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高考十篇满分作文精细点评
合作赢来成功,互助造就未来
辽宁考生
尊敬的世界各国青年代表:
你们好!我是中国青年代表何作赢,名字的谐音就是“合作赢”,我的名字很好记吧?很巧,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合作赢来成功,互助造就未来”。(开篇入题,直接亮出论点,主题鲜明,演讲内容有针对性)
为什么说合作互助造就成功未来呢?(关键句独立成段,思路清晰)
中国的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这两句话都说明人类命运相连,想在地球上长久生存、繁衍下去,就必须互敬互爱,以合作赢来成功,以互助造就未来!
那么,我们青年怎样做,才能实现合作、互助、共赢呢? (关键句独立成段,展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层进式思路)
首先,我们青年要敢于担当,做合作互助的倡议者和主力军。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是青年的未来,是青年比拼能力的时代。现在,世界各国国力不相等,社会文明程度不相同,发展不均衡。一些国力强大的国家怀揣纵横天下之心,有只手遮天之意。对此,各国青年应勇于担当,及时站出来提出抗议,并发出倡议:各国要合作互助,实现共赢与多赢。青年一代发出合作互助的呼声,就会引起青年所在国家的人民的关注,进而理解和接受,一国如此,各国如此,合作互助的风气便会逐渐形成,单边主义定会被拋弃,共赢与多赢的局面定能形成。
其次,我们青年要勇于出谋划策,做合作互助的践行者和创新者。“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合作互助的重要性,还要成为合作互助的践行者和创新者,创新合作形式,设计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文章紧扣“合作互助”主题,分出两个并列分论点,一为“我们青年要敢于担当,做合作互助的倡议者和主力军”,一为“我们青年要勇于出谋划策,做合作互助的践行者和创新者”,不蔓不枝,论点集中而突出)
中国有一项传统的比赛项目叫“山羊过独木桥”,其规则是:参赛者两两对决,同时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相向而行,能突破对方阻拦且成功过桥者获胜。通常情况下,参赛者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让自己通过。而在一场比赛中,参赛者抱住彼此,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他们创造了一条新的合作过桥之路,诠释了合作共赢的意义。(该事例论证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和煽动性)
合作赢来成功,互助造就未来!青年们,“合作赢”的倡议,需要我们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理应肩扛责任,共同奋斗。(以谐音语“合作赢”回应开头,首尾圆合,体现了语言的技巧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来中国做客!谢谢大家!”
【点评】立论切题,说理深刻。开篇就指出演讲题目即是观点,然后用引导语“为什么说合作互助造就成功未来呢”对观点进行拆解,并解释原因;接着用引导语“我们青年怎样做,才能实现合作、互助、共赢呢”过渡到“怎么做”,即提出方法,将观点落到实处。文章引用名言和诗句进行论证说理,并举出事例来佐证,说理深刻,逻辑上层层深入。
语言形象,生动风趣。开篇由名字谐音切入话题,提出观点,幽默风趣;论证时,引用名句生动、形象说理,用词严谨;结尾再次提到名字谐音“合作赢”,提醒听众重视,深化主旨,呼应开头。
最后一记三分
浙江考生
环顾四周,母亲似乎还未回来,他蹑手蹑脚地抱着球走进房门,脱下被汗水浸湿的背心,准备去楼下洗澡。(何以“蹑手蹑脚”?开头设下了悬念。)
“又打球去了?”他怔了一下,猛地回头,发现母亲正站在房门口,面色铁青。
“我怎么跟你说的,天天打球能当饭吃吗?有那么多工夫不如在家背背书,不然你怎么考得上政法大学?”(对话描写很精彩,体现了母亲的不满心理。)
我本来就不想考,他这样想着。
他自幼热爱篮球,从小学以来一直担任篮球队队长,百发百中的三分球是他称霸球场的资本。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考入体育学院,专修篮球,然后进市队、省队,甚至国家队。(母亲想让“他”考政法大学,“他”却想考体育学院,此为一波折。)
然而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认为体育这条路太过虚无缥缈,进入公检法系统才是最稳妥的出路。“知道了,烦死了!”他把门一摔,径直朝浴室走去。他并不想反抗母亲,他很清楚母亲为了他的学业付出了多少辛劳与心血。
“可为什么我不能自己选择未来的路呢?”他拿起喷头,将水开到最大。(文章没有枯燥的说理或议论,而是将人物的言行以及情感表达蕴含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中,耐人咀嚼和回味。)
不久,全国暴发了严重的疫情,而今年也是他将要参加高考的一年。
“好球!”又是一记三分命中,比赛结束了。教练走过来对他说,由于疫情,明天起停止训练。
他骑车行走在大街上,发现路上的行人都戴起了口罩。
有那么严重吗?他在心里暗笑,反正也轮不到自己。
回到家后,他却得到一个噩梦般的消息:母亲被确诊了。
按照规定,他也被送往医院进行观察并隔离。站在医院的走廊上,眼前是无数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奔忙的场景,一想到他们之中的某些人正为了拯救母亲在一丝不苟地工作,他的眼眶湿润了。
