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50 KB
  • 2021-11-10 发布

2020年中考语文解析版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专题 沈阳市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匡庐奇秀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既来为主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判论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仰 观 山 俯 听 泉 傍 晚 竹 树 云 石 ‎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 A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C ,【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 。(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庐山非常秀丽,列天下众山之最。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寺,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夜,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而跟万物融合无间。   忽然有一天命运不顺,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厚的心来抚慰我,庐山以他灵秀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解答】(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秀:秀丽/茂盛; B.之:代词/助词,的; C.面:面对/当面; D.既:已经/已经。 故选:D。 (8)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若,像。去,离开。句意为:就像远行的人路过故乡一样,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②‎ 中重点词语有简:卒,终于。何以,有什么。句意为:我最终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9)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断句。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句子的意思是: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故断句为: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10)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点明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表现自己的高洁傲岸。乙文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体现了白居易的乐观。‎ 答案:‎ ‎7.D ‎8.(1)像远行的人经过故乡,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2)(我)最终收获了所喜爱的,又为什么要求(别的)呢?‎ ‎9.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 ‎10.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C: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D:豁达、乐观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代指这件事)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锦州市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0-14题(12分)‎ ‎【甲】臣本布农,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斋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石父①贤,在缧绁②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③赎之,载归。弗谢③,入闺④,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⑥,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⑦,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⑧于不知己而信⑨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⑩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越石父:齐人。②缧绁(léi 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③骖:指一车三马或四马中两旁的马匹。④谢:告辞(这是文中晏子的表现)。⑤闺:内室。⑥懼(jué)然:惊异的样子。⑦厄:困苦,灾难。⑧诎速(qū):通“屈”,委屈。⑨信:通“伸”,伸展。⑩感寤:有所感而觉悟。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躬耕于南阳: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③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 ④彼不知我也: ‎ ‎1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由是感激/是知己 B.解左骖赎之/前人之述备矣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兵甲已足 D.何子求绝之速也/绝巘多生怪柏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13.【甲】文中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乙】文中越石父“请绝”,请根据两文内容分别说说原因。 ‎ ‎14.从【乙】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 ‎ ‎【分析】‎ ‎【参考译文】 【甲】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乙】越石父很贤能,却被拘捕了。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他,就解下马车两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载他一同回到家中。到家后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了内室,很久都不出来。越石父请求与他绝交。晏子听了非常惊异,便整理好衣冠出来对越石父道歉说:“我晏婴虽然没有仁德,但是我帮您脱离了困境,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求和我绝交呢?”越石父说:“话不能这么说。我听说君子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会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礼待。我被拘捕的时候,他们并不了解我。夫子您既然已经清楚我的为人把我赎了出来,那就是知己了:既是知己却对我无礼,实在不如仍被拘捕。”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解答】(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在南阳务农亲耕。躬:亲自。 ②句意: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驰:奔走效劳。 ③句意:我听说君子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闻:听说。 ④句意:他们并不了解我。知:了解。 (1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是:此,这/是:是判断动词; B.之:代词/之:的; C.已:已经/已:已经; D.绝:断绝/绝:极。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顾,拜访。于,到。咨,咨询,征询。之,的。句意:(先帝)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②重点词:延,邀请。入,进门。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以知道,诸葛亮因为感激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才出山辅佐刘备的。从【乙】文中越石父所说“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可以知道,越石父因为晏子对越石父“‎ 知而无礼”。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晏子贵为国相,却以石父为知己,即使他在囚禁中,也要迫不及待地解放他,尊重他。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只要知过自改,便予以提拔,荐为大夫。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晏婴学习:爱惜人才;遇到问题,善于沟通、解决;知错就改。 答案: (10)①亲自;②奔走效劳;③听说;④了解。 (11)C (12)①(先帝)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②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13)【甲】文中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乙】文中因为晏子对越石父“知而无礼”。  (14)爱惜人才;遇到问题,善于沟通、解决;知错就改。‎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辽阳、本溪、葫芦岛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1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 ‎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 ▲ ‎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 其 华 秋 登 其 实。‎ ‎1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 。(2分)‎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2分)‎ ‎ ▲ ‎ ‎【分析】【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乙】古时候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别人的称赞,只能说说罢了。古时候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对社会谋利;现在求学的人都是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求得升官。学习就跟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食:吃/食:同“饲”,喂; B.故:所以/故:原因,缘故; C.但:只/但:只; D.道:主张/道:道路。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困,困惑。自反,自我反省。强,勉励。句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重点词:华,花朵。实,果实。句意: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学习就跟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故停顿为: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①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乙】文把古人学习的目的和今人学习的目的进行比较。