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0 KB
  • 2021-11-06 发布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专题 长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4分)‎ 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④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注解]①俦:同类。②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④jie:同“洁”。‎ ‎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6分)‎ ‎(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3分)‎ ‎(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3分)‎ 13. 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4 分)‎ ‎【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分析】【参考译文】       竹鸡的本性,遇到同类必定争斗。捕竹鸡的人扫落叶作围墙,把诱鸟放在里面,自己隐蔽在后边操纵罗网。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这是因为眼睛已经闭上,就不再看得见人了。鹧鸪本性喜欢清洁,猎人在茂密的树林中打扫干净一片地方,多少撒些谷米在上面。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猎人就用长杆粘取它。麋出没在荒草中,害怕人看到它的足迹,无论远近,只沿着一条小路走。村民把绳结成环套,安防在麋经过的地方,麋足一被绊住,就会倒挂在树枝上,被人们生擒活捉。江南多土蜂,人们找不到它的洞穴,往往把长纸袋粘在肉上,蜂看到必定衔入洞穴,人们就能追踪寻找到它,用火熏取它的幼虫。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链接材料】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把沼泽烧光了去狩猎,哪能打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兽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情况。 ABD.正确; C.有误,“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中以”的含义是“用,把,拿”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中“以”的含义是“认为”的意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要争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停顿为: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步,行走。啄,吃。句意: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 ②重点词:谓,认为。周,周全,保全。何,怎么。句意: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4)本题考查学生阅读链接材料的能力。文章列举了人类捕捉动物的方法,用“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一句说明了“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从而告诉我们人类应该,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链接材料】通过这些自然规律,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必将受到惩罚。 答案: (1)C (2)B (3)①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 ②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4)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必将受到惩罚。‎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常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舜发于畎亩之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 C. 必先苦其心志/其喜洋洋者矣 D. 征于色/天山共色 ‎19.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 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 ‎【答案】18. A 19.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0. 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 ‎21.‎ ‎ “生于忧患”的意思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陈胜、吴广出身低微,在戍守渔阳途中遭逢大雨,困于大泽乡,在逃亡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的境遇中,选择了为国事而死,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如果不是“苦秦久矣”,如果不是身处绝境,就没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 ‎ 【解析】【18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从;‎ B.集市/买;‎ C.代词,他/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 D.脸色/颜色;‎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故停顿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 ‎【21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生于忧患”的意思是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发展。根据《陈涉世家》中的“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可知,陈胜、吴广因为“苦秦久矣”,因为身处天降大雨、失期当斩的绝境中,不得不揭竿而起,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忧愁祸患是促使他们揭竿而起的重要原因。‎ ‎【点睛】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三)(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烛是火把,不是后来的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22. 填空。‎ ‎(1)晋平公思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_________的意思,他觉得“吾年七十”,怕来不及学,学了也没用了。‎ ‎(2)师旷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了_______________,因此晋平公才会觉得他在戏弄自己;师旷这样理解是借题发挥,意在引出秉烛之喻。‎ ‎23. 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 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 C. 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如流。‎ D. 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 ‎【答案】22. (1). 晚(晚了),迟(迟了) (2). 天黑(天色晚) 23. D ‎ 【解析】【22题详解】‎ 考查词义的理解。理解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暮”本义为:天色晚,引申为:(时间)将尽,迟了。(1)问中,晋平公思学习但”年七十”,“恐已暮矣”意思是年岁将尽,来不及学了,早没学习,现在想学,迟了,用的是引申义;(2)问中,师旷想引出秉烛之喻,用的是本义“天色晚”,因为天黑,所以可以“炳烛”。然后说出“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尽管迟,仍比不学(昧行)好。‎ ‎【23题详解】‎ 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可以在准确读懂原文内涵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进行阐述,注意表达要恰当。D选项说,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表述太过绝对。打比方是让人信服自己的好方法,但要让人信服自己,并不一定要用打比方的方法,比如《孙权劝学》用的是现身说法,《出师表》用的是直言进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样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好啊!”‎ 株洲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①峰回路转 回:挺拔 ②太守自谓也 谓:对…说 B.①云归而岩穴明瞑 瞑:管暗 ②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C.①泉香而酒洌 洌:清 ②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 D.①而乐亦无穷也 亦: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不久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分析】‎ 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正误的判断。 A.有误,第①句中的“回”是回环;第②‎ 句中的“谓”是称呼。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从,跟随。乐,以……为乐。句意为: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中可知,作者以文记乐,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答案: (1)A (2)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民之乐,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二)‎ 鸽类甚繁,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邮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 尽其种。其养之也,如保婴儿。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尝求得二白人世她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蓄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拂,且不敢以常鸽应,遗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止也。他日见某公,而其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张惊曰:“烹之乎?”曰:“然。”张太惊曰:“此非雪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节选自《聪斋志异·鸽异》)‎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B.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雄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C.