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2 MB
  • 2022-04-01 发布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附解析)

  • 7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说明文中考真题汇编事物说明文课内:《中国石拱桥》(赵州桥)(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 课内:《蝉的卵》(2020·四川甘孜中考)蝉的卵法布尔①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③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④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⑤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⑥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⑦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⑧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⑨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⑩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⑪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有删改)9.围绕“蝉”,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内容?请简要概括。10.第④-⑨段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11.第⑩段作者列举了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12.本文在介绍蝉时,多次以“小动物”“弱小的动物”“小生物”来称呼。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9.成虫产卵及蝉卵孵化,蝉的幼虫的活动,概括蝉的一生10.使说明更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11.内容上强调突出地说明幼虫在地下生活时间之长,在地上生活时间之短;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2.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对小生命的尊重和同情,字里行间充满对小动物的怜爱和呵护。【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方面:①段“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和②段“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及③段“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写蝉的成虫产卵及蝉卵孵化;第二方面:④段“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⑤段“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⑥ 段“不久,它落到地上”,⑦段“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⑧段“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⑨段“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隐藏了自己”,⑩段“未长成的蝉的地下大概是四年生活”,这些段落一一介绍了蝉孵化出的幼虫到成虫各阶段具体的生长活动及生活习性;第三方面:⑪段“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写蝉变成成虫的情况,对蝉的一生进行概括。【10题详解】本题考查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作用。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本文④—⑨段按时间顺序对蝉的幼虫到成虫各阶段的生长活动及生活习性进行说明,使得说明更清楚更有条理性,使读者一目了然。【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四年”和“五星期”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两个数字内容上形成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蝉的幼虫在地下生存的时间漫长,而成虫在阳光下的生存时间极其短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结构上,又总结了上文蝉的幼虫生活的情况,引起下文对蝉的一生进行概括。【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⑥段“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⑧段“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⑨段“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这些内容写出了蝉的幼虫要活下来的不容易,其中“小动物”“弱小的动物”“小生物”这些称呼,反映出作者对小动物生存艰难的同情和疼惜,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尊重敬畏,更饱含着作者对动物的关心和爱护。《身配荷囊,衣袂飘香》王书金(2020·广西贺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7-9题。身佩荷囊,衣袂飘香王树金①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佩囊是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古人衣服没有口袋,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书籍、食物或香草等, 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因时间、形制、材质与盛放物品不同,佩囊又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容臭、缨、缡、佩帏、熏囊、香囊、縢囊、香袋、花囊、香包、荷包等。香囊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佩戴香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佩戴香囊风俗日盛。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古人把香料佩带在身上,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环境更加洁净、清香。  ③到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中。如繁钦的《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可见,将香囊系在肘臂之下、藏在袖中,是当时一种佩戴香囊的方式。  ④渐渐地,香囊应用越来越广。比如,可悬挂于帏帐内,用于增加整个居室的香气。还有古人为了防止蠹(dù)虫蛀书,在书箱中放上香囊,让其挥发气味驱除蠹虫。还有人在厕所里置香囊以消除异味。可见,香囊在古代富贵人的生活中用途较广泛,是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⑤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助于防治疾病。加之部分香草、香料本身即具有驱虫驱蚊功能,因此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更多文化含义,如祛恶气、避邪秽等。  ⑥香囊的制作工艺也更加丰富。形制、质地方面,除了布帛之外,还有玉镂雕而成的,有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的。形状方面,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  ⑦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4件“信期绣”香囊,是难得的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4件香囊形制相同,分为领部、腰部和底部,腰部有带用于封口系戴。腰以上的领部和囊里都用斜裁的素绢缝制,腰以下的囊部除1件黄褐色菱纹绮香囊用香色罗绮外,都以精美的信期绣缝制。香囊内均盛有香料。  ⑧除了布帛香囊外,金属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这是一种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主的空心金属球。  ⑨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是迄今全国发现最大、最精美的一枚,重547克。香囊内外分三层,中间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它通身用花叶装饰,等距离的六簇团花内都錾刻两只飞蜂,花叶间镂空,可使香气外溢。 ⑩到明清时期,精雕细琢的玉制香囊越来越多,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白玉镂雕荷包式香囊和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等。(选自《人民日报》2020.6.26.有删改)(7.)下列与“香囊”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B.古人佩戴香囊,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的环境更加洁净、清香。C.香囊的制作工艺从材质上看,有布帛制香囊,玉制香囊,还有金属制香囊等。D.香囊的应用很广,可佩戴于身上或系于肘后,也可悬挂于帏帐中,甚至放到书箱中或厕所里,成为古人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利于疾病的防治。B.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祛恶气,避邪秽等文化含义,因此部分香草,香料具有驱虫防蚊的功能。C.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4件“信期绣”香囊,是难得的保存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D.除了布帛香囊外,玉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 (9)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香囊。文章介绍了香囊的发展过程,应用及制作工艺。B.本文按从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顺序来说明香囊的发展过程,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C.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从文献记载来看”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第⑨段为了说明金属制香囊的制作工艺。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分析】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香囊。文章介绍了香囊的发展过程,应用及制作工艺。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利用我们学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知识,解答即可。【解答】(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ABC.正确;D.有误,根据“香囊在古代富贵人的生活中用途较广泛,是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可知,“成为古人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说法不准确。故选:D。(8)本题考查筛选信息。A.正确。B.有误,根据“加之部分香草、香料本身即具有驱虫驱蚊功能,因此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更多文化含义,如祛恶气、避邪秽等”可知,此项表述因果颠倒。C.有误,根据原文“是难得的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可知,“保存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表述不准确。D.有误,根据原文“除了布帛香囊外,金属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可知,“玉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与原文不符。故选:A。(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ABC.正确;D.有误,第⑨段为了说明金属制香囊的制作工艺。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说明方法,没有分类别。故选:D。答案:(7)D(8)A(9)D【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L细菌》(2020·湖南湘西州中考)(三)阅读《L型菌》一文,完成17-19题。(10分)①治疗细菌性疾病,人们往往借助于各种抗生素。如果药物治疗不彻底,病菌表层细胞受损缺失但并未死亡,此时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病根未除,这样会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②细胞外壁缺损在医学上称为缺壁型或L型菌,称L型是由于该型菌最早发现于Lister 研究所。以青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在剂量充足,作用时间充分时,葡萄球菌因其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终至不能繁殖而死亡;若抗生素剂量不足或疗程太短,葡萄球菌中可有部分耐力强者,以细胞壁缺损形式保存下来,这种细胞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这些“体无完肤”的病菌依然可以繁衍后代,而且迟早还会修复成原先的病菌。事实上,凡是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出现L型,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因子有抗生素、溶菌酶、补体、抗体、胆汁等。各种病菌均可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③近几年研究发现,过去所谓“病因不明”的疾患,有一部分正是由于各种细菌的L型引起的。这是由于细菌一旦形成L型后,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需要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若仍用常规的培养技术,常因生长不良或存活时间不长而作无细菌生长论处,导致临床上病原不明。④防治细菌L型疾患也值得注意,因该菌缺损细胞壁,使作用于细胞壁而起抑杀作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无用武之地,只有那些作用于细胞浆质及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和药物才能达到功效。但为全面起见,医学专家建议,最好将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两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7.对第②段中“体无完肤”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病菌细胞壁受损B.病菌失去细胞壁C.病菌失去表皮D.病菌表皮受损18.下列说法,能作为“L型菌会导致一些疾患病因不明”原因的一项是(3分)()A.细菌表层细胞壁受损缺失导致L型菌出现。B.L型菌生命力顽强,可以修复成原先的病菌。C.L型菌未能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D.各种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病菌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19.第③段中“若仍用常规的培养技术”一句中“常规”二字能否删除?为什么?(4分)【分析】本文的说明对象为“L型菌”。文章介绍了L型菌的成因、L型菌可以修复、L型菌会导致一些疾患病因不明等有关知识。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解答】(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正确。B.有误,不是失去细胞壁,而是细胞壁受损。C.有误,不是失去表皮,而是细胞壁受损。D.有误,不是表皮而是细胞壁。故选:A。(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A.有误,此句表明L型菌出现的原因。B.有误,此句表明L型菌可以修复。C.正确。D.有误,此句表明L型菌的成因。故选:C。(19)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常规”是一般的,通常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只是常规的培养的技术会让它生长不良。答案: 17.A【B.不是失去细胞壁,而是细胞壁受损。C.不是失去表皮,而是细胞壁受损。D.不是表皮而是细胞壁】18.C【A.L型菌出现的原因,B.L型菌可以修复,D.L型菌的成因。】19.不能删除,“常规”是一般的,通常的意思。(1分)在这里是指只是常规的培养的技术会让它生长不良。(1分)如果删去,就变成所有的培养技术都会让它生长不良,导致临床病因不明,这不符合科学实际。(1分)同时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1分)“无人驾驶飞机”(2020·四川内江中考)(三)阅读下文,完成第21-23题。(12分)①“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无人驾驶飞机是-种以无线电遥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为主的不载人飞机。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由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②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 种是固定翼, 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主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杭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讯巡航、航拍等工作。直升飞机飞行速度慢、高度低,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多旋翼机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隐蔽性好,适合多平台、多空间使用,如影视航拍、电力跨线作业等。③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具有体积小、造价低、零伤亡、使用方便、机动性能好、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备受世界各国军队的青睐,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 “Dul”(枯燥) "Dirt” (脏) “Dangerous" (危险) 的任务。④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完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把标模叔等,是“得力好伙伴”: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商业上也有广阔.....⑤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无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未来,无人机除了在军事领域发挥出应有的巨大战场影响力和战斗力外,还将在建筑承包、快递行业、服装零售行业、旅游度假业、体育和媒体行业、安保和执法等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可能与飞机相撞。自2016 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运送货物途中货物可能掉落。无人机是-种智能设备,这就意味着它可能会成黑客潜在的攻击对象。⑦我国已经建立无人机技术相关标准,建立健金了无人机飞行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了无人机飞行的违法处理办法、安全事故的责任确定等。这为规范无人机的飞行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1.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简析其作用。(4分)22.“无人机是一种智能设备,这就意味着它可能会成黑客潜在的攻击对象”句中,“可能”一词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4分)2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无人驾驶飞机是不载人的以 无线电通控或由自少程序控制为主的飞机。 B.无人机具有体积小、造价低、零伤亡、坚团前用、使用方便等优点。C无人机用途广泛,可用在军事上、民用上商业上被业界宠爱有加。D无人机系统中的设备故障、环节差错问题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解决。E.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本文采用了空间说明顺序。【分析】本文运用逻辑顺序,介绍了无人机的定义、类别、优点、用途、隐患、发展状况等内容,条理清晰,知识性很强。【解答】(2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晰,便于读者了解无人机的类型和特点。“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多旋翼的直升机”具体介绍各类无人机的特点,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使读者了解更清楚。(2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通常首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从语言准确严密的角度回答。“可能”表示推测,说话留有余地,如果去掉就成了无人机一定会成为黑客潜在的攻击对象,说法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符。回答时,首先表明态度,然后解释“可能”在文中的含义,再比较删掉后的变化,最后扣住语言的准确性结尾。(2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ACD.正确;B.有误,“坚固耐用”属强加信息;E.有误,本文是逻辑顺序;故选:BE。答案:21.(4分) (1) 分类别(1分),分门别类地向读者介绍常见的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三种类型的无人机的特点,使说明条理清晰,便于读者认识(1分)。