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 M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九年级历史单元复习
一、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1.
文艺复兴
1.
起止时间:
2.
发源地:
3.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14-17
世纪
意大利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但丁(
意
)
达芬奇(
意
)
莎士比亚(
英
)
①
文艺复兴的先驱:
②
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但丁
《
神曲
》
《
蒙娜丽莎
》
《
最后的晚餐
》
四大悲剧:
《
哈姆雷特
》
《
奥赛罗
》
《
麦克白
》
《
李尔王
》
人文主义
核心精神
4.
实质:
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
影响:
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了
思想基础
2.
新航路的开辟
1.
开
始
时间:
2.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3.
影响
/
评价: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哥伦布(
意
)
①
航线:
②
目的:
③
成就:
从
15
世纪开始(
1500
年左右
)
从
西班牙
出发,向
西
横渡
大西洋
,到达
美洲
追逐
黄金和财富
发现
美洲新大陆
,把当地人称为“
印第安人
”,把他发现的岛屿称为“
西印度群岛
”
①
积极作用:
把世界连在一起,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
消极作用:
欧洲人开始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地理大发现
】
中国古代一次航海活动:
明朝 郑和下西洋
与新航路的开辟的主要不同点:
目的不同
【
宣扬国威
】
中国四大发明中对新航路开辟影响重大的发明是:
指南针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
爆发原因:
2.
起止时间:
3.
重大事件:
4.
结束标志:
5.
法律文献
6.
影
响
:
反封建
【
斯图亚特王朝
】
1640-1688
1649
年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1688
年“
光荣革命
”
法律文献
颁布时间
颁布机构
主要目的
主要内容
《
权利法案
》
1689
年
英国国会
限制王权
历史意义
国会
拥有最高权力,确立
议会主权
的原则
英国确立了
君主立宪制政体
①
英国
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②
被马克思称为“
欧洲范围的革命
”
【
日本;荷兰
】
【没有流血的政变
】
【推动了
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
4.
美国独立战争
1.
爆发原因:
2.
开始标志:
3.
法律文献
【
英国的殖民统治
】
1775
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法律文献
颁布时间
颁布机构
起草者
主要内容
《
独立宣言
》
1776.
7.4
第二届大陆会议
杰斐逊
历史意义
宣告英属北美
13
个殖民地独立
,成立独立的“
美利坚合众国
”
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4.
性
质
:
既是
民族解放战争
又是美国历史上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
双重性
)
6.
华盛顿贡献:
①
领导美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②
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
独立日
】
【
国庆日
】
5.“
第一人”
/
开国元勋
/
合众国之父:
华盛顿
“
第一个人权宣言
”
---
反殖民
5.
法国大革命
1.
爆发原因:
2.
开始标志:
3.
法律文献
1789
年
7
月
14
日
,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法律文献
颁布时间
颁布机构
主要内容
《
人权宣言
》
1789
年
制宪议会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
的法律文献
4.
历史意义:
【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
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
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
】
【
法国国庆日
】
“
真正的”大革命
反封建
【
波旁王朝
】
6.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1.
上台的标志:
1799
年
雾月政变
2.
颁布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
《
拿破仑法典
》
7.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其重要法律文献
(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历史事件
爆发原因
共同原因
共同影响
世界趋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反封建
反殖民
反封建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都建立了
资本主义制度
,促进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兴起
法律文献
《
权利法案
》
《
独立宣言
》
《
人权宣言
》
共同政治思想
共同性质
治国理念
民主
自由
平等
法治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
依法治国
(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法律文献
二、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1.
第一次工业革命
4.
开始行业:
3.
开始标志:
5.
核心发明:
6.
重要发明:
7.
工业革命最主要影响:
8.
工业革命说明的道理
/
给我们的启示:
国别
发明
英国
①
哈格里夫斯
—
珍妮纺纱机
②
瓦特
—
改良蒸汽机
③
史蒂芬孙
—
火车
【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
棉纺织业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开始国:
英国
2.
