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5.D 二、16.(1)一方面解决军事工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获利致富。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目的:变法维新,挽救中国,使中国走向自强。 变化:不仅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与船坚炮利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文化与学术。‎ ‎(3)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地。广州:1911年4月,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 ‎(4)现实意义:团结海内外华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共谋祖国和平统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等。(意思相近即可) 优秀品质: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忧国忧民的意识等。(言之有理即可)‎ ‎17. (1)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别是:《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血战;左宝贵在平壤战役中奋勇抗击日军;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历史作用:沉重打击了列强(或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各种措施,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 ‎18.(1)学生罢课,举行游行示威;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原因:他们认识到工人阶级拥有伟大的力量。 积极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李大钊。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4)当代青少年应学习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精神和团结精神,努力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将来为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