(2)作诠释(1分),具体详细地介绍了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三种类型的无人机的机翼(动力)特点,便于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无人机(1分)。(22)不能删掉(1分)。“可能” 表示推测,说明无人机也许会成黑客潜在的攻击对象(1分),删掉后表示-定会成黑 客潜在的攻击对象,与实际情况不相付合(1分)。“可能” 词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1分)。23. (4分)B.E(B.项强加信息“坚固耐用”。E.逻辑顺序。) (各2分)“珊瑚退化将会引发环境效应”(2020·四川泸州中考)(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题。(10分)大陆滨海一带不仅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的珊瑚,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海域,那大大小小的珊瑚礁就如同生机勃勃的海底花园,美丽而又富饶。然而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珊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2019年9月,有数位科学家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上联名发表文章,称全世界的珊瑚礁到2070年可能会全部消失。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珊瑚退化现象,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1998年、2002年和2016年的3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更对全球的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破坏。据科学家研究证实,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大面积的珊瑚退化,将引发一连串的环境效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如同森林植被可以防风固沙一样,珊瑚礁这片“海底森林”是极其重要的天然防波堤。健康的珊瑚礁能够吸收大约97%的海浪能量,缓冲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破坏。甚至可以说, 未来海浪增高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而是珊瑚退化。珊瑚退化还将威胁具他生物,包括鱼类、海鸟等的生存。例如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里,地处非洲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红海,一些紧邻城市的海域不仅出现了珊瑚礁大量退化的现象,而且那些依靠珊瑚礁生存的鱼类也在急剧减少。除此之外,珊瑚退化还将严重影响沿海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珊瑚退化造成鱼类锐减,必将降低海产品的产量。据估计,东南亚地区近95%的珊瑚礁正遭受威胁,其中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滨海地区所受威胁最大,数百万人的生活将会因珊瑚退化而遭受严重影响。珊瑚虫十分脆弱,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在温暖、清澈、含盐度较低的浅海环境中生活。目前,全世界发现的造礁珊瑚主要分布于水深不超过90米的海底,且水深20米以内地带发育最盛,适宜水温为15℃~29℃,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其生存。如果水温变化超过1℃~2℃,或者海水含盐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一些珊瑚物种死亡。然而,全球气候变暖是个大趋势,所以珊瑚退化的情况也将持续恶化。特别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海洋表层水温超过正常温度,这对珊瑚来说是致命的。一份2016年3月的研究报告预测,珊瑚退化现象将比以前想象的更加严重,尤其是澳大利亚大堡礁最原始的北部区域将会受到重大影响。仅仅一年之后,《自然》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在大堡礁北部海域大约800千米的广阔范围内,大量的珊瑚已经在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温度过高的海水中死亡。不仅如此,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产品、人工采集珊瑚和河流注入海洋导致浅海水域的盐度降低等因素,都对珊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2018年3月,泰国新闻媒体报道称,当地著名的旅游景区玛雅海湾和望列海湾已经有80%的珊瑚出现退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游客数量太多,据统计,每天有大约4000人或者200艘船进出这些景区。面对全球范围的珊瑚退化现象,人们究竟该怎么做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大胆提出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想法:科学家们从海洋中采集珊瑚虫的受精卵进行珊瑚的人工培育,把它们培育成为耐受性强的珊瑚幼体,然后再把珊瑚虫投放到适宜生长的海城;或者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把珊瑚切成细小的断枝,在海底搭建的人工支架及浮床上进行培育,然后再移植到特定的海域。据媒体报道,以女科学家黄晖为首的研究团队,已经在我国南海部分海域种植了约10万平方米的珊瑚,其中2016年底播种的无性繁殖的珊瑚断枝成活率约75%。尽管珊瑚礁生长极其缓慢,通常每年只长几毫米至几厘米,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计划给人类拯救珊瑚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我们坚信,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美丽的珊瑚王国在不远的将来必将重现光彩。1.文章围绕珊瑚主要写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2.请指出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3分)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目前世界上约有10%的珊瑚礁已经完全退化,大约有60%的珊瑚礁正处于危险之中,到2030年,全世界超过50%的珊瑚礁可能会遭到破坏。【分析】本文第1.2段写的是珊瑚退化现象严重;第3-6段写珊瑚退化带来的危害;第7-9段写珊瑚退化的原因;第10-11段写珊瑚退化的防治方法。【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本文第1.2段写的是珊瑚退化现象严重;第3-6段写珊瑚退化带来的危害;第7-9段写珊瑚退化的原因;第10-11段写珊瑚退化的防治方法。(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科学家们从海洋中采集珊瑚虫的受精卵……然后再移植到特定的海域”是作诠释的方法,作用是具体地说明了“海底种植珊瑚”的做法。“以女 科学家黄晖为首的研究团队,已经在我国南海部分海域种植了约10万平方米的珊瑚,其中2016年底播种的无性繁殖的珊瑚断枝成活率约75%”是举例子和列数字;举黄晖研究团队的例子,说明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可行性;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们在海底种植珊瑚的面积及其成活率。可据此回答运用的说明方法,任选一种说明其作用。(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目前”指的是现在的状况,限定了时间,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可能”表估计,使表达留有余地,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回答时,要说出词语的含义,强调其准确严密的作用。答案:1.(4分)①珊瑚退化现象严重;②珊瑚退化带来的危害;③珊瑚退化的原因;④珊瑚退化的防治方法。(一点1分,大意相同即可。)2.(3分)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答对1个不给分,答对2-3个1分。)①以“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科学家黄晖的研究团队”为例,(1分)说明了在海底种植珊瑚的可行性。(1分)(若学生回答以“2016年底的播种情况”为例,也可给分。)②“海底种植珊瑚”用了作诠释的方法,(1分)具体地说明了“海底种植珊瑚”的做法。③“10万平方米”“75%”用了列数字的方法,(1分)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们在海底种植珊瑚的面积及其成活率。(1分)(三种方法任选工种分析即可)3.(3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目前”从时间上对珊瑚礁退化的现象作了限定,表意更准确。(1分)“可能”表猜测,说法不绝对。(1分)《植物也“聊天”》(2020·上海中考)(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植物也“聊天”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了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 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⑧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13.第②段的“热闹”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14.本文③─⑥段一次说明的内容是(6分)。⑴;⑵;⑶。15.第⑦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3分)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④段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B.第⑦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通过产量。C.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D.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17.第⑤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例子,请说明理由。(4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13.(2分)交流方式多,交流次数频繁14.(6分)⑴植物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交流;⑵植物能通过发出物理信号进行交流;⑶植物能通过第三方的帮助进行交流15.(3分)“极力”是用尽一切力量的意思,准确说明相邻而种、非亲缘关系的水稻之间的竞争之激烈,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则无法准确说明这种竞争程度。16.(3分)C17.(4分)评分说明:例子概括;指出不同国别;指出不同的物理信号;说明效果。【答案示例】这个例子写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电信号,与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发现——植物能发出声信号,是不同国家的研究成果,属于两种不同的物理信号,添加后使说明更充分、更科学。《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2020·吉林中考) 《夏津,有片古桑林》(2020·内蒙古包头中考)(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夏津,有片古桑林①河,本来是流水的,但黄河不同,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送来为我们造地。这一条黄龙滚来滚去,搬沙运土,造就了豫鲁大平原。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②于是,在黄河搬运泥沙的同时,先人们也就开始了在黄河故道上治沙造地的伟大工程。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种桑固沙。桑树最适宜沙地生长,旱涝不避,沙打不埋。其根深可达八米,根幅是树冠的几十倍,任多大一片沙地,多么长的故道,都会让它的根网编扎得密密实实,咆哮的沙龙就再也不可能翻身了。③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齐鲁大地早在秦汉时便植桑养蚕,曾有“齐纨音编”之称,经唐宋而达丝帛业的高峰。元代后因引进棉花,丝绸业开始下滑,夏津的桑树功能逐渐由养蚕改为食用桑果,到清代、民国又出现一个种桑高潮。现夏津全县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桑两万余株,千年以上的两百余株。 ④桑树单看外表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它像一位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国为年代久远,许多老树都中心开裂,或张开乌黑的树洞。与枣树一样,它常会于老干上突发一根嫩枝,挑出一串桑椹,给你一个惊喜。上千亩的桑园,浓荫蔽日,枝叶折射阳光,筛出金光万点。一粒粒桑椹,白的、红的、黑的,如珍珠玛瑙点缀其间。这千亩老桑园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诗意,令人油然想起《诗经》和汉魏古诗中许多釆桑的美丽诗句。⑤桑树浑身是宝,而且都与活命教人、抗灾度荒有关。桑树的果实为桑椹,除吃鲜果,还可晒干,当储备粮。上天安排,桑椹的成熟期,正是农历小满前后,麦子待熟,青黄不接,穷人缸底无粮,这时桑椹就成了救命粮。桑树无论多老,只要活着都会结果。那棵一千五百多年的桑王,现每年还产果一千两百斤。现在全县年产桑果近四万吨,简直是又一个门类的粮食。⑥桑树与枣树虽为树木,却同被称为“铁杆庄稼”,其栽培史与其他粮食作物同步。中国的红枣产量占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八,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⑦中国历代王朝几乎都把发展农桑作为立国之本,宋太祖下令凡垦荒植桑者可免田赋。元世祖颁布“农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栽种桑、枣二十株。明太祖要求农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须栽桑麻木棉半亩。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化遗存之可贵,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⑧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夏津的这片古桑林颁发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作者:梁衡有改动)16.本文开篇写黄河搬运泥沙造地内容有何用意?17.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8.第⑦段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19.给夏津古桑林颁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6.黄河搬运泥沙造出的土地无法直接耕种,而且危害巨大;需要先人们付出辛劳去治沙;引出下文种桑固沙等内容的介绍。17.列数字。“百年”“千年”说明了夏津植桑的历史悠久;古桑数量之多说明夏津历史上植桑养蚕业非常兴旺。18.不能。“几乎”一词是说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把发展农桑当作立国之本,但并非全部,删去就过于绝对了。“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9.夏津桑蚕业历史悠久,为当地乃至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留存的古桑树众多,保存了历史上的农桑原貌:留存的清代种桑县令祠堂,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第一段作用。作答此题,要结合文体特点。说明文第一段由事例或现象说起,目的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题第一段“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说明黄河搬运泥沙造出的土地无法直接耕种,而且危害巨大。“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说明需要先人们付出辛劳去治沙。由此引出下文种桑固沙等内容。由具体情况说起,更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7题详解】本特纳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和作用的分析。“百年”“千年”“两万余株”“两百余株”判断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百年”“千年”说明了夏津植桑的历史悠久;“两万余 株”“两百余株”准确地说明了古桑数量之多,夏津历史上植桑养蚕业非常兴旺。【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先表达观点,不能删去。再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作用。“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在句中起限制作用。带入句中理解,“几乎”一词是说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把发展农桑当作立国之本,但并非全部。删去后表达的意思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③段“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⑥段“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这些语句概括为:夏津桑蚕业历史悠久,为当地乃至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③段“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概括为:夏津县留存的古桑树众多,保存了历史上的农桑原貌;⑦段“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化遗存之可贵,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概括为:留存的清代种桑县令祠堂,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广府灰塑》(2020·广东广州中考) 13.以下关于“灰塑”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灰塑是一种建筑类别,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B.岭南地区的灰塑能留存至今,主要原因是其更能耐受低温。C.广府灰塑多应用在可受日光和风雨的部分,潮汕灰塑则相反。D.灰塑不可预制,陶塑构件可预制,灰塑题材比陶塑的多一些。答案:C解析:A项偷换概念,原文为“建筑装饰类别”和“建筑类别”不同。B项因果混乱,岭南地区的灰塑能留存至今,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气温较高,材料不易开裂。D项无中生有,原文为“大部分的灰塑题材与陶塑题材一致”。14.关于灰塑工艺运用在广府建筑上的好处,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灰塑的材料能够防潮,可以降低建筑因风化倒塌的风险。B.灰塑的材料能够驱虫,防止虫子对砖木结构建筑的破坏。C.灰塑能增加房顶重量,稳固建筑结构,帮助建筑抵御台风。D.灰塑能够提高防火墙密集度,辅助防火墙,阻断火势蔓延。答案:D解析:无中生有,原文未提及灰塑能够提高防火墙密度。15.下列对广府灰塑题材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广府灰塑题材中的杨桃、荔枝等岭南特有的水果,体现出浓郁地方特色。B.广府灰塑题材中的喜鹊、蝙蝠(福)、仙鹤等动物,蕴含着祈福的意味。C.广府灰塑题材中的“刘关张”结义的故事,宜扬忠义思想,体现教化功能。D.广府灰塑的各种题材最常用的表现技法是高浮雕,塑造动物图案难度最大。答案:D 解析:材料未提及广府灰塑“最常用”的技法等级是高浮雕,也没有对动植物的难度进行对比。16.选文(含链接材料)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点列出并举例。(4分)答案:(1)列数字:①这种材料在气温低于零度时会开裂。②广府地区有著名的“三雕两塑”共5种建筑装饰工艺,即木雕、石雕、砖雕、陶塑和灰塑,灰塑与其中的陶塑多有交集。(2)举例子:灰塑适用范围较广泛。屋脊、挥头、山墙、照壁等均可使用。(3)作比较:潮汕地区也多有使用灰塑装点建筑,但与广府灰塑存在较大差别。(4)分类别:灰塑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细分为脊饰、门楼、山墙、照壁、墙楣、楹联、墀头、落水口和落水管等。17.广州市为灰塑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得通过。你认为通过的理由可能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点陈述。(5分)答案:(1)灰塑制作工艺复杂,结构精致,成体系。(2)灰塑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宋。(3)灰塑在广府和潮汕地区各有特色,与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相融。(4)灰塑题材体现了广府的民风民俗。(5)灰塑不仅有美学价值,还有防潮驱虫等现实意义。《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那么高》魏齐(2020·辽宁营口中考)(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这么高魏齐①据“西昌发布”公众号4月1目下午报道,截至当天13时25分,泸山正面明火全部扑灭,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灭火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人们不会忘记,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西昌突发森林大火造成打火队员19人牺牲。联想到去年几乎烧遍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人们可能会问,森林火灾为何如此凶险,又为何如此难以扑灭?②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以此次西昌地区发生的火灾为例,据西昌市人民政府3月31日下午召开发布会介绍的情况,起火后由于风向多变,火情扩散迅速,并伴多处飞火,造成多处多线速燃态势。截至3月31日16时,火灾过火面积1000余公顷,毁坏面积80余公顷。③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以凉山地区为例,该地区仅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座,山区地形极大限制了人员活动,大型灭火器材很难快速抵达现场。