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 MB
  • 2021-11-06 发布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2分)科普作家刘后一在《北京人的故事》中描绘了北京人取得火种,并学会用火。能证明这一情节合理性的是(  )‎ A.北京人头盖骨 ‎ B.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 C.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烧过的兽骨 ‎ D.北京人用火想象图 ‎2.(2分)塔照遗址位于北京房山区,其二期文化遗物有陶器、铜器等。据考察,该期遗存年代为公元前1266至前1070年,相当于(  )‎ A.夏建立前 B.夏朝时期 C.商朝时期 D.西周时期 ‎3.(2分)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这说明百家争鸣(  )‎ 第52页(共52页)‎ 成语 揠苗助长 杞人忧天 滥竽充数 东施效颦 来源 ‎《孟子》‎ ‎《列子》‎ ‎《韩非子》‎ ‎《庄子》‎ A.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 B.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 C.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 ‎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2分)《史记》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作琅邪台,立石刻……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以上材料印证的历史事件是(  )‎ A.秦完成统一大业 B.秦朝统一度量衡 ‎ C.秦始皇修建宫殿 D.秦始皇开凿灵渠 ‎5.(2分)西晋末年至南朝后期,南渡人口共约90万,占当时南朝人口的.这种情况给南方带来的影响是(  )‎ ‎①劳动力得到补充 ‎②农业向精耕细作转变 ‎③带来频繁的战乱 ‎④促进水利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分)如图是现存放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序文中唐太宗高度评价玄奘法师取经和翻译佛经;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  )‎ ‎①中国书法艺术发展 第52页(共52页)‎ ‎②中印之间文化交流 ‎③唐朝文化影响日本 ‎④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分)运用表格进行总结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表格的名称应为:宋代(  )‎ 目的 措施 影响 改变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 提高文官地位,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军队战斗力减弱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A.加强中央集权 B.重文轻武政策 ‎ C.三省六部制度 D.鼓励对外贸易 ‎8.(2分)贸易的发展使货币需求剧增,到1085年,铜钱的产量较宋初增加近八倍,每年为60亿贯;1120年政府征收了1800万两白银的赋税。以上状况导致(  )‎ A.铸造五铢钱 B.岁币的增加 C.白银的外流 D.交子的产生 ‎9.(2分)“中华帝国官员的录用方式保证了他们较高的能力。候选人必须在笔试中证明他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那些取得最好成绩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官职,并且能指望被擢升到政府最高职位。”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 第52页(共52页)‎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0.(2分)某同学以“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梳理所学知识,下表空白处应填写(  )‎ 明代 明末清初 清代 戚继光抗击倭寇 中俄雅克萨之战 A.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 B.郑成功收复台湾 ‎ C.康熙皇帝三征噶尔丹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1.(2分)他的医学著作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理、法、方、药较完备的医学经典,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上文中的“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祖冲之 D.李时珍 ‎12.(2分)如图内容属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2分)观察如图图表,导致②状况的原因是(  )‎ 第52页(共52页)‎ A.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 B.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开办工厂 ‎ C.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D.国民革命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4.(2分)一位读者写道:“我自从读它,不到一年,觉得完全改变了旧日的态度……可见它是今日国中一线的曙光,要拯拔中国的青年,跳出旧家庭旧社会束缚的势力,重新做他们的‘人’。”上文中“它”是(  )‎ A.《资政新篇》 B.《国闻报》 C.《革命军》 D.《新青年》‎ ‎15.(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筹划一期人物专题板报,以下题目符合史实的是(  )‎ A.林则徐一一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 ‎ B.洪秀全一一资产阶级革命家 ‎ C.康有为一一洋务派代表人物 ‎ D.鲁迅一一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16.(2分)如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横线上应填写(  )‎ 第52页(共52页)‎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的创建 ‎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共合作的实现 ‎17.(2分)1929年,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指出,目前的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苏维埃区域的帮助。此时中国革命的形势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 B.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解放战争开始战略决战 ‎18.(2分)影视作品往往以历史时代为背景,以艺术的手法表现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特征。以下影视作品,按相关历史事件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④②‎ ‎19.(2分)某同学在读书时看到如图内容,本节的标题应该是(  )‎ A.彻底打破西方核垄断核威慑 ‎ B.国防尖端科技取得突破进展 ‎ C.不懈追求永不放弃的航天梦 ‎ 第52页(共52页)‎ D.改革开放与中国国防现代化 ‎20.(2分)2020年2月10日下午,习近平同志连线湖北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前线时表示,“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武汉历史地位的有(  )‎ ‎①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爆发 ‎②八一建军,缔造革命武装 ‎③一五计划,建第一座长江大桥 ‎④改革开放,创第一个经济特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2分)雅各布•布克哈特认为,意大利的“十五世纪特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的世纪”。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达•芬奇 B.贝多芬 C.巴尔扎克 D.梵高 ‎22.(2分)历史学者张箭认为哥伦布既有功绩,也有罪行。可以作为哥伦布功绩论据的是(  )‎ A.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 ‎ B.首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 C.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 D.进行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23.(2分)下列关于17世纪末的英国描述正确的是(  )‎ A.机器大生产已替代了手工劳动 ‎ B.国王掌握绝对的政治经济大权 ‎ C.国家实行的是共和制政治体制 ‎ D.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 第52页(共52页)‎ ‎24.(2分)“在大工业时代,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也和资产阶级一样发展壮大起来并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力量。”与以上文字表述对应准确的是(  )‎ A.《权利法案》﹣人民权利 ‎ B.《独立宣言》﹣天赋人权 ‎ C.《共产党宣言》﹣社会革命 ‎ D.《物种起源》﹣生物进化 ‎25.(2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意义 A 彼得一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 废除农奴制俄国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标志着美国内战结束 D 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 加强了中央集权 A.A B.B C.C D.D ‎26.(2分)如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 ‎①电力成为重要能源 ‎②美德两国发明较多 第52页(共52页)‎ ‎③内燃机发明于英国 ‎④带来严重环境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7.(2分)甘地在《哈里真》周刊中写道:“紧握盐的手可以被砍断,但绝不交出食盐。”与以上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B.埃及反英的华夫脱运动 ‎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28.