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6.50 KB
  • 2021-11-06 发布

2012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年汕头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5的绝对值是(  )‎ ‎ ‎ A.‎ ‎5‎ B.‎ ‎﹣5‎ C.‎ D.‎ ‎﹣‎ 考点:‎ 绝对值。‎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求解.‎ 解答:‎ 解: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得|﹣5|=5.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绝对值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地球半径约为6400000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 A.‎ ‎0.64×107‎ B.‎ ‎6.4×106‎ C.‎ ‎64×105‎ D.‎ ‎640×104‎ 考点:‎ 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形式为 a×10n,其中1≤a<10,n为整数.‎ 解答:‎ 解:6400000=6.4×106.‎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其规律为1≤|a|<10,n为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小1的正整数.‎ ‎3.数据8、8、6、5、6、1、6的众数是(  )‎ ‎ ‎ A.‎ ‎1‎ B.‎ ‎5‎ C.‎ ‎6‎ D.‎ ‎8‎ 考点:‎ 众数。‎ 分析:‎ 众数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根据众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解答:‎ 解:6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是6.‎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众数的概念,注意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是唯一的,比较简单.‎ ‎4.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 ‎ A.‎ B.‎ C.‎ D.‎ 考点:‎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分析:‎ 主视图是从立体图形的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找到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主视图中.‎ 解答:‎ 解:从正面看,此图形的主视图有3列组成,从左到右小正方形的个数是:1,3,1.‎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关键是掌握主视图所看的位置.‎ ‎5.下列平面图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 A.‎ 等腰三角形 B.‎ 正五边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矩形 考点:‎ 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分析:‎ 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旋转180°后能够与原图形完全重合即是中心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判断出.‎ 解答:‎ 解:A、∵等腰三角形旋转180°后不能与原图形重合,∴此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但它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B、∵正五边形形旋转180°后不能与原图形重合,∴此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平行四边形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此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D、∵矩形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此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定义,根据定义得出图形形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 A.‎ a+a=a2‎ B.‎ ‎(﹣a3)2=a5‎ C.‎ ‎3a•a2=a3‎ D.‎ ‎(a)2=2a2‎ 考点:‎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只把系数相加,字母部分完全不变;积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单项式乘法法则:系数与系数相乘,同底数幂相乘,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进行计算即可选出答案.‎ 解答:‎ 解:A、a+a=2a,故此选项错误;‎ B、(﹣a3)2=a6,故此选项错误;‎ C、3a•a2=3a3,故此选项错误;‎ D、(a)2=2a2,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法,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运算的计算法则,不要混淆.‎ ‎7.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来源:学+科+网]‎ ‎ ‎ A.