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 MB
  • 2021-11-06 发布

2014年江西省抚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省抚州市2014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准确选项 ‎ 1. -7的相反数是 ‎ A. -7 B. C. D. 7 ‎ 解析:选D. ∵|-7|=|7|.‎ ‎2. 下列安全标志图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 ‎ ‎ A. B. C. D.‎ 解析:选B. ∵A、C、D是轴对称图形.‎ ‎3. 下列运算准确的是 ‎ A. B.‎ ‎ C. D.‎ 解析:选C. ∵A= -a ,B= ,D=‎ ‎ 4. 抚州名人雕塑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560000m2,将56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A. 0.56×106 B. 5.6×106 C. 5.6×10 5 D. 56×104‎ 解析:选C. ∵A、D不符合书写要求,B错误.‎ ‎5. 某运动器材的形状如图所示,以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左视方向,则它的主视图可以是 ‎ ‎ ‎ A. B. C. D.‎ 解析:选B. ∵上下两凸起是圆弧,非圆,中间是两个圆片的叠合,其主视图应为矩形.‎ 6. 已知、满足方程组 ,则的值为 ‎ A. 8 B. 4 C. -4 D. -8‎ 解析:选A. ∵方程(1)+方程(2)即可得.‎ ‎7. 为了解某小区小孩暑假的学习情况,王老师随机调查了该小区8个小孩某天的学习时间,结果如下(单位:小时):1.5 ,1.5 ,3 ,4,2 ,5 ,2.5 ,4.5.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错误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 ‎ A. 极差是3.5 B. 众数是1.5 C. 中位数是3 D.平均数是3‎ 解析:选C. ∵5-1.5=3.5 ,∴A正确;1.5出现了两次,其他数据都是一次,∴B正确;平均数=,∴正确;‎ ‎ 中位数=,错误 ‎8. 一天,小亮看到家中的塑料桶中有一个竖直放置的玻璃杯,桶子和玻璃杯的形状都是圆柱形,桶口的半径是杯口半径的2倍,其主视图如图所示.小亮决定做个试验:把塑料桶和玻璃杯看作一个容器,对准杯口匀速注水,注水过程中杯子始终竖直放置,则下列能反映容器最高水位h与注水时间t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解析:选C. ∵桶口的半径是杯口半径的2倍,∴水注满杯口周围所用时间是注满杯子所用时间的3倍,∴C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把准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的横线上)‎ ‎9. 计算: .‎ 解析:.‎ ‎10. 因式分解:a3-4a.‎ 解析:‎ ‎ ‎ ‎11. 如图,a∥b ,∠1+∠2=75°,则∠3+∠4=.‎ 解析:∵∠5=∠1+∠2=75°, a∥b, ∠3=∠6 , ∴∠3+∠4=∠6+∠4=180°-75° =105°‎ ‎ 1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可取的最大整数为.‎ 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k ‎ ∴k , ∴k可取的最大整数为6.‎ ‎ 13. 如图,△ABC内接于⊙O ,∠OAB=20°,则∠C的度数为.‎ 解析:∵OA=OB,∴∠OBA=∠OAB=20°,∴∠AOB=140°,∴∠C=∠AOB=70° ‎ ‎14. 如图,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和重合在一起,将三角板绕其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0°< α≤90°),有以下四个结论:‎ ‎ ①当α=30°时,与的交点恰好为的中点;②当α=60°时,恰好经过点;‎ ‎ ③在旋转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使得; ④在旋转过程中,始终存在,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 ① ② ④ .