在山区,林火可能发生爆燃,特别是在陡坡,山脊、草塘沟等特殊险境地形中,这就会极大增加灭火危险性。④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大。在干旱季节,山区容易形成明显上升气流,加之各种涡流、越山气流影响,往往风向突然发生变化。⑤专家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适当引入更多高科技装备协助灭火是一大趋势。首先要做 到预警早,在火灾萌芽阶段就尽早发现火情,例如通过携带红外传感器的卫星或长航时无人机及时预警,然后“打早,打小”,进而“打灭”。灭火时,可适当派出消防直升机、灭火飞机等大型装备,此外,国内一些企业也研制出“灭火榴弹炮”“灭火导弹”等一些适合森林灭火的新型“武器”,尽管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论证,但完全可以尝试。27.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28.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往往”不能删掉。为什么?“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29.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0.认真阅读选文,概括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答案】27.由西昌和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极其凶险的事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8.“往往”是通常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森林大火发生在气候干燥、气温较高的季节的概率很大,如果删去,语言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9.举例子、列数字:列举凉山地区高海拔山峰多、救援难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灭火难度增加。30.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比较复杂,山谷之间风向变化比较快。【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作用。一般和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效果相关。(1)从题目看,本文的说明内容是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高,首段举出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两个事例,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2)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非常凶险,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广为人知,由这两个有影响力的社会事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8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1)本义。“往往”指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情况,起限制作用。(2)语境义。这里指森林火灾大多数情况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但是并不绝对。(3)效果。如果去掉,变成森林火灾全都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过于绝对,与原句意不符,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29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判断。结合“以凉山地区为例”可知,运用了举例子说明方法,结合“该地区仅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座”可知,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2)作用分析。结合“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可知,列举凉山地区高海拔山峰多、救援难的事例,运用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灭火难度增加。【3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第二段“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可知原因一: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2)结合第三段“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可知原因二: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3)结合第四段“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大”可知原因三: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比较复杂,山谷之间风向变化比较快。 《筷子小传》(2020·湖北孝感中考) 《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2020·贵州遵义中考) 《疫苗:阻遏病毒感染的终极武器》(2020·湖北襄阳中考) 《新一代飞船》(2020·贵州黔西南州中考)新一代飞船①跟神舟飞船相比,新一代飞船“长征5B”(俗称“胖五”)可以飞得更远。不仅可以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还可以送航天员去38万公里外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如果说神舟飞船解决的是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难题,那么新飞船解决的就是如何更安全、舒适、智能、经济地进入太空,开展更远的深空探测难题。      ②新一代飞船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处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未来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它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身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③跟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不同,新一代飞船由两舱构成,其中返回舱是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服务舱负责提供动力和能源。以前,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两个较小的舱之间往返,而新一代的返回舱空间更大,可以根据需求做“隔间”。打造出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和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④新一代飞船的返回舱穿了两件“衣服”:“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容积大、密封性好;“外衣”是耐烧蚀的新型轻质放热材料,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不仅更安全,而且首次采用可拆卸更换设计,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原载《光明日报》2020年5月14日作者张蕾、代振莹,有删改)(1)新一代飞船和神州飞船相比,在功能和技术上有哪些进步?简要列出三条。(2)科普作品既要准确,又要有趣。以第②段划线句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两点的?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3)科普作品不仅以知授人,还以情感人。读完本文,在“知”方面有何收获,在“情”方面有何触动?各用一句话表达,每句不超过20字。答案:(1)①航程更远、更安全、节约了成本,既可载人,又可载物。②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③返回舱空间更大,航天员工作生活方便舒适。(可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2)①准确的是:采用具体确切的数字。有趣的是:比较神舟飞船与新飞船的承载能力时,用“专车”和“巴士”打比方。②达到的效果:突出新一代飞船功能更强大、更先进的特征。(3)知:了解了我国航天科技飞跃发展的最新情况,增长了知识。情:为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新成就感到自豪。【解析】(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由“还可以送航天员去38万公里外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可得出:航程更远;由“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可得出:运载能力更强,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由“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可得出:既可载人,又可载物;由“而新一代的返回舱空间更大,可以根据需求做‘隔间’.打造出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和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可得出:返回舱空间更大,航天员工作生活方便舒适;由“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不仅更安全,而且首次采用可拆卸更换设计,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可得出: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更安全,降低了成本。 (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此题已给出答题方向,“准确”可从列举数据的角度作答,“有趣”可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答。“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处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这些具体详实的数据,体现了科普作品准确的特点。“最胖的腰围处”将新一代飞船人格化,“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表达生动有趣。第②段划线句通过列数字和将神舟飞船与新一代飞船作对比,说明的是新一代飞船更大、更先进的特点。可据此回答。(3)本题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在“知”方面的收获要对本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即本文让“我”了解了我国航天科技飞跃发展的最新情况。在“情”方面的触动,可根据文章内容得出:感受到我国航天科技飞速发展的自豪。注意字数要求。《摩诃池,消逝的仙湖》(2020·四川成都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摩诃池,消逝的仙湖①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②摩诃池始建于隋朝,故址位于现天府广场至人民公园一带。582年,蜀王杨秀建府城,命人在城内取土,留下巨大土坑,雨水渐积,终成大湖。一位西城僧人见此湖而生感慨:“摩诃宫毗罗。”“摩诃”指大,“宫毗罗”为龙,此语谓湖大有龙,故当时人们将此湖命名为“摩诃池”。③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唐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至摩诃池泛舟游览,宴饮聚会。杜甫寓居成都时,便是摩诃池的常客。五代时,摩河池成为皇家宫廷后苑,被扩、大至千余亩。彼时的花蕊夫人甚爱摩诃仙境,将其写入多首《宫词》。宋时,摩诃池重回民间,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滟,游人如织。“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陆游常在摩诃美景中流连忘返。④《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唐代地方官韦皋,不仅喜爱摩诃池的风光,还对摩诃池进行了改造。书皋将解玉溪之水引入摩诃池,他的继任者又将金水河与摩诃池相连,河湖水网得以贯通。以摩河池为枢纽,成都城内的水路交通系统最终形成,并与城外的锦江相连。此后,城内城外,水路连通,水上运输日益成为成都工商业的主要运输方式。⑤摩诃池还在战乱年代庇佑了一方百姓。唐咸通十一年,南诏国军队攻成都,城郊百姓入城避难。人口骤增,加上困守日久,致城内井水枯竭。《资治通鉴》载,百姓“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⑥可见,摩诃池不仅是甲,也是乙,还是丙。遺憾的是,自宋代起,摩诃池开始衰落,逐渐被填充,所余水面越来越小。明代,摩诃池仅在西南方向留下小块水面。清代,唯有金水河尚存。1914年,全水河被填充,摩诃池也就不复存在了。”⑦唉!当杭州人荡舟烟雨空濠的西湖,当无锡人沉醉烟波浩渺的太湖,当南京人流连人文荟萃的玄武湖,你应知道,成都人也曾拥有声名远播的仙湖——摩诃池!(改写自《成都简史》)10.联系全文,在第六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11.文章第一段与第三段分别引用了陆游诗词,两处引用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12.如要在第一段末尾加上一句话,下面哪句更合适?请联系全文,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A.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骄傲:摩诃池,我们的仙湖!B.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兴奋:摩诃池,它在哪儿呢?C.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一脸疑惑:摩诃池,咋没听过呢?【答案】10.(1).甲-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2).乙-城内水路交通的枢纽(3).丙-战时的应急水源地11.同:都表达了对摩诃池的赞美;使语言更有文采,增强可读性。异:第一段的引用,引出说明对象摩诃池;第三段的引用,描绘摩诃池胜景,说明摩诃池曾是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12.C.C句中的“疑惑”一词,说明今天大多数成都人对摩诃池一无所知,该句与后文全面介绍摩诃池的来历、功用、兴衰更匹配;同时与文章结尾作者的感慨形成照应。【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熟知文章内容,第六段“可见”一词是对上文介绍“摩诃池”的来历、历史和功用的总结,从上文找出相关内容筛选、概括即可。如结合第③段“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可以概括为“负盛名的游览胜地”;结合第④段“以摩河池为枢纽,成都城内的水路交通系统最终形成,并与城外的锦江相连”,可以概括为“城内水路交通的枢纽”;结合第⑤段战争的例子和“人口骤增,加上困守日久,致城内井水枯竭。《资治通鉴》载,百姓‘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分析,可以概括为“战时的应急水源地”。【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文章第一段与第三段分别引用了陆游的诗词,两处引用的作用有何异同”,分析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相同之处:第一段“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销魂”二字足以说明陆游对摩诃池的赞美之情;第三段“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陆游被摩诃池的美景吸引,流连忘返,也是说明陆游对摩诃池的赞美之情;同时,引用古诗词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性。不同之处:第一段引用的陆游的诗句中提到了“摩诃池”,再结合“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可知,引用陆游诗句起到引出本文说明对象的作用;第三段的说明中心是“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引用陆游的诗句为了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明力。【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三句话内容基本相同,关键词的使用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骄傲”是“自豪”的意思,“兴奋”是“激动”的意思,“疑惑”是“不相信,怀疑”的意思。摩诃池虽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但毕竟已消失多年,不被现在的人所知晓,所以“疑惑”更符合语境。故选C。《病毒克星干扰素》(2020·黑龙江龙东中考)病毒克星干扰素①干扰素是一种新药。刚开始还只是治治流感、肝炎、水痘之类的小毛病,现在对付许多肿瘤、癌症还有白血病都用上了干扰素,不但如此,由于它的越来越现代的生产方式,基因工程干扰素也已上市了。②说起干扰素的发现,还要追溯到60多年前。1935年,美国科学家用黄热病毒在猴子身上做试验,猴子竟然没有反应。1937年,有人重复类似的实验,证实给经裂谷热病毒感染的猴子注射黄热病毒,猴子也没事。反复的实验证据让科学家们想到,生物界的病毒也存在着奇妙的互相干扰现象。③病毒之间的干扰作用和干扰素的发现,让科学家们很兴奋,也给了他们无穷的想象和启示。因为人类的许多的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再好的抗生素也拿它们没辙,可是干扰素却是对付病毒的克星。要是能把干扰素制成药品就好了,那么人类的许多疾病不就有了迎刃而解的治疗方法了吗? ④但是,要使干扰素成为药品,进入实际应用当中,必须有足够的量。那么,如何获得大量的干扰素呢?人们首先想到,用病毒刺激老鼠,让它们产生干扰素,再提取出来供人使用,但是这种方法失败了。原因是干扰素的活动场所很专一,老鼠体内产生的干扰素对人不管用。所以最理想的办法是用人自身产生的干扰素。⑤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被微生物包围着的,时时刻刻都要接触到许多微生物,其中病毒的侵染刺激也不少。科学家猜测,人的血液细胞里本身就存在干扰素。后来研究证明,这种猜测是有道理的,通过精密的血液分析,在人和许多动物的细胞中都找到了干扰素。⑥人们最初想到的是,通过血液制取干扰素。可是,干扰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太少了,用大量的血液才能制得微量的干扰素,产量低,自然价格也就十分昂贵。治疗一个病人的费用高达几万美元,一般百姓只能望“药”兴叹,是名副其实的“贵族药”,干扰素无法得到普及、推广。⑦既然蛋白质是干扰素的本质,那么把制造这种蛋白质的遗传基因找出来,转入大肠杆菌体内,让它们代劳进行大量生产,也许能行。经过科学家的试验,1980年,终于实现了干扰素的批量生产,这是美国科学家的杰作,他们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生产干扰素的基因工程。⑧如今,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国家有:美国、日本、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以及中国等。通过DNA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等方法,大量获取各种干扰素。经过实验证明,这样制得的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狂犬病、呼吸道发炎、脑炎等多种传染病的病毒都有一定疗效,还能减缓癌细胞的生长。(摘自《科学百科大讲堂》有删改)14.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15.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6.文中第③段加点词语“许多”能否删除?为什么?17.你还知道我国在哪些领域跻身世界前列?请举例说明。【答案】14.运用比喻简洁形象的表达出了干扰素对病毒的巨大作用和疗效,给读者一目了然、深入骨髓的印象。15.画线句子使用了举例论证。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能起到事实胜于雄辩,让人更易理解接受的效果。16.“许多”不能删除。因为“许多”在这里只是强调“病毒”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多,但并不是只有病毒,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科学;删除后,语言就绝对化了,不符合事实。17.①5G技术及运用②高铁制造及运行③深海探测④航空航天⑤水稻杂交 《抗体药物:精准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小宇宙”》(2020·山东聊城中考)抗体药物:精准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小宇宙”张晔①在新冠肺灵疫情暴发后,抗体药物因为独特的靶向性而被率先研究开发,中和抗体通过与新冠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②对抗体的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在研究病原菌的过程中,发现在感染者的血清中有“杀茵素”,这是人奥最早发现的抗体。科学家根据抗体来源的特性,把能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的物质命名为抗原。后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抗体是一种由β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特殊氨基酸序列的,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子。③1975年,英法两国科学家将鼠源的β淋巴妇脆同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脆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第一代单克隆抗体就此诞生。这种抗体特异性高,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性质均一,易于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干预疾病发生和进程,也能激活人体的“小宇宙"对抗疾病,为肿瘤等疾病的治疔带来了新的希望。④“日前,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制备技术,使得抗体药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人体。”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人体内有T细胞和β细胞这两大类免疫细胞,其中能产生抗体的是β细胞。当新冠肺灵疫情慕发后,我们如果能从康复病人的β细胞中寻找抗体,就可以有效对抗病毒。”