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5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③,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④。同射三矢,皆中的⑤,以示⑥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⑦;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①负,具有。 ②强:擅长于。 ③未冠:没有成年。 ④周同:人名,岳飞的射箭师傅。 ⑤的:箭把子。 ⑥示:给……看。 ⑦筈(kuò):箭的尾部。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①沉厚寡言 _____________ ②尤好《左氏春秋》______________
③飞引弓一发_____________ ④飞由是益自练习 ________________
14.选出与例句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以所爱良弓赠之
A.太祖常劝以读书 B.跪而拾之以归 C.以天下事为己任 D.可以为师矣
15.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限3处),并翻译句子。(4分)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16. 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2分)
13、⑴①少 ②喜欢,喜爱 ③拉开 ④更加
14、C 试题分析:例句和C项都是介词“把”,A项是介词“用,拿”,B项相当于“而”表示顺承,D项是动词“做”。15、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他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薪,达旦,寐)
16、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河南)汤阴人。(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节(负,具有),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天资聪慧悟性好,擅长记诵书与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家里比较清贫,捡拾柴禾作为照明工具。背诵复习通宵达旦。(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能挽起三百斤的弓箭(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单位)。(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发射三支箭都射中靶子,以此示范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筈kuò,箭的尾部),再发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术。
2.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三足,形似鼎而无耳。②土型之器:瓦器。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④ 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⑥
8
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2分)
孔 子 之 楚 而 有 渔 者 而 献鱼 焉 孔 子 不 受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食之自谓其美 谓:
⑵如受大牢之馈 馈:
⑶孔子之楚 之:
⑷恶有受仁人之馈 恶: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
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2分)
1.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2. ⑴认为 ⑵馈赠 ⑶去,到 ⑷怎么
3. ⑴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
⑵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
4. 送食人吃到好吃的食物,便会想到别人,有仁爱之心。孔子为他的仁爱之心所高兴。献鱼人珍爱食物,不愿随意浪费,与仁人君子是同一类人。孔子用这鱼来祭祀,也是对仁爱之人的尊重。
5.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他人的善意和仁爱要懂得珍惜,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参考译文
鲁国有一位非常节俭的人,用陶制的炊具做了饭,自己吃了以后认为饭的味道很美,便装到了一个盛羹的瓦器里,特意献给孔夫子尝尝。夫子接受以后,显得很高兴,就像接受了三牲的馈赠一样。子路问道:“瓦甂,是简陋的器皿,煮的食物也是很普通,夫子您为什么如此高兴呢?”孔子说:“善于进谏的人常会想到君王;吃到美味的人会想起父母。我不是因为馈赠的食物丰厚,是因为他吃到好东西就想到我啊!”孔子去楚国,有一位捕鱼的人,送来一条鱼,孔子不肯接受。捕鱼的人说:“天热集市又远,没有地方去卖啊,想到如果把它丢在荒秽的地方,还不如把它送给君子,因此我才敢来送给您啊。”于是孔子拜了两拜接受了这条鱼,让弟子们把室内打扫干净,准备用它来祭祀。弟子问到:“捕鱼的人打算把它丢弃,而夫子您却用它来做祭品,为什么呢?”孔子说:“我听说,爱惜食物不愿它腐坏,想要把食物施与别人,这与心存仁爱的人是一样的。如此,哪有受到仁爱之人的馈赠,却不拿去祭祀祖宗神灵呢?”
3.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砞
8
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纪昀《阋微草堂笔记》)
注释:绐dài欺哄。擗砞:捶胸顿足。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划一处)(2分)
姑 以 绐 取 数 文 钱 供 口 食 耳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欲归其骨 微斯人,吾谁与归 B.盗追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C.怪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D.终不反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