(多填或填错得0分,少填酌情给分)‎ 解析:如图1,∵α=30°,∴∠ACA′=∠A=30°,∠BCA′=∠B=60°,‎ ‎ ∴DC=DA,DC=DB,∴DA=DB,∴D是AB的中点.正确 ‎ ‎ 如图2,当α=60°时,取A′B′的中点E,连接CE,‎ ‎ 则∠B′CE=∠B′CB=60°,又CB=CB′,‎ ‎ ∴E、B重合,∴A′、B′恰好经过点B.正确 ‎ 如图3,连接AA′,BB′,则⊿CAA′∽⊿CBB′,‎ ‎ ∴,∴AA′=BB′.错误 ‎ 如图4,∠A′B′D=∠CBB′-60°,‎ ‎ ∠B′A′D=180°-(∠CA′A+30°),‎ ‎ ∴∠A′B′D+∠B′A′D=90°+∠CBB′-∠CA′A ‎ ∵ ∠CBB′=∠CA′A , ‎ ‎ ∴∠A′B′D+∠B′A′D=90°,即∠D=90°,‎ ‎ ∴AA′⊥BB′.正确 ‎ ∴①,②,④正确.‎ 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5. 如图,△与△关于直线对称,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在下面两个图中分别作出直线.‎ 解析:利用轴对称性质:对应线段(或延 ‎ 长线)的交于对称轴上一点. ‎ ‎ 如图 ,直线l 就是所求作的对称轴. ‎ ‎16. 先化简: ,再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 解析:原式= 取 代入, ‎ ‎ = 原式=8 ‎ ‎ == (注:不能取1和2)‎ 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 17. 某同学报名参加运动会,有以下5个项目可供选择:‎ ‎ 径赛项目:100m ,200m ,400m(分别用A1 、A2 、A3表示);‎ ‎ 田赛项目:跳远 ,跳高(分别用B1 、B2表示).‎ ‎ ⑴ 该同学从5个项目中任选一个,恰好是田赛项目的概率为 ;‎ ‎ ⑵ 该同学从5个项目中任选两个,利用树状图或表格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并求恰好是一个田赛项目和一个径赛项目的概率.‎ 解析:(1)∵5个项目中有2个田赛项目,∴P田赛=‎ A1‎ A2‎ A3‎ B1‎ B2‎ A1‎ ‎(A1,A2)‎ ‎(A1,,A3)‎ ‎(A1,B1)‎ ‎(A1,B2)‎ A2‎ ‎(A2,A1)‎ ‎(A1,,A3)‎ ‎(A2,B1)‎ ‎(A2,B2)‎ A3[来源:学科网]‎ ‎(A3,A1)‎ ‎(A3,A2)‎ ‎(A3,B1)‎ ‎(A3,B2)‎ B1‎ ‎(B1,A1)‎ ‎(B1,A2)‎ ‎(B1,,A3)‎ ‎(B1,B2)‎ B2‎ ‎(B2,A1)‎ ‎(B2,A2)‎ ‎(B2,,A3)‎ ‎(B2,B1)‎ ‎ (2)‎ ‎ ‎ ‎ ∴共20种可能的结果,符合条件的有12种,‎ ‎ ∴P(田,径)=.‎ ‎18.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的直线与轴平行,且直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 和 的图象交于点、点.‎ ‎ ⑴ 求点的坐标;‎ ‎ ⑵ 若△的面积为8 ,求k的值 . ‎ 解析:(1)∵PQ∥轴,∴P点纵坐标为2,‎ ‎ 当时, , ‎ ‎ ∴ , ∴P(3,2).‎ ‎ (2)∵S⊿POQ=, ∴ , ‎ ‎ ∴PQ=8, ∵PM=3, ∴QM=5,‎ ‎ ∴Q(-5,2) , 代入 得: ‎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 19. 情景:‎ ‎ 试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 ⑴ 购买6根跳绳需 元,购买12根跳绳需 元.‎ ‎ ⑵ 小红比小明多买2根,付款时小红反而比小明少5元,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若有,请求出小红购买跳绳的根数;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解析:(1)25×6=150, 25×0.8×12=240.‎ ‎ (2)有这种可能.‎ ‎ 设小红买了根跳绳,‎ ‎ 则25×0.8·=25(-2)-5 ,解得=11.‎ ‎ ∴小红买了11根跳绳.‎ ‎20. 某校举行“汉字听写”比赛,每位学生听写汉字39个,比赛结束后随机抽查部分学生的听写结果,以下是根据抽查结果绘制的统计图的一部分.