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8 M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篇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2017
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句子的变换
和句子的排序、衔接
第十讲
句子的变换、衔接与仿写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有关要求灵活自如地变换句式的能力、根据具体语境衔接句子的能力和仿照给定句子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的能力。近几年中考,对句子变换、衔接的考查,常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设题;对仿写句子的考查,常常结合具体的修辞方法,有时也同变换句式结合起来,既注重形式的一致,也注意内容选择的灵活。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打开中国地图,把目光聚焦到四川东北部的连绵山岭之中,你会发现巴中这块土地。这里的光雾山植被丰富、云雾缭绕,诺水河溶洞群清幽奇曲、规模宏大,小巫峡斧砍剑劈、险峻奇丽,这些都是巴中难得的自然生态资源。全国十大石窟之一的南龛摩崖造像,三国张飞夜袭巴中智擒严颜的传说故事,
恩阳古镇由明清古代建筑群组成的
,以及大山深处的川江号子,这些都是巴中宝贵的人文财富。尤其值得巴中人自豪的是革命时期留下的红军文化,南龛山顶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通江县王坪村的红四方面军烈士陵园,还有平昌县的刘伯坚烈士纪念馆,这些都是镌刻着共和国历史的座座丰碑。
调整画线句子的语序,使之与上下句衔接自然、句式一致,调整之后的句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 题 例 析
由明清古代建筑群组成的恩阳古镇。
解 析
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仔细观察画线句子前后的句子,我们发现,“三国张飞夜袭巴中智擒严颜的传说故事”“大山深处的川江号子”都是由修饰语加中心语构成的偏正短语,所以,要使上下句衔接顺畅,也要把画线句调整为偏正关系的短语。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________
①
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④②
C
解 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解答时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答题时,可先找出中心句或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抓住关键词并按照空间、时间或逻辑顺序逐句排列,连成一个完整的语段。就本题而言,由所给句
“
山水是自然最主动、最完美的体现
”
可推断出,本段写的是山水,且先写山后写水。紧承此句,②④句描写的是实物的山和水,且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③①句则是承接②④分别对喻体进行了阐述。
3
.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
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解 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一定的语境仿写句子。仿写句子,首先要注意所给例句的句式或修辞特点,还要注意联系具体的语境,选择一致的话题。解答此题,参考的例句是“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和“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它们都使用拟人的修辞来描述两种自然景物。仿写时,要注意到这一点。
答 案
示例一:红梅傲雪 白杏吐蕊 绽放着生活的芬芳 示例二:金风送爽 白雪轻舞 吟咏着生活的美好
方 法 总 结
变换句式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例
1
原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健儿把五块金牌全部收入囊中。
改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五块金牌全部被中国健儿收入囊中。
1
.变换句式,要保留原意。
一、变换句式
解 析
“把”字句变成了“被”字句,意思不变。
例
2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
(
要求:句序合理,标点正确,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①
人们要学会辨别真伪,提高警惕性。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③网上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售后服务欠缺。
2
.变换句式,允许增删和调换个别词语。
解 析
此题考查给短句组句和关联词运用的能力。首先要分析三个句子的内容,尤其是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考虑用哪些关联词连缀。通读后可知:②句和③句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一起与①句组成因果关系复句。所以用“但是”“所以”连缀。
答 案
示例: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但是网上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售后服务欠缺,所以人们要学会辨别真伪,提高警惕性。
3
.变换句式,要按照相对应的关系去变换,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
3
.变换句式,要按照相对应的关系去变换,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
例
3
把下面句子改为设问句。
人们认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妥善解决问题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解 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设问句的特点是自问自答。题干主要讲述的是好干部的标准,怎样做才是好干部。把握住这些,解答此题就容易了。
答 案
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人们认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妥善解决问题的干部就是好干部。
解答句子衔接题,要遵循的要求是:
二、句子排序衔接
1
.语意相连。
语意的连贯,是指上下文在语意上关系密切,相互呼应。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把握句子整体意义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关键句来解答衔接题,如话题的统一、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等。
例
1
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 )
①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②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③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④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⑤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A
.⑤①③②④
B. ①③②④⑤
C
.⑤③①②④
D.
①③⑤②④
A
解 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⑤句是总论,①承接⑤从反面举例论证,③承接⑤①说原因,②承接③论述,④承接②论述。
2
.事理相承。
句子衔接首先是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合乎思维规律,即合乎逻辑,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就会出现“裂痕”,衔接不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常有:转折、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多寡等。
例
2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
(
要求:句序合理,语意贯通,标点正确,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①
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②能从中得到激励,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③与消沉的人厮混,你不可能进取。
解 析
解答这类题目可先纵观整个语段,基本确定前后句的关系。纵观这三句,我们可以用表假设的关联词去连接,结果就会出现可喜的效果。
答 案
如果与消沉的人厮混,你不可能进取;如果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并且能从中得到激励,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3
.结构相应。
语句间的相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例
3
下列句子按语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②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③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④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
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A
.②③①④⑥⑤
B
.③②①④⑥⑤
C
.③②①⑤④⑥
D
.②③④⑥⑤①
B
解 析
纵观全局,本语段有三组设问句,③句中运用设问提出了宇宙是有生命的,②句紧接着来回答;第①句也提出问题,第④句回答;第⑥句也是提出问题,第⑤句回答。了解了这个特点后,本题排列便简单了。
4
.主语相同。
句子的主语协调一致,是保持语句连贯的重要技巧。作为陈述对象的主语若一致,则语段的陈述话题、说明中心、议论角度也就相应一致了。
例
4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此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黑沉沉的夜空,星光稀缀。
②时而有游船从身边掠过。
③湖面上,灯影、船影交辉,桨声、水声和弦,如同无数条金蛇狂舞,闪烁着粼粼波光,就像一个天然的舞台。
④也有的只是一对情侣依偎在船舱之中或是船头轻轻细语。
⑤船上,有的琴音笙歌不绝于耳。
A
.①③⑤②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②③⑤④
D
.①⑤④③②
B
解 析
本题几个语句按空间顺序排列为:夜幕降临后的星空→湖面美景→游船→船上美景。所说的是夜幕下的美景,按照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排列。运用排除法进行解答,只有
B
符合这个要求。
5
.语境相符。
对于写景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色彩、气氛、视角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别,就不容易辨别选项的正误。
例
5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
①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③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解 析
本段是
《
大自然的语言
》
中的语段,内容是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所给的四个句子都是围绕这个语境进行介绍的,我们只要找到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就能解答好这道题目,按照由总说到分说的顺序进行排列,第一句是③句,其次是②④①句。
答 案
③②④①
第十一讲
修辞仿写、对联及广告、标语的拟写
一、修辞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
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下面我们就着重讲解以下几种修辞格。
1
.比喻
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
(
喻体
)
和甲事物
(
本体
)
作比。
比喻可分为三类:一是明喻,用“像”“如”“似的”等字词把甲事物和乙事物联系起来。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二是暗喻,用“是”“成了”等字词把甲事物和乙
事物联系起来。如:“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三是借喻,直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如:“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
……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比喻的种类
本体
喻词
喻体
明喻
暗喻
借喻
西沉的
落日像
一只金色的
圆盘。
例
: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
最妙的事下点小雪呀。)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
构成比喻的
关键条件:
必须是两种
不同
事物;
两事物间有
相似点
。
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这天好像要下雨了。
每当看到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
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
同类相比
表示猜度
表示想象
表示举例
比喻的误区:
2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朱自清
《
春
》
)
例
:
<1>
拟人:
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2>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
: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
眨着眼睛。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3
、排比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把内容相关
,
结构相同
,
语气一致的
三个
(
或三个以上
)
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例
:
4
、反问
即反诘或诘问。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
确定
的意思,只问不答。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明知故问
例
:
5
、设问
在并无疑问的地方
,
故意提出问题
,
然后自己回答
,
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自问自答
例
:
6
、对偶
1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3
、子将父作马,父愿子成龙。
用结构相同
,
字数相等的两句
(
或短语
)
组成一对句子
,
把两方面的意思突现出来。
例
:
7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言过其实
例
:
1
、扩大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
、缩小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
、超前夸张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8
、反复
盼望着,盼望着,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为了强调某事物或突出某些感情,有意重复使同某些词语或句子。
例
: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
你没有哭
;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
你没有哭
;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
你没有哭
;敌人把你绑在树上, 烧你,烤你,
你没有哭
;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
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具体、形象,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2.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
夸张: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
4.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能激起读者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引起人们注意。
7.
反问:加强句子的语气。
8
、反复: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修辞手法的辨识
(1)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仿照“拟体”
(
被模拟的事物
)
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
比喻是用喻体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另外,比喻都可以换成“甲像乙”的句式,比拟则不行。
(2)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我们在运用时稍不
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的不同点是
: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
,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
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
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来换成明喻。
(3)
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首先,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其次,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两次以上。再次,排比中各语句之间有时只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而反复则必须是语句中所有的字都相同。
(4)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不明确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
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
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
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二、“四仿”做好仿写题
1
.仿语法。
不管题干上是否明确提出,仿照原句的语法结构造句都是这类题最基本的要求。仿语法,就是仿照原句的语法结构,重新造一个类似的句子。解题的关键就在于准确识别和分解原句的语法结构。
解 析
仔细阅读例句,从语法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特点:基本句式是“假如
……
,就
……”
,“假如”后是一个主谓句,表示人物的身份,“就”之后是一个介词短语作状语,状语之后是一个动宾短语作谓语,两者在内容上是承接前边人物的身份来写的。我们把例句细细剖析后,就可以“依样画葫芦”了。
例
1
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三句话。要求句式、结构与例句相同,内容符合语境。
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就要用缤纷的色彩,来描绘春天的五彩斑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示例:①假如我是一名歌唱家,我就要用优美的歌声,来歌唱祖国的繁荣昌盛。②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就要用动情的诗篇,来讴歌大海的波澜壮阔。③假如我是一名作曲家,我就要用动听的音符,来谱写社会的安定和谐。④假如我是一名战士,我就要用宝贵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和平安宁。
(
答出三句即可
)
2
.
仿修辞
在句式仿写的考查中,一般情况下都带有对修辞的考查。对修辞的仿写有时在题干中有明确要求,而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隐含的信息,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的感悟能力,即是否能够看出原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同时也考查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
例
2
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
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
;
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
;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如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解 析
首先是对其句式作分析,当把握了其句式特点之后,接着就进行修辞方法的分析。画线句是两个明喻句,每个比喻句的后半部分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进一步形象地突出了祝福的作用。把这些认识清楚后,就可以仿造出符合要求的句子了。
答 案
示例: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为我送来凉爽 沙漠里的一片绿洲 为我带来希望
3
.仿逻辑
任何一个完整的语言成分都有其固有的内部逻辑,句子仿用不仅仅是对其形式的模仿,还必须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要做到逻辑上的一致性,就必须认真体会原句及上下文,从中准确地找出相关的隐含信息,并以此指导答案的设计。
例
3
初中毕业晚会上,语文老师为同学们写了一句赠言。请你仿照它的特点,以物理老师和数学老师的身份仿写一句赠言。
(
示例
)
语文老师:人生只有逗号、破折号、省略号,没有句号。
(
仿写
)
物理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析
拟写句子时,要注意物理老师和数学老师的职业特点,注意使用相关学科术语。
答 案
(
示例
)
物理老师:人生只有压力、阻力、合力,没有浮力。数学老师:人生只有折线、曲线、弧线,没有直线。
4
.仿语境
语境是指语言环境,即话语或文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这里主要包括语体风格、感情色彩、情感倾向等多方面内容。仿用句式时,切莫忽视这方面的要求,可以说,造出的句子满足了前面三项要求,如果不符合语境要求,同样不算正确的答案。
例
4
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
例句:①老师说:
“
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
②旅游者说:
“
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
解 析
两个句子中的“书声琅琅”“专注凝神”“鸟语花香”“清风吹拂”都给我们展示了美好的意境,所以仿写句必须符合美好意境这一统一要求。
答 案
(
示例
)
农民说:“麦浪滚滚、硕果累累的秋天就是美,一种丰裕富饶的美。”
以上四“仿”是我们在做仿写题时必须掌握的方法,这四种方法不是独立的,它们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应用于同一道题。
命题规律
1
.广告和标语主要考查内容有:
(1)
根据材料或要求拟写广告词或标语;
(2)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形象。
2
.
对联主要考查拟写对联、补全对联和理解对联,往往是结合语境,考查考生遣词炼句的能力。
3
.
发表看法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或热点的分析判断能力,并能结合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言之成理。
4
.
图形和漫画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画信息的观察分析、比较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
5
.
