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28 KB
  • 2021-11-06 发布

铜仁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铜仁市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二)‎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Ⅰ(每小题3分 共30分)‎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称职(chèn)   热忱(zhěn)  折本(shé)  强词夺理(qiǎng)‎ B.虐待(nüè) 渲染(xuān) 嫩绿(nèn) 混为一谈(hùn)‎ C.诘责(jié) 摇曳(yè) 伫立(zhù) 哄堂大笑(hōng)‎ D.不屑(xuè) 栈桥(zhàn) 刹那(shà) 畏罪潜逃(qián)‎ ‎【解析】A.热忱(chén); B.渲染(xuàn); D.不屑(xi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臆测  嶙峋  变本加厉  一泻千里 ‎ B.羁绊  高梁  张目结舌  苍海桑田 C.取谛  迸溅  展转反侧  自出心裁 ‎ D.竣工  繁植  吹毛求疵  眼花瞭乱 ‎【解析】B.高粱;沧海桑田。C.取缔;辗转反侧。D.繁殖;眼花缭乱。‎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D )‎ A.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 B.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铜仁,山清水秀,在武陵主峰梵净山两侧,乌江奔腾,锦江蜿蜒,千溪潺潺。‎ C.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D.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生活,大家趋之若鹜。‎ ‎【解析】“趋之若鹜”本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含有贬义,与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 A.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2021年度如何深化国企改革的问题。‎ B.山是铜仁的根,水是铜仁的魂。作为地球同纬度地区重要的生态绿洲,铜仁绿色发展的潜力在山水、希望在山水。‎ C.人民公园的木栈道满足了游人与花花草草亲密接触。‎ D.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带领下,清除死角垃圾,认真搞好环境卫生。‎ ‎【解析】A.句意有歧义,应为“企业的八个领导干部”; C.句子成分残缺,在“亲密接触”的后面添加“的愿望”;D.语序不当,应为“附近的许多居民”。‎ ‎5.下列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D )‎ A.“发展生产”“恢复平静”是动宾短语;“祖国大地”“独立思考”是偏正短语;“心情舒畅”“觉悟提高”是主谓短语。‎ B.父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该句句子主干是:习惯留有印象)‎ C.2020年3月22日,根据真实人物故事改编的抗疫电视剧“在一起”正式开拍,该剧还原小人物在疫情下平凡善意的举动,展现了疫情下《全民互动、共克时艰》的真实事迹。(句中“”应改为《》;《》应改为“”)‎ D.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该句中加点词是形容词)‎ ‎【解析】该句中的“新绿”的词性是名词。‎ ‎6.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 C )‎ 灵山脚下,______静静流淌,宛如仙女身上______。溪中嬉戏的鱼儿,无忧无虑,如______。幽径两旁是青葱树木,微风拂过,好似______。日光从枝叶的缝隙洒落下来,______细碎地铺在草地上,似真似幻。‎ ‎①斑驳的光影  ②欢快的音符  ‎ ‎③美丽的飘带  ④挺拔的少年  ⑤潺潺的溪水 A. ‎⑤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⑤③     ‎ C.⑤③②④①     D.①④⑤②③‎ ‎【解析】根据“静静流淌”,可推想第一空应为“潺潺的流水”,然后结合“仙女”可知“美丽的飘带”最恰当。接着根据是“鱼儿”“树木”的特点,下面的空可选“欢快的音符”“挺拔的少年”。最后故为“斑驳的光影”。据此答案应为⑤③②④①。‎ ‎7.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 B.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干戈代指战争。‎ C.《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者是诗人臧克家,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解析】“垂髫”代指小孩,“黄发”代指“老人”。‎ 二、阅读与积累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8—10题。(9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D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B.虽有千里之能 虽:即使 C.又何间焉 间:参与 D.小大之狱 狱:监狱 ‎ ‎【解析】D项中“狱”是“诉讼事件”的意思。‎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D )‎ A.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见 才美不外见 见渔人,乃大惊 D.以 可以一战 可以为师矣 ‎【解析】D项,都是介词,凭借。A.鞭打/鞭子;B.怎么/指安身;C.同“现”,表现、体现/看到,看见。‎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C )‎ A.甲文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用的是借物寓意的手法。‎ B.乙文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人才问题,甲文强调了只要是人才,统治者就会识别和重用,只需等待即可;乙文中的曹刿却没有等待统治者的召见,直接入见,展示自己的才华。‎ D.乙文中的鲁庄公认真听取了曹刿的意见,可谓是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 ‎【解析】C项中“甲文主要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 卷Ⅱ(共120分)‎ ‎11.把卷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何人不起故园情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瀚海阑干百丈冰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造化钟神秀,__阴阳割昏晓__。(杜甫《望岳》)‎ ‎(4)_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5)江山如此多娇,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__。(毛泽东《沁园春·雪》)‎ ‎(6)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句子是“__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__”。‎ ‎13.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按要求答题。