“高通量单细胞转汞组测序使得我们也可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富集重链和轻链的V(D)J序列的β细胞,从而找出潜在的病毒反应抗体."信达生物转化医学副总裁徐伟告诉记者,有了这一技术,寻找抗体的效率将大大提高。⑤当有效的抗体被筛选出来后,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就可施找到我们想要的抗体药物。⑥单抗药物机理清晰,对靶点的选择性高,特异性强。好的单抗药物可以高效率击中靶点,减少副作用。近年来,抗体药物已多次应用于“阻断”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侵入,主要思路就是支持免疫系统的工作,成者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阻止病毒入侵。⑦“日前最关键的工作还是寻找特异性强的中和抗体。”徐伟认为,虽然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宣称找到了一些新冠病毒抗体,但是还必须通过临床检测才能验证其是否可准确识别新冠病毒。⑧其次,就是验证抗体的中和能力。“新冠病毒感染的原理是通过病毒颗粒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被转录酶复制,重新组装成大量新的病毒,又去继续感染其他细胞。中和抗体需耍能够结合S蛋白,阻断和受体的结合。”徐伟说,但是有的抗体可以识别新冠病毒,也能连接病毒,却不能有效中和,这样的抗体不具备药用价值。⑨寻找到特异性中和抗体并完成一系列依内体外检测和安全性实验后,拿到该抗体的特有氨基酸序列就可以开始构建稳定细脆袜。制药企业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其实这就是一个细胞工厂,让细胞去生产大量抗体,满足了临床上对于抗体药物‘公斤级’产能的需求。”徐伟介绍说,生物制药企业必须具备稳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保持体系,否则生产出来的抗体药物活性和稳定性都得不到保证。(选自中国科技网,有删减)9.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抗体就是血清中的杀菌素,抗原就是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的物质。B.能产生抗体的是人体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和β细胞。C.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性质均一的抗体叫作单抗。D.高效率击中靶点,减少副作用是好的单抗药的优点。10.简析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11.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日前,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制备技术,使得抗体药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人体。12.文中认为大规模生产抗体药物治疗新冠肺炎之前,还需要做哪些工作?(3分)13.除药物抗疫外,请再举出两种防疫措施。<2分)9.D说明:本题3分。10.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抗体药物“阻断"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侵入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抗体药物可以阻止病毒入侵。说明:本题3分。11.“目前”从时间上将科学家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制备技术加以限制;“较好”从度上将抗体药物的应用进行限制,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说明:本题3分.12.寻找特异性强的中和抗体;验证抗体的中和能力;完成体内体外检测和安全性实验后,构稳定细胞株。说明:本题3分.13.示例:采取消毒措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隔离病人和疑似感染者,切断传插途径。说明:本题2分.《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202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中华文化的瑰宝——太极拳①中原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誉中外的中华太极拳相传发祥于太行山下、黄河腹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600多年前,陈王廷在秉承家传长拳的基础上,参考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拳经》、道家的《黄庭经》、中医的《经络学》,创编了太极拳。其拳法以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的特点著称。②此后的300多年中,太极拳在陈氏传人的不断改进下,日益完善。陈王廷后代陈长兴 将太极季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現在的陈氏太极拳。陈长兴还打破了“太极拳不传异姓”的家規,教出了第一个异姓徒弟河北杨露禅。之后杨露禅开创了河北杨式太极拳,从此太极举开始走向全国,并逐渐演化成中华武术第一大门派。1978年,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③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④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功,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太极文化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深受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太极”命名的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道法自然,人们习练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生命与大自然静持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⑤几百年来,极具丰厚文化底蘊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貴的文化遗产。如今,太极拳也正用它那特有的艺术性的语言,把我们的生活演绎得更精彩、更富有诗意。(选文有改动)11.从第①段看,太极拳拳法的特点是什么?12.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开枝散叶”在文中的含义。13.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1)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3)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14.从第④段看,人们习练太极拳有哪些好处?【答案】11.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12.传播13.(1).(1)列数字(2).(2)作比较(3).(3)举例子14.强身健体,治疗疾病,体会独特的恬淡与宁静。《北斗导航系统》(2020·山东德州中考)北斗导航系统①GPS已经很好用了.中国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北斗导航呢?因为GPS不属于中国。我们日常使用的GPS导航所用的卫星信号。主要来自于美国空军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投入建设的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它一直占领着全球定位的民用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受惠于GPS定位系统,但同样也能够一直感受到这套系统的潜在风险。如果战争中GPS服务遭到了人为的暂停或干扰,那么依赖于GPS的所有武器装备都将无法使用,后采不堪设想。②你可能会问北斗稳吗?相当稳。现在天上正飞着几十颗卫星,你能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收到6颗以上的北斗卫星,而在我们生活的亚太地区最少能够搜到12颗北斗卫星。在吸取了GPS,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纳斯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北斗的设计之初就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思路,三种轨道,三种频段,保证了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让北斗更加先进,定位也更精准,现在北斗是又稳又准又好用。③在四川广汉搭裁北斗终端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在水田里面自动转换插秧,它能够自动规划最优的路线自动完成插秩作业。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以前1个人7天才能完成的插秩劳作。在甘肃的田间安装了北斗终端的农机,用于马铃薯和玉米的播种工作,在北斗信号的加持下,农机作业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2厘米:效率捉高了20%一25%。北斗正在疯狂输出市场价值,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了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④北斗还能干什么?北斗的另外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短报文系统,它能用于军事也能教人性命。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灾区曾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正是北斗定位系统在救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短报文系统架起了抗震放灾指挥部与灾区一钱指挥机构的沟通桥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北斗系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机可以根据需求快速精准投送应急物资。在湖北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被广泛的用于区域内的消毒防疫,一架无人机单次喷洒面积可以达到5000平方米.并能覆盖防疫车无法抵达的死角。⑤在目前整个卫星定住市场上,虽然GPS仍是主流,但是北斗具备非常强的竞争优势。北斗的产品已经输出到了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北丰高精度及北斗辅助快速定位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5亿。中国的北斗,正在成为全球的北斗。1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17,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以第③段为例,简要分析。(3分)16.从军事战略意义来考虑,中国必须建设自己的导航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稳定准确、先进又好用。短报文系统在救灾和防疫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的北斗,正在成为全球的北斗。17.举例子:以四川和甘肃农田作业为例,说明北斗系统又稳又准又好用;列数字:以北斗系统带来的关联产值达到了2284亿元等数据,说明北斗系统带来的经济价值巨大。《长在树上的“宝石”》毛恪成(2020·天津中考)长在树上的“宝石”毛恪成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楼要好得远。”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覆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②覆盆子学名山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因其果实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而也叫树莓。每年二三月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③四至六月,树莓结果。它的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依据果实不同的颜色,树莓可分为红树、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树莓果实可以鲜食,其口味独特,酸甜适中。这种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水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④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例如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多倍、梨和柑橘的近30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金水果”,欧洲人更将其称为“水果之王”。⑤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到,覆盆子味甘、酸、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食品。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食同源的神秘果实。据说,英国皇室将树莓作为御用果品已有500年的历史。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此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48.6倍,体现了高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大益处。⑥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6.下面有关树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树莓因果实的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而得名,还有覆盆子、山莓等名称。B.树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C.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D.树莓的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B.使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C.使用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D.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第⑥段作者把树莓比作长在树上的“宝石”,生动形象地说明树莓极具开发价值。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6.C7.B8.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杨欣(2020·四川达州中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杨欣①2019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②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二十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该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③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月球探测卫星等中高轨和深空探测航天器发射任务。自1984年1月29日用长征三号运载火晋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以来,累计放飞“长征”系列逆载火箭129枚,将150余颗(个)卫星和航天器送入太空。目前北斗三号卫星已经发射了19颗,未来我国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达到35颗卫星。④那么,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卫星来为我们提供导航服务呢?人造北斗星座在大空中是怎样运行的呢?⑤北斗三号导航系统计划将发射35颗卫星展开全球组网,而这35颗卫星又分为三个不同种类,工作在三种不同的轨道当中。其中包括GEO轨道,即地球静止轨道,第二个IGSO轨道是倾斜的地球同步轨道,还有MEO轨道,即中圆轨道。运行在不同轨道,卫星分工也就各有不同。中圆轨道卫星距离地面20000公里左右,此处运行的卫星可以游走全球。地球静止轨道和领斜地球同步航道高度在36000公里左右,这种高轨道一般是通信卫星使用的轨道。 ⑥北斗系统可以扩大无线电测定功能,还可以实现星基增强功能。通过不同轨道上的卫星相互配合,北斗导航就像在太空中编制出一张大网,既能覆盖全球,又保证能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目前,北斗已经应用于交通运输、气象测报、电力调度、森林防火、应急搜救、通信系跳等多个领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方便和经济价值。专家指出,从2012-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年增长一直保在20%左右,而北斗对产业的核心贡献率达80%。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体产值将到4000亿元。⑦未来,万物互联,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市场巨大,其发展前景将一片光明。(选自“央视网”,有删改)16.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B.我国计划发射的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35颗卫星分为三个不同种类,工作在三种不同轨道中。GEO轨道和IGSO轨道运行高度距地面较高,一般是通信卫星使用的轨道,在MEO轨道运行的卫星可以游走全球。C.由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设计的北斗三号系统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D.北斗系统可以扩大无线电测定功能,还可以实现星基增强功能。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A.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B.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C.中圆轨道卫星距离地面20000公里左右,此处运行的卫星可以游走全球。D.目前,北斗已经应用于交通运输、气象测报、电力调度,森林防火、应急搜救、通信系统等多个领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方便和经济价值。18.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时间、北斗导航系统的组网情况,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市场前景。B.第③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的研制单位,发射中心及始建年,承担的任务、发射成绩和未来发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卫星要达明的数量。C.第④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文的提供导航服务需要很多卫星,又引起下文对人造北斗卫星在太空中运行情况的说明,使文意连贯,衔接自然。D.第⑥段画线句子通过列举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北斗系统对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贡献大,增强了说服力。 【答案】16.C(C.“北斗三号系统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表述有误,根据第②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可知,混合星座设计才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故选C。)17.D(A.“首次”意思第一次,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删去;B.“分别”表示“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两家单位分开研制的。删去则含义不明;C.“左右”表示约数,意思是说“中圆轨道卫星距离地面大约20000公里”,删去则成了刚好2000公里,不符合实际;D.后面有“已经”一词,删去不影响句意的理解;)18.A(A.“本文采用时间顺序”表述有误,应该是逻辑顺序。故选A。)《北斗,国之重器》(2020·广东中考)北斗,国之重器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升1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教信心,从而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想报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在通信基站遭受地录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如今,北斗三号从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能发送汉字1200个,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北斗的一体化功能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儿”,也能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北斗的这一功能,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盛赞道:“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⑦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其实,北斗就在你我手中!卫星导航以态片模式搭载在手机硬件里,只要拥有一台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就可以收到北斗卫星导航信号。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2020年一季度,国内市场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超过75%支持北斗定位。就连大家非常熟悉的共连车,也大量使用了北斗定位系统。可以说,北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研发周期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是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选文有删改)12.