常考题型主要有两种:填空题、表述题。
三、对联及广告、标语的拟写
命题趋势
1
.考查内容仍然包括广告、标语、对联、发表看法、图画评说等,材料来源于社会焦点、热点。
2
.考查形式上还是以填空题、表述题为主。
《
一
》
、关于对联
对联的特点:
1
.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句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
.词性相对。
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要相对,如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3
.意义相关。
上下联内容相互关联,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
4
.结构一致。
上下联句法结构应一致,如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
《
二
》
、关于广告
广告简单的解释是“广而告之”,其目的是为了招徕顾客,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使供求渠道更为通畅。现代广告具有以下特点:
1
.广告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信息传播手段。
广告提供的所有信息,对公众来说应该是有价值的,即能起到传播信息、引导消费、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作用。
2
.广告是一种沟通过程。
沟通,就是信息发出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思想交流,以求达到某种共识。
3
.广告需要创意和策略。
广告的制作和宣传应该满足消费者需要,能唤起消费者注意,并调动兴趣,激发欲望,从而实现消费行为。
《
三
》
、关于宣传标语
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
标语的作用是便于
“造势”,形成一种氛围,也容易起到“安民告示”的作用。
标语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如“计划生育”标语,“山林防火”标语。目的性很明确,或宣传某些政策,或主张某种理念,如:“谁烧山,谁坐牢”“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标语一般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较有韵律。
常考清单
1
.广告语
广告语言具有简洁、广而告之、吸引人的特点。
例
1
义乌市委宣传部为了提高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倡导义乌精神,决定开展一次城市形象标志设计活动。
《
义乌商报
》
要在专版刊登
24
件候选标志设计作品,请你为该专版拟写一句言简意明的广告语。
(
如“城市形象,你我共塑”
)
[
思维轨迹
]
此题紧扣宣传城市,提高义乌形象的主题拟写即可。
[
答案
]
示例:“城市标志,城市名片”“让我们共同塑造义乌形象”。
2
.标语类
对标语的拟写,要求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在拟写时应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逻辑事理的表达等。
例
2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学校将举办“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校学生会还将在全校选聘歌咏比赛主持人。请你参加下列活动,为歌咏比赛拟一条宣传标语。
[
思维轨迹
]
此题拟写时要紧扣“童心向党”的主题,突出其意义,语言简练,具有号召力、感染力。
[
答案
]
示例一:旗帜飘扬歌声嘹亮,童心真挚激情昂扬。示例二:唱响经典歌曲,传承革命传统。
3
.对联类
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要求上下句格式一样,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例
3
社区将举办“邻居节”活动。社区住户韩国的朴先生打算献给“邻居节”一副对联,已拟好上联,请你结合社区情况补出下联。
上联:商贸名城汇天下客商创业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结合“邻居节”的主题和人物的身份对出下联。
[
答案
]
示例:和谐社区集中外朋友安居
4
.发表看法类
在发表看法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或赞成,或反对,但要结合材料内容,合情合理,符合逻辑,切不可哗众取宠。
例
4
随着慈善活动在我国的不断开展,慈善家、慈善行为愈来愈赢得社会足够的敬意,也成为引导社会向善的重要力量。但最近由于个别行善人靠慈善活动捞取名声,为公司盈利服务,这样的“灰色慈善”引起大家的热议。有人认为应给“灰色慈善”多一点宽容,民营企业家行善的不纯动机抹杀不了他们的慈善行为;也有人认为社会不应该接受“灰色慈善”者的捐款,因为他们的行善动机有问题,有悖于行善的高尚。
请你就此发表看法,并作简要分析,不少于
10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此题考查学生发表看法、表明态度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发表看法要结合材料内容 ,表达合情合理,符合逻辑即可。
[
答案
]
示例:部分民众和媒体似乎有“宽以待己,苛以责人”的洁癖,在他们看来,高调的慈善家必须保持各种细节上的完美。这种苛责衍生出一个可悲的结论,即假若慈善家所挣得的钱是合法收入,则必须在行善的同时保持经营行为的无可挑剔,以便随时面对和承受苛责。而假若慈善家的收入原本就是灰色甚至黑色的,那么他更加不应行善,因为部分媒体不会放过他,行善的结果最终不过是惹火烧身。
5
.图画评说类
图画评说类题目是通过图形或漫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揭寓意、析现象、谈启示、提建议、说做法的一种命题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漫画类
常见的题型有:描述或说明漫画内容;解释漫画寓意;给漫画拟写标题;评价漫画的特点、表现效果等,或者要求考生为漫画写一段赏析文字。
例
5
阅读漫画,完成后面各题。
长大的人,变化的窗
(1)
请用一两句话概述漫画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发起一个倡议。
(
不超过
10
个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第
(1)
小题是概述漫画内容,第
(2)
小题是发出倡议,必须能解读漫画的寓意。解答此题要抓住“长大”与“变化”两词做文章,看变化,析原因。
[
答案
] (1)
示例:孩提时,窗外是绿树、白云、小鸟、太阳;老年时,窗外是烟囱林立,乌烟滚滚。
(2)
示例一:多走几步路,少开一次车。示例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
徽标类
徽标是象征的艺术,解答这类题型,需要认真观察徽标,要把握徽标的图形、题目标志提示、图形中的文字和符号以及图形的色彩来理解分析,并将徽标中的寓意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描述。
例
6
右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仔细观察主体部分
(
汉字和英文除外
)
,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说明图形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外围到中间,或从中心到四周。另外,说明的时候要紧扣住“中国环境标志”这个主题。
[
答案
]
示例: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既别出心裁,又寓含丰富,耐人寻味。
(3)
图片类
图片题是中考语文试题中一种新颖而意义极富创意的题型,这种题型可以考查考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语言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想象和联想能力等。
例
7
社区将在宣传窗里出一期以“牵手文明,共建平安社区”为主题的专刊,拟采用下面这张照片。请你仔细观察,为它配上简短的解说文字。
[
思维轨迹
]
要解答好中考语文图片试题,首先要看清图片画面,接着结合题干和图片全面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图片的要义,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把观察结果表达出来。
[
答案
]
示例:外商和公安干警一起在小区巡查,维护社会治安。
能力提升
方法技巧精萃
一、解答标语题的技巧
1
.多用修辞,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用比喻、双关、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使广告和标语生动形象,活泼多姿,增强感染效果。
2
.注重押韵,读来上口,易记易诵。
3
.力求简洁,结构简明醒目,语言简练通俗,既能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又便于记忆,加深印象。
二、发表看法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1
.阅读材料,抓住中心或主题。
2
.结合材料内容表明观点或立场,说明理由。
3
.语言简练准确,没有歧义或漏洞。
三、找准图画评说的切入点
1
.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主题或含义。
标题可以说是漫画的“眼睛”,这个“眼睛”反映着漫画的“心灵”
——
往往提示了内容或画旨。
2
.结合漫画的形象来思考其寓意。
漫画是一种艺术手法,它是通过直观形象来说明道理的。因此,分析漫画的形象是理解漫画的另一个关键点。
3
.透视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
漫画是夸张的艺术,它故意将生活中的现象变形,产生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因此,解读漫画,不妨先分析其夸张的手法。
4
.联系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来理解漫画。
有些漫画的内容,作者无法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就只能借助于文字语言。所以,若是碰到带有文字的漫画,就要对画面中的文字进行解读,明了漫画作者想借助于这些文字向读者传达怎样的信息,文字和漫画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5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
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当然,我们在审漫画题时,还应注意把上述几个方面所得的信息结合起来思考,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领会漫画的寓意,为正确答题打好基础。
除此之外,通常还要抓好三个环节: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漫画内容,找出漫画所反映的中心问题;而后围绕中心问题,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联系实际谈自己的认识,还要注意联系自身和生活实际,所持观点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四、解答徽标题的技巧
徽标,是象征的艺术,是抽象化的艺术。解读时要运用想象、联想将抽象的图形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形象,并提示其象征意义。解答时要把握四点来理解。
1
.把握题目标志提示来理解。
通常题目中都告诉了徽标所代表的事物,要针对此事物的标题、功能、特点、用途、背景、主题、意义等来解读图形。
2
.把握图形形象来理解。
一般要从两方面进行理解:首先从直观上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图形的含义,将抽象的图形转化为现实中的具体形象,如局部图形像什么事物,整个图形又像一个什么事物,还要观察图形与汉字、拼音、英文字母、数字等符号的相似点;其次从理性上联系主题和背景理解图形的象征意义,提示图形所代表的事物和符号的寓意,如事物有什么意义,代表什么文化信息,图形符号代表什么字或是什么主题拼音、英文的缩写等。
3
.把握图形中的文字和符号来理解。
一些徽标除了图形外还有文字、数字和附带符号,这些都明示或暗示一定的含义,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4
.把握图形色彩来理解。
一些徽标注重色彩的表达,要根据色彩的象征义来解读。
五、解答图片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
1
.要看清图片画面,按“图”索骥。
分析图片的形象是理解图片的一个关键点,要结合图片的形象来思考其寓意。
2
.要仔细看清图片的标题,这是我们答题时的突破点。
通过标题解读图片的主题或含义。标题可以说是图片的“眼睛”,这个“眼睛”反映着图片的“心灵”
——
往往提示了内容或图旨。
3
.要结合题干和图片全面思考。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提示了答题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我们要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还要仔细观察图片表现的内容,与图片有关的每个细节都不可忽视,要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考。
4
.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图片的要义。
图片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它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
5
.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把观察结果表达出来。
当然,在具体解答这类题目时,还要学会融会贯通。因为图片毕竟包罗万象,其中蕴含的道理也非常深刻。这就要求我们在答题时仔细一点,全面一点,千万别忘了对提示文字的思考,同时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把图片题答好,从而考出好成绩。
例:班级召开“学习雷锋,我在行动”的主题班会。班会上,有同学出示了下面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想呢?请写出。
[
答案
]
示例一:学雷锋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有实际的行动。示例二:学雷锋不一定要做多大的事,只要心怀爱心,举手之劳也显奉献精神。
第十三讲
病句的判断与修改
病句的试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②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四个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③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④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或用符号修改。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常犯的四种语法错误,试题材料主要来自各种媒体。
1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在
2012
年
《
星光大道
》
年度冠军总决赛上,临沂市苍山县的“草帽姐”徐桂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B
.四川雅安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
.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新风。
D
.
