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89 K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
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
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
水的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三峡》《游大理日记》,完成下面小题。
2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
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
①
,独高垂,如匹练界
②
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
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
⑦骈:并列。
6.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____ (2)沿溯.阻绝: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 (4)蹑峻凌.崖:____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8.甲文划线句子表现水流湍急,请写出乙文这样的句子(用原文句答)
9.两文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的《三峡》)
(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清: 回清.倒影 清.流见底
3
B.自: 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
C.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D.见: 不见.曦月 清流见.底
11.把语段(一)和(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2.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一)文采用 ________结构行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二)文采用 _________
结构行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
交融,都直接抒发了___________ 之情。
13.两文都提到了“猿鸣”,各有什么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故鄣县
①
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
②
,孤峰入汉
③
;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
竞来;企水
④
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
⑤
被
⑥
径。风雨如晦
⑦
,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⑧
。
(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①故郭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③汉:银河。④企水:口
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⑤春罗:绿萝,一种爬蔓植物。⑥被:同“披”,覆盖。⑦风雨如晦:又
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昏的像夜晚一样。语出《诗经·郑风·风雨》。晦,昏暗。⑧信足荡累颐物,悟
衷散赏: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互相轩邈..(________) ②窥谷忘反.(________)
③清川.万转(________) ④千翼.竞来(________)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4
A.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猿则.百叫无绝/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与.朱元思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春冬之.时/山川之.美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17.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青山,请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18.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软谐武卫营,呼卒长,曰:“河
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①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
②
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史分堵
③
以守,卒全其城。复请
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步:散步,漫步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卒:士兵
20.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2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5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22.(甲)文除了表现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之外,还流露出他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
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右,直视无碍。急满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微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2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泉水激.石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2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
26.填空和简答。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
于斯已办
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同“嘤嘤”,形容虫
鸟动物等的鸣叫和谐动听。③办:具备。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既素.重幽居 可以调素.琴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2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29.赏析下面的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30.(甲)(乙)两文画线句表现出两位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对他们的这种处世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7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颓.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怀民亦未寝.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3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致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
“________”。(乙)文中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之美”。但
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
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
语句中。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8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
①
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
②
,而
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
③
,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崧④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
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
⑤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释) ①迳(jìng):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崧:指晋朝著名文人袁崧。
⑤践跻:登临。
3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不见曦.月
(3)回清.倒影
(4)素湍.绿潭
(5)山谷传响.
36.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37.(甲)文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38.(甲)(乙)两文都写到猿的叫声,简要说说两个语段中猿的叫声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十、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
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9
(乙)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
①
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
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
②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
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
④
也。计足下久不得
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
⑥
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
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
⑦
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⑧
)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
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
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3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修.竹千余竿(长长的)
B.负势竞上.(向上) 流水周于舍下(环绕)
C.在昼犹.昏(还,仍然) 信.手把笔(书信)
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去.我万里(距离)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41.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1)文中_____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十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三峡》)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
①
,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
10
都邑④之胜境,静者⑤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右溪记》)
(注释) ①欹(qī)嵌盘屈: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②洄悬激注:洄,水回旋而流。悬,激
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被石遏制而形成急流。注,水急如灌注一般。③逸民退士:退隐的人。④都
邑:都市,城市。⑤静者:喜欢安静的人。⑥置州:设置州县。
42.解释下列加点词。
(1)沿.溯阻绝(______) (2) 不以.疾也(_____)(3)不可名.状(_____) (4)悉皆.怪石(______)
4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44.(甲)(乙)两文都写水,其中(乙)文哪些句子是写水的?(甲)(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的什么特
点?
