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3.50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巧添辅助线证相似三角形
一、添加平行线构造“A”、“8”型
1.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1)定理的基本图形:
(2)燕尾图形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注意:
(1)选择构造平行线的点的原则为不破坏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
(2)一般会出现两组三角形相似,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3)通过线段比例之间的等量代换求解。
2. 方法归纳:
(1)遇燕尾,作平行,构造“A”字“8”字一般行。
(2)引平行线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点:一般选已知(或求证)中线段的比的前项或后项,以同一直线的线段的端点作为引平行线的点。
②引平行线时,不破坏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尽量使较多已知线段、求证线段成比例。
二、作垂线构造相似直角三角形
1. 基本图形
2. 所用知识点
(1)等量代换——等角的余角相等。
13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注意:
(1)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要找准。
(2)利用高线解决问题,一般会用到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思想。
例题 平行四边形ABCD中,CE⊥AE,CF⊥AF,求证:。
解析:作BM⊥AC于点M,可证△ABM∽△ACE,则AB•AE=AM•AC,易得△BCM∽△CAF,则BC•AF=CM•AC,故得出结论。
答案:作BM⊥AC于点M,则∠AMB=∠AEC=90°,
∵∠BAM=∠CAE,∴△ABM∽△ACE,
∴AB•AE=AM•AC,
∵∠BCM=∠CAF,易得△BCM∽△CAF,
∴BC•AF=CM•AC,
∴。
∵AD=BC,
∴。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注意辅助线的添加。
【总结提高】
本节所讲授内容中,主要考查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来解决线段、角度之间的关系。需注意以下四点:
(1)添加辅助线的原则;
(2)构造出的基本模型;
(3)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关系。
(4)复杂问题中等量代换的灵活应用。
例题 用一根手指顶住一个平面图形内的某点,如果平面图形能保持平衡,那么这个点叫这个平面图形的重心,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请你用下图证明三角形的重心分一条中线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为1:2,即在△ABC中,BE,CD是两条中线,它们交于G,求证:DG:CG=EG:BG=1:2。
13
解析:连接AG,交DE于点H,延长AG交BC于点F。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则F。通过△HEG∽△FBG的对应边成比例证得结论。
答案:如图,连接AG,交DE于点H,延长AG交BC于点F。
∵点G是△ABC的重心,
∴点F是BC的中点。
∴BF=FC。
∵D、E是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
∴HE∥BF,F。
∴△HEG∽△FBG,
∴,即EG:BG=1:2
同理 DG:CG=1:2。
∴。
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定理的证明,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和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本定理要求学生能记住,并熟练应用。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绥化)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CD上的一点,DE:EC=2:3,连接AE、
13
BE、BD,且AE、BD交于点F,则( )
A. 2:5:23 B. 4:9:24 C. 2:3:5 D. 4:10:25
**2. 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点G、H在DC边上,且。若AB=15,BC=1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40 B. 60 C. 80 D. 70
**3. 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CED都是平行四边形,点R为DE的中点,BR分别交AC、CD于点P、Q。求BP:PQ:QR=( )。
A.3:1:2 B. 5:3:4 C. 6:5:4 D. 4:1:2