(2)盖所感者深矣。
4. 姓齐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回答。(3分)
5.文中写一个强盗顿足大哭返家的事情有何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姑以绐取数文钱/供口食耳
D 3.(1)沿途中凡买他这药丸吃的人,即使是危急不治之症,吃了就好。(2)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呵。4.孝顺、有毅力、狡诈。5.运用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表现姓齐的儿子有孝心。
【译文】我十一、二岁时,听堂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药丸。然后,他带着假药丸,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一路上,就靠骗几文钱糊口。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药的,即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他急忙拜谢。忽然,一个强盗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哇,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呵。
4.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贿赂失人心
北郭①氏之老卒僮仆争政,室坏不修且压,乃召工谋之。请粟,曰:“未间,女姑自食。”役人告饥,莅事者弗白而求贿,弗与,卒不白。于是众工皆惫恚②,执斧凿而坐。会天大雨霖步廊之柱折两庑既圮③次及于其堂。乃用④其人之言,出粟具饔饩⑤以集工曰:“惟所欲而与,弗靳⑥。”工人至,视其室不可支,则皆辞。其一曰:“向也吾饥,请粟而弗得,令吾饱矣。”其二曰:“子之饔餲⑦矣,弗可食矣。”其三曰:“子之室腐矣,吾无所用其力矣。”则相率而逝,室遂不葺⑧以圮。
郁离子曰:“北郭氏之先,以信义得人力,致富甲天下,至其后世,一室不保,何其忽也!家政不修权归下隶,贿赂公行,以失人心,非不幸矣。”
8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北郭:姓氏。②惫恚(bèihui):疲惫,怨恨。③圮(pǐ):倒塌。④用:这里是采纳的意思。⑤饔饩(yōngxì):饔,熟食。饩,赠送。⑥靳:吝惜。⑦餲(ài):食物经久而变味。⑧葺(qi):修理房屋。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
会 天 大 雨 霖 步 廊 之 柱 折 两 庑 既 圮 次 及 于 其 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未间,女姑自食 女:
⑵执斧凿而坐 执:
③向也吾饥 向:
④出粟具饔饩以集工曰 具: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
⑴役人告饥,莅事者弗白而求贿,弗与,卒不白。
⑵工人至,视其室不可支,则皆辞。
4. 用文中语句回答问题。
北郭氏的房屋修葺的结果是: ,导致这一结果是: 。(2分)
5.这则寓言故事意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1. 会天大雨霖∕步廊之柱折∕两庑既圮∕次及于其堂
2. ⑴女通“汝”,你们 ②拿着 ③原先,以前 ④准备
3.⑴工匠们也都诉说家里没有吃的了,管事的不愿替他们去禀告,反而向他们索取贿赂,他们不给,管事的就始终没有向主人禀告。
⑵工匠们到了工地,看那房屋快要倒塌了,便都推辞起来。
4. 室遂不葺以圮 家政不修权归下隶,贿赂公行,以失人心
5.一个家族、一个政权的主事者如果不精明,不能选贤用能,廉洁自律,那么就必然毁于一旦。
参考译文
一个姓北郭的人家的老差役和童仆争执家政,房屋坏了,不修将要倒塌了,主家才召集工匠商量修房的事。工匠们请求先发给点粮食,主家说:“没有时间给你们发粮食,你们暂且吃自己的粮食吧。”工匠们也都诉说家里没有吃的了,管事的不愿替他们去禀告,反而向他们索取贿赂,他们不给,管事的就始终没有向主人禀告。在这时工匠们都疲惫不堪,十分怨恨主家,便拿着斧凿坐着不干活。正赶上接连几天下起大雨,走廊的柱子折断了,两侧的小屋子已经倒塌了。眼看着就要危及到正房,这时主家才采纳了他们的要求,先发放粮食,又准备了熟食赠送工匠们,并召集他们说:“你们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决不吝惜。”工匠们到了工地,看那房屋快要倒塌了,便都推辞起来。第一个工匠说:“先前,我们饥饿,请求给点粮食却得不到,如今我们能吃饱了。”第二个工匠说:“你们的饭已变味了,不能吃了。”第三个工匠又说:“你们的房梁、檩木都糟烂了,我们无法修复它了。”于是就争相离去,房屋因不能及时修整而倒塌了。
郁离子说:“北郭家的祖先,曾凭信义得到大家的支持,发家致富,闻名天下。可是,到了他的后代,一座房屋都保不住,相差有多远啊!这是因为家政无人操持、治理,权力落入下属,再加上公开索要贿赂,而大失人心,这不正是他的不幸么。”
8
5.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①,周君患之。颜率②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九鼎:夏朝时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一鼎象征一州。②颜率:人名,周国谋士。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2分)
秦 兴 师 临 周 而 求 九 鼎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A颜率复诣齐 及郡下,诣太守
B周君患之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疾定所从出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齐王乃止 止有剩骨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2)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4.颜率两次到齐国的目的各是什么?(3分)
5.简要说说颜率是个怎样的人。(3分)
1.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2.D
3.(1)齐王非常高兴,发兵援救周,秦军撤退。
(2)我究竟从那条路才能让九鼎运到齐国呢?
