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3.50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初中语文常识
一、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
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
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
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
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
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
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
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
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
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
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中调(59 字至 90 字)、小令(58 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
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
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
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
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
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
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2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
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
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
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写事件的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2 、根据需要,记叙文可采用第一人称( 我、我们 ),第二人称( 你、你们 ),第三人
称(他、他们),一般的说 第一人称 和 第三人称 经常使用。
3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 写人 、 记事 、 写景 、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
要看法。中心思想必须 明确、集中 。
4 、材料是文章的骨肉,是为表现 中心思想 服务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 材
料 的。
5、 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要 写得具体些、详细些 ;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一定作用次要材
料要 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
6、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 顺叙 、 倒叙 、 插叙 。
7 、线索,指 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 。
8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 事物 说明文和 事理 说明文。
9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 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 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 主要标
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10、 说明顺序主要有 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六种:由 整
体 到 局部 ,由 概括 到 具体 ,由 现象到 本质 ,由 一般 到 特殊 ,由 主要 到 次要 ,
由 原因 到 结果 。
11、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下定义 、 分类别 、 列数字 、 举例子 、 作比较 、打比方 、
引用 、 配图表 。
12 、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或者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在
说明中适当的 描写 和 叙述 。
13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 、 论据 、 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 见解
和 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 中心 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
提出几个 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 补充和证明 中心论点的。
14 、直接提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或在 开头 ,或在 中间 ,或在 结尾 ,有的文
3
章 标题 就是中心论点。
15 、论据是作者 阐述 或 论证 论点的根据。要让别人赞同自己论点,作者就得拿 事实
和 道理 作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16 、用来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 事例 或 史实 以及 统计数字 等。事实可
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17、 用作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的精
辟理论,名人的 名言警句 以及 人们公认的 事理等、自然科学的 原理 、 定律 、公式 等。
18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 被证明 和 证明 的关系。
19 、论证方法有 例证法 、 引证法 、 对比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
20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立论 和 驳论 。
21 、小说的三要素是指 人物 、 故事情节 、 环境 。
22 、小说是以 刻画人物形象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具体的 环境描写 来反映社
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3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 肖像描写 、 语言描写 、 动作描写 、 心
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 侧面 描写。
24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有时前面有 序幕 ,后面有 尾
声。
25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 自然 环境描写和 社会 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了 交代
背景 , 渲染气氛 , 衬托人物 , 发展情节 服务的。
26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 长篇小说 、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中千字
以下的叫 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一分钟小说。
27 、塑造人物形象 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是通过 情节 来展示人物性格,
表现主题的。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以 现实生活 为依据,经过 艺术加工 创造出来的。他比生活中
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28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和内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为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 说理性
散文 。
29 、叙事散文以 写人记事 为主,字里行间洋溢感情,我们学过的叙事散文有《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我的老师》、《藤野先生》、《枣核》、《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记
一辆纺车》、《小橘灯》 ,抒情散文以 写景状物 为主,着重抒发作者的情怀,学过的抒情散文
有 《春》、《荔枝蜜》、《白杨礼赞》、《听潮》 。
30 、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集中性 、 精炼性 、 音乐性 。
31 、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 叙事诗 、 抒情诗 ;按形式分,可以分为 格律诗 、 自
由诗 和 民歌体 。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 石壕吏 》
32 、词是 旧体诗歌 的一种,原是一种按照乐曲节拍创造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 脱离,
成为一种 有固定格式 的诗歌体。词牌是 曲调 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沁
4
园春·雪》中“ 沁园春 ”是词牌,“ 雪 ”是题目。
33 、民歌体诗是 仿照民歌样式所写的 新诗。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的 口头创作 ,是在口
头流传过程中的经过不断加工而成的诗歌。如《 敕勒歌 》。
34 、散文诗是用 散文 的形式写成的诗,兼有 散文 和 诗 的特点。我们学过的散文诗是 高
尔基 写的《 海燕 》。
35 、散曲是 元 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
二、初中名著阅读导引一览表
篇
目
作
者
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内容 主要艺术特色 精彩片段
西
游
记
吴
承
恩
︵
明
︶
①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
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
敢机智,疾妖如仇。
②猪八戒:憨厚纯朴,贪吃好睡,
滑稽荒唐,作战勇敢,不畏妖魔,有
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
