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 MB
  • 2021-11-06 发布

2018-2020三年江苏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合集(含答案)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江苏省常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括号里。(2分)‎ 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一点不带笑声,竟( )把一个喧嚣( ) 而又充满杀lù( )的时代,描写得活灵活现。文字的功力,还有老手的驾yù( )本领吸引着我,长大后我一定要买一部《鲁迅全集》随身xié( )带。‎ ‎(黄永玉《无愁河边的浪荡汉子》)‎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 ( )‎ A.《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拓宽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领域,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少见的描绘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 B.孙语空一怒之下推倒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后来悟空三岛求方,终于用观音菩萨的净瓶水救活了人参果树。‎ C.鲁滨孙(即鲁滨逊)给野人起“星期五”这个名字,主要是自己在星期五这天救了他,这样既便于称呼,也可以纪念这个日子。‎ D.鲁滨孙把自己在荒岛遇到的情况,按坏处与好处加以比较并记载下来,这是他为了减轻独处荒岛的苦闷而采取的做法。‎ E.《无常》中那几张荒唐可笑的药方,使我们认识到旧社会的庸医装神弄鬼、草管人命的罪恶。这篇散文表达了“我”对父亲深切的爱。‎ ‎3.下面是漫画《等待》和《雨帘》,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2分)‎ 我选择的漫画是《 》‎ 主题: ‎ ‎ ‎ 40‎ ‎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3分)‎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 ‎ ‎(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 ‎ ‎ ‎ ‎5.阅读材料,探究“智慧社区”应该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合理需求。(4分)‎ ‎ 常州市正全力打造智慧社区,与之配套的“一站式”受理平台2019年底将覆盖全市。智慧社区,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指的是以社区群众的幸福感为出发点,充分借助互联网,将网络通信新技术融入社区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从家庭无线宽带覆盖、家居安防、社交服务、家居智能、家庭娱乐,到路网监控、云计算、电子商务等小区智能化管理联为一体的理想生活,从而加快和谐社区的建设,推动区域社会文明的进步。从调研数据来看,智慧型社区似乎更受年轻人的追捧,对老年人的关照还不够周全。‎ ‎ (材料综合采自《新华文摘》《中华活页文选》和常州网等)‎ ‎ ‎ ‎ ‎ ‎ ‎ ‎6.默写。(6分)‎ ‎ (1)晓镜但愁云鬓改, 。 (李商隐《无题》)‎ 40‎ ‎ (2)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奄《渔家傲》)‎ ‎ (3)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 ‎ (诸葛亮《出师表》)‎ ‎(4)请为右图配上符合画意的连续的两个古诗词名句。‎ ‎ ‎ ‎ ‎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共13分)‎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乙 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洞而行。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既以缝表。又以连里。既能合纵,又善连横。无羽无翼,反复甚急。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显贤良。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 ‎【注释】 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②尾:线。③剽(piao):针尖。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⑦簪以为父:簪,大针。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40‎ ‎(2)持就火炀之 ‎ ‎(3)则第二板已具 ‎ ‎(4)长其尾而锐其剽 ‎ ‎(5)以成文章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 (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 ‎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 ‎ ‎ ‎9.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 ‎ 上。(3分)‎ ‎ 设置铁板→ 放置铁范→ → →按平板面 ‎10、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B.乙段从多方面介绍针,尤其是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展示了小小缝衣针上下穿梭,默默无闻为人们赶制衣裳的可爱特点。‎ C.“铁范置铁板上”和“上饰帝王”中的“上”意思不相同;“不用,则以纸帖之”和“不用则藏”中的“不用”意思相同。‎ D.甲段语言平实,乙段语言华丽,但都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乙段多用四字句式,因而科学严谨,表意清晰。‎ ‎(二)阅读小说,完成11-15题。(共14分)‎ 沃田里的野草 ‎[加拿大] 诺尔曼·白求恩 ‎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着锄头凝望远方。‎ ‎ ②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钉、褪了色的青布裤子。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 ‎ ‎ 40‎ ‎ ③“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他煎熬着,饱尝困苦。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像压根儿就不会好转似的。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来干活。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 ‎ ④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 ‎ ⑤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这就是中国。依他看来,他的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裹无边的农田。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孽生着犹如故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悼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 ‎⑥太阳越升越高。老汉又埋头锄草。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田边有个奇怪的大窟窿,当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艺儿。‎ ‎⑦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后来,他想起来了。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车从北平运来的。‎ ‎ ⑧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也没有,真叫人遗憾。‎ ‎ ⑨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他记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想起这些,老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 ‎ ⑩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接着,他用树叶盖住炮弹,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就赶着毛驴走出庄稼地,踏上那条漫长而灰尘扑扑的道路去寻找他的儿子。