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0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力》同步练习
◆ 选择题
1.关于力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
B.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马拉车匀速向前,同时车用同样的力向后拉马
D.从空中下降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2.链球是田径运动中投掷项目之一,链球运动使用的投掷器械,球体用铁或铜制成,上面安有链子和把手.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球脱手而出.运动员和球同时旋转时,手感到受到一个很大的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运动员的手 B.链球的把手 C.链球的链子 D.地球
3.下列所述情景中手作为受力物体的是( )
A.手拍桌子,手感到疼 B.手将石块举高
C.用手将排球打出去 D.手将铁丝弄弯
◆ 填空题
4.人推车前进时,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5.力是 对 的作用.力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5
6.如图所示的物理教材中的插图,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动另一艘船时,发现自己坐的船向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说明物体间 .
7.如图所示,打网球时,击球瞬间网球迅速被压扁并反弹出去,这说明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可以改变物体的 ;在球被压扁的同时球拍的拉线也弯曲了,使拉线弯曲的施力物体是 .
8.小华用如图示实验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所用的物块重力一样,比较甲图和乙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比较 和 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 实验探究题
9.如图所示,F1=F3=F4>F2,拉同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 和 .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和 .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和 .
答案与解析
5
◆ 选择题
1. 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从空中降落的雨滴,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解:用手通过一根链子转动链球时,与手接触的是链球的把手.手对链球的把手有一个向里的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链球的把手也会对手有一个向外的拉力.所以手受到一个向外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链球的把手.
故选B.
3. 解:A、手拍桌子,手感到疼,说明手受到了力的作用,该情景中手是受力物态;
B、手将石块举高,石块是受力物体,手是施力物体;
C、手将排球打出去,手是施力物体,排球是受力物体;
D、手将铁丝弄弯,手是施力物体,铁丝是受力物体;
故选A.
◆ 填空题
4. 解:人推车前进时,人对车有推力的作用,使车前进.所以人推车时,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
5
故答案为:人;车.
5. 解:在物理学中,将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用叫做力的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检查牛,符号是N.
故答案为:物体;物体;牛顿;N.
6.解:
(1)把另一只小船推开时,船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把另一只小船推开,同时自己坐的小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 解:(1)击球瞬间网球迅速被压扁并反弹出去,这说明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在球被压扁的同时球拍的拉线也弯曲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使拉线弯曲的施力物体是球;
故答案为:形状;球.
8. 解:(1)甲、乙在力的方向和大小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2)甲、丙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作用点;甲;丙.
9. 解:(1)比较A、B两图,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相同而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5
(2)比较A、C两图,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而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比较A、D两图,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1)A;B;(2)A;C;(3)A;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