开始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
【
1765
年
】
【
蒸汽时代
】
【
动力机
】
解放手的发明
【
旅行者
号
】
9.
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认识:
科技是把双刃剑
,我们要扬长避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第一次伟大实践
2.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诞生:
3.
科学社会主义的
第一次伟大尝试
/
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
马克思主义
】
巴黎公社
【
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权
】
1.
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
【
普选权
】
创始人
创立的标志
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
【
“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
】
1848
年
《
共产党宣言
》
的发表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4.“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
:
《
国际歌
》
①
创作背景:
巴黎公社
②
词作者:
鲍狄埃
③
曲作者:
狄盖特
影响
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
三、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1.
爆发原因:
_________
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
俄国农奴制改革
2.
时间:
_________
年
3.
领导者
/
农奴的“解放者”:
___________________
4.
主要内容
内容
影响
①
农奴
获得
人身自由
②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时可以
赎买一块份地
③
获得解放的农民
仍归“村社”管理
为资产阶级解决了“
自由劳动力
”问题
/
/
5.
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影响: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奴
【
避免革命的改革
】
1861
【
俄国
1861
年改革
】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沙皇与地主
勾结起来
对农民
进行的
双重敲诈和掠夺
沙皇领导的一场
自上而下
的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废除了农奴制,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具有
局限性,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
美国内战
1.
爆发原因:
_____________
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
一半自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
一半奴役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黑人奴隶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
导火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起止时间:
______________
4.
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转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肯当选总统
1861--1865
1861
年 南方挑起战争
1862
年 林肯政府颁布
《
宅地法
》
和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意义:
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1865
年 北方获胜
【
后林肯遇刺
】
8.
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美国资本主义加速发展起来
②
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其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9.
林肯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美国统一
【
南北战争
】
7.
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0.
美国独立战争与内战留给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美国内战前南北双方的核心矛盾:
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
内战
】
3.
日本明治维新
1.
爆发原因:
_______________
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让日本面
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
_____
国最先敲开了日本的国门
】
2.
时间:
_________
3.
领导者:
_____________
4.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政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7.
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幕府封建专制统治
美
1868
年
明治天皇
①
政治:
【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
②
经济:
③
军事:
④
社会生活:
⑤
教育:
⑥
宪法: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君主立宪制政体
①
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世界强国
②
日本实行
大陆政策,开始对外殖民扩张
【
甲午中日战争
】
废藩置县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实行征兵制
提倡“文明开化”
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颁布
《
大日本帝国宪法
》
,开始了
有限的宪政
统治
【
全面侵华战争
】
【
维新变法
】
4.
第二次工业革命
1.
起止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
2.
主要发起国:
____________
3.
核心发明
/
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新能源和新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重要发明:
国别
发明
美国
德国
①“
发明大王”:
____________
;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促进汽车普及,让美国成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____________
;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
航天飞行器的先驱”:
____________
;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制造出世界第一辆
_____________
6.
最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
7.
说明的道理
/
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世纪晚期
—20
世纪初
美国和德国
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①
新能源
—
电
②
新动力
—
内燃机
爱迪生
发明“白炽灯”,点亮了世界
亨利
·
福特
发明“流水线装配工艺”
莱特兄弟
发明第一架飞机
卡尔
·
本茨
内燃机汽车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
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
电气时代
】
5.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_______
国
VS
________
国
①
形成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同盟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核心
-______
国
】
③
协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核心
-______
国
】
2.
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导火线
/
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火药桶
”
-_______________
】
4.
一战起止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转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绞肉机
”形容这场战役的
_________
】
7.
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后果
/
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一战出现的新式武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盟
协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德
英国;法国;俄国
英
④
主要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
英德矛盾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萨拉热窝事件
【
普林西普
】
巴尔干半岛
残酷性
1916
年
法德
凡尔登战役
1914-1918
【
同盟国战败
】
飞机;坦克;毒气弹等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争夺世界霸权
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人类的一场灾难
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
6.