③唐僧: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
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
是非不分。
具有浪漫主义
色彩,想象超凡,夸
张神奇,变形荒诞。
①孙悟空大闹天
宫
②真假美猴王
③孙悟空三调芭
蕉扇
④孙悟空三打白
骨精
⑤猪八戒高老庄
招亲
水
浒
施
耐
庵
︵
元
末
明
①宋江:人民理想的忠义之士,
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能团结兄
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段,有军事、
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
协性。
②鲁智深:正直无畏、见义勇为
的豪侠。
③林冲: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
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
果敢,凶狠泼辣。
①全文结构宏
伟完整,众多人物一
个引一个,每个英雄
故事都像一篇英雄
传记,传记间一环套
有环。
②成功地塑造
了一大批英雄人物
形象。
③叙事翔实精
①林教头风雪山
神庙
②智取生辰纲
③武松打虎、斗
杀西门庆
④鲁提辖拳打镇
关西、大闹五台山
⑤宋江题反诗
⑥真假李逵
5
初
︶
④武松:力、勇和正义的象征。
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
士。
⑤李逵:淳朴、粗鲁、富有反抗
性和同情心,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游
民的典型。
彩。
④语言通俗生
动,充满个性化特
色。
朝
花
夕
拾
鲁
迅
《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
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
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
的摧残;《父亲的病》揭露“巫医不
分”的名医敲诈勒索、封建迷信,鞭
挞了复古倒退的反动;《范爱农》通
过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
中、后的不同遭遇,深刻批判了辛亥
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琐记》
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
①语言优美、流
畅,生动幽默,妙趣
横生。
②叙事充满奇
妙艺术。
①《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
②《阿长与〈山
海经〉》
③《二十四孝图》
④《藤野先生》
⑤《无常》
骆
驼
祥
子
老
舍
①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
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
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
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
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
兽。
②虎妞: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
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
的一面,另一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
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
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①独特的北京
市民文化的表现者
与批判者。
②善于描写老
北京风土习俗、民情
世俗。
③语言俗白凝
练
④独特的讽刺
艺术。
①怒辞杨宅(第
五节)
②曹家遇险(第
十节)
③晦暗的地狱
(第十六节)
④最后的绝望
(第二十二、二十三
节)
6
繁
星
•
春
水
冰
心
①以歌咏自然、赞美母爱和抒发
哲理的诗为最多。
②有许多诗托物言志,以鲜明的
形象来比喻或暗示某种人生哲理。
③有的揭露学生时代的黑暗,同
情涂炭的生灵,讴歌探索前进道路的
先驱者。
①抒写生活真
实,表现率直的个
性。
②诗风清新明
丽,俊秀含蓄,富有
诗情画意,格调自然
柔和。
③抒情和哲理
的完美融合。
①《繁星•一〇》:
告诫青年人珍惜青
春,勇于奉献,给人
以启迪和鼓舞。
②《繁星•一二》:
“爱的哲学”,是冰
心诗歌的核心和主旋
律。
③《春水•一〇
五》:将母爱、自然、
童心三者和谐地织入
了诗的经纬。
鲁
滨
孙
漂
流
记
丹
尼
儿
•
笛
福
①鲁滨孙:是一个要求个性自由、
勇敢冒险、艰苦创业、追求财富的具
有积极进去精神的新兴资产者的英雄
形象。
②星期五:鲁滨孙救起的白人俘
虏,是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①描写具体逼
真,用人物行动具体
表现人物性格。
②注重人物性
格的刻画,注重表现
性格的变化和发展。
③常常穿插一
些人物的议论来补
充、突出人物性格。
①挖独木桥
②制作瓦罐
③开导“星期五”
④自封总督
格
格
列
佛
斯
威
夫
特
︵
全书共四个部分,写格列佛在小
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
行经历,讽刺了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
会的君主政体、两党制以及政治、法
律、财政、教育、文化、艺术等个方
面,反映了 18 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
①将虚构情节、
幻想故事和对现实
的揭露巧妙结合。
②点面结合,对
照写作,四部游记一
正一反地排列。
①游小人国时对
“高跟”、“低跟”
党的斗争
②游大人国时和
国王的谈话
③游飞岛国时参
7
游
记
英
︶
现实。 ③绝妙的想象,
生动的细节。
观“拉格多科学院”
④游慧骃国时和
马的对话
童
年
高
高
尔
基
︵
前
苏
联
︶
①阿辽沙:是一个卑视自私贪婪、
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
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
者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惟
利是图,寡情薄义。
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
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人民的优
秀品质。
①交替运用儿
童视角和成人视角,
交替描写的多视角
描写方法。
②语言生动活
泼,描写栩栩如生。
③选材独特,取
材于作家的经历。
①与外祖父等人
联欢(第三章)
②雅柯夫和奇奇
打架(第二章)
③外祖父打外祖
母(第十章)
④报复老师(第
十二章)
钢
钢
铁
是
怎
样
炼
成
的
奥
斯
特
洛
夫
斯
基
︵
前
苏
联
︶
①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
力,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
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
念,的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
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②冬尼娅:天真、纯朴,醉心于
爱情,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
成时代落伍者和寄生虫。
①以真人真事
为基础进行艺术创
作。
②写了大量的
历史事件和群众的
英雄业绩。
③运用多种艺
术手法,加强了艺术
感染力,如格言警
句、内心独白、日记、
回忆等。
①苏联红军与彼
得留拉匪徒开战(第
一部分第七章)
②熔铸“钢铁”
的过程(第二部分第
二章)
③打消自杀念头
(第三部分第八章)
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
传”、“托尔斯泰传”组成
①语言饱合深
情,富有诗意。
①贝多芬遗嘱
②《米》下编第
8
名
人
传
罗
罗
曼
•
罗
罗
兰
︵
法
︶
①贝多芬:世界著名音乐大师,
对音乐孜孜追求,在双耳失聪、疾病
缠身的情况下,创造了音乐史上辉煌
的篇章。
②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
时代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
自幼丧母,勤奋好学,有艺术创作,
制作了《酒神》、《哀悼基督》等雕
像。
③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文学家,
用 6 年时间完成《战争与和平》,之
后又推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复
活》等。
②从大处落笔。
③风格多变。
三章“孤独“
③《托》第十二
章“忏悔家与宗教狂
乱”
四、中考古典名著题集萃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
个英雄是 关羽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
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
举有关人物(不少于 5 人)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
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
孙二娘 。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 28 年
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
续垦荒。他的名字叫 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
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
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
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保尔 ,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
6、““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
英雄人物 武松 的故事。
9
7、古代的“岁寒三友”指 松 、 竹 、 梅 。
8、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
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
蒲松龄 。他的一部著作 《聊斋志异》 。
9、《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1、 “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2、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
心理征服,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
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 “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7、《三国演义》中 “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周瑜;诸葛亮 。
18、《三国演义》中,你最欢地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9、《三国演义》中 “三英战吕布”的 “三英”指哪三个人?