(2分)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生产了太多的农产品,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消费不了;我们有了太多的产品盈余,要不是以过低的价格出售,其他人根本没有钱来购买我们的产品。”以上材料说明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 B.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 C.美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D.新政恢复了人民的信心 ‎29.(2分)如图所示战役的意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52页(共52页)‎ ‎30.(2分)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提出并通过了多个禁核条约,2020年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50周年。该条约是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以上材料说明联合国(  )‎ A.消除了国际矛盾 B.致力于经济发展 ‎ C.打击了恐怖主义 D.有利于世界和平 二、非选择题 ‎31.(10分)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材料一:唐代酒税很高,使其替代品﹣﹣茶受到了民间的广泛欢迎。茶逐渐替代酒成为社会的主要饮品,以至于城市乡村中随处可见茶摊茶肆。全民饮茶使得社会对茶的需求激增,茶叶贸易逐渐兴盛,成为唐代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充盈国库,例如收取茶税,茶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源之一。‎ ‎﹣﹣摘编自盛雪《论唐代社会对茶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依据材料概括唐代征收茶税的背景和影响。‎ 材料二:辽政权地域内并不产茶,饮用的茶全部来自于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代具有茶叶图象元素的墓室壁画出现于澶渊之盟后,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结合壁画和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辽人的茶事活动,涉及到各种礼仪、人际交往、音乐舞蹈等方面。‎ ‎﹣﹣摘编自张景明《辽代壁画中的茶饮及相关问题》‎ ‎(2)概括辽人饮茶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材料三:1773年,英国议会颁布《茶税法》,意在通过向殖民地征收进口茶税,帮助陷入严重危机的东印度公司起死回生。波士顿市民一怒之下,将价值10万英镑的英国茶叶倾倒在查尔斯河里。英国议会大怒,通过一系列被殖民地视为“不可容忍的法令”,例如英军进驻波士顿,关闭港口,取消殖民地议会的开会权利。英国原打算“杀一儆百”,严惩马萨诸塞的反英行动,阻止其他殖民地的类似活动,但对马萨诸塞的镇压反而加速了各殖民地之间的联合和团结。‎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第52页(共52页)‎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材料 所学 背景   ‎ 英国政府征收新税,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英国把北美殖民地看作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美国独立战争背景)‎ 影响   ‎ 北美人民团结抗英 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美国取得独立 材料四:1765﹣1774年,(英国)平均每年从中国进口的总货值中,茶叶占71%.在1785﹣1794年中,这一比例提高到85%.茶叶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广受欢迎。与此同时,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则长期滞销。长期的贸易逆差,导致英国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这是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所不能接受的现实。英国政府和资本家们必须试图改变这样的事实。‎ ‎﹣﹣夏东平《从茶叶贸易视角解读鸦片战争的原因》‎ ‎(4)依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英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英国为“改变这样的事实”采取的行动。‎ 材料五:“一带一路”沿线范围总共涵盖了53个国家和94个城市。这一设想继承了过去陆、海丝绸之路的理念,致力于国际间的合作,以包容开放的心态,谋求国家间的互惠共赢。‎ 丝路文化论坛的主席卞洪登博士提出:“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之一,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民族品牌,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深思。”‎ ‎﹣﹣摘编自李林、丁以寿《浅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影响》‎ ‎(5)结合材料,谈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发展的认识。‎ 第52页(共52页)‎ ‎32.(10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词语的含义也在变化;“富强”即是一个例证。商鞅变法目的是富国强兵。某同学在课外学习时阅读了以下漫画:‎ ‎(1)依据所学完成表格。(填漫画序号)‎ 措施 影响 富国 强兵 对应漫画内容 ‎   ‎ ‎   ‎ ‎   ‎ 材料一:1760﹣1810年,英国对外出口贸易增长了三倍多。贸易的急速增长说明了经济的繁荣,强大的经济力量又增强了英国海军的潜力。新的造船厂、铸铁厂和兵工厂不断投产,1797年,朴次茅斯造船厂用蒸汽泵替换了使用多年的马力泵,“大规模生产战舰零部件”成为现实,大大提高了船厂的工作效率。1815年左右,英国建立了不可挑战的海洋霸权。‎ ‎﹣摘编自王东《1793﹣1815年英国海军建设研究》‎ 第52页(共52页)‎ ‎(2)19世纪初,英国以富强著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建立海洋霸权的原因。‎ 时段 典型言论 ‎“富强”观念 一、19世纪60至80年代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包括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常常与“仿效西法”“采用西学”等相连 二、1895﹣1900年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898年,“富强”的使用次数达到了最高峰,主要指工商、国防、   、   等方面的改革 ‎(3)①选择适合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②结合所学,分析阶段一至阶段二“富强”含义变化的原因。‎ 教育   ;政治制度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危亡,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材料三:1900~1911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至少1599种,超过此前翻译书籍总数的两倍。‎ 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如下:‎ 时间 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 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 应用科学(医学、机器制造等)‎ 其他 ‎1860~1899年 ‎22.16%‎ ‎29.19%‎ ‎40.54%‎ ‎8.11%‎ 第52页(共52页)‎ ‎1902~1904年 ‎61.02%‎ ‎21.09%‎ ‎10.55%‎ ‎7.34%‎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4)依据材料三,说出1900年前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5)谈谈“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间的关系。‎ ‎33.(10分)报刊是利用纸张传播文字资料的工具。‎ 材料一: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一般通称,主要内容为皇帝谕旨、臣僚奏章和宫廷动态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明代希望政治开明的知识分子的一个好的传统,阅读邸报是他们得以获知家国天下诸事和发扬这一传统的重要手段。邸报以“当时人记当时事”,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兴衰。明朝政府修史曾以邸报作为一个资料来源,学者编纂史书时,由于无法利用官方的档案,就更离不开邸报。‎ ‎﹣﹣摘编自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 ‎(1)依据材料概括明代邸报的作用。‎ 材料二:☆法国政府对思想与舆论实行严格的管制。1789年前巴黎仅有4种政治性报刊存在。‎ ‎☆1789年8月26日通过的《人权宣言》规定:“自由地传达思想和见解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所有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第52页(共52页)‎ ‎☆1789年前法国仅有60种报刊,1792年8月10日却猛增至500种以上,当时的人们为突然出现的大量讨论时政和社会问题的印刷品而震惊。‎ ‎﹣﹣摘编自韩伟华《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新闻自由》‎ ‎(2)阅读材料,说出1789﹣1792年法国报刊数量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瞿秋白于1920﹣1922年生活在苏俄。在此期间他将见闻写成一系列新闻稿,相继发表在北京《晨报》等报刊上。如:“(苏俄政府)一方面对农民让步,改粮食均配法为物产课税法,开放自由商业以安慰农民,增加他们从事生产的兴味……”。‎ ‎“莫斯科市面上顿显一种活气,面包、果品、鸡子等各种货物市场上都可以买卖。城市居民稍有货币或各种什物的已经可以换得到食物﹣比以前容易得多了。全国经济状况稍为发展些。”‎ ‎“全俄(粮食产量)总计(连克留摩半岛在内),去年(注:1921年)共收获十五万万六千六百万铺德(计量单位),今年当有二十三万万八千万铺德。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十三光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苏俄实行的经济措施及其影响。‎ 材料四:五四运动期间,日本报纸认为中国学生运动的起因是欧美国家煽动。例如大阪每日报社就评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国际地位上升,欧美国家“嫉妒”日本取得的地位,煽动中国民众抵制日货。