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D.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雄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写张幼量送鸽给某公,实现了“宝剑赠壮士”的愿望。‎ B.鸽子品类繁多,数不胜数,不是精通此道的人,不能辨识。‎ C.张幼量按照够经的要求,用养育婴儿的方法养育他的鸽子。‎ D.某公理解支持张幼量的养殖事业,很关心鸽肉的质量产量。‎ ‎【分析】【参考译文】 鸽子种类繁多。名类繁多,数不胜数,只有玩鸽内行的人,才能辨识清楚。邹平县有位张幼量公子,特别喜好鸽子。他按照《鸽经》上所列的名堂,四处搜求,力求搜寻到天下所有品种。他养鸽子,如同养育婴儿一样。山东一带养鸽子的行家,以张公子家为最著称,张公子也常以善养鸽子,自我夸耀。曾经得到两只白鸽,人世间绝无仅有,张公子对两只鸽子爱惜备至。过了两年,这对白鸽又生了小公鸽小母鸽各三只,虽然亲朋好友,也得不到。   有一位张公子父亲的朋友,是个贵官。一天,见到公子,问:“你养了多少只鸽呵?”张公子谨慎地回答几句,就退下来。怀疑某公是爱好鸽子的,想赠送两只鸽子,但是实在舍不得。又想到长辈来索求,不能过于抹他的面子,而且也不敢以平常的鸽子送给他应付差使,就选两只白鸽,用笼子盛着去送给他,自己以为就是送千金的礼物,也不如这两只鸽子珍贵。过了几天张公子见到某公,自己脸上很有居功得意之色,而某公说话间,并无一语感谢赠送鸽子的事。张公子不能忍耐,便问:“前天我送的鸽子可中意?”某公回答说:“也挺肥美。”张公子惊讶地说:“大人把鸽子烹了?”某公回答说:“是啊!”张公子大惊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没什么特殊的。”‎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曾经得到两只白鸽,人世间绝无仅有,张公子对两只鸽子爱惜备至。过了两年,这对白鸽又生了小公鸽小母鸽各三只,虽然亲朋好友,也得不到。故断为:尝求得二白鸽/人世绝少/爱惜臻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非常,非同寻常。回思,回想。句意:张公子十分惊讶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的确没什么特别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有误,某公不识鸽子,张幼量送鸽给他,结果被他给吃了; B.正确; C.有误,张幼量按照鸽经的要求,四处搜罗鸽子; D.有误,某公不理解张幼量对鸽子的喜爱,只是认为,鸽子可以吃。 故选:B。 答案: (1)A (2)张公子十分惊讶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某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的确没什么特别的。” (3)B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衡阳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別。‎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异: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复:又)‎ D.冕小儿,恬若不见 (若:好像)‎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即更刮目相待 是日更定矣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每至晴初霜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策之不以其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分)‎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分) ‎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      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解答】‎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安阳的韩性听说后感到奇怪。异:感到奇怪。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重新/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B.早晨/早晨; C.来/按照; D.助词,无意义/助词,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句中重点词有:以为,认为。益,好处。句意为: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②句中重点词有:如此,像这样。曷,同“何”,为什么。句意:儿子读书像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根据“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王冕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故选:D。 答案: (1)B (2)B (3)①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②儿子读书像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4)D ‎【点评】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郴州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④。”高阳应曰:“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何苦而不平 ( ) ②室之始成也善( ) 11.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B.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13.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 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 ‎【解答】(1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还怕挖不平吗。苦:愁。 ②句意为: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善:好的。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用没干的木料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断句为: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故选:D。 (1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汝,你。彻,改变。句意为:你思想(头脑)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或顽固得没法开窍)。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好,喜欢。通,懂得。句意为: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 (1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ABC.正确; D.有误,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做事应该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应全面考虑,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故选:D。 答案: 10.①愁    ②好的 11.D 12.①你思想(头脑)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或顽固得没法开窍)。 ②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 13.D ‎【点评】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湘西州 ‎(二)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中》‎ ‎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14.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 ‎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文: ‎ ‎15.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3分)‎ ‎ ‎ ‎16.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4分)‎ ‎ ‎ ‎【分析】‎ ‎【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乙】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劫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天下之害。”‎ ‎【解答】(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亲:以……为亲。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句意: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②重点词:使,让。壮,青壮年。句意: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已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文中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表明对人才的选拔标准,用自己的话来说,即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 (16)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甲】文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为: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根据“男有分,女有归”概括为:人人能安居乐业。根据“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以概括为: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根据“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可以概括为:社会稳定。根据“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可以概括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根据【乙】文中的“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概括出“天下之利”的内容为:没有战争,人们能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 答案: 13.B【亲:以……为亲】‎ ‎14.①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分)‎ ‎②‎ 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已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2分)‎ ‎15.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可)(3分)‎ ‎16.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每点1分,答对4点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