‎ 组别 听写正确的 个数x 组中值 A ‎0≤x<8‎ ‎4‎ B ‎8≤x<16‎ ‎12‎ C ‎16≤x<24‎ ‎20‎ D ‎24≤x<32‎ ‎28‎ E ‎32≤x<40‎ ‎36‎ ‎ ‎ ‎[来源:学科网]‎ ‎ ‎ 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⑴ 本次共随机抽查了100名学生,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⑵ 若把每组听写正确的个数用这组数据的组中值代替,则被抽查学生听写正确的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⑶ 该校共有3000名学生,如果听写正确的个数少于24个定为不合格,请你估计这所学校本次比赛听写不合格的学生人数.‎ 解析:(1)15÷15%=100. ∴共抽查了100名学生;‎ ‎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上.‎ ‎ (2)4×10%+12×15%+20×25%+28×30%+36×20%=22.8,‎ ‎ ∴被抽查学生听写正确的个数的平均数是22.8个;‎ ‎ (3)(10%+15%+25%)×3000=1500,‎ ‎ ∴这所学校本次比赛听写不合格的学生人数约1500名.‎ 六、(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1. 如图1所示的晾衣架,支架主视图的基本图形是菱形,其示意图如图2.晾衣架伸缩时,点在射线 上滑动,∠的大小也随之发生变化.已知每个菱形边长均等于20cm ,且 图1‎ 图2‎ ‎ =20cm .‎ ‎ ‎ ‎ ⑴ 当∠=60°时,求两点间的距离;‎ ‎ ⑵ 当∠由60°变为120°时,点向左移动了多少cm ?(结果精确到0.1cm)‎ ‎ ⑶ 设cm ,当∠的变化范围为60°~ 120°(包括端点值)时,求的取值范围 .(结果精确到0.1cm) (参考数据 ,可使用科学计算器)‎ 解析:(1)如图1,∵每个菱形的边长都是20㎝,‎ ‎ 且DE=20㎝, ∴CE=DE,‎ ‎ ∵∠CED=60°,‎ ‎ ∴⊿CED是等边三角形,‎ ‎ ∴CD=20cm, ∴C、D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0cm.‎ ‎ (2)如图2,作EH⊥CD于H,‎ ‎ 在⊿CED中,CE=DE,‎ ‎ ∠CED=120°‎ ‎ ∴∠ECD=30°,∴EH=CE=10,‎ ‎ ∴CH=10 , ∴CD=20, ‎ ‎∴点C向左移动了(20-20),‎ ‎ ∴点A向左移动了(20-20)×3≈43.9cm .‎ ‎ (3)如图1,当∠CED=60°时, ∵ED=EG, ∠CGD=30°,‎ ‎ 在Rt⊿CGD中, ,∵CG=40,‎ ‎ ∴DG=20≈34.6;‎ ‎ 如图2,当∠CED=120°时, ∠CGD=60°,‎ ‎ ∴DG=CG=20, ∴20≤≤34.6.‎ ‎2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轴上一点,与y轴分别交于、两点,连接并延长分别交⊙、轴于点、,连接并延长交y轴于点,若点的坐标为(0 ,1),点的坐标为(6 ,-1).‎ ‎ ⑴ 求证:‎ ‎ ⑵ 判断⊙与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 ⑶ 求直线的解析式.‎ ‎ ‎ 解析:(1)如图1,作DH⊥轴于点H,‎ ‎ ∵F(0,1),D(6,-1)‎ ‎ ∴OF=DH=1,‎ ‎ 在⊿OCF和⊿HCD中,‎ ‎ ‎ ‎ ∴⊿OCF≌⊿HCD(AAS), DC=FC.‎ ‎ (2)如图2,⊙P与轴相切.‎ ‎ 连接PC,‎ ‎ ∵DC=FC, PD=PA,‎ ‎ ∴CP是⊿DFA的中位线,‎ ‎ ∴PC∥轴,‎ ‎ ∴PC⊥轴 , 又C是⊙P与轴的交点 ,‎ ‎ ∴⊙P切轴于点C.‎ ‎ (3)如图3,作PG⊥轴于点G,‎ ‎ 由(1)知:C(3,0),‎ ‎ 由(2)知:AF=2PC,‎ ‎ 设⊙P的半径为r ,‎ ‎ 则:(r-1)2+32=r2 , ∴r=5, ∴A(0,-9);‎ ‎ 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 ‎ 把D(6,-1)代入得: ,‎ ‎ ∴直线AD的解析式为:‎ 七、(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23. 如图,抛物线 ()位于轴上方的图象记为1 ,它与轴交于1 、两点,图象2与1关于原点对称, 2与轴的另一个交点为2 ,将1与2同时沿轴向右平移12的长度即可得3与4 ;再将3与4 同时沿轴向右平移12的长度即可得5与6 ; ……按这样的方式一直平移下去即可得到一系列图象1 ,2 ,…… ,n ,我们把这组图象称为“波浪抛物线”.