‎ ‎﹣﹣摘编自秦旭《1919年日本报纸中的五四运动》‎ 材料五:五四运动后不久,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中国学生罢课》的文章,系统讲述了学生五四罢课的来龙去脉。文章认为学生罢课是由于日本的扩张政策,中国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危险性,但他们无能为力;因为政府太软弱,无法拒绝日本人的要求。‎ ‎﹣﹣摘编自王笛《一百年前,美国人是怎么看中国五四运动的》‎ ‎(4)日本、美国报纸分别认为五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哪一方的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六:《人民日报》大事记(部分)‎ 第52页(共52页)‎ 时间 事件 ‎1997年 创办《人民日报》网络版 ‎2000年 ‎《人民日报》网络版更名为人民网,为综合性的门户网站 ‎2012年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正式启用 ‎2013年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开通,每天推送信息六次,特殊时期甚至会推送八次 ‎2014年 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能阅读到《人民日报》的全部精彩内容,及时、准确、权威地了解到国内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 ‎(5)结合材料和生活经验,说一说《人民日报》发展的特点或优势。‎ ‎34.(10分)交通在北京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资料筛选】某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材料:‎ ‎①‎ ‎②‎ ‎③‎ ‎④‎ 元大都遗址公园壁画(现代作品)‎ ‎《大运河》(历史小说)‎ 修理运河航船的铁锔(通州区博物馆收藏)‎ 颜吾佴等著《北京交通史》‎ ‎(1)以上材料可用于探究“北京交通发展”的有:   。(填图片序号)‎ ‎【文献阅读】‎ 第52页(共52页)‎ 元帝国的疆域达到了空前辽阔的程度,需要有良好的交通环境以保障政令的迅速传递,商业贸易的顺畅交流,以及各种文化的广泛传播。元朝统治者为了政令的迅速传递,建立了庞大的驿站体系,从大都城前往全国各地的陆站、水驿等四通八达,为使臣往来提供必要的食宿。从元大都南下,大多数人选择平稳舒适的水路,即从大都城向东,出齐化门(今朝阳门),到通州,坐船沿京杭大运河南下。‎ ‎﹣摘编自王岗《北京城市生活史》‎ ‎(2)依据材料,说说元大都交通便利的原因。‎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然而此时北平的公共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公共汽车只有5辆,原有的6条公共汽车线路全部停驶;电车公司在册有轨电车141辆,其中能行驶的只有49辆。军管委接管电车公司后,妥善安置电车工人,工人们感受到新政府的温暖,生产热情空前高涨。电车公司发起“迎接五一,出车百辆”的“百辆车运动”。工人们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克服车辆老旧,坏损严重等困难,提前完成百辆车修复任务。‎ ‎﹣﹣摘编自沈媛媛《百折不挠,百世流芳﹣忆北平公交“百辆车运动”》‎ ‎(3)结合所学,为图中模型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词可以从活动背景、意义、时代精神等角度考虑;语言简明有条理)‎ ‎(4)依据材料说出北京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第52页(共52页)‎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2分)科普作家刘后一在《北京人的故事》中描绘了北京人取得火种,并学会用火。能证明这一情节合理性的是(  )‎ A.北京人头盖骨 ‎ B.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 C.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烧过的兽骨 ‎ D.北京人用火想象图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知道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会用火照明、御寒。故能证明这一情节合理性的是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烧过的兽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第52页(共52页)‎ ‎2.(2分)塔照遗址位于北京房山区,其二期文化遗物有陶器、铜器等。据考察,该期遗存年代为公元前1266至前1070年,相当于(  )‎ A.夏建立前 B.夏朝时期 C.商朝时期 D.西周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商朝建立和灭亡。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灭亡于公元前1046年。‎ ‎【解答】由图片可以看出,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灭亡于公元前1046年,遗存年代为公元前1266至前1070年处于其间,因此遗存相当于商朝时期。‎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商朝建立和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3.(2分)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这说明百家争鸣(  )‎ 成语 揠苗助长 杞人忧天 滥竽充数 东施效颦 来源 ‎《孟子》‎ ‎《列子》‎ ‎《韩非子》‎ ‎《庄子》‎ A.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 B.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 C.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 ‎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解答】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由表格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用的成语很多来自于百家争鸣时期,说明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52页(共52页)‎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2分)《史记》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作琅邪台,立石刻……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以上材料印证的历史事件是(  )‎ A.秦完成统一大业 B.秦朝统一度量衡 ‎ C.秦始皇修建宫殿 D.秦始皇开凿灵渠 ‎【分析】本题考查秦灭六国,建立秦朝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解答】“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意思是在天地和东南西北之间是我皇的土地,西边到沙漠,南边到岭南,东边是大海,北边过了大夏(据说是晋中一带),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臣服于我皇。以上材料印证的历史事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建立了秦朝。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被称为秦始皇。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是统一全国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秦朝统一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5.(2分)西晋末年至南朝后期,南渡人口共约90万,占当时南朝人口的.这种情况给南方带来的影响是(  )‎ ‎①劳动力得到补充 ‎②农业向精耕细作转变 ‎③带来频繁的战乱 ‎④促进水利技术的进步 第52页(共52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知道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农业向精耕细作转变,促进水利技术的进步。‎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分)如图是现存放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序文中唐太宗高度评价玄奘法师取经和翻译佛经;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  )‎ ‎①中国书法艺术发展 ‎②中印之间文化交流 ‎③唐朝文化影响日本 ‎④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天竺,知道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 第52页(共52页)‎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故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印之间文化交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天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分)运用表格进行总结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表格的名称应为:宋代(  )‎ 目的 措施 影响 改变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 提高文官地位,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军队战斗力减弱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A.加强中央集权 B.重文轻武政策 ‎ C.三省六部制度 D.鼓励对外贸易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答】表格的名称应为宋代重文轻武政策。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措施与影响。‎ ‎8.(2分)贸易的发展使货币需求剧增,到1085年,铜钱的产量较宋初增加近八倍,每年为60亿贯;1120年政府征收了1800万两白银的赋税。以上状况导致(  )‎ 第52页(共52页)‎ A.铸造五铢钱 B.岁币的增加 C.白银的外流 D.交子的产生 ‎【分析】本题根据政府征收了1800万两白银的赋税可知: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的史实。‎ ‎【解答】题干所给材料重点说明宋代商业税的增加,由于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9.(2分)“中华帝国官员的录用方式保证了他们较高的能力。候选人必须在笔试中证明他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那些取得最好成绩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官职,并且能指望被擢升到政府最高职位。”