‎ ‎ 那一大块方格图案的绿油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遥远昏暗的地平线。沿路草丛里长着风信子和粉红的竹桃花。交叉的水渠里,棕色的水几乎没有流动。白杨和垂柳矗立着,闪闪发光,伞状的青枝绿叶纹丝不动,高耸直入宁静的碧空。‎ 他催赶毛驴一里又一里地朝前走。晌午了,天可真叫热。大汗淋漓,在腮帮上往下流成了一条条小溪流。他焦躁地用毛巾擦了又擦,又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 傍晚时,他终于找到了游击队。游击队员们欢呼着迎接他。他从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儿子。他对儿子说:“小子,我给你捎来一样东西。”他弯腰把炮弹捧在手里,和蔼地说,“我是在地里找到的。我把它给你们捎回来了,你们可以再用它一次。”‎ 人群一阵沉默,接着阵阵笑声从他们嘻开的嘴巴里爆发出来。街头响彻他们爽朗的欢笑声。‎ ‎ 老汉不吭声,困惑地瞧着他们,脸上闪现一丝摸不清头脑的神情,正如乌云划过天空一般。他瞧瞧这边,又瞧瞧那边。真是莫名其妙。‎ ‎ 他忧郁不快地瞧瞧那些战士,瞧瞧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们谁也说不出话来,个个笑得前俯后仰。他们相互捶捶后背,或者乐不可支,瘫在对方的怀里。老汉拣起缰绳,开始把毛驴牵出那个团团围住他的哄笑的人群。‎ 40‎ 儿子感到气氛不大对头,首先止住笑。他用手揪住老汉的袖子。转身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我们都应该感激我爹。他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对,对,”大伙儿喊道,终于领悟到老汉的误解,全都明白应该不让他伤心。“对,,您是个好的战士。我们都很感激您。”‎ ‎ 老汉又高兴起来。这一天,他根除了一棵硕大的野草。他为了把中国的大地扫得干干净净而尽了点力。‎ ‎ (选自《世界文学》1979年第5期 梅绍武译,有删改)‎ ‎1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并简述其表达作用。(3分)‎ ‎ ‎ ‎ ‎ ‎ ‎ ‎12.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在第②⑩两段中任选一段加以赏析。(3分)‎ ‎ ‎ ‎ ‎ ‎ ‎ ‎13.结合内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3分)‎ ‎ ‎ ‎ ‎ ‎ ‎ ‎14.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再结合下面的资料,说说作者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他在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呕心沥血。同时,他还是一位充满温情的革命者。1939年,他在我国晋察冀边区忘我工作的间隙写下《沃田里的野草》这篇小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 ‎ ‎ ‎ ‎ ‎ ‎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本文叙述了老汉锄草、发现炮弹,最终将炮弹送到游击队的故事。‎ ‎ B.老汉因为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而突然紧张起来,第段的景物衬托了这种惶恐的心情。‎ 40‎ ‎ C.游击队员因老汉送来一颗无法使用的哑弹而哄笑,老汉为此而闷闷不乐。‎ ‎ D. “野草”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 ‎(三)阅读议论文,完成16-20题。(共13分)‎ 如何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 薛晓倩 ‎ ①评论当然是重要的。传统评论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概述原著和提炼观点。贝克在他的著作《你和我》中认为:“思想史变革的主要动力是书评而不是书籍。”因为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用来阅读所有他们想要阅读的书籍,取而代之,有些时候便选择阅读书评。‎ ‎ ②除了书评的重要性,另一个争论的焦点在于书评的影响力,包含两个问题:首先,书评是否有影响力?其次,由书评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③为了证明评论的影响力,我们需要搜集一些例子,包括那些你已经有了看法的事物,和那些你还不了解的事物。“周六观点”这个电视栏目是个不错的例子。这个栏目会发布书籍、电影、电视秀和展览的介绍及评价,你可以收看节目,然后把认同或不认同的观点记录下来。重复几次之后.你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对于你不喜欢的作品,如果有某些评论试图改变你的态度,那么,在你完全缺乏了解的领域,你会倾向于接受评论者提供的意见。相较而言,如果评论涉及你已经有所了解的领域,你就没那么容易被说动。节目里曾经讨论过一部我读过的小说,评论的观点和我对这部小说的认识大相径庭,令我很不以为然。同样,我也不会因为某人的一家之言而厌烦一部电影。这证明了两点:评论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具体内容.评论也绝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 ‎ ④评论人对某些作品不够公平的时候,评论就成为了艺术的敌人。另外,大量可能不尽正确的文学批评影响了奖项评审,或许导致很多杰出的作品被低估。如果以往确实存在这种现象,那么近十五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冲击和重塑,数字时代的“评论家观点”还有价值吗?‎ ‎ ⑤《数字批评家》一书给出了在网络时代对文学评论的意义的思考。相对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结构,网络世界有一些有趣的特性,比如免费的文章、作为职业的博客写作,等等。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发现是,网络评论对文学评论传统造成了根本性的影响——快如迅雷,又极具吸引力。‎ ‎⑥网络时代的评论会像蔓草似的覆盖掉原始的文本,使其仅剩一个迷蒙的轮廓。当书评取代了书籍本身,评论的波涛淹没了文本本身,导致的结果是,出现了大量对当前观点进行总结的文章。这一切想起来就令人沮丧——大量的文化交流是我们不可能追上而终将错过的。‎ ‎ ⑦显然,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其内在价值,但是问题也很明显。我们希望字里行间都有爱,但是评论家们漫步在故事、图像、声音和口味所建构的迷宫里,一边怀疑。一边追寻符合他们口味的最终价值,我们应该喜欢这些吗?他们的文学评论深刻而准确吗?‎ ‎ (据2018年5月18日《文汇报》同名文章改写)‎ ‎16.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40‎ ‎ ‎ ‎ ‎ ‎ ‎ ‎17.请指出第③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 ‎ ‎ ‎ ‎ ‎ ‎18.为什么作者要花一半的篇幅讨论传统的文学评论?(3分)‎ ‎ ‎ ‎ ‎ ‎ ‎ ‎19.阅读第⑤⑥两段,概括网络文学评论的特点。(3分)‎ ‎ ‎ ‎ ‎ ‎ ‎ ‎20.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本文紧扣名人名言论证中心论点,行文简洁,视野开阔,论证严谨。‎ B.文章第①②段列举了部分评论家的观点及其争论的焦点,为第③段论证拓展了空间。‎ C.文章第⑥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指出了网络时代评论的负面影响。‎ D.本文引导读者正确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三、作文(共60分)‎ ‎21.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间值得记住,也有接连不断的困难需要我们去从容面对。‎ ‎ 请以“含笑奔跑的少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40‎ 江苏省常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 ‎1. jìng xiāo 戮 驭 携 ‎ ‎2. A E ‎ ‎3.示例一:等待 主题:主题:坐等机遇降临,终是一场空。‎ 示例二:雨帘 主题:主动出击,风雨过后是艳阳。‎ ‎4. (1)陶渊明 《桃花溪》 ( 2)由远而近 ‎5.