45.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D
2.C
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4.湍急 迂回(深) 侧面
11
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
两文均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
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
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
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
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
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
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 远的高山上有
一块岩石,像是人拿(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
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即使经两三天的航
程,也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
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
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
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D. “犹望见此物”的意思是还能看到这块奇岩。“犹”是“还”的意思。
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
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在/如果;B.极/尽,穷;
C.都是“即使”的意思;D.因此/从前的、旧的。故选 C。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
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
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色”,形状;“如”,像;“负”,背。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
12
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
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
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湍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的意思是“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
上还在黄牛山过夜”,从侧面写出了水的迂回。
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
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甲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山和水的特点,乙文写出了长江
黄牛滩水道迂回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6.(1)同“缺”,空隙、缺口 (2)逆流而上 (3)环绕 (4)登,登上
7.(1)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2)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8.溪破其中出。
9.两文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解析】
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一般要联系语境推断,将各个选项的解释代入原
文,看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注意:阙:通“缺”,缺口,空隙。溯:逆
流而上(的船)。
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有: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
驶。疾:快。西:向西。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
理解文章内容,【甲】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乙】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溪破其中出。
9.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解答本题需根据甲乙两文对三峡和孟门山水的描写来体会作者情感。甲文通过
对三峡奇山异水和四季美景的描绘,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乙文描写了大理的
山势和水势,景中含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点睛】
13
【甲】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断缺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
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在夏天水涨、江水漫
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
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比它快。
【乙】走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急。又向南走,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又走了二里,绕过峰下山
冈的南边,(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
谷后方,有一派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
清碧溪的下游。……从(墓地)后向西走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
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一扇门,上边高耸下面陡峭,溪流从中间冲破流了出去。
10.D
11.(1)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2.总分 总分总 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13.(一)文写猿鸣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的氛围,(二)文写猿鸣烘托了人物喜悦之情。
【解析】
10.A.前者“清澈的水”,后者“清澈”。
B.前者“如果”,后者“从”。
C.前者“极致”,后者“消失”。
D.都是“看见”之意。
故选 D。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虽”:即使。“奔”:飞奔的马。
“疾”:快。“与”:欣赏。
12.一空,《三峡》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的形势;第二部分(第2~4段),分写
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所以是“总分”结构行文。二空,《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总”;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为“分”;“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又为“总”,所以说采用了
“总分总”的结构行文。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三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
14
感情。《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所以说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
赞美。
13.考查对文言文要点的理解。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
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描写的分析,思考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分析猿鸣的
作用。如《三峡》中猿鸣渲染了悲凉、凄婉的气氛,表现孤独苍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悲哀、凄凉的感受。
而《答谢中书书》中猿鸣渲染了欢快活泼、充满生机的气氛,由此烘托了人物喜悦之情。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
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
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
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
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
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
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
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
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
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4.向高处远处伸展 同“返”,返回 河流 飞鸟
15.C
15
16.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②笔直的峭壁直插云霄,陡立的
山峰进入了银河。
17.①都抓住山高峻,植被茂密的特点;②都采用了多感官的写法,有视觉,有听觉;③都采用动静结合
的手法,写出山的动感与生机;④都使用了夸张等修辞手法;⑤都写了观赏山水产生的感受,表达了对世
俗名利的厌倦。
18.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不愿为世俗所累,暂时忘怀的欣慰之情。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
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
析,确认词义。这里需要注意“轩邈”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反”
是通假字,同“返”,返回。“翼”在这里指代飞鸟。
15.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都是“……的人”;
B.都是连词,就;
C.给 / 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D.助词,的;
故选 C。
1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将关键词落实到位,如
“鸢”“戾”“绝”“汉”等。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一句中“鸢飞戾天者”指的是那些极力攀高的人,“息”意思是“平息”。
(2)“绝壁干天,孤峰入汉”一句中“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汉”指银河。
据此翻译。
17.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答题时,可以结合具体语境,找出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如从景
物特点,描写角度,动静结合,修辞手法、主题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
高直指,千百成峰”和“绝壁干天,孤峰入汉”都表现了山的高峻;“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都采
用了视觉是听觉相结合的写法,同时还有动静结合的手法;“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 绝壁干天,孤峰入汉”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两篇文章的结尾都表现了观赏美景的内心感受。
16
18.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在整体理解两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概括,如
从甲文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联
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从乙文中“信足荡
累顾物,悟衷散赏”可知,在清纯奇丽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心中的忧愁苦累都会被洗涤一清,陶冶了性情,
舒展了心胸。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
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
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
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
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
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
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
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故鄣县往东三十五里,有座青山,笔直的峭壁直插云霄,陡立的山峰进入了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
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手臂相接。秋露变
为霜,绿萝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
所感悟。
19.D
20.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1.(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
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2)富人出城了,百姓都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3)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22.【甲】文流露出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
【乙】文表现了苏轼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的精神品质。
17
【解析】
19.D.“卒全其城”的“卒”解释为:最终。故选 D。
20.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
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
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故可
断句为: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1.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盖”,原来;“出”,出城;“皆”,都;“于”,在;“过”,
路过。
22.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甲文结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得出:还流露出苏轼宦
途失意的苦闷。乙文结合“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轼庐于其上,过
家不入,使官史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分析得出:苏轼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点睛】
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1083 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
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
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
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
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
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
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
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
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
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
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
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23.(1)冲击,撞击(2)看到…(3)全,都(4)等到
24.A
18
25.(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2)湖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
26.(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 (2)【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
静。
【解析】
23.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
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激”,冲击,撞击;“及”,等到。
24.A.“甚”解释为:胜过,超过。
B.“绝”解释为:断绝/极端的,最;
C.“强”解释为:尽力,勉力,竭力/通“僵”,僵硬;
D.“其”解释为:代词,他/难道,表反问语气;
故选 A。
25.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蔽”遮蔽;“犹”,像;“焉”,怎么。
26.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1)由文中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是作者情感的直接表达,既有对山水的赞美,观赏山水的喜悦与陶醉,也表达了对追名逐利之徒
的鄙弃。即: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里写景运用了某
一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即可。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甲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喃;好鸟
相鸣,嘤嘤成韵。”是以“泉水声,好鸟的鸣叫声”衬静,乙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则是直
接写环境的幽静。即一个是间接描写,声音衬托幽静。一个是直接描写,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点睛】
参考译文:甲文: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
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
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
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
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
19
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
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乙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
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
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
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
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
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
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
人!”
