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0 KB
  • 2021-11-10 发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4)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4)‎ ‎(第四、六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狡黠(xiá)    炼达(liàn) 渲染(xuān)   栩栩如生(xǔ)‎ B.要决(jué)   藻饰(zǎo)   寂寥(liáo)   信手拈来(niān)‎ C.契合(qì)   笼统(lǒng) 拘泥(nì)    铢两悉称(chèn)‎ D.诘难(jié)   惆怅(choú) 聪颖(yǐn)   吹毛求疵(cī)‎ ‎【解析】A.“炼”应写作“练”,“渲”应读“xuàn”;B.“决”应写作“诀”;D.“惆”应读“chóu”,“颖”应读“yǐng”。‎ ‎2.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2分)‎ 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________,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________,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________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________,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A.虚心   自负   固执   贯通 B.谦逊 自大 顽固 贯通 C.虚心 自大 固执 关联 D.谦逊 自负 顽固 关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这篇文章观点不明,语言平淡,描写也不细腻,读起来味同嚼蜡。‎ B.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潭水映照雪山,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C.游玩途中不乏秀色美景:仰面遥望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俯瞰清流,浮光掠影,清澈见底。‎ D.被誉为“佛中之圣、梵中之宝”的宝梵壁画笔力遒劲深厚,色彩鲜艳明丽,所绘法像103人,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将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超凡的艺术魅力。‎ ‎【解析】“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2分)‎ A.根据统计资料,这次新冠病毒的死亡率大约在2%左右。(去掉“大约”或“左右”)‎ B.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 ‎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把“为表达”调到“人民”之后)‎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把“方式”改为“意识”)‎ D.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地方开通网上教学,只是“停课不停学”的方式,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一种探索。(在“‘停课不停学’的方式”后面加上“之一”)‎ ‎【解析】在句末加上“活动”。‎ ‎5.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2分)‎ ‎“微时代”的阅读是浅阅读,解决的是信息的问题,①人们在间断、短暂的时间中迅速获得有效的信息和足够的娱乐资源。②“浅阅读”恰好适应了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给人们精神生活上带来的新变化。但“浅阅读”需要深思考。③唯有融入深思考的要素,“浅阅读”才会有积累、有内涵、有品质。我们需要以“深阅读”的思维力、评判力、观察力,提高自己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能力,使得“浅阅读”也能洗净铅华,返璞归真。‎ A.“信息”和“积累”都是名词,“娱乐资源”是偏正短语,“返璞归真”是并列短语。‎ B.第①句中“人们”是主语,“迅速”是状语,“足够”是定语。‎ C.第②句搭配不当,“适应”应改成“顺应”。‎ D.第③句是假设复句。‎ ‎【解析】第③句是条件复句。‎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B) (2 分)‎ A.疫情蔓延,推迟开学,小明在班级群里说:“真要感谢蝙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长的寒假!”‎ B.护士长鼓励病人们说:“没有过不去的冬天,也没有等不来的春天,我们一起加油!”‎ C.