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与朱元思书教案2 7页

  • 35.00 KB
  • 2021-11-01 发布

19与朱元思书教案2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 ‎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  吴均:(496-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其诗多为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梁书》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被人称为“吴均体”,其文传世的大多是短小书信,如《与顾章书》、《与施从书》和本篇。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文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三、教师范读,朗读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自读,识字断句。教师范读。学生朗读体会并作指导。‎ 四、反复朗读,疏通文义: ‎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 ‎2.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 7‎ ‎3.按要求回答:‎ ‎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 ‎ 3..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4.再次熟读课文,基本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程度,小组间比试,鼓励在课堂上背诵全文。‎ 五、快速默看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 ‎ 明确: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2.试析第一段与二、三段的关系。‎ ‎ 明确:第一段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与二、三段是总分关系。本文写景的基本格局是“先总后分”;先分写“异水”,再分写“奇山”。‎ ‎3.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 ‎ 明确:水绿,水清,水深,水急。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绿,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 明确:“夹岸高山,……千百成峰。”山高,山陡,山多。‎ ‎5.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 明确:寒树,泉水,好鸟,鸣蝉,高猿,幽林。烘托“山奇”。‎ 小结: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 六、第一自然段 ‎1.讲解: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2.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的是富春山的全貌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7‎ ‎,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七、教学第二自然段 ‎1.讲解: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B.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异水?‎ 水色——缥碧 水的深度--千丈 水中物--游鱼细石 动静结合 ‎ 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静态描写 ‎ ‎ ‎ ‎ 水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 动态描写 ‎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2.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作者描绘异水时运用比喻和夸张,抓住了缥碧、湍急的特点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文章突出水的澄澈、透明的句子是什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表现水的清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表现水的清澈)。‎ ‎4.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八、教学第三自然段 ‎ ‎1.讲解: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7‎ 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 ‎  a.从山自身写: ‎ ‎ 山之高:皆生寒树(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 ‎ ‎ ‎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 ‎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 ‎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2.“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哪些句子既表现富春江的魅力,又抒写了作者对朋友的劝解?  ‎ 明确: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表现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3.这种鄙弃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的思想刚好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的哪句话相一致?‎ 明确:“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与“望峰息心” 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提示:“息”的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而不是积极进取的心。在遭遇挫折与挑战的时候,要敢于面对,永远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加深感受,使人如同亲临其境。‎ 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观景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在车船快速行驶时,人们会产生四周景物在不断地向后移动的幻觉(鲁迅《社戏》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在这样的幻觉中观察山势,就会产生“负势竞上”的想像。‎ ‎4.文章第3段中在意思上前后呼应的两句话是什么?‎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呼应。‎ ‎5.第3段写景的手法运用在文中有何作用?‎ 大量使用了四字或六字的对偶修辞方法,作者从景物的形状、光线、声响和给人的感受等多角度去描绘两岸的山景。景色写得生机勃勃,富于动感,富于生命力。   ‎ ‎6.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7‎ 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九、探究课文:‎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理解。 ‎ ‎  明确: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聆听“泠泠作响,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泊了功名利禄之心。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 十、讨论文章的“四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1.结构美:‎ ‎  ①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 ‎  明确: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  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 ‎  ②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 ‎  明确;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 ‎2.意境美 ‎ ‎  ③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 ‎  明确: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 ‎  ④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 ‎  明确 7‎ ‎: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 ‎3.志趣美 ‎ ‎  ⑤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 ‎  明确: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 ‎4.语言美 ‎ ‎  ⑥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 ‎  明确:“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妙处: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八、小结:‎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目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辞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 ‎  本文描写十分出色,关键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选用了形象的语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仅八个字就描写了风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尘不染、一视万里的富春江环境。以“净”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这样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该何等舒畅! ‎ ‎  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江水的明净澄澈。写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五成峰。”这里写出了山“色”青葱,写出了山“势”高耸,更写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 九、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    水异:水绿,水清,         (静景) 结构美:总分、详略、顺序 ‎        略  水深,水急         (动景) 意境美: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 奇山异水  山奇:直写:山高,山陡,山多    (静景) 志趣美:潇洒开朗、常人心态 ‎      详  烘托:寒树,鸣泉,好鸟   (动景) 语言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鸣蝉,猿叫,林幽 ‎ 参考诗句:‎ ‎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 ‎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 7‎ ‎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 ‎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 ‎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 ‎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