27.A
28.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各色各样的花朵相互参杂,交相映辉,绵
绵不断,就像是一曲美妙的韵律。
29.该句调动视觉、听觉,抓住石门山色彩、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石门山山峰陡峭、洞穴幽深、溪
水清越、动物欢悦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山川自然的热爱之情。
30.示例:画线句体现了两位作者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我认为他们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拥
有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我去年因病辞官,正准备隐居。梅溪的西面,有一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石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独立的
山峰遮挡了太阳。幽深的洞穴蕴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蝉鸣鹤叫,水声潺潺,猿猴啼叫。各色
各样的花朵相互参杂,交相映辉,绵绵不断,就像是一曲美妙的韵律。我既然向往隐居,于是就在山上盖了间
房屋。有幸的是有很多菊花,旁边又有很多竹子。山谷中出产的,在这里都有。佳山秀水为仁人志士所喜
爱,非虚妄之语。
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
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
单音节词。A 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2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
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
20
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29.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感官角度的分析。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
化,可以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要结合具体的描写来
进行分析。这句话运用视觉、听觉,抓住石门山色彩、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石门山的特点,表达了
作者对山川自然的热爱之情。
3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哪里。仔细阅读两文画线句,两句话都体现了两位作者远离尘俗、洁
身自好的处世态度。然后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来谈看法。
3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2.(1)交辉:交相辉映
(2)歇:消散
(3)颓:坠落
(4)与: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5) 寝:睡觉
(6)但:只是
33.(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4. (1)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之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
3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
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
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句子翻译为:(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
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故断句为: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
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与”,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但”,只是。
3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
21
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颓”落山;“相与”,
一起;“于”,在。
34.(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
句即可。阅读甲文,了解内容,找出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即可:猿鸟乱鸣、沉鳞竞
跃;阅读乙文,了解内容,找出写景的名句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本题
考查理解内容和分析情感。第一二个空:阅读甲文,了解内容,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可知,甲文
描绘了“山川”之美;阅读乙文,了解内容,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可
知,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第三问:阅读甲文,了解内容,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可知,表达
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情感;第四问:阅读乙文,了解内容可知,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
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之中。
35.(1)略无:完全没有
(2)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3)清:清波
(4)湍:急流
(5)响:回声
36.(1)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
37.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8.猿的叫声都非常凄清,并且接连不断,让人听了心里感到伤感。
【解析】
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
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曦”,日光,这里指太阳;“响”,回声。
36.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
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亭午”正午;“夜分”,
半夜;“高”,高大。
3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和段落。第三
自然段写了春冬之时三峡的水,写了碧绿的潭水属于静景,还写了飞流的瀑布属于动静,做到了动静结合。
22
3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与“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分析即可。都写出了猿的叫声凄清,接连不断,让人听了
心里感到伤感。
39.C
40.(1)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2) 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
41.(1)绝
(2) 【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
闲适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
石,美景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
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
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
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
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
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
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
和禽鸟的鸣叫。平生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
3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
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
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ABD 三项正确。C 项的
“犹”在此处应解释为“如同,好像”;“信”在此处应解释为“随意”。
4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
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
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戾”,至,到达;“息”,平息;“若是”,像
这样;“殚记”, 详尽记述。
41.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故应该是“绝”字。(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题干要求
23
结合原文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甲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
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乙文结合“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
尘念,此际暂生。”分析,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
42.(1)顺流而下 (2)如此、这么 (3)说出 (4)全部,都
4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我在小溪岸边走来走去,为这里的景色无人欣赏感到惋
惜。
44.【乙】文写水的句子是: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甲】【乙】
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45.①借景抒情。【甲】文借长江三峡夏季和春冬季的美景,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乙】
文借溪水景色奇特、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②动静结合。【甲】文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乙】文中“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
们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
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阴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
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成为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
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小溪岸边走来走去,为这里的景色无人欣赏感
到惋惜!
【甲】选自《水经注疏》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乙】选自《右溪记》 作者:元结 年代:唐
4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意,然后结合句意来
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溯:顺流而下。②句意为:也不如船
行得快啊。疾:如此、这么。③句意为: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④句意为:全都是怪石。皆:
全部,都。
4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茂”,
草盛;“良”,实在;“徘徊”,走来走去;“怅然”,惋惜。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
24
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
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找出乙文中
写景的语句和分析水的特点即可。乙文写水的句子是: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
触石,洄悬激注。甲、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4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然后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写作手法,找
出相同点即可。①甲文借长江三峡夏季和春冬季的美景,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乙文借溪
水景色奇特、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所以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②甲文中的“素
湍绿潭,回清倒影”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都
运用的是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2021-10-279页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2021-10-2734页
- (新人教版)(江西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微2021-10-2726页
- 2019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2021-10-2710页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2021-10-2715页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课内文言2021-10-278页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2021-10-2710页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2021-10-278页
- 2019-2020济南市语文八年级上册文2021-10-2713页
- 2019-2020济南市语文八年级上册文2021-10-27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