要将智慧社区建设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构建科学、完整、切实可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构建多元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6. (1)夜吟应觉月光寒 (2)浊酒一杯家万里 (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示例: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二、‎ ‎(一)‎ ‎7. (1)蒙,盖 (2)靠近火 (3)准备好 (4)使针尖变得锐利 (5)花纹 ‎ ‎8.(1)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 (2)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很大,但制作成功后却很小。‎ ‎9.纸灰冒之 密布字印 持就火炀 ‎ ‎10. D ‎【乙】参考译文 针,出产于山里,放置在屋子中。刚开始制作时很大,而制成后很小。它的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头部锐利而尾巴绵长。(针)没有智慧没有技巧,却善于缝制衣裳。既不偷盗也不行窃,却要打洞而行。它一往一来地活动,尾上打结就开始做事。尾巴打结工作就开始,尾巴再打结工作就停止。既能够缝衣服外层,又能够补缀衣里;既能够合拢竖向,又善于连结横向。没有羽毛,也没有翅膀,反复来回很匆忙。它日夜使分离的相合,从而制成花纹。下能够遮盖百性,上能够装饰帝王。功劳业绩非常大,却不炫耀自己贤良。把簪子当父亲,把管子当母亲。用它时,它就出现;不用它时,它就隐藏。‎ ‎(二)‎ 40‎ ‎1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整个国家比作农田,把农田里的杂草比作敌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敌人对我们国家的侵略和危害;表现了老汉对敌人的仇恨,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为下文写老汉运送“炮弹”的情节作铺垫。‎ ‎12.第②段运用了外貌描写,描写了老汉的脸色、皱纹和穿着,细腻地刻画出一个贫穷、勤劳的老农的形象。第⑩段运用了动作描写,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再现了老汉运送“炮弹”的过程,写出老汉对“炮弹”的重视,小心谨慎,从而表现了他的朴素的爱国情怀。‎ ‎13.文章的标题有多重含义:既指老汉耕作的“沃田”以及沃田里的野草;也喻指老汉心中的桩桩不称心的事;还指代中国土地上的敌人。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又暗含着除去“野草”的决心,表现了老汉的爱国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意思对即可)‎ ‎14.示例:白求恩大夫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对中国革命满腔热忱;他创作的这篇小说取材于我国晋察冀边区,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军民;把中国比作“沃田”,表现了对中国的热爱,把敌人比作“沃田里的野草”,表现了他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仇恨。‎ ‎15. B ‎ ‎(三)‎ ‎16.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其内在价值,但是问题也很明显,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 ‎17.使用了举例论证,以人们对待“周六观点”这个电视栏目的态度为例,论证了关于评论的影响力:“评论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具体内容,评论也绝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为下文引出中心论点作铺垫。‎ ‎18.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从传统文学评论中脱胎而来,传统文学评论中的问题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也存在,从传统文学评论谈起,更加深入浅出,有利于读者接受;两者相互对应,有利于读者把握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的特点、价值和影响,从而更好地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 ‎19.①网络文学评论自下而上,完全开放;②网络文学评论快如迅雷,又极具吸引力;③网络文学评论颠覆了传统文学评论的文本,出现了大量对当前观点进行总结的文章。‎ ‎20. B 三、‎ ‎21、略。‎ 40‎ 40‎ ‎2019江苏常州市初中语文中考真题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把文中加粗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江南文化在哪里呢?有人说在苏州的园林里,有人说在别zhì 的庭院中,有人说在粉dài 瓦的农舍间;还有人说那hēng 唱的江南小调,晶莹剔 透的桂花黄酒,令人称奇的女红 饰品,都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 (叶辛《江南文化在哪里》)‎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AD )‎ A.法国作家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创作了《小王子》,书中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闪烁的哲理,这使该作品充满了诗情与智慧。‎ B.祥子“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经过辛苦努力,终于凑了一笔钱,和别人合买了一辆车,还设想跟车一起过“双寿”。‎ C.曹先生和曹太太都非常和气,拿谁也当个人对待。在这里,祥子“觉出点人味儿”;不过,他还是觉得曹家给他的工钱确实少了一点,就辞工了。‎ D.《水浒传》中的晁盖人称“托塔天王”,他平生仗义疏财,喜欢结识天下好汉,曾与“赤发鬼”刘唐结义。‎ E.很多事件都能体现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特征,例如拳打镇关西、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棒打洪教头等。‎ ‎3.下面是漫画《镣铐》和《问号》,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我选择的漫画是《》 主题:‎ ‎4.阅读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绝句,完成题目。 ‎ 宴词 柳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 40‎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           。 【注释】①畎:quǎn,田间小沟。②棹:zhào,船桨。 (1)请为末尾句补一个字,使诗句完整。 (2)诗人参加宴会是为了 ‎5.探究“锐评”图文材料,给“锐评”下定义。 【锐评1】干部怎能怕担当。 【锐评2】否定历史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日本右翼分子缺乏对真理的敬畏,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身及世界,虚妄至极,成为精神上的流浪儿。这些人心态扭曲,历史观错位,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复兴。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在事实面前,此类谎言注定不攻自破! 【锐评3】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这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必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斗出一片新天地。 【锐评4】自救不要总在落水后。不去研究如何避免落水,却研究如何在落水后自救;不去小心驾驶,避免事故,却总在事故发生后抱怨气囊为何没有打开。我们舍本逐末的事情干得太多了!路品见人品,车祸如此高发,原因并不只是车速太快,真正的原因在于很多司机脑袋里根本没有安全这根弦! (材料综合采自《新闻联播》《参考消息》和央广网等) 答:‎ ‎6.默写。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刘禹锡《陋室铭》) (4)写出表现作者豁达胸襟的古代诗词名句(连续的两句): , 。‎ 二、文言文阅读 40‎ ‎7.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  ‎ ‎②威武不能屈  ‎ ‎③军于城父  ‎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 ‎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40‎ ‎(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三、现代文阅读 ‎8.