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分)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之重器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制和组网完成必将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新一代原子钟的精度得到显者提升。C.第⑥段引用GPS之父帕金森教授对北斗三号一体化功能的赞誉,说明了该项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全新体验。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截至2019年底”对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的销量统计从时间上进行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4.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结合选文,解释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4分)12.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13.B【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类选择题,一定要先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结合原文与选项中陈述的文字进行比照。A选项中所提及的“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是原文中没有涉及的。原文中就精确导航和测量、搜救服务、“短报文”保证通讯三方面展开,未就经济影响展开。故A是无中生有。此题还可以用排除法。结合原文,BCD三个答案都可以直接从原文找得。14.示例:①北斗系统兼容其他导航系统;②拥有更高的精准度;③更有效的搜救服务;④独特的短报文功能。(每1点1分) 《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2020·湖北荆门中考)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①2020年4月,中国“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务,并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一一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②但你知道吗?鲸落其实是一个很残忍又悲壮的过程。当一只鲸鱼预感到自己快死亡的时候,它会悄悄寻一片深海域,然后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等到气息消绝之后,鲸鱼巨大的身体便会沉落到漆黑的深海。而此刻,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便会蜂拥而至,疯狂吞食鲸尸。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4-24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早就守候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外,还会有成千上万只海洋生物被鲸鱼血肉的腥味吸引过来,等到它身上90%的皮肉被消解之后,这群嗅着味道来的海洋生物才慢慢散去。但这还只是开始,在这些海洋生物离开之后,一些体型较小的甲壳类生物便会在鲸尸上安家落户,接着啃食鲸尸上残余的软组织,它们会在鲸尸上停留大约两年的时间。尽管鲸尸的最后一丝血肉也被蚕食干净了,但鲸落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等甲壳类生物离开之后,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并吸食其中丰富的脂类,它们要在鲸骨中生活50到100年。这样,在鲸骨中的养料被吸食殆尽后,鲸鱼的残骸便在海底迻渐化作礁岩,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寄居场所,这场盛大且漫长的仪式才算画上了句号。③所以,鲸落不仅指死掉的鲸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鲸尸从海平面沉落至深海,然后在长达上百年的被分食、分解的过程中,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给贫瘠的深海带来了巨大的养分,就像《禅定荒野》里面说的那样,“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 ④一鲸落,万物生,这才是鲸落真正的样子,美丽又残忍,残忍却包容。生于天地,死于天地,最后赠与自然。它给漆黑冰冷的海底带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它供养了深海上百种无脊椎生物,反哺这片养育了自己的海洋。鲸落,是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有删改)14.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其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2分)15.选文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2分)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4-24个月的时间。16.选文第③段主要采用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至少答出两种说明方法)(4分)17.请结合文本,说说“鲸落”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2分)14.鯨落逻辑顺序15.不能剧。“大概”是“大致”的意思,因鲸鱼的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所需时间不能完全确定,使用“大概”符合实际,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16.①下定义,如“鯨落不仅指死掉的鯨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梄生态系统”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②列数字,如“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打比方,如“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使语言形象生动。④引用,如“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和权威性。17.反哺海洋,给海底带来了长时间的繁荣,从而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行走的种子(节选)》(2020·江苏苏州中考)行走的种子(节选)①春花烂漫的时节过去了。枫树和山核桃树上开败的花朵如雨点一般洒落下来,向大地证明了这些树木繁茂的生殖能力。成百上千朵小花静静地躺卧在坛城中。与虫媒植物外表华 丽的花朵不同,这些树木的花朵温和而谦逊,既没有明显的花瓣,也没用多姿多彩的装扮。这种极端素朴的装束暗示出,坛城上树木之间的繁衍,是一项严肃的任务,绝不同于虫媒植物铺张的花蜜与色彩的盛宴。这些树木无需取悦谁。风为它们传递花粉,因此它们不必像虫媒植物一样费心去吸引昆虫的眼球与鼻子,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②对于早春开花的树木来说,风媒授粉是一种格外有用的策略。虫媒植物生长在一个相对温暖、避风的微观气候中,即便这样,它们也要努力寻找授粉者。而树木冠层的微观气候,更加不利于早春的昆虫出没。不过风是不短缺的。因此,枫树和山核桃树打破了与昆虫之间的古老协约,采用物理的而非生物的方式,来运输它们的花粉。很不幸,可靠性的增加伴随着精确性的减少。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传递到另一朵花中。风并不有目的地传递什么。相反,它散布随着它的运动而携带来的一切事物。这给花和人类的鼻子都造成了困扰。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出大量的花粉。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③枫树和山核桃树产生的是两类花,即雄花和雌花。雄花悬挂在枝条上,空气中只要有一丝流动就会惊动它们。枫树上成簇的雄花全都借助瘦长结实的花丝挂在树上。每根花丝长一两厘米,末端有一个花药簇,这个产生花粉的结构看起来就像黄色的小球,大小与书页上的逗号差不多。山核桃树的花药在毛茸茸的花序上摇晃,每个花序大约有一根手指那么长。在这两种树木上,花药都成群簇拥在小小的伞盖下面,大概是为了防止雨水将花粉冲走。雌花更粗短一些,因为它们没必要向风中播撒大量的花粉。雌花的柱头截住风中带来的花粉,受精作用便会发生。目前关于柱头的空气动力学,我们所知甚少。不过,柱头似乎正好处在花朵中最招风的地方。柱头的构造也会促使其周围空气形成一股涡旋,流动速度减缓,从而便于柱头攫住空气中的花粉粒。④到春季这个时候,雄花的花粉已经洒落,它们的任务完成了。树木抛弃了这些雄花,坛城上落满一堆堆黄绿色的花丝和花序。而雌花的工作才刚开始,花朵内部的受精卵还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发育成果实。成熟的山核桃果和枫树种子将一直等到秋天才会坠落,开始行走。(有删改)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风媒植物和虫媒植物的分类是由传递花粉的媒介确定的,前者是风,后者则是昆虫。B.雨水会将花粉冲走,开花季节,如果下雨就有可能会影响虫媒、风媒植物种子的生产。C.从作者推测看,山核桃树雄花伞盖和雌花柱头的巧妙构造能提高花粉传递的成功率。D.山核桃树、枫树的雄花和雌花在春季完成各自的工作,成熟的种子将在秋天开始行走。14.文章第①段末说虫媒植物会“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请概括这种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3分)15.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1)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述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2)根据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虫媒植物释放出的花粉,如同一个个等待寄发的快件,昆虫就是________,________。13.D(2分)14.虫媒植物用明显的花瓣、浓郁的蜜香、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传递花粉。(3分) 15.(1)风传递花粉的准确性差,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大量的花粉,以增加花粉传递成功的可能性。(3分)(2)示例:快递小哥,总能把它们准确地投递出去。(3分)《花开缬晕》邓云乡(2020·宜昌中考)四、研学导读(12分)朝醉暮吟看不够,未若海棠园中走。于云乡先生文字中徘徊,赏怡红之娇媚,嗅海棠之清芬。博学之,亦要笃行之,让我们寻一观赏胜地,怀揣知识出发!花开缬晕①◆邓云乡①《红楼梦》怡红院中,有一棵海棠树,叫“女儿棠”,又配一株芭蕉,蕉、棠映照,显现了“怡红快绿”的境界。书中又写因了两盆白海棠,故兴诗社名“海棠社”。其实,前者是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海棠的种类很多,木本中有四大类,即贴梗海震、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花色有大红、粉红、粉白。秋海棠草本,也有许多种,如四季海棠、竹节海棠等。一般红色、嫩红色,变种也有黄、白二色。③木本海棠中,贴梗开花最早。而最美丽娇艳的,还要属垂丝和西府二种。《花镜》中述西府海棠云:“初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缬晕明霞,落则有若宿妆淡粉。”述垂丝海棠云:“其瓣丛密而色娇楣,重英向下,有若小莲,微逊西府一筹耳。”④二者都说海棠之美,一在于花色娇嫩,红中有白,白中有红,不胜娇羞:二是花开得很繁,密缀枝头,如云蒸霞蔚。儿时住在北京苏园,厅前有两株西府海震,年年春天,花开繁茂,一树嫩红,桃李莫比。秋天还要好看,一簇簇的海棠果,满满一树,把枝条都压弯了。⑤海棠各地都有,但北京人特别喜欢种。龚自珍《西郊落花歌》云:“出丰宜门一里,海棠大十围者八九十本。”这或有夸大处,但海棠确可长成大树,我在北京虎坊桥看到过二三百年的老海棠,近三层楼高,相当可观。⑥海棠产地最著名的是四川。有一年十月中旬,我在成都草堂公园,见小河两旁,全是海棠,正在开花,招展枝头,使我大饱眼福。⑦海棠有无香味,是文人学士争议不休的。《闲情偶寄》说:“然吾又谓海棠不尽无香,香在隐跃② 之间。……吾欲证前人有色无香之说,执海棠之初放者嗅之,另有一种清芬,利于缓咀,而不宜于猛嗅。使尽无香,则蜂蝶过门不入矣。何以郑谷《咏海棠》诗云:‘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有香无香,当以蝶之去留为证。”⑧这段话说得既通达、又科学,而且还经过自己调查研究。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⑨秋海棠草本,頵色也是嫩红,花开娇艳异常,人说有如“美人倦妆”。一般也无香,而定州、重庆品种有香。李渔评秋海棠云:春花肖美人之绰约可爱者,秋花肖美人之纤弱可怜者,处子之可怜,少妇之可爱,必将娶怜而割爱矣,相传因女子怀人不至,涕泣洒地,遂生秋花,故名为“断肠花”。⑩如以《红楼梦》中人比拟,或___________可比西府海棠,__________可比秋海棠乎?【注释】①缬(xié)晕:红晕。②隐跃:同“隐約”。24.请根据后文的相关知识介绍,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第①段横线上,(2分)A.春天开花的木本海棠B.春天开花的草本海棠C.秋天开花的木本海棠D.秋天开花的草本海棠25.秋季学期,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共赏海棠花”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请你根据文章介绍,推荐两个合适的研学地点供选择。(2分)26.研学活动中有一个“海棠知识竞答”环节,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2分)①最娇艳的木本海棠是哪一种?()②若要观赏高大的海棠树,可以去哪里?()27.围统海棠香味的争议,作者得出什么结论?请将其写在第⑧段的横线上。(2分)28.请结合最后两段的内容,选择恰当的人物依次填入第⑩段的横线上。(2分)备选人物:扈三娘林黛玉翠翠薛宝钗29.积累链接:请将秦观《行香子》中相关句子补齐:小园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4.(2分)AD(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理解与筛选能力)25.(2分)成都、定州、重庆(答对两个即可得2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与筛选能力)26.(2分)①西府海棠②北京虎坊桥(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语句及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27.(2分)海棠是有点香味的,不过比较淡,人闻不大到,只有敏感的蝴蝶才能闻到。(答出“有香味”即可)(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关键文言语段的能力)28.(2分)薛宝钗 林黛玉(此题旨在考查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中重要人物及理解文言语段的能力)29.(2分)(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每句各0.5分,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背诵掌握情况)事理说明文《中国餐桌上的分与合》(2020·内蒙鄂尔多斯中考) 《为什么巧合无处不在》(2020·辽宁沈阳中考) 《加工食品差在哪里》袁越(2020·湖北鄂州中考)(三)(共10分)11.(1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加工食品差在哪里袁越①美国心脏病协会于2019年11月16日在费城召开年会,来自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在大会上宣读了一份报告,指出过多摄入深加工食品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有害。②这份报告来自CDC主持的一项长期跟踪调查。研究人员招募了13446名20岁以上的成年人,从2011年开始追踪他们的健康状况,重点记录了血压、血脂、血糖等和心血管系统有关的生理指标,同时要求他们汇报自己的饮食情况。这项研究一直持续到2016年,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如果一个人饮食中的卡路里有70%以上来自深加工食品,那么他的心血管系统健康指标要比只有40%卡路里来自深加工食品的人糟糕一倍以上。③这里所说的深加工食品指的是精米精面、糖果饼干、方便面、香肠和碳酸饮料等“方便”食品。这类食品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脂肪等食材提取物,基本上看不出原食材的模样;第二,其中往往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包括着色剂、乳化剂、保鲜剂和调味剂等等。④那么,深加工食品究竟差在哪里呢?大部分媒体和消费者习惯于把矛头指向食品添加 剂,认为那些印在食品外包装上叫不上名字的“化学物质”就是罪魁祸首。据统计,目前被允许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物质超过了1万种,普通消费者不可能全都了解,于是很自然地对它们产生怀疑。⑤举例来说,一种名为偶氮二甲酰胺的常用食品添加剂就曾经扮演过加工食品“背锅侠”的角色。这种添加剂常被用于面食当中,以增加面食的柔韧性。不久前,一位美食界网红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爆料,称这种物质也被用于生产瑜伽垫。此事立刻在国外引起轩然大波,民众纷纷指责食品生产商昧良心,居然让大家吃橡胶。不少食品厂家迫于舆论压力,纷纷宣布不再使用这种添加剂。⑥但是,此前已有很多实验证明偶氮二甲酰胺如果仅作为添加剂使用的话是安全的,那点儿剂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事实上,红酒当中就含有很高浓度的偶氮二甲酰胺,一杯红酒中的含量就和一条面包中的含量差不多了,但那些拼命抵制偶氮二甲酰胺的人却照喝不误,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当中的矛盾之处。⑦与此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案例虽然不足以说明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无害,但也充分说明添加剂并不是加工食品之所以有害健康的主要原因。⑧目前在CDC任职的流行病专家张泽丰(音译)认为,深加工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糖、盐和饱和脂肪,过量使用这些物质肯定是有害健康的。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成分取代了营养更加丰富的健康食品,比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瘦肉等,后者早就被证明能够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⑨换句话说,深加工食品最大的害处不是其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而是其中不含的那些宝贵的营养成分,这才是加工食品最差的地方。说到底,加工食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往往都带有商标,也就是说,它们都是食品公司生产出来的商品。商品最大的属性就是必须盈利,为了盈利,食品制造商一定会想尽办法让消费者多吃,这就意味着人们会摄入超出人体所需的糖、盐和饱和脂肪等成分。长期的进化使得人类对这些成分毫无抵抗力,于是现代人就没有足够的胃口去摄取维生素和纤维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了。(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48期)(1)下列说法与选文原意相符的一项是  A.一种名为偶氮二甲酰胺的常用食品添加剂就曾经扮演过加工食品的“背锅侠”的角色,但是,有很多实验证明偶氮二甲酰胺如果仅作为添加剂使用的话是安全的,与此类似的案件很多,因此,食品添加剂无害健康。B.深加工食品有害健康是因为深加工食品中含有的大量的糖、盐和饱和脂肪等直接挤出了人体内营养更加丰富的成分。C.我们常见的精米精面、糖果饼干、方便面、香肠和汽水都是深加工食品。D.人们越是摄人过多的糖、盐、饱和脂肪等,营养越是丰富,越能促进心血管的健康。(2)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如果一个人饮食中的卡路里有70%以上来自深加工食品,那么他的心血管系统健康指标要比只有40%卡路里来自深加工食品的人糟糕一倍以上。(3)第⑨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说到底,加工食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往往都带有商标。(4)读了本文。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对待加工食品。11.【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由“这些案例虽然不足以说明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无害,但也充分说明添加剂并不是加工食品之所以有害健康的主要原因”可知说“食品添加剂无害健康”不合文意;B.有误,不是“挤出了人体内营养更加丰富的成分”,而是“这些成分取代了营养更加丰富的健康食品”。C.正确; D.有误,深加工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糖、盐和饱和脂肪,过量使用这些物质肯定是有害健康的,不是“营养越是丰富,越能促进心血管的健康”;故选:C(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从句子内容来看,“70%、40%、一倍”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过多食用深加工食品人的健康情况与很少食用深加工食品人的健康做了比较,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而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过多摄入深加工食品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害处。(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答题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往往”是“时常、经常”的意思,这里说明了加工食品最显著的特征是常常带有商标,但并不是全部带有商标,删去之后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4)本题考查依据文章内容开展语言表达的能力。要结合自身实际,从少吃深加工食品,多食水果、蔬菜、全谷物和瘦肉等健康食品谈起。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健康“双刃剑”——抗生素》张田勘(2020·内蒙古通辽中考) 《无现金社会现实吗?》张田勘(2020·四川广安中考)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袁越(2020·海南中考) 《解构青春期大脑》尹杰·N·吉德(2020·山东东营中考)(四)(14分)解构青春期大脑尹杰·N·吉德①与儿童和成年人相比,青春期大脑特定脑区或神经元集群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变强或增多,这造就了青少年大脑的显著特征和行为方式。