刘备;关羽 ;张飞。
20、《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
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 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21、“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
人物《三国演义》;关羽。
22、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反对这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观点:要成大业就
10
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之仁。
23、杜牧《赤壁》诗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
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4、《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晁盖:晁天王 ;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
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活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暑。
25、“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
《水浒传》林冲:逆来顺受;陆骞:阴险狡诈出卖朋友。
26、《水浒传》中 “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
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27、《水浒传》中写出林冲性格中忍辱含诟,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
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28、《水浒传》中这样写道: “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 ‘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
绣字红旗后面:一书 ‘山东呼保义’一书 ‘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
领的称谓?
宋江、卢俊义。
29、《水浒传》中宋江率军战胜方腊以后,在回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林冲、杨志、杨雄、时
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退隐。由李俊带头,在太湖小结义。
30、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轰轰烈烈,全书
的高潮部分是 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31、《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元妃省亲_,最有趣的情节是_刘姥姥进大观园_,最凄惨
的情节是_黛玉焚稿__。
32、《红楼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都有谁?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33、《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_晴雯_,性格最刚烈
的丫环是_鸳鸯_。
34、《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
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_贾宝玉_;_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
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_。
35、《红楼梦》中 “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
分。”这写的是哪一位?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林黛玉_;_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11
36、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出自哪国的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吝啬鬼的姓名各是什么?
法国 巴乐扎克《欧也妮 葛朗台》 葛朗台;英国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法国莫里哀
《吝啬鬼》阿巴贡;俄国 果戈里 《死魂灵》泼留希金。
37、《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 18 世纪著名小家_笛福__。_鲁滨逊_是小说的主人公,
他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他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有较丰富的
生活阅历,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冒险进取精神。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富于冒险、
充满野心、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一种斗志。
3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
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煮酒论英雄
39、“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见他;若说没奇缘,如
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的“阆苑仙葩”指
的是 林黛玉 ,“美玉无瑕”指的是 贾宝玉 。
40、请用下列两部古典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题目。
① 林教头 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② 曹操 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三国演义》)
4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章回体小说《水
浒传》中的一个故事,请你再写出这部小说中其他英雄及其故事的名称(例:武松打虎) 林冲风
雪山神庙 、 宋江三打祝家庄 。
4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
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答: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如大闹天宫
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如三打白骨精
43、《水浒》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⑴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或 林冲风雪山神庙
或 宋江三打祝家庄
⑵请写出《水浒》中你最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的特征:如鼓上
蚤时迁 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44、完成下列题目:
⑵“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
是 武松 ,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景阳岗打虎
⑶《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名字): 大
闹天宫 。
⑷《三国演义》中蜀军的军师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
的代表。在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 《水浒传》
中的吴用 。
12
⑸“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
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的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⑹诸葛亮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的名称。
答:挥泪斩马谡 借东风 。
⑺《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关羽 。请
用最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一个有关他的故事的名字:温酒斩华雄 。
五、我国古典文学之最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4、《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
5、《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6、《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
庵。
9、《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10、《梦溪笔谈》是我国第一部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沈括。
11、《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1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13、《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
14、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品收在《楚辞》里。
15、李清照是我国第一个女词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
16、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17 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杜工部集》里。
18、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白氏长庆集》里。
六、作家作品并称
1、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2、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3、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
8、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风骚:《诗经》和《楚辞》。
10、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1、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2、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14、六艺:六种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技能:即
礼、乐、射、御、书、数。
15、世界名著中四大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死
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悭吝人》中的阿巴贡。
七、文学常识补充
1、[初唐四杰]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均能诗善文,对改变齐
梁以来的浮靡诗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2、[山水田园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诗作以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特
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
3、[边塞诗派]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因有边塞生活经历,故诗作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李杜]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李白号称“诗仙”,其诗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杜甫号称“诗圣”,其诗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5、[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
散文家的并称(因明代茅坤编辑《唐宋八大家文钞》收录其作品而得名)。
6、[豪放派]宋词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豪放派词作题材广
泛,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豪迈奔放。
7、[婉约派]宋词一大流派。代表作家有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作题材较
狭窄,多为男女恋情和个人遭遇,情思曲折,含蓄蕴藉,语言婉转绮丽。
8、[元曲四大家]元代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著名剧作家的并称。
9、《聊斋志异》我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蒲松龄著。全书 491 篇。
10、《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它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它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传说
资料编写而成的。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合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共 24 卷,240 则。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和斗争。情节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备“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空城计”等,成功地塑
造了以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为代表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
14
11、《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由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加工
整理、再创作而成。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其中有林冲、鲁智深、
李逵、武松、宋江、吴用、杨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
12、《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作者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
《西游记》共一百回。主要情节有孙悟空的出世,远游求道,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等
内容,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邪,经历九九八
十一难,最终化险为夷,到西天取回了真经,成了修信的“正果”。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故事为线索,主人公是神猴孙悟空,另有唐僧、八戒、沙僧等。
13、《红楼梦》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章回小说。全书共 120 回,前 80 回是清代曹雪芹作,
后 40 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
这部小说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过程,
反映了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显示了它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它在批判封建社会的同时,对封建制度的叛逆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典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王熙凤等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全书以宝、黛爱情和贾府由盛而衰为线索。
诗古词鉴赏十读法
一、读题目
5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2006·湖
北·14)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2006 年·福建·10)李商隐《端居》(注:①端居:闲居。)告诉读者
诗作内容是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2004 全国Ⅱ·16)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
深切思念。(2004·北京·12~13)苏轼《红梅》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对象,即文中的主要意象。读
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二、读作者
回眸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
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如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2004·浙江·16)《菩
萨蛮》,(2005·福建·10)《与夏十二登岳阳楼》(2004·天津·16)《听蜀僧弹琴》,(2002·全
国·17)《春夜洛城闻笛》】,现实主义的代表杜甫,山水田园派代表王维,以“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诗歌风格为王安石所激赏的中唐著名诗人张籍,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之句在当时称最的王湾,以及标新立异,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世事沉痛的
晚唐诗人陆龟蒙,还有花间词派代表欧阳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
苏轼,因词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尚书”的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宋祁等
等。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
15
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
轼、辛弃疾之词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及其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助于进
一步理解鉴赏诗作。
例如:(2006·北京·12)陶渊明《移居》第(2)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
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抓住陶诗的特点及其一贯的
思想主题,结合诗中具体诗句,明了作者情感,那么这里田居生活的乐趣也就不难表达了。
三、读背景(注释)
对于高考中的诗作背景,我们不易把握,这里的读背景也即读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信
息。
例如:(2006·辽宁·16)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点明了作诗时期,
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
首题名“东坡”的诗,从中我们可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其胸襟之开阔。读诗从
背景着手,便于把握作者情感,作品内容主旨。
另外补充一点,除了读注释外,仔细分析题干也可获得关于诗作内容的信息。如:(2006·北
