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3.00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质子 原子核 原子 B.原子 原子核 质子
C.原子核 质子 原子 D.原子 质子 原子核
2.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天然气 C.核能 D.石油
3.下列光学现象与规律不相符的是( )
A.钢笔“错位”﹣光的折射 B.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C.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D.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4.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5.如图所示,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D.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6.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
B.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
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7.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小磁铁处于静止状态后,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右移动,此时悬挂的小磁铁的运动情况是( )
A.向下移动 B.向上移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8.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如图1所示是温度计的一段截面图,读数是 ℃,如图2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9.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 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 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 减小而降低.
10.广播电台的发射线路靠近迅速变化的交变电流向外发射电磁波,交变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1次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为1Hz,若某电台节目发射频率为88.2MHz,说明发射线路中的交变电流每秒钟周期性变化为 次,收音机通过 电磁波来工作,手机通过 电磁波来实现远距离通话(后两空选填“发射”、“接收”或“发射和接收”)
11.如图所示,图A、B、C、D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功工作示意图,图E、F是演示实验的示意图,C图是 冲程,与它原理相同的是 图所示的演示实验,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图(后两空选填字母)
12.质量为0.5kg的塑料桶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0kg,小明将其从地面匀速搬到高度为1m的桌面上,在竖直向上搬水的过程中所做的总功是 J,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g=10N/kg)
13.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和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杠杆平衡(杠杆自重、挂盘和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则杠杆左右两边的力臂之比为 ,1个甲球和1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 ,甲球和乙球的密度之比为 .
14.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由图可知:电阻乙的阻值为 Ω,若将电阻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时,则干路的总电阻为 Ω,总功率为 W.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58分)
15.(1)如图1所示,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OA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两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
(2)用如图2舒适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3)如图3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G,摩擦力f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
16.(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砝码与游码的读数如图1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g,如图2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
(2)某家庭电能表如图3所示,若该家庭单独让空调工作,测得1min内电能表转盘转了60转,则空调消耗的电能为 kW•h,空调的电功率是 W.
(3)图4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 A,电压表的示数是 V.
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4)如图2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
18.如图1所示,图A、B、C、D、E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的五个步骤.
(1) 两步骤可计算处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N. 两步骤可得出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2)如图2所示是圆柱体物块从水面缓慢浸入水中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弹簧测力计事实F随物块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当物块没有浸没之前,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h=4cm时,物块所受的浮力为 N,浸没后,h继续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该圆柱体物块的高度是 cm.
19.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小明重450N,自行车重250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2×10﹣3m2,图1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图2是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
(1)请问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在7﹣12s内,自行车所受的摩擦阻力是多少?自行车克服摩擦阻力做了多少功?此时功率是多少?
(3)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0.如图所示是某品牌电炖锅的内部简化电路图,电炖锅上有1000w和400w两档功率,档位可自动调节,其工作过程是:按下开关,自动选择1000w档将汤煮至100℃,然后自动跳至400w档进行保温慢炖,设汤的初温为20℃,质量为3kg,汤的比热容为4.0×103J/(kg•℃).求:
(1)若电炖锅将汤从初温加热至100℃耗时20min,在此过程中汤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电炖锅的效率是多少?
(2)R1的阻值是多少?
(3)电炖锅进入保温慢炖时,开关S会自动跳至“a”或“b”哪个位置?试说明理由.
21.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4)木块最终会停下来的主要原因是 ,在此过程中木块通过 方式把动能转化为内能.
(5)如果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为O,木块将 .
22.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图中所示的电路图进行一些电学实验,其中电阻R有20Ω、15Ω、10Ω、5Ω、1Ω五个供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10Ω 1A”,电源电压5V保持不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电流表准确接入电路.
(2)在做“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时.
①选用哪三个电阻更合适?答:
②此实验对电阻两端电压的控制有什么要求?答: .
③按要求接入电阻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且超过满刻度,原因可能是 .