小明在电话里对舅舅说:“舅舅,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一定莅临您家,给您拜个年!”‎ D.学习委员小洁对同学们说:“大家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在网上留言,我一定鼎力相助,给你们详细解答!”‎ ‎7.(2020·武汉)学校决定开展以“与时俱进,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7分)‎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人们的一些观念和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许多新的生活方式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 ‎(1)请根据你对疫情期间人们生活观念的了解和生活习惯的观察,总结出三个不同方面的新的生活方式。(3分)‎ 示例:学校和学生开始适应并广泛应用网络教学、学习;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食用更加谨慎;人们更看重身体健康,开始广泛地健身。‎ ‎(2)在班会上,同学们围绕“疫情期间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否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话题展开了辩论,请就此话题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4分)‎ 示例: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疫情期间,几乎所有人都宅在家里,不能外出,不能聚会,一些表面上的朋友、无关紧要的朋友之间的关系确实会疏远,但是真正的朋友、家人之间反而因为这次生死攸关的疫情得到更多的重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沟通,关系反而会更亲近一些。‎ ‎8.默写。(每空1分,共7分)‎ ‎(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地名巧妙地表现自己当时内心情感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9—10题。(5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 (3分)‎ 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答出三点即可)‎ ‎10.“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 ‎【乙】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 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 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肉食者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公衣狐裘    名词用作动词,穿 ‎ ‎(3)鲁国之匹夫也  泛指平民百姓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肉食者谋之 B.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C.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解析】例句与B项,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代词,这件事;C.结构助词,的;D.动词,到。‎ ‎1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今 民 衣 弊 不 补/履 决 不 组 / 君 则 不 寒 矣 / 民 则 寒 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用诚心来判断。‎ ‎(2)今将令民以此见之。‎ 现在就让民众通过这个方式来了解他。‎ ‎15.结合选文内容,概括鲁庄公和卫灵公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3分)‎ 虚心纳谏、任用贤能、鲁莽。‎ ‎【乙】参考译文:卫灵公(让民众)在天冷时挖池。宛春劝谏说:“天冷时兴办工程,恐怕损害百姓。”卫灵公说:“天冷吗?”宛春说:“您穿着狐皮裘,坐着熊皮席,屋角又有火灶,所以不觉得冷。如今百姓衣服破旧不得缝补,鞋子坏了不得编织,您是不冷了,百姓可冷呢!”灵公说:“你说得好。”就下令停止工程。‎ 侍从们劝谏说:“您下令挖池,不知道天冷,宛春却知道。因为宛春知道就下令停止工程,好处将归于宛春,而怨恨将归于您。”灵公说:“不是这样。宛春只是鲁国的一个平民,我举用了他,百姓对他还没有什么了解。现在就让百姓通过这件事来了解他。而且宛春有善行就如同我有一样,宛春的善行不就是我的善行吗?”灵公这样议论宛春,可算是懂得为君之道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19题。(11分)‎ 开卷和掩卷 张晓风 ‎①中文系高材生某君和其他好学生一样,从小深信一句话:“开卷有益。”