‎ ‎5‎ B.‎ ‎6‎ C.‎ ‎11‎ D.‎ ‎16‎ 考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专题:‎ 探究型。‎ 分析:‎ 设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x的取值范围,找出符合条件的x的值即可.‎ 解答:‎ 解:设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则10﹣4<x<10+4,即6<x<14,四个选项中只有11符合条件.‎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8.如图,将△AB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50°后得到△A′B′C′.若∠A=40°.∠B′=110°,则∠BCA′的度数是(  )‎ ‎ ‎ A.‎ ‎110°‎ B.‎ ‎80°‎ C.‎ ‎40°‎ D.‎ ‎30°‎ 考点:‎ 旋转的性质。‎ 分析:‎ 首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A,∠A′CB′=∠ACB,即可得到∠A′=40°,再有∠B′=110°,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得∠A′CB′的度数,进而得到∠ACB的度数,再由条件将△AB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50°后得到△A′B′C′可得∠ACA′=50°,即可得到∠BCA′的度数.‎ 解答:‎ 解: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A,∠A′CB′=∠ACB,‎ ‎∵∠A=40°,‎ ‎∴∠A′=40°,‎ ‎∵∠B′=110°,‎ ‎∴∠A′CB′=180°﹣110°﹣40°=30°,‎ ‎∴∠ACB=30°,‎ ‎∵将△AB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50°后得到△A′B′C′,‎ ‎∴∠ACA′=50°,‎ ‎∴∠BCA′=30°+50°=80°,‎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进而可得到一些对应角相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将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9.分解因式:2x2﹣10x= 2x(x﹣5) .‎ 考点:‎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分析:‎ 首先确定公因式是2x,然后提公因式即可.‎ 解答:‎ 解:原式=2x(x﹣5).‎ 故答案是:2x(x﹣5).‎ 点评:‎ 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正确确定公因式是关键.‎ ‎10.不等式3x﹣9>0的解集是 x>3 .‎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 先移项,再将x的系数化为1即可.‎ 解答:‎ 解:移项得,3x>9,‎ 系数化为1得,x>3.‎ 故答案为:x>3.‎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如图,A、B、C是⊙O上的三个点,∠ABC=25°,则∠AOC的度数是 50 .‎ 考点:‎ 圆周角定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所对圆周角的2倍,由已知圆周角的度数,即可求出所求圆心角的度数.‎ 解答:‎ 解:∵圆心角∠AOC与圆周角∠ABC都对,‎ ‎∴∠AOC=2∠ABC,又∠ABC=25°,‎ 则∠AOC=50°.‎ 故答案为:50‎ 点评:‎ 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的运用,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12.若x,y为实数,且满足|x﹣3|+=0,则()2012的值是 1 .‎ 考点:‎ 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 分析:‎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x、y的值,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 解得:.‎ 则()2012=()2012=1.‎ 故答案是:1.‎ 点评:‎ 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13.如图,在▱ABCD中,AD=2,AB=4,∠A=30°,以点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E,连接CE,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π (结果保留π).‎ 考点:‎ 扇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 过D点作DF⊥AB于点F.可求▱ABCD和△BCE的高,观察图形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ABCD的面积﹣扇形ADE的面积﹣△BCE的面积,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 解:过D点作DF⊥AB于点F.‎ ‎∵AD=2,AB=4,∠A=30°,‎ ‎∴DF=AD•sin30°=1,EB=AB﹣AE=2,‎ ‎∴阴影部分的面积:‎ ‎4×1﹣﹣2×1÷2‎ ‎=4﹣π﹣1‎ ‎=3﹣π.‎ 故答案为:3﹣π.‎ 点评:‎ 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阴影部分的面积=▱ABCD的面积﹣扇形ADE的面积﹣△BCE的面积.‎ 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4.计算:﹣2sin45°﹣(1+)0+2﹣1.