阅读说明文,完成各题。‎ ‎ 猕猴桃的奇异之旅    ①猕猴桃奇异之旅的第一站是它的发源地--湖北省宜昌市。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充沛的雨量与湿涧的空气就催生了一种古老的藤本果树,椭圆形果子表皮覆盖着浓密的緘毛,内里是亮绿的果肉和一排排黑色点状的种子。    ②《诗经》记载了人们与它的初见:“隰①有苌楚,猗傩其枝。天②之沃沃③,乐子之无知。”“其楚”可能是猕猴桃最早的名字。唐朝的《本草拾遗》中出现了“猕猴桃”的记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关于“猕猴桃”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果子外皮的绒毛状似猕猴,另一说法是果实常被猕猴食用。猕猴桃的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花开乳白色转黄色,有人会在庭院中栽植观赏。    ③猕猴桃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却一直未被前人驯化栽培。究其原因,一是猕猴桃喜阴怕晒,畏旱怕涝,对水分、土壤的要求都较高;二是猕猴桃属于雌雄异株,花朵对蜜蜂的吸引力不强,人工栽培的难度较大。就这样,猕猴桃默默在山间谷底生长了上千年,就连它最广为流传的名字-“猕猴桃”,也散发着一种野果的味道。    ④不过命运卷起了这颗果实,给了它一张通往海洋另一边的船票。1904年新西兰教育学者伊莎贝尔到宜昌探望妹,猕猴桃的种子漂洋过海,随着她返回新西兰,来到了南太平洋岛国。    ⑤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是猕猴桃生长的理想之地,很难授粉的问题也在技术上得到了解决,猕猴桃被广泛种植并于1924年培育出新的品种。改良后的品种个头更大,皮表绒毛分布均匀,耐受磕碰,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也许是猕猴桃的中国名字传递的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几维鸟(Kiwi bird)倒是很像,1966年前后,Kiwi 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这个名称是如此响亮,以至于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猕猴桃的代称。再通过运输、储存和销售的产业实践,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在猕猴桃栽培和销售的世界版图里一枝独秀,但随后奇异果的生产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 ‎ 40‎ ‎   ⑥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万吨,除了新西兰,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猜猜谁是猕猴桃产量的冠军?猕猴桃的故乡重新夺冠--中国居首位,占世界猕猴桃总产量的56%.新西兰猕猴桃品种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老家,猕猴桃摇身一变成了奇异果。基于丰富的原生品种资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分别从四川和湖北的野生猕猴桃品种中,培育出了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为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下。    ⑦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稳定的产量,强劲有力的研发力量,还有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根据《新华文摘》等资料整理) 【注释】①隰:xí,低湿的地方。②婍摊:ěnuó,美的样子。③夭:yāo,茂盛。④沃沃:涧泽。 (1)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2)猕猴桃具有哪些价值?根据第②段简要概括。 (3)根据⑤⑥两段内容,总结出猕猴桃生产商业化的基本过程。 (4)联系⑥⑦两段的语境,解释画线短语的含义。 ①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老家。 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①②两段运用了摹状貌和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猕猴桃名称的变化和外形等特征,增强了文学性和趣味性。 B.奇异果(Kiwi fruit)和猕猴桃的命名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令人印象深刻。 C.我国野生的猕猴桃一直未被驯化栽培,是因为品种单一和习性特殊,加上繁殖的复杂,人工栽培的难度很大。 D.本文按照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介绍了猕猴桃的奇异之旅,条理清晰。‎ ‎9.阅读散文,完成各题。 ‎ 父母的养老 郑宪   ①那天,母亲说:“我们去养老医院。”   ②有没有听错?94岁的母亲,为自己,为92岁的父亲,也为忙碌辛苦的我们,提出此愿望。因帕金森病导致行走艰困,生物钟日夜颠倒的父亲初听去养老医院,有点被惊到,心惴惴,但之后对母亲说:“你去,我去”。 ‎ 40‎ ‎  ③终是去了。入门不适的是父亲,知识分子的他觉着突然失去了“自由”。因怕摔倒,护理阿姨会阻止他随意走动;床边有高高的护栏,他视如手铐脚镣,忍不住对其踢打……此时,我们四个子女是伤感的,自責的:将父母送来此地,错了?母亲说:“没错的。决定到这里的,是我们自己。适应需要时间。”她只是要我们子女有空就常来看一下父亲。   ④我们常去探望。那天,我带父亲到他们隔壁房间,见到一位背很佝偻的84岁老太。一问,她乃是病人家属。每天家里、医院来回,风雨无阻,服侍精神失常病痛住院的88岁丈夫。之后,父亲抱怨减少了。再一日,我给他们吃在家里煮好带去的鱼香肉丝面。父亲说好吃,母亲也说好吃。他们吃我煮的面,我吃他们在养老医院食堂烧的赤豆粥,炖蛋,冬瓜。吃完,父亲竟来了精神,甩开我搀扶的手,自己走了几步。母亲说你一个人不能,摔了不好。父亲说:“我看见你倒着走路了,这年龄,不能的。”那天他们俩说了许久的话。   ⑤其实入院前,给父母检查,母亲可以不住院。母亲说:“他脾气大,胆小。我不在他身边不可能,”一次,父亲又闹情绪,吵回家,母亲平静地轻拍父亲脸上几根银自的拉胡子“你回家,我就一个人住这里。这是我现在和以后的家。”父亲木然,低头,无语。   ⑥一日,护理阿姨不在,我给父亲擦洗,发现在稀落的毛发下,他后颈上有一大块暗红色的胎记,父亲92岁,我才第一次看到这个隐藏的胎记。父亲说:“儿子,你是第一次帮我擦洗。”我内心猛一惊。   ⑦意外和不幸,有时就在一切看似睛朗的日子里突降倾盆暴雨。   ⑧几个月的精心护理,父亲在养老医院一次没跌倒,生物钟的日夜颠倒也大为改观。“一片大好形势”下,那天清晨却传来了消息:母亲在病房内意外摔倒,股骨骨折了。家人一起急速赶往医院。见到痛苦又好像做了错事一脸歉疚的母亲,她只说大意了,两只手握着东西,没支撑,转身一滑,倒地了。和护理阿姨无关,更和护士医生无关,就是她一个人的错。护理阿姨和护士医生在一边都红了眼眶。   ⑨母亲骨折后的两天,要去专业医院动大手术,换一个髖关节,还要全身麻醉。所有人都极度担心,但94岁的母亲坚决地要换回一个健康的自己。医生最初觉得保守治疗好,母亲闻之轻轻点头。后来又推翻:唯有手术,才有康复可能。母亲闻之再次轻轻点头,但要求我们对父亲“封锁消息”。医生术前说了句:“这老太太即便100岁,我也敢为她主刀。” ⑩过了五天,母亲就急着回养老医院的家。开刀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忘记了独自一人在养老医院的父亲,而护理人员说,父亲那几天的“表现”出乎意料地好,不来气,安静,饮食佳,配合度高。 ⑪父亲和母亲“劫后团聚”,父亲轻轻握住母亲的手。平时他的手因病会不停抖动,但那天不抖,整个一只左手,稳稳地握住母亲的左手无名指。这时,母亲从被子里伸出右手, 父亲的左手。 ⑫一个秋日的午后,我推着轮椅,和父亲来到养老医院的花园。父亲说:“阳光好,桂花香。”又说,他其实早就清楚母亲动了大手术…… ⑬哦,这桂花的醇香! (选自2018年11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解的一项是 40‎ A.第②段中父亲对母亲说的“你去,我去”的意思是“如果你去,我就去”。 B.第⑧段的画线句从正面表现了母亲镇定坚强、自担风险责任的可敬品格,令人感动 C.第⑨段中母亲那两次“轻轻点头”,都是想“坚决地要换回一个健康的自己”。 D.第①段的“很自然地罩握着”表明一直以来都是母亲惦记、照看、主动爱护着父亲。 (2)说说朗读第⑤段画线句子时应采用怎样的语气,并简述理由。 (3)第⑥段中“我内心猛一惊”包含了“我”哪些心理活动?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末句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 四、作文 ‎10.