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两种电荷》说课稿
1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原理、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2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有两种电荷”。通过课本图1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即可。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用演示实验及画图讲解。
3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两种电荷
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
9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有两种电荷”。通过课本图1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即可。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用演示实验及画图讲解。
[教学内容]
1、摩擦起电现象。
2、两种电荷的规定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电荷及其单位。
5、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原理、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教学器材]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尺、梳子,验电器,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方法]
讲授(1课时)
9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设问: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用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将塑料尺接近碎纸屑,看到什么现象(让学生动手做)。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通过设问引出本节内容。
二、讲授新课
1、摩擦起电、电荷。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两种电荷
(1)演示实验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排斥。演示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排斥。演示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提问:在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呢?用不同的带电体分别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看看他们之间是怎样互相作用的?通过实验进行推理得出:
A、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B、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C、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可以带电,那么,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3、验电器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9
5、原子及其结构
通常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学生看书思考),教师讲解并解释摩擦起电的实质: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因为摩擦会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6、导体和绝缘体
(1)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金属是导电的,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要求知道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等级。
(2)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电,B不带电,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要求学生观察现象),老师解释: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棒定向移动,说明塑料不善于导电。我们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三、小结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3、电荷相互作用。
4、原子及其结构。
5、导体和绝缘体。
四、练习
1、金属能导电靠的是( )
A、原子核 B、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C、所有核外电子 D、自由电子
2、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金属箔张开了,这说明( )
9
A、电荷从验电器移到橡胶棒
B、电荷从橡胶棒移到验电器。
C、电荷根本没移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3、A、B、C、D四个带电体,A排斥B,A吸引C,C排斥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则A带 电,B带 电,C带 电,D带 电。
五、作业
书本P35:1、2、3
第1节 两种电荷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1节 两种电荷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两种电荷
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有两种电荷”。通过课本图1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即可。最后一部分“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用演示实验及画图讲解。
[教学内容]
1、摩擦起电现象。
9
2、两种电荷的规定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电荷及其单位。
5、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原理、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难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教学器材]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尺、梳子,验电器,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方法]
讲授(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设问: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用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将塑料尺接近碎纸屑,看到什么现象(让学生动手做)。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通过设问引出本节内容。
二、讲授新课
1、摩擦起电、电荷。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9
(2)、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两种电荷
(1)演示实验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排斥。演示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排斥。演示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提问:在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呢?用不同的带电体分别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看看他们之间是怎样互相作用的?通过实验进行推理得出:
A、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B、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C、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可以带电,那么,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3、验电器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原子及其结构
通常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学生看书思考),教师讲解并解释摩擦起电的实质: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因为摩擦会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6、导体和绝缘体
9
(1)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金属是导电的,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要求知道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等级。
(2)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电,B不带电,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要求学生观察现象),老师解释: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棒定向移动,说明塑料不善于导电。我们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三、小结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3、电荷相互作用。
4、原子及其结构。
5、导体和绝缘体。
四、练习
1、金属能导电靠的是( )
A、原子核 B、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C、所有核外电子 D、自由电子
2、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发现金属箔张开了,这说明( )
A、电荷从验电器移到橡胶棒
B、电荷从橡胶棒移到验电器。
C、电荷根本没移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3、A、B、C、D四个带电体,A排斥B,A吸引C,C排斥D,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则A带 电,B带 电,C带 电,D带 电。
五、作业
9
书本P35:1、2、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