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0 KB
  • 2021-11-01 发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6.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本文浓厚的语言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3.赏析课文重点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鲁迅先生却对他非常尊敬,而且评价极高,说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为什么鲁迅先生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而已集》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 课文记叙了鲁迅1904年至1906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医,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二、 字词积累 绯红(fēi hónɡ) 油光可鉴(jiàn)  标致(biāo zhì)  驿站(yì)‎ 芋梗汤(yù ɡěnɡ)解剖学(pōu)  落第(luò dì)   畸形(jī)‎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不逊(bú xùn)  诘责(jié zé)  托辞(tuō cí)  杳无消息(yǎo)‎ 教诲(huì)   瞥见(piē)   抑扬顿挫(yì yánɡ dùn cuò)‎ 深恶痛疾(wù)‎ 物以希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绯红:鲜红。‎ 深恶痛疾: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不逊:傲慢无礼。逊,谦逊。‎ 诘责:责问。‎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二、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表明地点转换的的语句及地点:‎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在东京 ‎②“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在仙台,‎ ‎③“我离开仙台之后”——离仙台后。‎ ‎2.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的顺序和线索又是什么?‎ ‎①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②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③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 环节三 合 作 一、 深层探究 ‎1.研读第一部分(第1—3段),说说这一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了伏笔。‎ ‎2.研读课文的主体部分即第二部分(第4—35段),理清文章叙事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这一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4-5):写“我”‎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到仙台途中的所见和在仙台受到的优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第二层(6-23)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32-35)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3.重点研读第二部分第二层(6-23)。‎ ‎①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治学严谨、循循善诱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先生讲台上的表现和耳闻先生“衣着模糊”的掌故,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②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作者着重选写了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 写藤野先生从头到末检查并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朴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 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忠于学术,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潜心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 这些事例写出了藤野先生对“我”这个异域学生的特殊关怀和精心培育,显示了先生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的崇高品质。‎ ‎4.体会第二部分第三层所叙事件,体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原因是什么?‎ 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欢呼”“喝彩”让作者发出“呼呼,无法可想!”的感概,促使其改变志向,坚定弃医从文的决心。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这两件事,尤其是后一件事情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同时,也给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的惜别作了铺垫。 ‎ ‎5.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其他一些事件。简述一下这些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也是他后来弃医从文的思想起点。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并决定不学医学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6.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作者再次易地求学,再次辗转奔波,始终贯串着一种情怀,那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实际行动。‎ 一、 语言赏析 ‎1.赏读第一段。‎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污浊腐朽的气氛的厌恶和对东京失望的感情,并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丑行的描写,也为后文写“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 ‎(2)(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揭示心理: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政治倾向:效忠满清王朝。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腐朽的精神状态。‎ ‎ (3)实在标致极了。 ‎ ‎“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讽刺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 ‎2.鲁迅为什么一直记得“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 ‎ 日暮里:①“日暮乡关何处是”——思乡之情,心境落寞凄凉;②当时,日本轻蔑地称呼中国为“日落之国”,清朝也确已日暮途穷——忧国忧民。‎ 水户:朱舜水反清复明——敬仰他的爱国精神,客死他乡,凄凉心境。鲁迅对这两个地方都怀有深刻印象的原因都出之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 ‎3.“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鲁迅怎样看待日本友人的关心?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作者当年在日本仙台是仅有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当地人把他当作稀有的人物;才引来学校教职工的好奇,而对他多加关怀帮助。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自己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鲁迅以为,日本友人对自己的关心,是出于对弱国国民的同情,而不是尊重。这对于有强烈爱国感情的鲁迅来说,自然感到无限辛酸。‎ 4. ‎“匿名信事件”中,想一想“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一种愤激之辞,这个推理,浅薄荒唐,表达作者遭受诬陷和人格侮辱时极为愤慨的感情。 ‎ 5. ‎“看电影”事件: “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⑴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 ‎⑵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⑶被刺痛了的人(我)。 ‎ 4. 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含义的理解。‎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似乎”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强烈地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2)“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 ‎(3)“增加勇气”是指作者在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时,一旦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时,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 ‎(4)“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5)“深恶痛疾”是“最厌恶最痛恨”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三、探究写法 ‎1.脉络分明,记叙有序。‎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2.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 文中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本质。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的辫子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3.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这篇回忆文章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如怀念藤野先生,作者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感激敬仰之情。再如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写弃医从文的举动,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深切感情。‎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 学 板 书 ‎ 见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见识中国留学生各种乱象 ‎ 初到仙台:受到优待 ‎ 耳闻 ‎ 与藤野先生 相识 生活简朴 藤 交往 目睹 野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先 相处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生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 匿名信 ‎ 与藤野先生告别 看电影 弃医从文,爱国之情 ‎ 惜别 ‎ 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2.请你代鲁迅先生写一封信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示例:‎ 亲爱的藤野先生:‎ 您好!好久没见到您了,但时间抹不去我对您的思念和敬仰,您的教诲一直伴着我,永远永远。‎ 当年的中国是个弱国,处处挨打,相信您也不会让我眼睁睁地看着祖国衰落而视而不见吧,所以我弃医从文。当时不想让您失望才说了那个谎,请您见谅。‎ 如今,我回到中国已二十年,但我依旧忘不了您,所以专门写了一篇《藤野先生》的文章来赞美您,表达我对您的感激及多年从未写信给您表示歉意。‎ 对了,想必您的事业是蒸蒸日上吧,我祝您事业有更好的发展。‎ 周树人 X年X月X日 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本课的设计及实践我认为还是可以的,因为纵观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篇幅较长,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住学生。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思量了许久,后来我避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爱国的教学,转向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对事例自行剖析,在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教学。这样,就实现了难文浅教,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加上关于文章的线索之争是学生自发的,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后的收获可以从恍然大悟的感叹声中听出,这正是我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