万幸的是,母亲最终被治愈出院了。这时离他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母亲住院、出院是母亲和我转变想法的依据,所以写的较为详细。)
“经历了这么多,我也想通了,我应该支持你的兴趣爱好,放心大胆地去考吧!或许这些我应该早点对你说的,这次疫情差点让我没机会跟你说这些。”他望向母亲的眼,心中泛起一股暖流。母亲的脸虽因疾病更显瘦削,目光中却满是慈祥与温柔。(母亲治愈后同意“他”考体育学院了,一波又起。)
“成绩出来了!”伴随朋友的一声尖叫,他命中一记超远三分。
“你居然考得这么高,看来北体稳了呀!"
“不,”他笑了笑,“我报医科大学。”(“他”因“被送往医院进行观察并隔离”的遭遇,改变了初衷,转而想报考医科大学,这种欧·亨利式结尾,为文章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点评】构思精巧,引人入胜。文章一开始就呈现出“我”与母亲在人生定位上的矛盾,“我”想报考体校,母亲却让“我”报考政法大学;经过疫情后,母亲想通了,同意“我”报考体校,但是“我”却选择了医科大学。最后的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人·城·国
山东考生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与人不得得不保持距离,城与城、国与国之间也少了联系,然人们距离虽远,心若比邻。在猛烈进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入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整个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谁也不能、无法游离在外。(开篇紧扣材料与文章标题,从疫情突降起笔,迅速入题。)
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疫的战线。普通人居家隔离,这是预防,也是参战。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 他们是无畏的冲锋者。当爱情遇上疫情,白衣天使李文静选择推迟婚期,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中抢回更多的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冲锋在抗疫烽火线,用渐冻的身躯、以“铁人”般的意志,托起信心与希望……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冲锋在前,基层干部、警察、环卫工、快递小哥、志愿者等在后,为医护人员和社区群众筑起守护线。病毒拉开了人们的社交距离,却让各个群体共担风雨,联手抗疫。(用普通人居家、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各个群体守护在后,论述“病毒拉开了人们的社交距离,却让各个群体共担风雨,联手抗疫”的分论点。)
城被隔成孤岛,岛牵14亿国人心。突发的疫情,让武汉成为孤岛。岛陷危机,八方支援。伴随着抗疫号角的长鸣,全国驰援湖北。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飞抵武汉,当地所缺的医疗物资源源不断地被送来,10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和12天建成的雷神山医院为救治病人抢出时间。每一个定点支援湖北的省份,每一支医疗队伍,都成为挡在疫情前的坚实屏障;每一份物资,都带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抗疫必胜”的祝愿与信念。湖北、武汉并不孤单,每个省、每座城间并无距离,只因人们心心相连。(用全国支援湖北的事例,论述“每个省、每座城间并无距离、只因人们心心相连”的分论点。)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面对肆虐全球的疫情,国与国之间相对隔离,又加强了联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载满抗疫物资的飞机,满载着友谊、祝福,从海外而来,降落在武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疫情持续恶化之时,-架架载着医疗团队与抗疫物资的飞机从中国飞向世界各地。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面前无国界,国家之间无距离。相互驰援,也是同舟共济。(叙述国际往来的概况,证明“疫情面前无国界,国家之间无距离相互驰援,也是同舟共济”的分论点。)
2020年是让人难忘的一年。回首中国五千年的漫长岁月,我们遭受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但越是遭遇坎坷与磨难,我们的心越是与祖国一起跳动。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世界人民的心更加贴近,没有哪个时代的人们比身处疫情之中的人们更能体会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了。
疫情拉开了人与人、城与城、国与国之间的社交距离,却拉近了人们的联系与感情,加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回顾历史与着眼疫情的角度,总结、强化观点。)
【点评】立意深远,文采斐然。从疫情之下人与人、城与城、国与国间的距离与联系展开论述,运用李文静和张定宇、全国对湖北的支援、国家之间互相援助的事例论证分析,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语言上,比喻和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表达在说理清楚的同时极富文采。
