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先人后己的思想境界。
2、 了解“歌”这一诗歌体式的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对作者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知道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活跃于盛唐和中唐
交际,那大家回想一下学过的历史知识,这期间中国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大事?(生
答:安史之乱)没错,就是安史之乱,大家的历史知识掌握得不错嘛。一个作家的
作品往往体现着他所属的时代,之前我们学过一首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谁来说说,它讲的是什么。(生答)不错,它讲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收复河南河北失
地,杜甫一家回归长安的场景,那安史之乱之前,杜甫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让我
们进入今天的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学习。
【背景简介】
公元 759 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 年)春,杜甫得亲友资助,于成
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还有许多的小孩子
来扯茅草,耻笑杜甫.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知识拓展】
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
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
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
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
二、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风格。局部则要求学
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别是:痛惜、痛心、痛苦和忧国忧民。以此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各
节的语气。具体做法如下:先让一生朗读,并提醒学生,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
朗读完后,教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教师
适当进行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然
后再让学生齐读,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
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
三、 整体感知
逐层分析,并让学生在脑中自行勾勒画面。
1、朗读并赏析第一节
问题设计:
(1)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怒号”。)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
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2)用四个字概括本节内容。(板书:秋风破屋)
(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语言,确定词语是否用的得当,这种阅读方法很好。在揣摩语言
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进一步强调朗读时要重点突出这些词语,注意
体会其运用的妙处。)
2、朗读并赏析第二节
问题设计:
(1) 这节写了什么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出来。(群童抱茅)
(2) 群童为何“抱茅”?( 修自家房屋,烧火,铺床……)
2
(3)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作者写此诗年纪是 49 岁,说“老”准确吗?
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4)“归来倚杖自叹息”,作者叹息的是什么?
(叹息自己遭天灾人欺,更叹息民不聊生,人情冷漠。)
3、 朗读并赏析第三节
(1) 茅屋被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最怕的就是下雨)用四个
字概括出这一段的内容(讨论板书:夜雨湿屋或是长夜沾湿、长夜难眠等,合理即
可。)
(2) 找出文中描写“屋漏逢雨”的词语,并赏析它们的好处。
(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
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
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
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
(3)“长夜”仅指诗人笔下这凄风苦雨的秋夜吗?(“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
时动荡艰苦的时局。
4、 朗读并赏析第四节
(1).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诗人的表现是怎
样的?(长夜沾湿何由彻)
(2)夜雨无眠,杜甫想的是什么?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漫漫长
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很自然引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用四个字概括本段的内容。(祈求广厦)
(4)本段表现诗人怎样情怀?
(讨论明确:忧国忧民诗人并没有对自身的遭遇叫苦连天,而是跳出个人的圈子,
推己及人,由眼前个人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以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
风雨的“广厦”。这是一种大胸怀,一副热心肠!如果这一理想变为现实,作者表示
自己受冻至死也满足,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操!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博大襟怀,
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千百年来激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小结】
全诗重点描述杜甫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段时,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
述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述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疮
痍、人民的灾难。他不仅是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叹息和失眠,而且清醒地大声疾呼,希望有
人出来为千百万穷人谋福利。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改变黑暗现实的崇高理
想,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广大读者的心灵,并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拓展启发】
谁能再说出一些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和另一篇杜甫描写
安史之乱的诗《石壕吏》中的有关句子,进一步感受他忧国忧民的博大思想。要用多媒体打
出有关诗句。)
在此基础上,可再补充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等例句。(用多媒体打出有关诗句)并向学
生说明忧国忧民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
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3
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夜雨湿屋 祈求广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