京·12)第(2)问中明确指出:“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2006·天津·16)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中的“边塞景象”,这些都是我们易于把握,
有助于我们答题的重要信息。
四、读体裁(题材)
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可分为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哲理诗。弄清诗歌的体裁,我
们可以更好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讽喻诗,是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它直接表现诗人鄙视、轻蔑和嘲弄的感情态
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在表现手法上,或借用比兴,将嘲讽和讽刺的现象具体为诗的形象,
给以辛辣的讽刺,或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渲染。讽刺诗的要求就是要
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
田园诗。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主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庄生活,
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对田园生活的出色描写,被称为田园诗人。其他如南齐谢眺,唐代孟浩然、
王维等。田园诗在表现自然美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寄寓着诗人的情思,有的还表现了
不满现实的愤怒情绪,有的讴歌农村生活的恬静,但有的也流露出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山水诗。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它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
往往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观
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往往是借景抒情
的。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诗人的,往往如此。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张继《枫桥夜泊》。不同的山
水诗里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调。
哲理诗。表现诗人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
16
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诗句之中。如:苏轼《题西林壁》、陈毅《冬夜来咏青松》。
五、读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
括景、境、情三个方面。在做意境分析题时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2004·福建·16)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
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
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
字,言之成理亦可)
这里对诗的意境作了简要分析,这种意境主要是通过凉床、月影、梧桐等意象表现出来的。
古诗词的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折
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
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表达
爱情,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梧桐、杜鹃鸟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鸿雁则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和羁旅伤感……
六、读内容
古典诗词的每一个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的表达得
直白张扬,但也有的表达得含蓄隐晦,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不易把握,只能从
诗作的字面意思去领悟与思考。例如:
(2006·全国卷Ⅰ·12)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从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簧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骰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是首题画诗,前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诗人以游戏的笔调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
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发挥想象,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溶
于言表。后两联写了作者由画作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表明了对自然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
往。弄清这些内容就不难回答问题了。
七、读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语言特点是意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能用来回
答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语言特色也与作者的风格有关。如李白诗自然,王维诗清
新,陶渊明的诗真切平淡,李商隐的诗华美绚丽。
17
例如:(2005·全国卷Ⅱ·1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诗的语言质朴无华。(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诗作的
典型风格。)
八、读手法。
古典诗词中关于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在《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之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
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诗词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有直接
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
现手法含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
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在做分析技巧型的题目时应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
法,并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情。
例如:(2006·福建·10)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故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
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表达了悲愁、孤寂的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在读手法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
九、读情感
诗词是情感的载体之一。其情感不外乎是欣喜、欢快、向往、哀怨、憎恶、忧愁、怀乡
思亲、离愁别恨、忧郁沉闷、道古伤今等。要从诗词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2006·全国卷Ⅱ·12)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十、读主题(思想内容)
古诗词的主题有以下几大类: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等。
18
忧国伤时主题,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表达对国家
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主题,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陷
的痛苦,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悲苦。
另外还有生活杂感,主要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写昔盛今衰的感慨,有的写借古讽今的情
怀,写青春易逝的伤感,还有的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等。
一般来说我们将这十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鉴赏古典诗词。
初中语文答题标准样式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
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9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
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
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
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十二、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二十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说明内容),使
读者 。
二十四、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20
二十五、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二十六、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
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
明、完整、通顺、明确。
二十七、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
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二十八、仿写句子:
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
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二十九、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
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
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
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三十、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
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三十一、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 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 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
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三十二、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
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1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三十三、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
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
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三十四、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
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
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
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
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
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
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
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
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
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三十五、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
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
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
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22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
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
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
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
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
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
23
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
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
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细读标题和注释;2 分
析意象;3 品味意境;4 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
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 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 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
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
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
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
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
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
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一|、修辞
1、比喻:将…(本)比作…(喻),使…(本)的…特点更加突出
2、拟人:把…拟人化(人格化),使…具有人的特征,更加生动、形象、亲切
3、排比:充分表现出…的…,气势磅礴,琅琅上口,增强语势
4、夸张:为了突出…的特点,(夸大,夸小)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反复: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
6、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7、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8、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二、结构
24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
3、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 首尾呼应
5、 与…段呼应
6、 总结全文
7、 是…段的纲
三、表达方式:
1、议论: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突出主题,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物的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位置:一般出现在某一段落的结尾处
2、抒情:分直接和间接两种,使作者的某种感情得以表达。作用是抒发作者真挚深情的情感,引
发读者共鸣,使文章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描写:(1)分正面与侧面两种;作用:从侧面烘托(正面)的特点
(2)分环境、人物、细节描写
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背景),作用:烘托一种…的气氛,渲染一种…的心情
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肖像。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
细节:准确细致地把…表达的更为细致
注:白描----不用修辞的描写
四、写作手法:
1、开头设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2、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使情节曲折动人
3、欲扬先抑,使情节吸引人。先贬低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
收到出人意料的感情效果
4、象征: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把特定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增强文章表
现力。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6、对比:通过…与…的对比,突出…的…特征
7、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8、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批判性,使
语言辛辣幽默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五、写作顺序
1、顺序
2、倒序:将情节的高潮或结局提前,增强故事可读性,引起读者兴趣
3、插序:补充说明…
25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六、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七、记叙线索
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八、归纳概括类
归纳时注意简洁,全面,可概括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
九,赏析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修辞\写法结构语境
(一) 具体词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意,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二) 置换题
答:不可以换为……(不可以去掉)原词的意思是……,而要换成的词的意思是……,区别是……所
以不可以/这个词的意思是表达……,去掉后就变成了……的意思,所以不能去掉.
