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6.52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2019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
A.1.5伏 B.24伏 C.110伏 D.220伏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A正确,BCD错误。
2.听音能辨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答案】C
【解析】
【详解】
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C正确,ABD错误。
3.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欧姆 C.安培 D.奥斯特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牛顿总结了物体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了物体之间存在引力及其规律,提出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欧姆发现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得关系,提出了欧姆定律;
C.安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提出了安培定则;
D.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附近的小磁针会发生偏转的现象,证明了电流具有磁效应。
4.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故B正确,A、C、D错误。
5.四冲程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
四冲程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汽缸内空气,对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无能量转化。故C符合题意。
6.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B.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C.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大
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Q=cm△t可得△t=,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小。故A正确,B、C、D错误。
7.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
A.v甲<v乙,t一定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C.v甲=v乙,t可能为10秒 D.v甲=v乙,t可能为30秒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
v甲===0.4m/s;
乙的速度为
v乙===0.6m/s,
故v甲<v乙;
根据题意可知,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m。故可得:
v甲t+v乙t=10m
或
v甲t+v乙t=10m+20m=30m,
代入数值可得:
0.4m/s×t+0.6m/s×t=10m
或
0.4m/s×t+0.6m/s×t=20m+10m,
解得t=10s或t=30s,即t可能为10s,也可能为30s。
综上分析可知,ACD错误,B正确。
8.如图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S'),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别为S'、S,关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对地面的压强变化△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p甲>△p乙 B.p甲<p乙,△p甲<△p乙
C.p甲>p乙,△p甲>△p乙 D.p甲>p乙,△p甲<△p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S'),甲乙压强相等,根据 F=pS,可以判断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所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当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不变,甲的受力面积减小,则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乙的受力面积增大,则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由于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旋转后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即p甲>p乙;因S>S',则p'>p,旋转之后他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为
△p=p'﹣p==,
因面积变化相同,且甲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所以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即△p甲>△p乙。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简答题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0,且保持不变。电键S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若电阻R1、R2中仅有一个出现故障,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电压表的示数及相对应的故障。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
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工作一段时间后,若V1示数变大,故障可能为电阻R1断路或电阻R2短路,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说明电路不通,R2没有短路,则故障为R1断路;若V2示数变大,故障可能为电阻R2断路或电阻R1短路,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说明电路不通,R1没有短路,则故障为R2断路。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0.亚里士多德为了说明抽水机原理,提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理论。他认为在自然界中,接触到真空的液体就会自己填补,会上升,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
(1)在下列几个现象中,能支持上述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实验是_____
A.回声的形成
B.彩虹
C.用吸管吸饮料
(2)在下列几个实验中,能推翻上述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实验是_____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A.托里拆利实验
B.富兰克林风筝雷电实验
C.马德堡半球实验
(3)请你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第2小题中你所选择的实验可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______。
【答案】C A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上方有一段是真空,但是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去填补,所以与亚里士多德观点不相符,所以可以推翻其观点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他认为在自然界中,接触到真空的液体就会自己填补,会上升。
A.回声的形成是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声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B.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C.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符。故选C。
第二空.A.托里拆利实验中,当外界大气压是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玻璃管的长度是1m,玻璃管内上方有一段真空,水银没有去填补。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接触到真空的液体就会自己填补,所以托里拆利实验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理论。故选A。
B.富兰克林风筝雷电实验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相关。
C.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并且证明大气压很大,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相关。
第三空.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的上空有一段是真空,但是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去填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相符,所以可以推翻其观点。
1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量筒测物体的_____,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指针调到_____刻度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_____。
【答案】排开水的体积 零 P=UI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如图,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F1﹣F2;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利用排水法可得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V排=V2﹣V1,
由G=mg=ρVg可得排开水的重力:
G排=ρ水V排g=ρ水(V2﹣V1)g;
比较F浮、G排的大小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可见,该实验中,用量筒测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第二空.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处;
第三空.利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利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利用P=UI求灯的电功率。
1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_____。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现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1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移动光屏寻找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有一个倒立、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
【答案】同一高度 大于 放大
【解析】
【详解】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第一空.实验前,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向右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第二空.凸透镜的焦距f=10cm,凸透镜只有在物距大于焦距的时候才能成实像,所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
第三空.现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评卷人
得分
四、作图题
13.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
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大小为10N,可确定标度为5N,故画重力的图示如图:
14.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
(_______)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答案】
【解析】
【详解】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题目中已经作出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做反射光线OB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如图:
15.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