2013
年
5
月
27
日,受狂风暴雨及大浪影响,青岛栈桥东侧
30
多米长的栈桥出现坍塌。
真 题 例 析
B
解 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病句的辨别能力。
B
项中“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犯了语序不当的错误。按照逻辑顺序,应当是先“面对”困难,而后才是“战胜”困难。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冶的古矿冶遗址和阳新的布贴画征服了无数热爱它们的人们。
(“
人们”改为“人”
)
B
.丛平平经过认真的筹备,一个名为“
CY
故事”的故事贩卖店在淘宝网上正式开张了。
(“
经过”提到“丛平平”的前面
)
C
.我们如果把中国自己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当今世界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
不”提到“把”的前面
)
D
.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
他们”换成“我们”
)
D
解 析
此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方法,修改病句的前提是先识别病句的语病类型,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D
项属于指代错误。联系后一句来看,
“
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
说的应当是中学生,所以应把
“
他们
”
换成
“
中学生
”
。
3
.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
.长沙、深圳和成都等城市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
B
.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
3D
激光打印机”,
15
天销售了大约
30
台左右。
C
.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岳麓山
·
橘子洲景区”成为长沙首个“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D
.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长沙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A
解 析
此题
B
项中“大约”与“左右”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C
项缺主语,去掉“通过”和逗号;
D
项两面对一面,致使前后矛盾,去掉“是否”。
4
.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要弄清楚蛋白质在人体内为什么不可或缺?就要了解它对人体的作用。蛋白质在人体中担负着传递信息、大脑活动的维持、促进化学反应和抵御外来“入侵者”等任务,在人体生长和组织修复方面有着极为要紧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经常吃一些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制品、鸡蛋、瘦肉、鱼虾等。
解 析
此题结合具体语段考查考生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
——“
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
”
,也就是说修改时分别从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三个方面入手。
答 案
①“
问号”改为“逗号”;②“大脑活动的维持”应改为“维持大脑的活动”;③“要紧”改为“重要”。
方 法 总 结
把病句看穿有九招
在介词的运用上,很容易出现语病。这类句子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介词短语作状语,另一部分有正常的句子主干,命题者就常在这儿设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介词,使句子的主语隐藏起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修改时删掉任何一个介词都可以。需要注意的是,删除前要留心读句子,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要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主语后,再删掉多余的介词。
1
.看到介词不放过
例
1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解 析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2
.看到
“
禁止
”“
防止
”
类词语不放过
例
2
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解 析
例句中“切忌”已有“不要”的意思,应去掉“不要”。
肯定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定的意思。在句子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不妨算清有几个否定词,然后运用数学“负负得正”的理念去理解,如果发现有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删去。
3
.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例
3
近几年,大曹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
解 析
此例中“无时无刻不”表示双重否定,而“无时无刻不忘”即为误用了否定词。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
4
.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例
5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解 析
上述两例病因相同,都是两面与一面不搭配。
例
4
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句子使用关联词语时,有可能存在放错位置、语序不合理、关联词搭配不当的问题。当看到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我们可从上面三种情况去考虑,看看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果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
5
.看到关联词语不放过
例
6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解 析
此例中“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带由选择性的连词“还是”或“或”组成的短语。
例
7
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
解 析
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之后。
例
8
未来世界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顶尖人才的竞争。
解 析
此例递进层次颠倒,应将“科学技术”和“顶尖人才”调换位置。
解 析
此例中的并列谓语“注视和倾听”和宾语“报告”只能部分搭配。
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毛病。命题者常设置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的语病。若由动词性并列短语作谓语,要注意语序是否合乎逻辑。此外,要留心它们是否都能与前面或后面的中心语搭配。
6
.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例
9
徐大眼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解 析
句中先“讨论”再“听取”不合逻辑,属于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听取并讨论”。。
例
10
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对此,我们要掌握他们的使用规则: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词;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否则产生矛盾。只要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识破命题者设下的陷阱了。此外,还要注意啰唆重复的语病。
7
.看到有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
例
11
近
200
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解 析
使用“减少”“降低”“下降”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应改为几分之几或用百分比表示。把 “一倍”改为“一半”或“
1/2”“50%”
。
解 析
“大约”“左右”都表示不确定,语意重复了,应该删掉其中一个。
例
12
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
8%
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辨析病句,可以借助语感。一般说,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出语病的地方。
8
.语感审读法
例
13
二狗这个名字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是不太熟悉的。
解 析
此例读起来很别扭,就是因为主语和宾语位置颠倒了。
例
14
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解 析
借助语感来审读,就发现此例误将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了,可将“无比的”调至“热情”之前。
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可先提取句子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若主干无毛病,再检查它的附加成分,看修饰语和中心语有无毛病。
9
.主干分析法
例
15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解 析
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应将“我国棉花的生产”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
解 析
此例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船”没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饰语,“宋朝时期” 和“新出土”均为“古船”的定语,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
例
16
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第十五讲 口语交际
(
说话得体、劝说、辩论、转述、言外之意
)
综观近几年的语文中考,口语交际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来考查的。具体的交际情境的设置、呈现方式多是文字材料,但也有图表材料、有声材料等。考查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说话得体、劝说语、辩论、转述、采访、把握言外之意等。命题形式以选择和表达题为主。
1
.下面的情境中,售货员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
某顾客到商场买照相机,把货架上的机子几乎都试了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要求售货员带他到仓库去挑。面对这过分的要求
,
售货员微笑地说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不行!商场里有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
B
.真对不起,我们经理宣布过,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商品。
C
.开玩笑吧,我能带你去?难道你不知道“仓库重地,闲人免进”吗?
D
.就你特殊!我私自带着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是要被罚一个月奖金的。
真 题 例 析
B
解 析
本题考查考生说话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说话人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
(
各种情境条件
)
、内部语境
(
上下文
)
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即说话要符合当时的情境和说话人的身份、年龄等特征。在本题中,
A
项是肯定句,语气过于强硬;
C
项是反问句,有嘲讽意味;
D
项语气过于随便,不够尊重客人。
2
.口语交际。
爸爸经常教育晓阳不要爱慕虚荣,不要和人攀比,要勤俭节约。可是有一天,他带晓阳去餐馆陪客人吃饭,饭后却不打算将剩菜打包带走。晓阳发问,爸爸却说这多没面子!
如果你是晓阳,此时,你会怎样委婉地说服爸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爸爸,您不是经常教育我不要爱慕虚荣,要勤俭节约吗?我们还是把这些剩菜打包带走吧!我去叫服务员,好吗?
解 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劝说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劝说要有明确的目标
——
劝爸爸要勤俭节约;二是说话要委婉
——
有称呼,用征询的口吻讲话;三是要有充分的理由。
3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示例二: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解 析
本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灵活辩论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注意把握两点:一要讲究说话的艺术,二是说话不能带有过多的攻击性,以达到目的为重点。此题从语法上讲犯了逻辑错误,偷换了概念,将雷锋的“钉子精神”与此处的钻空子故意混淆。反驳此语可从指出其行为与雷锋“钉子精神”行为角度的区别,也可从其行为与雷锋“钉子精神”的结果角度区别。
4
.你送扭伤脚的小华去医务室治疗,校医简单处理后建议小华回家休养两天,请你以同学的名义给小华妈妈打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
(
注意表达要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
50
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阿姨,您好。我是小华的同学。有件事需要告诉您,小华的脚扭伤了,医生建议回家休养两天,请您来接她一下。
解 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转述能力。解答这道题,既要能根据不同对象来说话,又要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空,组织恰当的语言表达转述的内容。答题前先得弄清两个关键内容:转述的对象
(“
以同学的名义给小华妈妈打电话”
)
,转述的内容
(“
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医的建议”
)
。
5
.一个顾客在酒吧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吧的老板:“你们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
35
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
70
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顾客话中有何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
解 析
本题考查考生推断言外之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对话者各自的身份:一个是顾客,一个是酒吧的老板。这是把握双方话语含义的前提。其次,再去揣摩顾客说话的语气:“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该句虽然用语婉转,但不满的情绪已流露其中。据此,不难推断出顾客的言外之意。
方 法 总 结
所谓表达得体,通俗地说,就是根据需要,合理恰当、自然灵活地选择、运用语言,准确畅达地传送信息。把话说得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对象,把握分寸。
与人交谈,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即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层次、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因素。在说话时,哪些不该说,哪些该说,该怎么说,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说话得体的技巧
2
.适应场合,因境设辞。
常言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也就是说,说话要适应不同的场合。一般说来,非正式场合,说话可以亲切、自然一些,而正式场合,说话则要庄重、规范;欢庆的场合,语言可以轻松、愉快,而悲痛的场合,则应该严肃、庄重、哀婉。
3
.
讲究语体,恰当用语。
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口语语体一般通俗活泼,书面语体一般庄重典雅。如“拾掇”“嘀咕”具有口语语体的色彩,而“整理”“交谈”具有书面语体的色彩。
4
.
善于积累,用好敬辞、谦辞。
人际交往中,尤其注重敬辞、谦辞的使用。在口语交际时,我们要记清传统称谓中的谦称和敬称,让表达有分寸。
1
.
言之有
“
机
”
。劝说要抓住时机,讲究场合。
时机不同,场合不同,即使是同样的劝说者,同样的劝说语,效果也不会相同。如在别人“火气旺”时劝说,就没有等别人心平气和时劝说有效果。
2
.
言之有
“
礼
”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
而一旦遭到他人言语上的无礼挑衅或诋毁攻击,通常都会产生抵触情绪,并不同程度地运用语言来自卫和还击。在这种情况下,再高明的劝说,恐怕都会无济于事。因此,言之有“礼”是每一个劝说者都要遵守的准则。
二、劝说的技巧
3
.
言之有
“
方
”
。
劝说时,可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因势利导,一步步拉近主题;也可以迂回铺垫,对比映衬。这样,不仅能够避免语言的生硬和过于直白,而且能让听话人明辨是非,更乐意听取建议。
三、从容应“辩”的技巧
1
.
分析辩词,抓住要害。
射箭要射在靶心,同样,辩论只有找准入手角度,抓住对方要害,反驳才会有力。所谓“要害”,就是对方辩词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如论点中不准确的地方,论据中的虚假之处,论证中不够严密的语言。
2
.
变化角度,阐明理由。
对于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所得到的结论会差别很大。辩论重在一个“辩”字,“辩”就是“变”,得学会变换角度阐述理由。
3
.
掌握模式,准确用语。
解答论辩题,一般都有固定的语言组织模式,那就是先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陈述理由。答题模式为:“我认为
……(
亮出观点
)
,因为
……(
阐述理由
)
。”在用语上讲究准确,具体表现为用词精当,用语到位,语言不拖沓,思维敏捷,逻辑严密,不给对方留下反驳的余地。
此外,还应掌握一些反驳技巧,如“诱敌深入法”
(
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出对方辩论中的矛盾点,然后加以攻击
)
,“借用矛盾法”
(
借用对方观点中的矛盾、对方队员之间的矛盾进行推理,驳斥对方观点
)
,都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四、转述别人的话的方法
1
.
把握信息的要点。
转述,是由听话人把说话人表达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转达给受话人的一种口语表达技巧。为此,首先要弄清说话人所要强调的信息要点,它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
.
抓住时间、地点以及人称的变化。
“转述”也就是传话,但绝不等同于“鹦鹉学舌”,它重在“转”,即转变人称
(
称呼
)
,转变时间和地点。这就要求,听话者既要理清说话人、听话人、受话人三者之间相互的关系,又要分清听话的时间、场合与传话的时间、场合有没有变化。
3
.
表达要得体简明。转述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因此,在表达时,必须注意到说话双方的身份、说话的场合、用语的文明礼貌等因素。就称呼来说,对同学,可以直呼其姓名,而对长辈,则应称为“您”,或在姓氏后面加上“叔叔”“阿姨”“老师”等,以示尊敬。就用语来说,一定要注意词义的轻重、褒贬以及语体色彩等。有的转述题,在字数方面有限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答转述题时,要抓住信息要点,简而言之,不能啰唆。
1
.
融入具体的语境。
同样的一句话,由于说话的背景不同,说话人的语调不同,其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听话人要融入具体的语境,学会“察言观色”,才能准确把握话语的言外之意。
2
.
要把握常用的修辞方法。
为了传达言外之意,说话者常常会使用一些修辞,如双关、比喻、反语等。把握这类语句的含义,就要根据这些修辞方法的特点进行揣测。
3
.
化婉言为直言。
日常生活中,有时限于场合、氛围等因素,说话人常常采用婉言来传达信息。婉言就是不愿意
(
或不便
)
直接说明而采用相应的词汇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意思的方法。
五、推断言外之意的方法
材料分析与信息提取
第十六讲
中考真题体验
1
.阅读下面语段,提取有关“骆驼”的两个关键词语。
有人说骆驼是不睡觉的,一辈子没闭上过眼睛。正因为它不睡觉,所以看到的世界比需要睡觉的动物多得多。骆驼和狗、马、牛等动物一样是通人性的,它们熟知人的生活,更懂得人的行为。有的牧民外出放牧时生病或遇到生命危险、骆驼会奔跑回家,对着他家里人痛苦地嘶鸣,家里人从它们的叫声中便知道外出放牧的人出事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解析
]
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概括提取,要抓住文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题干有关“骆驼”的这一要求思考。
[
答案
]
不睡觉 通人性
2
.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一个标题。
(
不超过
15
字
)
中广网
2011
年
9
月
29
日晚
9
时
16
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准确入轨。“天宫”一号重量为
8.5
吨,而美国
1973
年发射的“天空实验室”重达
80
吨,苏联
1986
年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核心舱也有
20
吨重,更不用说眼下
450
多吨重的国际空间站。然而,这个“小个头”含义丰富,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继续延伸,与美、俄等国家相比,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天宫”一号发射,只是中国努力缩小差距的开始。“天宫”一号发射意味着中国与空间大国美国、俄罗斯又拉近了距离。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天宫”一号发射,飞天梦想继续延伸
3
.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
(
不超过
20
字
)
中新网西昌
4
月
30
日电
(
张利文、孙自法
)
北京时间
4
月
30
日凌晨
4
时
50
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本次“一箭双星”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及“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
160
次航天飞行。
主要内容:
示例:中国首次“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导航卫星。
4.
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
IT
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也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
.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
.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
.计算机游戏也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
.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D
命题规律
1
.信息与材料的内容一般都是社会热点。
2
.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属于中考的基本能力考点,其核心是用提炼、概括、压缩、推理、分类等方法获取语段或材料的准确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提取关键性词语。
(2)
概括新闻或材料的主要内容。
(3)
为新闻或材料拟写标题。
(4)
揭示材料的表达意图。
(5)
从语段或材料中提取主要观点。
(6)
综合概括图表的主要信息等。
3
.
常考题型主要是表述题,也有选择题。
命题趋势
1
.继续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2
.
基本能力考查点为考查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
考查方式仍然为:提取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拟标题、得结论、谈启示等几类。
4
.
题型以表述题为主,也有选择题、填空题。
5.