十,开拓延伸
注意:结合实际,积极的正确的,答题时要注意突出我.
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起首提出疑问,或是设置一个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的悬念,再在后文阐释,
慢慢揭开疑团。开头设置悬念,可以是情节方面的,可以是感情方面的,也可以是人物方面的。
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这样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话,却能让
人思绪万千:作者先前肯定是在散步,什么样的奇景能让他把脚步留住,什么样的瑰丽能把他的
心挽住,什么样的仙境能让他留下永久的惊叹,读者的心一下子被抓住了。
拟写方法主要有:
1、设置问题,引出下文
用问题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
返顾地投落这峭壁?(《峭壁上的树》)
2、巧用省略号。(该省略就省略)
我们常常看电视剧或电影,往往为了情节的发展,剧中的某一个主人公快要死的时候,对着旁边
的人说两话以后,没有说完就断气了……,这种手法在我们的写作时同样具有魅力。且看,孔乙
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吃酒,劈头就遇到掌柜讨帐,面兜里只有四个铜板,处境十分狼狈,却又
不能不开口,“这……下次还清吧!”这句中一个间断,就把说话人的狼狈处境和状况活画出来了。
随后掌柜又逼问偷窃和断腿的事,孔乙己窘到极点,也慌到极点,本想说:跌断的。可是不惯撒
谎的读书人孔乙己只说出了三个这的两个这就结巴了,结果成了:跌断,跌,跌……。这里运用
26
省略号,创造出语言的情韵义,让人读后回味思索。曹雪芹《红楼梦》写到:探春过来,摸了摸
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刚擦着,
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这里黛玉
临终有满腹话儿要说,但是体力不支,欲说又止,而且只在“你好”二字上,这后面有多么丰富
的潜台词,让人去品味。
3、进行倒叙(巧设悬念法)
倒叙开头,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示
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但大多数同学的表达角度常以显示文
章结局的角度为主,这样的形式出现得多了,就往往显得比较单一。
其实,倒叙开头的角度是很丰富的,如:
(1) 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2) 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段。
(3) 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4) 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5) 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6) 先显示故事或人物的结局。
修改病句在近年来的中考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下面作一点简单的归纳:
一、 成分残缺。
例一、(2005 菏泽)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想学好外语,2008 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
为奥运服务。
例二、(2005 盐城)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例三、(2005 北京)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这些句子都是成分残缺,例一缺宾语,“萌发了”什么没说,应在句末加“的念头”才对。例
二缺主语,应在“道德”后加“建设”才对。例三缺主语,应去掉“使”或者“通过”才通顺。
二、 词序、语序不当。
例三、(2005 泰州)张民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例四、(2005 黄石)夏天的千岛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例五(2005 襄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 2005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
全国观众受到好评。
这里都是顺序混乱导致的错误。例一应改为“不仅张明知道……”才对。例二应改为“千岛湖
的夏天”才与后面“的时候”相对应。例三应改为“受到全国观众好评”不是“全国观众受到好
评”。
三、 主体与对象颠倒。
27
例六、(2005 株州)自从他参加了少年足球队后,足球就对他产生了兴趣。
例七、(2005 菏泽)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例六主体是他不是足球,应改为“他对足球产生了兴趣”才对;例七的主体是我不是豫剧,应
改为“我对豫剧一点也不陌生”
四、 肯定与否定不清。
例八、(2005 盐城)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例九、(2005 常德)坚决防止聚众赌博活动在“夏季攻势”之后不死灰复燃。
例十、(2005 黄石)为了避免海啸后不暴发传染病,世界各国和印度洋受灾地区地方政府作出了
巨大努力。
例十一、(2005 广东)仍不能完全避免不骨折和内脏破裂。
这里“防止”、“不”、“避免”等都有否定的意思,如果后面又有表示否定的词那么该句就
表示肯定,这样有的句子的意思就不明确或是错误的。所以例八中“防止”与“不要”要任意去
掉一个才对。例九“死灰复燃”前的“不”去掉才对。例十中“避免”与“不”也要任意去掉一
个才对。例十一“不”去掉才对。
五、 双面照应不当。
例十二、(2005 株州)有无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例十三、(2005 泰州)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例十四、(2005 资阳)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这里例十二“无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么也会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应在“效率”后加
“与否”才双面照应;例十三“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怎么还会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
键呢?所以应把“能否”调到句首才对;例十四双面照应不当,不合事理,应把后面的“能否”
去掉才对。
六、 用词不当。
例十五、(2005 株洲)执法部门要虚张声势,让假冒伪劣产品丧失市场。
例十六、(2005 桂林)国外的旅游者来到中国,是要领会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文明、风情的。
这里例十五“虚张声势”是贬义词不能用在“执法部门”上,应改为“制造声势”或“扩大宣
传”才对。例十六的“领会”要改为“领略”才对。
七、重复罗嗦。
例十七、(2005 北京)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例十八、(2005 常德)热烈祝贺某某土菜馆连续蝉联“中国湘菜名店”
这里的例十七“一直”与“始终” 重复罗嗦,应随便去掉一个。例十八中“连续”与“蝉联”
重复罗嗦,“蝉联”有连续的意思,所以应随便去掉一个。
八、 概念不清。
例十九、(2005 北京)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例二十、(2005 泰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28
这里,例十九中“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壮”应分开来。不要混在一起。例二十中的“祖籍”
是“江苏泰州”,而不是“江苏泰州人”,如果要“江苏泰州人”就应去掉“祖籍”二字。
九、搭配不当。
例二十一、(2004 云南)正确的认读、书写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标准。
这里“遵循”一般与“准则”搭配在一起,“标准”与“达到”才搭配。所以“标准” 应改为
“准则”。汉语中有许多固定的语言搭配习惯,一般不允许打破,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
记住他们的搭配关系。
十、分类不当。
例二十一、(2005 安徽)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有歌舞、朗诵、合唱、相声、小品等。
这里“合唱”就包括在歌舞中,前面有“歌舞”后面就应去掉“合唱”才对。这就是分类不当
造成的错误。
第一部分(必做题):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15 分)
考纲陈述: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
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
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
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
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 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
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
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
改变句意。(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 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
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
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一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 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
29
部分等);c 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
时,偶尔等)
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五正话反说: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六顺序错乱: 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七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八强加因果: 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九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
十答非所问: 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
“证据”、“原
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
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07 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
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
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
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
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 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 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
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
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
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 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
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 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 关联词,C 指代词,D范围词,
E类别词,F 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 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
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0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
表述出来。
1.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 说明文,
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
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
主” 。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
容;
2. 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 合并各段内容, 概括中心意思: 寻找各段中心句, 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 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
以提炼。
重难点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
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
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
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 审准题眼 规范作答
0.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
31
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
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
(1)题眼(答题重点)是: 短暂而愉快 ;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
两点;
(3)设问的角度: 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
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
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
分) 。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
波澜 , 特定线索、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 写 角 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 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
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32
1 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 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 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 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 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 2: 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
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
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 3: 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 13 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 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
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
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题型 5: 探究类(含评价)另附专题
第一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
