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7.00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省朝宗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仄歪(zè) 荒谬(miù) 吊唁 张皇失措
B. 诘问(jié) 锐不可当(dǎng) 技俩 无人问津
C. 震悚(sǒng) 愧怍(zà) 颠沛 世外桃园
D. 奔丧(sàng) 溃退(kuì) 取谛 荡然无存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往往触他之怒。
B. 望着这位因躲避战乱而归国的莘莘学子,我深深懂得了“平安”二字的重要。
C. 不讲理的村民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D. 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B.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 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几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浇灌的友谊。
D. 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4.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2分)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 ③④①②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③②
5. 为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据说,目前全国有不少于30个城市欲斥巨资复建古城,动辄要数十亿上百亿元的投入。一些地方甚至野心勃勃地要“回到明朝”,再现“汴京盛景”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一座古城包含着当地人文历史的厚重底蕴与特质,保护和修缮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是必需的,但许多地方的古城复建工程,并没有看重其历史文化价值,而是出自地方经济利益甚至房地产商利益的考量。有的破坏了“真品”,花大价钱做“赝品”,得不偿失,因为游客并不买账。保护古城请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别动辄“大兴土木”办傻事。
A. 保护和修缮历史遗迹是必需的。 B. 尊重文化发展规律。
C. 花大钱做“赝品”,得不偿失。 D. 保护古城别动辄“大兴土木”。
二、古诗文阅读及积累(2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余干旅舍①
唐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释】①此诗是刘长卿在公元761年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6. 下面对诗中所表现出的作者心情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凄清孤寂 B. 轻松愉快 C. 缠绵悱恻 D. 惆怅悲愤
7. 下面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B. “独鸟背人飞”,暗喻着诗人的孤苦,蕴含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C. 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展开景物的描写。
D. 诗人在前三联中的景物描写,已将乡情旅思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捕捉“捣寒衣”的砧声入诗,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发了他满怀的悲愁痛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8分)
魏文侯伐中山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
君。”仁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仁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仁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8.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 B. 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
C. 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 D. 使翟璜/召仁座而/反之,
9.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 ②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10.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仁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1. 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每空1分)
(1)少壮不努力, 。
(2)相顾无相识, 。
(3) ,波撼岳阳城。
(4) ,恨别鸟惊心。
(5)《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
(6)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3分)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甚至以颠连步跃进。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那悬崖下面的谷地,荒草里凸现着一块怪石,那石头自然生成盘蛇的状态,当中的一块耸起活像蛇颈和蛇头。传说结了婚的男女,从悬崖上往下掷石头,如果掷中了那条石蛇的身子,就能生个儿子。混混沌沌的我,自以为也懂得成年人的事情,听大人们有那样的议论,想起自己也同邻居女孩子玩过扮新郎新娘的游戏,竟然也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把握不好投掷的重心,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
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A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B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地提及这桩往事,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竟那样地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层,那种情况下必须沉静;因为如果慌张地呼叫斥责,会让我紧张起来,搞不好就造成失足;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面临危险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意识与能力的,一个生命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动,她那时觉得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也未为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第二层次的深刻想法。
母亲去世快二十年了,她遗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非常丰厚,而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格外沉静,是其中最宝贵的一宗。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褒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毫不啰嗦,具有点穴的效应。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但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在具有张力与定力的静气里,默默承载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聚散、惊险惊喜。那时母亲已仙去十二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无论人生遭遇到什么,不管是预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
13. 请概括文中叙述的作者与母亲在一起相处时的两件事情。(2分)
14. 在每件事中,母亲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并简要分析母亲这样表现的原因。(4分)
15. 文章结尾写《蒙娜丽莎》有怎样的作用?(2分)
16. 本文在人物的细节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从文中划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17. 结合全文,联系你的生活,谈谈文中的母亲在教育子女上给你怎样的感想?(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2分)
什么声音是“好声音”
研生
最近,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吸引了全国许多的观众,这个节目不仅在形式编排上引人入胜,让每一个普通的年轻人都从内心萌发着实现自己理想的欲望,而且几乎每一个歌手的歌声都打动着评委,让他们常常忍不住拍案而起,甚至感动得流下热泪。为什么人优美的声音会带给我们这些感受呢?