②在磁共振成像扫描中,青春期大脑中白质体积在不断增加。白质的“白”,来自于一种称为髓鞘质的脂质,神经元胞体伸出的轴突被髓鞘包裹。脂质髓鞘的形成贯穿整个大脑发育期,它大大加快神经元间信息的传导速度——是无髓鞘轴突的100倍。③轴突髓鞘化,加快了大脑信息处理的速度,且髓鞘可帮助轴突在放电后迅速复原待用。两者结合,结果可使脑数据带宽较婴儿期提高300倍,从而在脑区间建立起广泛而精密的网络。髓鞘化又能管控信息传递,它能让神经元接收的充足信号通过放电传输出去,使一系列分子反应迅速启动,加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进入青春期以后,髓鞘的快速扩张,能加速参与协调处于不同认知任务中的各个脑区。④此时灰质也加速增长。不过,大脑发育过程和其他复杂自然过程一样,都会经历一个先过量生产再选择性消除的过程,就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从一整块大理石中慢慢凸显出来一样,认知的发展也是在弃除无用和适应性不好的脑细胞神经元连接后,逐渐成型,且常用的连接会被强化。此阶段灰质重心偏向消除过程,大脑会按照环境需要自行重塑。随着神经元间无用连接的消除,大脑灰质开始减少。灰质包括大量无髓菊结构,如神经元胞体、树突。进入青春期灰质达到峰值后又遜漸减少;虽然在青春期灰质总量达到最大,但在各脑区达到峰值的步调并不一致。灰质最早达到峰值的脑区是初级感觉皮层,该区负知、视、触觉的刺激,而最晚达到峰值的脑区则是前额叶皮层。⑤前额叶皮层不但具有执行功能,如组织、决策、计划以及情感调节等,而且具有根据经验进行假设性预判未来结果的能力,令人不需要“亲身犯险”,正如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说,“预见’会代替我们去死”。⑥在激素的作用下,大脑的边缘系统从10周岁开始变化,15岁左右成熟。它是包裹在丘脑外国的一组皮层下脑组织,主要负责情绪驱动,包括往事记忆、情绪激发和对回报的反应,其发育过程很短促。而前额叶皮层从12岁开始到25岁才发育成热。思维和行为受到这 两者协同作用的制约,致力于行为调控的前额叶皮层对边缘系统驱动的情感进行判断和审核,然后确定是可实施还是需“控制”。⑦显然,青春期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形成及其协调上出现了不同步、不平衡的现象,当过激不当情绪或意念被驱动或产生后,发育中的前额叶皮层由于功能因素不能加以“抑制”,冲动和冒险便成为青少年成长的“自然天性”,并非发育出现问题或存在缺陷所致。这令人浮想联翩,“初生牛犊不怕虎”,雏鸟敢于与猫“格斗”,不到六个月的猴子敢于从毒蛇口里抢救老鼠。前颥叶皮层参与社会认知的功能是逐漸增强的,此时它的确也参与了各种行为调控,只是功能尚未到达最佳状态,其实是产生了调控功能与冲动行为不匹配,冲动和成熟失衡问题。⑧青春期大脑在白质、灰质和神经网络的发育过程中,共性是广泛的变化,即通过调整脑区的网络连接来适应环境变化,而这种可变性即可塑性在成年后会不断降低,但我们人类保持可塑性的时间比其他物种都要长。⑨漫长的成熟期和大脑可塑期的延长,让我们在成长中始终保有选择的余地,使得今天的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繁荣生存,包括在寒冷的北极和赤道上的热带岛屿,甚至能待在太空舱里绕地球飞行。回想万年之前,人类还得每天花大量时间在觅食和寻找安身之所上。但可塑性时间的延长给人类也带来一些弊病。青春期最容易发生精神疾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错乱等。50%的精神病症从14岁开始出现苗头,75%在24岁首次发病。而且白质、灰质和神经网络的广泛变化增加了大脑出错的可能性。几乎所有成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部病理改变,都类似于青春期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典型变化,只是程度更甚。⑩青少年大脑也因广泛变化表现出充满热情、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同时,更有追求刺激、喜欢冒险、产生暴力倾向以及结交朋友的显著特征,致使发生自杀、他杀、车祸以及违法入狱的比率比儿童和成人高2到3倍。这些都会带来严重的终身后果。⑪把握了青春期大脑显著特征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优势和产生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领悟探索出某些科学应对的思路。比如学校和社会应因势利导,帮助青少年打磨激情、创造力和个人才艺,尽量避免让他们变成好斗者、激进派甚至恐怖分子。15.概括说明青春期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16.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17.文章第⑨⑩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18.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案】15.白质体积不断增加,轴突髓鞘化,脑区间形成广泛而精密的网络;灰质加速生长,但在各脑区达到峰值的步调不一致;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从发育到成熟的进程不同步、不平衡,常出现调控功能与冲动行为不匹配冲动与成熟失衡的问题;灰质、白质和神经网络在发育过程中不断调整脑区间连接适应环境变化。(或随着脑区白质灰质不断增长,边缘系统与前额叶皮层迅速发育,特定脑区和神经元集群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变强或增多,大脑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网络连接)意思对即可。16.青春期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形成及其协调上不同步、不平衡,前额叶皮层若不能“抑制”过激情绪或意念,则出现冲动和冒险行为,这属于客观生理原因,所以说是“自然天性”。(或大脑边缘系统负责情感驱动,前额叶皮层负责行为调控,但两者发育变化和成熟期存在差异,情感意念驱动与意念判断审核不匹配,导致青少年出现冲动与冒险行为。这是大脑发育的自然机制。或青春期大脑脑区、神经网络在发育过程中共性是广泛变化,出现冲动与冒险行为是由大脑脑区功能上的不完善与调控机制不匹配导致的,因而是“自然天性”)意思对即可。17.不能。(1)(从内容关系看)上文具体说明青春期大脑不同脑区发育变化与神经网络连接等生理特征。⑨⑩两段主要说明由这些生理特征所带来的优势和产生的问题。两者有着原 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内在基础与外在变化的关系。若删除,就不能使读者认识其优势与弊病以趋利避害。(2)(从体式功能说)本文作为科技作品,介绍青春期大脑的发育特点、生理机制等,其目的重在阐明其与人类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进而指导人们遵循规律,利用优势,寻找问题解决对策。若删除,其功能价值就减弱了。(3)(从结构关系看)本文设置三个层次:一是青春期大脑发育的生理特征;二是大脑生理特征具有的优势和产生的问题;三是如何利用和应对优势与问题。这样安排合乎写作思维规律和认知规律。若删除,文章逻辑链条就会断裂。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18.(1)作诠释。不但对脂质髓鞘的位置、形成过程和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等作了具体介绍,而且对轴突髓鞘化的功用作重点解释,使读者对白质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的特点功能等获得科学准确认识。(2)打比方。如第④段用大卫像从大理石中凸显出来,比喻大脑发育中先过量生产再选择性消除的特点,生动具体、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认知逐渐发展成型的过程。(或用大卫像从大理石中凸显出来比喻灰质变化中,无用和适应性不好的神经元被消除,反之被定型与强化的机制,形象生动地阐明灰质变化与认知发展的关系。或以大卫像从大理石中凸显出来作比,形象具体地说明大脑发育过程和其他自然过程一样,都会经历先过量生产再选择性消除的过程)(3)作比较。如将“初生牛犊”等动物的行为与人类冲动和冒险现象作比较,说明两者大脑有着共同的生物学特征,使陌生抽象的事物变得熟悉具体。(或如将“初生牛犊”等动物的危险行为与人类的冒险现象作比较,说明两者在相同阶段边缘系统与前额叶皮层在功能形成及其协调上不同步、不平衡会导致同样的结果。变抽象为具体且妙趣横生)(4)列数字。如第⑥段列举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发育的起止年龄数据,说明了不同脑区生长发育时限的区别,从而为说明冲动与冒险行为奠定基础,具体准确,令人信服。举出例句分析或概括说明均可。只举例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相关句子进行梳理即可。(1)由第2段“青春期大脑中白质体积在不断增加”可知,大脑中白质体积不断增加;由第3段“轴突髓鞘化,加快了大脑信息处理的速度,且髓鞘可帮助轴突在放电后迅速复原待用。两者结合,结果可使脑数据带宽较婴儿期提高300倍,从而在脑区间建立起广泛而精密的网络”可知,轴突髓鞘化,脑区间建立起广泛而精密的网络。(2)由第4段“此时灰质也加速增长”可知,另一个特点是灰质加速生长;由第4段“虽然在青春期灰质总量达到最大,但在各脑区达到峰值的步调并不一致”可知,灰质在各脑区达到峰值的步调不一致。(3)由第7段“显然,青春期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形成及其协调上出现了不同步、不平衡的现象,当过激不当情绪或意念被驱动或产生后,发育中的前额叶皮层由于功能因素不能加以‘抑制’,冲动和冒险便成为青少年成长的‘自然天性’,并非发育出现问题或存在缺陷所致”可知,青春期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形成及其协调上出现了不同步、不平衡的现象,但不是发育出现问题或存在缺陷;由第7段“前颥叶皮层参与社会认知的功能是逐漸增强的,此时它的确也参与了各种行为调控,只是功能尚未到达最佳状态,其实是产生了调控功能与冲动行为不匹配,冲动和成熟失衡问题”可知,青少年会出现调控功能与冲动行为不匹配,冲动和成熟失衡问题。(4)由第8段“青春期大脑在白质、灰质和神经网络的发育过程中,共性是广泛的变化,即通过调整脑区的网络连接来适应环境变化,而这种可变性即可塑性在成年后会不断降 低,但我们人类保持可塑性的时间比其他物种都要长”可知,青春期大脑在白质、灰质和神经网络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调整脑区的网络连接来适应环境变化。【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相关句子进行梳理即可。由第6段“在激素的作用下,大脑的边缘系统从10周岁开始变化,15岁左右成熟。它是包裹在丘脑外国的一组皮层下脑组织,主要负责情绪驱动,包括往事记忆、情绪激发和对回报的反应,其发育过程很短促”可知,大脑边缘系统负责情绪驱动;由第6段“致力于行为调控的前额叶皮层对边缘系统驱动的情感进行判断和审核,然后确定是可实施还是需‘控制’”可知,前额叶皮层负责行为调控;由第7段“青春期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形成及其协调上出现了不同步、不平衡的现象,”可知,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形成及其协调不同步、不平衡;由“当过激不当情绪或意念被驱动或产生后,发育中的前额叶皮层由于功能因素不能加以‘抑制’,冲动和冒险便成为青少年成长的‘自然天性’,并非发育出现问题或存在缺陷所致”可知,前额叶皮层如果不能抑制过激不当情绪或意念,青少年就会出现冲动和冒险行为,这不是发育出现问题或存在缺陷;由“前颥叶皮层参与社会认知的功能是逐漸增强的,此时它的确也参与了各种行为调控,只是功能尚未到达最佳状态,其实是产生了调控功能与冲动行为不匹配,冲动和成熟失衡问题”可知,前颥叶皮层不能抑制过激不当情绪或意念是因为调控功能与冲动行为不匹配,冲动和成熟失衡问题;因此可以说这是青少年成长的“自然天性”。【1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本题考查文章第⑨⑩两段能否删去,回答时应先表态,一般是回答“不能删”,然后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解答。(1)内容上,由第1段“与儿童和成年人相比,青春期大脑特定脑区或神经元集群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变强或增多,这造就了青少年大脑的显著特征和行为方式”可知,本文说明青春期大脑特定脑区或神经元集群之间的联系造就青少年大脑的显著特征和行为方式,2—8段详细说明青春期大脑不同脑区发育变化的特点与神经网络连接等生理特征和由其造成的青少年行为方式;第9段说明漫长的成熟期和大脑可塑期的延长使人类能在地球上繁荣生存,但也给人类也带来一些弊病,如青春期最容易发生精神疾病;第10段说明青少年大脑表现出充满热情、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同时,也会有一些不良倾向等弊病;这些优势与弊病与上文所说明的内容存在着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内在基础与外在变化的关系,读者可以从文中完整地了解大脑的优势和弊病,能够更好地趋利避害;如果删去,就没有这种效果了。(2)结构上,本文说明青春期大脑特定脑区或神经元集群之间的联系造就青少年大脑的显著特征和行为方式。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详细说明这个问题。第一方面(2—8段),青春期大脑特定脑区或神经元集群发育的特征和由其造成的青少年行为方式;第二方面(9—10段),人类大脑尤其是青少年大脑具有的优势和弊病;第三方面(11)段,人类如何利用大脑的优势和应对可能产生的问题。作者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如果删去这两段,就会使得文章的逻辑顺序不完整,会产生读者读不明白的问题。(3)体式功能上,本文作为科技作品,说明青春期大脑特定脑区或神经元集群之间的联系造就青少年大脑的显著特征和行为方式。在第9段前详细说明青春期大脑不同脑区发育变化的特点与神经网络连接等生理特征和由其造成的青少年行为方式;第9.10两段说明人类大脑尤其是青少年大脑具有的优势和弊病;这说明前文内容与这两段构成因果关系,人们可按前文说明的理论,指导自身遵循大脑发育的规律,利用大脑的优势,应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如果删除这两段,研究大脑发育特点的价值就会减弱。【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作诠释。如第2.3段。“白质的‘白’,来自于一种称为髓鞘质的脂质,神经元胞体伸出的轴突被髓鞘包裹”说明了脂质髓鞘的位置,“脂质髓鞘的形成贯穿整个大脑发育期”说明了脂质髓鞘的形成过程,“它大大加快神经元间信息的传导速度——是无髓鞘轴突的100倍”说明了脂质髓鞘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第3段“轴突髓鞘化,加快了大脑信息处理的速度,且髓鞘可帮助轴突在放电后迅速复原待用。两者结合,结果可使脑数据带宽较婴儿期提高300倍,从而在脑区间建立起广泛而精密的网络。髓鞘化又能管控信息传递,它能让神经元接收的充足信号通过放电传输出去,使一系列分子反应迅速启动,加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说明了轴突髓鞘化的功用。这两段把白质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的特点功能做了详细说明,使读者获得了科学准确的认识。(2)打比方。如第④段“不过,大脑发育过程和其他复杂自然过程一样,都会经历一个先过量生产再选择性消除的过程,就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从一整块大理石中慢慢凸显出来一样,认知的发展也是在弃除无用和适应性不好的脑细胞神经元连接后,逐渐成型,且常用的连接会被强化”。用“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从一整块大理石中慢慢凸显出来”比喻大脑发育过程会经历一个先过量生产再选择性消除的过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认知的发展是逐渐成型且被强化的过程。(3)作比较。如第7段“青春期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功能形成及其协调上出现了不同步、不平衡的现象,当过激不当情绪或意念被驱动或产生后,发育中的前额叶皮层由于功能因素不能加以‘抑制’,冲动和冒险便成为青少年成长的‘自然天性’,并非发育出现问题或存在缺陷所致。这令人浮想联翩,‘初生牛犊不怕虎’,雏鸟敢于与猫‘格斗’,不到六个月的猴子敢于从毒蛇口里抢救老鼠”。为了说明“青春期大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形成及其协调上出现了不同步、不平衡的现象”,作者用“初生牛犊不怕虎”、雏鸟敢于与猫“格斗”、不到六个月的猴子敢于从毒蛇口里抢救老鼠与青少年的冲动和冒险作比较,使人类比较陌生的抽象事物变得形象具体,从而变得熟悉。(4)列数字。如第⑥段“大脑的边缘系统从10周岁开始变化,15岁左右成熟”说明了大脑的边缘系统发育的起止年龄,“前额叶皮层从12岁开始到25岁才发育成热”说明了前额叶皮层发育的起止年龄具体准确,说明这两个脑区生长发育在时限上的区别;“思维和行为受到这两者协同作用的制约,致力于行为调控的前额叶皮层对边缘系统驱动的情感进行判断和审核,然后确定是可实施还是需‘控制’”为上文说明的冲动与冒险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令人信服。“饮食方式的历史变迁”(2020·湖南株洲中考)二、白话文阅读(共30分)(一)提到饮食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驻往: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是餐桌上公认的礼仪,欣然笑纳则是相互之间毫无嫌隙的体现。但这种合食的饮食方式并不十分古老。在合食制出现前,我们的祖先一直都采用分食的饮食方式。 分食制起源悠远,到西周时期已基本定型规范。人们席地而坐,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于现在的自助餐。上层社会使用贵重金属、美玉制作的食具或制作精美的漆器,下层社会则是陶或木制品。在分食制下,统治者通过制定食礼来规定食器的使用规则,严格等级秩序,以此达到表现尊荣与亲疏关系的目的。在周代,青铜器是统治阶层所专用的,被广泛用于祭祀、饮食活动之中。即使在统治阶层内部,以鼎为核心,不同等级所使用的饮食器在效量上也有着严格的等差原则,其组配制度是周人政治等级观念在饮食上的反映。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是政治权利的象征,通过制定食器和食物类别的规制来表达礼义,区别尊卑贵贱,保证上下有序,贵贱不逾,让贵族获得身份认同。周代的分食还体现在男女不同席进食。尤其是社交场合,关中、中原地区的男女在进食时都要分开,遵循男女有别之礼。不过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南地楚国男女却可以在一起进食。汉代依旧承袭了周时的分餐饮食风格,成语“举案齐眉”中妻子孟光为表达对丈夫梁鸿的尊敬,在侍奉夫君进食时将食案举至与眉毛平齐,就是汉代实行分食制的例证。汉代的许多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汉代人宴饮时非常重视座次安排,一般情况下主人居中,客人分坐两边。室内宾主宴席,以东向最尊贵,其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再次为西向。这种礼制方面的等级限制,是辨别分层生活方式的最有效要素。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饮食这一活动成为一种礼制活动,它要求参与者严格按照礼制的规定进行。从食具的选择、食物的类别到饮食中座次的安排,无一不受礼的制约。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是分食到合食的过渡阶段。总的来说,魏晋时期多为分餐,南北朝尤其是北朝合食较多,但仍以分食制为主流进食方式。饮食方式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唐朝时,合食制已基本普及,到宋朝则最终定型。不过,宋以后分食的习惯也没有完全消失,如《红楼梦》描写了大量围坐合食的场景后,在第四十回里写到,贾母等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宝玉说:“既没有外客,不必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可见,在出现合食制千年后的清代,某些场合(如家宴),依然有分食的习惯。由于朱元璋出身贫民,明朝的一些餐具则有比较鲜明的从下层影响上层的特点。如筷子就是从平民下层普及到上层的。明初到中国来的朝鲜人曾非常讶异:“你们怎么不用勺子吃饭了?”饮食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新型家具的使用、餐具的改进、烹饪技术的丰富以及社会心理、家庭伦理等的变化,部会使饮食方式发生改变,并与社会变化相呼应。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有分食制的普及,后来才有合食制流行。B.在周代,楚地男女则是可以在一起进食的。C.汉代所有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D.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食制起源于西周,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现在的自助餐。B.周朝人以占有鼎的多少来区分等级的高低,汉代人则轻视鼎而非常重视座次安排。C.由分食制到合食制,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民族接受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D.家具、餐具、烹饪技术及社会心理、家庭伦理的变化,都会对饮食方式产生影响。10.传统合食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改进的办法是______。(4分)(一)8.C(3分)9.D(3分)10.优点:彰显礼仪:增进情感。缺点:不卫生改进办法:使用公用的筷子、勺子等(每空1分) 《近视漫谈》(2020·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15题。近视漫谈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中街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根据相关资料编写)1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B.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C.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D.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14.文中插人两个图表,有什么效果?(4分) 15.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3分)14.内容上,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图表一显示我国青少年各阶段近视率高并呈上升趋势,图表二显示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的各项数据均不达标。形式上,图文结合,使文本呈现方式有了变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15.文中介绍用眼时间长会增加用眼负荷,法则明确了用眼时长,到了20分钟就要休息;文中说明休息、远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法则规范了用眼后的休息时长(20秒)和远眺距离(20英尺)。该法则具有合理性。《骆驼的抗沙标配》张云广(2020·维吾尔自治区中考)骆驼的抗沙标配张云广①穿行于瀚海中的骆驼是以酷热、干燥、贫瘠等为特征的沙漠极端环境中的成功生存者。不仅如此,它们还曾一度成为人类在沙漠中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而这一切都源于其拥有一套高效运作的抗沙标配。  ②骆驼是一种极不挑食的动物,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十分坚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力作用下转换成可以吸收的汤汁。