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今天,就请你转换身份,站在鱼儿的立场,甚至可以直接化身为一尾会思想的鱼,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或议或叙,展开特殊视角的自由思绪。 请以“走在鱼儿的思想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分析】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解答】答案: 致    黛    哼   tī    gōng ‎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注意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解答】AD.正确; ‎ 40‎ B.有误,祥子自己买了一辆车,没有和别人合买; C.有误,祥子因为拉车,摔伤了曹先生,要求辞工,不是因为曹家给他的工钱确实少了一点; E.有误,棒打洪教头的人是林冲,不是鲁智深。 故选:AD。‎ ‎3、【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信息,如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其主题”,答题时需要从画面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夸张之处来挖掘。漫画内容是一个人的双脚被镣铐锁着,一个扣上写着“傲慢”,另个扣上写着“偏见”,主题显而易见是:傲慢和偏见阻挡了人的进步。《问号》是一个人身体弯成问号,脚下的点有“左右?”“快慢?”,说明一个人拿不定主意,不知方向。主题是:一个人要是犹豫不定,就会产生疑问,就不能确定前进的方向。 答案:镣铐;傲慢和偏见阻挡了人前进的步伐。‎ ‎4、【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爱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补充,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桃溪浅处不胜”的意思是就怕这桃花溪太浅,承受不了什么。结合全诗内容,诗人寄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借桃溪水浅载不动的应该是离别,联想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所以此处可填写“舟”,实写离愁之深重,舟船难以承载,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特别是“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意思是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显然是为了送别才去赴宴。 答案: (1)舟 (2)送别 译文:      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5、【分析】‎ 40‎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与下定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四则材料,找出其评论的共同点,然后用“锐评是……”的语句作答。阅读四则材料,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所以可确定,锐评就是一种……的评论。锐评一,用简洁的一句话,指出干部一定要能担当;锐评二,开篇直接点明观点,然后直指日本右翼分子的心理相法;锐评三,指出面对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态度鲜明,表述直接了断,没有丝毫的缓和余地。锐评四,也是先直接表明观点,再直指那些不知避免落水,落水后不知自救的司机错误之处。可以看出四则材料表达观点,果断、直接、干净利落,而且是一针见血的指出错误方的错误之处,语言犀利,不容反驳。据此可得出什么是“锐评”,即:一针见血地评论到事情的要害处,语言犀利的评语。‎ ‎【解答】答案: 锐评,就是“一针见血”评论到事情要害处的犀利的评语。‎ ‎6、【分析】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熟记诗文,理解诗意,准确书写。‎ ‎【解答】答案: (1)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注意“案牍”的书写)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海”的书写)‎ ‎7、【分析】【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 40‎ ‎【乙】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们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弯着胳膊做枕头。肱: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 ②句意: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屈:使…屈服。 ③句意:驻扎在城父军:驻军、驻扎; ④句意: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⑤句意: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刺讥:批评、指责;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于,对于。如,像。句意: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②重点词:句意: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孔子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而孔子认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内容。 ABC.正确; D.有误,选文中的“存心”的意思是存在心里,而其今义是:故意。 故选:D。 答案: (1)①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②使…屈服;③驻军、驻扎;④弘,广大。毅,强毅;⑤批评、指责。(2)①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②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4)D。‎ 40‎ ‎8、【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一部分说明了猕猴桃的发源地以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说明了猕猴桃漂洋过海后到了新西兰的栽植成功,第三部分说明了终于回到了中国,中国猕猴桃的种植面积、稳定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这就要结合它在文章的内容以及主题的作用上去分析。对于分析题目的小题,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一是看标题是以物件,事物为标题的,往往就是点明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线索;二看标题是以有深意的短语做题目的,往往就是点明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猕猴桃的商业发展历程。 (2)本题考查概括说明的内容,只要结合原文,概括分析即可。可用中心句法、关键句法。由“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 “猕猴桃的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花开乳白色转黄色,有人会在庭院中栽植观赏。”可概括出答案。 (3)本题考查概括说明某一部分内容,只要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本题难度不大。 从⑤⑥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句子概括作答。关键句子:“由此,猕猴桃在新西兰被广泛种植。也许是“猕猴桃”最初的中国名字给了起名者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一种几维鸟(Kiwi bird,Kiwi是毛利语)倒是很像。1966年左右,Kiwi 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随后新西兰奇异果逐渐。”“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新西兰猕猴桃品种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分别从四川和湖北的野生猕猴桃品种中,培育出了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为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下。”