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1 KB
  • 2021-11-01 发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导学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5 散文二篇 ‎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文体常识 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2.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3.背景资料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理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预学】‎ 预学指导 ‎1.读熟课文,查清字音字义。‎ ‎2.初步理解文章的观点,领会其中包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一)目标导引 ‎1.理解并积累“蔓延、濒临、震颤、俯瞰”等词语。 ‎ ‎2.理解课文《永久的生命》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14‎ ‎3.理解课文《永久的生命》所表达的主旨。‎ ‎(二)预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臼齿( ) 茸毛( ) 蔓延( ) 凋谢( ) 洗涤(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蔓延:‎ 凋谢:‎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研学】‎ ‎(三)合作发现,交流展示 ‎1.如何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14‎ ‎2.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伶”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4.文中提到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你是怎样理解其中含义的?‎ 14‎ ‎【评学】‎ ‎(四)重点探究——句段赏析 ‎1.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对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 ‎2.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3.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五)熟读课文,探究主旨 ‎ ‎1.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14‎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读完本文后,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命。‎ ‎(六)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臧克家的《有的人》、冰心的《谈生命》等作品。‎ 链接一: 臧克家的《有的人》‎ 有的人 作者:臧克家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 14‎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链接二: 谈生命 (冰心,1947年作)‎ 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14‎ 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削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的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经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 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风吹草动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尚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4‎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 ‎1.文体常识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或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2.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由于政治原因,曾两次被监禁。他是一个极富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普工作者,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为他所信仰的自由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于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3.背景资料 本文是作者为晚年自传作的序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从中可以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做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为人共同的人生准则。‎ 14‎ ‎【预学】‎ 预学指导:‎ ‎1.读熟课文,查清字音字义。‎ ‎2.初步理解作者人生的三钟强烈的感情。‎ ‎(一)目标导引 ‎1. 读熟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 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预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遏( )制  飓( )风  濒( )临  俯瞰(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遏制:‎ 濒临:‎ 俯瞰:‎ ‎3.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4‎ ‎【研学】‎ ‎(三)合作发现,交流展示 ‎1.认真阅读课文2——4段,回答问题。‎ ‎(1)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追求的知识包括哪几个方面?‎ ‎(3)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怎样理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的含义? ‎ 14‎ ‎(2)如何理解第4段开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的深刻含义?‎ ‎【评学】‎ ‎(四)熟读课文,主题探究 ‎1.作者的三种感情有怎样的内在联系?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2.作者的三种感情中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说说理由。‎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对比阅读余秋雨的《坦然看生活》,比较课文与该文在写作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坦然看生活 (余秋雨)‎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14‎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嘘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大篓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她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了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过,这老伯可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他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便是对“坦然”作了最好的诠释?‎ 14‎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一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相关链接]‎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学者、散文家,曾获得过“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从此打出“学者散文”(或日“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作品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因而受到读者喜爱。在艺术理论创作方面,他完成于1983年的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述世界各国自古代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理论著作;1985年创作的《戏剧审美心理学》为中国首部戏剧美学著作。这两部专著均曾获国家级奖励。‎ 1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