**4. 如图,在△ABC中,D为AC上一点,CD=2DA,∠BAC=45°,∠BDC=60°,CE⊥BD于E,连接AE,过E作EF∥CD交BC于F。下列结论:①BE=EC;②BC2=AC•DC;③S△BEC:S△BEA=2:1;④;⑤。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二、填空题
**5. (武清区一模)如图,Rt△ABC中,∠BAC=90°,AB=3,AC=4,点P为BC上任意一点,连接PA,以PA,P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AQC,连接PQ,则PQ的最小值为 。
13
**6. 如图,Rt△ABC中,AC⊥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D交AB于点E,M为AE的中点,BF⊥BC交CM的延长线于点F,BD=4,CD=3。下列结论:①∠AED=∠ADC;②;③AC•BE=12;④3BF=4AC,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7. (温州一模)如图,在Rt△ABC中,∠ABC=90°,以点C为圆心作弧,分别交AC、CB的延长线于点D、F,连结DF,交AB于点E,已知,tan∠DFC=2,则BC= , = 。
**8.(嘉兴)如图,在Rt△ABC中,∠ABC=90°,BA=BC。点D是AB的中点,连接CD,过点B作BG丄CD,分别交CD、CA于点E、F,与过点A且垂直于AB的直线相交于点G,连接D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②点F是GE的中点;③;④,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13
三、解答题
9. 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D为AB上一点,分别在半圆上取点E、F,使EA=DA,FB=DB,过D作AB的垂线,交半圆于C。
求证:CD平分EF。
*10. 在△ABC中,∠C=90°,AC=4,BC=3。
(1)如图1,四边形DEFG为△ABC的内接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
(2)如图2,三角形内并排的两个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于△ABC,求正方形的边长;
(3)如图3,三角形内并排的三个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于△ABC,求正方形的边长;
(4)如图4,三角形内并排的n个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组成的矩形内接于△ABC,求正方形的边长。
**11. (丰台区二模)阅读下列材料:
已知:如图1,在Rt△ABC中,∠C=90°,AC=4,BC=3,P为AC边上的一动点,以PB,PA为边构造平行四边形,求对角线PQ的最小值及此时的值是多少。
13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小明联想到在学习平行线间的距离时所了解的知识: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的所有线段中,垂直于平行线的线段最短。进而,小明构造出了如图2的辅助线,并求得PQ的最小值为3。参考小明的做法,解决以下问题:
(1)继续完成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当PQ的长度最小时,= ;
(2)如图3,延长PA到点E,使AE=nPA(n为大于0的常数)。以PE,PB为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对角线PQ的最小值为 ,此时= ;
(3)如图4,如果P为AB边上的一动点,延长PA到点E,使AE=nPA(n为大于0的常数),以PE,P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对角线PQ的最小值为 ,此时= 。
**12. 若已知:如图,AB⊥BD,CD⊥BD,垂足分别为B、D,AD和BC相交于点E,EF⊥BD,垂足为F,我们可以证明成立(不要求考生证明)。
若将图中的垂线改为斜交,如图,AB∥CD,AD,BC相交于点E,过点E作EF∥AB交BD于点F,则:
(1)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请找出间的关系式,并给出证明。
13
1. D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DC=AB,DC∥AB,求出DE:AB=2:5,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推出△DEF∽△BAF,求出△DEF和△ABF的面积比,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DEF和△EBF的面积比,即可求出答案。
2. D 解析:连接EF,过O作MN⊥DC于N,交EF于M,求出四边形DEFC是矩形,推出EF∥CD,EF=CD=15,证△EOF∽△GOH,推出,求出ON=2,OM=6,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S矩形DEFC-S△EFO-S△HOG,分别求出,代入即可。
3. A 解析:由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CED都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PBC∽△RBE,继而可得,PB=PR,又由点R为DE的中点,△PCQ∽△RDQ,可得,继而可求得BP:PQ:QR的值。
