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7 M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年春季人教部编版
九
下
历史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项目
英
法
德
美
1860
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913
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1870~1913
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
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根本原因
: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国同盟
德国(核心国)
意大利
奥匈帝国
三国协约
英国(
核心国)
法国
俄国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1914
年(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事件)
【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
开始标志:
1914
年
7
月
28
日
,
奥匈帝国
向
塞尔维亚
宣战
。
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
巴尔干半岛
“
欧洲火药桶
”
一战的导火线
—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
见风使舵国家
是“
意大利
”
意大利此举的原因是什么
是为了“
国家利益
”
意大利此举说明什么
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一战的主战场
西线:德
VS
英、法、比利时(决定性)
东线:奥匈、德
VS
俄罗斯
南线:奥匈
VS
意(参战国多、规模小)
主战场是“
欧洲
”
凡尔登战役
1916
年,德法两国军队在
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
10个月
,双方伤亡
70多万人
的战斗
,被称为
“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
主动权。
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一战中的新式武器
战争进行到
1917
年,各交战国都已经精疲力尽
①
1917
年,美国对德宣战
,
协约国实力大增
。
②
1917
年
11
月,俄国爆发了
十月革命
,退出了战争。
1918年11月
,
德国投降,一战以
同盟国
战败告终。(结束标志)
1918
年
11
月 德国签订停战协定
(巴黎东北贡比涅森林雷通车站,联军总司令福煦所乘坐的车厢)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
使用的
新武器
(英国)坦克
,
毒气弹,潜艇,远程大炮,
战斗机
战争与科技
的关系
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科技造成了战争的残忍
战争起止时间
1914
年
7
月
---1918
年
11
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影响
①
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
②
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一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性质
一场
非正义
的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为什么称为帝国主义战争
①
不是因为
“
参加国有帝国主义
”
而得名;
②
而是因为
“
战争目的是为了瓜分殖民地
”
这种目的是帝国主义的行径,故称为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启示?
1、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
、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阵亡者的墓地遍布欧洲大陆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4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二、列
宁与十月革命
俄国二月革命
革命背景
俄国参加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
(或者说一战引起了国内革命)
时间
1917
年
3
月
(俄历二月)
结果
①
推翻了
(
沙皇专制统治
)
②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原因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
继续参加一战,
引起人民不满
革命领导人
列宁
时间、地点
1917
年
11
月、彼得格勒
革命性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
推翻了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苏俄
)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
、建立:
(
1
)时间、会议、地点:
1917
年
11
月
7
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斯莫尔尼宫
(
2
)内容:
①
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开始和谈,缔结和约。
③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会主席。
1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
第一次胜利
的
社会主义
革命
(
性质
)
2
、建立了第
一个无产阶级专政
的国家
3
、推动了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
运动,鼓舞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的
解放
斗争。
十月革命意义
苏俄巩固政权的
对内措施
政治上
废除
旧的国家机器,
创建
新的政权机关。
经济上
将大工业、银行、铁路收归国有,建立
社会主义公有制
;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军事上
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红军。
苏俄巩固政权的
对外措施
废除:
一切不平等条约
。
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
退出一战
(
此措施最受苏俄人民欢迎
)
苏俄巩固政权的
结果
背景
国内敌人叛乱破坏革命
国外帝国主义派军队侵犯苏俄
列宁制定什么政策
苏俄制定了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集中全部国力打击敌人
时间
1918
年
—
1920
年
共三年
苏俄巩固政权的
结果
结果
粉碎了
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的武装干涉
巩固了
新生政权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
“
李大钊
”
作品是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两次革命的比较
内容/项目
1917年3月
(二月革命)
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
性质
任务
结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继续参战。
建立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巴黎和会
召开会议的背景
一战结束,
如何处理战败的“同盟国”
巴黎和会目的
讨论对德和约
及战后安排
召开时间
1919
年
1
月
-6
月
召开地点
巴黎凡尔赛宫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
操纵国
(
英、法、美
)
巴黎和会
三巨头(操纵)
英国首相(
劳合
·
乔治
)
法国总理(
克里孟梭
)
美国总统(
威尔逊
)
巴黎和会
不准
参加
和会
的
国家
①
战败的同盟国及其仆从国
如
: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
②
退出一战的“苏俄”
签署的
条约
《
凡尔赛条约
》
巴黎和会
条约上
没有签字的国家
(
中、美两国没有签字
)
中国不签字原因
中国山东主权被移交给了
日本
美国不签字原因
美国在和会上提出的要求