据以上可概括出:在新西兰猕猴桃被命名为“奇异果”,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随后猕猴桃在多国得到商业种植,特别是百年的猕猴桃重新回到中国,并培育出商业新品种。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重点短语的理解。理解时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句子所用的拟人修辞,来分析解答。 ①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因为猕猴桃发源地在中国,再从国外进口到中国销售,就像外出的人回老家一样。 ②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发源地在中国的猕猴桃,现在重新在中国大量种植,并且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产量稳定,研发力量强劲有力,还有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这就像客居他乡的人重新回到家。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对说明方法以及说说明顺序的把握。 ABC.正确; D.错误,文章采用逻辑顺序,介绍了猕猴桃的奇异之旅,不是按照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 故选:D 答案: (1)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形象的说明了猕猴桃生产商业化的基本过程。 (2)供药用,主治骨节风;庭院中栽植观赏。 ‎ 40‎ ‎(3)在新西兰猕猴桃被命名为“奇异果”,成为所有商业化种植猕猴桃的代称,在世界果蔬市场大放异彩;随后猕猴桃在多国得到商业种植,特别是百年的猕猴桃重新回到中国,并培育出商业新品种。 (4)①因为猕猴桃发源地在中国,再从国外进口到中国销售,就像外出的人回老家一样。 ②发源地在中国的猕猴桃,现在重新在中国大量种植,并且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产量稳定,研发力量强劲有力,还有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这就像客居他乡的人重新回到家。 (5)D。‎ ‎9、【分析】本文主要叙述了父母主动去养老院以及父母在养老院的生活情景,体现父母之间相互照顾、相互依赖的美好的感情。‎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写护理阿姨和护士医生的表现应为侧面烘托。 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语气的揣摩。结合上文“母亲平静地轻拍父亲脸上几根银自的拉胡子”,可以揣摩出应采用一种平静的语气;并结合下文”父亲木然,低头,无语“,父亲听到母亲说的这句话,就不再闹了,由此可以揣摩出母亲说这句话说得很坚定。综合起来看,可以得知朗读这句话时应采用一种平静坚定的语气。 (3)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结合上文父亲说的这句话:“儿子,你是第一次帮我擦洗”,父亲已经92岁了,而且患了帕金森病,“我”是第一次帮父亲擦洗,作为一个儿子,这时应该是内疚的;同时,由“一惊”一词,也可以看出“我”此时内心的震惊,震惊自己居然从来没有帮父亲擦洗过。据此进行整合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应从结构和内容两部分进行分析。第⑦段在中间,是一个过渡段,过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内容上引出下文的内容,下文写的是母亲在病房内意外摔倒,股骨骨折。据此进行整理即可。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探究。桂花的醇香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结合全文的内容,文章主要写了母亲与父亲之间相互照顾、相互依赖的相濡以沫的感情,父母之间的感情如桂香花一般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感觉十分美好,体现了父母之间的感情很美好。 答案: (1)B。 (2)朗读第⑤段画线句子时应采用平静、坚定的语气。因为面对这父亲闹情绪,吵回家,母亲的举动是平静地轻拍父亲脸上几根银自的拉胡子,父亲由此低头、无语,所以母亲此时应是用一种平静而又坚定的语气来说的。 (3)“我”此时为自己居然是第一次帮父亲擦洗身子而感到震惊,同时也感到深深的内疚。 ‎ 40‎ ‎(4)第⑦段在文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母亲在病房内意外摔倒,股骨骨折的内容。 (5)最后一句体现了父母之间的相濡以沫的美好的感情,表达了“我”对父母之间的感情的赞美。‎ ‎10、【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中给出的材料起到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生活,并多角度体悟生活的能力。“走在鱼儿的思想里”,就是站在鱼儿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或者直接化身为一条鱼,表达它的思想与感悟。主旨可以设定为环保、对自由的向往、对钓鱼人的控诉,对自己自由自在生活的满足与幸福感。有一定的写作难度。 【写作思路】 文体:记叙文。 主旨:鱼儿对恬淡生活的满足与幸福感,内心的快乐。 写作思路:文首从著名的壕梁之辩写起,自己读了这篇古文之后,于梦中变成了一尾鱼。主体部分则站在鱼的角度,记叙自己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水底世界的神秘,令人向往,生活的恬淡,与伙伴们自由的嬉戏等。这一部分应以心理描写为主,这样才能紧扣题目中的“思想”一词。末段回到现实,梦醒后,我内心必然,若有所思。 手法: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解答】【例文】 走在鱼儿的思想里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或许看到了鱼的乐,但是否想过它们为何而乐?   三更时分,我洗净了身子,睡了过去。   在梦中,我变成了一条鱼。   人类的生活复杂多变,欲望支配着他们向前,时间拦断了他们的后路,却又让心灵给他们安抚。但是鱼的生活,简简单单的,没有依傍,没有顾虑,无需考虑,只是游,顺水而从,逆水而行。   人们常说,鱼只有七秒的记忆。他们哪里懂得鱼儿,我们只是顺水而游,每逢7秒,总是会有新的天地出现在眼前。此前种种,是我们主动抛弃,不记也罢。   鱼儿没有家,鱼也不需要家,没有家的束缚,是最自由的灵魂。   我静静地在小溪里游着,溪水淌过繁华的街道,我也穿过喧闹的古城,我抬头望天,一样的皎白的明月,清淡的浮云,平淡无奇。我顺着水势流出古街,流过了断崖,我借着拍打在岩石上的溪水一跃而起,俯视地面,“其远而无所至极”,一样的平淡无奇。   我缓缓沉入了潭底,黑暗幽深。我仍然睁大眼睛,但并不在乎看与不看。人们戏把双目无神的人的眼睛称为死鱼眼,恐怕也有着对我们鱼儿的羡慕。   看淡了世界,选择了七秒后忘记,多好。再美好的东西,转瞬间就会消逝,不如选择放下,每一次邂逅都是惊喜。 ‎ 40‎ ‎  人可以有欲望,但我不会有半分。我们鱼只在水里不停地游,遇上什么随便吃一口,累了也只是浮在水面上,无欲无求,有水而生,无水则亡。   我游上了潭面,阳光照在水上,我的影子印在潭底,我与影,一起走在鱼儿的思想里。‎ 40‎ 常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2分)‎ ‎“融”( )获选2020年“一带一路”主题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对更好地诠( )释“一带一路”战略所倡导的共融共赢的精神内hán( )有天然优势。为了追sù( )仓颉造字以来的汉字历史,diàn( )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基础,举办者发起了这次年度汉字征选活动。(改自《半月谈》)‎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 A.《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斗战胜佛”。‎ C.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E.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40‎ ‎3.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蔫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2分)‎ 我选择的漫画是《 》‎ 主题: ‎ ‎4.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3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农耕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饥勤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5.“24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中”却成为专家们的一大担忧。