大自然环境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和震动,这些震动通过空气传到人的听觉器官——耳朵中便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声音,人通过自己生理范围能接受的声音,就能初步判定一个或一种声音适应不适应、好听不好听,这是一种最初级的对声音的感知判断。人的听觉一般可以感受从16赫兹~2万赫兹之间的声音,但从有效的乐音而言,经常使用的音也就在20赫兹~4000赫兹之间,所以现代钢琴键盘的音域就在27.5赫兹~4000赫兹之间。因为这一区域的声音人们听起来最舒适,感受会最强。【A】一般的歌手音高区域也就在1000赫兹左右,而俄罗斯的歌手维塔斯能唱到3000多赫兹,几至极限,但我们从中感受得更多的仅仅是惊讶,而不是美感。所以,由于人类听知觉的自然限制,决定了音乐音高的某些特征。
大自然环境中充满着各种各样有节律、有序的现象和声音,日夜交替,四季变化,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无不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和变化;人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于是有序、有规律的变化同样很多:人的呼吸与脉搏,人的行走或跑步,等等,于是人在生活中每当感知有节奏和有序的行为时,便产生一种平稳、安全和舒适的感受。【B】因此,乐音在基本确定了音高的范围之后,有规律的声音节奏或声音组合就成了让人产生美感的第一要素,而杂乱、无节律的声音往往让人感到不安定、不愉快以致紧张。这与其说是音乐的节奏带给人以美感,不如说是人的自然属性在声音的有序变化中的一种心理满足。
如果声音仅仅含有节奏和有序性,还不能成为“好声音”,钟表的“滴答”声,音乐节拍器的摇摆是最精准的节奏声音,然而它却无法给人以美感,甚至会带来厌烦。所以,为了使美好的声音成为艺术,还必须具备下一个条件:声音变化的丰富性。
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歌曲,比如“中国好声音”刘欢组权振东演唱的《亲爱的小孩》,都是先轻唱,平缓地叙述,然后到歌曲的后半部将声音扬上去,用嘹亮和强烈的声音与歌曲前半部分的轻唱叙述形成对比,达到感情表达和歌曲的高峰,人们在这种声音强弱对比的变化中,在声音色彩的变化中(一般来说,声音低沉会显得色彩暗淡,声音高亢能显得色彩明亮)产生美感,从而感动。声音强弱力度控制的精确性以及力度变化范围的大小,是体现演唱者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C】顺便需要说明的是,人对声音强弱的感受也是有极限的,比如进入一个音乐声超过100分贝的舞厅,有的人会觉得胸口憋闷,喘不过气,难以忍受;而如果超过140分贝,就不是乐音了,而是一种对身体和精神摧残的噪音。
人类听觉上的自然属性的种种局限,决定了音乐主要由那些优美、悦耳的音色和有序的节奏组成,比如意大利美声唱法圆润、通透、饱满的声音,满足了人们追求平稳、安宁的心理需求。但人类的心理需求又是复杂多样的,【D】所以,关键不在于用了什么样的声音,而在于如何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由此可见,人类对于乐音,存在着听觉上的自然属性需要,也存在着心里活动的基本规律,它们共同在人类听觉本能这个层面上制约着音乐声响的结构状态。
18. 本文的标题为“什么声音是‘好声音’?”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2分)
19. 声音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人类听觉产生美感的“好声音”?(3分)
20. 以下句子是从文中提取出来的,若放回原文,应放在文中A、B、C、D中的哪处?请说明理由。(2分)
在中国京剧的老生唱段中,在日本民族的能乐里,我们又发现一种苍劲、沙哑甚至带有紧张感的声音同样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内心以冲击。
21. 从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角度品析以下的句子。(2分)
人的听觉一般可以感受从16赫兹~2万赫兹之间的声音,但从有效的乐音而言,经常使用的音也就在20赫兹~4000赫兹之间。
22. 把握及分析文中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3分)
(1)钟表的滴答声,音乐节拍器的摇摆之所以无法给人以美感,是因为它们缺少声音变化的丰富性这一特征。( )
(2)人们对声音强弱的感受是有极限的,能够让人们产生美感的音乐声应在100分贝至140分贝之间。( )
(3)第6段加点词语“主要”是指在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音乐就是由优美、悦耳的音色和有序的节奏组成,因此,“主要”一词可以删去。( )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45分)
23. 综合性学习(5分)
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如下素材。请你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下题。
A. 古诗中有许多写到莲的,最早的是《诗经》中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到后来,它成了历代诗人笔下的宠儿,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南朝民歌《西洲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B.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玉姬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王母娘娘用莲花宝座把她打入淤泥,让她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C. 荷花之美被历代文人所推崇,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就曾用出水芙蓉比喻自己的爱妻卓文君,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更成为花卉王国里的“名门望族”。
D. 荷花在地球上出现得非常早,《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
E. 美国洛杉矶大学的植物学家申女士的实验室里有两棵古莲——它们是用大约500年前的莲籽培育的。
F. 江南民间旧俗把农历6月24日作为荷花生日,届时人们结伴去观荷,为荷花“过生曰”。
(1)选出与本次活动主题无关的两则材料,并分别说明理由。(3分)
答:选 。理由:
选 。理由:
(2)如果你是校报的记者,要写一则消息报导这次活动,请你写好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2分)
24. 写作(40分)
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有益于人的一生。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请以“让 成为习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 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不少于600字
13. 第一件事:童年“我”走在真武山悬崖边时,故意怄母亲,气母亲。
第二件事:我写长篇小说《钟鼓楼》时,将自我感受优秀的内容念给母亲听。
14. 第一件事母亲表现:沉静地望着我,没有呼喊,吼叫,没有干预我。原因:怕会让我紧张甚至失足;让作者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
第二件事母亲表现:不评论,不鼓励,沉静地笑;客观讲述同行作品。原因:希望作者不骄傲,不得意忘形,并虚心向同行学习。
15. (1)引出下文,由“蒙娜丽莎”引出“神圣的沉静”,点明文章的主旨。
(2)正面衬托,由“蒙娜丽莎”联想到母亲,以她的美衬托母亲的沉静精神之美,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感激和怀念之情。
16. 示例:A句,主要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描绘出了当时母亲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的心理。
B句:主要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内心的焦急、担心、恐惧的心理。
17. 略
18. (1)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2)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好声音
19. (1)音高范围在20赫兹~4000赫兹之间。
(2)有规律的声音节奏或声音组合(有节奏和有序性)。
(3)声音变化的丰富性
相关文档
-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2021-11-011页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名著2021-11-0110页
-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2021-11-0117页
-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2021-11-013页
-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列2021-11-014页
-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2021-11-015页
-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美2021-11-014页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测卷,2021-11-0184页
-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说2021-11-013页
-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2021-11-0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