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7 MB
- 2022-04-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3诗词曲五首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曲,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诗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①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②累累③。”兔从狗窦④入,雉从梁上飞。[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①道:②冢:③累累:在路上。坟墓。连续不断的样子。④窦:洞穴。重点词语
中庭生旅①谷,井上生旅葵②。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③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译文]院子里长满野谷,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①旅:②葵:③饴: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葵菜,嫩叶可以吃。送,赠送。重点词语
1.这首诗中老兵感情有着怎样的变化?明确:满怀希望(喜)→希望落空(悲)→彻底绝望(泣)2.“十五”“八十”是什么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夸张。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3.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十五从军征泪沾我衣从军之久:回乡所见:行动:回乡心情:舂谷、做饭、采葵、作羹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远望:近看松柏冢累累狗窦:梁上:中庭:井上:兔入雉飞生旅谷生旅葵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自然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此诗是他在轮台幕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的,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
唐代天宝年间,西北、西南、东北一带边疆,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不断发生战争。边塞战争是唐代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许多诗人在创作中不同程度地接触到这方面的题材。他们描写边塞奇异雄伟的风光,反映边塞将士艰苦的生活。天宝十三年,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本诗是他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归京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①,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②,狐裘不暖锦衾③薄。[译文]呼呼的北风卷地而来,连白草也被刮倒了。塞北的天空,才八月就已雪花纷飞。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盛开。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大衣也不觉得暖和,盖着丝绸的被子也显得很单薄。重点词语①折:折断,刮倒。②罗幕:帐幕,帐篷。③锦衾:丝绸的被子。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①冷难着。瀚海②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③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译文]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无法拉开,他们的铁甲战衣也寒冷得无法披戴。辽阔的边塞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万里长空阴云暗淡,好像凝固了似的一动不动。军中主帅在营幕里设置酒席欢送回京的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和羌笛。重点词语①铁衣:铁制的铠甲。②瀚海:沙漠。③中军:主帅的营帐。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①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②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③。[译文]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飞,被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无法让它招展。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脚印。重点词语①掣:拉,扯。②去时:分别时。③马行处:马蹄印。
1.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1~10句为第一层,瀚海风雪图。11~18句为第二层,雪中送客图。2.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塞地区特有的奇异风光和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和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传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诗人虽置身冰天雪地,眼前却好像出现了一幅春风送暖,千树万树梨花怒放的壮观景象。它以梨花喻雪,以春暖显奇寒,在写西北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可谓是“千古传诵的咏雪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地壮丽雪景将士寒苦生活愁云惨淡气氛风雪送客图送别宴会依依不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情境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课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3.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整体感知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南宋著名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宋室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代表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者简介
字音词语兜鍪dōumóu望:神州:兴亡:悠悠:向远处看。中国的别称,这里指中原地区。南宋时,中原被金人占领。指国家的兴盛与衰亡,朝代更替。连绵不尽的样子。
万兜鍪:坐断:休:敌手:指千军万马。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这里代称士兵。占据,把持。停止。能力相当的对手。敌,匹敌,相当。
研读课文1.对照刚才我们在课前学习的三组问答句,请你看看,我们今天的词中是不是也有问句?请你对照刚才那三组问答句的类型说说,我们要学的这首词中的三组问答句分别属于哪种类型?文题解读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自问无答。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有问喻答。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直问直答
2.依据这三个问句理清词作思路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
3.品“问江山”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是自问无答?作者为什么这样问?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4.品“问兴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自问喻答,那作者问了什么?他是怎么回答的?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5.品“问敌手”“问敌手”这五句涉及到了几个典故,是哪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对孙权英勇有为、不惧强敌的盛赞,暗讽今事,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暗示了对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用典)
课堂小结词人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词人浓浓的爱国之情,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作为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今属广东省)。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辛苦遭逢起一经①,干戈②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③。[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重点词语①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做官。②干戈:指抗元战争。③萍:浮萍。
[译文]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②照汗青③。重点词语①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②丹心:红心,比喻忠心。③汗青:史册。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因此,尾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山坡羊·潼关怀古
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百姓的疾苦,他丢弃了官职;为了百姓的疾苦,他花光了钱财;为了百姓的疾苦,他付出了生命;他用悲天悯人的心关注着百姓的苦百姓用朴实的心记住了他的名他活着时,满城都道好官;病死后,关中人哀之如失父.生,人赞美,亡,人赞美,他用生命的行动为自己的诗歌作上一个最完美的注解新知导入
散曲,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为小令、散套两大类。源于宋金之际,元代大盛。代表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曲四大家”)。小令一般指一支曲子(也就是一个曲牌);散套由两支以上以至数十支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首尾一韵到底。曲
作者小传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
资料一:元至大三年,张养浩上疏《时政书》批评朝政,“一曰赏赐太侈,……五曰土木太盛,……”。虽然非常切合时弊,却为皇帝不容,被罢官,下令不准起用。资料二:英宗皇帝要在宫廷内制造“鳌山”,张养浩以为不妥,写了一道《谏灯山疏》,英宗十分生气,后来虽然表扬他直言敢谏。这让张养浩想到了《时政书》的遭遇。于是:辞官退隐。十年间,朝廷七次邀请,都被拒绝。资料链接
资料三:《元史·张养浩传》载: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
潼关潼关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得关中者得天下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
潼关怀古潼关战场秦国从晋国夺取潼关之后,开始剿灭六国的大业。东魏乘关中大荒,发兵10余万,准备击灭西魏,后败。东汉末年,曹操率军10多万,两次攻打屯兵潼关的马超。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击败潼关唐军10万,夺取潼关,直捣长安。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背景链接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听读朗读quèchóuchú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读懂意思大大小小的山峰像是在这里会合,黄河波涛汹涌好像发怒一样,潼关一带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眺望长安,(我)心潮起伏,心情不快。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都变成了灰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封建王朝兴盛,给百姓带来苦难;封建王朝灭亡,同样给百姓带来苦难。
分析结构特点。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各层大意。整体感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一层,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写作者途径潼关时所见所感。第三层,总写作者的感慨。
合作探究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哪两个字用得好?分别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2.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何理解这几句?其中蕴含了作者那些情感?
“聚”字以动写静使静物具有了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使人觉得黄河如人在咆哮发怒,让人联想到河水汹涌澎湃的情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雄伟壮观、地势险要。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引出下文。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哪两个字用得好?分别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
2.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何理解这几句?其中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代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百姓。这句话总写作者的感慨,点明文章主旨。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此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的主题,抒发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主旨归纳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关于民生疾苦的诗句:拓展提高
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田上》)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关于民生疾苦的诗句:
课堂总结《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心中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山坡羊·潼关怀古》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忧虑国计民生凭吊写景山:峰峦如聚水:波涛如怒(视)(听)雄伟险要兵家必争怀古抒情望:西都意: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做了土战争连连改朝换代主旨议论兴亡百姓苦人民疾苦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2022-04-014页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2022-04-0175页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件-第22022-04-0125页
- 【精品资料】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2022-04-0127页
- 九年级上册青岛版数学课件3-2确定2022-04-0121页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件-第22022-04-0117页
- 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第一篇基础过2022-04-0135页
- 历史部编版9年级上册同步课件第8课2022-04-0111页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清2022-04-017页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五单元2022-04-0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