19
世纪
60
年代
俄日美改革或革命比较
历史事件
目的
共同原因
共同影响
俄国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废除农奴制,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变法图强
富国强兵
共同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
7.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历史事件
背景
/
原因
内容
结果
不同结局原因
启示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遭到外来入侵,
民族危机严重
师夷长技
全面向西方学习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对外殖民扩张
未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
改革是强国之道
2.
改革顺应历史潮流
四、构建文化的圣殿
1.
启蒙运动
1.
起止时间:
______________
2.
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__
3.
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影响的两次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体现启蒙思想的两部法律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近代中国受启蒙思想影响的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共同内容:
______________
10.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共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8
世纪
伏尔泰
【
法
】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资产阶级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
独立宣言
》
;
《
人权宣言
》
维新变法运动
反封建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
核心思想:
______________
理性主义
【
第一次实践
】
》
【
第一次实践
】
2.
近代科学、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1.“
现代科学之父”:
______________
;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现代物理学泰斗”:
______________
;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打破“神创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
______________
;
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心理描写大师”,被列宁称为“
俄国革命的镜子
”“
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
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生命作画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
________________
6.“
乐坛雄狮”:
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艺术和人生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
牛顿
【
英
】
建立完整的力学体系
爱因斯坦
【
美
】
相对论
达尔文
【
英
】
著
《
物种起源
》
,创立进化论
列夫
·
托尔斯泰
【
俄
】
《
战争与和平
》
【
拿破仑
】;
《
复活
》
凡
·
高
【
荷兰
】
《
向日葵
》
贝多芬
【
德
】
《
英雄交响曲
》
【
拿破仑
】
自由和进步
【
继承与发展
】
3.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历史事件
核心思想
共同内容
共同性质
共同影响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民主科学
反封建
资产阶级
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了社会进步
4.
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主要因素
①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
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
③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④
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五、动荡与变革
1.
苏联的崛起(一)
1.
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十月革命
⑴
领导者:
⑵
时间:
⑶
地点:
⑷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⒉
.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新经济政策
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
目的
/
背景:
②
内容:
③
影响:
⑵
新经济政策:
①
时间:
②
内容:
③
“
新”
/
特点
/
经济手段:
⑶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启示:
列宁
1917
年
11
月
彼得格勒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苏俄
⑸
政府:
人民委员会
应对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实行
余粮收集制
,最大限度集中人力,物力,支援战争
捍卫了苏维埃政权,但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
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
1921
年
用“
粮食税
”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一定范围的自由贸易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改革要符合国情,要善于创新
2.
苏联的崛起(二)
1.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
斯大林模式
⑴
形成标志:
⑵
特点:
⑶
成就:
⑷
弊端:
⑸
评价:
1936
年
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高度集中
1937
年
,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①
政治上:
权力高度集中
②
经济上:片面发展
重工业
,导致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①
积极: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
消极:不利于苏联的持续发展
3.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会议
时间
主要和约
渉华内容
其他内容
影响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1919
1921-1922
《
凡尔赛和约
》
【
对德和约
】
《
九国公约
》
将德国在
山东
权益转交给
日本
【
五四运动
】
各国在华“
机会均等
”,中国对外“
门户开放
”
体现这次会议
分赃
性质
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
凡尔赛和约
》
《
九国公约
》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4.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
经济大危机:
⑴
爆发国:
⑶
起止时间:
⑷
特点:
⑸
影响:
美国
1929-1933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①
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大萧条
-
②
资本主义国家政局动荡
-
工人失业;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减少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⑵
开始标志:
1929
年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2.
美国的对策:
罗斯福新政
⑴
领导者:
⑶
核心和基础:
⑷
主要目的:
⑸
“
新”
/
经济手段
/
特点:
⑵
时间:
⑹
影响:
罗斯福
1933
年
颁布
《
全国工业复兴法
》
摆脱危机,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对
工业
的调整
】
国家干预经济
使美国
渡过
了危机,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⑺
启示:
坚持改革,善于创新,关注民生
【蓝鹰运动
】
5.
