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8 MB
  • 2021-11-10 发布

初中语文九年级文言虚词复习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 了解虚词的考点。‎ 2. 掌握虚词判断方法,记住顺口溜。‎ 3. 能够归纳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走进学考 ‎(一)虚词概念及特点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含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文言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只有语法意义。一般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 它的特点:‎ ‎ 一、语法功能很强,也很复杂。文言句子中的各个实词主要是依靠虚词组合、连接、修饰、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感情和语气。‎ ‎ 二、数量虽然少,但使用频率高。每篇文言文中都有大量的虚词存在,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了解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规律,会直接影响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 ‎(二)课标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三) 济南考纲要求 古代诗文阅读:掌握教科书中的古代诗文,能够阅读教科书之外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四) 近五年济南中考虚词选择题涉及到的虚词 而(15、16、17) 何 乎 乃 其(15) 且 若 所 为(15、18) 焉(16) 也 以以以(17、18、19) 因 于于(18、19) 与(19) 则(17) 者(16) 之(15、16、17、18、19)‎ ‎15年 《五柳先生传》 16年《爱莲说》 17年《岳阳楼记》 18年《伤仲永》 ‎ ‎19年《唐雎不辱使命》‎ 真题链接:‎ ‎(2019·济南)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 - 13 -‎ ‎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挺剑而起。‎ ‎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 ‎2.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仓鹰击于殿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与臣而将四矣 呼尔而与之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光先帝遗德 ‎(2017·济南)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共6分)‎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感极而悲者矣。‎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其喜洋洋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节选自《岳阳楼记》)‎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扶苏以数谏故 D.感极而悲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二、 虚词判断 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 (一) 顺口溜 而字顺口溜:状前动后修饰间,顺承前后紧相连,并列颠倒意不变,转折前后意相反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而”连接的前后项无主次轻重之分,一般地,并列关系的前后两项可以互换位置。也就是说,在判断“而”到底是不是表并列关系时,只要看它连接的前后两项能不能互换位置,互换之后影响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例: ‎ - 13 -‎ ‎2.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是指“而”连接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一种动作行为的前后相承关系。一般地,译文时,在前项和后项之间可能加进“然后”“接着”等表动作行为延续的词语。‎ 例: ‎ ‎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是指句子前后意思相反。‎ 例: ‎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而”连接的前后项分别是句子的状语和动词谓语,其中前项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等。也就是说,判断“而”是不是表修饰关系,只要看“而”连接的前项是状语,后项又是动词,那它肯定是表修饰关系了。‎ 例: ‎ 其它:‎ 之字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其字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以字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表目的,偶尔动词要分清。‎ 于字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二)虚词判断方法 ‎ 1. 语境推断法。虚词通常都有好几种用法,要判断他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结合语境,也就是上下文的关系,结合文章意思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来法分析揣摩、理解,最后做出判断。‎ ‎2.位置推断法。有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其词性、作用也不相同。如: ‎ ‎“其”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吾视其(代齐师)辙乱”;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表示某种语气的副词,如“安陵君其(副词,可要)许寡人”。‎ ‎“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 13 -‎ ‎“焉”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 ‎“以”字用法有一个规律,即一般“以”字的后面是名词,“以”为介词,如“以君为长者”“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后面是动词,“以”为连词,如“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之”‎ ‎(1)用作代词:‎ a.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动词后,作代词。 例: ‎ b. 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例: ‎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 例: ‎ b.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 例: ‎ c.