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 M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空气的成分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 )
A.氮气(N2)
B.氧气(O2)
C.水蒸气(H2O)
D.二氧化硫(SO2)
4.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
5.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
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
A.氧气、氩气
B.氮气、氧气
C.天然气、氧气
D.氮气、氩气
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
A.用作灯泡填充气
B.用作火箭助燃剂
C.用作粮食保护气
D.用作制氨气的原料
7.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
B.空气是混合物
C.空气中不含有二氧化碳
D.氮气可以供给呼吸
8.“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D.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9.近几年雾霾天气一度笼罩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地 PM2.5 指数直逼最大值,下
列行为不利于雾霾天气治理的是( )
A.以步代车 B.风力发电
C.焚烧垃圾 D.植树造林
10.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种成分?
(1)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2)冬天进入室内,眼镜片上有一层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3)放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
能力提升 NENGLI TISHENG
2
11.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 CO、CO2 和 SO2 等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1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13.人工降雨可使用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氮是一种混合物
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
D.液氮汽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14.小明发现“可比克”薯片等易碎食品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他对此产生了
兴趣。经查阅资料得知是采用了充气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空气
15.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其次是氧气。已知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在标准状况下,液态氮的沸点是-195.8 ℃,远低于常温。最近,有的科学家
根据蒸汽机的原理,发明了一种液态氮蒸汽机,它是利用液态氮吸收环境中的热量而汽化来
驱动机车。从能源和环保的角度看,你认为这种蒸汽机有什么优点?(各答一条)
16.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小华同学采用如下图 A 所示的实验装置。
(1)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红磷燃烧的现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由
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推测集气瓶内剩余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小明设计了图 B 所示的改进装置,用 50 mL 注射器(小试管中的气体约有 30 mL,活
塞事先处在 20 mL 刻度处)测量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
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活塞慢慢左移到约______ mL 刻度处(取整数值);此改进装置的优点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25 mL 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
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
3
却至室温后,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 mL 22 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21%(填“>”“=”或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
参考答案
1.A 点拨:空气中氧气约占 21%,氮气约占 78%,二氧化碳约占 0.03%,稀有气体约
占 0.94%。记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零三,二氧化碳和
杂气。
2.B 点拨: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是氮气和氧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化学性
质较活泼。
3.D 点拨:氮气、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它们都不
会污染空气。
4.C 点拨: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都能用专门的符号表示。反之,能用专门的符号
表示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5.D 点拨:可用作保护气的气体必须是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氩气是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焊接
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氮气、氩气可作为保护气。天然气能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因此
天然气、氧气不能用作保护气。
6.B 点拨: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下非常稳定,可用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的保护气等,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气,但没有助燃性,不能作助燃剂。故 B 不正确。
7.B 点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对人的呼吸系统有严重危害,A 不正确;空气
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物,B 正确,C 不正确;氮气化学性质
稳定,不能供给呼吸,D 不正确。
8.A 点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料中含硫或氮,燃烧生成硫和氮的氧化物,
与水反应生成酸,随雨雪降落,与二氧化碳、汽车尾气和森林砍伐关系不大。
9.C 点拨: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 PM2.5,不利于雾霾天气治
理。
10.(1)氧气 (2)水蒸气 (3)二氧化碳
11.B 点拨:CO2 是空气固有的一种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12.D 点拨:A 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软;B 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冷而凝结成小水滴;C 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而凝结成固体;D 是因为菜窖或
深井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故只有 D 与水蒸气无关。
13.D 点拨:液氮是氮气的液化状态,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A 错;氮气是空气的
一种主要成分,使用氮气不会污染空气,B 错;液氮容易汽化变为氮气,氮气难溶于水,故
降落的雨滴中不会含有大量的液氮,也不会溶解大量的氮气,故 C 错。因而只有 D 正确。
14.B 点拨:食品采用充气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
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使食品变质,不易保存。
15.氮气的性质不活泼,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化学 反应,故不易产生污染物;氮气本身
无毒,不会对大气产生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大气中氮气储量大,价廉,有利于节约能源
及开发新能源等。
16.(1)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慢慢熄灭
(2)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1
5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
5
(3)难溶于水、不能支持燃烧等
(4)10 不污染空气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红磷不能在剩余气体中燃
烧,说明剩余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1
5
,液面不
再上升,说明剩余气体难溶于水。小明设计了图 B 所示的改进装置,原理完全相同,即白磷
5
燃烧消耗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压强减小约 1
5
;由于改进装置始终密闭,不会污染空气。
17.(1)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2)< ①②③
(3)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
变化,从而得出该成分的含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点拨:在实验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能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与铜丝发
生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了 3 mL,故可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2%;应从实验本身
及操作中去思考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铜丝量的多少、加热的程度及时间、装置的密
闭性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本题介绍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除
去混合物(空气)中的一种成分(氧气),再测量混合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
得出该种成分(氧气)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