4. C 解析:作AH⊥BD的延长线于H,作BG⊥CD于G,根据条件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BA=∠EAB,就可以得出BE=AE。由∠ECD=∠EAD,得出CE=AE。可以得出①是正确的,设参数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BC的值,从而得出结论②;根据等底的两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高之比,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高的比就可以得出结论③;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三角形相似,根据性质求出EF与AD的数量关系,而得出结论④;根据三角函数值的定义建立直角三角形,用参数表示出相应边的值就可以求出结论⑤。
5. 解析:以PA,P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AQC,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O是AC中点,PQ最短也就是PO最短,所以应该过O作BC的垂线P′O,然后根据△P′OC和△ABC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PQ的最小值。解题的关键是作高线构造各种相似三角形。
6. ①③④ 解析:①∠AED=90°-∠EAD,∠ADC=90°-∠DAC,∠EAD=∠DAC;②易证△ADE∽△ACD,得DE:DA=DC:AC=3:AC,AC不一定等于4。③由①证△BED∽△BDA,得,得=12;④连接DM,可证DM∥BF∥ AC,得FM:MC=BD:DC=4:3;易证△FMB∽△CMA,得比例线段求解。
7. 解析:由在Rt△ABC中,∠ABC=90°,tan∠DFC=2,可得BE=2BF,又由S△BEF=9,即可求得BF与BE的长,然后过点C作CH⊥DF于点H,设DH=h,可求得h的值,继而由勾股定理求得BC的长;首先过点D作DM⊥BC于点M,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得DM的长,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AB的长,继而求得答案。
8. ①③ 解析:根据题意首先易证得△AFG∽△CF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与BA=BC,继而证得正确;由点D是AB的中点,易证得BC=2BD,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DBE=∠BCD,即可得,继而可得;即可得,又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即可求得;则可得。
13
9. 证明:如图,分别过点E、F作AB的垂线,G、H为垂足,连FA、EB。
易知:。
两式相减得:,即。
于是:。
∴DH=GD。显然,EG∥CD∥FH。故CD平分EF。
10. 解:(1)在图1中作CN⊥AB,交GF于点M,交AB于点N。
在Rt△ABC中,∵AC=4,BC=3,
∴AB=5,CN=,
∵GF∥AB,
∴△CGF∽△CAB,
∴,
设正方形边长为x,则 ,∴x=;
(2)在图2中作CN⊥AB,交GF于点M,交AB于点N。
∵GF∥AB,
∴△CGF∽△CAB,
∴,
设每个正方形边长为x,则,
13
∴x=;
(3)在图3中作CN⊥AB,交GF于点M,交AB于点N,
∵GF∥AB,
∴△CGF∽△CAB,
∴,
设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
∴x=;
(4)设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同理得到:,则x=。
11. 解:(1)如图2,
∵四边形APBQ是平行四边形,
∴AP∥BQ,AP=BQ。
∵QP⊥AC,∠ACB=90°,
∴∠APQ=∠C=90°。
∴PQ∥BC。
∵PC∥BQ,PQ∥BC,∠C=90°,
∴四边形PCBQ是矩形。
∴QB=PC。
∴AP=PC。
∴。
(2)如图5,
13
由题意可知:当QP⊥AC时,PQ最短。
∵QP⊥AC,∠ACB=90°,∴∠APQ=∠C=90°。∴PQ∥BC。
∵四边形PBQE是平行四边形,∴EP∥BQ,EP=BQ。
∵PC∥BQ,PQ∥BC,∠C=90°,∴四边形PCBQ是矩形。
∴QB=PC,PQ=BC=3。∴EP=PC。
∵AE=nPA,∴。
∴。
∴。
(3)过点C作CH⊥AB,垂足为H,如图6,
由题意可知:当QP⊥AB时,PQ最短。
∵QP⊥AB,CH⊥AB,
∴∠APQ=∠AHC=90°。
∴PQ∥HC。
∵四边形PCQE是平行四边形,
∴EP∥CQ,EP=CQ。
∵PH∥CQ,PQ∥HC,∠PHC=90°,
∴四边形PHCQ是矩形。
∴QC=PH,PQ=HC。
∴EP=PH。
∵AE=nPA,
∴。
∴。
13
∵∠ACB=90°,BC=3,AC=4,
∴AB=5。
∵∠HAC=∠CAB,∠AHC=∠ACB=90°,
∴△AHC∽△ACB。
∴。
∵BC=3,AC=4,AB=5,
∴。
∴,。
∴,。
∴ 。
∴。
∴。
∴。
12. 解:(1)成立。
证明:∵AB∥EF
∴
∵CD∥EF
∴
∴
∴;
(2)关系式为:
证明如下:分别过A作AM⊥BD于M,过E作EN⊥BD于N,过C作CK⊥BD交BD的延长线于K。
由题设可得:
13
∴
即
又∵BD•AM=S△ABD,BD•CK=S△BCD ,BD•EN=S△BED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