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5.71 KB
  • 2021-11-06 发布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提升卷(附解析新人教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学年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提升卷:物质构成的奥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在水槽中盛适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 并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在小木片上固定一只短蜡烛(普通蜡烛 1cm,或者生日蜡烛 2~3cm), 用火柴点燃蜡烛.把集气瓶倒扣在小木块上方,并将瓶口水封.几秒钟后,蜡烛火焰熄灭,水位 上升.在水下用玻片盖上集气瓶,取出,量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 .以下对此 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让溶液变红,便于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B.滴入酚酞试液后,一开始溶液变红,随着蜡烛的燃烧,溶液逐渐褪色 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 D.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随着瓶内的氧气减少,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生成 了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 CO 等气体 【答案】B 【解析】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要对应的生成物不是气体,而蜡烛燃烧却是能够生成二氧化 碳甚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实验者设计了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的这个细节,所以酚酞 的加入虽然开始可以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但是最终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被吸收。而对于进入液体 小于 ,我们有时会考虑药品的量不足,但是本题中蜡烛熄灭了,说明蜡烛是有剩余的。所以分析 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点。 A、在起始阶段确实便于液面变化的观察,但是后期红色消失,所以便于观察。至于通过颜色变 化证明二氧化碳被反应掉,本题的设计是空气成分测定,而不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以 目的仅仅是便于观察。正确。 B、开始由于水中有氢氧化钠,所以显红色。后来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进入溶液从而消耗 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由于生成物为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所以依旧是红色。错误。 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由于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 定的浓度,所以后期蜡烛熄灭并不代表氧气被完全消耗,所以会导致进入液体体积偏小。正确。 D、其实用蜡烛或者木炭都不可能得到对应的结果,因为这个过程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过程 中会生成一氧化碳,虽然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却无法被吸收。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质子和电子质量决定的 D.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氮原子 【答案】B 【解析】A、原子不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普通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选项类推结果 错误。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质子和中子质量决定的,电子的质量很小,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D、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氮分子,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故选:B。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C.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答案】D 【解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 A 错误; B、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故 B 错误; C、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 C 错。 D、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 D 正确;故选:D。 4.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其阴离子时( ) A.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B.一定失去电子 C.一定得到电子 D.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答案】C 【解析】由原子变成离子的原理可知,是因为核外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即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A、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选项说错误 B、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选项说错误 C、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正确; D、原子得失电子后都可以成为离子;错误。故选:C。 5.下列各组中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的是( ) A.Fe、Cu、Si、Zn B.Ag、Cu、Al、S C.Mg、Ag、Zn、Cu D.Na、Hg、Ca、P 【答案】C 【解析】A、Si 是硅,是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S 是硫,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Mg、Ag、Zn、Cu 分别是镁、银、锌、铜的元素符号,均带“钅”字旁,均属于金属元素, 故选项正确。 D、P 是磷,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C。 6.海南岛存在大面积富硒土壤。富硒土壤中的“硒”指的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答案】A 【解析】富硒土壤中的“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 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 7.如图为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示意图(质量分数)。其中 Y 表示的元素为( )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B 【解析】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Y 占第二 位,则 Y 表示的元素为硅。 故选:B。 8.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 14 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 212 万年。碳 14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6,相对原子质量为 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 B.8 C.14 D.20 【答案】A 【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核内质子数为 6,则电子数为 6。 故选:A。 9.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8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 Ni D.相对原子质量为 58.69 【答案】B 【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 x=28﹣2﹣16﹣2=8,故正确; B.由镍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可知,镍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镍的元素符号为 Ni,故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58.69,故正确。 故选:B。 10.某粒子 R3+的核外电子数为 10,则不能直接确定的是( ) A.该粒子含的质子数 B.该粒子含的中子数 C.该粒子所属的元素种类 D.该粒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答案】D 【解析】A、R3+表示带有 3 个单位的正电荷(失去 3 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 10,因此可知 R 的 质子数为 10+3=13,故 A 不符合题意; B、R3+表示带有 3 个单位的正电荷(失去 3 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 10,因此可知 R 的质子数为 10+3=13,但不能确定中子数,故 B 符合题意; C、R3+表示带有 3 个单位的正电荷(失去 3 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 10,因此可知 R 的质子数为 10+3=13,可知是铝元素,故 C 不符合题意; D、R3+表示带有 3 个单位的正电荷(失去 3 个电子),所以该粒子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 价, 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可用 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C 【解析】A、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原子可结合成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汞分子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选项说 法正确。 C、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1 个氧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可用 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故选项 说法正确。故选:C。 12.