株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
2012
年
4
月
19
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阅读率时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传统报刊
阅读率
58.4%
50.1%
46.9%
45.6%
41.3%
数字媒介
阅读率
9.1%
24.5%
24.7%
32.8%
38.6%
(
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数字媒介阅读”是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阅读方式。
)
(1)
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
传统报刊阅读率逐年下降,数字媒介阅读率增长迅猛
(
逐年上升
)
;②传统报刊阅读率仍高于数字媒介阅读率但差距越来越小。
(2)
主要原因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网络及电子产品的普及。
必备知识
考点聚焦整合
一、关于消息
消息的主要特点是真实,其结构共分为三个部分
“
标题、导语、主体
”
,其中标题又可分为引标、主标、副标。阅读消息,一要会读标题,标题是消息中心的概括,尤其对于多行式标题,要注意其中的引标和副标,引标往往交代背景,副标是对消息中心的补充交代,有时比主标还重要;二要会读导语,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消息的内容和中心;三要会读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一般包括背景、主体、结语,要准确把握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把握好事件的中心内容。
二、信息提取与概括的基本方法
1
.
紧缩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概括句意。概括单句时应去掉某些修饰成分,保留主干。
2
.摘抄法
即通过摘抄中心句或中心词来概括内容。
3
.抽象法
所谓抽象,就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4
.综合要点法
就是把语言材料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综合整理,组成一个概括句。
5
.摘要法
即留主弃次。
三、解答材料探究题的方法
解答材料探究题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步入手:
1
.细读材料,明白是什么
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摄取有效信息,明确题干要求;仔细阅读材料,概括所提供材料的大意,明白所给材料的意义。
2
.读懂材料,思考为什么
“读懂”,即要求能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在此过程中,明白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的原因。
3
.寻找关键词
可从材料中特别是问题中寻找一些有丰富内涵、可以引起多种联想的词,从这些关键词出发,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归纳材料,明确怎么办
“归纳”就是要求能总结归类,在总结中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在归纳中总结解决办法。
四、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1
.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对图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
.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
.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
4
.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
.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常考清单
一、提取关键性词语型
对关键词的提取,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要抓住中心或主题进行归纳、概括和提炼。
例
1
从下列消息中,提取四个关键词语并填写在横线上。
3
月
11
日下午
2
时
46
分
(
东京时间
)
,日本东北部的太平洋发生了一场里氏
9.0
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
20
公里。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受
11
日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1—4
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答题时,一定要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信息。
[
答案
]
日本 地震
(
或强烈地震
)
海啸
(
或大规模海啸
)
核泄漏
(
或核泄漏事故
)
二、拟定新闻标题型
例
2
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襄阳汉江传媒网消息 记者获悉,
19
岁的襄阳姑娘张丽婷已经入选中国女子篮球国家队备战伦敦奥运会的
16
人大名单,并于昨日抵达美国,准备即将开始的热身赛。
张丽婷的父亲张庆林告诉记者,目前张丽婷的状态很好,她的实力也得到了教练的认可。原计划张丽婷要随国奥队来我市参加“奥星粮油杯”国际青年女篮四国挑战赛,但因备战奥运,此行只能作罢。张庆林说,张丽婷对此次不能回家乡比赛感到十分遗憾,她表示将努力训练,争取代表国家队参加伦敦奥运会,在世界赛场上为襄阳增光添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新闻标题要求题文一致、突出精华、准确鲜明、言简意明、易读易懂、生动活泼。可以采用“人物
(
单位、组织
)
+事件”的形式概括。
[
答案
]
襄阳姑娘张丽婷赴美备战奥运
(
或:襄阳张丽婷入选国家女篮大名单备战奥运
)
三、概括一句话新闻型
例
3
阅读下面一则短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
(25
字以内
)
为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日前,省教育厅召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动员大会,要求全省
70
万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活动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通过说课、讲课展示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此外,教师们要全员定期家访,覆盖全部学生家庭,主要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要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一句话新闻相比标题的要求较宽松自由,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作用等基本信息进行提取或概括。对于此题,要抓住文段的主题词,并且要说明其结果。
[
答案
]
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参加“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
四、材料整合型
例
4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据报道:日本东北部海域
3
月
11
日下午发生里氏
8.9
级
(
后调整为
9.0
级
)
强烈地震。地震引起东京多处建筑物摇晃,引发
10
米高的海啸,并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
15
号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
2
号反应堆发生爆炸,使压力控制池遭到损坏。反应堆散发出的辐射量超标万倍,截至目前已发现大约
190
人遭受核辐射污染。
材料二 新华网东京
4
月
21
日电 日本警察厅说,截至当地时间
21
日
18
时,
3
月
11
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
14 133
人死亡,
13 346
人失踪。在大地震及其余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房屋超过
30
万栋。
用简略的话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答题时一定要通读材料,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存同去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尤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结果等主要信息。
[
答案
]
日本东北部海域
3
月
11
日发生里氏
9.0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福岛核电站
2
号反应堆爆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图表概括型
例
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上图,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此题考查学生读图表并根据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由此分析综合和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注意题干或图表的主题、对象;其次注意横向和纵向的信息;最后分析图表的变化,找出规律,进行总结。解答此题时,要紧扣标题“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图”,对两条曲线的变化进行比较判断,从而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
答案
]
示例:①湖南省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总体上在逐年增加;②湖南省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总体上在逐年加大;③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远不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快。
(
答对任意两个即可
)
能力提升
方法技巧精萃
中考新闻题常见的两种题型及解答策略
一、拟写标题
拟标题从根本上说是考查概括能力,看上去似乎并不怎么难,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这类题目的要点,还是比较容易失分的。
例①: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
本报讯
5
月
26
日,记者从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获悉,接到国家旅游局通知,我市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此,我省已有
9
个地级市和
3
个县级市获此殊荣。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特色独具。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大雄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梅山龙宫、紫鹊界秦人梯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湄江风景区等。其中梅山龙宫和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已获批国家
AAAA
级旅游区。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娄底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招让你轻松搞定新闻题
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是必须醒目,并且能涵盖文章的内容。在具体拟写的时候,我们可以依循以下策略:
第一招,抓住关键句、特征句。
所谓关键句、特征句,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如果这种句子比较多,就找其中最具有概括性、判断性的句子。如上题,可以抓住新闻导语“
5
月
26
日,记者从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获悉,接到国家旅游局通知,我市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的后半句“我市正式获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迅速拟题。
第二招,表达形式要规范。
拟标题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类似缩句中的主干,时间、地点等要素如无必要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据此,拟题时一定要找准“谁”,然后看对象干什么了,或怎么样了。然而,有很多考生的答案往往只有名词,也就是只交代了“谁”,这种情况没有构成判断句,所以不会得到分数。
第三招,注意限制条件。
拟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性条件,如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所拟标题一般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要被扣分。如果有其他限制性条件,也一定要遵守。
二、概括内容
对新闻内容的概括,要围绕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来进行,概括方法与拟写标题是一致的。但由于要求不同,所以相对来说,对内容的概括,比标题要具体些。
例②: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
不超过
20
个字
)
材料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
90
华诞,武汉
硚
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
《
生日快乐
》
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
《
歌唱祖国
》
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了一座
“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歌”活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
答案
]
示例一:
(
为迎接建党
90
华诞,
)
全国各地开展唱红歌活动。示例二:红歌唱响祖国各地
(
大江南北
)
。
这种对内容的概括,又被称为概括一句话新闻。
例③:将下面消息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昨日
(5
月
30
日
)
中午
11
时
39
分,杨若曦发表微博说:“还有十天,我便成为一名成年的中国公民。经与父母商讨,我已决定参选今年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姓名:杨若曦。年龄:十八岁。参选理由:依法参选人大,是宪法赋予每位公民的权利。理念:人民代表为人民。为民众表达诉求、争取利益。口号:民主政治,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请投下你神圣的一票。”
杨若曦在微博上对自己的简介是,就读于市高级中学高二
(8)
班。将参选
2011
年第六届深圳市福田区人大代表选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
高二学生杨若曦
5
月
30
日宣布满十八岁后将届时参加福田区人大代表选举。
第十七讲
图表、图片与漫画的研习(图文转换)
复 习 目 标
1、学会筛选分析图表的相关信息;
2
、掌握相关答题技巧
1
、介绍画面、图表的内容(或所反映的信息。
2
、谈谈对画面的构思、寓意等的理解,或谈谈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或感悟。
(一)统计图表类
包括表格、柱形图、饼图、坐标曲线图等,它们都是用数据的形式,反映某一话题在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内的客观情况。
此类题,一般要求学生
分析、比较、概括
图表反映的
主要信息
或者
谈看法建议等
。
解 题 思 路
1
、仔细审题。
(包括审题目要求、审图表标题和内容)
2
、抓图表主要信息。
(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
)
3
、比较图表数据,寻找变化规律。
4
、准确归纳表述。
阅读下面的表格,你从表格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郑州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阶段统计表
2007
年
2014
年
增幅
普通初中在校学生人数
86
万
128
万
49%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
13
万
50
万
285%
方法:审题→抓主要信息→分析数据,找规律→归纳表述
答 题 指 导
解析
:
标题
:郑州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
阶段
统计表;
比较对象
:
郑州市普通初中与高中学生数;
比较时段
:
2007
年至
2014
年;
横比数据
:数字显示
——
增长
;
纵比数据
:初中与高中人数
增幅
比较
——
高中增幅快。
答案:
郑州市
2007
年至
2014
年普通初、高中在校学生
均有
较大增长
;高中在校学生人数
增幅
远
远高于
初中。
学生失误:
1
、信息遗漏。
如只得出一个横比或者纵比的结论。
2
、推断错误。
没有概括出主要的结论性信息。
3
、语言表达有语病或者不严密。
如在表述时答不出“较大增长”和“远远高于”。
附:图表题答题常用词语
表程度范围:
一小部分、一部分、近一半、大部分、绝大部分;
表增长趋势:
增加了、增长到、增长了
XX
倍;
表下降趋势:
减少了、减少到(“减少”后不能用倍数)。
答 题 指 导
复 习 小 结
统计图表答题技巧:
1
、
仔细审题
。(包括审题目要求、审图表标题和内容)
2
、
抓主要信息。
(比较对象、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
3
、
比较分析图表数据,寻找变化规律。
4
、
准确归纳表述。
“三忌”:
1
、信息遗漏。
2
、推断错误。
3
、语言表达有语病或者不严密。
(二)漫 画 类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和政治事件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漫画一般主要有标题、注释文字
、画面三部分组成。
标题:
即题目,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注释文字
:
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画面:
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常见题型:
一、解说漫画内容。
二、揭示寓意、哲理或给人的启示。
三、给漫画拟写标题
解题思路:
1
、
读
画(观察画面的人、景、物等构成要素)
2
、
析
画(弄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3
、
悟
画(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类比联想,揣摩创作意图)
4
、
述
画(根据要求简洁科学表述)
答题指导
:
描述画面题
方法指导:
要注意涵盖以下内容:
1.
标题及注释文字
.2.
画面各要素
。
3.
细节
:人物动作、语言和表情等
.
观察漫画,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
5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有一个人掉进
水里
,只露出
一只手
,正急待救援;有
几个新闻记者
赶到现场,架起
摄像机
,拿着
话筒
,正在
焦急的回头望
,他们在
等待
救援者的出现。
学 生 练 习
(小组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
某些公园景点
,任意提高
门票价格
,仿佛门前的
狮子张开血盆大口
,使
游客望而却步
。
观察漫画,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
50
字左右。
漫画题答题技巧
1
、
读画
(观察画面的人、景、物等构成要素)
2
、
析画
(弄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3
、
悟画
(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类比联想,揣摩创作意图)
4
、
述画
(根据要求简洁科学表述)
“三注意”:
1
、(描述画面题)标题、主体、 细节。
2
、(揭示寓意题)要联系生活挖掘寓意。
3
、(拟写标题题)要根据内容、寓意拟写。
复 习 小 结
例:下面是北京
2008
年残奥运会会徽“天地人”的图形,试根据这一会微,完成下列题目:
1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
2
、
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指出其中一点即可)
(三)徽标类
解题思路
:
1
、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
、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
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参考答案(
1
)
北京
2008
年残奥会会徽“天
地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形;二是“
Beijing 2008 Paralympics Games”
字样;三是国际残缺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
3
、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该题可作如下想象:像中文的“之”字; 像运动的人形;红色,寓意太阳; 深蓝色,寓意蓝天; 绿色寓意大地。
4
、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参考答案(
2
)
①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象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
②会徽图形部分同是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其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③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着大地。三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有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徽标题答题技巧
1.
通读题干,明确徽标产生的背景、组织等。
2.
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
3.
仔细观察徽标的各组成部分,分析徽标元素(外形、线条、色彩,涉及的时间、事件等)。
4
、结合徽标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其寓意。
复 习 小 结
反馈检测
(漫画类)
1
、 说出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并给这幅漫画拟个标题。
(统计图表类)
2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
两条结论
: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
10
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第十八讲应用文专题复习
什么叫应用文
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书信、借条、请假条、留言条、通知等。
应用文写作要求
1
、符合格式要求
2
、语言简明得体
一、请假条
【
格式内容
】
1
、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
“
请假条
”
。
2
、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用冒号。
3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请假条的内容,交代请假原因、请假起止时间、请求准假等。
4
、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边。
5
、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要写清年月日。
练习一
今天下午七(一)班第二节课是体育课,但王明昨天不慎摔倒弄伤了右脚,医生说要一周都不参加剧烈运动。请你替王明写一张请假条向体育老师周老师请假。
请 假 条
周老师:
因我的右脚受伤,医生说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特此向你请假不上体育课,时间为一周,
恳请批准
!