并列递进,双管齐下。论证主体采用了并列式、递进式结构,首先阐述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疫的战线,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联系;其次说明城与城的关联;最后论述国与国间的守望相助。人、城、国三者形式上构成并列,内容上又形成了拓展递进。
即便身如苔花,亦要绽放芳华
北京考生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而构成系统的55颗卫星,每一颗都自己的功用。这就好比棋盘上的每一颗棋子, 即使再微不足道,也都棋手的最后制胜贡献了一份力量。我想每一个当代学子也是如此,应尽一己之力,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开篇紧扣材料,通过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材料主旨,然后联系自身提出论点,旗帜鲜明)
“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这不是桀骜不驯,更不是盲目自大, 而是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与追求。我们或许无法成为孔夫子、诸葛亮或是鲁迅那样的伟人,也可能无法创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丰功伟绩,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即使不能造福人类、影响时代,我们也要正视自己的价值并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即使渺小低微,也要努力在自己的天地里绽放芳华,在平凡之处创造伟大。(对“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进行分析阐释,提出普通人应正视自己的价值并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照应题目。)
不同于英雄辈出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年代的伟大精神往往蕴藏在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身上。曾是吉他教师、乐队经纪人的梁俊,在贵州乌蒙山区支教两年多,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一百多首古诗词,并把其中近五十首谱了曲,带领孩子们在大山中歌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快递小哥、建筑工人、志愿者……他们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事例典型生动、既有重点素材梁俊,又有疫情中的众多逆行者,点面结合,论证到位。)就如鲁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身为普通人的我们,纵使人微言轻,但只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合适的岗位上发热发光,亦能成为时代使命的担当者。(引用鲁迅名言,切合主旨,指出身为普通人应该做出的努力。)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在肯定自己价值的同时也要有全局意识,分析形势,从而将自我优势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55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但倘若卫星之间不能互相配合,那么“天网”也是难以织就的。所以,我们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发展,化我所有为时代所需,这样,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方向清晰,越走越宽。(回扣材料, 指出在肯定自己价值的同时要考虑社会、时代所需,论证进一步深入。)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脱颖而出,即使身如苔花,只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亦可绽放芳华,活出自己的功用!(结尾句式锤炼,照应开头,使得本文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点评】层层深入,论证充分。文章先紧扣材料肯定个体价值:然后引述当今时代蕴含伟大精神的普通人事例进行论证,提出个人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最后笔锋一转,联系个体和整体的关系,强调个体奋斗时也应考虑时代所需,论证层层深入,说理较为透彻。
角度独特,文采斐然。文章以苔花比喻普通个体,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意化用入文,照应材料“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的主旨,角度独特。此外,文章行文自然,语言凝练,心路所到之处,就是文字所写之处。
人定兮胜天
上海考生
