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 M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出师表
诸葛亮
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书愤
》)
2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
武侯书堂
》)
3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
病起书怀
》)
4. “
或为出师表,神鬼泣壮烈。”
(《
正气歌
》)
请看以下对联:
诸葛亮(
181
~
234
)
,
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
,
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
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建立两年,备病逝,刘禅继位(
16
岁)。他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军政大事。
227
年,率军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临出发前上书,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
《
出师表
》
。
写作背景
表
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
出师表
》
的时代背景
:这篇
《
出师表
》
是诸葛亮在公元
227
年
(
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
)
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
(223
年
)
,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
(
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
文体
:
本文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又因诸葛亮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真诚地辅佐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在议论和叙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
崩殂( ) 忠谏( )
祎( ) 菲( )薄
裨补( ) 遗( )陛下
攸( ) 咨( )
阕( ) 陟( )罚
臧( ) 否( )
倾颓( ) 行( )阵
苟( )全 猥( )自
夙( )夜 驽( )钝
诹( ) 攘( )除
斟( ) 酌( )
cú
yī
fěi
jiàn
bì
wèi
yōu
zī
quē
zhì
z
ā
ng
p
ǐ
háng
tuí
gǒu
wěi
sù
nú
rǎng
zōu
zhēn
zhuó
正音
朗读课文
朗读录音
翻译课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贫困衰弱。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懈:懈怠。内:宫廷内。
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确实、实在。
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
忠志之士,
忘身
于外者,
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
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将此恩报答给陛下啊。
奋不顾身
不
宜
妄自
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应当
过分看轻自己
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忠臣志士的志气,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第一段分析
危急存亡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不利
追殊遇
报陛下
不懈于内
忘身于外
有利
诚宜
……
不宜
……
(
正反
)
(广开言路)
开张圣听
第一条建议
文章开句就提到
“
先帝
”
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
“
北定中原
”“
恢复汉室
”
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第
1
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
“
居安思危
”
。
第
1
段提到
“
侍卫之臣
”
和
“
忠志之士
”
有什么作用?
这是蜀国
“
人和
”
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
“
殊遇
”
造成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皇宫中和朝廷中的官员
,
都是一个整体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
,
评定
(
人物
)
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为:做,行。论:判定。昭:显示,表明。平明:公平严明。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应当偏袒徇私,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第二段分析
平明之理
不宜
异同
宜
付有司
不宜
偏私
第二条建议
赏罚严明
正反
对
比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一、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以:因此。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给予陛下(使用)。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愚:自称。通“缺”,缺点。 所:
…
的效果。广:扩大。益,:益处。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收到更好的效果。
姓名
特
长
好
处
证
明
工作
郭攸之、費
祎
、董允
皆善良忠
实
、志
虑
忠
纯
先帝
简
拔留給
后
主之材
可裨補闕漏,有所
广
益
咨
以宮中之事
推
荐
宮中
贤
臣
课文分析
(
第
三
段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群臣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行:军队。
我认为军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一定能使部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姓名
特
长
好
处
证
明
工作
向
宠
性行淑均,
晓畅军
事
先帝
称赞
,
众
人
拥
戴
行
阵
和
睦
,
优
劣得所
谘
以
营
中之事
组织
勻
称
事例
推
荐
营
中武
将
课文分析
(
第
四
段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接近、亲近。远:疏远。所以:
……
的原因。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论:谈论。于: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
悉
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愿:希望。信:信任。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以指日可待了。
先帝在世时,常常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都
亲贤远
佞
先汉
兴
隆
后汉
倾颓
正反
对
比
史例
劝谏后
主
课文分析
(
第
五
段
)
第三条建议
亲贤臣
亲小人
臣本
布衣
,
躬
耕于南阳,
苟全
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
于诸侯。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中姑且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做官扬名。
先帝不
以
臣卑鄙,猥自
枉
屈
,三
顾
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
当世之事,由是
感激
,遂
许
先帝以驱驰。
咨:征询。感激:感动。以:拿。许:应允,答应。
扬名
因为
到
……
去,拜访。
平民的代称
亲自
姑且保存
屈就,用于别人,含有敬意
委屈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
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际:时期。
后来遭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艰危困境之中我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鄙陋,竟降低自己的身份屈驾,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
“
三顾茅庐
”
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
“
出师
”
作铺垫。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
寄
臣
以
大事也。
寄:委托。
以:把。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
托付不
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恐:担心。
领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实现
今南方已定,
兵甲
已足,当
奖
率三军,
北
定中原,
庶
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
。
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复兴汉朝,回到旧日的都城。
兵,武器。甲,装备
但愿
洛阳
勉励
至于斟酌损益,
进
尽
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进:奉上。
尽:完全。
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进献忠言,那就是攸之、祎、允等人的责任了。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
此臣
所以
报先帝
而
忠陛下之职分也。
而:表并列。
表所用之物,意为
“
用来
……
的
”
第七段追忆
“
白帝城托孤
”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明
“
出师
”
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
“
报先帝而忠陛下
”
的本分。
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
七擒孟获
”
,安抚夷人,
“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
愿
陛下托臣
以
讨贼兴复之
效
,不
效
则治臣之罪,
以
告
先帝之灵。
以:把。
以:来。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收不到效果,就惩处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英灵。
若无
兴德
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忠言,就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效果,引申为任务
有效果,
实现
告慰
发扬美德
希望
陛下亦宜自
谋
,以咨诹善道,
察纳
雅言,
深追
先帝遗诏。
谋:谋划。察:明察。纳:采纳。深:深切。追:追念。
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诏。
臣
不胜
受恩感激。
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今当远离,临表
涕
零
,不知所言。
现在该远行了,面对 奏表我眼泪落下,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禁不住
忍不住
泪
落
再三勉
励后
主
广开
言路,多
纳谏
言
应尽国
君之
责
表示
临
別依依之情
总结
课
文
分析
(
第
八
—
九
段
)
毋忘先帝
遗训
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⑴
以出师为己任
。
“
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