七(一)班 王明
X
年
X
月
X
日
练习二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课,但王明昨天不慎摔倒弄伤了右脚,医生说要一周都不参加剧烈运动。
请你代王明
向体育老师周老师写一份请假条。
请 假 条
周老师:
因王明的右脚受伤,医生说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特此代他向你请假不上体育课,时间为一周,请批准!
XX
班
XXX
X
年
X
月
X
日
二、留言条
1
、称呼:顶格写,后用冒号。
2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简单明了地把你要跟对方说的事情写清楚。
3
、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边。
4
、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
格式内容
】
练习一
李蒙准备约郭月周六早上
9
点钟在永辉超市快
1
车站会合,一起乘车去市府广场附近的步行街,到郭月家一看,她不在家,于是李蒙写了一张留言条放在她家门上,请你帮帮忙吧。
郭月:
我们周六一起去步行街玩吧,我早上
9
点准时在永辉超市旁的快
1
车站等你,不见不散。
李蒙
X
月
X
日
小明接到同学李晓的电话,约他一起去医院看望一位生病的同学张悦,小明写了一张留言条告诉他妈妈,以免她担心。
妈妈: 我们班的张悦同学今天生病了,李晓约我一起去市医院看望他,我去了看看就回,不用担心。
小明
X
年
X
月
X
日
练习二
三、借条、欠条
、收条、领条
【
格式内容
】
1
、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条据的类型。
2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条据内容,涉及的姓名、金额、时间等必须要准确详细,数字要大写。
3
、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边。
4
、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要写清年月日。
借据特点
借据
(
条
)
一般较为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了。
字据文面要干净,不许涂改,若有涂改,需出据方在改动处加盖公章或私章或签名。
钱数需大写。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拾 佰 仟 万
借 条
正文内容(要把从哪里借的,借的什么,数量多少,规格怎样,新旧程度,归还的时间和附加条件一一写清)此据为证。
×××
×
年
×
月
×
日
借条格式
借 条 今借到财务科人民币伍拾圆整,作回家探亲用。日后按规定报销,多退少补。 此据
借款人:李爱兵
(
签名盖章
×
年
×
月
×
日
欠条格式
欠 条
正文内容(要写清楚欠了什么、欠了多少、归还日期、附加条件等内容)
此据。
×××
×
年
×
月
×
日
欠 条 原借张小强同志人民币
壹仟叁佰圆整
,已还壹仟壹佰圆整,尚欠贰佰圆整。两个月内还清。
此据!
刘刚
×
年
×
月
×
日
练习:
为了以实际行动美化环境,七
(1)
班参加了植树活动。班级向学校总务处借了
36
把铁锹,
8
个水桶。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
4
分)
分值:有“今借到”、“借到”等字样,
1
分;写清向校总务处借物品的种类、数量,
1
分涉及物品的数字大写正确,
1
分;正文开头空两格、右下方有署名和日期,
1
分
借 条 今借到校总务处铁锹叁拾陆把,水桶捌个。此据。
七(
1
)班班委会
×
年
×
月
×
日
四、通知
【
格式内容
】
1
、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通知”或“关于
XX
的通知”。
2
、称呼:换行顶格写明被通知方的名称,后用冒号。
3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如会议通知包括会议内容、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和有关准备事项等。
4
、署名:正文下一行的右下方写发出通知的单位或组织。
5
、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校初中男子篮球队定于20日下午4时在学校篮球场集训,请你以体育组的名义,写一份通知
通 知
校初中男子篮球队定于20日下午4时在学校篮球场集训,希全体队员准时参加。
体育组
3
月
18
日
练习一
练习二
请以桃园矿中学教导处的名义,通知全体任课教师在12月2
2
日下午4点到多媒体教室参加教学工作会议。
通 知
今天下午4点在阶梯教室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请全体任课教师准时参加。
桃园矿中学教导处
12
月
22
日
格式一
通 知
全体任课教师:
今天下午4点在多媒体教室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望准时参加。
桃园矿中学教导处
12月22日
格式二
下面这份通知有几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通 知
各团支部书记
:
你们好!经研究,定于
5
月
11
日下午两点
召开团支部书记坐谈会。请准时参加。
育才中学团委
2000
年
5
月
16
日
地点呢?
内容
五、启事
【
格式内容
】
1
、标题:第一行居中写明“
XX
启事”。
2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内容,交代相关事情的原委和目的,提出要求和希望,说明有关注意事项及办理程序等。
3
、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处。
4
、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注意:
写明丢失物及丢失的原因、时间和具体地点,
交待清楚发文者的具体联系方式
,写些表谢意的话外,还可以写明给以拾到者必要的酬金之类的话。
(一)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
秋风秋雨愁煞人,没有雨伞愁上愁。
本人仅有的一把雨伞,昨晚不幸遗失在图书馆了。请拾者送往
×
楼
×
号,本人将适当给予酬谢。
失者
××
×
月
×
日
寻物启事
本人昨晚不慎在图书馆遗失一把雨伞,请拾者联系
×
楼
×
号
××
,在此致以谢意。
失者
××
×
月
×
日
下面应用文有三方面错误,请作出修改。
寻物启示
本人昨天不慎丢失钱包一只,内有银行卡一张,人民币
120
元。请拾到者与本人联系,不胜感激。
此致
敬礼
李明
3
月
15
日
(1)
文字错误
(2)
格式错误
(3)
内容缺失
⑴“启示”改为“启事” ⑵删除“此致”“敬礼” ⑶未说明丢失钱包的地点,以及银行卡信息及人民币
120
元的组成情况等
。
招领启事中有关失物的详情不应写具体,以防冒领。
失物招领
本人在跳高比赛场地拾到
MP3
一个,有遗失的同学或老师请到
××
班与
××
联系。
××
班
××
×
月
×
日
运动会期间,小王在跳高比赛场地捡到一个黑色的爱国者牌
MP3
,里面存着
12
首周杰伦的歌,上面还挂着一个
Micky
的钥匙坠,他写了一张失物招领交给广播员
——
(二)招领启事(失物招领)
(三)征稿启事
【
格式内容
】
1
、
标题:
第一行
居中写“征稿启事”
。
2
、
正文:
①
征稿目的
、意义; ②
稿件要求
,
如形式、体裁、
字数等
;
③
说明有关事项
,比如
起止时间、投寄办法、评奖的办法等 ;
④征文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
3
、
署名
:写在正文下一行偏右处。
4
、
日期
: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从格式到内容都有毛病,请按要求修改。
征稿启事
为丰富校刊
《
中学时代
》
的内容,特征求下列稿件:园丁颂歌,班级新事,学习心得,读书笔记,思想火花和文艺创作等。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文字简洁生动,字迹清晰,篇幅以不超过千字为宜。请写明真实姓名和所在班级。
祝大家学习进步!
《
中学时代
》
编辑部
2003
年
5
月
4
日
启事的名称应写在首行
正中。
正文中还应交代
交稿的地点。
祝愿的话应该
删去。
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因此,这则启事中的
《
中学时代
》
编辑部或单位名称
应写在上行,
2003
年
5
月
4
日或日期
应写在下行。
六、书信
【
格式内容
】
1
、称呼:第一行顶格写,后用冒号。
2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一般先写问候语,再写主要内容。可有若干段落。
3
、结尾:写祝颂语。“祝”“此致”等词语可紧接正文之后写,也可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健康”“敬礼”等词语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
、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处。
5
、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书信格式
×××
(称呼得体 顶格写)
:
您(你们)好!
(空两格)
××× ×××
(正文内容空两格)
××× ××× ××× ××× ×××
。
此致(或祝)
(空两格)
敬礼(身体健康)
(顶格写)
(身份):
×××
(
署名
)
××
年
× ×
月
××
日
书信格式
ⅹⅹⅹ
老师
:
您好!
—————————————————————————————————————————————
。
祝
工作顺利!
学生:
ⅹⅹⅹ
ⅹ
年
ⅹ
月
ⅹ
日
信封的格式
□□□□□□
贴邮票
××××××
(收信人详细地址)
× × ×
(先生、女士)收
/
启
××××××
寄(寄信人详细地址及姓名)
□□□□□□
请假条
通知
留言条
启事
书信
标题居中
称呼顶格
正文另其行空两格
敬语另起行空两格
落款
右下角
七、感谢信、表扬信、祝贺信
【
内容格式
】
1
、标题:第一行正中写“感谢信”(“表扬信”、“祝贺信”)三字。
2
、称呼:转行顶格写被感谢(表扬、祝贺)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称呼,后加冒号。
3
、正文:写感谢(表扬、祝贺)的内容,叙述先进事迹,赞扬好的品德作风以及产生的效果。
4
、结尾:写表示感谢(表扬、祝贺)的话;
5
、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处。
6
、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下面是一封感谢信,读后做题。
感谢信
××
中学领导:
①我的女儿在去年的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腿,使她成为残疾姑娘,②一年多来,老师和同学们无微不致的关心她,给她补课,替她交作业。③尤其是班主任董老师给她送来的“身残志坚”的条幅,成了激励她奋斗的座右铭。④老师和同学们关心残疾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⑤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的女儿战胜了伤残,如今已能挂着拐杖走路了;她加倍努力地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矛。⑥我们全家向董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衰心的感谢,并请学校领导给予表扬。
此致
敬礼
学生家长 胡
××
(1)
改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
。
(2)
改正第①句的语病。
(
在原句上作删改
)
(3)
信中第
________
句应放在第
________
句的前面,这样信的思路才顺畅。
(4)
从感谢信的写作要求看,这封信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①
②
答案:
(1)“
衰”改为“衷”“矛”改为“茅”
(2)
删去“使她”
(3) ⑤
句放在④句前面
(4)①“
敬礼”要顶格写 ②末行没写年月日
八、倡议书
【
内容格式
】
1
、标题:第一行正中标题写“倡议书”三个字,也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
“
节约用水、用电的倡议书
”
。
2
、称呼: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
3
、正文:首先要写明倡议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其次要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列出,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4
、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5
、落款: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下面是
××
县
××
中学初中三年级全体同学于
2009
年
3
月
15
日向全县小朋友发出的一份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教师读后认为有五处与倡议书的格式不符,请找出来改正。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一支庞大的义务灭虫队伍,这就是常年守卫在森林、果园和田野之中的食虫鸟类。它们为捕捉各种害虫而奔波,是一些称职的
"
天兵天将
"
,为保护庄稼和森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春回大地,正是百鸟做窝的季节。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做窝、下蛋、孵小鸟。为了保护益鸟,给它们创造一个安全生存的环境和气氛,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向全县小朋友发出以下倡议:
一、不掏鸟窝,不摸鸟蛋,不捕捉益鸟。
二、多载树,多种草,为鸟类创造生活繁殖的良好环境。
三、向人们宣传保护益鸟的重要意义。
四、认真观察和研究鸟类的生活习性,学习保护益鸟的知识。
此致
敬礼
××
县
××
中学初三年级全体同学
答案:
①加写标题:关于保护益鸟的倡仪书
②开头顶格加写:全县的小朋友
③正文后加写:小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益鸟为环保出力
④删去“此致敬礼”
⑤在署名下面加写:
2009
年
3
月
15
日
九、申请书
【
内容格式
】
1
、标题:第一行正中写明“申请书”或“
XX“
申请书”。
2
、称呼:转行顶格写接受申请的单位名称或领导同志姓名,后用冒号。
3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申请内容。内容包括三方面:第一,申请什么,要求批准什么;第二,提出申请的目的和理由;第三,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决心、愿望等)。
4
、结尾:写表示敬意的话;
5
、署名:写在另起一行的偏右处。
6
、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下边是一份按书信格式写的申请书,其中行款格式有三处错误,文字表达有四处毛病,请指出或改正。
申请书
敬爱的学校团委:
我通过团章的学习,团组织和团员同学的教育和帮助,认识到作为九十年代的青年,①必须争取积极加入到青年人自己的组织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是党的可靠助手和后备军,②是培养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理论,具有“四有”、“五爱”品质。正是如此,我应该争取加入共青团。
我向你们申请,我要用实际行动争取及早加入共青团,③请一定批准。如果我被批准了,我决心遵守团章,④执行团员义务,参加团的工作,做名副其实的共青团员,处处起模范作用,为
"
四化
"
贡献力量;如果我一时未被批准,决不灰心,要接受考验,继续创造条件努力争取。
我写了一份自传,包括我的家庭成员情况,请审查。
此致
敬礼
桃园矿中学初三
(3)
班 娘们佳佳
答案:
(
1
)
①“敬爱的校团委”没有顶格写 ②“此致”应空两格写,“敬礼
!”