(3)用一根导线代替电流表接入电路进行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验,R先选用5Ω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示数为2V,然后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用Rx代替5Ω电阻接入电路,此时电压表示数为3V,则Rx的阻值为 Ω(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种类很多,电子秤中测力装置所使用的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如图1所示,金属梁右端为固定端,左端为自由端,金属梁的上、下表面各紧贴一块相同的应变片,应变片结构如图2所示,它主要是由基地、金属电阻丝和引线等组成,电阻丝固定在基底上,当应变片被拉长时,金属电阻丝同时被拉长,电阻丝的电阻变大,反之,当应变片把压缩时,金属电阻丝变短,电阻丝的电阻变小.
当自由端受到向下的压力F时,金属梁向下弯曲,上应变片被拉长,下应变片被压缩,如果上、下金属电阻丝有大小不变的电流I通过时.上应变片引线间两端电压为U1
,下应变片引线间两端电压为U2.传感器可以通过输出两个电压的差值U(U=U1﹣U2)来反映压力F的大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应变片被拉长时,金属电阻丝的电阻或变大,原因是 .
(2)当金属梁没有受到压力时,由于 ,所以U1=U2,U=0
(3)当金属梁受力向下弯曲时,U1 ,U2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16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质子 原子核 原子 B.原子 原子核 质子
C.原子核 质子 原子 D.原子 质子 原子核
【考点】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分析】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
【解答】解: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因此从大到小的顺序应为:
原子、原子核、质子.
故选B.
2.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天然气 C.核能 D.石油
【考点】能源的分类.
【分析】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
A、风能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符合题意;
B、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能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
D、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光学现象与规律不相符的是( )
A.钢笔“错位”﹣光的折射 B.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C.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D.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各种光现象.
(1)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及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海市蜃楼、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折.
(3)平面镜成像或平静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解答】解:A、钢笔“错位”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就二胡来说,弦的松紧、长短、粗细都可以改变音调;
(3)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声音是有能量的,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声波的能量,故A错误;
B、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故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故B错误;
C、双层真空玻璃窗中,真空不能传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5.如图所示,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D.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考点】燃料的热值;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的运动.
【分析】(1)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
(3)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
A、煤气在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
B、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燃烧程度、质量都无关,故B错误;
C、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烧水时水从火焰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
B.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
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解答】解: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
A、由图可知,乙物质的密度ρ乙==0.8g/cm3<ρ水,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0g,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20cm3,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故D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小磁铁处于静止状态后,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右移动,此时悬挂的小磁铁的运动情况是( )
A.向下移动 B.向上移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由电源的正负极可知电流方向,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的磁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变化,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流的变化,则可知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变化,则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磁极间的磁力的变化.
【解答】解:由图可知电流由螺线管的上方流入,则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则螺线管与磁铁下端为同名磁极,故应相互排斥;
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小,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增大,则螺线管的磁性增强,故对磁铁的作用力增强,故此时悬挂的小磁铁的向上运动,即弹簧长度应变短.
故选B.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8.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如图1所示是温度计的一段截面图,读数是 ﹣3 ℃,如图2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判断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2)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解答】解: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由图知:零刻度在液柱的上方,所以是零下,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3℃;
(2)读图可知,在熔化图象中物质的温度升高到48℃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晶体.
9.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 汽化 时从人体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 液化 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 气压 减小而降低.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是吸热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②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是放热过程;
③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解答】解:
皮肤上擦上酒精后,酒精迅速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同时吸收热量,所以感觉凉快;
冰棒温度很低,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冰棒周围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海拔较高的地方气压小一些;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气压.
10.广播电台的发射线路靠近迅速变化的交变电流向外发射电磁波,交变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1次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为1Hz,若某电台节目发射频率为88.2MHz,说明发射线路中的交变电流每秒钟周期性变化为 8.82×107 次,收音机通过 接收 电磁波来工作,手机通过 接收和发射 电磁波来实现远距离通话(后两空选填“发射”、“接收”或“发射和接收”)
【考点】交流电;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移动通信.
【分析】(1)频率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
(2)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3)手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解答】解:交变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1次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为1Hz,电台节目发射频率为88.2MHz,即8.82×107Hz,说明发射线路中的交变电流每秒钟周期性变化为8.82×107Hz;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即收音机通过接收电磁波来工作,手机通过接收和发射电磁波来实现远距离通话的.
故答案为:8.82×107;接收;接收和发射.
