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50 KB
  • 2021-11-06 发布

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 ‎1.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支持这一“凿空”举动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班超经营西城期间,曾派人出使大秦,虽然未能成功,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这个人是(  )‎ A.司马迁 B.甘英 C.张仲景 D.班勇 ‎3.下列管辖西域的机构中,属于唐朝设置的是(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安西都护府 ‎③北庭都护府 ‎④北庭都元帅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为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其结果是(  )‎ A.平定了准噶尔 B.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 C.收复了新疆 D.阻挡了沙皇俄国的进犯 ‎5.如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国共两党合作 D.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6.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 A.婚姻自主意识 B.崇洋逐新趋向 ‎ C.民族风情特征 D.自由平等风尚 第21页(共21页)‎ ‎7.如图为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 C.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8.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 ‎9.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10.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11.如图两部文学作品反映的共同核心思想是(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浪漫主义 ‎12.列宁说:”‎ 第21页(共21页)‎ 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 C.《拿破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13.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 A.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 B.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 C.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 D.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 ‎14.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如图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 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 ‎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 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15.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审时度势,大胆创新,实行了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坚持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经济 ‎ C.优先发展工业 D.稳定金融市场 ‎16.张丽同学搜集了有关“玻利瓦尔”“甘地”“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资料,准备制作一个复习专栏,请为她归纳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 C.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D.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二、非选择题 ‎17.180年前发生的   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1页(共21页)‎ ‎18.160年前的某一天,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   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19.125年前,《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0.120年前,八国联军侵华。第二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1.时代呼唤改革,改革造就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多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0K……‎ 创造新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摘编自陈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1)材料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在哪个地方开始实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2)据材料,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据材料,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为此,我国将会怎样做?‎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21页(共21页)‎ ‎(1)材料中的“城邦”是指什么?该城邦全盛时期的领导人是谁?‎ 材料二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这场“政治改革”史称什么?它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这个变化,主要就表现在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尊重。这就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3)“新体制”是以哪部法律文件为基础逐渐确立起来的?依据材料,“新体制”的确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依据材料,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农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23.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 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同学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运动的先锋是什么人?‎ 材料二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第21页(共21页)‎ 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刘金质《冷战史》‎ ‎(3)结合所学知识,“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四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依据材料,中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是什么?举两例说明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努力。‎ 第21页(共21页)‎ ‎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支持这一“凿空”举动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解答】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在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班超经营西城期间,曾派人出使大秦,虽然未能成功,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这个人是(  )‎ A.司马迁 B.甘英 C.张仲景 D.班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朝出使大秦的人物,知道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使臣安敦访问洛阳。‎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十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使臣安敦访问洛阳。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朝出使大秦的人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下列管辖西域的机构中,属于唐朝设置的是(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安西都护府 ‎③北庭都护府 ‎④北庭都元帅府 第21页(共21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加强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唐太宗、武则天时,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设置管辖西域天山地区的机构名称为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唐太宗、武则天时,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②③符合题意,①西域都护府,设置于汉朝;④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加强新疆地区的设置机构,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加强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为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其结果是(  )‎ A.平定了准噶尔 B.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 C.收复了新疆 D.阻挡了沙皇俄国的进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准噶尔,击溃了叛军。‎ ‎【解答】17世纪,准噶尔逐渐成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1690年,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寻找借口进攻内蒙古,妄图制造国家分裂。康熙年间,蒙古族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在乌兰布通战役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的胜利。为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其结果是平定了准噶尔。‎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5.如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国共两党合作 D.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分析】本题以“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为依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历程。‎ ‎【解答】依据题干关键词“国民党一大、北伐、西安事变、抗战胜利”‎ 第21页(共21页)‎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国共两党合作共赢。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北伐战争则是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以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7月发动的一场统一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民族危机严重,民族意识觉醒,国共两党也由分裂走向合作抗日,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居面,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故C符合题意;北伐胜利进军、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的革命历程表述不全面,故AB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国民党一大、北伐、西安事变、抗战胜利”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体现国共两党合作共赢。‎ ‎6.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 A.婚姻自主意识 B.崇洋逐新趋向 ‎ C.民族风情特征 D.自由平等风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体现出当时的自由、平等风尚。‎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 ‎7.如图为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 第21页(共21页)‎ C.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关键对图表的解读.‎ ‎【解答】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出现了材料中1953年到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8.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 ‎【分析】本题考查了邓稼先的相关史实。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 ‎【解答】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邓稼先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9.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文明。考查识记古代埃及的基础知识。‎ ‎【解答】B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成就,不是两河流域,故排除;C项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的成就,属于两河流域,故排除;D项汉谟拉比石柱是两河流域的成就,不是罗马,故排除。A项描述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古代埃及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区别开来。‎ 第21页(共21页)‎ ‎10.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分析】本题考查了庄园。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解答】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特征。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1.如图两部文学作品反映的共同核心思想是(  )‎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浪漫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知道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解答】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神曲》是但丁的杰作.