应顶格写 ③申请人后面或下面一行没有写上申请日期
(2) ①
必须积极争取 ②是培养青年
……
具有“四有”、“五爱”品质的大学校 ③请批准 ④“执行”改为“履行”
(
1
)指出行款格式的三处错误 。
(
2
)改正文字表达的四处毛病。
十
、请柬
【
格式
内容
】
1、
在封面上写“请柬”(请贴)二字。
2、
抬头写被邀请者(个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
3、
交待活动内容,如开座谈会、联欢晚会、过生日等;交待举行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如果是请看戏或其它表演还应将入场券附上。
4、
结尾,写上“请届时光临”、“敬请光临”等。
5、
署明邀请者(个人、单位)的名称和发出请柬的时间 。请柬语言上除要求简洁、明确外,还要措词文雅得体。
XXX:
兹订于
2017
年
8
月
10
日至
8
月
18
日,在
xx
华侨大厦召开
xx
名酒展销会,并于
8
月
10
日中午
11
时
30
分假座华桥大酒家举行开幕典礼,敬备酒宴恭候。请届时光临。
xx
电器有限公司敬约
xx
年
x
月
x
日
第十九讲 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方案设计
“综合性学习”命题的中心是“活动”。一般有:①拟写活动方案或计划;②创设活动开场白、结束语或主题语;③设计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④针对活动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观点。拟写的方案和计划要合理,可行性强,易操作。开场白要体现活动主旨,语言要有感染力,能够吸引读者。问题设计目的性要强,符合题干要求,谈感受要真,戒虚假。
2015
年中考,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类在考查方式和考查内容上,会基本保持不变。
1
.暑假即将来临,校团委准备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你踊跃参与并完成以下工作。
(1)【
主题我推荐
】
校团委拟向同学们征集活动主题,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仿照示例,推荐活动主题并简述推荐理由。
示例:
主题:倡导文明出行
理由:我觉得市民在出行过程中,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比较普遍,我希望这次“倡导文明出行”的主题活动,能增强大家文明出行的意识。
真 题 例 析
主题:
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我设计
】
请你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设计两项活动。
活动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爱留守儿童。
我们身边的留守儿童很多,他们缺少关爱,有的生活艰难,有的性格孤僻。我们要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走近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共度美好一天,邀请留守儿童到自己家里生活一天。
(3)【
成效我预估
】
请你预估此次暑假社会活动的成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我觉得这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丰富我们的暑假生活,唤起我们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培养我们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示例二:我觉得这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心,还可以使留守儿童走出孤独与自卑,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
解 析
本题是一道活动设计类的综合性学习题,要求我们完成三个小题。第一个小题是设计主题语并阐述理由,考生可以任选主题拟定主题语,理由围绕设定的主题来谈即可。第二个小题是围绕自己选择的主题设计活动项目,要注意项目的具体性、可行性。第三个小题是预估此次暑假社会活动的成效,要针对自己所设计的活动来谈,注意语言的顺畅。
2
.黄河从这里入海,孙武在这里诞生,石油于这里开发。这里就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最富饶美丽的地方
——
东营市。短短三十年,东营人民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劳智慧的双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行业效能持续快速提高,近年人均
GDP
在全省十七地市中名列前茅。
为纪念建市三十周年,班里准备开展“迷恋这片神奇的土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地了解、宣传东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为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拟定一项活动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举办“我爱这片土地”主题演讲或诗歌朗诵活动。②开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东营名人传记征文活动。③举办“可爱的家乡”作文征文及图片展览活动。④进行地质调查,撰写东营地质物产调查报告。⑤开展城镇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
(2)
为东营的风景名胜或土特产、品牌产品拟写一则广告。
(
要求:要注明名胜或产品的名称,能运用修辞方法
)
【
链接
】
主要风景人文景观:黄河口湿地生态园、孙武祠、东营历史博物馆、清风湖公园、黄河大桥、新世纪广场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口湿地生态园:天鹅归来不想回,旅客到来不思归。孙武祠:满目宝书胸中自有百万兵,一腔热血阁内不乏车千乘。“驰中”肴驴肉:“驰中”驴肉,驰名中外。万达集团:万达电缆,四通八达。
解 析
本题也是一道活动设计类题目。第
(1)
题要求拟定一项活动内容,要紧扣主题“迷恋这片神奇的土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主题演讲、诗歌朗诵、图片展等。第
(2)
题要求结合链接材料拟写一则广告,广告词要注明名胜或产品的名称,并且运用修辞方法。
方 法 总 结
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设计类题,通常虚拟一个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然后策划设计活动主题、活动步骤以及活动目的等。
不论拟写主题语,还是拟写宣传标语,首先都要紧扣活动主题,其次要注意语言简洁,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等。此外,还要注意主题语要能揭示主题内涵,如“岁月如歌
——
我的初中生活”
(“
初中生活”主题
)
、“好读书,读好书”
(“
读书”主题
)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
战争”主题
)
等;宣传标语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如“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
(“
不随地吐痰”宣传标语
)
、“文明是滋养我们成长的甘泉”
(“
文明出行”宣传标语
)
、“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份爱心”
(“
垃圾桶”宣传标语
)
。
一、根据活动内容拟写主题语、宣传标语
设计活动形式时首先应明确该活动的主题、目标,从而选择切合实际的活动形式。该活动形式应能够体现活动的主题或内容。在此提供常用的几类语文活动形式:
1
.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①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②调查采访;③开展主题班会。
2
.竞赛活动方式:①演讲比赛;②诗歌朗诵会;③作文竞赛;④书法比赛;⑤辩论会;⑥故事会。
3
.展览类:①办手抄报;②办画展。
4
.讲座类:①知识座谈会;②讨论会;③名家讲座;④交流活动。
5
.趣味活动类:①对对联;②猜灯谜;③成语接龙。
二、设计活动形式
首先确立活动的主题和形式,再根据其设计活动方案,介绍活动步骤。注意内容要合理,可行性强,易操作。下面是一个“编写短信”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写短信,诉真情
活动形式:写短信比赛
活动步骤:
1
.主持人介绍比赛内容及规则;
2
.选手分别给五个不同身份的人写真情短信;
3
.老师
(
评委
)
打分点评;
4
.公布比赛结果并颁奖。
三、设计活动简案或简介活动步骤
四、针对活动内容提出建议或发表看法
解答时,先要根据材料筛选信息,即从材料中发现问题,然后根据你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建议。
(
注意:根据活动主题、内容,联系自身生活经验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切勿空泛,应扣紧问题,切合实际,能在活动中实施,并能够体现出具体的形式。
)
如: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解答此题就要充分注意建议的“创意”性,由此可以想到该建议是我们学校里还未尝试过的,如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等。
五、写活动开场白或结束语
开场白是演出或其他活动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拟写开场白,在内容上要注意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并点明活动目的和形式;在语言上,
要简洁,因此最好用短句。最后一句话要能引出此次活动。而活动的结束语,与主持人的开场白是遥相呼应的,既有对活动的肯定,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以“励志照亮人生,学习成就未来”的演讲比赛为例。开场白:古人有“百学需先立志”的说法,又有对“人穷志不穷”“三军可夺帅,匹夫之志不可夺”的豪情壮志的高度赞扬,充分说明了立志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我们今天就以“励志照亮人生,学习成就未来”的演讲比赛来讨论这个话题。首先第一位出场的是
……
结束语:今天由我们身边的同学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做了一场生动的演讲,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励志照亮人生,学习成就未来”的重要。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中考真题体验
1
.学校组织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
你主持制订了
《“
社区用字调查”活动方案
》
,请将“善待汉字,热爱母语”八个字用正楷字体规范、工整、流利地书写在该方案的封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如下资料,请你阅读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
(
不超过
30
个字
)
①“
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日前全球已有
210
所“孔子学院”
(
国外学习汉语的学校
)
。日本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练习汉字书法,韩国练习汉字书法的民众逾十万人。
②在我国一个有
600
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评委普遍认为,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国内某网站做了“我国汉字应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内容
喜欢敲键盘,
不愿动笔写
常提笔忘字,
常写错别字
字体不美观,
从未练书法
数据统计
57%
83%
7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是你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①~③题。
(
甲
)
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
______________
;
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
乙
)A
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B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C
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段文意,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②乙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
第
________
句,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从规范、工整和流利三方面综合评价。
(2)
示例:全球
(
世界各地
)“
汉语热”迅速升温,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却在下降。
(3)①
示例: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
②
A
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
③示例一:甲段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
(
密不可分
)
。示例二:乙段运用了比喻手法,用“根”和“血液”比喻汉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示例三:乙段运用了借代手法。用“鼠标”和“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2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活动一
】
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
材料一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
摘自歌曲
《
龙的传人
》)
材料二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乘坐的车子叫“龙辇”,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材料三 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材料四 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古人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
(
马
)
,眼似兔
(
龟
)
,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
示例:我选材料三,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吉祥平安。
我选
________
,探究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
________
,探究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
】
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①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②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我选第
________
句,悟出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示例一:材料一 龙象征着中华民族
(
或炎黄子孙
)
。示例二:材料二 龙象征着皇权
(
或皇帝
)
示例三:材料四 龙象征着超凡的力量
(
或兼容并包的精神
)
。
(2)
示例一:① 要想实现心中的志向和抱负,就要不惧艰辛,敢于尝试,勇于拼搏。
(
或: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
示例二:② 缺少必要的条件,就无法施展才干。示例三:③ 不要过于在乎外表,而要注重内涵。
(
或:一个人只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不会在乎物质上的贫乏与否。
)
示例四:④ 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就要日积月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
命题规律
综合性学习是
《
课程标准
》
积极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语文性、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中考主要考查以下几点:
1
.
提供多则语言材料或图片,关注热点和焦点,提炼其中隐含的观点并有自己的评价。
2
.
设计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自己的创意,自主地组织活动。
3
.
设计一定的情景,要求考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表现自己的情感与观点,表现自己的联想与想象。
4
.
设计具体的话题,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探究;搜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访问;能写出简单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报告。
3
.综合性学习考查。
班里举办“汉字
·
经典
·
传统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下面一则材料:
2012
年
3
月起,某网站就“繁体字与简化字”做了一个调查,截至
2012
年
5
月
17
日,参与投票的网友总人数达
74658
人,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调查分项
票数
比例
1.
该不该
恢复使用
繁体字?
不应该,太折
腾,没什么意义
29304
票
39.25%
不应该,应让
大陆以外华
人学简化字
15030
票
20.13%
应该,可以重
新找回汉字
的古典之美
23146
票
31.01%
应该,有利于
华人圏更好
的交流
7178
票
9.61%
调查项目
调查分项
票数
比例
2.
你对繁
体字与简化
字怎么看?
文字是文化载体,简化字少了很多味道
15094
票
20.22%
只认简化字不利于古代文明的传承
17312
票
23.19%
文字只是沟通工具,越简单方便越好
26440
票
35.41%
汉字简化更便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
15812
票
21.18%
(1)
仔细阅读材料内容,请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调查项目
1”
所反映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一直在变化,而凭借着自古就有的“识繁写简”的做法,汉字成为了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字,至今仍保持着勃勃生机。借助上面这个表格的信息简要谈谈“识繁写简”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你为本次系列主题活动设计一则简短、响亮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截至
2012
年
5
月
17
日,参加该网站投票的网友认为不应该恢复使用繁体汉字的占多数。
(
或:截至
2012
年
5
月
17
日,参加该网站投票的网友中,反对恢复使用繁体汉字的比支持的多。
)(
答题要点: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结果。
)
(2)
识繁,有利于传承中华古老文明
(“
找回古典文化之美”等
)
;写简,有利于普及中华文化
(“
方便学习、使用、沟通与传播”等
)
。
(
回答“识繁”与“写简”的意义,能准确理解表格中的某一点或几点意义的指向,条理清楚,没有错误信息、语病等即可。
)
(3)
示例一:热爱民族文化传统,写好汉字,读好经典。示例二:写好中国字,读好中国书,做好中国人。示例三:书在口,字在手,中国印记在心头。
(
符合活动主题,且全面、简短、响亮即可
)
4
.