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33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
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人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散文的阅读:
1.明确概念
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
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征 :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
意境集中)
3.阅读要领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阅读时可从以下四个方
面入手:
1、理清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层的抒情
性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分析这些语句,大致就可分析出主题思
想了。
2、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一般说来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分析起来比较难,可以
从这样三个方面分析思考:一是用了哪些写景抒情方法,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还
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二是分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过联
想把握“形”与“神”的结合点。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征意,散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
过“物”表现出来的,必须看清作者赋予了“物”什么特点,什么品质或者什么思想。
3、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许多句子含义比较丰富,把比较典型
的词语、句子放入到具体的段落中去思考,体会语言的妙处。
4、体会散文的意境,领会散文的主旨。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联想和拓展,一般的散
文,总是描绘、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通过“物”与“人”来表现这个意境,换句话说,就是散
文表现的精神或品质特点。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文意=形式(结构和手
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二)小说的阅读
1.明确概念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
34
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
特征;。
肖像描写: 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
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 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作用四: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
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 1 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 2 联系小说典型环
境描写; 3 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4)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第二类: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
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有关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
色,评价文本所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5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新闻类文章的阅读: 包括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
1.明确概念 :
新闻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借助各种传媒对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作出的及时,客观,准确,简
洁的报道,它是报
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的特点。内容一
般包括 6 个要
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有三类: 新闻事实,背景
材料和作者的主
观评价。
2.文体分类
1.消息(狭义新闻):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其特点是真,短,快。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
导语,主体,背景和结
语五部分构成,结构上一般为”倒金字塔”式
标题: 消息的眼睛。传达消息最主要的实践事实等关注点。常有引题(背景烘托),正题(主要事实)
和副题(补充)
导语: 消息的第一句(段),用简洁鲜明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 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进行全面具体的阐述,展开事实。
背景: 烘托补充,或交代起因,或强调新闻的价值,或强调事件的重要。
结语: 紧扣主题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2. 通讯: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和事,要有新闻价值,必须真实,不能
艺术虚构。
它们的区别在于:
(1)报道详略不同: 消息概括,一般只注重报道事实本身;通讯具体, 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进行
全面挖掘。
(2)写作手法不同: 消息注重讲清事实本身,语言平实,文学性弱; 通讯的常用叙述,描写,抒情,议
36
论多种表达
方式,文学性强。
(3)结构方式不同: 消息一般为”倒金字塔”式;通讯则可以为纵式,横式等其它文学性结构样式。
(4)时效性不同: 消息时效性强,时效性相对较弱时效性时效性
通讯按内容分,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二) 传记类文章的阅读:
1.明确概念 :
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
精神风
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立传人物来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2.文体特征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特点: 真实是传记的最大特征,不允许虚构; 传记又
不同于一般的
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具有感人的力量。语言朴实,人物刻画多用用白描。
3.阅读要领:阅读传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和散文等文体的区别;
2. 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把握主任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3..对时间性较强的传记,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
4.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
说明文的主要题型. 1 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概括说明的内容 4 把 xx 句
子中的某词语删掉可以吗或者可以将 2 个词语位置调换吗(为什么)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
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
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
造成歧意。(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
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
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
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 3 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
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 1999 年卷第 1 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
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
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37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
附近,如第 1 题答案在第 1 段或第 2 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
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 1 题 B 项说:“比起人类来,
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
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
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 2
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
迅速确定答案。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
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
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
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
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38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
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
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
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
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
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
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
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
39
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说明文的结构
1、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
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2、把握结构的意义。
说明的顺序
1、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等。
2、弄清顺序的意义。
说明的方法
1、说明的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包括作解释)、引资料、
列图表等等。
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
3、有时说明文借用其他修辞手法来帮助说明,这些手法的作用分析应当紧紧围绕说明对象,依照
说明文的要求。
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2、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
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解题思路和技巧
(一)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
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事物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
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
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
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
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
40
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又如《苏
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
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
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三)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
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
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
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
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
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
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
顺序。
(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
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
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
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
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六)体会语言准确性: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
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
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
就不清楚;去掉“之一” 就绝对化了。当然,文字的生动性也应充分注意。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
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41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
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
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
(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
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42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
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
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
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
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
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
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