⑵立下军令状
。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
思考、讨论
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广开言路。
“
诚宜开张圣听
”
;
⑵严明赏罚。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
⑶亲贤远佞。
“
亲贤臣,远小人
”
。
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⑴
希望后主能
“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⑵希望后主能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⑶希望后主能
“
亲贤臣,远小人
”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
“
兴隆
”
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
“
北定中原
”
强大稳定的后方。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
亲贤远佞
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
“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
偏私,使内外异法
”
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
“
开张圣听
”
,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
“
塞忠谏之路
”
,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
“
亲之信之
”
,结尾更劝说刘禅要
“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
,也是亲贤的意思。
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⑴
宫中
: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⑵
营中
: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⑶
其他
: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
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⑴
对贤臣:
“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
,要有
“
兴德之言
”
。
⑵对后主:
“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
。
多次提及先帝的用意
《
出師表
》
中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
感
慨
先帝
创业艰
辛,警惕
后
主
以父子之情感
动
激
励后
主
加
强劝说后
主的
说
服力和
权
威性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
表以陈情
”
,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
,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
抒情线索
,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第二部分寓情于叙
,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
“
讨贼兴复之效
”
自许,并且说
“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
”
,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作解释。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不知所言
作奸犯科
优劣得所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指知人善任
,
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
。
不知道说些什么。一作“不知所云”。
发表政见的时候放弃了原则。
计日而待
三顾茅庐
感激涕零
苟全性命
斟酌损益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
苟且保全性命。
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处理事务时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痛心遗憾。
深切地憎恨。
平民。
布的衣服。
痛恨
布衣
秋
时刻。
四季中对第三个季节。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臣本布衣。
危急存亡之秋。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卑鄙
感激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动、激动。
衷心感谢。
开张
扩大。
商店开始营业。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诚宜开张圣听。
临表涕零。
涕
所以
谨慎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眼泪。
鼻涕。
表原因。
表结果。
认真,慎重。
做事小心。
此先汉所以兴隆。
先帝知臣谨慎。
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效
。
不
效
则治臣之罪。
道
中
道
崩殂。
咨诹善
道
。
重任。
实现、完成。
路。
道理。
遗
以
遗
陛下
光先帝
遗
德
为
俱
为
一体
为
忠善者
论
付有司
论
其刑赏
与臣
论
此事
无
无
兴德之言
事
无
大小
给予
遗留
是
做
判定
谈论
没有
无论
感激
由是
感激
。
臣不胜受恩
感激
。
感动,激动。
感谢。
行
然后施
行
性
行
淑均
行
阵和睦
益
有所广
益
斟酌损
益
而
而
中道崩殂
计日
而
待
实行
品德,行为
行列
,
这里指军队
益处
增加
却,表转折
连接状语与谓语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词类活用
亲贤臣。
远小人。
攘除奸凶。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诈凶恶的人。
优劣得所。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深入不
毛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
词,才能高的人和才
能低的人。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
怠慢。
名词用为动词,长草。
通假字
:
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阙,通
“
缺
”
,缺点。
有,通
“
又
”
,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
简
”
通
“
检
”
。选拔
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愚
以
为宫中之事
咨臣
以
当世之事
许先帝
以
驱驰
介词,把。
介词,因为。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连词,表结果,以致。
连词,表时间。
认为
介词,拿
用
于
忘身
于
外者
( )
三顾臣
于
草庐之中
( )
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
桓、灵也!
( )
报之
于
陛下( )
在
到
对
给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1
广开言路
2
赏罚分明
3
、
4
、
5
亲贤远佞
一
6
叙述经历,表忠诚
7
创业艰难,激励后主
二
8
、
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三
寓情于议
寓情于叙
抒发感情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小结:
晓 之 以 理
动 之 以 情
形势分析提出建议
追述身世
表明忠贞
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
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
“
北定中原
”“
兴复汉室
”
的决心。
引申拓展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东吴
收二川:
诸葛亮收复的蜀国两处根据地:东川、西川
北拒:北拒曹魏
七擒:七擒孟获
排八阵:摆设
八卦阵
五太原:诸葛亮出征时病死的地方
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死时,点燃了四十九盏长明灯,祭神灵以求延续阳寿
酬三顾
:
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诸葛亮年谱
公元
181
年: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5
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27
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28
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41
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
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45
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54
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46
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47
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
《
出师表
》
进行北伐。
48
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49
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
复丞相职位。
50
岁:
蜀建兴8年。
诸葛亮再次北伐。
51
岁:
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颌。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杜甫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
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
过厅对联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
诸葛亮殿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
过厅对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
诸葛亮殿对联
岳飞书出师表
作业
:
以“
我眼中的诸葛亮
”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谢谢
!
相关文档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 致女儿的信22021-11-0720页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 7傅雷家书 课2021-11-0724页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 2021-11-0616页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 11我的叔叔于2021-11-0630页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叔叔于勒2021-11-0615页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2021-11-063页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故乡练习题12021-11-065页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 纪念伏尔泰逝2021-11-0627页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应有格物致2021-11-064页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人失掉自2021-11-06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