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 KB
  • 2021-11-01 发布

2020八年级物理全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事例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鱼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方法】‎ ‎ 启发诱导式与实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世界 ‎ 播放根据课本p34图3—1、图3—2、图3—3、图3—4素材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 生: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播放蟋蟀中鸣叫的录像片或光盘,让学生观察正在鸣叫的蟋蟀翅膀在振动。‎ 师:你还不知道哪些动物鸣叫时的姿态?‎ 生甲: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生乙:鸟鸣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生丙:青蛙鸣叫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生丁: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 师:同学们讲得好,说明你们对生物很感兴趣,观察很仔细.你们知道有一种树叫笑树吗?笑树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4‎ 师:根据以上例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声音与物体振动有关。‎ 师:下面请大家看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1、小纸人在播声的扬声器上跳动;小纸人在发声的鼓面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 师:由以上演示实验现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生乙: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 师: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音的。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与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 请你再举出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 生:……‎ 探究点拨:‎ 师: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或学习过程中,你产生了什么疑惑?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将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感受你便开始了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平时观察对问题的看法或见解,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二步——猜想或假设,对问题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三步,进行实验——这是科学探究的第四部,得出结论——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五步。‎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师: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生:思考、讨论。‎ 演示实验2:演示课本P36图 3—7,探究声音的传播。‎ 现象:瓶内有空气时,我们可以听到闹钟或音乐芯片的发出的声音,当用抽气抽气时,闹钟声或音乐声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师:这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甲: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生乙: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板书 师:请大家看玻璃鱼缸中游着金鱼,如果我在水面上拍手,金鱼会怎样?‎ 演示实验3:课本P36图 3—8,现象: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 师: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水可以传声。‎ 两人一组进行随堂小实验: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可以听到另一个同学轻叩桌面的声音。‎ 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甲:桌面可以传声。‎ 生乙:木头可以传声。‎ 师:空气、水、木头(或桌面)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传到我们耳朵,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7图3—11人耳的结构及配文后回答以上问题。‎ 生: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4‎ 师:如果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如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你会有什么感觉?生活中会出现什么不便?‎ 生甲:车的喇叭声听不到,会发生车祸。‎ 生乙:不能与人方便的交流。‎ ‎……‎ 师:大家平时应该关心、爱护残疾人。‎ 请大家阅读课本P38,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生乙: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v固>v液>v气。‎ 生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0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板书 师:对表格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 ‎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②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什么测出来的?‎ ‎③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为什么比在水中传播快?‎ 师:大家很认真思考、讨论,问题提得很好。学会提出好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你还知道哪些利用固体、液体传声的实例?‎ 生甲:医生利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诊断疾病,是利用固体传声。‎ 生乙:渔民捕鱼时,在渔网上装电子发声器,播放鱼喜欢听的声音,吸引鱼群,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捕鱼产量,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生丙:钓鱼的人从不聊天,怕说话声把鱼给吓跑。说明水可以传声。‎ ‎……‎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8信息窗:天坛回壁。‎ 生:阅读。‎ 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天坛回音壁,并用课件展示天坛的回音壁。‎ 师:为什么平时在教室里讲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的响亮?‎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发射,如果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比原声晚点0.1s以上,人耳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到0.1s,人耳就会不出回声和原声了,回声就使原声加强,使声音听起来更响亮。‎ 教室里的声音被四周墙壁反射,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到0.1s,回声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响亮。而在操场上讲话,比较空旷,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传播时间太长,声音变得很小几乎听不到回声,只能听到原声,所以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响亮。‎ 三、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v固>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5℃‎下,‎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v=‎340m/s。‎ 4‎ 四、课后练习及实践活动设计 ‎1、课本P.38—39,作业1、2、3、4‎ ‎2、选用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 (1)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 真空不能传声。‎ (2) v固>v液>v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 ‎【随堂练习】‎ ‎1、我们已经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2、音乐会现场广播,歌唱演员在台上的歌声通过空气传向剧场内听众,同时通过无线电波传向‎1000km外收音机旁的听众,哪里的听众先听到歌声?(提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 3、你知道笛子发声的原因吗?‎ ‎ 4、你能解释一下玩具“土电话”为什么能传声吗?‎ ‎ 5、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