11.如图所示,图A、B、C、D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功工作示意图,图E、F是演示实验的示意图,C图是 做功 冲程,与它原理相同的是 F 图所示的演示实验,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B 图(后两空选填字母)
【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分析】(1)判断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先看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关闭情况,进气门打开的是吸气冲程,排气门打开的是排气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的是压缩冲程或者做功冲程;活塞上行为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活塞下行为吸气冲程和做功冲程.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具体来说是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解答】解:
(1)A图中,进气门开启,活塞下行,气体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
B图中,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此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图中,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此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中,排气门开启,活塞上行,气体流出汽缸,是排气冲程;
(2)E图是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是通过对物体做功来增大物体内能的,即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F图对试管中的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使试管中水的内能增大,体积膨胀,对外做功,使塞子飞出去,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与做功冲程原理相同的是F实验.
故答案为:做功;F;B.
12.质量为0.5kg的塑料桶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0kg,小明将其从地面匀速搬到高度为1m的桌面上,在竖直向上搬水的过程中所做的总功是 100 J,有用功是 95 J,机械效率是 95% .(g=10N/kg)
【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
【分析】在竖直向上搬水的过程中所做的总功即为克服桶和水的重力之和所做的功,根据W=Gh=mgh求出其大小,水和桶的总质量减去桶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有用功为克服水的重力所做的功,根据η=×100%求出机械效率.
【解答】解:
在竖直向上搬水的过程中所做的总功:W总=G总h=m总gh=10kg×10N/kg×1m=100J,
水桶中水的质量:m水=m总﹣m桶=10kg﹣0.5kg=9.5kg,
有用功:W有=G水h=m水gh=9.5kg×10N/kg×1m=95J,
机械效率:
η=×100%=×100%=95%.
故答案为:100;95;95%.
13.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和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杠杆平衡(杠杆自重、挂盘和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则杠杆左右两边的力臂之比为 2:1 ,1个甲球和1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 3:1 ,甲球和乙球的密度之比为 1:3 .
【考点】杠杆的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由图可知杠杆左右两边的力臂之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利用密度的公式列出等式,再进行整理,即可得出两种球的质量和密度关系.
【解答】解: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由图可知,杠杆的左边的力臂为4L,右边的力臂为2L,
则杠杆左右两边的力臂之比为=2:1;
根据ρ=和杠杆平衡条件可得,(2ρ甲V+ρ乙V)×4L=(ρ甲V+3ρ乙V)×2L,
3ρ甲V=ρ乙V,即1个甲球和1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3:1;
ρ甲:ρ乙=1:3.
故答案为:2:1;3:1;1:3.
14.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由图可知:电阻乙的阻值为 6 Ω,若将电阻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时,则干路的总电阻为 3.75 Ω,总功率为 9.6 W.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首先根据图象得出两电路元件在3V时的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甲和乙的阻值;
若将电阻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时,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总电阻,然后P=求出.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两个电阻的电路为3V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3A,通过乙的电流为0.5A.
由I=得:
R甲===10Ω;R乙===6Ω;
(2)若将电阻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时,
则总电阻R===3.75Ω;
总功率P===9.6W.
故答案为:6;3.75;9.6.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58分)
15.(1)如图1所示,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OA的传播方向,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两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
(2)用如图2舒适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3)如图3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G,摩擦力f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力的示意图;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1)解答此题可从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和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上进行分析.光的反射要注意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凸透镜、凹透镜要注意画出主光轴.
(2)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定滑轮,然后再绕过动滑轮.通过比较提升物体绳子条数的多少确定最省力的绕法.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解答】解:(1)添加一个平面镜,需要先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法线是两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再根据法线和平面镜垂直画出平面镜.
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入射光线看做是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条光线,据此画出主光轴,出射光线就是交于焦点的光线,据此画出凸透镜.
(2)如图,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是最省力的绕绳方法.如图所示:
(3)过物体重心作竖直向下的力,即重力,过物体的重心作沿斜面向上的力,即摩擦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与斜面接触面的中点处,过此点与斜面垂直向下的力,即为压力,如下图:
16.(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砝码与游码的读数如图1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31.2 g,如图2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2.90 cm.
(2)某家庭电能表如图3所示,若该家庭单独让空调工作,测得1min内电能表转盘转了60转,则空调消耗的电能为 0.02 kW•h,空调的电功率是 1200 W.