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从“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推行主张,造福社会。从“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可以知道,古人学习是为了涵养德性,有利做事。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作者十分推崇古人的学习目的。其实,学习就应该像古人那样。 答案: (1)C (2)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评讲文章,就好像赏玩春天的花朵一样,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秋天的果实一样。 (3)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①重要    目的 ②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 ‎【点评】“故”的用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有的,原来的)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 ③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④故余虽愚(故:所以,因此)‎ 阜新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 8—11 题。(10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 ‎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田单①将攻狄②,往见鲁仲子③。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⑤上之虞⑥,黄金横带⑦而驰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⑧之所。及援桴⑨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鲁仲子:齐国高士。④夜邑:在今山东掖县。⑤淄:水名。⑥虞:通“娱”,娱乐。⑦黄金横带:腰系黄金的带钩。⑧矢石:箭和垒石, 是守城的武器。⑨援桴(fú):拿鼓槌。‎ ‎8.下列句中加粗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B. 行拂乱其所为(拂:扰乱)‎ C. 田单乃惧.(惧:害怕)‎ D. 先生志之矣(志:记,记住)‎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 ‎ ‎10.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 明 日 乃 励 气 巡 城 立 于 矢 石 之 所 ‎11.【甲】【乙】两文都表明一个共同的道理,无论是治国还是战争,享受安乐往往会有导致失败的危险。两文中都体现这一道理的句子分别是: 【甲】 ;‎ ‎【乙】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2 分)‎ ‎【分析】【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田单将要进攻狄城,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进攻狄城,是会攻不下的。”田单听了有些害怕,便去问鲁仲连:“先生说我攻不下狄城,请听听您讲的道理吧。”鲁仲连说:“现在,将军您,东可收纳夜邑封地的租税,西可在淄水之上尽情地欢乐,金光闪闪的宝剑横挎在腰间,驰骋在淄水,渑水之间,现在您有贪生的欢乐,而没有战死的决心。这就是您攻不下狄城的原因。”田单说:“我有决死之心,先生您就看着吧!”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选择敌人的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擂鼓助威,狄城终于被攻下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CD.正确; B.有误,句意: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拂:违背,不顺。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故,所以。将,将要。是,这样。句意: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②重点词:攻,攻打。下,攻下,拿下。句意:将军攻打狄城,不能攻下。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选择敌人的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擂鼓助威。因为限断两处,故断为: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乙】文中“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也阐明了同样的道理。 答案: (1)B (2)①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②将军攻打狄城,不能攻下。 (3)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点评】“故”的用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有的,原来的)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 ③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④故余虽愚(故:所以,因此)‎ 营口市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出师表(节选)‎ ‎①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遣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朴阙漏,有所广益。‎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来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狗猛酒酸 ‎①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③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④,而狗迓⑤而齕⑥人,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②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⑦,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①酤:卖。②概:这里是“量”的意思。③县:同“悬”。④酤:买酒。⑤迓(yà):迎。⑥齕(hé):咬。⑦胁:受挟制。‎ ‎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此皆良实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4)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0.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 不 售 酒 酸 怪 其 故 ‎11. 概括甲文①②段的主要内容。‎ ‎12. 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写法,通过一个小故事,揭示了君王要“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甲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8. (1)忠良诚实的人(2)痛心、遗憾(3)有的人(4)想要 ‎ ‎9. (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2)这就是(你的)酒变酸而卖不掉的原因。 ‎ ‎10. 然不售/酒酸/怪其故 ‎ ‎11.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举荐人才。(或答:诸葛亮在出征前作内政上和军事上的安排,意思对即可) ‎ ‎12. (1). 类比(或设喻说理); (2). 亲贤臣,远小人。‎ ‎【解析】‎ ‎【8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都是忠良诚实的人。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2)大意:没有哪次不对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感到痛心遗憾。痛恨:痛心、遗憾。‎ ‎(3)大意:有的人让孩子揣着钱提着壶来买酒。或:有的人。‎ ‎(4)大意: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欲:想要。‎ ‎【9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 ‎(2)重难点词语有:所以,……原因。‎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然而没有人来买酒,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者)感到迷惑不解。故停顿是:然不售/酒酸/怪其故。‎ ‎【11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通读甲文①②段,根据“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可知,第①段主要给陛下推荐内政人才;根据“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可知,第②段主要给陛下推荐军事人才。故甲文①②段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在出征前作内政上和军事上的安排。‎ ‎【12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根据“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人,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可知,乙文第(1)段主要叙述“狗猛酒酸”的故事;根据“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可知,乙文第(2)段主要分析“有道之士所以不用”的原因:“大臣为猛狗,迎而齕之”。从“夫国亦有狗”可以看出,乙文运用了类比(或设喻说理)的写法,以酤酒者因狗猛而酒变酸的故事类比国家因有奸臣导致君王被蒙蔽挟持的现象,揭示了君王要“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 ‎【点睛】甲文译文:‎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 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没有哪次不对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感到痛心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乙文译文:‎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每次卖酒都量得很公平,对客人殷勤周到,酿的酒又香又醇,店外酒旗迎风招展高高飘扬。然而却没有人来买酒。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卖酒者)感到迷惑不解,于是请教住在同一条巷子里的长者杨倩。杨倩问:“你养的狗很凶吧?”卖酒者说:“狗凶,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回答:“人们怕狗啊。大人让孩子揣着钱提着壶来买酒,而你的狗却扑上去咬人,这就是酒变酸了、卖不出去的原因啊。”‎ 国家也有恶狗。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而奸邪的大臣却像恶狗一样扑上去咬他们,这就是君王被蒙蔽挟持,而有治国之术的贤人不被任用的原因啊!‎ 吉林省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10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中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倭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佳木秀而繁阴( )‎ ‎(3)负者歌于途 ( ) (4)树林阴翳( )‎ ‎10.