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24节气”文化出谋划策。(4分)‎ 材料一:‎ 40‎ ‎2020年11月,“24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4节气有着2700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冬至饺子夏至面”“清明风筝谷雨花”,诗意的节气概念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24节气集天文、历法、农事、民俗于一身,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国以及周边很多国家人民的生活。‎ 材料三:但是专家说,联合国有关公约不仅看重非遗的实践价值,也看重其创新传承,24节气可被记忆和品读,但创造性传承与发展却困难重重!自豪感固然需要,但文化背后的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如何弘扬?网上把清明节译为Tomb - Sweeping Day(扫墓的日子),很明显,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外语翻译和准确对外交流的问题能解决吗?公众到哪里、去向谁咨询学习非遗的有关知识?跟24节气有关的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如何?中学生不喜欢这些古董文物怎么办?(采自《中国行业资讯网》等)‎ ‎6.默写。(6分)‎ ‎(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 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今天是父亲节,请写出与父亲有关的诗、词、文中的名句(连续两句): , 。‎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共13分)‎ 甲 公将战,曹刿请见。‎ 40‎ ‎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牺牲玉帛:‎ ‎(2)齐师败绩:‎ ‎(3)夙夜筹谋:‎ ‎(4)楚使请城:‎ ‎(5)乃自刎以死国:‎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l ‎(1)彼竭我盈,故克之 40‎ ‎(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9.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2分)‎ ‎10.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二)阅读议论文,完成11~15题。(共13分)‎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40‎ 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①”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缺失战斗意志,丧失必胜信念,打仗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40‎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的中国军人。‎ ‎11.请简述本文的写作目的。(2分)‎ ‎12.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 ‎1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14.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⑥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进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经过一条冒险的“死亡之路”。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雄壮的冲锋号声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导致部队被拉长到30公里,但始终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犹如神兵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 40‎ ‎15.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A.文章开头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是专门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利剑与精神。‎ B.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第①段提出问题,②至⑥段分析问题,⑦至⑧段得出结论。‎ C.作者认为,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会有所提升。武器是灵魂和主宰。只有武器装备完美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D.第⑧段画线句和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基本相同,结尾处又出现,是再次发出号召,强调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意志、血性和精神。‎ ‎(三)阅读散文,完成16~20题。(共14分)‎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40‎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避、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40‎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冕旒(mian liu):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 老茧。‎ ‎16.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 游踪 所见(所想)‎ 所感 ‎(1)‎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秦兵马俑馆小厅 ‎(2)‎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秦兵马俑馆大厅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 ‎(3)‎ ‎17.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分)‎ ‎18.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3分)‎ ‎19.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作简要阐释。(4分)‎ 40‎ ‎20.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三、作文(共60分)‎ ‎21.围墙,有形无形,各种各样。开满鲜花的,引来朋友;钢筋水泥的,保护安全;无知的围墙,使人孤陋寡闻;冷脸的围墙,让你形单影只。围墙的里边,有你有我;围墙的外边,故事无限。走出围墙,可以领略世界沧桑的无限情怀。‎ 请以“围墙外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40‎ 常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1.róng quán涵 溯 奠 解析:此题考查书写汉字的能力。答题时,汉字书写要注意工整,注音要注意声调的位置。‎ ‎2.B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名著阅读要求细读,把握主要人物、牢记关键情节,尤其是某些重要的细节,似是而非是很难猜对的。B项中如来授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沙僧为“金身罗汉”。D项中智真长老将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而是因为大闹了五台山,没办法再收留了。‎ ‎3.示例:《网络推手》主题:有些网红被网络推手炒红,但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被人捧得越高,摔得自然也就越疼。解析:语言运用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认真读题,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理清答题的思路。如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其主题”,答题时需要从画面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夸张之处来挖掘。