席慕蓉曾说过:“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冥冥之中,似有一股不可见的力量影响着万事万物。有时,这因果水到渠成,譬如寒窗苦读,最终金榜题名;有时,这因果却显得突兀,譬如庚子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侵吞九州,蔓延全球。意料之外的转折,或说命数,总绕不开对人力因素的讨论。(开篇引用席慕蓉的话,并亮明观点。)
“人定胜天",这个词大家耳熟能详,或遭遇变故时,或斗志昂扬时,宣之于口,呐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认为人类一定能够战胜天命,不管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能克服,不管什么宏图大志我们都能实现。诚然,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决心,且人对事物发展的确具有重要作用。可是,生活从来不会轻易放过我们,很多事不是努力了就有结果,不是拼尽全力就能力挽狂澜。(承接上文,先肯定面对转折时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决心。随后,话锋一转,点明“很多事不是努力了就有结果”,与首段遥相呼应。)
你收拾好背包,以为万事俱备,急冲冲踏上路,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可是猛然回首,你却发现看错了地图,只因从一开始就没有朝着目标进发,又怎么能成功到达?宋代刘过曾有诗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我们须知,人定胜天的断句不是“人”定胜天,而是“人定”胜天。“定”不是说定然,而是说人的谋略、定力,“胜天”也不是指战胜天命、战胜自然,而是指人心安定,人人安守本分,人类的凝聚力和力量能够超越自然界,因而又有“人众胜天” 之说。(引用刘过的名言,并深入浅出地阐释“人定胜天”的内涵,言之成理,令人信服。)
我们太浮躁,太狂妄,妄想征服世界,企图凌驾规律之上,来不及整理自己,来不及安顿灵魂。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与其说是被社会发展驱赶着,不如说是被我们自己驱逐着。我们是自己家园里的流浪者,是自己家园中的侵略者。我们必须承认,自然界自有规律,其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唯有我们坚持努力,向着正确且合理的方向拼搏,才能在一点一点的量的积累上,赢得成功的质变。就像疫情终将过去,世界终会安然无恙。感此,我们须摒弃穷奢极欲的人定胜天,谦逊坚定地弯腰拾起“人定兮胜天”。( 总结全文,呼应文题,并发出呼告,给人启迪。)
【点评】本文立意深刻,言之成理。本文紧紧围绕题目“人定兮胜天”展开,在解说其具体含义的同时,又以宋代刘过的诗句和抗疫等时鲜的事例来进行说理,使文章观点鲜明,与众不同,而又有理有据,能够引起读者的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
引用得当,文采斐然。文章引用名言警句作为论据,不仅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而且增添了音韵美和意蕴美,给人意味绵长之感。此外,文中比喻等修辞手法与长短句的交错运用十分出彩,语言简明洗练,文采斐然。
“镜”之所向,心之所生
贵州考生
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当你们还在面对厚厚的习题册时,我的面前就只剩下薄薄的一张考卷。离别之际,即使字字推敲,
也再写不出这游走在校园的三年光阴。一千多个日夜,听我从这儿讲起。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三年前,我是与你们一般的立志四海之人。我幻想一文成名、高居金榜,“一览众山小”,但试卷上血红且繁多的“X”赤裸裸地嘲笑着课上开小差、打瞌睡的我。现在看来,当时的我就像怀抱鸿鹄之志的井底之蛙,心比天高且不自量力。“总是会有第一,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骄傲、自负的我,在那时才明白:在人生的种种排名中,我只看到了第一的位置,只看到了没有得第一的失败的自己,而忽视了那个积极奋进、坚持不懈的自己。原来,在一切向前走的征途中,我们从一开始就得看清自己。
身之所往,借镜以观。公元前五世纪,在古希腊那片充满智慧的土地上响起这样一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这何尝不是我们当下该身体力行的呢?高一,是高中三年岁月的开头,此刻你们最该好好认识自己。而关于认识自己,古人早就为我们写下了方法: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妻、妾、客、徐公为“镜”,得“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再由此推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邹忌认识自己之镜,照出的不单单是邹忌不如徐公美的事实,更照出一国“战胜于朝廷”之大道。钱锺书在清华读书时狂言清华无一人配为他师,但在老师吴宓先生的悉心教导下,他看到了自己的狂傲与老师的低调,这成了钱锺书后来坐拥文坛美名的“镜子”。(用例有误,为保持文义,未改。一编者注)镜子”之所以重要,缘于它能照出你自我认知上的盲区。在这万物竞相生长的季节,还望你们能尽快找到自己的镜子。
对镜自画,“镜”由心生。红叶经霜而赤,腊梅沐雪而馨,认识自己后,我们就得着手塑造自己。怎么塑造?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高中三年,我无数次梦回童年,过着那不用与月同归伴星而起、不用扎进题海做拼命三郎的日子。但我仍旧爱着现在,爱着这个一点点进步的自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愿你们觅得好镜,内心再无黑暗与彷徨!