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知道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和统治阶级的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解答】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和统治阶级的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起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分)某同学以“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梳理所学知识,下表空白处应填写(  )‎ 明代 明末清初 清代 戚继光抗击倭寇 中俄雅克萨之战 第52页(共52页)‎ A.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 B.郑成功收复台湾 ‎ C.康熙皇帝三征噶尔丹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分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都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解答】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戚继光组建了一支抗倭队伍,号称戚家军。扫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17纪40年代,沙俄强占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地区。1685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因此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具体史实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故空白处应填写郑成功收复台湾。‎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11.(2分)他的医学著作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理、法、方、药较完备的医学经典,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上文中的“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祖冲之 D.李时珍 ‎【分析】本题考查张仲景的成就。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河南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解答】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的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以及杂病的辨别和治疗,理法方药俱全,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据“他的医学著作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理、法、方、药较完备的医学经典,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他”是张仲景。‎ 第52页(共52页)‎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张仲景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2.(2分)如图内容属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条约》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解答】根据图片文字“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条约》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提供的有效信息来解答。‎ ‎13.(2分)观察如图图表,导致②状况的原因是(  )‎ 第52页(共52页)‎ A.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 B.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开办工厂 ‎ C.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D.国民革命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解答】仔细观察图表并结合所学可知,②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导致②状况的原因是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原因以及特点。‎ ‎14.(2分)一位读者写道:“我自从读它,不到一年,觉得完全改变了旧日的态度……可见它是今日国中一线的曙光,要拯拔中国的青年,跳出旧家庭旧社会束缚的势力,重新做他们的‘人’。”上文中“它”是(  )‎ A.《资政新篇》 B.《国闻报》 C.《革命军》 D.《新青年》‎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史实。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解答】‎ 第52页(共52页)‎ 依据材料“我自从读它,不到一年,觉得完全改变了旧日的态度……可见它是今日国中一线的曙光,要拯拔中国的青年,跳出旧家庭旧社会束缚的势力,重新做他们的‘人’。”上文中“它”是《新青年》。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是今日国中一线的曙光,要拯拔中国的青年,跳出旧家庭旧社会束缚的势力,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筹划一期人物专题板报,以下题目符合史实的是(  )‎ A.林则徐一一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 ‎ B.洪秀全一一资产阶级革命家 ‎ C.康有为一一洋务派代表人物 ‎ D.鲁迅一一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分析】本题考查林则徐的事迹。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因为虎门销烟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起点,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因此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会议决定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故林则徐是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 ‎16.(2分)如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横线上应填写(  )‎ 第52页(共52页)‎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的创建 ‎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共合作的实现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关键信息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注意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及其意义。‎ ‎17.(2分)1929年,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指出,目前的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苏维埃区域的帮助。此时中国革命的形势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 B.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解放战争开始战略决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题干关键信息“1929年”。‎ ‎【解答】1929年,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指出,目前的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苏维埃区域的帮助。此时中国革命的形势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在1926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8年;解放战争开始战略决战1948年。‎ 故选:B。‎ 第52页(共52页)‎ ‎【点评】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以及影响。‎ ‎18.(2分)影视作品往往以历史时代为背景,以艺术的手法表现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特征。以下影视作品,按相关历史事件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④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大跃进运动、抗美援朝战争、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提供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大业》发生于1949年10月1日,《大跃进中的小主人》出现于1958年后,《上甘岭》发生在1952年10月,《周恩来万隆之行》出现于1955年。‎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大跃进运动、抗美援朝战争、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9.(2分)某同学在读书时看到如图内容,本节的标题应该是(  )‎ A.彻底打破西方核垄断核威慑 ‎ 第52页(共52页)‎ B.国防尖端科技取得突破进展 ‎ C.不懈追求永不放弃的航天梦 ‎ D.改革开放与中国国防现代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国防尖端科技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及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早期的核潜艇均以鱼雷作为武器。以后由于导弹的发展,出现了携带导弹的核潜艇。在1996年3月的台海危机中,中国海军的核潜艇作为国家威慑力量的象征,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现在我国的尖端武器装备技术加速发展。据题干某同学在读书时看到的内容,本节体现了国防尖端科技取得突破进展,故本节的标题应该是国防尖端科技取得突破进展。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国防尖端科技的相关史实。‎ ‎20.