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
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
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
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
43
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
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
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
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
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
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
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
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
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
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
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
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
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
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
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
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
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
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
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44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
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
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
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
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
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
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
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
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
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45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
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
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
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
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
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
(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
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
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
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
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
现代文阅读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区分,百分之百的解题公式是没有的。我是一名语文老
师,给你提供一些公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说明文: (1)——某个词语能否删去?(——能否替换为另一词语?)
答题技巧:先要答 “××” 词不能删(不可以替换),然后再说明这个词的本义,定性(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表程度;“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在这个句子
里起的作用,去掉后(换掉后)变成了什么,不符合实际(原意);所以不能删去(替换)这个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规定的某个词语或让你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答题技巧:“××”一词,指出了/限制了…(从词的本身意义角度考虑)说明了…事物的…特
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46
(3)规定的某个词语或让你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答题技巧:如:“××”一词,运用……(拟人等)修辞,(赋予…以人的动作、情态)形象
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4、开放拓展——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
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答题技巧: 第一、要领会题干的意思,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的拓展与创新才是科学合理的,第
二、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的积累,很多开放题就是要求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或用科学知识
解释生活现象。第三、依托原材料,精心选择一个角度,围绕一个中心逐层阐述。第四、在表达
上要条理清楚,简洁明白。
议论文: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
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
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
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
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
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
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
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
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
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
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
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7
2、道理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
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
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
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
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 XX 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ü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
度来证明论点。(3 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
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
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
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
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
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
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
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
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
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
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
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
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
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
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
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阅读答题技巧——基本题型
48
题型 l:搜索、寻找照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多用于散文)
(一)简单的搜索题
方法:(1)在原文中找出题干中的字词或句子(2)上、下两句之内必有答案
(二)照应搜索题
方法:①在原文中找出题干中的字词或句子②上下两段内找照应字词或照应句
(三)概括搜索(凡是题干中出现“是什么”“为什么”“哪些角度”“哪几个方面“都是信息
搜索题)
方法:1、在原文中找出题干的句子
2、对题干中句子后所有段落归纳段意,层次,直接填充。
题型 2: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多用于散文)
【出题方式】:赏析、品味、评价、是否是好句子等
【答题方法】:
从内容角度回答:
l、从修辞角度
①修辞类型+②本类型的作用+③被修饰事务的特点+④本层层意或中心(修辞对它的作用)
2、从字词角度
①选择动/形/副词+②解释词在文中的含义③层意或中心(字词对它的作用)层意或中心最重
要,必须答。如无修辞和字词就只答中心。
从结构角度回答:
1、句子在文章的开头作用
①总结全文②引起下文③设置悬念④激发兴趣附:有时为下文一作铺垫
2、句子在文章的中间作用:承上启下
3、句子在文章的结尾时作用:①点明中心②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④引起思考
题型 3: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多用于散文)
出题方式:如何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做题方法:(1)分解长句为短句或者短语就是选出动、形、副词;(2)短语在文中的含义+层意或
中心
题型 4:环描(小说中的必考题型)(关于描写的题型 A)
描写(必考)①从内容上分:A、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心理、动作)外貌又分神态(表情、
五管流露的情感)和肖像(肩膀以上,头、颈、脸)B、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②从形式上
分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表达一事物,通过其它事物表达此事物的特点。例如:社
戏出题方式: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答题 16 字兵法:l渲染气氛 2衬托心情(1、2 必答)3 交代背景 4推动情节(3、4 选答)
答题模式:渲染了+原文中的字词+的气氛
衬托了+原文中的字词+的心情
49
交代了+原文中的字词+的背景
推动了+原文中的字词+的情节
注:
l、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注意三点;尽量从原文找答案,如果没有。通过细节描写找答
案。
2、环境描写在结尾不起交代背景,推动情节的作用。
题型 5: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必考题型)(关于描写的题型 B)
出题方式:1、人物形象;2、性格特点;3、心理、情感的变化;4、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题方法:l、在原文中划出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
2、在每一处划线的地方,至少分析出一个性格特点。(宁滥勿缺原则)
3、将性格特点合并
答题模式:A)结合原文分析****的性格(一般 3 分)
根据“①”,“②”等,我认为他是一个“③性格”的人。
B)分析******的性格(一般 1---2 分)
根据文中描写,我认为他是一个“③性格”的人。
议论文常见题型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
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
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
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
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
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
体分析作用。
答题格式如下:
50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
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
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
“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
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以下为非重点】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
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
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
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
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51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
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
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9议论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例举。
(1) 补写类:如“请你补充一个事例证明‘威武不能屈’这个观点。”
(2) 体验类:如“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怎样在‘美的起点’上走向‘优胜’。”
(3) 思辨类:如:“思考作者的观点,请说说你真切的感受或与之不同的见解。”
(4) 积累类:如“读了上文,请你写一句与思考有关的名言警句。
(5) 仿写类:如“请根据乙文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和句式特点,再仿写一句。”
(6) 献策类:如“结合上下文,根据你的见解,给学校图书馆提三条建议。”
说明文阅读基本答题模式
题型 1: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
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
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题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 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答题技法: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52