‎ ⑴ 当时,‎ ‎ ① 求图象1的顶点坐标;‎ ‎ ② 点(2014 , -3) 不在 (填“在”或“不在”)该“波浪抛物线”上;若图象n 的顶点n的横坐标为201,则图象n 对应的解析式为 ,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 ‎ ⑵ 设图象m、m+1的顶点分别为m 、m+1 (m为正整数),轴上一点Q的坐标为(12 ,0).试探究:当为何值时,以、m 、m+1、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并直接写出此时m的值.‎ 解析:(1)当时,‎ ‎ ①,∴F1的顶点是(-1,1);‎ ‎ ②由①知:“波浪抛物线”的值的取值范围是-1≤≤1,‎ ‎ ∴点H(2014,-3)不在“波浪抛物线”上;‎ ‎ 由平移知:F2: F3:,…,‎ ‎ ∵Fn的顶点横坐标是201,∴Fn的解析式是:,‎ ‎ 此时图象与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是(200,0)、(202,0),‎ ‎ ∴200≤≤202 .‎ ‎ (2)如下图,取OQ的中点O′,连接Tm Tm+1 ,‎ ‎ ∵四边形OTmQTm+1是矩形,[来源:学.科.网]‎ ‎ ∴Tm Tm+1=OQ=12, 且 Tm Tm+1 经过O′, ∴OTm+1=6,‎ ‎ ∵F1:‎ ‎ ∴Tm+1的纵坐标为,‎ ‎ ∴()2+12 =62 , ∴=± ,‎ ‎ 已知<0 , ∴ .‎ ‎ ∴当时,以以O、Tm 、Tm+1、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 ‎ 此时m=4. ‎ ‎24.【试题背景】‎ 已知:∥∥∥,平行线与、与、与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2、3,且1 =3 = 1,2 = 2 . 我们把四个顶点分别在、、、这四条平行线上的四边形称为“格线四边形”.‎ ‎ 【探究1】 ⑴ 如图1,正方形为“格线四边形”,于点,的反向延长线交直线于点. 求正方形的边长.‎ ‎ 【探究2】 ⑵ 矩形为“格线四边形”,其长 :宽 = 2 :1 ,则矩形的宽为. (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 【探究3】 ⑶ 如图2,菱形为“格线四边形”且∠=60°,△是等边三角形, 于点, ∠=90°,直线分别交直线、于点、. 求证:.‎ ‎ 【拓 展】 ⑷ 如图3,∥,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分别落在直线、上,于点, 且=4 ,∠=90°,直线分别交直线、于点、,点、分别是线段、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于点.‎ ‎ 猜想:在什么范围内,∥?并说明此时∥的理由.‎ ‎ ‎ 解析:(1) 如图1, ∵BE⊥l , l ∥k ,‎ ‎ ∴∠AEB=∠BFC=90°, ‎ ‎ 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1+∠2=90°,AB=BC, ∵∠2+∠3=90°, ∴ ∠1=∠3,‎ ‎ ∴⊿ABE≌⊿BCF(AAS),‎ ‎ ∴AE=BF=1 , ∵BE=d1+d2=3 , ∴AB= , ‎ ‎ ∴正方形的边长是 .‎ ‎ (2)如图2,3,⊿ABE∽⊿BCF,‎ ‎ ∴ 或 ‎ ‎ ‎ ‎ ∵BF=d3=1 , ‎ ‎ ∴AE= 或 ‎ ∴AB= 或 ‎ AB=‎ ‎ ∴矩形ABCD的宽为或. (注意:要分2种情况讨论)‎ ‎ (3)如图4,连接AC,‎ ‎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AD=DC,‎ ‎ 又∠ADC=60°, ‎ ‎ ∴⊿ADC是等边三角形,‎ ‎∴AD=AC,‎ ‎ ∵AE⊥k , ∠AFD=90°, ∴∠AEC=∠AFD=90°,‎ ‎ ∵⊿AEF是等边三角形, ∴ AF=AE,‎ ‎ ∴⊿AFD≌⊿AEC(HL), ∴EC=DF.‎ ‎ (4)如图5,当2<DH<4时, BC∥DE .‎ ‎ 理由如下: ‎ ‎ 连接AM,‎ ‎ ∵AB⊥k , ∠ACD=90°,‎ ‎ ∴∠ABE=∠ACD=90°,‎ ‎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 ,‎ ‎ 已知AE=AD, ∴⊿ABE≌⊿ACD(HL),∴BE=CD;‎ ‎ 在Rt⊿ABM和Rt⊿ACM中,‎ ‎ ,∴Rt⊿ABM≌Rt⊿ACM(HL),‎ ‎ ∴ BM=CM ;‎ ‎ ∴ME=MD,‎ ‎ ∴ , ∴E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