(2分)2020年2月10日下午,习近平同志连线湖北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前线时表示,“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武汉历史地位的有(  )‎ ‎①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爆发 ‎②八一建军,缔造革命武装 ‎③一五计划,建第一座长江大桥 ‎④改革开放,创第一个经济特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52页(共52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证明武汉是英雄的城市的历史事件。掌握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 ‎【解答】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①符合题意;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南昌是人民军队诞生的地方,②排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③符合题意;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经济特区,④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能证明武汉是英雄的城市的历史事件。‎ ‎21.(2分)雅各布•布克哈特认为,意大利的“十五世纪特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的世纪”。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达•芬奇 B.贝多芬 C.巴尔扎克 D.梵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在艺术上的杰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两幅绘画作品。‎ ‎【解答】据题干“十五世纪特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的世纪”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在艺术上的杰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两幅绘画作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22.(2分)历史学者张箭认为哥伦布既有功绩,也有罪行。可以作为哥伦布功绩论据的是(  )‎ A.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 ‎ B.首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 第52页(共52页)‎ C.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 D.进行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发现美洲大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发现美洲大陆,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大事,它和文艺复兴一起并称为世界和人被发现的时代。‎ ‎23.(2分)下列关于17世纪末的英国描述正确的是(  )‎ A.机器大生产已替代了手工劳动 ‎ B.国王掌握绝对的政治经济大权 ‎ C.国家实行的是共和制政治体制 ‎ D.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知识点。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解答】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质变,从而使英国出现了“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的现象。故17世纪末的英国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第52页(共52页)‎ ‎24.(2分)“在大工业时代,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也和资产阶级一样发展壮大起来并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力量。”与以上文字表述对应准确的是(  )‎ A.《权利法案》﹣人民权利 ‎ B.《独立宣言》﹣天赋人权 ‎ C.《共产党宣言》﹣社会革命 ‎ D.《物种起源》﹣生物进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和内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深,新的社会矛盾的产生,欧洲工人运动的高涨,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产生了。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据“在大工业时代,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也和资产阶级一样发展壮大起来并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力量”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内容以及意义。‎ ‎25.(2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意义 A 彼得一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 废除农奴制俄国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标志着美国内战结束 D 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 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52页(共52页)‎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美国内战、明治维新相关史实的历史意义,重点掌握明治维新的内容以及意义。‎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的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等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重点掌握明治维新的内容以及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6.(2分)如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 ‎①电力成为重要能源 ‎②美德两国发明较多 ‎③内燃机发明于英国 ‎④带来严重环境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分析】‎ 第52页(共52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了蒸汽动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解答】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电力不仅被用在生产领域,也被广泛地用在生活领域,它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如电车、电话、电灯、电报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了蒸汽动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使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加紧了对外扩张。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③内燃机发明于英国,表述错误;④带来严重环境问题,图片看不出来。‎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7.(2分)甘地在《哈里真》周刊中写道:“紧握盐的手可以被砍断,但绝不交出食盐。”与以上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B.埃及反英的华夫脱运动 ‎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引起人民不满,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自制食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与“紧握盐的手可以被砍断,但绝不交出食盐。”相关的事件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 第52页(共52页)‎ ‎28.(2分)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生产了太多的农产品,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消费不了;我们有了太多的产品盈余,要不是以过低的价格出售,其他人根本没有钱来购买我们的产品。”以上材料说明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 B.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 C.美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D.新政恢复了人民的信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解答】据“我们生产了太多的农产品,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消费不了;我们有了太多的产品盈余,要不是以过低的价格出售,其他人根本没有钱来购买我们的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大量商品积压,卖不出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拼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结果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社会生产的增长,市场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特点以及影响。‎ ‎29.(2分)如图所示战役的意义是(  )‎ 第52页(共52页)‎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诺曼底登陆的意义。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解答】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它的行动代号是霸王计划。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使德军面临两线作战,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仔细观察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所示战役是诺曼底登陆。