(3)图4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 0.24 A,电压表的示数是 12.5 V.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长度的测量;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压表的读数方法;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1)天平读数时是砝码质量和游码示数的和;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零刻线;
(2)3000r/(kW•h)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电路中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r;因此计算出当电能表的转数为60转时消耗的电能,又知道工作时间,根据公式P=即可求出电功率.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首先确定使用的量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解答】解:(1)砝码质量为30g,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位置在1g后的第1个格,即1.2g,
所以物体质量为20g+10g+1.2g=31.2g.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1.00cm处量起,末端刻度到3.90cm,所以物体长度为3.90cm﹣1.00cm=2.90cm.
(2)电能表的转盘转60r消耗的电能为:W==0.02kW•h=72000J,
则空调的功率是:P===1200W.
(3)电流表的使用量程是0~0.6A,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则电流表的示数是0.24A.
电压表的使用量程是0~15V,每一个大格代表5V,每一个小格代表0.5V,则电压表的示数是12.5V.
故答案为:(1)31.2;2.90;(2)0.02;1200;(3)0.24;12.5.
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防止厚玻璃板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20 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虚 像.
(4)如图2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
(4)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和实物应关于过12时、6时的直线成轴对称.
【解答】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
(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玻璃板的距离为2×5cm=10cm,
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则它与像的距离为10cm+10cm=20cm;
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中表盘数字的顺序与实际顺序左右相反,时针指向10和11之间,分针指向7,实际时间为10:35.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
(1)2;(2)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3)20;不能;虚;(4)见上图.
18.如图1所示,图A、B、C、D、E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的五个步骤.
(1) B、D 两步骤可计算处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1.2N N. A、E 两步骤可得出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
(2)如图2所示是圆柱体物块从水面缓慢浸入水中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弹簧测力计事实F随物块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当物块没有浸没之前,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h=4cm时,物块所受的浮力为 0.8 N,浸没后,h继续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3 N,该圆柱体物块的高度是 6 cm.
【考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1)根据称重法,F浮=G﹣F示,可计算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等于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减去空桶的重;
(2)2图中,横坐标表示圆柱体水中所处的深度,纵坐标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斜线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受到的浮力增大;根据称重法求h=4cm时物块所受的浮力;水平线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圆柱体刚好浸没时的深度即为圆柱体的高;
【解答】解:(1)由图B知,物体的重力G=4.2N,由图D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3N,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示=4.2N﹣3N=1.2N,所以,BD两步骤可计算处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1.2N;
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等于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减去空桶的重,AE两步骤可得出物块排开水所受的
重力G排;
(2)由2图知,物体没有浸没前,即圆柱体的深度小于6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物体受到浮力F′浮=G﹣F′示=4.2N﹣3.4N=0.8N;圆柱体的深度在6cm﹣10cm时,即物体浸没后,随深度的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3N不变;
当圆柱体深度为6cm时,圆柱体刚好浸没在水中,所以,圆柱体的高度为6cm.
故答案为:(1)B、D;1.2;A、E;
(2)变小;0.8;3;6.
19.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小明重450N,自行车重250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2×10﹣3m2,图1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图2是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
(1)请问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在7﹣12s内,自行车所受的摩擦阻力是多少?自行车克服摩擦阻力做了多少功?此时功率是多少?
(3)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分析】(1)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与自行车的重力之和,又知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利用p=计算压强大小;
(2)观察速度﹣时间图象,电动自行车在0~7s速度越来越快,7~12s,速度不再变化;观察牵引力﹣时间图象,在7~12s牵引力大小不变,由于电动车匀速运动,牵引力等于摩擦力,求出摩擦力的大小;根据v=求出7~12s内行驶的路程,利用W=fs可求得电动车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再利用P=求解功率;
(3)求出0﹣7s通过的路程,利用v=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1)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F=G总=G小明+G车=450N+250N=700N,
对地面的压强:p===3.5×105Pa;
(2)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自行车在7~12s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6m/s,
由牵引力﹣时间图象可知,在7~12s牵引力大小F=30N,所以摩擦力:f=F=30N;
根据v=可得,7~12s内行驶的路程:s=vt=6m/s×5s=30m,
自行车克服摩擦力做功:W=fs=30N×30m=900J,
此时功率为:P===180W;
(3)7~12s内行驶的路程:s=30m,
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
所以,0﹣7s通过的路程s′=s=30m,
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v′==≈4.29m/s.
