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79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散文阅读训练
-----《阳关雪》
训练重点
1.深入解读文本。
2.准确审题。
3.规范答题。
一 解读文本
结
构
通过写自己踏访阳关的经历,展现了中华文化所经
历的苦难历程。
本文以行踪为序,写了自己踏访阳关故
址的经历和感受。
《
阳
关
雪
》
内
容
主
旨
1.概述古代轻视文人,轻视文化的现象。
2.寻访阳关的目的。
3---6,寻访阳关。
7---12,阳关怀古。
13.离开阳关。
表现了对中华文化惨遭战争破坏、惨
遭封建统治阶级蔑视和怠慢的深切谴责和遗憾, 对未
能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的痛惜之情, 表现了对中华文
化的热爱。
二 解答考题
16.第⑥段划线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
分析。(5分)
一、审 题
答什么:
怎么答:
二、分 析
三、组织答案
第⑥段划线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分析句子作用的方法:见《高考总复习》第100页。
参考答案
内容上:本段文字写景,写阳关故址(土墩和
群山),写出了这里的自然环境的恶劣。营造
出一种荒凉(萧索)的氛围。 (1分)含蓄地
表达出作者面对历史古迹的伤感。 (2分)
结构上:为下文抒发自己对王维及唐代文人风
范的感慨做了铺垫。 (2分)
17.在作者眼里“唐人风范”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为什么要极写唐人的风范呢?结合文章简要
分析。(7分)
一、审 题
答什么:
怎么答:
二、分 析
三、组织答案
①在作者眼里“唐人风范”具有怎样的特点?
②作者为什么要极写唐人的风范呢?
第①问: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整合信息”
的能力。方法步骤如下:1.依据题干,在原文找出信息
区间。2.运用读句的方法,提取信息。3.用摘取法,组
合法整合信息。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仅是针对第二问)
第②问:本题考点为“分析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
分析思路、答题方法及模式见《高考总复习》第99页。
参考答案
唐人风范的特点:
目光远大,追求高远;胸怀放达而豪迈;心
境平和而自信(或沉着而安详)。(一点1分,
共3分。语意相近即可)
作用:作者极写唐人风范,不仅让我们真实
感受了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1分),而且与
他们后面的遭遇形成对比,(1分)为抒发作
者对唐代文人没能将自信延续久远的遗憾和
抨击封建制度对艺术的禁锢作了铺垫。(2分)
(语意相近即可)
18.文章结尾处作者流露出了一种无奈与忧虑的
心情,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的
看法。(6分)
一、审题
答什么:
怎么答:
二、分析
三、作答
你对此的看法。
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②① ③
本题实质上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应准确审题,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 就本题而言,
必须要理解“此”所指的内容。即:在文中作者的无奈
与忧虑的是什么? 结尾处作者的无奈与忧虑,是他面对历史
的沧桑而产生的,他的感慨主要是源于封建制度对文化
艺术的不重视,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忧虑。
参考示例(一)
答:结尾处作者的无奈与忧虑,是他面对历史的沧桑而
产生的,他的感慨主要是源于封建制度对文化艺术的
不重视,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忧虑。 我们
应该珍惜、保护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并使之代代传承,
发扬光大。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经历了苦难的历
程。战争、封建统治阶级对文人,文化的轻视……使
得本该傲立于世的中国文化受到摧残。中华文化,曾
经壮美,曾经辉煌,却倒在了历史长河的大雪中。想
想阿房宫,圆明园,莫高窟……我们怎不心痛叹息。 一个
不珍惜自己的文化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也不会
是一个有前途的民族!每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拾起
遗落的中华文明,让华夏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流
淌!
答:作者的无奈与忧虑,是他面对历史的沧桑而产生
的,他的感慨主要是源于封建制度对文化艺术的不重
视,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忧虑。文化是民族
精神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根!阳关在历史的风雪中
凄迷了,辉煌的唐人风范也倒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不
仅如此,莫高窟、圆明园……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倒下
了。现在,连端午节恐怕也将被别人抢去。这有战争
的原因,更有制度的原因。但是,作为炎黄子孙,我
们应该担当起民族责任:拾起遗落的华夏文化。这样
才能上无愧祖先,下不愧后人!
参考示例(二)
本文选自《文化苦旅》,结合本文内容,
回答作者阳关之旅“苦”在何处。(4分)
参考答案:
天气寒冷,路途遥远,作者孤身前往;曾
经验证过人生壮美和艺术情怀弘广的阳关没能
继续享用温醇的诗句,而今成为废墟。
变式题
阳关雪 余秋雨
(1)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
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
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
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
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2)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
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
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
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
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待到年长,
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
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
《渭城曲》,去寻阳关了。
第(1)(2)段,由己及人,写到了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
不仅为寻访阳关蓄势,而且暗示作者的阳关之旅也是一次文
化之旅。
概述历史现象:轻视文人,文化。
寻阳关的目的。
(3)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
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
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
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
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
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在这样
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
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4)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
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
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
关了。
(5)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转几个弯,再直
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
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6)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
去阳关。
到阳关。
v 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
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
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
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
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
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
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
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
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
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
冰海冻浪。
v (7)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
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
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
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
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
内容上:本段文字写景,写阳关故址(土墩和群山),写出了
这里的自然环境的恶劣。营造出一种荒凉(萧索)的氛围。含
蓄达出作者面对历史古迹的伤感。
结构上:为下文抒发自己对王维及唐代文人风范
的感慨做了铺垫。
表达上:无
看阳关。
v 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
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v (8)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
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
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
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
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
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
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
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
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
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
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
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
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
愈见凄迷。
目光远大,追求高远。 胸怀放达而豪迈。
心境平静而自信。 心境沉着而安详。
v (9)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讨论
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
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
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
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
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
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v (10)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
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
多成了谪官逐臣。
v (11)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
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
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
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
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抒发对唐人风范没能延续久远的遗憾。
封建制度对艺术的禁锢。
“人生的壮美”指的是文人对广
阔积极的人生的追求过程,
“艺术情怀的弘广”指的
是在追求的过程中通过文
字、艺术显现出的自信、
豪迈和放达的情怀
v (12)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
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
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
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v (13)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抒发对唐人风范未能延续久远的遗憾。
怀阳关
离开阳关
现代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
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
社会意义,大多数散文比较关注的是自我情感的抒发。
余秋雨散文虽大多以景物为题名,但是他不同于
以往散文只关注于景物的自然现象,以个人的感情抒
发和自我表现为主,散发着一股小家子气,作者用深
邃的目光透过这些景物,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这些自
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内涵上,体现出一种俯仰天
地古今的历史感和沧桑感,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和文化
的忧患意识。
余秋雨散文的特点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南乡子 登京口2021-11-017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世俗奇人 泥人张2021-11-0117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春望》 (12)_2021-11-0113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端午的鸭蛋 (15)_2021-11-0128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木兰诗》 (4)_2021-11-0117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回忆我的母亲》2021-11-0160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雪 (7)_鲁教版2021-11-0120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孟子二章 生于2021-11-0133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老山界》 (4)_2021-11-0115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五首 茅屋为秋2021-11-0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