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诺曼底登陆以及影响。‎ ‎30.(2分)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提出并通过了多个禁核条约,2020年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50周年。该条约是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以上材料说明联合国(  )‎ A.消除了国际矛盾 B.致力于经济发展 ‎ C.打击了恐怖主义 D.有利于世界和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联合国。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基础。‎ ‎【解答】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提出并通过了多个禁核条约,2020年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50周年。该条约是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材料反映了联合国维护了世界和平。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第52页(共52页)‎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二、非选择题 ‎31.(10分)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材料一:唐代酒税很高,使其替代品﹣﹣茶受到了民间的广泛欢迎。茶逐渐替代酒成为社会的主要饮品,以至于城市乡村中随处可见茶摊茶肆。全民饮茶使得社会对茶的需求激增,茶叶贸易逐渐兴盛,成为唐代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充盈国库,例如收取茶税,茶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源之一。‎ ‎﹣﹣摘编自盛雪《论唐代社会对茶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依据材料概括唐代征收茶税的背景和影响。‎ 材料二:辽政权地域内并不产茶,饮用的茶全部来自于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代具有茶叶图象元素的墓室壁画出现于澶渊之盟后,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结合壁画和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辽人的茶事活动,涉及到各种礼仪、人际交往、音乐舞蹈等方面。‎ ‎﹣﹣摘编自张景明《辽代壁画中的茶饮及相关问题》‎ ‎(2)概括辽人饮茶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材料三:1773年,英国议会颁布《茶税法》,意在通过向殖民地征收进口茶税,帮助陷入严重危机的东印度公司起死回生。波士顿市民一怒之下,将价值10万英镑的英国茶叶倾倒在查尔斯河里。英国议会大怒,通过一系列被殖民地视为“不可容忍的法令”,例如英军进驻波士顿,关闭港口,取消殖民地议会的开会权利。英国原打算“杀一儆百”,严惩马萨诸塞的反英行动,阻止其他殖民地的类似活动,但对马萨诸塞的镇压反而加速了各殖民地之间的联合和团结。‎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第52页(共52页)‎ 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材料 所学 背景 英国把北美殖民地看作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英国政府征收新税,引发抗税浪潮。 ‎ 英国政府征收新税,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英国把北美殖民地看作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美国独立战争背景)‎ 影响 北美人民团结抗,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美国取得独立 ‎ 北美人民团结抗英 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美国取得独立 材料四:1765﹣1774年,(英国)平均每年从中国进口的总货值中,茶叶占71%.在1785﹣1794年中,这一比例提高到85%.茶叶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广受欢迎。与此同时,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则长期滞销。长期的贸易逆差,导致英国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这是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所不能接受的现实。英国政府和资本家们必须试图改变这样的事实。‎ ‎﹣﹣夏东平《从茶叶贸易视角解读鸦片战争的原因》‎ ‎(4)依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英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英国为“改变这样的事实”采取的行动。‎ 材料五:“一带一路”沿线范围总共涵盖了53个国家和94个城市。这一设想继承了过去陆、海丝绸之路的理念,致力于国际间的合作,以包容开放的心态,谋求国家间的互惠共赢。‎ 丝路文化论坛的主席卞洪登博士提出:“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之一,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民族品牌,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深思。”‎ 第52页(共52页)‎ ‎﹣﹣摘编自李林、丁以寿《浅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影响》‎ ‎(5)结合材料,谈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发展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为切入点,考查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有关茶叶的历史知识、外国和茶叶有关的历史知识,重点掌握唐代征收茶税的背景和影响、辽人饮茶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波士顿倾茶事与北美独立战争、18世纪中英贸易的特点、英国的鸦片输入和鸦片战争、对中国茶叶出口发展的认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作答。‎ ‎【解答】(1)依据材料“茶受到了民间的广泛欢迎。茶逐渐替代酒成为社会的主要饮品,以至于城市乡村中随处可见茶摊茶肆。全民饮茶使得社会对茶的需求激增,茶叶贸易逐渐兴盛,成为唐代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充盈国库,例如收取茶税,茶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源之一。”唐代征收茶税的背景是饮茶习俗普及;茶叶贸易发展;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影响是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根据材料“辽代具有茶叶图象元素的墓室壁画出现于澶渊之盟后,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结合壁画和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辽人的茶事活动,涉及到各种礼仪、人际交往、音乐舞蹈等方面。”可知,辽人饮茶的发展趋势是辽人饮茶逐渐普及;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材料“辽代具有茶叶图象元素的墓室壁画出现于澶渊之盟后,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是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保持长期和平局面;辽宋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各族人民生活习惯相互影响。‎ 第52页(共52页)‎ ‎(3)结合材料以及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背景是英国把北美殖民地看作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英国政府征收新税,引发抗税浪潮。影响有北美人民团结抗英。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美国取得独立。‎ ‎(4)依据材料“1765﹣1774年,(英国)平均每年从中国进口的总货值中,茶叶占71%.在1785﹣1794年中,这一比例提高到85%.茶叶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广受欢迎。与此同时,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则长期滞销。长期的贸易逆差,导致英国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可知,18世纪中英贸易的特点是中英贸易中茶叶是主要商品;英国处于贸易逆差。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为“改变这样的事实”采取的行动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5)结合材料“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之一,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民族品牌,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深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以包容开放的心态,谋求国家间的互惠共赢的普惠工程。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之一,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我们要加强对茶叶民族品牌的创建,让中国梦的茶叶品牌走出国门,畅销世界等。‎ 故答案为:‎ ‎(1)背景:饮茶习俗普及;茶叶贸易发展;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趋势:辽人饮茶逐渐普及;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原因: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保持长期和平局面;辽宋之间贸易往来频;各族人民生活习惯相互影响。‎ ‎(3)背景:英国把北美殖民地看作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英国政府征收新税,引发抗税浪潮。影响:北美人民团结抗英,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美国取得独立。‎ ‎(4)特点:中英贸易中茶叶是主要商品;英国处于贸易逆差。