答:(1)请问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5×105Pa;
(2)在7﹣12s内,自行车所受的摩擦阻力是30N;自行车克服摩擦阻力做功900J;此时功率是180W;
(3)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4.29m/s.
20.如图所示是某品牌电炖锅的内部简化电路图,电炖锅上有1000w和400w两档功率,档位可自动调节,其工作过程是:按下开关,自动选择1000w档将汤煮至100℃,然后自动跳至400w档进行保温慢炖,设汤的初温为20℃,质量为3kg,汤的比热容为4.0×103J/(kg•℃).求:
(1)若电炖锅将汤从初温加热至100℃耗时20min,在此过程中汤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电炖锅的效率是多少?
(2)R1的阻值是多少?
(3)电炖锅进入保温慢炖时,开关S会自动跳至“a”或“b”哪个位置?试说明理由.
【考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分析】(1)知道汤的比热容、质量、初温和末温,根据Q吸=cm(t﹣t0)求出在此过程中汤吸收的热量;
根据W=Pt求出电炖锅消耗的电能,然后利用η=×100%求出电炖锅的效率;
(2)当开关S接“a”位置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路电阻较小,根据P=可知,此时电炖锅处于加热状态,然后根据R=求出R1的阻值;
(3)知道加热功率和保温慢炖功率,根据P=可得出电路电阻大小,进而知道开关S的接入的位置.
【解答】解:(1)汤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
=4.0×103J/(kg•℃)×3kg×
=9.6×105J.
加热功率P加热=1000W,加热时间t=20min=1200s,
由P=得,电炖锅消耗的电能:
W=P加热t=1000W×1200s=1.2×106J,
则电炖锅的效率:
η=×100%
=×100%
=80%.
(2)当开关S接“a”位置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路电阻较小,
根据P=可知,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功率越大,此时电炖锅处于加热状态,
由P=得,电阻R1的阻值:
R1===48.4Ω.
(3)电炖锅进入保温慢炖时,开关S会自动跳至“b”位置;
理由是:当开关S跳至“b”位置时,电阻R1、R2串联接入电路,电路电阻较大,
根据P=可知,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功率越小,此时电炖锅处于保温慢炖状态.
答:(1)在此过程中汤吸收的热量是9.6×105J;电炖锅的效率是80%;
(2)R1的阻值是48.4Ω;
(3)电炖锅进入保温慢炖时,开关S会自动跳至“b”位置;
当开关S跳至“b”位置时,电阻R1、R2串联接入电路,电路电阻较大,
根据P=可知,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功率越小,此时电炖锅处于保温慢炖状态.
21.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木块被推动距离的大小 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 速度 的关系.
(3)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 质量 的关系.
(4)木块最终会停下来的主要原因是 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木块通过 做功 方式把动能转化为内能.
(5)如果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为O,木块将 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
【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分析】(1)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时,控制速度不变;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控制质量不变.该实验也采用了转换法,通过比较小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2)由于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要想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相同的高度滑下;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
(5)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1)在研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是通过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的,采用的是转换法的思想;
(2)图中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同一个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即钢球滚动到斜面低端的速度是不同的,即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3)不同钢球从相同的高度释放,运动到斜面低端的速度也就相同,即该实验探究的是钢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4)由于木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以木块最终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木块通过做功方式把动能转化为内能;
(5)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若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如果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为O,木块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木块被推动距离的大小;(2)速度;(3)质量;(4)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做功;(5)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22.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图中所示的电路图进行一些电学实验,其中电阻R有20Ω、15Ω、10Ω、5Ω、1Ω五个供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10Ω 1A”,电源电压5V保持不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电流表准确接入电路.
(2)在做“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时.
①选用哪三个电阻更合适?答: 15Ω、10Ω和5Ω
②此实验对电阻两端电压的控制有什么要求?答: 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小于3V .
③按要求接入电阻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且超过满刻度,原因可能是 定值电阻R断路 .