骆驼的反刍能力惊人,它的脸颊内侧密集分布着手指状指向后侧的突起,这些突起的作用是留住食物,以便再次进行咀嚼,其反刍次数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  ③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高手。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骆驼的膀胱相对其庞大的身躯来说,就显得有些小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骆驼体内有许多条小管汇聚到肾脏的中心部位,使肾脏具有强大的过滤功能,尽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一滴水。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所以在沙漠中即使骆驼不喝水也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④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而且驼峰部位的皮肤厚度有一厘米,里面是被脂肪化了的细胞组织,这样的细胞组织为骆驼在非常时期提供了能量上的补给和保障。这些脂肪具有很好的隔热能力,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一处,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方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一大科学布局。  ⑤骆驼自身的降温制冷机制还远不仅于此。休息时,骆驼采用的是跪地姿势,带着厚厚的老茧,还有可以耐得住高温侵袭的胸椎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样一来,骆驼的整个胸腔得以远离地面,免受流沙的灼烫之苦。同时,骆驼的四肢与胸椎骨支起的空间会有气流通过,也发挥了一定的降温功能。  ⑥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选自《知识窗》2020年第2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骆驼具有哪些抗沙特性。(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1)①极不挑食,消化和反刍能力强,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②发达的跟腱结构消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排出的水分很少;③驼峰为骆驼提供战略储备,利于其它部位散热;④骆驼的休息姿势有利于降温。(2)①打比方。将骆驼的跟腱比作橡皮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骆驼的跟腱弹力足,能削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②作诠释。具体解释了骆驼排泄尿液和水分很少的原因。③列数字。以骆驼一次性喝水和行走路程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骆驼在沙漠中生存能力强。(3)本文语言兼具准确性和生动性。准确性:“其反刍次数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一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骆驼反刍能力之强。生动性:“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幽默地说明了骆驼抗沙能力强。【分析】本文第①段“而这一切都源于其拥有一套高效运作的抗沙标配”既照应题目,又引出下文。第②至⑤段依次说明了骆驼的抗沙特性:①极不挑食,消化和反刍能力强,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②发达的跟腱结构消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排出的水分很少;③驼峰为骆驼提供战略储备,利于其它部位散热;④骆驼的休息姿势有利于降温。第⑥段以拟人句总结全文。【解答】(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由第②段“骆驼是一种极不挑食的动物”“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十分坚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力作用下转换成可以吸收的汤汁”“骆驼的反刍能力惊人”可概括为:极不挑食,消化和反刍能力强,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由第③段“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可概括为:发达的跟腱结构消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排出的水分很少。由第④段“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一处,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方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一大科学布局”可概括为:驼峰为骆驼提供战略储备,利于其它部位散热。由第⑤段“休息时,骆驼采用的是跪地姿势,带着厚厚的老茧,还有可以耐得住高温侵袭的胸椎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可概括为:骆驼的休息姿势有利于降温。(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将骆驼的跟腱比作橡皮筋,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说明的是骆驼的跟腱弹力足,能削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而骆驼的膀胱相对其庞大的身躯来说,就显得有些小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骆驼体内有许多条小管汇聚到肾脏的中心部位,使肾脏具有强大的过滤功能,尽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一滴水”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具体解释了骆驼“减排”能力强的原因。“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骆驼在沙漠中生存能力强。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有准确平实和生动活泼两种特点。准确性的特点可从具体数据的运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等方面阐释。如“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中“近”字,说明了骆驼的食谱范围接近陆地上百分之八十的植物,体现了说明文准确性的特点。再如“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具体数字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准确性的特点。生动性方面可从说明文运用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来阐释。如“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高手”把骆驼人格化,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再如“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也运用拟人手法,具有生动幽默的表达效果。由此可见,本文的语言特点兼具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文章内容作答。《真实的声音》(2020·湖南常德中考)真实的声音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按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言信息,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唱歌软件录制自己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连忙尴尬地删除。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或许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自已说话时听到的,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別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已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时,这些声音会首先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报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声音就这样被听到了。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当我们自己发出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传递到颅骨,再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皮层感知声音。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堵住,然后轻轻地说话,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自已最真实的声音呢?⑨其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最快,因为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比气态和液态物质更小,微粒振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有很大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改变。⑪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已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但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您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⑫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选自《奥秘),2019年第4期。有改动〉 8.第④段中说,“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那么,“另一半”指什么?<2分)9.“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它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3分)()A.第②段后B.第③段后C.第④段后D.第⑤段后10.第⑥段中的“最接近真实”与第⑪自然段中的“最真实”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11.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13分)8(2分)自己听到的声音也是真实的(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也是真实的)。9.C10.(2分)不矛盾。“最接近真实”即不是完全的真实,这是就骨传导本身而言的。骨传导时,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只有很小的损失。(1分)“最真实则是相对于空气传导而言的。与空气传导相比,骨传导的能量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分)11.(3分)因为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被我们的大脑接收的,而骨传导失真最小,因此是“真正的声音”:(1分)他人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经过空气传导的,都失真了。(1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自己的“真正的声音”的唯一接收者。(1分)《人类起源于一条鱼》(2020·四川南充中考)(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1题。(共10分,19―20题,每小题3分,21题4分)人类起源于一条鱼①2019年10月26日,有着中国“搞笑诺贝尔奖”之称的菠萝科学奖颁奖大会在浙江温州举行。本届的特别奖菠萝U奖颁给了一项古生物学的成就——澄江古生物化石研究。该项研究的宣传语是: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②澄江古生物化石在业内大名鼎鼎,距今约5.3亿年,是世界范围内保存非常完好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共有16个门类,200多个古生物化石。科学家在其中发现了大量奇特且完整的古生物,这一发现为地球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③在这些“小虫虫”中,最为人们所知的是昆明鱼化石,它的发现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昆明鱼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有了脊索,接下来动物就可以进化出脊椎,而脊椎对动物来说意义非凡。脊索对昆明鱼的意义在于:首先,有了脊索,昆明鱼在5.3亿年前寒武纪的海洋中就可以拥有更多生存的机会,昆明鱼体内的肌肉就能以它为基础呈“之”字形排列,从而让其游得更快;其次,有了脊索,昆明鱼便可以进化出一件特殊的“武器”——颌,这个武器对进食和防卫来说非常重要。④有了脊索和以此为基础进化而来的脊椎,动物就可以进化出头骨和颅骨。有了颅骨的保护,感觉细胞和神经中枢才能安全地进化。最终,颅骨里面的神经细胞越来越多,形成神经节,众多的神经节最后发展成为一个终极成品——大脑。⑤在了解昆明鱼的情况之后,有的科学家称昆明鱼是当今人类的祖先。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生物学的系统来看,人的位置是这样的: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亚科—人属。也就是说,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从属于脊索动物门。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脊索动物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支持这个貌似非常荒谬的结论:人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众所周知,人类胚胎早期有一个阶段的形态和鱼非常相似,并且还有鳃裂。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解剖学家马丁·拉斯科发现,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早期胚胎中都曾经出现过鳃裂。所以,人类起源于一条鱼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动物界有一种动物和昆明鱼非常接近,那就是文昌鱼。脊索动物门中除脊椎动物亚门外,还有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中只有一种动物,那就是文昌鱼。文昌鱼的大部分特征像无脊椎动物,只是它的背部有脊索。与其他门的动物不一样,文昌鱼一直没有进化,始终在“原地踏步”,这也使得它成了生物进化史中的“活化石”。⑦在了解了“小虫虫”的前世今生,尤其是昆明鱼的情况后,你去澄江县看到“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这条标语,一定不会感到不明所以,而是会忍俊不禁。(选自《知识窗》)19.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详细介绍了人类起源于一条鱼的原因。B.第①段采用了以记叙为主的表达方式,意在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第⑤段中画线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删去后文意会发生改变。D.本文综合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等。2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澄江古生物化石研究”获得本届特别奖菠萝U奖的原因是:研究发现澄江小虫虫是人类的小祖宗。B.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最早发现昆明鱼,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C.人类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这个结论虽然非常荒谬,但却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D.文昌鱼是因为它的背部有脊索,所以一直没有进化,这使得它成了生物进化史中的“活化石”。21.本文为什么说人类起源于一条鱼,请简要概括。(4分)《如果没有我》(2020·贵州安顺中考)如果没有我刘继军你知道吗?如果没有我,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召唤死神。这真不是吓唬你!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面前,人类和动物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的每一寸土壤、每一滴水中,在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中,甚至就生活在你的身体中。平均每个成年人的身体约由30万亿个细胞组成,体内却有38万亿个细菌和380万亿个病毒,坏蛋们全方位、全天候地攻击着你,没办法,我只能全力以赴,毫不懈怠。因为任何一次防卫失败,对你来讲,都可能致命。而我,是你的一部分,守护你,就是保护我自己。我,就是你的免疫系统! 亿万年来,任何高等动物的生存繁衍,都离不开我的守护。每个人都会感冒,而且有几百种病毒会导致人类感冒,其中绝大多数感冒病毒,我都可以应对自如。我与病毒、细菌、细胞变异已经战斗了几十亿年,而人类从认识这些,到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以青霉素1940年应用于临床为标志)不过百年。这与我漫长的技术改进时间相比,只是一瞬间。说起技术手段,我对抗微生物的手段可谓纯粹、天然、无公害。首先,高筑墙、广设防。我构建了三道防线:物理屏障、非特异免疫系统、特异免疫系统。这三道防线,从功能到技术手段,逐步升级,形成了一整套三维立体防御体系。其次,大协同、精调控。来多强的敌人,我就使多大的力气。来犯的敌人主要有两大类:邻居熊娃和天外飞仙。邻居熊娃,住得近,三不五时跑来你家捣乱。但大家都很熟,这家伙有多少坏水,我一清二楚,对付这家伙只需“非特异免疫系统”按套路出牌就能搞定。非特异免疫系统拥有常见病毒识别数据库,正常情况下是原厂配装,你一出生就有,所以也叫“先天免疫系统”。有了它,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秒,就自带攻防,而且反应迅速,瞬间就可以消灭敌军。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作风太粗放,不够细致。天外飞仙,这家伙的特点就是——没什么特点,你摸不准对手到底要干啥坏事、在哪里下手、啥时候下手。对付这种不常见的坏家伙,就要“特异免疫系统”出手了。“特异免疫系统”虽然没有配装出厂原始数据库,但是自带学习功能。在敌人入侵过程中,它暗中观察,识别陌生敌人,找到办法对敌人实施精确打击,然后建立多攵据库,让人体对这种故人免疫。“特异免疫系统”应敌较慢,但手段精准老辣、力道雄厚,一旦启动,敌人难以逃脱。这两套系统并不是各干各的,而是时刻在线、协同作战。每当有敌来犯,“非特异免疫系统”打头阵,能赢则赢。一旦吃紧,立即召唤“特异免疫系统”,对敌人实施合围会战。哦,我忘了告诉你物理屏障是什么,就是你的皮肤和黏膜。……所以,要保护好皮肤和黏膜,不然许多坏家伙就会趁虚而入。第三,专业全、配置齐。你有七十二变,我有宝器万千。管它哪路敌人,我都有专门的武器对付它。我全力打造免疫多样性,比如特异免疫系统的免疫多样性就达到了上百亿。 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白细胞,妥妥的帅才,因为你体内所有免疫细胞,都是由白细胞组成或者分化而来;巨噬细胞,基层民警,整天在你全身组织里到处溜达,发现不法之徒就立即投入战斗,如果搞不定会立即发出警扌艮;嗜中性粒细胞,特警,一般不出警,可一旦收到警报就快速响应投入战斗;树突状细胞,免疫系统的战略研究员,能把敌人的蛋白质解体,做成通缉令——这便是病菌产生的抗原,树突状细胞带着通缉令,找到专门对付这种敌人的高手——可以识别病菌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一旦找到,T细胞和B细胞就会被激活,大量增殖,形成专业特种部队,投入战斗;其他兵种,如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前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等,我就不——介绍了。至此,免疫大军各路兵种全部开进战场,免疫反应达到高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入侵者经不起如此猛烈的自卫反击——于是,你的感冒就好了,神清气爽,吃嘛嘛香!我与微生物精彩的大战,你已经领略一二。所以,平时,你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心情愉快,让我的各路大军马壮兵强;生病时,你一定要在大后方给我最坚定的支持,比如感冒了,就不要把“补充营养,多喝热水,注意休息”这些嘱托当作耳旁风,因为这时,一场生死之战正在你的体内发生,我——你的免疫系统正调兵遣将与敌人酣战。我会尽自己所能,为你战胜我能战胜的疾病。这需要你我共同努力!——选自《百科知识》,原文有删改1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技术手段的解说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A.守护你,保护我。全力对付坏蛋们的攻击,守护身体健康。B.高筑墙,广设防。构建了三道防线,逐步升级,立体防御。C.大协同,精调控。原厂配装的特异免疫系统率先精准出击。D.专业全,配置齐。打造免疫多样性,用各种武器对付敌人。13.下面句子是文中省略号处的内容,请在不改变句意及语序的前提下改写,使之与全文的语言特点一致。(3分)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的黏膜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14.下面是首句为“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这一段的结构图,四个选项中与该段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免疫大军的配置ABCD1白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帅才:侦查兵:特警:战略研究员:其他兵种组成或分化为活动于全身,接到警报后,做通缉令并寻其他免疫细胞解体敌人蛋白快速投入成斗找T细胞等高手15.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只要有‘我’马壮兵强的各路大军,人们就不会再生病”?请表明你的观点,并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简述理由。(3分) 《华为领跑5G时代》(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阅读《华为领跑5G时代》一文,回答各题。