没有得到英法的满足
《
凡尔赛条约
》
内容
领土方面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
-
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军事方面
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
15
年,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
政治方面
德国必须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方面
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额
殖民地
方面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
英、法、日
”瓜分
《
凡尔赛条约
》
内容
巴黎和会的
实质
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
分赃会议
)
能体现
分赃
的证据
①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由“
英、法、日
”瓜分
②中国山东主权被
移交给日本
巴黎和会
形成的
新体系
“
凡尔赛体系
”
体系作用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
帝国主义在
(
欧洲、西亚、北非
)
统治的新秩序
国际联盟
战后形成国际组织
叫做
“
国际联盟
”
简称
“
国联
”
操纵国
英国和法国
没有加入的国家
美国
利益没得到满足所以
没有加入
战败国
和
苏联
不准加入
华盛顿会议
会议召开背景
(
美、日
)
在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矛盾尖锐
召开目的
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国家
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操纵国
美国
《
九国公约
》
签订条约
《
九国公约
》
(
此条约是
针对中国问题
签署
)
条约影响
①
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
②
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
③
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
最大
受益国
美国
最大
受害国
中国
形成体系
华盛顿体系
体系作用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东亚、太平洋地区
)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欧洲、西亚、北非
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东亚、太平洋地区
的统治秩序。
两个体系组成世界性的“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
如何评价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是
帝国主义
重新瓜分世界
的体系,
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因此
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
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的经济探索
改革
背景
和平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不适合发展
国民经济
实行的新政策
新政策叫做
“
新经济政策
”
实施者
实施者是:
“
列宁
”
实施
时间
实施时间是
(
1921
年春)
新经济政策内容
农业
以征收
粮食税
代替
余粮征集制
生产
关系
允许使用
雇佣劳动力
,
允许
出租土地
贸易
纳税后剩余产品农民可以
自由买卖
,
实行
自由贸易
企业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工资
实行
按劳取酬
的工资制
新经济政策
作用(历史意义)
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
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
缓解了
危机
巩固了
工农联盟
促使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列宁的政治探索
政治探索的举措
成立了“
苏联
”
苏联的
缔造者
是“列宁”
建立时间
1922
年底
苏联全称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
苏联
)
苏联
15
个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2年12月
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简称苏联
。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
15个
加盟共和国组成。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斯大林的经济探索
背景
1924
年列宁去世
斯大林成为国家领导人
斯大林的
发展路线
放弃新经济政策,提出
实现
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
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建设方式
制定“
五年计划
”
的方式
斯大林的经济探索
完成时间
1928-1937
年先后完成
(
两个五年计划
)
重点发展
重点发展(
重工
业
)
发展
结果
使苏联从
(
落后的农业国
)发展成为(
强大的工业国
)
对计划经济的评价
积极作用
使苏联在短时间内
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实现了工业化
消极影响
工业化这种
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
发展模式被固定
了下来
使苏联的
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农业集体化
1927
—
1928
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0
世纪
30
年代初起
,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措施:消灭富农;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影响: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
斯大林模式
模式别称
苏联模式
模式形成
的标志
1936
年
苏联颁布新宪法
标志斯大林模式
形成
苏联模式
1936
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
“
苏联模式
”
,
又称为
“斯大林模式”
。
红场阅兵(
1939年绘制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评价斯大林模式
积极
影响
使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
影响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逐渐成为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相关文档
-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考历史2021-11-0625页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七单元检测卷2021-11-0656页
- 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古代亚2021-11-063页
- 人教历史九上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2021-11-064页
-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2021-11-0612页
- 人教历史九下 印度独立的背景和标2021-11-063页
-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社会2021-11-065页
- 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四单元2021-11-065页
- 2020年广西百色市中考历史试卷2021-11-0622页
-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21-11-06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