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00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题1 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答案:
(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生成了其他物质
(3)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4)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1.什么是化学
(1)化学的概念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作用
①既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又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 000万种,如半导体、超导体和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
②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a.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d.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辨误区 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不是物体。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物体及其运动。物体和物质是有区别的。物体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体积,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桌子是一个物体,而制作桌子的材料是物质。物质抽象,物体具体,物体的种类远远多于物质的种类。同一物质能组成不同的物体。
【例1】(山东淄博中考)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取方法,但物质的运动状态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而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答案:A
2.化学发展史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可分为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三个阶段。
(1)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
①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和强大。
②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染料等。
(2)近代化学(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
7
①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即组成物质的元素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的。
②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即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研究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③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利用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
①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近年来绿色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例2】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
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
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
C.用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研究化学反应之后
D.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
解析:
A
×
对燃烧现象及空气组成的研究只是对某种特定化学现象的研究,并没深入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B
×
C
√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研究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科学
D
×
汤姆生发现电子是在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
答案:C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玻璃破碎、水结成冰、木材做成桌椅、铁铸成锅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木柴燃烧、铁生锈、植物的光合作用等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
辨误区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伴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例3】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C.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这是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A中水受热沸腾、C中汽油挥发、D中玻璃破碎及西瓜榨成汁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4.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
释疑点 对物理性质的理解
7
物理性质不一定是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有的物理性质需物质经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熔点、沸点等,而有的物理性质则不需要物质经过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气味等。
【例4】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我是紫红色固体
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我会生锈
解析:
A
×
涉及物质颜色,是物理性质
B
×
涉及物质的硬度,是物理性质
C
×
涉及物质的状态,是物理性质
D
√
描述的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答案:D
5.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物质的性质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例如,当温度改变时,水会发生三态变化;液体的沸点会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压强变小,沸点就会降低。
(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性质
氧气
二氧化碳
物理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
性质
能支持燃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3)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如酒精能燃烧,因此酒精可作燃料;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金刚石能切割玻璃反映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
【例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铜作导线 B.铁制炊具
C.黄金压成金箔 D.煤炭作燃料
解析:
A
×
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物理性质)
B
×
铁制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物理性质)
C
×
黄金压成金箔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物理性质)
D
√
煤炭作燃料是利用煤的可燃性(化学性质)
答案:D
6.如何判断化学的研究范围
7
化学研究的范围虽然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现象均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应根据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正确判断。
(1)内涵: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
(2)外延:新材料的研制、新能源的开发、环境治理等。
【例6】(山东威海中考)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
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C.研制新药
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
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A、B、C都是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来研究物质的用途,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D不是研究物质,不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而属于地质学的研究范畴。
答案:D
7.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实例
木材做成桌椅、水变成冰、汽油挥发
蜡烛燃烧、木条燃烧、铁生锈、植物的光合作用
根本
区别
是否生成新物质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例7—1】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属于化学变化
B.属于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解析: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伴随许多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它们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固体受热产生了气体,可能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例如,冰受热生成水蒸气;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引起的,如蜡烛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例7—2】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
解析:灯泡发光是灯丝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其余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8.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描述某一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时,由于叙述的语言相似,在判断时易混淆。
(1)物质的化学变化是一个过程,而化学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2)描述化学性质时常用“能”“易”“会”“可以”等词语加以区别。描述化学变化时不使用这些词语。
【例8】下列叙述中:①在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②酒精受热变成酒精蒸气;③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④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7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③
解析: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固有属性。①属于物理性质;②属于物理变化;③属于化学性质;④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提示:对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描述区别在于有无“能”“易”“可以”等词语,有这些词语的是对物质化学性质的描述,反之是对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
9.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塑料是人类的重要发明,塑料袋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如果滥用,则会出现环境难以消除的“白色垃圾”,成为“白色污染”,造成危害。因此,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扬长避短,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例9】(山东烟台中考)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解析:事物的发展大多都有两面性,要用辩证的观点看事物。化学的发展利大于弊,它的发展对环境曾造成一定污染,但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不能片面地认为它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B
10.对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硬度、密度、气味等,这类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等。探究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颜色、状态、气味可以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熔点、硬度、密度、可燃性、稳定性等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
【例10】(探究题)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问题。
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解析:金属钠可用小刀切割,说明金属钠硬度小;观察切面,可知金属钠为银白色;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其熔化,说明金属钠的熔点较低。
答案:(1)呈银白色 (2)质软(或硬度小) (3)密度比水小 (4)熔点较低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钛合金制人造骨
B.盐酸除铁锈
C.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7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 B.牛奶变酸
C.铁生锈 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
3.以下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炸
B.燃烧
C.发光发热
D.固体受热变成气体
4.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都可能产生新物质
D.析出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5.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6.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有导电、导热性
B.有良好延展性
C.具有银白色光泽
D.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7.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8.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①矿石粉碎;②火药爆炸;③轮胎爆炸;④金属生锈;⑤铁熔化;⑥水沸腾;⑦汽油挥发;⑧食物腐烂;⑨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⑩用高粱酿酒;⑪可燃物燃烧;⑫湿衣服晾干;⑬铜抽成铜丝;⑭白糖熬成糖块;⑮泥土压成砖坯;⑯冰化成水;⑰燃放烟花爆竹。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 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0.(1)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2)物质的用途只反映其化学性质。( )
(3)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4)当两种物质相遇后, 有沉淀生成 , 说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变化。( )
(5)灯泡通电发光放热,这是化学变化。( )
7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A 解析:利用钛合金与人体的相容性制造人造骨是钛金属本身的性质,没有通过化学变化表现;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的碱性。
2.D 3.B 4.B 5.B
6.D 解析: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具有银白色光泽都是铁的物理性质;铁生锈是生成了新的物质。
7.A 解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还是同种物质,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8.①③⑤⑥⑦⑨⑫⑬⑭⑮⑯ ②④⑧⑩⑪⑰
9.(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为1.25 g·L-1,比空气密度略小
(2)有剧毒,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有还原性
10.(1)× (2)× (3)× (4)×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