行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第52页(共52页)‎ ‎(5)“一带一路”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以包容开放的心态,谋求国家间的互惠共赢的普惠工程。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之一,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我们要加强对茶叶民族品牌的创建,让中国梦的茶叶品牌走出国门,畅销世界等。(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考查了唐代征收茶税的背景和影响、辽人饮茶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波士顿倾茶事与北美独立战争、18世纪中英贸易的特点、英国的鸦片输入和鸦片战争、对中国茶叶出口发展的认识等知识,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史料综合能力和文字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好所给的史料。‎ ‎32.(10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词语的含义也在变化;“富强”即是一个例证。商鞅变法目的是富国强兵。某同学在课外学习时阅读了以下漫画:‎ ‎(1)依据所学完成表格。(填漫画序号)‎ 措施 影响 富国 强兵 对应漫画内容 ‎ ②④ ‎ ‎ ① ‎ ‎ ③ ‎ 材料一:1760﹣1810年,英国对外出口贸易增长了三倍多。贸易的急速增长说明了经济的繁荣,强大的经济力量又增强了英国海军的潜力。新的造船厂、铸铁厂和兵工厂不断投产,1797年,朴次茅斯造船厂用蒸汽泵替换了使用多年的马力泵,“大规模生产战舰零部件”成为现实,大大提高了船厂的工作效率。1815年左右,英国建立了不可挑战的海洋霸权。‎ ‎﹣摘编自王东《1793﹣1815年英国海军建设研究》‎ 第52页(共52页)‎ ‎(2)19世纪初,英国以富强著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建立海洋霸权的原因。‎ 时段 典型言论 ‎“富强”观念 一、19世纪60至80年代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包括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常常与“仿效西法”“采用西学”等相连 二、1895﹣1900年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898年,“富强”的使用次数达到了最高峰,主要指工商、国防、 教育 、 政治制度 等方面的改革 ‎(3)①选择适合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②结合所学,分析阶段一至阶段二“富强”含义变化的原因。‎ 教育 教育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危亡,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材料三:1900~1911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至少1599种,超过此前翻译书籍总数的两倍。‎ 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如下:‎ 时间 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 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 应用科学(医学、机器制造等)‎ 其他 ‎1860~1899年 ‎22.16%‎ ‎29.19%‎ ‎40.54%‎ ‎8.11%‎ ‎1902~1904年 ‎61.02%‎ ‎21.09%‎ ‎10.55%‎ ‎7.34%‎ 第52页(共52页)‎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4)依据材料三,说出1900年前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5)谈谈“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间的关系。‎ ‎【分析】本题以“富强”为探究主题,主要考查了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影响、英国建立海洋霸权的原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探索、1900年前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的变化以及原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间的关系等知识,明确中国近代史的的屈辱告诉我们,国家不富强、民族不振兴,人民就没有幸福可言。‎ ‎【解答】(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图①反映的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属于强兵措施;图②反映的是鼓励耕织,与富国有关;③“当霸主的感觉真爽啊”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④反映的是废除井田制,与富国有关。‎ ‎(2)19世纪初,英国以富强著称。依据材料“1760﹣1810年,英国对外出口贸易增长了三倍多。贸易的急速增长说明了经济的繁荣,强大的经济力量又增强了英国海军的潜力。新的造船厂、铸铁厂和兵工厂不断投产,1797年,朴次茅斯造船厂用蒸汽泵替换了使用多年的马力泵,大规模生产战舰零部件成为现实,大大提高了船厂的工作效率”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建立海洋霸权的原因是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生产技术更为先进;英国经济实力提升;英国对外贸易发展;加紧对外扩张;有利于发展海军,建立海上霸权。‎ ‎(3)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富强”的使用次数达到了最高峰,主要指工商、国防、教育、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因此,①‎ 第52页(共52页)‎ 填在横线上应为教育、政治制度。‎ ‎②结合所学可知,阶段一至阶段二“富强”含义变化是由地主阶级洋务运动的探索,到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探索,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阶段变化。阶段一至阶段二“富强”含义变化的原因有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危亡,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4)依据材料三“:1900~1911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至少1599种,超过此前翻译书籍总数的两倍。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前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的变化有翻译西方书籍数量增加,原因是更多的人认识到学习西方才能救国。社会科学书籍比例增加;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比例减少,原因是人们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才有保障。中国近代史的的屈辱告诉我们,国家不富强、民族不振兴,人民就没有幸福可言。‎ 故答案为:‎ ‎(1)‎ 措施 影响 富国 强兵 对应漫画内容 ‎②④‎ ‎①‎ ‎③‎ ‎(2)原因: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生产技术更为先进;英国经济实力提升;英国对外贸易发展;加紧对外扩张;有利于发展海军,建立海上霸权。‎ ‎(3)①教育、政治制度。②变化的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危亡,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第52页(共52页)‎ ‎(4)变化:翻译西方书籍数量增加;社会科学书籍比例增加;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比例减少;原因:更多的人认识到学习西方才能救国;人们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5)关系: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才有保障。中国近代史的的屈辱告诉我们,国家不富强、民族不振兴,人民就没有幸福可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影响、英国建立海洋霸权的原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探索、1900年前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的变化以及原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间的关系等知识。‎ ‎33.(10分)报刊是利用纸张传播文字资料的工具。‎ 材料一: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一般通称,主要内容为皇帝谕旨、臣僚奏章和宫廷动态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明代希望政治开明的知识分子的一个好的传统,阅读邸报是他们得以获知家国天下诸事和发扬这一传统的重要手段。邸报以“当时人记当时事”,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兴衰。明朝政府修史曾以邸报作为一个资料来源,学者编纂史书时,由于无法利用官方的档案,就更离不开邸报。‎ ‎﹣﹣摘编自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 ‎(1)依据材料概括明代邸报的作用。‎ 材料二:☆法国政府对思想与舆论实行严格的管制。1789年前巴黎仅有4种政治性报刊存在。‎ ‎☆1789年8月26日通过的《人权宣言》规定:“自由地传达思想和见解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所有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1789年前法国仅有60种报刊,1792年8月10日却猛增至500种以上,当时的人们为突然出现的大量讨论时政和社会问题的印刷品而震惊。‎ ‎﹣﹣摘编自韩伟华《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新闻自由》‎ ‎(2)阅读材料,说出1789﹣1792年法国报刊数量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52页(共52页)‎ 材料三:瞿秋白于1920﹣1922年生活在苏俄。在此期间他将见闻写成一系列新闻稿,相继发表在北京《晨报》等报刊上。如:“(苏俄政府)一方面对农民让步,改粮食均配法为物产课税法,开放自由商业以安慰农民,增加他们从事生产的兴味……”。‎ ‎“莫斯科市面上顿显一种活气,面包、果品、鸡子等各种货物市场上都可以买卖。城市居民稍有货币或各种什物的已经可以换得到食物﹣比以前容易得多了。全国经济状况稍为发展些。”‎ ‎“全俄(粮食产量)总计(连克留摩半岛在内),去年(注:1921年)共收获十五万万六千六百万铺德(计量单位),今年当有二十三万万八千万铺德。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十三光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苏俄实行的经济措施及其影响。