《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
》
将于
2012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为了深入宣传该“办法”,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某校举办了“北京水资源”专题展览。在参观的过程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北京水资源的现状。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缺水标准比较图
①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京北地区大致覆盖昌平、延庆、怀柔和密云四个区县,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和生态屏障地,保障全市
50%
以上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请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以下两县治理河流流域、涵养京北水资源的两个相同的措施。
材料一 延庆县治理白河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围绕白河主干河道,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造水保林,发挥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以实现山区自然保水;规整河道,修建调蓄水量的橡胶坝、拦河闸等工程,以保护水资源。
材料二 密云县治理石匣小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建设蓄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增加蓄水量;构建拦水、蓄水的三道防护体系,层层设防,节节拦蓄,以减少水土流失;推行清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以解决生态污染问题;营造适宜生长、具有保水保土功能的林草,以涵养水源。
相同的措施: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某同学在专题展览的“留言簿”上题写了寄语,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
(
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
上句:水源告急,首都市民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示例:①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甚至还低于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②北京水资源极度匮乏。
(2)
示例:①种植保土保水植物;②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3)
示例一:措施得力,京北地区涵养水源功在千秋 示例二:办法多样,郊区两县保护水源造福京城
常考清单
1
.文化习俗型
此类题考查学生对民俗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评价探究、表达观点的能力。要回答好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多了解和积累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尤其是一些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明确其由来、人物故事、情节内容、庆祝方式等。
例
1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1)
了解民俗节日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民俗活动 饮食文化
春节 赏月 尝月饼
清明 赛龙舟 包粽子
端午 踏青 吃润饼
中秋 舞狮 吃团圆饭
(2)
品评民俗节日
请结合
(1)(3)
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一:
_____________
特色二:
_____________
(3)
探究诗句内涵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此题考查学生对民俗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评价探究、表达观点的能力。要回答好此类题目需要平时多了解和积累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尤其是一些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明确其由来、人物故事、情节内容、庆祝方式等。
[
答案
] (1)
春节
——
舞狮
——
吃团圆饭;清明
——
踏青
——
吃润饼;端午
——
赛龙舟
——
包粽子;中秋
——
赏月
——
尝月饼。
(2)
示例:①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②民俗活动与民俗饮食相结合。③民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④文化色彩浓厚。
(
答出两点即可
)
(3)
示例:①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②描述民俗节日活动、节日气氛;③表现不同节日的不同特色。
(
答出两点即可
)
2
.活动设计型
此类题考查学生对活动的设计和参与能力,需要学生平时熟悉活动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例
2
结合材料,综合探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1
周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主题教育活动。
(1)
请围绕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围绕活动主题,你认为在班级开展哪些活动能帮助身边的同学了解党的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围绕其中一项活动,设计活动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第
(1)
小题要注意紧扣主题,体现鼓励性和宣传性,语言简练;第
(2)
小题要突出了解党史的中心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第
(3)
小题的活动内容要突出主题,具体条理,具有可操作性。
[
答案
] (1)
示例一:了解党的历史,点燃红色理想。示例二:歌红色经典,抒爱党情怀。
(2)
示例:革命歌曲演唱会,为革命先烈扫墓活动,红色诗歌朗诵会,英雄人物故事会等。
(3)
示例一:“革命歌曲演唱会
(
红色诗歌朗诵会,英雄人物故事会
)”
的活动设计:分组搜集、筛选整理、小组推荐、班级表演、进行总结。示例二:“为革命先烈扫墓”的活动设计:准备祭扫物品、集合整队讲要求、烈士墓前献词、活动总结等。
3
.问题探究型
此类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深入探究能力。
例
3
探究性学习。
在一次“我爱班集体”的班会活动课上,有不少同学迟到。班主任老师说:“迟到了的同学站起来!”有六七位同学站了起来。班主任老师又说:“迟到过的同学也站起来!”这时,又有十来个同学站了起来。班主任说:“好了,请坐下。我再请迟到着的同学站起来!”结果,教室里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反而响起一阵笑声。
同样的一句话,好像只改动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字,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请你探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首先要依靠材料内容,获取关键性信息;其次结合题目要求思考,文中分别改动了哪一个字,改后有什么区别?说明理由时要结合材料内容,切不可空谈。
[
答案
]
在班主任老师的语言中,三个句子分别使用了三个不同的助词“着”“了”“过”。它们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迟到着”指的是迟到的动作还在进行
(
在这里指的是那些迟到的同学还没有走进教室
)
,“迟到了”指的是迟到的动作刚刚结束,“迟到过”指的是迟到的动作过去已经完成了。看起来这三个字“无关紧要”,但用上了以后,表达的意思就分别有动作“进行着”“完成了”和“早已进行过”的区别。
4
.时事热点型
此类题考查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
4
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
周年,桃园矿中学九年级
(3)
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
妙解汉字
】 “
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
《
说文解字
》
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品味文化
】
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
(
词
)
;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
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的小说或战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感悟和平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
10
米,重
16
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
WORLD(
世界
)
的第一个字母“
W”
和
VICTORY(
胜利
)
的第一个字母“
V”
。
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
(
不超过
20
个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抒写心灵
】
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
《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
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 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 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 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 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面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一段
80
~
100
字的导读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此题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
(1)
小题结合“武”字的示例,根据“伐”的字形推断;第
(2)
小题根据题目要求,只要是跟战争有关的内容皆可;第
(3)
小题结合材料中对神像造型的解释和主题思考即可;第
(4)
小题能扣住所选栏目内容,针对性强,语言有文采即可。
[
答案
] (1)
砍杀、攻打
(2)(
示例
)
诗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小说:
《
战争与和平
》《
飘
》
等。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
(3)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界和平终将实现。
(4)(
示例
)
栏目一: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炮火与屠刀下鲜红的血,感受到的是炮火与炮火对峙的悲壮,印在我们心里更多的是国土和母亲屈辱和伤痛的泪。战争,我们不需要!
5
.材料分析型
此类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提炼概括能力。
例
5
综合性学习。
“西安世园会”于
2011
年
4
月
28
日在中国西安隆重开幕。此次世园会会期
178
天,有
100
多个国内外城市和机构参展。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西安世园会”,学生会准备举办“走进世园会”校园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园会,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 由国际园艺者协会
(AIPH)
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
——
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宗旨是宣传生态文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举办世园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自然之美,园艺之美,并借此提升国家形象的。西安园艺博览会,从会址
浐
灞生态区的选择,到植物花卉的设计、园林的展示,以及生态建筑群的建设,无不体现着
“天人长安,创意自然”这一主题。
主要信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生会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介绍世园会兰州展区的风采。请你从下面的材料中选取一点,为兰州展区写一段赞美的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材料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兰州展区占地
1474
平方米,名为“兰州百合园”,意喻“事事和好”。展园采用自然式布局,通过用代表黄河文化的水车,代表兰州特色植物的百合、甘肃紫斑牡丹、甘肃玫瑰等,展示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和南北两山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科技发展,以及甘肃人民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轨迹
]
第
(1)
小题主要根据提供的材料,抓住园博会的主题和意义来提炼概括;第
(2)
小题考查对材料的应用,可以从寓意、布局、特色等方面思考,并且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练生动、富有文采。
[
答案
] (1)
主要信息一:国际园艺博览会的宗旨是宣传生态文明。 主要信息二:西安世园会的主题是“天人长安,创意自然”。
(2)
提示:符合要求,内容贴切,修辞手法使用得当即可。
6
.图表调查型
此类题仍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提炼概括能力。
例
6
综合性学习。
今年,北京市在治理道路交通拥堵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
一
)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说出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采取的两项主要措施是什么。综合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的思路是什么?
项目
2001—
2005
年
2006—
2010
年
增长
比例
轨道交通线
路总里程
114
公里
336
公里
194.7%
公共汽车运
营车辆
18496
辆
21548
辆
16.5%
全市交通投资
1050
亿元
2500
亿元
138%
干线公路
2836
公里
3474
公里
22.5%
材料一 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对比表
材料二 根据最新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地铁
(
轨道交通
)
运营总里程将从现在的
336
公里增加到
600
公里,到
2015
年,北京中心城区步行不到
1000
米就能到地铁站。北京公交专用道路总里程也将从
294
公里增加到
400
公里,中心城区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将从
2010
年的
40.1%
提升到
50%
。小客车出行比例力争从现在的
35%
左右下降到
25%
,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保持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零增长。
(1)
主要措施: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现场采访。下面是对乘车引导员、交通协管员和停车管理员的采访记录。请你说出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了什么,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乘车引导员:过去,公交车五六分钟来一辆,现在一二分钟来一辆,方便多了。有的乘客说,现在坐公交车上班比开私家车还快呢,很多时候我们都坐公交车了。
交通协管员:十字路口这地方,以前车多得都走不动,要是赶上早晚高峰,车就更多了。尾号限行后,这里的车流量小了,车堵得也不厉害了,只要不是高峰时段,车辆可以较快地通过。
停车管理员:以前,停车费
1
小时
2
元的时候,车多得都停不进来,排到马路上,影响了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停车费改成
15
分钟
2
元后,来停车的少了,司机停车的时间也短了,停车位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1)
说明: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
)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请你根据以上搜集到的材料和采访记录,将下面研究报告的题目补充完整。
题目: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研究报告
[
思维轨迹
]
第
(
一
)
小题主要根据横向的数据比较和材料的归纳总结进行提炼即可;第
(
二
)
小题根据材料内容,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提炼概括;第
(
三
)
小题可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表格、材料等内容综合考虑。
[
答案
] (
一
)(1)
主要措施:①发展轨道交通;②提高公交车运营能力。
(2)
思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小客车和公务用车实施限制。
(
二
)(1)
说明:①公交车密度加大,乘车人增多;②尾号限行后,车流量减少;③停车费上调,停车数量下降。
(2)
结论:市政府治理道路交通拥堵见到成效。
(
三
)
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的思路及取得的成效
(
意对即可
)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十讲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考情分析
考纲导航
1.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
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C,
分析综合
)
2.
理清文章思路
,
把握主要内容。
(C,
分析综合
)
3.
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
,
归纳文章中心。
(C,
分析综合
)
4.
准确概括文中描写的人物、事物的特征。
(C,
分析综合
)
5.
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B,
理解
)
6.
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
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E,
欣赏评价
)
7.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E,
欣赏评价
)
8.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B,
理解
)
9.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B,
理解
)
10.
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E,
欣赏评价
)
年份
考查篇目
及文体
考查知识点及分值
筛选信息
,
概括内容
梳理文章思路
概括人物
形象
,
把握情感
体会修辞
手法的
表达效果
品味语言
/
重要词句的含意及作用
鉴赏文章标题
鉴赏表现手法
探究文章内容
2016
《那个春天
,
很暖》
(
散文
)
—
梳理文中人物态度的变化过程
(4
分
)
概括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6
分
)
—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
(3
分
)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6
分
)
—
—
谈阅读启示
(4
分
)
2015
《槐花》
(
散文
)
概括文中写的两件事
(6
分
)
—
—
—
选择文句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3
分
)
分析关键语句指代的内容
(3
分
)
—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6
分
)
探究怎样才能达到作者说的某种境界
(4
分
)
2014
《红书包》
(
记叙文
)
提取文中人物念头产生的原因
(3
分
)
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填空
(6
分
)
—
—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
(3
分
)
—
比较分析画线句修改前后的表达效果
(4
分
)
探究文中重要语句包含的内容
(6
分
)
2013
《远去的乡村》
(
散文
)
依据文章内容仿写句子
(4
分
)
—
分析文章内容表达出的作者的感悟
(4
分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5
分
)
品味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4
分
)
谈谈对标题的理解
(6
分
)
—
—
2012
《红橘甜了》
(
小说
)
概括文中人物的态度、心情和做法
(6
分
)
—
把握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体现出的情感
(6
分
)
—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4
分
)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标题
(6
分
)
—
—
2017
安徽
中考
命题
预测
纵观近几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
,
对记叙文阅读
(
包括抒情散文和小说
)
的考查是最普遍、最广泛的
,
每年必考
,
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丰富、开阔
,
题量在
5
小题左右
,
分值在
23
分上下。
2017
年安徽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命题趋势及考查重点将有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材
:
会选取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的课外阅读材料
,
一般为名家名作。
(2)
题型
:
在保留部分传统题型的同时
,
有可能侧重主观性和开放性试题
,
考查形式会有所创新。
(3)
试题考查的重点
:
①注重基础
,
考查对词句的理解的能力
;
②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的能力
;
③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的能力
;
④对文章的情境和形象的把握
,
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
⑤考查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能力
;
⑥对考生语言表述、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
尤其强调语言表述的严谨性。
一、记叙文
1
.
记叙文的六要素
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具备六大基本要素
:
人物
,
时间
,
地点
,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羚羊木雕》一文
:
时间
——
晚上
;
地点
——“
我
”
的家里
;
人物
——“
我
”
、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
;
起因
——“
我
”
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友万芳
;
经过
——
在爸妈的逼迫下
,“
我
”
向万芳索回羚羊木雕
;
结果
——
友万芳为了不让
“
我
”
为难
,
主动把羚羊木雕还给了
“
我
”
。
2
.