他平生受这句话之惠不少。譬如说,等车的时候,排队等吃饭的时候,他都一卷在握,丝毫不敢浪费时间。他在学业上的成就都是靠这句话博取来的。‎ ‎②可惜某君不知道另外一句更重要的话:“掩卷有功。”“掩卷有功”四个字是我发明的,古人并未明言,虽然古人很善于掩卷。李白诗中有言:“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苏辙的诗中也有一句:“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掩卷”就是把书合起来的意思。‎ ‎③开卷而读,是为了吸取资料,但吸取资料只不过把人变成“会走路的电脑光碟片”而已,并不能使我们摧心动容,使我们整个人变得文学化。“掩卷长太息”才是“教书机”和“读书机”办不到的事情。‎ ‎④某中学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位同学,打开历史考卷一看,有道题目要求详述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他匆匆写了两行,便难忍悲愤,‎ 掷下考卷,急奔到校园中去痛哭。那一天,他的历史考卷当然是不及格的,但当天其他成绩漂亮的同学能和他比历史感吗?相较之下能一字字冷静道出《马关条约》的同学,反而显得残忍无情吧?‎ ‎⑤“伏卷”而书的乖乖学子何止千人,但“推卷”而起抚膺号啕的却只有那一位啊!‎ ‎⑥书写历史不是靠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死功,而是靠望着“大江东去”,油然兴起“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那声叹息!‎ ‎⑦诸生能做个“开卷人”的已经不多了,“不开卷的人”就更别提了,他们根本没资格来“掩卷”,可惜的是那些只知开卷而不知掩卷的学生,还奉“开卷有益”为至理名言。‎ ‎⑧古人认为读《出师表》《陈情表》应该“有感觉”,否则不忠不孝。今天学生读此二文,恐怕大多数的人只在意考试会考哪一题。其实,应该“有感觉”的篇章又何止这两篇,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即使不怆然泪下,也该黯然久之吧?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能不悠然意远吗?‎ ‎⑨要强调的是,那些开卷读书却不曾掩卷叹息的人其实还不曾跨入文学的门槛。我且举几例,来说明只要细心体会,知其言而解其意,内心才会受到震撼,油然生出敬意。‎ ‎⑩如古人的斋名。初中时听到梁任公《饮冰室文集》,以为饮冰室就是我们吃刨冰的冰果店,是清凉的意思。及至读了《庄子》,才知道原文是“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注疏中说:“‎ 晨朝受诏,暮夕饮冰,是明怖惧忧愁,内心熏灼。”原来饮冰是指内心焦灼不安。那么,梁任公原来在恣纵无碍的才华之外亦自有其生当乱世的忧怖,如此一想,也真是掩卷肃容一番。‎ ‎⑪曾国藩把自己的住处命名为“求阙斋”。世人无不爱求全,曾氏独求“缺”。以他当时位极人臣的显达背景,他当然比别人更了解居安思危的真谛。求缺,是全福全贵到极致之后的谦逊。对此简单明了的三个字,曾文正公一生风骨气度都毕现眼前。我因这三字而掩卷轻叹,终生俯首。‎ ‎⑫刚才说的那位某君,如果只会开卷勤读,而不会掩卷悲喜,他这一生就算做到中文系教授,也仍然是个“文学绝缘体”。‎ ‎⑬但愿所有接触过文学的诸君,都既能因开卷而受益,亦能拥有掩卷一叹的灵犀。‎ ‎(选自《青年文摘》2020.04,有删改)‎ ‎1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文章以中文系高材生某君的例子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以某君的例子结尾,论述“只会开卷而不会掩卷,仍然是个‘文学绝缘体’”首尾圆合,使论证更周密。‎ B.“掩卷有功”是说只会“开卷”是无用的,要能合上书才会有很大的功劳,李白、苏轼就是“掩卷”的高手。‎ C.作者从《饮冰室文集》、“求阙斋”的命名中,‎ 悟出梁任公和曾国藩为人处世的原则,对他们油然生出敬意。‎ D.第④⑤段中,作者盛赞掷下考卷到校园中痛哭的学生,觉得与他相比,能够冷静道出《马关条约》的学生,反而显得残忍无情。‎ ‎17.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比喻论证,将只会吸取资料的人比作“电脑硬盘”,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硬盘”不能使人“摧心动容”,不能使人变得“文学化”。‎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 所有接触过文学的人,既要能因开卷而受益,也要能拥有掩卷一叹的灵犀。‎ ‎19.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在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到“开卷”和“掩卷”? (3 分)‎ 示例:我们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最佳的学习阶段,既应“开卷”,广泛吸收书中的知识营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应“掩卷”深思,深入领会,融会贯通,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0—23题。