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 科
语文
课 题
《 落日的幻觉》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要点,把握说明的中心。
过程
方法
品读描写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
研读重点语段,明确说明顺序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和联系。
教学重点
把握说明的中心内容及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情境教学,导入课文
1 教师首先让学生猜想:将一个橘红色的乒乓球放入盛了水的玻璃杯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学生猜想后,教师不忙急于给出答案,再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并准确得出乒乓球变大变椭的结论。然后教师再抛出问题:为什么乒乓球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是乒乓球真的已经发生了变化呢还是我们自己的眼睛“欺骗”了我们,而最终让我们产生了“美丽的幻觉”?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落日的精美图片,随后自然展示课题——《落日的幻觉》
二、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读后思考并回答:
1 课文写了什么?(介绍了落日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2 那么先写什么后些什么呢?(先写自然现象,后写原因)
3第三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猜想并回答。
观察实验并回答结论。
思考结论的原因
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回答、交流
引人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给学生以美感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这篇文章打下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作好认知铺垫。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为理解文章采用的逻辑顺序打基础。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四、研读课文,把握说明内容和顺序,品味说明语言
1、自读1-2段,划出描写落日景象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五个方面来描绘落日景象的?
明确: 现象一:太阳好像变大了
现象二:颜色深黄、殷红
现象三: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现象四: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现象五: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2、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好处?
明确: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小结:面对如此壮观、绮丽、神秘而迷人的美景,我们再次用朗朗的书声去感受它如何?请大家放声齐读这些语句。
3、导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美景,竟然大都是幻觉,同学们,你能解开这科学之谜吗?请大家自读课文4-7段,说说出现落日幻觉的科学道理,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的表格。
明确:(多媒体显示)
日落时的景象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眼睛的错觉
4、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对此现象你能给出自己的解释吗?
研读1-2段
勾画句子
梳理层次,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朗读并感受描写的优美。
自读4-7段
小组讨论并完成课后练习的表格。
思考回答
梳理第二段描写性内容的层次,感悟描写景物要有层次和顺序的方法。也为下个环节理清4-7段的说明顺序做铺垫。
体会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及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感受落日的绮丽迷人,培养景色描写的语感。
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把握说明的中心内容,梳理层次。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明确:这是由于眼睛的错觉造成的。同样一个物体,在庞然大物的衬托之下会显得较小,而在微小的背景下会显得较大。太阳也是如此,早晚时分,我们看太阳时其参照物是地面上的建筑、树木等等,而中午看太阳时,其参照物是诺大的天空,故而出现早晚看到的太阳较大,中午看到的太阳显得较小。
5、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科学知识学得很好。因为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这种从落日的现象入手,由表及里地解释了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种说明顺序就叫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文章先从日常生活写起,并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然后在说明前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用一段文字来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段说明这些景观背后的科学道理。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考虑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
6、品味语言:
导入:这也是一篇科普作品,科学地阐述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同时也注意到了语言的具体生动、准确严密,在阅读时不仅要关注说明的顺序,更要着重关注说明的语言。请大家好好体味以下这些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
(1)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该句能否删去一般来讲,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去,一般是指通常情况,“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但不包括特殊情况(如暴雨后,空气非常清新,烟尘就少),这样说明则更准确更符合实际,如果删去的话,就变为“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显然这样太绝对太肯定,不符合实际,所以不能删去。
(2) 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该句能否删去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去,因为此句运用比喻说明,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落日的形状,如果删去,则不能写出落日的具体形状,语言也显得平淡无味,所以不可删去。
感悟
理解
揣摩、思考
回答
使学生从整体上清晰了文章的脉络,明确逻辑顺序,明确了第一段和第二段在文中起的作用,并学习文章的前后照应严谨、层次井然有序的结构特点。
品味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又不乏生动具体的特点,并从中学会品析语言的两种方法
——删除法和替换法。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3)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句中的无不改为都可以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不能,无不是双重否定,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而都是表示一般的肯定,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所以不可替换。
(4)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句中的可惜改为但,可以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不可,可惜不仅有转折的意味,而且带有感情色彩,让人深感遗憾这种紫光不多见,而但字则无此感情色彩,仅仅表示转折,所以可惜要比但字好,不可替换。
教师总结: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的两种方法:
删除法:删除这个词语或句子,将删除后的句子与原句加以比较体味表达效果的变化。
替换法: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某个词,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子进行比较对照,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妙用。
运用删除法和替换法品味语言,第一,我们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即先要表态,接着要结合文章内容中具体语言环境,从正面和反面讲清理由,最后下结论。第二,要注意理由合理充分,即要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给足理由。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的说明文。我们在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同时,也充分领略了优美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审美世界与科学世界是不同的,但又融合在一起,审美世界让我们陶醉,科学世界让我们崇敬,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吧!
理解
识记
感悟文章的特点及自然与科学的关系。
使学生明确学习方法,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使学生整体认知本文兼具知识性和文学性的特点,理解审美和科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科学的情操。
作
业
设
计
1、积累赏析有关落日的古代诗词名句,积累得越多越好,能够把作者与整首诗歌写出最好。
2、学习了《落日的幻觉》,明白了作者运用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介绍了落日的景象及其产生的理由,理解了作者成功的运用准确严密、具体生动的语言进行说明,把美轮美奂的落日描绘的惟妙惟肖,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么样呢?结合自己对日出的回忆,描写一段有关日出的景象。
写作指导: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板
书
设
计
幻觉:深黄、殷红 暗弧、亮弧 紫光 变扁 变大
落日
原理: 散射 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叠合 折射
教
学
反
思
相
关
链
接
家 园 落 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相
关
链
接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驼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选自《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档
-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说2021-11-012页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2021-11-0128页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021-11-0115页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测试题附答2021-11-018页
- 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2021-11-0120页
- (河北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2021-11-0126页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2021-11-0123页
- (安徽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2021-11-0117页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单元教学2021-11-0146页
- (河南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2021-11-0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