4.第一次:请求齐国出兵击退秦国的进犯。第二次:回绝齐国索要九鼎的要求。
5.机智、勇敢、能言善辩、足智多谋。
【译文】
秦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感到担忧。颜率请求到齐国借兵援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暴虐无道,想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我们君臣商量),(与其把九鼎)给秦国,不如将九鼎送给贵国。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非常高兴,发兵援救周,秦军撤退。齐(向周)索要九鼎,周君又为此感到担忧。颜率又去齐国,(对齐王)说:“东依靠贵国的义举(君臣得以平安),愿意献上九鼎,不知贵国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齐王说:“我准备向梁借道。”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梁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宝,时间已经很久了。九鼎如果进入梁,一定无法运出。”齐王说:“人准备向楚国借道。”(颜率)回答说:“不可以(借道楚)。楚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宝,时间已经很久了。九鼎(如果)进入楚,一定无法运出”。齐王说:“我究竟从那条路才能让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私下替大王为此事担忧。”齐王说:“您屡次来我齐国,还是不想(把九鼎)给我罢了!”颜率说:“不敢欺骗贵国,请(大王)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周的君臣听候命令迁运九鼎。”齐王于是打消了获取九鼎的念头。
8
6.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李行简,字易从,同州冯翊人。家贫,刻志于学,读《六经》每至夜分,寒暑不易。又聚木叶学书,笔法遒劲。与里中富人杨士元同学,既而同时中进士第,士元资遗行简,谢不取。起家陇州司理参军,徙彭州军事推官①。
陵州富民陈子美父死,继母诈为父书逐出之,累诉不得直,转运使檄行简劾②正其狱。改秘书省著作郎,再迁太常博士,知坊州。御史中丞王嗣宗荐为监察御史,王旦数称其才,真宗雅亦知之,再迁侍御史。
陕西旱蝗,命往安抚,发仓粟救乏绝,又蠲耀州积年逋租③。还,擢龙图阁待制,历尚书刑部郎中。帝数幸龙图阁,命讲《周易》。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六十》)
注释:①推官:掌治刑狱。②劾:定罪,判决。③蠲:清除,疏通。逋租:欠租。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标画出句中停顿。(标2处)(2分)
既 而 同 时 中 进 士 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又聚木叶学书 书:
⑵士元资遗行简 遗:
⑶转运使檄行简劾正其狱 狱:
⑷数幸龙图阁 幸:
3.翻译句子。(4分)
⑴读《六经》每至夜分,寒暑不易。
⑵再迁太常博士,知坊州。
4.文中写了李行简几件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说一说其作用。(3分)
1. 既而∕同时中∕进士第。
2.⑴书法 ⑵赠送 ⑶案件 ⑷亲临
3.⑴李行简研读《六经》每次都到半夜,无论天气严寒或是酷暑从未改变过
⑵李行简再次升迁任太常博士,掌管坊州。
4.苦读学书;谢绝同学送给的财物;审明“累诉不得直”的案件;去陕西赈灾;为皇帝讲解《周易》。
5.句子:王旦数称其才,真宗雅亦知之。作用:对李行简进行评价,突出其优秀品质。
参考译文
李行简,字易从,同州冯翊人(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人)。家境贫寒,但是非常刻苦并且立志于自己的学问。李行简研读《六经》每次都到半夜,无论天气严寒或是酷暑从未改变过。又聚集树叶来学习书法,笔法可谓是遒劲有力。与里中富人杨士元一同学习,不久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同时考中,杨士元送给李行简财物,他都谢绝不接受。最初任陇州司理参军一职,后又调动官职任彭州军事推官一职。
8
陵州的富民陈子美的父亲去世了,他的继母伪造了其父亲的一封信把他逐出家门,陈子美屡次上诉不能审明案情。转运使把案件移交给李行简判决纠正。又改任秘书省著作郎一职,再次升迁任太常博士,掌管坊州。御史中丞王嗣宗荐李行简任监察御史,宰相王旦多次称赞他的才华,宋真宗平素也了解他的才能。李行简再升迁为侍御史。
陕西发生旱灾蝗灾,朝廷命李行简前去赈灾安抚,开仓发放粟米救济缺粮的百姓,又清除,疏通耀州多年的欠租。返回朝廷后,提拔为图阁待制,历任尚书和刑部郎中。皇上多次亲临龙图阁,让李行简讲解《周易》。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何,怎么样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非问无以广识
(2)而或不达于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2)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作者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话“就有道而正” 的目的是什么?(2分)
4.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2分)
1. 【答案】 (1) 扩大,增加 (2) 有时
2. 【答案】(1) 比自己贤能的人,向他询问来解除心中的疑惑,这就是所说的“到有学识的人那里去判定是非”。
(2) 这就是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的询问,明确的辨析。
3. 【答案】作为道理论据,以此证明“问”的必要性, 从中看出“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一环。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深刻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4. 【答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每个人都会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也都会有比别人擅长的一面,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也许在很多方面他不如你,但是总有一点比你强,去向不如你的人学习总会学到很多东西的,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欢询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发现疑问,不询问就没有办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勤于询问,并不是真正喜欢学习的人。道理弄明白了,但有时不能运用在事理上,认识其中大的(道理)了,但有时不了解其中的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询问,还能怎么解决呢??
比自己贤能的人,向他询问来解除心中的疑惑,这就是所说的“到有学识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询问来求得有所收获,这就是所说“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 知识多向知识少(的人)问”。 和自己差不多的,向他询问借此共同研究,这就是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的询问,明确的辨析。
8.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8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即:假如。下人:迁就他人。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划一处)(2分)
此 明 夫 恃 人 不 如 自 恃 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B故不受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D则免于相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陋室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2)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4.公孙仪认为“恃人不如自恃”,给出的正面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5.公孙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D
(1)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
(2)尽管(我)爱吃鱼,我就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4.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虽然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5.廉洁、理智、守法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着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脸色;有迁就他们的脸色,就会歪曲和破坏法律;歪曲和破坏法律我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我)爱吃鱼,我就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那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8
相关文档
- 凉山州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11-0619页
-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2021-11-0619页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题2021-11-0616页
- 2019备战中考语文能力提升练习—现2021-11-0628页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优质2021-11-0690页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2021-11-0628页
- 湖南省常德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2021-11-0612页
- 2021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2021-11-0614页
- 2020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语文一模2021-11-069页
-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2021-11-0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