华盛顿、林肯与罗斯福的对比
历史人物
贡献
共同历史作用
华盛顿
林肯
罗斯福
①
领导美国赢得民族独立
②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①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②
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①
让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②
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
列宁、斯大林、罗斯福与邓小平的改革对比
历史人物
列宁
罗斯福
斯大林
邓小平
重大决策
新经济政策
新政
斯大林模式
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实行
改革开放
内容
手段
/
特点
影响
启示
纠正
战时共产主义
的错误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恢复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核心措施:
《
全国工业复兴法
》
国家干预经济
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政治:
权力高度集中
经济:
片面发展重工业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不利于
苏联的持续发展
1.
农村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改革是强国之道
改革要符合国情,善于创新
改革要关注民生
2.
城市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六、全球战火再起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1.20
世纪
30
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
A.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B.
内外措施:
⑴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内外措施
法西斯势力
1933
年
希特勒
出任德国总理
⑵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德国
→
意大利
→
日本
a.
对内
--
b.
对外
--
①
制造“
水晶之夜
”,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屠杀犹太人
②
制造“
国会纵火案
”,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武力干涉西班牙内政
【
毕加索创作
《
格尔尼卡
》
】
2.
绥靖政策的推行:
⑴
绥靖政策的含义:
⑵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A.
时间:
B.
与会国:
C.《
慕尼黑协定
》
:
1938
年
【
慕尼黑阴谋
】
英法德意
VS
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
苏台德区
割让给德国
姑息纵容法西斯的政策
D.
启示:
①
对邪恶势力绝对不能姑息养奸
②
在生存挑战面前人类应加强团结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⒈
起止时间:
⒉
作战双方:
⒊
全面爆发:
1939-1945
同盟国
VS
轴心国
1939.9.1
德军发起“
白色方案
”,闪击
波兰
⒋
“
巴巴罗萨计划”:
1941.6
德军入侵
苏联
⒌
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神话:
1941
苏军
莫斯科保卫战
的胜利
⒍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1.12.7
日
偷袭美太平洋基地珍珠港
⒎
世界反西斯同盟的形成:
A.
标志:
B.
意义:
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打败法西斯奠定基础
1942
年中美苏英等
26
国发表
《
联合国家宣言
》
⒏
二战的转折点:
1943
苏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
的胜利
⒐
欧洲
第二战场
的开辟,使
德国陷入东西夹击
之中:
1944.6
美英
盟军
诺曼底登陆
⒑
“
战后对德分区占领,成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
1945.2
苏美英
雅尔塔会议
⒒
二战
的胜利:
1945.9.2
日本向同盟国投降
⒔
二战
的影响:
⒕
二战
的启示:
⒓
二战
的性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
伤亡,给
人类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
②
人类遇到灾难与分歧应加强团结与合作
①
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胜利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
3.
两次世界大战对比
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目的
性质
共同影响
共同启示
1914-1918
1939-1945
争夺世界霸权
打败法西斯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是人类的一场灾难
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
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合作
七、两极下的竞争
1.
冷战政策的提出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⒈
二战后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的政策:
冷战政策
①
范围
:
②
目的
:
③
手段
:
④
表现
:
资本主义阵营
VS
社会主义阵营
遏制共产主义
,称霸世界
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
【例外:
朝鲜战争
(“
热战
”)】
●政治—
●经济—
●军事—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实施“欧洲复兴计划”,扶助西欧
以抗衡苏联
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
北约
”组织
【
冷战开始的标志
】
【性质-
军事政治同盟
】
2.苏联应对美国的冷战政策:
3.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二战后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
4.美苏由二战时的联合发展到二战后的对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955年成立“
华约
”组织
【性质-
军事政治同盟
】
美苏两极格局
国家利益的变化
2.
二战后的经济“巨无霸”
⒈
二战后的经济“巨无霸”:
美国
【
原因
】
①
美国在二战中实力壮大了
②
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③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1.二战后苏联在经济上的艰难探索:
①
改革突破口
:
②
结局
:
③
失败原因
:
赫鲁晓夫改革
农业
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
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3.