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金属元素 B.②的微粒符号是 Al3+ C.②③⑤属于阳离子 D.②⑤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答案】B 【解析】A、①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 9、13,分别是氟元素和铝元素,分别属于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符 号是 Al3+,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②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⑤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是原子失去 3 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⑤原子的核外有 2 个电子层,分 别位于第三、第二周期,不位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核能作为清洁的能源,对于缓解 能源紧 张局面,减轻环境污染具有积极作用。已知某核电站的核原料为铀 235,其原子核内含有 92 个质 子和 143 个中子,那么( ) A.该原子核外有 143 个电子 B.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该原子的相对质量为 235 克 D.该原子核带 92 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D 【解析】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原子核内含有 92 个质子,则 该原子核外有 92 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铀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原子核内含有 92 个质子,则该原子核 核电荷数为 92,该原子核带 92 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联合国将 2019 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列 B.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的 C.2019 是化学元素周期表创建 150 周年 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原子从大到小排列的 【答案】D 【解析】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18 列,每一列叫一个族(8、9、10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故选项说法正确。 B、1869 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 列夫编制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1869 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2019 是化学元素周期表创建 2019﹣1869=150 周年,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某元素原子得到 2 个电子后形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原子所含的质子数 n 为( ) A.6 B.8 C.10 D.12 【答案】B 【解析】某元素原子得到 2 个电子后形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8﹣2=8;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 n=8。 故选:B。 16.图中“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 1 个氧原子和 2 个氢原子构成,因此 A 中的微观粒子能够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选:A。 17.一定条件下,6000L 氧气可压入 40L 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答案】A 【解析】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 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6000L 氧气能压入 40L 钢瓶中。故选:A。 18.2020 年 6 月 23 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卫星,在火箭的制造中使用了钛和钛 合金。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钛原子的中子数为 22 B.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钛的元素符号是 Ti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47.87 【答案】A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2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 为 22,而不是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钛,属于金属元 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钛元素的符号为 Ti,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 47.87,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9.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8、中子数为 0,核外电子数为 8 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 6 个电子 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2 个电子 【答案】D 【解析】A.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无法得出氧原子核内的中子数,选项说法错误; B.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 2 个电子,选项说法错误; C.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无法得出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选项说法错误; D.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选项说 法正确。故选:D。 20.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 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不能判断一个原子的质量,B 说法不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C 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D 说法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 2 小题,满分 10 分,每小题 5 分) 21.( 5 分)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1)占空气总体积 0.03%的气体是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3)能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 (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 ; (5)引起全球变暖的首要原因是 增多. 【答案】(1)④ (2)② (3)③ (4)① (5)④ 【解析】(1)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 0.03%,故答案为:④ (2)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能够支持燃烧.故答案为:②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能做保护气又可制多种电光源.故答案为:③ (4)氮气可以制氮肥,做化工原料.故答案为:① (5)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答案为:④ 22.( 5 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如 图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 4 的元素符号为 。 (2)C、N、O 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 (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3)He 和 Mg 的化学性质 (填“相似”或“不相似”)。 (4)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 (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一个磷原子含有 个质子,一个 NH4+含有 个电子。 【答案】(1)Be; (2)电子层数; (3)不相似; (4)Ne; (5)15;10。 【解析】(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 4 的元素符号为 Be;故填:Be; (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C、N、O 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电子层数相同;故填:电子层数; (3)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该电子层上有 2 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有 2 个 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二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填:不相似; (4)钠原子的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排布为 2、8、1 结构,在化学反应易失去最外层的 1 个电子,变成核外为 2、8 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结构相同;故填:Ne; (5)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5,即磷原子中含有 15 个质子;1 个氮原子含有 7 个电子,1 个氢原 子含有 1 个电子,所以一个 NH4+含有:7+1×4﹣1=10 个电子;故填:15;10。 三.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20 分) 23.( 4 分)下列生活中现象用分子与原子性质进行合理的解释。 (1)墙内开花墙外香: ; (2)水银体温计能指示体温的高低变化: ; (3)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 ; (4)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 【答案】 (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4)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 闻到花香。 (2)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水银体温计能指示体温的高低变化,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 的变化而改变。 (3)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 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4)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是因为它们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4.( 8 分)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概念,对于概念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氢气的化学性质是由 (填具体 名称)保持的。而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了汞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填 具体名称)。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填具体名称)。 (4)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从微观角度看,在该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是 (填具体名 称)。 (5)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四氧化三铁是由 组成的(填具体名称)。富 硒苹果中“硒”是指 (填“原子”或“元素”)。 【答案】(1)氢分子;汞原子。 (2)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3)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4)氢原子和氮原子。 (5)铁元素和氧元素;元素。 【解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则氢气的化学性质 是由氢分子保持的。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汞原子,故填: 氢分子;汞原子。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 子不可再分,故填: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3)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从微观角度看,在该反应前后 没有变化的是氢原子和氮原子,故填:氢原子和氮原子。 (5)四氧化三铁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富硒苹果中“硒”是指元素,故填:铁元素和氧 元素;元素。 25.( 8 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 1 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 (2)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图2的信息填空:甲图中x= 。丙图中的核电荷数为 , 甲和丙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3)乙图中若 z﹣y=9,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它与丙粒子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为 。 (4)水和氯化钠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氯化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 【答案】(1)原子; (2)13;20;质子数不同; (3)Cl﹣;CaCl2; (4)H2O+NaCl NaOH+HCl。 【解析】(1)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汞是由原子构成;故填:原子; (2)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甲图中 x=2+8+3=13,丙图中的核电荷数为 20,甲和丙两种元 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13;20;质子数不同; (3)由题意知 Z﹣Y=9,Z=9+Y,在原子中 Z=2+8+Y=10+Y,故由此可知,图中微粒为离子, 即 Y=7,故 Z=2+8+7=17,因此该微粒为氯离子;丙图所示粒子是钙原子,它与丙粒子构成化 合物的化学式为 CaCl2;故填:Cl﹣;CaCl2; (4)水和氯化钠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 H2O+NaCl NaOH+HCl.故填:H2O+NaCl NaOH+HCl。 四.推断题(共 1 小题,满分 8 分,每小题 8 分) 26.( 8 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D 代表四种不同的元素。 (1)A 原子的质子数为 ,D 的离子符号为 。 (2)A、B、C、D 中处于同一族的是 ,它们的特点是 ,因此它们的化 学性质 。 (3)分别由 B 和 C 组成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为 。 【答案】(1)7;Cl﹣。 (2)BC;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相似。 (3)S+O2 SO2;化合反应。 【解析】(1)A 是氮元素,氮原子的质子数是 7,D 是氯元素,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7,反应 中容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可以表示为 Cl﹣。 故填:7;Cl﹣。 (2)A、B、C、D 中处于同一族的是 BC,它们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因此它们的化学性 质相似。 故填:BC;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相似。 (3)B(氧元素)和 C(硫元素)组成的物质分别是氧气、硫,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S+O2 SO2,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S+O2 SO2;化合反应。 五.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满分 12 分) 27.( 7 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 B、C、E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 液颜色。 b.在 A、D 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 D 试 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 I 中和图 E 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 、 ; (2)E 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进行操作 b 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答案】(1)烧杯,试管; (2)对比; (3)C 中酚酞变红的快,B 中酚酞变红的慢; (4)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1)据图可以知道,图 I 中的仪器是烧杯,图 E 中的仪器是试管,故填:烧杯,试管; (2)E 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照试验,故填:对比; (3)在 A、D 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可以观察到 C 中变红的快,B 中 变红的慢,故填:C 中酚酞变红的快,B 中酚酞变红的慢; (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 快,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故填:有利于环境 保护。 28.( 5 分)某同学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 在试管中(如图 1)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 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 已知①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 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 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 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 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 36.5.如图 2 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 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 C 处产生的白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 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 【答案】(1)滤纸条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解析】(1)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 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故填:滤纸条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由题中信息可知,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由此可知,分子的运 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故填: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六.计算题(共 1 小题,满分 10 分,每小题 10 分) 29.( 10 分)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 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 38,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 88, 一个碳原子质量为 1.993×10﹣26kg.则求: (1)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核内中子数为 ; (2)求锶元素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答案】(1)38;50; (2)1.462×10﹣25Kg。 【解析】(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 序数为 38,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 38。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 88,核内中子数=88﹣38=50。 (2)设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 x,则 =88,x=1.462×10﹣2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