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00 KB
  • 2021-11-01 发布

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桃花源记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学 科 语文 课 题 ‎ 21、桃花源记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1、准确朗读、成诵;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和文言句式。‎ ‎2、认识作者虚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的实质。‎ ‎3、学习文章通过层层设疑使所叙故事颇具传奇色彩的写法。‎ 过程 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的朗读,补读,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题。并且在探究性朗读的过程中,掌握重点文言词和句式,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情感 态度 认识古代人民对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而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并努力用双手把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 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解读“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的实质。‎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文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分析文章写法特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课文:‎ ‎“世外桃源”指的是什么样的地方?请同学们想一分钟,少则三五句,多则七八句,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 多媒体展示(一):(有背景图)“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幻想中的美好世界或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它出自于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记”是古代一种文体。‎ 多媒体展示(二):(有背景图)欣赏:早听说“九寨沟”风景秀丽极了,今天来到了这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陶醉在这美轮美奂的山水间,心情无比愉悦!‎ 那么,在诗人笔下“世外桃源”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一)、教师范读(或诵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三):‎ ‎1、生字:‎ 缤纷(bīn fēn)豁(huò)然 俨(yǎn)然 阡陌(qiān mò)垂髫(tiáo)怡(yí)然 咸来(xián) 邑(yì)人 ‎ ‎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 ‎2、多音多义字:‎ 缘溪行(xīng)——沿着溪水划行 复前行——又向前走 鲜(xiān)美——鲜艳美丽 便舍(shě)船——便丢下船只 屋舍(shè)——房屋 衣着(zhuó)——穿着 ‎ 间(jiàn)隔——断开、隔开 语(yù)云—告诉说 ‎ 举手展示(2-3人)‎ 看幻灯片,了解有关常识,引发美好想象。‎ 学生听读正音、把握句读。‎ 感受诗人笔下“桃花源”之境界。‎ 齐读多媒体展示资料,在书上做标记。‎ 唤起同学们的想象,在说话展示中,在欣赏视频中,引领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 在听读正音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把握。‎ 捕鱼为(wéi)业——把捕鱼作为职业。‎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为(wèi)具言所闻—向(桃源人)详细诉说了所听说的事情 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不值得向桃源外的人说 ‎3、通假字:‎ 要(yāo):通“邀”,邀请。‎ ‎(二)、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 教师从①音准②句读③重音④感情四个方面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四人一组,结合注解,结合助学 资料,疏通文意,标记重点,化解难词难句。教师巡视、辅 导。‎ 多媒体展示(三):助学资料(也可印发)‎ ‎1、补充注释 为业:以……为职业,或靠……谋生。‎ 夹岸:夹着溪流的两岸。杂:别的。 ‎ 异:诧异,甚异之:对此感到很诧异。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悉:全,都。并:都。咸:都。皆:都。所从来:从哪儿来。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 邑人:同乡的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两个词,译作从这里。‎ 间隔:断绝来往。延:请。语(yù)云:告诉(他)说。‎ ‎ 足:值得。既:已经。遣:派。 ‎ ‎2、古今异义词 (随着时代变迁,同一个词的意思发生着巨大变化,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扩大,有的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鲜美 ‎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 今义:(味道)新鲜 ‎ 交通 ‎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 今义:交通运输 ‎ 妻子 ‎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 绝境 ‎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 无论 ‎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 今义;不管(连词) ‎ 缘 ‎ 古义:沿着 (缘溪行) ‎ 今义:缘故,缘分 ‎ 示范朗读 其他同学听读、评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结 合助学材料,疏通 文意,领会内容。‎ 就疑难之处,或重 点内容,在书上做标记,并作相应笔记。‎ 在有示范、有指导、有练习的过程中熟读课文,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通过合作学习、巡视辅导、资料助学的方式,把文言字、词、句的知识落到实处。‎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延 古义:邀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 ‎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口液 ‎3、.一词多义 ‎ 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 );②不久( 寻病终 )。 ‎ 志:① 做标记 (处处志之);②标记(寻向所志)‎ 向:①以前(寻向所志);对着( 眈眈相向)。 ‎ ‎4、“然”字的用法。‎ ‎“然”字,在古汉语中,附在描写情态的词语之后,作为词缀,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 ( 放在文中时可不翻译 ) 。例如:‎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豁然开朗,译作“开阔敞亮”就可以了。‎ 俨然:整齐的样子。“屋舍俨然”,译作“房屋整整齐齐”就可以了。