由题知,闭合电键S后,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说明变阻器与灯泡在工作时互不影响,即变阻器与灯泡应并联;向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变小,说明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故应将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中,且图中灯泡与电流表的0.6接线柱相连,所以电流表应测干路电流。实物连接如图所示: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评卷人
得分
五、计算题
16.体积为2×10-3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
【答案】19.6N
【解析】
【详解】
金属块浸没水中,则V排=V=2×10-3m3,所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2×10-3m3×9.8N/kg=19.6N。
答: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19.6N。
17.杠杆平衡时,动力臂l1为0.6米,阻力臂l2为0.2米,若阻力F2的大小为60牛,求动力F1的大小。
【答案】20N
【解析】
【详解】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动力为
F1===20N。
答:动力F1为20N。
18.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容器甲中盛有水,水的深度为0.08米,容器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
①若水的质量为2千克,求容器甲中水的体积V水。
②求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往容器甲中加水,直至与乙容器中的液面等高,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196帕,求液体乙的密度ρ液。
【答案】(1)2×10-3m3(2)784Pa(3)0.8×103kg/m3
【解析】
【详解】
①.容器中甲水的体积为:
V水===2×10-3m3。
②.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水=ρ水gh=1.0×103kg/m3×9.8N/kg×0.08m=784Pa。
③.当容器甲内加水至与容器乙相平时,设此时水深为h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1=p水+△p=784Pa+196Pa=980Pa;
由p=ρgh可得,此时水的深度为:
h1===0.1m;
由题知,原来容器甲、乙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即:
p乙=p水=784Pa;
由p=ρgh可得,液体乙的密度为:
ρ乙===0.8×103kg/m3。
答:①.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为2×10-3m3;
②.容器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784Pa;
③.液体乙的密度为0.8×103kg/m3。
19.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A”字样。电键S闭合后,电压表V的示数为5伏。求:
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②电路正常工作10秒后,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W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示数的比值最大为3,求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
【答案】(1)0.5A(2)25J 6V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解析】
【详解】
①.根据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又因为R1=10Ω,所以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
I1===0.5A;
②.电路正常工作10秒后,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为:
W1=U1I1t=5V×0.5A×10s=25J;
电源电压和电压表示数的比值最大为3,即=3,
此时应为电压表示数U1′最小,为U1′=4V;
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电压表示数最大值应是滑动变阻器电压最小时,则要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小,即电流最大(1A)时。所以由欧姆定律可得:
1A==,
解得:
R2′=2Ω,
此时R1的电压最大为:
U1″=I′R1=1A×10Ω=10V,
所以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为:
△U= U1″- U1′=10V﹣4V=6V。
答: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5A;
②.工作10秒后,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为25J;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为6V。
20.小华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3伏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x、电流表、电压表、电键各一个,滑动变阻器有A、B、C三个(分别标有“5Ω 2A”字样、“10Ω 2A”字样、“50Ω 1A”字样),以及导线若干。小华实验时选取其中一个滑动变阻器,正确连接电路,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附近,闭合电键时各电表示数如图10(a)、(b)所示,并记录第一组数据。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在如图(a)的基础上偏转两格后,记录第二组数据,此时小华发现电压表、电流表偏转角度相同。求: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①电压表的量程。
②计算说明实验中电流表的量程。
③根据记录的第二组数据,计算出此时待测电阻Rx的阻值。
【答案】(1)0﹣3V(2)0﹣0.6A(3)5Ω
【解析】
【详解】
①.电路连接正确,即待测电阻与变阻器串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并联,因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0﹣3V。
②.(a)图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表示数为1.4V。(b)图中,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电流为1.4A;若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28A;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
U滑=3V﹣1.4V=1.6V,
若电流表选用大量程,由欧姆定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R滑中==≈1.14Ω,
则变阻器电阻为:
R滑= 2R滑中=2×1.14Ω=2.28Ω,
与题中所给的变阻器的规格差别较大;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由欧姆定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R滑中==≈5.71Ω,
则变阻器电阻为:
R滑= 2R滑中=2×5.71Ω=11.42Ω,
与题中所给的10Ω 2A变阻器的相吻合。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0﹣0.6A。
③.电流表示数为0.28A,继续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在如图(a)的基础上偏转两格后,电压表示数可能为1.6V或1.2V。若电压表示数为1.6V,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根据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U=IR,则电路中和电流也应变大,因电压表和电流表偏转角度相同,即电流表指针也向右偏转了两格,则电流为:
Ix=0.28A+2×0.02A=0.32A,
由欧姆定律得:
Rx===5Ω;
若电压表示数为1.2V,即电压表示数变小,根据U=IR,则电路中和电流也应变小,因电压表和电流表偏转角度相同,即电流表指针也向左偏转了两格,则电流为:
Ix=0.28A﹣2×0.02A=0.24A,
由欧姆定律得:
Rx===5Ω。
评卷人
得分
六、实验题
21.某小組同学在“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向上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圆柱体,测力计示数为F0。现将圆柱体悬空放置在一个烧杯中,倒入液体A,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为h,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以及F0和F的差为△F。接着,将液体A替换为液体B,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一、二所示。
表一 液体A(ρA=1.0×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厘米)
F(牛)
△F(牛)
1
3
8.5
1.5
2
6
7
3
3
9
5.5
4.5
4
12
5
5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表二 液体B(ρB=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厘米)
F(牛)
△F(牛)
5
3
8.5
1.2
6
6
7.6
2.4
7
9
6.4
3.6
8
12
6
4
①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_____。
②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_____。
③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④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_____牛,高度为_____厘米。
【答案】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增大而减小 △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不变时,液体密度ρ越大,△F越大 10.0 1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为: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增大而减小。
第二空.比较序号1与2与3或序号5与6与7的数据可知,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为原来的几倍,△F也为原来的几倍。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
第三空.ρA>ρB,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
试卷第15页,总16页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不变时,液体密度ρ越大,△F越大。
第四空.测力计示数F0即为圆柱体重力G,圆柱体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的示数为F,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 F0-F即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故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
G=F0=△F+F=1.5N+8.5N=10.0N。
第五空.由②可知,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但序号4与8实验不符合这个规律。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在物体没有浸没时,F浮=ρ液gSh,受到的浮力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成正比;在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说明序号4与8实验这两种情况下,圆柱体已浸没在液体中了,由阿基米德原理,1、4两次实验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之比为:
,
即:
则圆柱体高度h==10cm。
试卷第15页,总16页
相关文档
-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2021-11-0617页
- 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2021-11-0618页
- 广西2018-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12021-11-0629页
-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命题备考方2021-11-0624页
- 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物理试题(解2021-11-0620页
- 2018年广西北部湾四市同城中考物理2021-11-0624页
- 龙东地区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2021-11-068页
- 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题2021-11-0622页
-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物理试题(原2021-11-067页
- 2018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物理试题(原2021-11-0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