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4.
挑战两极力量的发展
1.
挑战美苏两极的力量:
2.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①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外部条件
:
②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
③
当前日本主要政治目标
:
3.欧洲的联合
①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联合:
②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联合:
●
欧盟形成了统一的货币
:
●
欧盟的发展目标
:
③
欧洲联合的作用
:
④
欧洲在二战后复兴的原因
:
日本和西欧
美国的大力援助与扶持
20世纪70年代
成为有影响力的政治大国
【
措施:
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欧共体的成立【
1967
年】
欧盟的成立【1993年】
欧元
经济政治一体化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西欧在国际上的地位
A.美国的援助
B.欧洲的联合
欧盟标志
●
欧盟的
性质
:
区域性的政治经济集团
5.
殖民地人民的解放
1.印度独立:
2.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
1947
年英国在印度实行“印巴分治”,印度独立,其首任总理是尼赫鲁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6.
美国的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①
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②
坚持改革开放,改革要符合国情,善于创新
③
大力
发展科技和教育
八、和平与发展
1.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与苏联解体
1.
苏联解体的时间:
2.苏联解体的标志:
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4.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5.苏联解体的影响:
1991年
【1922-1991 存在了
69年
】
1991年《
阿拉木图宣言
》的签署
【
独联体取代苏联
】
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①
经济上:提出“加速发展战略”未达到预期效果
②
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导致苏联思想界极端混乱
③
主张从“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削弱了苏共的领导地位
美苏冷战结束,两极格局
终结
2.
动荡的单极世界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2.多极化的曲折发展:
①
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之一
:
②
科索沃战争
:
政治格局多极化
巴以冲突
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对
南联盟
进行了空袭
3.
中国如何应对多极化: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3.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1.第三次科技革命:
①
开始时间
:
②
开始国
:
③
核心发明
:
④
其他领域成就
:
⑤
新能源
:
⑥
三次科技革命共同影响
:
⑦
三次科技革命说明的道理
:
⑧
三次科技革命共同启示
:
⑨
对于科技革命带来的问题,我们的认识
:
2.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
经济全球化
进入
“地球村”阶段
:
②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
③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
●
世界贫富分化加剧的原因
:
●
应对措施
: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美国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信息时代
】
网络;生物基因工程;航空航天;核能利用
核能
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科技是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B.
跨国公司的推动
战争问题;恐怖主义;环境问题;贫富分化加剧等
不合理国际经济旧秩序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加强国际合作
【
联合国
】
4.
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当今时代主题
历史事件
对峙集团
战后国际格局
一战
二战
美苏冷战
同盟国
VS
协约国
同盟国
VS
轴心国
北约
VS
华约
凡尔赛
-
华盛顿
体系
美苏两极格局
多极化
趋势
■
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趋势:
政治多极化
■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
5.
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
历史事件
起止时间
发起国
核心发明
新能源
新动力
时代
影响
问题
启示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
科技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
--
19
世纪
上半期
19
世纪
晚期
--
20
世纪
初
20
世纪
四五十年代开始
英国
美德
美国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
电
核能
蒸汽机
内燃机
/
【
煤炭
】
【
石油
】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环境问题
道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问题:
科技是把双刃剑
1.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
2.
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
全球化
是
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应对其带来的挑战
【
亚太经合组织:
APEC
】
战争问题
相关文档
-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2021-11-066页
-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二)(及答2021-11-0621页
- 初中历史中考简答类问题汇总(附答案2021-11-067页
- 人教版初中历史复习专题 知识点大2021-11-0656页
-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总复2021-11-065页
- 2020部编版初中历史复习提纲(六册综2021-11-0665页
-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21-11-0611页
- 初中历史部编版中考常考战争战役类2021-11-065页
- 初中历史中考《世界史》必考考点汇2021-11-016页
-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21-11-0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