‎ 材料四:五四运动期间,日本报纸认为中国学生运动的起因是欧美国家煽动。例如大阪每日报社就评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国际地位上升,欧美国家“嫉妒”日本取得的地位,煽动中国民众抵制日货。‎ ‎﹣﹣摘编自秦旭《1919年日本报纸中的五四运动》‎ 材料五:五四运动后不久,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中国学生罢课》的文章,系统讲述了学生五四罢课的来龙去脉。文章认为学生罢课是由于日本的扩张政策,中国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危险性,但他们无能为力;因为政府太软弱,无法拒绝日本人的要求。‎ ‎﹣﹣摘编自王笛《一百年前,美国人是怎么看中国五四运动的》‎ ‎(4)日本、美国报纸分别认为五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哪一方的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六:《人民日报》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97年 创办《人民日报》网络版 ‎2000年 ‎《人民日报》网络版更名为人民网,为综合性的门户网站 第52页(共52页)‎ ‎2012年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正式启用 ‎2013年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开通,每天推送信息六次,特殊时期甚至会推送八次 ‎2014年 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能阅读到《人民日报》的全部精彩内容,及时、准确、权威地了解到国内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 ‎(5)结合材料和生活经验,说一说《人民日报》发展的特点或优势。‎ ‎【分析】本题考查报纸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法国大革命、新经济政策、五四运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等相关史实。‎ ‎【解答】(1)由材料一内容,可以看出,明代邸报的作用包括:记录、传播当时的家国天下诸事;明代史料的重要来源。‎ ‎(2)由“1789年前法国仅有60种报刊,1792年8月10日却猛增至500种以上,当时的人们为突然出现的大量讨论时政和社会问题的印刷品而震惊。”可以看出,1789﹣1792年法国报刊数量的变化是大量增加。原因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3)由“(苏俄政府)一方面对农民让步,改粮食均配法为物产课税法,开放自由商业以安慰农民,增加他们从事生产的兴味……”“莫斯科市面上顿显一种活气,面包、果品、鸡子等各种货物市场上都可以买卖。城市居民稍有货币或各种什物的已经可以换得到食物﹣比以前容易得多了。全国经济状况稍为发展些。”可以看出,1921年新经济政策措施是改粮食均配法为物产课税法;大力发展允许商品贸易。由“城市居民稍有货币或各种什物的已经可以换得到食物﹣比以前容易得多了。全国经济状况稍为发展些。”“全俄(粮食产量)总计(连克留摩半岛在内),去年(注:1921年)共收获十五万万六千六百万铺德(计量单位),今年当有二十三万万八千万铺德。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五十三光景。”可以看出,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第52页(共52页)‎ ‎(4)由“五四运动期间,日本报纸认为中国学生运动的起因是欧美国家煽动。”可以看出,日本报纸认为五四运动的原因是欧美国家煽动;由“四运动后不久,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中国学生罢课》的文章,系统讲述了学生五四罢课的来龙去脉。文章认为学生罢课是由于日本的扩张政策,中国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危险性,但他们无能为力;因为政府太软弱,无法拒绝日本人的要求。”可以看出,美国报纸认为五四运动的原因是日本的扩张政策。同意美国报纸的观点,理由是: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原来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5)由“网络版、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发展的特点或优势是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 故答案为:‎ ‎(1)记录、传播当时的家国天下诸事;明代史料的重要来源。‎ ‎(2)变化:大量增加;原因: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3)措施:改粮食均配法为物产课税法;大力发展允许商品贸易;影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4)日本报纸认为五四运动的原因是欧美国家煽动;美国报纸认为五四运动的原因是日本的扩张政策;同意美国报纸的观点;理由是: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原来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5)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 ‎【点评】本题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法国大革命、新经济政策、五四运动、第三次科技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4.(10分)交通在北京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资料筛选】某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材料:‎ ‎①‎ ‎②‎ ‎③‎ ‎④‎ 第52页(共52页)‎ 元大都遗址公园壁画(现代作品)‎ ‎《大运河》(历史小说)‎ 修理运河航船的铁锔(通州区博物馆收藏)‎ 颜吾佴等著《北京交通史》‎ ‎(1)以上材料可用于探究“北京交通发展”的有: ③④ 。(填图片序号)‎ ‎【文献阅读】‎ 元帝国的疆域达到了空前辽阔的程度,需要有良好的交通环境以保障政令的迅速传递,商业贸易的顺畅交流,以及各种文化的广泛传播。元朝统治者为了政令的迅速传递,建立了庞大的驿站体系,从大都城前往全国各地的陆站、水驿等四通八达,为使臣往来提供必要的食宿。从元大都南下,大多数人选择平稳舒适的水路,即从大都城向东,出齐化门(今朝阳门),到通州,坐船沿京杭大运河南下。‎ ‎﹣摘编自王岗《北京城市生活史》‎ ‎(2)依据材料,说说元大都交通便利的原因。‎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然而此时北平的公共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公共汽车只有5辆,原有的6条公共汽车线路全部停驶;电车公司在册有轨电车141辆,其中能行驶的只有49辆。军管委接管电车公司后,妥善安置电车工人,工人们感受到新政府的温暖,生产热情空前高涨。电车公司发起“迎接五一,出车百辆”的“百辆车运动”。工人们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克服车辆老旧,坏损严重等困难,提前完成百辆车修复任务。‎ 第52页(共52页)‎ ‎﹣﹣摘编自沈媛媛《百折不挠,百世流芳﹣忆北平公交“百辆车运动”》‎ ‎(3)结合所学,为图中模型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词可以从活动背景、意义、时代精神等角度考虑;语言简明有条理)‎ ‎(4)依据材料说出北京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分析】本题以“交通在北京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切入点,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北京交通发展等知识,重点掌握与理解史料的研究作用、元大都交通便利的原因、北京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等知识,考查了学生的概括总结和处理史料的能力。‎ ‎【解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材料可用于探究“北京交通发展”的有③④.元大都遗址公园壁画(现代作品)、《大运河》(历史小说)这两项属于艺术作品,不能用于北京交通发展。修理运河航船的铁锔(通州区博物馆收藏),属于实物史料,是一手资料; 颜吾佴等著《北京交通史》,属于文史史料,属于二手史料,都可以作为研究北京交通发展的史料。‎ ‎(2)依据材料“元帝国的疆域达到了空前辽阔的程度,需要有良好的交通环境以保障政令的迅速传递,商业贸易的顺畅交流,以及各种文化的广泛传播。元朝统治者为了政令的迅速传递,建立了庞大的驿站体系,从大都城前往全国各地的陆站、水驿等四通八达,为使臣往来提供必要的食宿。从元大都南下,大多数人选择平稳舒适的水路,即从大都城向东,出齐化门(今朝阳门),到通州,坐船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可知,元大都交通便利的原因有元朝完成全国统一;疆域广阔,政府需要加强统治及经济、文化交流;政府建立驿站体系保证交通顺畅;大运河促进交通发展。‎ 第52页(共52页)‎ ‎(3)结合所学,为图中模型撰写一份解说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说词可以从活动背景、意义、时代精神等角度考虑;语言简明有条理。如:连年战争严重破坏了北京的公共交通,为了方便人们出行,恢复经济,开展了“百辆车运动”。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工人阶级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提前完成任务。‎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是自行车的比例下降;小汽车的比例增加;轨道公交比例提高。结合所学可知,发生变化原因有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北京基础建设发展等。‎ 故答案为:‎ ‎(1)③④。‎ ‎(2)元朝完成全国统一;疆域广阔,政府需要加强统治及经济、文化交流;政府建立驿站体系保证交通顺畅;大运河促进交通发展。‎ ‎(3)连年战争严重破坏了北京的公共交通,为了方便人们出行,恢复经济,开展了“百辆车运动”。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工人阶级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提前完成任务。‎ ‎(4)变化:自行车的比例下降;小汽车的比例增加;轨道公交比例提高。(2个系列,叙述准确)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北京基础建设发展。‎ ‎【点评】主要考查了北京交通发展等知识,重点掌握与理解史料的研究作用、元大都交通便利的原因、北京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等知识,考查了学生的概括总结和处理史料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19 7:45:59;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52页(共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