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 ‎ 定语后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 例: ‎ d.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 例: ‎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后接地点。例: ‎ ‎3. 抓特殊用法。 以“之”字为例,“之”字作动词属特殊用法,应着重记住;再如“其”字,一般用作代词,但在课文中表反诘、猜测等语气,出现过几次,也要重点掌握,表示选择,出现过一次。又如“以”字作连词翻译成“来”的一般用法在课文中经常见到,但表示“以致”的意义则见得极少,要重点记忆。‎ 三、虚词归纳 ‎ 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 ‎1.解释下列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左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 13 -‎ ‎ ‎ ‎ ‎ ‎ ‎ ‎ ‎ - 13 -‎ ‎ ‎ ‎2.以下虚词你还能想起哪些例句?‎ - 13 -‎ 建议:1.每个虚词的每种用法举例;‎ ‎ 2.有些虚词的特殊用法涉及到的例句全部整理出来;‎ ‎ 3.自己易混淆的某些虚词用法,分别整理一些例句,揣摩规律。‎ - 13 -‎ 四、课堂检测 完成下列题目 - 13 -‎ 学案答案 ‎【真题链接】‎ ‎(2019·济南)‎ ‎2.【答案】 A. 都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 ‎ 【解析】 B. 介词,到;介词,对于 ‎ C. 介词,和、跟;动词,给 ‎ D. 介词,凭借;连词,表示目的,来 ‎(2017·济南) ‎ 2. ‎【答案】C.都是介词,因为 ‎ ‎ 【解析】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 ‎ B.连词,就/连词,如果;‎ ‎ 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 【虚词归纳】‎ 之:9 5 4 5 6 7 1 5 8 2 8‎ 而:3 2 3 1 4 1 2‎ 以:3 2 2 4 3 5 2 8 4 1 9 6 7‎ 于:在 到 比 比 给 向 对 /对于 向 对于 从/在 ‎ 为:2 ; 4 7 ;5 2 1 4 6 6 7 8 ‎ ‎【课堂检测】‎ ‎1.【答案】B. 都是连词,表转折 ‎【解析】A.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 ‎ C. 语气助词/疑问代词,哪里;‎ ‎ D. 代词,……的人/者……也,表判断。‎ ‎2.【答案】D. 都是结构助词,的 ‎ 【解析】A.介词,在/介词,从;‎ ‎ B. 把/因为;‎ ‎ C.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3.【答案】B. 都是表顺承 ‎ 【解析】A. 如果/却;‎ - 13 -‎ ‎ C. 代词/加强诘问语气;‎ ‎ D. 从/表示比较.‎ ‎4.【答案】B. 都是补足音节,不译 ‎ ‎【解析】A. 来/用;‎ ‎ C. 动词,做、担任/介词,替,给; ‎ ‎ D.“而”和“已”连用,不久/表修饰。‎ 文言虚词复习课后检测 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学而时习之 B.静以修身 皆以美于徐公 C.险躁则不能治性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将复何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 于我如浮云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以钱覆其口 C.但微颔之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鲁肃拜蒙母,结友而别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吾妻之美我者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 人不知而不愠 B.以顺为正者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行天下之大道 以君之力 D.得志,与民由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 B.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不可知其源    安陵君其许寡人 D.乃记之而去   马之千里者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知人之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醒能述以文者 以塞忠谏之路也 C.其西南诸峰 其如土石何 D.行者休于树 安陵军因使唐睢使于秦 - 13 -‎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以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公将鼓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肉食者谋之 吾妻之美我者 D.战则请从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游定惠院 苏 轼 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 13 -‎ ‎【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此木不为人所喜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往憩于尚氏之第 至于负者歌于途 D.时何氏方作堂竹间 方其远出海门 文言复习专题之文言虚词课后检测答案 ‎1.D 【解析】 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知识;B.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动词,认为;C.连词,就/副词,就是;D.用在动词前,表反问,怎么。‎ ‎2.D 【解析】 A.在/对;B;他/葫芦;C.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表顺承。‎ ‎3.C 【解析】 A.宾语前置的标志;B.代词,指曹刿;C.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指示代词,译为“这”“这样”。‎ ‎4.C 【解析】 A.表顺承/表转折;B.把/用来;C.助词,的;D.和/参与,这里指欣赏。‎ ‎5.B 【解析】 A.介词,因为/介词,拿、把;B.动词,跟从;C.代词,代指“小溪”/表示祈使语气;D.代词,代指“小石潭的风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6.A 【解析】 A.表转折;B.用/以致;C.代词/加强反问语气;D.在/到。‎ ‎7.D 【解析】 A.按照/因为;B.音节助词,不译/指示代词,这;C.……的人/……的原因;D.就。‎ ‎8.D 【解析】例句:介词,因为。A项,介词,用。B项,介词,把。C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故选D。‎ ‎9.C 【解析】A.而: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递进(并列)。B.为:介词,表被动/介词,向,对。C.于:介词,在。D.方:副词,正/副词,当。‎ - 13 -‎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