①跨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前不久在西班牙开通该国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华为成为核心供应商。至此,华为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②在西班牙开通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后,记者在马德里市中心走访时,在太阳门广场的一家沃达丰门店了解到,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顾客可以签约,网页上显示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不限流量。③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西班牙沃达丰的5G网络由华为和瑞典电信企业爱立信提供技术支持。先期开通5G网络的15个西班牙城市中,有12个安装的是华为的基站。④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为能实地体验5G的网速,华为的工作人员用5G手机进行测试,网络测速软件显示,下载速度最快高达800多兆每秒,上传速度高达70兆每秒左右。而在4G环境下,同样条件的终端上传和下载速度只有十几兆每秒。同时,5G网络的时延测试结果仅为几毫秒,4G网络则是几十毫秒。 ⑤对于沃达丰与华为的合作,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那样做到“前卫”。除了西班牙,此前,英国和瑞士在一些城市开通了5G网络,也都使用了华为技术。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欧洲5G市场拥抱华为,市场最终还是作出了理性选择。⑥目前,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西班牙《世界报》近日刊文说,比起其他竞争者,华为的5G领先两三年。⑦毋庸置疑,5G时代华为成为领跑者。(有删改)18.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19文章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0.文中第⑥段加点词“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21.下列选项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西班牙,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价格每月49.99欧元起,限流量。B.5G网络基站都位于城市商业中心。C.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高时延的特点。D.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那样做到“前卫”。【答案】18.从华为成为西班牙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的核心供应商,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一事写起,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或说明对象)。19.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运用具体准确的数字,将5G网络速度与4G网络速度进行对比,准确突出地说明了5G具有高速的特点。20.不能。“目前”从时间上进行了限制。它说明截止到现在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不代表以后华为一定还具有这样的优势,删去后与事实不符。“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1.D(A.根据第②段“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顾客可以签约,网页上显示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不限流量”可知,“限流量”表述有误;B.根据第③段“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可知,是“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不是“都”位于城市商业中心;C.根据第④段“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可知,“高时延”表述错误;故选D。) 《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江西中考)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 中。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痕迹。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斛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侯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岀,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 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17.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文章从________、山地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进行了说明。18.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请概述。19.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分析。20.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答案】17.(1).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2).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河流地貌的发育)(3).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8.在内力作用下,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被风、流水搬运后形成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这些岩石在岩石圈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岩浆侵入或喷出又形成新的岩浆岩,并被再次搬运和堆积。19.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总体介绍山地的类型以及山地形成的作用力——内力,然后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理解。20.【示例】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比如介绍山地的形成,按照山地的三种类型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以及火山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文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文章介绍“火山”的时候说“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吴燕京(2020·江苏淮安中考)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吴燕京①有人统计过,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模一次,而且这个习惯动作很难避免。那么,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呢?②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舍了大量的肢体动作,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③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类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看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④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说话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愿望。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⑤相对于语言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⑥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⑦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人类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独立于周边的环境,也独立于他人。研究发现,部分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象,猩猩、狮子等动物在照镜子时可以区分镜子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其他同类个体。有学者认为,人类触摸自己面部的表现正是源于这种自我意识的反应。⑧人类有一套心理机制保护自我意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触摸自己的身体是最简单、 直接的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有研究发现,人在群体中比独处的时候会更多地触摸自己的脸、胳膊和头部,这固然是因为人们更在意社交场合下自己的仪容,但群体也是影响和降低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群体中人会下意识地触碰自己的身体。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心理暗示作用,提升自我意识,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⑨当我们下一次出门注意到自己或他人触摸面部的这个动作时,体会或许会更多吧。(选自《百科知识》2020.05A,有删改)15.文章开头从人们习惯于摸自己的脸这种生活现象谈起,有何用意?16.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7.第⑦段加点字“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18.请依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材料中的实验现象。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古安伍德教授让14名成年人参与到一个有关工作记忆的任务中。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在5分钟内记住若干个光点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会随机受到高频噪声的干扰。实验结果发现,当出现噪声时,参与者触摸面部的动作比不出现噪声时显著增多。【答案】15.开头列举人们总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习惯性摸脸的现象,引出说明对象: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与标题照应;为下文具体说明爱摸自己的脸的原因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6.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用手掌触摸面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进一步说明了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从而说明了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17.不能。“部分”是整体中的局部,表示范围,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而只是一部分,如果删去则表示全部,太过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8.文章中针对人类为什么习惯于摸自己的脸部,主要说明了两种原因。第一种是语言学家的解释: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第二种原因是,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爱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材料中写了在参与工作记忆的任务中受到噪音干扰后,参与者摸自己的面都动作增多,说明了人会运用触摸面部来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所以参与者在受到干扰时,为了调节情绪和减少心理压力而增加触摸次数。 《北冰洋的“无冰之夏”》叶盛(2020·湖北咸宁中考)北冰洋的“无冰之夏”叶盛①美国科学家近期在学术期刊《气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来第一个“无冰之夏”。②北极海冰并非一成不变,一年中会动态变化:夏季持续融化,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冬季持续结冻,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近几十年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③科学家们通过不同技术手段的观测和研究都支持了上述结论。以海冰年龄为例,1988年25%左右的北极海冰持续冻结4年以上,2013年这个比例降到了7%。在过去60年里,北极海冰的厚度也在变薄。通过卫星观测,1979年至200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平均为670万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数值在2012年达到最低,只有近334万平方千米,又减少了一半左右。④北极海冰减少,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种生物。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在北极海冰上换气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极熊在水下的活动能力远远不及海豹。因此,海冰减少严重影响到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导致其种群近几十年来锐减。此外,海冰的融化虽然对海水体积的影响要小于陆上冰盖的融化,但却直接影响着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这种盐度的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⑤北极海冰减少,还会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由于液态水比冰的热容量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盖,就会吸收并存储更多的热量,从洋流和大气循环等多个方面扰乱现有的气候状态。⑥北极上空极低温的气团被一圈极地高速环流围绕着,不会轻易扩散。有研究发现,海冰的消失会削弱这圈极地高速环流,导致北极的低温气团向低纬度地区扩散。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⑦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在航运方面,北冰洋航线成为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然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远不能抵消海冰融化相关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⑧北极海冰减少,也与地球倾角等因素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曾比现在更为倾斜,导致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北极很可能在1万年前就出现过无冰之夏。然而,地质学因素的改 变都是极其缓慢的,至少以万年为单位,因而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⑨根据计算机模型模拟计算,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可能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2034年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年份。由于气候是非线性系统,对模型的建立方式和条件设定非常敏感,科学家们一般都比较谨慎保守。从以往实际发展来看,一般都会比预测提早到来。⑩人类的碳排放是过去200年来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人类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将上升1.5摄氏度以上。在没有跨越式科技发展的前提之下,这一温度上升幅度将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北冰洋的无冰之夏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选自《人民日报》)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北极海冰夏季持续融化,9月面积最小;冬季持续结冻,3月面积最大。B.北极海冰减少导致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C.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其根源在于北极海冰减少。D.地球倾角的变化使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导致当下北极海冰面积急剧减少。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由北极海冰的变化讲到北极海冰减少的影响和原因,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B.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北极海冰在持续减少。C.本文④~⑦段都是在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第⑨段中运用“可能”“可能性最大”“一般”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9.文章围绕北极海冰减少这一中心展开,作者为什么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答案】7.B(A.“9月面积最小”“3月面积最大”表述有误,原文依据第(2)段“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C.“其根源在于北极海冰减少”表述有误,原文依据第(6)段“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D.表述错误,原文依据第(8)段“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8.C(根据第(4)段“北极海冰减少,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种生物”,第(5) 段“北极海冰减少,还会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和第(7)段“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可知,本文④~⑥段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⑦段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人类生活有利的一面。故选C)9.“无冰之夏”是北极海冰减少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加引号既表特指,又表强调,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文章的开头、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汉语可以治病》(2020·湖北黄冈中考)汉语可以治病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在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时,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上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就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按照这个观点推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产生失语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他们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人少的原因。⑤更为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大脑的左、右半球都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语,接着让他在一张纸的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试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完全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断“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达到治病的效果。⑧汉语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1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⑥段加点的“这种关系”具体指第④段中所说的“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B.文章第⑤段不能删去,理由是:一、它与最后一段的内容相对应,如果删去,末段就失去了理论支撑;二、它丰富了说明内容,体现了学习、使用汉语的深远意义。C.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D.在仍有不少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今天,读了本文后,我们应该会增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摒弃崇洋媚外的错误想法。12.结合文章前三段内容,用简洁语言给“失语症”下个定义。失语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答案】11.C12.人大脑语言中枢因脑外受损或脑血管供血障碍导致的语言障碍。【解析】【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文没有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