(13分)‎ ‎(2020·宜宾)听香 白音格力 ‎①第一次知道“听香”这个词,绝不是在开始学着附庸风雅的年代,更不是知道文人雅士书房取名“听香斋”之类的,自然也不是在苏州园林狮子林看过“听香”的题额。‎ ‎②我知道这个词很早,在我0.1岁或0.5岁的时候,应该就知道了。甚至在我还没睁开眼睛时就听到了,因为耳朵是打开的。事实是,在我还没有记忆、不会说话的小时候,一定就听过“听香”这个词了。是我们家乡的土话,“闻香”说成“听香”,比如“听听这菜香不香”。我曾觉得我们的土话太土了,太没有“文化”了,香又没有声音,耳朵怎么能听到呢?我大概在上大学后,就再没说过这句“土话”,只要一回到家乡,“听香”一词就无处不在,顿顿饭都离不开。‎ ‎③清代画家张问陶有诗:“早听时务夜听香,镇日茶瓜习送迎。洗耳已无清涧水,到门恰喜卖花声。”说的是每天早晨听当世的事务,夜晚听着卖花声,好似闻到花香,整天喝茶吃瓜,习惯过着迎来送往的生活。可是不愿意听那些世俗杂事,想用清水洗洗耳朵,却已经没有清涧水,可喜的是卖花声送到家门口。‎ ‎④对诗中“听香”的解释,我是参考了资料的,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宁愿将其理解为一种生活姿态。不论是花香,还是墨香,能让人心悠然从容、不理世事,沉浸于自我的世界之中。这时的香,一缕缕在飘着,仿佛耳朵能听见一般。‎ ‎⑤同是清代的李慈铭为其友叙云所画《湖南山桃花小景》题诗:“山气花香无着处,今朝来向画中听。”读来妙不可言,从画中听山气花香,这样的人内在自有乾坤,实在是最美的姿态了。‎ ‎⑥明代“吴中四杰”之一的张羽,为凉亭取名为“听香亭”,题诗云:“人皆待三嗅,余独爱以耳。”查得此资料时,‎ 觉得这样的想法甚是可爱。这样的亭,人坐其中,听一壶茶香,或一池荷香,该是如何的逍遥自在。‎ ‎⑦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回目名称诗词,《苏幕遮·其二》中有“水榭听香”句,也是阿朱的居所名称。多么让人艳羡啊,临水而居,听得水声如乐,缓缓流进心田,于静谧中,自然也听得到花开的声音,闻得到香气。尽是自在悠闲,一派天真之趣。‎ ‎⑧香要闻、要嗅、要尝、要品,用听,却真的是别有韵致的。‎ ‎⑨我觉得对“听香”的理解,应该有此二类:一是听到与香有关的声音,比如开花声、卖花声,就会因美而产生美好的联想,耳朵里听到这样与花有关的声音,自然而然会感觉闻到花香;二是香本身好似有声音,因为静谧,因为心存美好,能听到那香在飘动,虽然看不见,耳朵却又似听得着。‎ ‎⑩我特别喜欢这样的描述,不管是听到与花有关的声音联想到香,还是花香本身是有声音的,都是非常好的心境。‎ ‎⑪试想,巷子里突然传来一声卖花声,你枯坐窗前,耳朵里会不会一下子开出花来呢?‎ ‎⑫试想,那些个夜晚,你案头一枝荷也罢,一枝梅也罢,静静守着你,你在一抬眼间,看到不知什么时候,花已初绽,你是不是仿佛听到花香在屋子里飘着的声音?你是真的能听到香的。‎ ‎⑬香到骨头里,鼻子能闻见,耳朵能听见,眼睛也能看到,‎ 我相信是这样的。‎ ‎⑭听香,原来就是你的心境之地长了耳朵,那一声香,让你的耳朵有了一场别有韵味的遇见,带着温慈的美。‎ ‎⑮从一枝冬窗下的枯枝上,能听到香的梦呓;从初春绽出的第一缕香瓣上,能听到香的私语;从一幅画的山河里,能听到香的浅笑;从一缕墨的走笔里,能听到香的脚步声……‎ ‎⑯这样的人,心上长着耳朵,细腻而美好。‎ ‎(选自作者作品集《喜欢你,是一首诗的样子》)‎ ‎20.下面关于“听香”的相关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2分)‎ A.把“闻香”说成“听香”是比较土气的方音误传。‎ B.“闻香”侧重体现嗅觉,“听香”侧重体现听觉。‎ C.“香”可以尝,可以品,可以嗅,可以用心感受。‎ D.“香”还能够香到你的骨头里,香到你的生活中。‎ ‎2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文章的笔法灵动且思路清晰,体现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B.“在我还没睁开眼睛时就听到了”语带夸张,意在突出“我”听觉很好。‎ C.文章举清代画家张问陶诗句为例,把“听香”‎ 理解为一种生活姿态。‎ D.第⑧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用听,却真的是别有韵致的”之感悟。‎ ‎22.文章紧扣“听香”展开。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主要内容。(6分)‎ 段落范围 有关“听香”的主要内容 ‎①②段 ‎“我”与“听香”这种说法的渊源 ‎③~⑧段 举诗文例子展现“听香”的韵致 ‎⑨~⑭段 ‎“我”对“听香”的理解感悟 ‎⑮⑯段 深化主题,突出“听香”之美好 ‎23.结合全文简要作答:“这样的人”是怎样听到香的?(3分)‎ 听到与香有关的声音联想到香;香好似有声音能让有心者听到;心上长了“耳朵”感受香的声音。‎ 三、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读书学习,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生活充满酸甜苦辣,蕴藏着学问与智慧,‎ 就像一本无字的书。从生活中学到的,也能影响、改变我们的性格。‎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请以《学习与性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