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2分) ‎ ‎(1)“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1分)‎ ‎(2)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1分)‎ ‎(此图依文意勾画,非实际地图)‎ ‎11.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2分)‎ 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 ‎12.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3分)‎ ‎【分析】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解答】(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作答本题,重点在于平时的积累。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或政治家或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意趣,情趣。 ②句意: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 ③句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途,道路或路途。 ④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或遮蔽。 (10)①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来分析。“环滁皆山也”句意是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句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 是周围群山环抱。 ②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答题首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的句子,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概括成四字短语“蔚然深秀”。 (1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概括能力。做题时结合文本内容及所给例子进行分析概括,言之有理即可。如: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 (1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主旨。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答案:8.宋或北宋 文学家或政治家或史学家(共1分,每空0.5分)‎ ‎9.(1)意趣,情趣 (2)茂盛 (3)道路或路途 (4)遮盖或遮蔽(共2分,每空0.5分)‎ ‎10.(1)滁州周围群山环抱;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亦可答“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共1分,意思对即可)‎ ‎(2)蔚然深秀(1分)‎ ‎11.示例:①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 ‎②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 ‎③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 ‎④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 ‎⑤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环境优美之亭”;‎ ‎⑥从“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奔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见,这是一座“宴饮之亭”(或“欢乐之亭”);‎ ‎⑦从“醉能同其乐"可见,这是一座“与民同乐之亭”。‎ ‎(共2分,结合1分,内容1分,意思对即可)‎ ‎12.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作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共3分,意思对即可)‎ 说明:‎ ‎1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依据原文,鼓励有创意的发现,合理表达即可。‎ ‎12.写出三者之间的衬托关系,答出主旨“与民同乐”即可。‎ ‎(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5分)‎ 大铁椎传 ‎[清]魏禧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①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②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选自《古代散文选》一书,有删节)‎ ‎【注释】①觱篥(bì lì):古代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的乐器。②栗:发抖,哆嗦。‎ I3.与“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负”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负荆请罪 B.负箧曳屣 C.负势竞上 D.负重致远 ‎14.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2分)‎ 客 大 呼 挥 椎 贼 应 声 落 马 马 首 裂 ‎15.大铁椎的勇敢是如何表现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一点即可)(2分)‎ ‎【分析】参考译文:      ‎ ‎ 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侠客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聚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侠客,侠客大声呼喊,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侠客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侠客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奔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意思是: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负,背着。 ABD.相同,负,背着。 C.句意为:(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负,凭借。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侠客大声呼喊,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据此断句为: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抓住人物描写和叙事的语句来分析概括。从原文中“客驰下,吹觱篥数声”“客奋椎左右击”“忽闻客大呼曰”可知,作者通过对大铁椎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出大铁椎的勇敢。也可以根据“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等语句,从贼的数量之多、贼的凶狠,以及宋将军的神态、动作描写等角度来分析。 答案: (1)C (2)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3)示例1:通过对大铁椎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大铁椎的勇敢。 示例2:通过贼的数量之多,衬托大铁椎的勇敢。 示例3:通过描写贼的凶狠,衬托大铁椎的勇敢。 示例4:通过宋将军的神态、动作描写,衬托大铁椎的勇敢。‎ 吉林长春市 ‎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莲说 周敦颐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8.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分析】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濯:洗。 ②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枝:旁生枝茎。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在“菊”和“莲”之间用分号,内容上突出“菊”和“莲”‎ 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①洗;②旁生枝茎。 (2)D (3)分号可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 ‎【点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 精骑集 秦观       ‎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④,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①暗疏:默写。②惩艾(yì):惩治,惩戒。③曩(nǎng):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⑤勒:刻。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11.从这篇序言中获得哪些启示?(写出三点)‎ ‎【分析】参考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的下。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凭借此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年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当看到一手书卷,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此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因为健忘荒废了。   唉,荒怠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用一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瘦弱的士兵。”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据此断句为: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精骑,精锐的骑兵。赢卒,瘦弱的士兵。句意为:我用一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瘦弱的士兵。(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来谈即可。由文中“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以得出: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可以得出: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从他读《齐史》中可得出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的优点;注意可分条概括,答出三点即可。 答案: (1)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我用一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瘦弱的士兵。 (3)①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②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③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 ‎【点评】断句的基本方法1.整体把握语段含义;2.尽量分清语段的层次;3.从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断,前后延伸;4.用翻译的方式验证句子间是否意思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