‎ 请试译 “怡然自乐”中的“怡然”, “欣然规往”中的“欣然”。‎ ‎5、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 ‎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译为:……是……)‎ ‎6、省略句 文言文,语言简练,只要结合前后文,能表述清楚,该省的绝不赘诉。有的承前省略,有的蒙后省略,翻译时,为使句子通顺,需要把省掉的成分补充出来。‎ 例如:(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请注意()处省略的成分,先补出,然后通译。感受文言文言简而意丰的特点。‎ ‎(四)、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通读文章的感受。‎ ‎1、你觉得“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请用这一句式表述:我觉得桃花源是一个……的地方,因为这里……(用书中的原句)。‎ 教师归纳小结(将课文原句化作自己的话,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四):‎ 桃花源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 熟读文章内容。‎ 感受“桃花源”之境界。‎ 举手表述自己的看法。‎ 倾听、感受、欣赏 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评点的方式获得。古人“不动笔墨不读书”之说也点明了评点对于阅读的重要意义。所以,指导学生自己评说文章,领略文章之美,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上上策。另外评点、欣赏能力也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重点考察的能力。‎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示着桃源幽雅的环境,秀丽的风景,丰富的资源,静谧祥和的人情。‎ 桃花源又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这里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各得其所,怡然自乐,他们耕的耕,种的种,老人颐养天年,孩子绕膝玩耍,客人来了,盛情款待,邻里之间,和谐亲密……总之,他们是民主平等,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风淳朴的快乐大家庭。‎ 桃花源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与世隔绝,渔人之前无人问津,渔人之后不见踪迹,这里百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里的人见到陌生人大惊,款待辞别不须再来,这里虽处封 建时代,却无苛税,却无剥削,……总之这块地方、这块地 方的人、这块地方的民风民俗,美好又神奇,让人觉得似真 而幻、似有而无,充满着神奇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六):播放渔人发现桃源——探访桃源——辞别桃源——再寻桃源的视频画面。‎ 二、精读文章,合作探究 ‎(一)、为什么说桃花源在“世外”呢?文中哪些语句揭示了原因?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的看法。‎ 多媒体展示(五):(助学资料)‎ ‎1、晋太元中:即东晋孝武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统治集团腐朽黑暗,百姓生活极为贫苦。 ‎ ‎2 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因生活所迫,先后做过几任小官。41岁任彭泽令,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不足三月坚决弃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其志。从此“躬耕自资”, 直到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后人称靖节先生。本单元《爱莲说》一文,有对他的赞誉: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他所写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当然也参杂着消极遁世的因素。‎ ‎3、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此时诗人归隐已16年,57岁。‎ 跟随视频,齐诵课文。‎ 细读文本,小组合作,探究:称“桃花源”“世外”的原因。‎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进入课堂意境。‎ 引导学生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领悟“桃花源”在当时的现实社会中不存在,是诗人虚构的,用以寄托自己的理想。‎ 材料中嵌入本单元其他课文的语句,是为了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互相融通及其系统性。‎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 桃花源诗 <陶渊明>‎ ‎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  桑竹垂余荫,菽稷(jì)随时艺;‎ ‎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ǐ]王税。‎ ‎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  童孺(r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yì)。‎ ‎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译文: ‎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源人祖先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粮食,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复始,自成岁月。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探究的结果。‎ 教师归纳小结:多媒体展示(六)‎ 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知道桃源人生活的地方与当时的社会隔绝。‎ 从“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知道桃源人对当时社会一无所知。‎ 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知道诗人笔下的“桃花源”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在那样的时代,这样没有剥削,没有 各小组选代表表述本组看法。‎ 倾听、感悟 小结中,嵌入《大道之行也》的语句,依然是为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互相融通及其系统性。‎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压迫,人人平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男友分,女有归”的状况根本不可能实现,只是诗人的理想罢了。因此后人称其“世外桃源”。‎ ‎(二)、桃花源,让人觉得似真而幻、似有而无,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从文中寻找设置悬念的语句,探究文章写法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探究的结果。‎ 教师归纳小结:多媒体展示(七)‎ ‎①“忘路之远近”迷路了,怎么办?——忽逢桃花林 ‎②“欲穷其林”继续走,会怎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没路了,只身一人,返还是入④“便舍船,从口入”等待他的是什么?‎ ‎⑤“豁然开朗……”正是一派洞天福地的景象。‎ ‎⑥“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什么不让说?