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6.00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章《光和眼睛》章末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阴的形成是由于( A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
解析:树阴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它是因为光在传播中被树叶挡住而形成的一块光线不能直射的区域.故选A.
2.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
实像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解析: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B错误;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反射什么样的光,就是什么颜色的云彩,故D正确.
3.下列现象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D )
解析: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手影游戏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水中折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8
4.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C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镜
解析:由题图可知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是放大镜的工作
原理.
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A )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解析: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即入射角为90°-α.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90°-α,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说明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增大10°,可知,入射角为90°-α+10°,因此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变为90°-(90°-α+10°)=α-10°,故平面镜应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6.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屋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向平面镜张望,则( D )
A.甲能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互相都可以看到对方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能看到甲
8
解析:甲乙两人不是光源,本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外界射到他们身上的光.甲在明亮的室内,有外来的光线射到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表面又能将这些光线反射出去.被甲反射的一部分光线射到平面镜M上,又会被平面镜反射.由于∠AOC=∠BOC,所以从甲身上射向平面镜M的光线会沿OB方向反射,而乙处在B点,故乙能接收到来自甲的光线,即看到了甲.乙在暗室中,外界没有光线射到他的身体表面,他本身又不能发光,因此不会有从乙射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M上,更不会进入到甲的眼睛,所以甲不能看到乙.
7.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C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解析: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由图可知,(甲)图是放大正立的虚像,(乙)图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甲)图书本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内,应用为放大镜;(乙)图书本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应用为投影仪等.所以A,B,D错.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越远离焦点,像越小,C正确.故选C.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 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B )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解析:题设中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实像,这时物距大于像距;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物距小于像距,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9.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 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3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 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仍能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8
解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镜面的距离为3 m,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所以木板不会影响看到像.
10.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绿 、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如图所示的透镜是 凸 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 远视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解析:彩色电视机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被称为色光的三基色;由题图可看出书上的字变大了,所以该透镜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
11.如图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反射角为 45°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它靠近法线,则反射角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为 0°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90° .
解析: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90°,所以入射角为90°×=4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45°.
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
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90°-0°=90°.
12.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用该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乙)时,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倒立、 放大 的实像.
8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和成像规律.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会聚在焦点;由图(甲)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由图(乙)可知,此时u=15 cm,则f2f,像距2f>v>f,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故D正确.
(3)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物距不同时,像大小都不可能相同,故A错误;由4,5,6次实验可知、凸透镜的焦距由10 cm增大到15 cm时,像距由15 cm增大到30 cm,则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时,像距越大,故B正确;由4,5次实验可知,物距都为30时,都成倒立缩小实像,则当物距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不同时,所成像的性质有可能相同,故C正确;由1,2,3次实验可知,凸透镜的焦距相同,物距由12 cm增大到15 cm时,像距由60 cm减小到30 cm,则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且成放大实像时,像距与物距之和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故D正确.
(4)因为蜡烛有一定的体积,把它放到焦点时,它有一部分会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能看到放大的像.
答案:(1)光屏 主光轴 (2)D (3)A
(4)因为蜡烛有一定的体积,把它放到焦点时,它有一部分会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能看到放大的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