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 M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导入
:
俄国十月革命后,为了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苏俄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项政策虽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工厂停工,农业减产,饥荒流行。面对这严重的危机,这时的苏俄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现状呢?
第
11
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
列宁
学习目标
1
、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
2
、理解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
学习重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
学习难点
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我们计划
……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
----
列宁
5
、作用:
1921
年
(苏俄)
从苏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列宁
一、
新
经济政策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
、背景:
2
、领导人:
3
、时间:
4
、内容
:
①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
实行自由贸易。
③
中小企业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④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经济政策“
新
”在将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开放市场、自由贸易联系起来。其
实质
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
经济政策的
实质
苏联的成立
1922
年底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苏联
”
请注意区别
:
苏俄(
1917
年
11
月
—1922
年)
苏联(
1922
年
—1991
年)
列宁
逝世以后,以
斯大林
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
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进行斗争。
1928
开始
,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
五年计划经济
建设。
重点:
重工业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苏联的工业化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
斯大林
《
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
根据材料归纳
,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①经济技术落后,工业落后;
②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1
、提出(时间、人物):
2
、时间:
3
、措施:
①
时间:
②
重点:
③
成果
:
1928—1937
年
优先发展
重工业
①
由落后的
农业国
变成强大的
工业国
。
②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位
,
世界第二位
。
1925
年 斯大林
二、苏联的工业化
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1926
年起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
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4
、评价: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
苏联工业化是在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下完成的。
指令性计划的优点
:
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指令性计划的缺点
:
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为使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什么方针?
农业集体化
三、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
1
、背景
1927底—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3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起
4
、措施
①
开展了
消灭富农
运动
;
②
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
集体
农庄提供机械服务,
③
监督
集体
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2
、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
姜长斌
《
读懂斯大林
》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
,
苏联政府采取
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
据统计
……
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
40%
,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
……
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
1/3
。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4
、弊端:
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到
1937
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
93
%,耕地面积达
99
%,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豪情万丈,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这样,就确立了斯大林的绝对威信,形成了高度集权的
斯大林模式
。
四、苏联模式
1
、背景: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
、确立标志
:
1936
年
苏联公布了
新宪法
3
、内容
:
宣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人剥削人的现象
4
、意义
:
宣告了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
1936
年
苏联通过
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斯大林创建的
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
——
斯大林模式
5
、特征:
高度集中的
计划
经济体制和高度
集权
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以
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
排斥市场
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
没有主动性
。
权力高度集中
,
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6
、评价
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
麦德维杰夫
《
让历史来审判
》
积极作用:
①
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
工业化
,
②
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
定了
物质基础
,
③
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
,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工轻比例严重失调
2、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指令计划压制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
、
计划经济体
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消极作用:
后来成为苏联社会
经济
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知识拓展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1
、经验:
①国家建设应有计划的指导
;
②
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2
、教训:
①
政治上要防止权力高度集中和个人崇拜
,
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②
经济上要尊重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
,
不应过分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
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
③
重视民生问题等。
3
、启示
:
①政治上
要
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
②经济上
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③
要切实
保护农民的利益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
生产关系改革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⑤
经济发展模式要因时而变因国情而变,一切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
1
)“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
2
)“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什么模式?
(
1
)
新经济政策:
从苏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
2
)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课堂小结
项目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发展道路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计划
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
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知识拓展
斯大林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成就?
(
措施有哪些?
)
经济上:
1
、
1928
年
—1937
年,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2
、实行农业集体化。
政治上:
1936
年,苏联公布新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形成。
时间
重大事件
1917.3
二月革命
1917.11
十月革命
1918—1920
三年国内战争
1921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
年底
苏联成立
1928—1937
先后完成第一个、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6
苏联公布新宪法
请列出
1917
~
1936
年苏俄
(
苏联
)
历史大事年表?
1.
到
1925
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好转,这主要得益于(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
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源,其主要特征是(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C.
注重民主法制建设
D.
提倡个人崇拜
达标检测
·
巩固新知
B
A
C
4.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
)
A
.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
.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
.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D
5.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强大的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A.
苏联成立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
十月革命的胜利
D. 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
6.
“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
邓小平
(
2
)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
1
)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
(
3
)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1921
年,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从国情出发;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
……
7.
【分析数据
——
解释历史现象】(
4
分)
解读下列数据,运用相关史实,简述“沙俄
→
苏俄
→
苏联”的经济发展历程。
答题思路:
先看分值,按分答题(此题四点)
根据题干和年代尺划分分值
图一:
①
1914
﹣
1917
年间
,由于当时的俄国
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致经济衰退,
粮食产量下降
;
(
1
分)
②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由于
三年国内战争
(
1918--1920
年
)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影响,
粮食产量继续下降
;
(
1
分)
③
1921
﹣
1925
年
,苏俄实施
新经济政策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1
分)
图二:
④
1928
﹣
1937
年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
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迅速,到
1937
年苏联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
(
1
分)
评分说明:
需根据图表变化,答出引起变化的具体史实,表一共
3
分,表二得
1
分,共
4
分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
...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
——《
苏联兴亡史
》
实施“新经济政策
“
下图为
1913—1925
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1913
年
—1917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影响;
1918
年
—1920
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影响;
1921
年
—1925
年,列宁实施
新经济政策
。
相关文档
- 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美国2021-11-064页
- 人教历史九上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2021-11-064页
-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历史试卷试2021-11-063页
- 2020届高三历史备考技巧:超实用的高2021-11-0633页
- 九年级历史上册 蒸汽时代的到来 2021-11-0625页
- 黔东南州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试题及2021-11-0614页
- 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历史试卷(解2021-11-0634页
- 人教部编版九上历史第17课 君主立2021-11-0631页
- 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2021-11-065页
- 甘肃省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试题及答2021-11-0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