例如《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死海不死》死海浮力大,咸
度高。
题型三、说明方法
类型 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
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
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题型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
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 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
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 主
——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
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
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
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3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主次、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总体
到局部)。
逻辑顺序中的“由主到次”与空间顺序中的“由整体到局部”要分清。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题型五、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
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
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
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
中的一部分。
题型六、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
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
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题型七、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
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54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题型八、 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 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类型 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题型九中心句
类型 1、直接让考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 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
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题型十、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
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或拟标语。
技法指导:
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引起联想。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整齐匀称,高度概括,富于音乐的节奏美。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强节奏感。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
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的内容。
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
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
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55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
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
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
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
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
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
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
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 2002 年全国卷《话
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
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
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6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
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
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
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
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
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
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
人事例。(节选自 2003 全国卷《乡土情结》)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
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
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
得到深化。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
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
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
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
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 2000 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
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57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
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
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
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
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
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
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 (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
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
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
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
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
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
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
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
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
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
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总结中心能用原文的就不要提炼;能提炼的就不要用自己的话,能用一句话总结的就不要用两句
话。中心句一般在开头与结尾,要分析一句话是就这么说:“这句话运用了 xxxxxx 的修辞手法,
为下文起 xxxxx 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描绘出 xxxxxx,表达了作者 xxxxxx 的思想感情。” 议论
文和说明文都要尽量找文中的话来答题,可以说答案全在文章中。
58
教你一招,有问中心思想的选择题先做,这有利于你对其它题的把握。
一、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 3 分,答案可能就有 3 个要点,一个
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在《斑羚飞渡》中,作者几次描写彩虹,起作用分别是什么?
明确:三次,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神秘色彩;二、烘托飞渡气势,渲染飞渡的悲壮之美;
三、渲染镰刀头羊的牺牲精神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
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
键词句的上下面。
例如:2 新集中学 2007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在原文第 10 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两步法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做此类题:
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
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
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
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
上一步去相对应)
四、三步走法
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
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
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例如:如一说明文中:“文中加线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不能,“据说”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资料是听来的,去掉则变成肯定,与事实
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五、 三析法
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
其实这类题目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
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最后,结合语境,分析
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例如:《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中第 12 题“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
59
理解?”(3 分)
首先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为:所有的期待和自豪都像泡沫一样;最后分析其
中的关键词为“期待”和“自豪”、“泡沫”,结合语境,答案为: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
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
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③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六、进入角色法
《2007 年连云港市中考复习指南考试说明》中指出考察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概括能力和
鉴赏评价能力。
做这样的题,我们最好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去,这就好比让你去主演一部电影,只有
你感情投入,用心体会,把握文章的角度才会更准确一些。例如:《社戏》中双喜:
答这样的题,用此法再合适不过,如果我们以双喜的身份进入到文章中去,不难发现,当“我”
因为不能去看戏而感到很沮丧失望时,是双喜挺身而出,向妈妈打包票,使我能去看戏,此处表
现出双喜的善解人意、热情友爱、聪明能干;和年轻人去看戏回归途中,大家因为饿而去偷豆,
又是双喜说不要都在阿发家偷,免得被她妈妈知道挨骂,从中我们可看出双喜的细心,考虑周到,;
最后,双喜安全的将我送回家,体现其做事有始有终。
七|、其他方法:
(1)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
看是否适合;
(2)某句(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有何作用?
找出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后一问,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模式:准确(生动、形象、科学……)地说明(论
证)了本句(本段)的说明中心(中心论点、分论点);
(3)评价赏析一句话,先评写作特点、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再评思
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概括文段事例,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
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5)抒情、议论性语句(主要是在记叙文中)。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多是点明主题、揭示哲理
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万不可忽视
当然,现代文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我们答题时只要注意:(1)
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
识错误;(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
60
相关文档
-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2021-11-1023页
- 2012年哈尔滨市2012年香坊区初中毕2021-11-1011页
- 2020届初中物理章节复习 第13章 内2021-11-105页
- 2019四川省乐山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2021-11-1015页
- 2020届初中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测2021-11-107页
- 2019年初中语文知识点整理议论文的2021-11-103页
- 2018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金2021-11-1010页
- 2020年初中记事类文章写作指导2021-11-1027页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2021-11-1020页
-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后达标训练9-2-2021-11-10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