‎ 考点:‎ 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 本题涉及零指数幂、负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解答:‎ 解:原式=﹣2×﹣1+‎ ‎=﹣.‎ 点评:‎ 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等考点的运算.‎ ‎15.先化简,再求值:(x+3)(x﹣3)﹣x(x﹣2),其中x=4.‎ 考点:‎ 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专题:‎ 探究型。‎ 分析:‎ 先把整式进行化简,再把x=4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原式=x2﹣9﹣x2+2x ‎=2x﹣9,‎ 当x=4时,原式=2×4﹣9=﹣1.‎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在有乘方、乘除的混合运算中,要按照先乘方后乘除的顺序运算,其运算顺序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似.‎ ‎16.解方程组:.‎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 先用加减消元法求出x的值,再用代入法求出y的值即可.‎ 解答:‎ 解:①+②得,4x=20,‎ 解得x=5,‎ 把x=5代入①得,5﹣y=4,‎ 解得y=1,‎ 故此不等式组的解为:.‎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知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如图,在△ABC中,AB=AC,∠ABC=72°.‎ ‎(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中作出∠ABC的平分线BD后,求∠BDC的度数.‎ 考点:‎ 作图—基本作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 探究型。‎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利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BC的平分线即可;‎ ‎(2)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D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BDC的度数即可.‎ 解答:‎ 解:(1)①一点B为圆心,以任意长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BC于点E、F;‎ ‎②分别以点E、F为圆心,以大于EF为半径画圆,两圆相较于点G,连接BG角AC于点D即可.[来源:学科网ZXXK]‎ ‎(2)∵在△ABC中,AB=AC,∠ABC=72°,‎ ‎∴∠A=180°﹣2∠ABC=180°﹣144°=36°,‎ ‎∵AD是∠ABC的平分线,‎ ‎∴∠ABD=∠ABC=×72°=36°,‎ ‎∵∠BDC是△ABD的外角,‎ ‎∴∠BDC=∠A+∠ABD=36°+36°=72°.‎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基本作图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7分)‎ ‎18.据媒体报道,我国2009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5000万人次,2011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7200万人次,若2010年、2011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逐年递增,请解答下列问题:‎ ‎(1)求这两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 ‎(2)如果2012年仍保持相同的年平均增长率,请你预测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多少万人次?‎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 增长率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分析:‎ ‎(1)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2010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为 5000(1+x)万人次,2011年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 5000(1+x)2 万人次.根据题意得方程求解;‎ ‎(2)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7200(1+x)万人次.‎ 解答:‎ 解:(1)设这两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 ‎ 5000(1+x)2 =7200.‎ 解得 x1 =0.2=20%,x2 =﹣2.2 (不合题意,舍去).‎ 答:这两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 ‎(2)如果2012年仍保持相同的年平均增长率,‎ 则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为 7200(1+x)=7200×120%=8640万人次.‎ 答:预测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约8640万人次.‎ 点评:‎ 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寻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是关键,难度不大.‎ ‎19.如图,直线y=2x﹣6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4,2),与x轴交于点B.