祝学业有成!
一位即将高中毕业的学姐
2020年7月78日
[点评]本文表达自然,情感真挚。文贵情真,作者开头“一千多个日夜,听我从这儿讲起”,真实再现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以朴实自然的文笔表达了“我”特有的感触和对即将进入高中的学弟学妹们的真挚期待。
同气连枝,共创未来
吉林考生
各位参会代表: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围绕“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来分享各自的想法。很荣幸,我能作为中国青年代表与在座的各位进行交流、探讨。我演讲的题目是“同气连枝,共创未来”。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交通、通信与网络让一切成为可能,而全球化的浪潮让一切成为必然。正如约翰·多恩所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个人如此,作为一个国家亦然。同气连枝,才能实现共创未来的梦想!
我们青年要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国首先感受到了来自世界的温暖与大义。同样,当疫情在海外蔓延时,中国也积极提供物资及技术援助,以翔实的数据与有效的经验支援各国。疫情救援,是全球化的不可分割,更是各国情谊的守望相助;视人之国,若视其国,是利,更是义。
我们青年要做到:同气连枝,同担风雨。我们紧密相连,相互交织,也因而不可分离。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孤立意味着落后、贫穷与腐朽,而交融则意味着前进、强大与团结。历史上无数的事例已经证明,全球化有其必然性,而同气连枝是在这种浪潮中每个国家都必须保持,也不得不保持的态度。
我们青年要做到:脚踏实地,共创未来。人们常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而现在我要说,青年是世界的未来。青年人能为世界团结做什么?中国的儒家文化始终坚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积累,《大学》 也明确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理论。人类的行为方式最终由其思维逻辑所决定。由小见大,由此及彼,脚踏实地,方能共创未来。
诚然,哪怕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也总有少数国家不顾世界发展趋势及世界人民的和平向往,试图孤立他国以实现自己所谓的政治抱负,然而正如《孟子》所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阴霾常在,阳光亦然。
当人类跨越空间拥抱在一起,当整个地球跳动着同颗心脏,人类开始拥有一个新的名词,我们把它叫作世界史。现在,由我们青年握笔,书写新的篇章。我们青年的共同希望:消失吧,黑夜!到来吧,黎明!团结吧,人类!奔跑吧,青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这篇演讲稿的内容极具针对性。演讲口吻切合中国青年代表参加“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身份,演讲对象针对的是“世界青年”,演讲主题紧扣“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可谓立意精准,切合题意。“同气连枝,共创未来”,是对“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巧妙剪裁,同气连枝的施动者是青年,共创未来的主人是青年,世界青年只有“同气连枝”,才有共创的未来!文章的立意准确且符合命题意图。
一条信息
北京考生
一条信息引爆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开篇文字简洁,颇能吊人胃口,到底是什么信息引爆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在讨论。“太不可思议了,”王老伯说,“这都什么年代了,查户口也没查这么仔细吧。”李大姐气愤地说:“连我家养了几只鹅这样的事情也要在本子上记下来。”小英接过话茬儿:“就是嘛,我在学校读书,老师总找我,前一段时间问家里几口人,这一段时间又问家里有什么收入。”
村主任甄扶贫听着大家的讨论,觉得大家说得有道理,开始怀疑自己这工作是不是做得太过了,是不是没必要做这么细呀?
