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00 KB
  • 2021-11-10 发布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预习新知 新人教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给上尉的信 预习新知 ‎1.生难字 赞誉(yù) 珐琅(fǎ láng) 耗费( hào) 箱箧(qiè) 缀满(zhuǐ) 劫掠(jié)‎ 惊骇(hài) 眼花缭乱(liáo) 赃(zāng)物 制裁(cái ) 给(jǐ)予  ‎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 晨曦(xī) 瞥(piē)见 惊骇(hài)‎ 缀 (zhuì)满 绸(chóu)缎 朱鹭(lù) 送给(jĭ) 脂粉(zhī)‎ ‎2.多音字 ‎ ‎(zhòng)重视 (jiǎo)角落 ‎(chóng)双重 (jué)角色 ‎3.形近字 缭(liáo)眼花缭乱 骇(hài) 骇人听闻 赃(zāng)赃物 潦(liáo)潦草 赅(gāi)言简意赅 脏(zāng)脏乱 撩(liáo)撩拨 垓(gāi)垓下 窃(qiè)行窃 嘹(liáo)嘹亮 咳(ké)咳嗽 窍(qiào)窍门 ‎4.词语积累:‎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富丽堂皇;富丽,宏伟美丽。堂皇,形容气势盛大。‎ 瞥见:一眼看见。‎ 晨曦:早晨。‎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惊骇:惊慌害怕。骇,惊吓。‎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物体的轮廓剪纸成形。‎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远征: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 自我训练 一、巩固运用 ‎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瞥(piē)见 给(gěi)予 珐琅(fà) 赤裸裸(luǒ) ‎ B.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liáo)乱 ‎ C.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字(zhī)‎ D.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chàn)巍巍 ‎ 6‎ ‎2.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恍惚 荒谬 地窑 不可名状 ‎ B.匍匐 鞠躬 拂晓 丰功伟迹 ‎ C.脏物 琉璃 晨曦 荡然无存 ‎ D.制裁 赔偿 恳切 永垂不朽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B.臭名昭著的英帝国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C.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4.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不管 修缮, 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 呀! ‎ A.或 或 如果 得不偿失 B.是 还是 因为 志得意满 C.不是 而是 假如 金碧辉煌 ‎ D.是 还是 如果 得不偿失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B. 不知不觉,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李萍上了大学,张华当了工人,我进了部队: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竟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D. 据王璨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7. 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6‎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8.文学常识填空。‎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国的作家______。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阅读理解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暴是意志;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 ‎④剑之利靠科 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 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①”的震撼。!‎ ‎⑥气为兵神 6‎ ‎,勇为兵本。气实则斗,气夺则走。缺失战斗意志,丧失必胜信念,打仗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选自《解放军报>)‎ ‎【注】①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被冻僵的志愿军战士,虽动作僵硬如原木,但仍冲锋不止,视死如归,让敌军肝胆俱裂。于是联合国军士兵用“原木”来称呼让他们震惊不已的中国军人。‎ ‎9.请简述本文的写作目的。‎ ‎10.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1.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12.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⑥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进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经过一条冒险的“死亡之路”。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雄壮的冲锋号声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导致部队被拉长到‎30公里,但始终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犹如神兵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 ‎13.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文章开头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是专门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利剑与精神。‎ B.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第①段提出问题,②至⑥段分析问题,⑦至⑧段得出结论。‎ C.作者认为,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会有所提升。武器是灵魂和主宰。只有武器装备完美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D.第⑧段画线句和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基本相同,结尾处又出现,是再次发出号召,强调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意志、血性和精神。‎ 6‎ ‎ ‎ ‎ ‎ 附答案:‎ 答案:1.A解析: 分析:A项“给”是多音字,有 gěi 和 jǐ 两种读音,“给以”时“给”应读gěi,“给予”是“给”应读jǐ,A项“给(gěi)予”注意错,故选A。‎ 答案:2.D 解析:分析:A项“地窑”应为“地窖”,B项“丰功伟迹”应是“丰功伟绩”;C项“脏物”应是“赃物”。ABC三项都有错误,故选D。‎ 答案:3.C 解析:分析:C句中“冠冕堂皇”意思是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也就是有点表里不一的感觉。从句意看,作者是极力称赞博物馆的雄伟壮丽,“冠冕堂皇”一词不合语境。故选A。‎ 答案:4.D 答案:5.C。 A项语序不当,将“圆梦”放在“追梦”之后;B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D项缺少宾语,在“灵活”后加“的特点”。‎ 答案:6.D ‎ 解析:句号应在引号外,间接引用。‎ 答案:7.B 答案:8.(1)法、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2).书信的开头要有 ,结尾要有 、 ,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答案:称呼、写信人的姓名、日期 答案:‎ ‎9.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论证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 点的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论证本文的标题“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10.第⑤段举了抗美援朝的例子来论证了战争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增强了说服力。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解题时,首先应清楚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11.“恐高症”原指因害怕高处而出现眩晕的症状,在这里指在战场上的蛾±因害怕敌人的武器装备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制高点”原本指在作战时占领最高地形-在这里指精神上的优势。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能力。词语赏析要先理解其本意,再联系文本解释说明。‎ ‎12.第⑥‎ 6‎ 段主要观点是:在战争中要有必胜的信念-要有战斗意志,重点不在于克服困难。殴此不艟证明。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据与论点关系的把握能力。解愿时,应先认真分析论据,然后梳理选文的观点,最后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13.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议论文知识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A项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B项应是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再进行论证,最后进一步强调本文的中心论点。C项从文章第⑦段可看出,作者的观点是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与主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