《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是的作品.但丁和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故两部文学作品反映的共同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第21页(共21页)‎ ‎12.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 C.《拿破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据”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是《共产党宣言》。‎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13.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 A.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 B.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 C.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 D.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解答】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把蒸汽机作为船的动力机,发明了汽船,使人类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更加先进的四轮汽车,此后又建成了汽车流水装配线。故选项C符合题意。‎ 第21页(共21页)‎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4.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如图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 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 ‎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 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分析】本题以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为依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5.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审时度势,大胆创新,实行了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坚持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经济 ‎ C.优先发展工业 D.稳定金融市场 ‎【分析】‎ 第21页(共21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从而使美国的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从而使美国的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点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影响等。‎ ‎16.张丽同学搜集了有关“玻利瓦尔”“甘地”“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资料,准备制作一个复习专栏,请为她归纳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 C.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D.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分析】本题考查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注意全面分析题干给出的相关史实。‎ ‎【解答】张丽同学搜集了有关“玻利瓦尔”“甘地”“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资料,准备制作一个复习专栏,请为她归纳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BD与题目给出的相关事件无关。“玻利瓦尔”领导的拉美独立运动;“甘地”领导了亚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纳米比亚独立”属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属于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二、非选择题 ‎17.180年前发生的 鸦片 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0年前发生的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答案为:鸦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160年前的某一天,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 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分析】‎ 第21页(共21页)‎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故答案为:‎ 圆明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9.125年前,《 马关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的知识点,关键信息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解答】125年前指的是1895年。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答案为:‎ 马关条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向学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御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20.120年前,八国联军侵华。第二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 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掌握《辛丑条约》的影响。‎ ‎【解答】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故答案为:‎ 完全陷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21.时代呼唤改革,改革造就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多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21页(共21页)‎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0K……‎ 创造新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摘编自陈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1)材料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在哪个地方开始实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2)据材料,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据材料,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为此,我国将会怎样做?‎ ‎【分析】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特区的设置、世界经济全球化、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等知识,明确时代呼唤改革,改革造就时代,中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解答】(1)据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徽、四川率先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设置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据材料二“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 第21页(共21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据材料三“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可知,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作出了的判断是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故答案为:‎ ‎(1)安徽凤阳小岗村;意义:经济特区的设置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外因”:世界经济全球化。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3)判断: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怎么做: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点评】考查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特区的设置、世界经济全球化、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中的“城邦”是指什么?该城邦全盛时期的领导人是谁?‎ 材料二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这场“政治改革”史称什么?它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第21页(共21页)‎ ‎ 这个变化,主要就表现在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尊重。这就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3)“新体制”是以哪部法律文件为基础逐渐确立起来的?依据材料,“新体制”的确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依据材料,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农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分析】本题以四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日本大化改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文字材料的分析与理解。‎ ‎【解答】(1)由材料一“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可知,材料中的“城邦”是指雅典。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2)由材料二“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可知,这场“政治改革”史称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3)依据材料信息“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尊重”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新体制”指的是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法治”取代了“人治”,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依据材料信息“这就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可知,君主立宪制为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基础。‎ ‎(4)据材料四“‎ 第21页(共21页)‎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雇农,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增加了粮食产量,采用了新式农具,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 ‎(1)雅典;伯利克里。‎ ‎(2)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3)《权利法案》;为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基础。‎ ‎(4)积极作用:增加了粮食产量;采用了新式农具;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掌握雅典民主政治、日本大化改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 ‎23.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 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同学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运动的先锋是什么人?‎ 材料二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第21页(共21页)‎ ‎,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刘金质《冷战史》‎ ‎(3)结合所学知识,“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四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依据材料,中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是什么?举两例说明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努力。‎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巴黎和会、苏联解体的相关事实。以基础知识为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解答】(1)依据材料一”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同学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权益交由日本继承,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发起了一场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3)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推动世界格局朝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 ‎(4)依据材料,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是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领域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学生。‎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3)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第21页(共21页)‎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领域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准确识记知识。认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30 6:58:27;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1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