原来,甄扶贫到县里开会,上级要求各村村干部调查每家每户的详细情况,排查出哪家哪户生活困难,且要求做到不出任何差错和遗漏。于是,甄扶贫只好硬着头皮向村民宣布了上级要求调查每户家庭收入情况这样一条信息。
这不,消息公布之后,村里就炸开了锅。乡里乡亲的,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有必要调查得这么详细吗?甄扶贫很无奈,但工作还得继续做。刚来到李大姐家,正在做饭的李大姐就嚷道:“你老甄怎么回事?是不是算计我家的几只鹅?”“哎,这话怎么说的,我也是按照上级的指示向大家了解情况!”甄扶贫赶紧解释。李大姐没好气地说: “我家的事不用你操心。”说罢继续炒菜,把锅铲翻动出更大的声音。(以上写不同年龄段村民对村干部调查家庭情况的不满和抵触,是“抑”。)
正当两人陷入僵局时,一位穿着西装的中年人走了进来。甄扶贫回头一看,这不是县扶贫办李主任吗?他怎么来了?甄扶贫一边想着,一边上前打招呼,接着向李主任介绍李大姐家的情况:“去年她丈夫因病去世了,家里两个小孩正在读高中。我刚过来向她了解详细的情况,统计下她家大概的收入,可她不乐意说,我正犯难呢。”(李主任的出现使得事情有了转机)
李主任听后,先握了下甄扶贫的手说:“辛苦了,老甄!”然后对李大姐解释道:“大姐,您不要生气,这是党中央的新政策——精准扶贫, 国家要让大家快速脱贫致富,所以需要了解清楚大家家里边的情况。”李大姐听了有点蒙:“精准扶贫跟我们有啥关系?”李主任发现村民不配合工作是因为不了解这项政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政策,李主任拉着李大姐来到村头。
村民听说具扶贫办的李主任要宣布条重要信息,都聚拢过来,前面站着王老伯和小英等人。李主任对着大家说:”我们国家要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准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像李大姐这样的家庭愿意养鹅,国家会提供资金让她多养鹅,甚至邀请专家来教会她大规模养鹅,让她家富起来。”
“哦,原来是这样啊,这可真是好政策。”王老伯说。“怪不得老师要向我了解家庭情况。”小英恍然大悟道。(人物语言没有矫饰,表达妥帖,个性鲜明,体现出作者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是的,国家要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李主任大声说。为这样一条激动人心的信息,村民们热烈地鼓起了掌!(村民听了李主任的话转而表示支持和称赞,是“扬”。文章以一个小山村村民对一条信息的反应凸显了国家精准扶贫这一宏大主题,以小见大,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点评】文章欲扬先抑,凸显主题。开头写不同年龄段村民对村干部调查家庭情况的不满和抵触,然后通过李主任的解释了解了精准扶贫政策,最后纷纷表示支持和称赞。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使用不仅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还于前后对比之中凸显了文章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一条信息
北京考生
骄阳似火,树上的叶子似乎也在冒着烟。我捧着手机躲在浓密的树前下不敢挪动一步。
远远地望着家里空调外机转个不停,我却不敢迈进家门半步。因为今天县高考录取出结果的日子,这一天既是我期盼的日子,也是我害怕的日子。我会被录取吗?我将何去何从?
我捧着手机,不敢有丝毫的懈息。期待?假如没有被录取,我该怎么办?我该如何面对父母?我有何面目再见老师?我又有何面目再见到每一个熟悉的人?我在想象着。
“你平常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吗?为什么会录取不了?别读了,跟我在家放牛吧,要不明年和你大姑去养殖基地干苦力活....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以前父母教训的话语。这些话对我影响太深刻了,我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只是,我真的不想就此歇学。
“xxx,我相信你能考上的,你的成绩就在分数线上下,努力一把,我相信你!”班主任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是啊,我可以考取理想学校的。然而,我真的能被录取吗?我看了眼手机,手机依旧很平静。 我的心却更加恐慌。
xxx, 这么热,你怎么在这里坐着啊,不在家里吹空调?考得怎么样?什么时候知道结果啊?”猛然间,我被路过的大伯发现了。大伯是关心我的人,一见面就询问录取情况, 我哑口无言。怎么这么巧呢?为什么大伯也来这里?我在心里暗暗叫苦:为什么这么倒霉,想个人偷偷待会儿都不行。我糊弄了大伯几声,好在大伯很快就离去了。望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发慌,一会儿再来人怎么办?我不想人们这样的关心啊。
我还是往旁边挪了挪。突然,“嘀嘀喃”,我赶紧抱紧手机,闭上双眼,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良久良久,我终于打开了手机,是流量使用提醒。“该死的移动”,我气愤地骂着。这个时候来的什么流量提醒,害我紧张了那么久。
等待,唯有继续等待。我依旧抱紧手机,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嘀嘀嘀”,手机短信声响了。我想:不会又是可恶的垃圾信息吧?我决定不看。可是我又想:不会是录取通知呢?我的心七上八下,真的害怕打开信息那刻....