‎ ‎4.田家。全诗是围绕“田家”展开的,通过写“田家”的劳碌与辛苦来表达诗人对其的同情。 解析:本诗选自《观田家》,本题要求在诗里找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一个词语”自然极大地排除了失误的可能;在诗里能用的词语也就有“微雨”“田家”“耕种”等。诗文的题目一般是其内容、主题和思想的概括,或是内容、主题和思想的载体,内容或情节展开的线索等,选定了词语,结合诗歌内容“简述理由”即可。‎ ‎5.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将这24节气列入一定的政策中;从社会角度看,需要加强各方面宣传,让24节气深入人心;从学校角度看,可以开展各种调查活动来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并传承;从个人角度看,主动学习了解相关内容。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24节气相关知识,这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思想资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帮助。‎ ‎6.(1)采菊东篱下 (2)暂凭杯酒长精神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4)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与积累。(1)一(3)题都是一般性默写填空,书写时,要注意字迹清楚。第(4)题要求的是“与父亲有关的古代诗、词、文中的 40‎ 名句”,而且还要是“连续的两句”,课内课外都可以,所以平时要注意积累。‎ ‎7.(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军队溃败。(3)日夜。(4)请求兑现承诺的城池。(5)为国而死。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后三题是课外内容。“夙夜”可联系《出师表》中的“夙夜忧叹”,而“死国”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死国可乎”。‎ ‎8.(1)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2)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的规则与技巧:(1)连 猜带蒙,力争读懂;(2)逐字解释,用词慎重;(3)查漏补缺,句意要通;(4)注意句式,内外兼工。‎ ‎9.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完整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使楚王敬佩。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要将巴蔓子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 ‎10.A解析:B项不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来刻画,而是对巴蔓子进行的正面描写。C项中乙文是为了刻画巴蔓子的人物形象。D项中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和诸葛亮的“兴复汉室”不能表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参考译文】‎ ‎【乙】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周朝末年,巴国发生叛乱。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 乱。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蔓子说:“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的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楚王感叹说:“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巴国埋葬他的身躯,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 40‎ ‎1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论证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论证本文的标题“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12.第⑤段举了抗美援朝的例子来论证了战争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解题时,首先应清楚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3.“恐高症”原指因害怕高处而出现眩晕的症状,在这里指在战场上的蛾±因害怕敌人的武器装备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制高点”原本指在作战时占领最高地形-在这里指精神上的优势。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能力。词语赏析要先理解其本意,再联系文本解释说明。‎ ‎14.第⑥段主要观点是:在战争中要有必胜的信念-要有战斗意志,重点不在于克服困难。殴此不艟证明。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据与论点关系的把握能力。解愿时,应先认真分析论据,然后梳理选文的观点,最后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15.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议论文知识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A项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B项应是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再进行论证,最后进一步强调本文的中心论点。C项从文章第⑦段可看出,作者的观点是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与主宰。‎ ‎16.(1)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 (2)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3)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 解析:(1)处应为地点,结合所见、所感得出。(2)为作者在小厅的所见,结合第⑤段可以得出。(3)为作者在大厅的所感,结合前两空和第⑥段可以得出。‎ ‎1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是出现在文章中间,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应写清承接上文什么,引出下文什么。‎ ‎18.该句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朗朗上 40‎ 口,同时从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见到它的激动翻兴奋。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特 色及其表达效果的把握。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首先判断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描写等手法,再结合文章主旨体会其表达作用。‎ ‎19.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由所见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先分析文章主旨,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C解析:画线句强调的是兵马俑给人的震撼,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21.略解析:“围墙外边”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外边”,“围墙”是处所,是对“外边”的限制。一是写作时要把着眼点放在“外边”的事物上,“围墙”只是铺垫,“外边”的风景才是重点,要不惜笔墨加以渲染,不然就会有偏题的嫌疑。二是耍认真阅读提示语,从中获得写作的启迪和灵感。提示语暗示学生可从“围墙”的有形无形两方面去构思文章,以此表现“围墙”外边的人生百态和人间冷暖。‎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