‎ ‎⑦“处处志之”“诣太守”为什么不信守承诺?‎ ‎⑧“寻向所志,遂迷”“欣然规往,未果”为什么找不到?‎ 文章运用层层设疑的写法,把桃花源写成了一个似有而无的仙境。就像《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梦见的太虚幻境。这种写法使文章情节曲折离奇,读来兴趣盎然。‎ 同时,文章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但又未交代出确切的年代、地名、姓名,唯一确切的刘子骥还不在世了。使后人无从查考,更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三、拓展延伸 有人说《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理想寄托,有人说《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消极逃避,你是如何认识的?请以小组为单位,从下列辩题中任选一题发表看法。要求做到有理有据,论据充分。‎ 正方:桃花源——陶渊明的理想寄托 反方:桃花源——陶渊明的消极逃避 教师择优选出一个正方小组、一个反方小组进行辩论。  ‎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八)‎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一理想只是陶渊明不满东晋统治和刘裕政权,却又无力改变,因此退而归隐,借文章表达的愿望而已。是不可能实现的一种空想。是一种用以抚慰心灵的精神寄托。如果人们面对黑暗都像他们一样,找一块僻静之处隐居起来,社会怎么进步?由此可见,“世外桃源”是陶渊明们无力反抗现实、逃避现实的表现。有一定的消极因素。‎ 我们的社会更需要像戊戌六君子、像谭嗣同、像孙中山、像李大钊、像毛泽东一样的革命家,只有直面黑暗,直面暴政,‎ 小组合作、探究:层层设疑的写法特点。‎ 各小组选代表表述本组看法。‎ 小组合作,整理材料。‎ 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倾听、感悟。‎ 通过写法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潜移默化地进行写作指导。‎ 话不说不明,理不辨不透,认识在交流过程中愈发深刻而透彻。教师运用辩论的方式,使学生对陶渊明虚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的实质,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解读。‎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奋起反抗才可以真正实现理想。‎ 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们的祖先始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作为21世纪的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作 业 设 计 ‎1、桃花源风景美不胜收,桃花源民风淳朴,桃源人热情好客……现在假定湖南省桃源县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要打旅游这张牌,请你结合《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内容,为桃源县的古桃源洞写一段广告词,招徕天下游客。‎ ‎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从桃源人“皆叹惋”的反应中,你能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下渔人的谈话内容吗?请结合历史背景及文章的中心意思来写。‎ ‎(提示: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百姓所遭受的灾难)‎ ‎3、积累本文四字成语 板 书 设 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花源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充满欢乐的地方…… 世外桃源 神秘的地方……‎ 写法——1、层层设疑 ‎ ‎2、不做确切交代,无从考证 使它似真而幻、似有而无充满着浪漫主义神奇色彩 它——是陶渊明的理想寄托 也含有消极逃避的因素 教 学 反 思 相 关 链 接 ‎.桃花源考证种种 山有“小口”若有光,良田美池口中藏。渔人有幸数日客,享尽桃源美味香。‎ 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历代注家蜂起,诠释接踵。那么,文中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呢?‎ ‎1、说庐山康王谷者言之凿凿。康王谷,俗称庐山垅。从现在的星子县城乘车至隘口,然后沿着通往庐山的南山公路北行数公里,在一处叫观口的地方弃车步行,即可进入庐山垅。这是一条长达7公里的绝密坳谷,“整个垅中,峰岭对峙,联绵延伸,东靠着最高汉阳峰,西临于长岭马耳峰,森林掩映,溪泉沿流,竹木清秀,花草烂漫。屋舍靠山近水,碧荫遮盖村庄,阡陌纵横,水田旱地,男女耕耘,一展世外桃源景象”(《庐山旅游介绍》)。进谷的“葫芦口”极狭,一踏进谷口,溪声林滔便扑面而来,但见青山高耸,古木参天,溪水随山势而转,小路傍溪涧而进。山重水复。曲折蜿蜒,头顶现出一线蓝天,循溪傍小道山行二、三里,山势渐缓,眼前出现一片村落。田园葱翠,“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倘若是在春天进山,则夹岸桃花灼灼,香气氤氲,云雾融和着袅袅炊烟,如丝如带,一路鸟语花香,宛如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一般。‎ 庐山垅这片幽深而狭长的谷地,史、志上称作康王谷。宋《南康军图记》载:秦灭楚时,楚怀王之子康王避难谷中,秦将王翦追赶甚急,幸而天降大雨,康王得以脱险,从此隐居谷中,“不复出焉”。康王谷即因之而得名。另据《星子县志》亦如是载,至今山谷尽头,尚有一处村落叫“半山康家”,村中还有康氏的人家居住。康王谷中,不但秀丽的风光与《桃花源记》中描述得一模一样,而且楚康王避难的故事与陶令笔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数语正吻合。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庐山山南一带,对谷中的风光和康王避难的掌故一定非常熟悉,所以他以康王谷作为生活原型,构想桃源情境,进行艺术创造,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应该是当信勿疑的。‎ ‎2、持江苏连云港者信誓旦旦。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脉的宿城西麓,亦被人们称作陶令笔下的桃花源。那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岭,与外界无路可通;其中,川原坦荡美丽,山畔竺篁摇曳,山脚拐弯处通向高公岛,与《桃花源记》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考查史实,陶渊明确实曾到这个地方。‎ ‎3、近年,湖南的桃源洞,也被人们称作桃花源。桃源洞位于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的水溪,它俯临沅江,背倚青山,松竹垂阴,景色绮丽。唐代开始在此建有寺观。清光绪年间,曾重修“渊明祠”,并顺着山势以陶渊明的诗文命名建造了桃花观、水源亭、缆船洲等。‎ ‎4、有的学者认为,桃花源并非作者虚构,也不是幻想的再创造,而是切切实实地居住在武陵地区的苗族社会的写真。其依据是,东晋文人刘敬叔在《异苑》中记述:“元嘉初,武陵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其人入穴,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县武陵地区的苗族人民素有对桃花的崇拜,以及见客人“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习俗。‎ ‎ ‎ 其实,上述种种说法都反映了一个事实,人们都有一种慕名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乡与历史上的名人有点“沾亲带戚”。据统计,在神州大地上,被疑为桃花源原型的地方一共有十余处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