看!这是我心里最终的决定。
录取信息完整地展示在面前。“录取了!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我被录取了!”我向着远方呼喊。
此刻,外面依旧骄阳似火,然而,我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着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点评]文章的首尾都运用了景物描写,开头是“骄阳似火,树上的叶子似乎也在冒着烟”,结尾是“此刻,外面依旧骄阳似火”,景物描写看似相同,所烘托的感情其实大不一样,前者为“害怕”,后者为“激动”,对比鲜明。文章取材来源于生活,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一个高中生求学旅途中的酸甜苦辣,故事感情真挚动人。考生国绕高考录取这条重要信息,表现出“我”这个追梦人不负众望、坚强执着、最终成功的鲜明主题。
走自己的路,做有用的人
四川考生
亲爱的高一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三年光阴,犹如白驹过隙。今天我给你们写的这封信,主要总结了我高中三年的经验与教训,画了一幅“自画像”,以期你们能通过我的“自画像”避开我曾经掉进过的“坑”,未来三年能走得更好些。
刚升入高一时, 我是一只低头乱闯的迷途羔羊。
那时的我,理想多于实干、幻想多于落实:我从不试图弄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后想过怎样的生活。看到艺术细胞丰富的同学在节日的舞台上载歌载舞,我羡慕他们,并想成为一个艺术家:看到博览群书、爱好写作的同学喜不自胜地拆封发表自己文章的书刊时,我又想当一个作家,沉浸在对生命和灵魂的书写中;看到理科强大的学霸,我笃定自己将来会和数理公式打交道……
在迷茫中,我稀里糊涂地走过了高一,课堂内外都无亮眼的成绩。所以我要告诫你们:要想让自己的未来是美好幸福的,从入学开始就要想好高中三年怎么过,定好目标和方向——高中是中转站,方向和目标清晰,它就会将你送到你想去的车站,让你奔向理想的目的地。
认识到自己问题的高二高三,我以人为镜,正己衣冠。
人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往往无法看到完整的自己,因此聪明人总是自觉寻找各种“镜子”。照见自我。高二高三这两年,我就总是借“镜"自画从班长身上看到做人踏实、做事负责,我收获成熟:从老师身上看到认真教学、耐心辅导,我收获专注和包容;从支援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身上看到舍家为国、舍己为人,我收获责任和担当……
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的解剖我自己。”
高中三年来,每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做了傻事遭到嘲笑的时候,我都低头自问:此时此刻,我能做些什么?而答案都是:调整心态,奋起!因为我知道:“佛系”,是退缩的借口;“放任”,可能会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自画像让我振奋;袁隆平院士毕生专注杂交水稻研究,奔波于田间地头的画像让我感动。
学弟学妹们,关于“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这个问题,我认为一个人最应该做的便是听从“心” 的指引:不退缩,不逃避,不放弃:要奋斗,要自信,要自强自尊。
同学们,让我们在高中阶段为自己画幅青春、阳光、自信的自画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祝学业有成!
一位高三学长
2020年7月7日
[点评] 本文诉说对象明确,结构明晰,逻辑严密。文章主标题“走自己的路,做有用的人”即文章观点;正文开篇借介绍信件的内容导入话题,主体部分分别从高一的迷茫、高二高三的观人自省来画“自画像”,最后自然作结,告诉高一新生应该做怎样的人、画怎样的“自画像”。内容上,考生现身说法,剖析自我,然后借“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这个问题,让每一个新生都在心中绘制“不退缩,不逃避,不放弃;要奋斗,要自信,要自强自尊”的自画像,既符合逻辑顺序,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2021-11-0679页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 2021-11-064页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2021-11-0627页
- 2019江苏扬州市初中语文中考真题试2021-11-068页
- 贵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2021-11-0620页
-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2021-11-062页
-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2021-11-063页
-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 我2021-11-064页
- 2020年中考语文 备考 记叙文阅读2021-11-0623页
- 河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11-06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