‎ ‎(1)求k的值及点B的坐标;‎ ‎(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得AC=AB?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专题:‎ 数形结合。‎ 分析:‎ ‎(1)先把(4,2)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易求k,再把y=0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可求B点坐标;‎ ‎(2)假设存在,然后设C点坐标是(a,0),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的公式可得=,借此无理方程,易得a=3或a=5,其中a=3和B点重合,舍去,故C点坐标可求.‎ 解答:‎ 解:(1)把(4,2)代入反比例函数y=,得 k=8,‎ 把y=0代入y=2x﹣6中,可得 x=3,‎ 故k=8;B点坐标是(3,0);‎ ‎(2)假设存在,设C点坐标是(a,0),则 ‎∵AB=AC,‎ ‎∴=,‎ 即(4﹣a)2+4=5,‎ 解得a=5或a=3(此点与B重合,舍去)‎ 故点C的坐标是(5,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函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点与函数的关系,并能灵活使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20.如图,小山岗的斜坡AC的坡度是tanα=,在与山脚C距离200米的D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26.6°,求小山岗的高AB(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26.6°=0.45,cos26.6°=0.89,tan26.6°=0.50).‎ 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分析:‎ 首先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坡角的正切值用AB表示出BC,然后在直角三角形DBA中用BA表示出BD,根据BD与BC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 解:∵在直角三角形ABC中,=tanα=,‎ ‎∴BC=‎ ‎∵在直角三角形ADB中,‎ ‎∴=tan26.6°=0.50‎ 即:BD=2AB ‎∵BD﹣BC=CD=200‎ ‎∴2AB﹣AB=200‎ 解得:AB=300米,‎ 答:小山岗的高度为300米.‎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并求解.‎ ‎21.观察下列等式:‎ 第1个等式:a1==×(1﹣);‎ 第2个等式:a2==×(﹣);‎ 第3个等式:a3==×(﹣);‎ 第4个等式:a4==×(﹣);‎ ‎…‎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按以上规律列出第5个等式:a5=  =  ;‎ ‎(2)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n=  =  (n为正整数);‎ ‎(3)求a1+a2+a3+a4+…+a100的值.‎ 考点:‎ 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分析:‎ ‎(1)(2)观察知,找第一个等号后面的式子规律是关键:分子不变,为1;分母是两个连续奇数的乘积,它们与式子序号之间的关系为 序号的2倍减1和序号的2倍加1.‎ ‎(3)运用变化规律计算.‎ 解答:‎ 解:根据观察知答案分别为:‎ ‎(1); ; ‎ ‎(2); ;‎ ‎(3)a1+a2+a3+a4+…+a100的 ‎=×(1﹣)+×(﹣)+×(﹣)+×(﹣)+…+×‎ ‎=(1﹣+﹣+﹣+﹣+…+﹣)‎ ‎=(1﹣)‎ ‎=×‎ ‎=.‎ 点评:‎ 此题考查寻找数字的规律及运用规律计算.寻找规律大致可分为2个步骤:不变的和变化的;变化的部分与序号的关系.‎ 五、解答题(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2.有三张正面分别写有数字﹣2,﹣1,1的卡片,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将这三张卡片北背面朝上洗匀后随机抽取一张,以其正面的数字作为x的值,放回卡片洗匀,再从三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以其正面的数字作为y的值,两次结果记为(x,y).‎ ‎(1)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表示(x,y)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求使分式+有意义的(x,y)出现的概率;‎ ‎(3)化简分式+,并求使分式的值为整数的(x,y)出现的概率.‎ 考点:‎ 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 ‎(1)根据题意列出图表,即可表示(x,y)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根据(1)中的树状图求出使分式+有意义的情况,再除以所有情况数即可;‎ ‎(3)先化简,再找出使分式的值为整数的(x,y)的情况,再除以所有情况数即可.‎ 解答:‎ 解:(1)用列表法表示(x,y)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 ‎﹣2‎ ‎﹣1‎ ‎ 1‎ ‎﹣2‎ ‎ (﹣2,﹣2)‎ ‎ (﹣1,﹣2)‎ ‎ (1,﹣2)‎ ‎﹣1‎ ‎ (﹣2,﹣1)‎ ‎ (﹣1,﹣1)‎ ‎ (1,﹣1)‎ ‎ 1‎ ‎ (﹣2,1)‎ ‎ (﹣1,1)‎ ‎ (1,1)‎ ‎∴使分式+有意义的(x,y)出现的概率是,‎ ‎(3)∵+=‎ 使分式的值为整数的(x,y)有(1,﹣2)、(﹣2,1)2种情况,‎ ‎∴使分式的值为整数的(x,y)出现的概率是.‎ 点评:‎ 此题考查了树状图法与列表法求概率.