(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3分)‎ 示例: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4.2021年4月起,学校开展了“晒文化·晒风景”综合实践活动,意在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感知家乡美景民俗历史等。为响应此次活动,校团委拟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 ‎【策划栏目】‎ ‎(1)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2分)‎ 栏目一:赏美景,愉悦身心 栏目二:__探民俗,感受特色__‎ 栏目三:__尝美食,享受生活(读历史,传承文化)__‎ ‎【展开调查】‎ ‎(2)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请你围绕“晒文化·晒风景”活动,从下列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位,拟一个采访的问题。(2分)‎ 采访对象:同学、老师、校长 采访问题:__示例一:同学:你知道什么是“双晒”活动吗?‎ 示例二:老师:您所带的班将会采取哪些具体形式来开展宣传活动?示例三:校长:您认为开展这项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好处?__‎ ‎【阅读名片】‎ ‎(3)请你运用介绍名胜风景的形式简要介绍下列名著中的一部。(2分)‎ ‎《红岩》  《简·爱》  《西游记》‎ 示例:简 爱这个灵魂高贵的灰姑娘,告诉我们只要坚毅地对待生活的苦难与不公,不放弃一切,尊重一切,热爱生活,勇敢地追求幸福,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就如登梵净山一样,一路上跋山涉水,才能见到妙境,涤荡心灵。‎ 当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之时,那种惬意和幸福,像极了寒冬腊月坐泡在九天温泉的感觉。‎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15—18题。(19分)‎ ‎【甲】‎ 谈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乙】‎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 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 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5.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关于读书的话题,但观点却有不同,请你说说两文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乙文的主要观点是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16.甲文开头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排比;这样写,句子整齐,造成一种气势,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17.乙文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分)‎ 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 意在说明读书的方法是“观其大略”,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这样使要讲的道理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引王粲的文字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更具说服力。‎ ‎18.甲文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乙文则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请结合两文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6分)‎ 甲文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是说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乙文的意思是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要想做到这一点,先要完整读书,全面理解,然后熟读精思,层层深入。‎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9—22题。(17分)‎ 赔 偿 余显赋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 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盘:“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递给我, 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19.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4分) ‎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①__摔碎泥塑,告知真相→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__用假钞,买泥塑 ‎(或买泥塑,急离开)__→→ ‎20.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①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 ‎②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的愉悦心情。‎ ‎21.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①气韵儒雅。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 ‎②技艺精湛。三尊泥塑栩栩如生。‎ ‎③诚实守信。“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 ‎④自豪。为自己是“泥人曾”而自豪。(答出两点即可)‎ ‎22.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的美德。结合本文内容,请以“诚信”为话题设计一个演讲稿的开头。要求:不少于5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6分)‎ 示例:我国有一句话叫做:“诚信是金。”意思是:做人讲诚信,就像金子一样宝贵。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诚信比金子更沉重,更宝贵。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已有成百上千年了,自古都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讲究信誉”为人们追求的品德和德行。‎ 三、写作(60分)‎ ‎23.成长路上,我们不断迎接挑战,努力完成各式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有形或无形,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迹,也许其中就有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也许最好的作品还在追寻的路上。‎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最好的作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