(3)用一根导线代替电流表接入电路进行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验,R先选用5Ω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示数为2V,然后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用Rx代替5Ω电阻接入电路,此时电压表示数为3V,则Rx的阻值为 11.25 Ω(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实物图可知,电压表选择的量程为0~3V;根据(3)中内容可知,选择最小阻值为5Ω的电阻,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从而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并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2)①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根据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阻值及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通过计算,找出符合条件的电阻.
②根据电压表量程可知电阻两端电压的控制要求;
③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某处断路;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且超过满刻度,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并且电源电压大于电压表的量程;
(3)先根据欧姆定律求出5Ω电阻接入电路时的电流,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x接入电路时的电流,最后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求出Rx的阻值.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电压表量程为0~3V;电路中的最小阻值为5Ω;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最大===0.6A,因此电流表量程选择0~0.6A;故将电流表的0.6A接线柱与开关的左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2)①由题意知,实验过程中,定值电阻电压保持不变,而定值电阻两端最大电压为3V;
因为电源电压为5V,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小电压只能是2V,
因为串联电路电流相等,所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电压之比UR:U滑=3V:2V=3:2,
由I=可知:
===,
因为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电阻为10Ω,所以定值电阻最大阻值R=15Ω,即实验中只能选择15Ω、10Ω和5Ω的定值电阻.
②因为电压表量程为0~3V,因此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小于3V;
③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某处断路;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且超过满刻度,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源两极相连,并且电源电压大于电压表的量程,因此定值电阻R断路;
(3)5Ω电阻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
I===0.4A;
由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R滑′===7.5Ω;
当Rx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
I′===A;
由I=可知:
Rx===11.25Ω.
故答案为:(2)①15Ω、10Ω和5Ω;②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小于3V;③定值电阻R断路;(3)11.25.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种类很多,电子秤中测力装置所使用的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如图1所示,金属梁右端为固定端,左端为自由端,金属梁的上、下表面各紧贴一块相同的应变片,应变片结构如图2所示,它主要是由基地、金属电阻丝和引线等组成,电阻丝固定在基底上,当应变片被拉长时,金属电阻丝同时被拉长,电阻丝的电阻变大,反之,当应变片把压缩时,金属电阻丝变短,电阻丝的电阻变小.
当自由端受到向下的压力F时,金属梁向下弯曲,上应变片被拉长,下应变片被压缩,如果上、下金属电阻丝有大小不变的电流I通过时.上应变片引线间两端电压为U1,下应变片引线间两端电压为U2.传感器可以通过输出两个电压的差值U(U=U1﹣U2)来反映压力F的大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应变片被拉长时,金属电阻丝的电阻或变大,原因是 导体的长度越大、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
(2)当金属梁没有受到压力时,由于 两应变片的电阻相等,通过两应变片的电流相等 ,所以U1=U2,U=0
(3)当金属梁受力向下弯曲时,U1 变大 ,U2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1)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2)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结合U=IR分析,以U1=U2,U=0的原因;
(3)外力F增大时,上面金属电阻丝被拉伸,下面金属电阻丝被压缩,电阻丝长度发生变化,可知电阻的变化;在电流相同时,根据U=IR分析,电压随电阻的变化.
【解答】解:
(1)当应变片被拉长时,电阻丝长度变大,横截面积变小,所以电阻变大;
(2)由题意可知,金属梁的上、下表面的应变片完全相同,即两应变片的电阻相同,且两应变片串联在电路中,所以通过两应变片的电流相等,根据U=IR可知,上应变片引线间两端电压为U1和下应变片引线间两端电压为U2相等;即U1=U2,U=U1﹣U2=0;
(3)当金属梁受力向下弯曲时,上面金属电阻丝长度变大,电阻变大,下面金属电阻丝长度变短,电阻变小;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U=IR,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导体,U1变大,U2变小.
故答案为:(1)导体的长度越大、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2)两应变片的电阻相等,通过两应变片的电流相等;(3)变大;变小.
相关文档
- 2019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题(B卷)2021-11-0618页
- 2018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物理试题(解2021-11-0614页
- 2018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物理试题(解2021-11-0619页
- 2019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2021-11-0618页
- 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物理试题(原2021-11-067页
- 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物理试题2021-11-0611页
- 四川省宜宾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含2021-11-0621页
- 201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物理试题2021-11-0618页
- 2016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题(B卷解析2021-11-0621页
- 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试题(原2021-11-0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