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或列出表格,注意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不漏地表示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注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3.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把△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G;E、F分别是C′D和BD上的点,线段EF交AD于点H,把△FDE沿EF折叠,使点D落在D′处,点D′恰好与点A重合.‎ ‎(1)求证:△ABG≌△C′DG;‎ ‎(2)求tan∠ABG的值;‎ ‎(3)求EF的长.‎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 探究型。‎ 分析:‎ ‎(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C=∠BAG=90°,C′D=AB=CD,∠AGB=∠DGC′,故可得出结论;‎ ‎(2)由(1)可知GD=GB,故AG+GB=AD,设AG=x,则GB=8﹣x,在Rt△ABG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G的长,进而得出tan∠ABG的值;‎ ‎(3)由△AEF是△DEF翻折而成可知EF垂直平分AD,故HD=AD=4,再根据tan∠ABG即可得出EH的长,同理可得HF是△ABD的中位线,故可得出HF的长,由EF=EH+HF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1)证明:∵△BDC′由△BDC翻折而成,‎ ‎∴∠C=∠BAG=90°,C′D=AB=CD,∠AGB=∠DGC′,‎ ‎∴∠ABG=∠ADE,‎ 在:△ABG≌△C′DG中,‎ ‎∵,‎ ‎∴△ABG≌△C′DG;‎ ‎(2)解:∵由(1)可知△ABG≌△C′DG,‎ ‎∴GD=GB,‎ ‎∴AG+GB=AD,设AG=x,则GB=8﹣x,‎ 在Rt△ABG中,‎ ‎∵AB2+AG2=BG2,即62+x2=(8﹣x)2,解得x=,‎ ‎∴tan∠ABG===;‎ ‎(3)解:∵△AEF是△DEF翻折而成,‎ ‎∴EF垂直平分AD,‎ ‎∴HD=AD=4,‎ ‎∴tan∠ABG=tan∠ADE=,‎ ‎∴EH=HD×=4×=,‎ ‎∵EF垂直平分AD,AB⊥AD,‎ ‎∴HF是△ABD的中位线,‎ ‎∴HF=AB=×6=3,‎ ‎∴EF=EH+HF=+3=.‎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如图,抛物线y=x2﹣x﹣9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AC.‎ ‎(1)求AB和OC的长;‎ ‎(2)点E从点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点E与点A、B不重合),过点E作直线l平行BC,交AC于点D.设AE的长为m,△ADE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CE,求△CDE面积的最大值;此时,求出以点E为圆心,与BC相切的圆的面积(结果保留π).‎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来源:学§科§网Z§X§X§K]‎ 压轴题。‎ 分析:‎ ‎(1)已知抛物线的解析式,当x=0,可确定C点坐标;当y=0时,可确定A、B点的坐标,进而确定AB、OC的长.‎ ‎(2)直线l∥BC,可得出△AED、△ABC相似,它们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由此得到关于s、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题干条件:点E与点A、B不重合,可确定m的取值范围.‎ ‎(3)①首先用m列出△AEC的面积表达式,△AEC、△AED的面积差即为△CDE的面积,由此可得关于S△CDE、m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可得到S△CDE的最大面积以及此时m的值;‎ ‎②过E做BC的垂线EF,这个垂线段的长即为与BC相切的⊙E的半径,可根据相似三角形△BEF、△BCO得到的相关比例线段求得该半径的值,由此得解.‎ 解答:‎ 解:(1)已知:抛物线y=x2﹣x﹣9;‎ 当x=0时,y=﹣9,则:C(0,﹣9);‎ 当y=0时,x2﹣x﹣9=0,得:x1=﹣3,x2=6,则:A(﹣3,0)、B(6,0);‎ ‎∴AB=9,OC=9.‎ ‎(2)∵ED∥BC,‎ ‎∴△AED∽△ABC,‎ ‎∴=()2,即:=()2,得:s=m2(0<m<9).‎ ‎(3)解法一:∵S△ABC=AE•OC=m×9=m,‎ ‎∴S△CDE=S△ABC﹣S△ADE=m﹣m2=﹣‎ ‎(m﹣)2+.‎ ‎∵0<m<9,‎ ‎∴当m=时,S△CDE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此时,BE=AB﹣AE=9﹣=.‎ 记⊙E与BC相切于点M,连接EM,则EM⊥BC设⊙E的半径为r.‎ 在Rt△BOC中,BC===.‎ ‎∵∠BOC=∠EBM,∠COB=∠EMB=90°.‎ ‎∴△BOC∽△BME,‎ ‎∴=,‎ ‎∴=,‎ ‎∴r=.‎ ‎∴所求⊙E的面积为:π()2=π.‎ 解法二:∵S△ABC=AE•OC=m×9=m,‎ ‎∴S△CDE=S△AEC﹣S△ADE=m﹣m2=﹣(m﹣)2+.‎ ‎∵0<m<9,‎ ‎∴当m=时,S△CDE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此时,BE=AB﹣AE=9﹣=.‎ ‎∴S△EBC=S△ABC=.‎ 如图2,记⊙E与BC相切于点M,连接EM,则EM⊥BC,设⊙E的半径为r.‎ 在Rt△BOC中,BC═=.‎ ‎∵S△EBC=BC•EM,‎ ‎∴×r=,‎ ‎∴r=.‎ ‎∴所求⊙E的面积为:π()2=π.‎ 点评:‎ 该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综合知识.在解题时,要多留意图形之间的关系,有些时候将所求问题进行时候转化可以大大的降低解题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