叙述方式及其作用
(1)
顺叙
:
按人物经历或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如莫怀戚的《散步》
,
以时间为序记叙了祖孙三代人散步的情景。
作用
:
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
,
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
(2)
倒叙
:
根据表达的需要
,
将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前边叙述
,
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如朱自清的《背影》
,
开头写难忘背影
,
中间描绘背影
,
结尾再现背影
,
采用了倒叙手法。
作用
: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
,
使情节曲折
;
造成悬念
,
吸引读者
,
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
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
,
中心突出。
(3)
插叙
: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
由于表达的需要
,
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
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
,
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羚羊木雕》一文回顾
“
我
”
和万芳真挚的友情
,
采用的就是插叙手法。
作用
:
补充、衬托情节
,
使文章内容充实
,
结构紧凑
;
引出下文
,
为下文做铺垫
;
丰富形象
,
突出中心
,
使读者感到有张有弛
,
活泼轻松。
(4)
补叙
:
也叫追叙
,
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段
,
打破谜底说根由
,
交代
“
枣客
”
原是晁盖、吴用等七条好汉
,
便属于补叙笔法。
作用
:
补充、丰富、深化叙述
,
使叙事更严谨
,
有时也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插叙和补叙的区别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
,
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
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
,
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
,
补叙可以在篇中
,
也可以在篇末
;
而插叙只能在篇中
,
不能在篇末。
3
.
记叙线索及其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串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
,
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体现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线索是根据中心思想、题材和表达的需要而确定的。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
主要线索一般只有一条
,
叫作主线
,
其余叫副线
,
副线围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主线。副线可以贯串全文
,
也可以局部点缀。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线索。
(1)
人物线索
:
人物的见闻感受、人生历程和思想性格的发展等。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以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为线索。
(2)
物品线索
:
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如《羚羊木雕》一文围绕羚羊木雕叙述事件。
(3)
感情线索
: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存在着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
:
回忆
—
依恋
—
思念。
(4)
事件线索
:
主要是中心事件。如《智取生辰纲》的线索就是智取生辰纲一事。
(5)
时间线索
:
以时间的发展变化来组织材料。如《走一步
,
再走一步》就是按时间顺序展开叙事。
(6)
地点线索
:
以地点的转移变换来组织材料。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鲁达的行踪为线索
,
构成了
“
问
—
救
—
打
—
走
”
的完整情节结构。
线索的作用
:
集中表现主题
,
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
,
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
.
记叙人称及其作用
(1)
第一人称
:
以
“
我、我们
”
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能使读者产生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
也更便于作者直接表达情感。如魏巍《我的老师》记叙的是真人真事
,
采用第一人称
,
自然地表露出作者对蔡芸芝先生
“
慈爱
”“
公平
”
之心的敬仰。
(2)
第二人称
:
用
“
你、你们
”
能使作者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只出现在书信体中
,
偶尔也用于一般文体中的抒情或议论。便于作者直抒胸臆
,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
且便于情感交流。
(3)
第三人称
:
用
“
他、他们
”
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和场景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
能客观展示生活
,
叙述比较自由、灵活。
5
.
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
记叙
:
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
,
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串起来
,
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
描写
: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
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按描写内容
,
可分为环境描写
(
见
“
三、小说
”
中的内容讲解
)
和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对肖像
(
外貌
)
、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的描写。
①
肖像描写
:
也称外貌描写
,
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
(
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和行为等
)
进行的描写。
②
语言描写
:
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
③
动作描写
:
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
来揭示人物性格。
④
心理描写
:
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
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和思想斗争等
),
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
,
以刻画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
⑤
神态描写
:
对人物脸部的细微表情和姿态的描写。
(3)
议论
:
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到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引发读者思考等作用
,
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4)
抒情
:
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
直接抒情
:
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
②
间接抒情
:
寄情于景
,
融情于物
,
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
作用
:
抒发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
,
引起读者的共鸣
,
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
说明
:
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需要注意的是
,
记叙文中的说明
,
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二、散文
散文
,
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
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
,
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的特点
:
形散而神不散
(“
形
”
是材料
,“
神
”
是中心
);
意境深邃
;
语言优美凝练
,
富于文采。
散文的线索
:
指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
,
或指把作品的全部材料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根据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
,
可以以物为线
,
以事为线
;
可以以人为线
,
以情为线
;
也可以以时间为线
,
以地点为线。
散文的语言特点
:
质朴
,
自然
,
平实
;
生动
,
形象
,
明快
;
深刻
,
隽永
,
含蓄
;
华丽
,
优美
,
典雅
;
幽默
,
诙谐
,
辛辣。
散文
“
形散而神不散
”,
取材自由
,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
表达形式不拘一格
,
但主题集中鲜明。具体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
中考考点不涉及
,
不作赘述
)
三类。
1
.
记叙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叙事较完整
,
人物形象鲜明
,
在描写景、物中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
,
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
,
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
,
更不追求曲折变化
,
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较散文高得多
;
另外
,
散文在叙事时需要饱蘸情感
,
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
,
不需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
,
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
,
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
而小说则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
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根据散文内容侧重点的不同
,
又可将它分为
记事散文
和
写人散文
。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
,
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
,
这是其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
,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
,
偏重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主要区别之一。
2
.
抒情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
,
主要是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文中的景物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
,
是为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服务的。通常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
借助象征、比拟等手法
,
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比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感情更强烈
,
想象更丰富
,
语言更具有诗情画意。
三、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三要素。
其中
,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
,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1
.
小说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中心
,
我们习惯上把主要人物称为
“
主人公
”,
一篇
(
部
)
小说应都是围绕着他
(
她
)
展开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
正面描写
:
也叫直接描写
,
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
反映作品主题。
(2)
侧面描写
:
也叫间接描写
,
即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
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侧面描写曲折含蓄
,
能引起读者的想象
,
丰富人物的形象
,
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
恰当地借助侧面描写
,
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3)
细节描写
:
是对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场面的细枝末节所做的描写
,
是刻画人物性格
,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
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
,
点化人物关系
,
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细节描写往往用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或假恶丑和盘托出
,
让读者欣赏评价。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
,
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2
.
小说的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中
,
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
人物的性格也是在情节的矛盾冲突中得以展现的。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某一部分
,
有的部分也可以颠倒或交错。
情节通常由场面和线索
(
线索参见前文
“
记叙文的线索
”,
在此不赘叙
)
构成。场面
,
指小说中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的画面
,
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
3
.
小说的环境
包括
社会环境
和
自然环境
。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有
:
(1)
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
;
(2)
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
(3)
渲染气氛
,
烘托人物形象
,
暗示人物命运
,
突出主题
;
(4)
推动情节发展
,
为下文做铺垫等。
附
:
记叙文
(
含散文、小说
)
常用表达技巧梳理
1
.
常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
对比
:
通过比较
,
突出事物的特点
,
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
衬托
(
侧面烘托
):
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
,
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和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
“
正衬
”,
相反事物衬托是
“
反衬
”
。
(3)
欲扬先抑
: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
,
使上下文形成对比
,
从而突出所写的对象
,
达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作者想写冬天能在百草园捕鸟
,
突出百草园是
“
我
”
的乐园
,
却先写冬天百草园的乏味无趣
,
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有趣味。
(4)
象征
: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要描写的事物上
,
表达特定的情感
,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
讽刺
: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
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
使语言辛辣幽默。
(6)
虚实结合
: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
,
以实衬虚、以虚衬实
,
虚与实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作用
:
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
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
,
突出主旨。
(7)
托物言志
: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
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
,
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
作者借紫藤萝花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
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思想感情。
(8)
寓情于景
(
情景交融
):
以景为主
,
情感含蓄地
“
寓
”
在其中。侧重
“
寓
”
字
,
没有刻意的
“
借
”
意
,
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情感。
(9)
动静结合
: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
两者相互映衬
,
构成一种情趣。
(10)
点面结合
: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
,
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
,
二者结合
,
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
,
又能突出重点
,
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11)
以小见大
: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
使立意变得深刻。如《翔羊木雕》
,
作者赋深刻的主题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中
,
以小见大
,
立意深刻。
2
.
常用结构手法及其作用
(1)
伏笔
: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出提示或暗示
,
从而使人物的出现、事件的突然发生显得自然、合理
,
便于读者理解。
(2)
照应
:
指对前面所写的有关事实作必要的回应
,
可以显示文章情节的连续性和布局的严谨性
,
内在联系显得更为紧密
,
能及时唤起读者的联想和回味
,
有助于中心思想的表达。
(3)
铺垫
:
为了给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渲染、进行衬托。主要起烘托作用
,
也可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4)
衔接过渡
:
是文章内容转换的一种重要手段
,
也是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衔接的一种常见的形式。作用
:
承上启下
,
不仅可以使行文自然、语气连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
而且有助于表现主题思想。
(5)
悬念
:
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作用
:
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
,
使文章张弛有度
,
情节曲折
,
吸引读者。如《背影》
,
读了开篇
,
我们不禁要问
:
父亲肯定有许多方面令作者不能忘怀
,
为何单单不忘父亲的
“
背影
”
呢
?
这就给读者造成悬念
,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6)
详略
:
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
,
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是主要内容
,
要详写
;
关系不密切的是次要内容
,
要略写。详略得当
,
使文章错落有致
,
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
笔法富于变化
,
重点突出
,
体现主题思想。
3
.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
:
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作用
: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
,
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
,
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
化无形为有形
,
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
拟人
:
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
: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
产生强烈的感情
,
引起共鸣。
(3)
夸张
: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和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绘。作用
: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
,
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
排比
:
把三项或三项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
:
增加语势
,
说服力强
,
感染力强
,
起强调作用
,
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对偶
: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的意思。作用
:
形式上
,
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
具有音律美
;
内容上
,
凝练集中
,
概括力强。
(6)
反复
:
根据表达的需要
,
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次出现。反复可以是连续的
,
也可间隔出现。作用
:
增强语气或语势
;
反复咏叹
,
表达强烈情感。
(7)
设问
:
自问自答
,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
,
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作用
:
引起读者兴趣
,
启发读者思考
;
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文章条理清晰的作用。
(8)
反问
:
只问不答
,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
不需要回答。作用
:
加强语气
,
引发读者思考。
(9)
反语
:
通常所说的
“
说反话
”——
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作用
:
比直接说更有感情
,
更有力量。如《藤野先生》一文中
,“
正人君子
”
本意指品德高尚的人
,
在文中用作反语
,
指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御用文人、军阀政客
,
更具讽刺意味。
(10)
对比
:
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作用
:
使形象、观点更鲜明
,
感受更强烈。
(11)
呼告
:
写文章时
,
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
,
并且和其说起话来。作用
:
增加抒情效果
,
加强感染力。如郭沫若《雷电颂》中
“
风
,
你咆哮吧
!”“
啊
,
电
!
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
等句
,
通过热切的呼告与歌颂
,
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2016·
安徽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分别回答问题。
(23
分
)
那个春天
,
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
,
婆婆得了精神疾病
,
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
,
每天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
,
只是一到傍晚
,
就会出现幻觉
,
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
,
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
,
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
,
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
,
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
,
很冷
……
女儿五岁那年
,
有一天她
(
)
对我说
:“
妈妈
,
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
?
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
!”
我说为什么呀
,
她说
:“
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
!
从来没有疼爱过我
!
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
!
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
,
回到家还给
他
做好多好吃的
,
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
,
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
:“
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儿。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
,
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
,
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
,
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
”
女儿
(
)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
,
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
,
她回家后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
)
说
:“
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
!
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
,
抬不起头来
!”
我问怎么了
,
她说
:“
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
,
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
,
冬天扇扇子
,
夏天戴个绒线帽
,
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
!”
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
,
恶狠狠地说
:“
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
,
可以嘲笑她、歧视她
,
但是你不可以
!
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
,
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
!
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
,
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
!
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
,
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
!”
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
,
不停地说
:“
妈妈
,
我错了。
”
女儿九岁那年
,
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
,
我刚想制止
,
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
,
飞一般地跑过去
,
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
,
大声喊着
:“
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
!”
三个男孩愣住了
,
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
,
轻声对他们说
:“
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
,
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
,
想想看是不是
?”
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
,
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
:“
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
女儿十一岁那年
,
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
,
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
,
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
,
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
?
女儿说
,
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
,
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
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
,
我笑了。
那个春天
,
很暖
……
(
选自《
2015
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
有删改
)
【文章解构】
1.
全文线索
:
女儿对奶奶的态度转变的过程。
2.
层次划分
3.
主要内容
:
本文以时间为序
,
写了女儿一岁、五岁、七岁、九岁和十一岁这五个时间段
,“
我
”
对女儿的教育与引导
,
以及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的转变。
4.
人物形象
:“
我
”——
心地善良
,
孝敬老人
,
关爱孩子
,
教子有方
,
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
5.
主题总结
:
人都有老的一天
,
我们应当尊重、孝敬老人
;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曲折的
,
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呵护。
1.“
女儿
”
对
“
奶奶
”
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
,
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4
分
)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
,
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
,
关爱奶奶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梳理记叙文的思路的能力。本文以时间为序
,
写了女儿一岁、五岁、七岁、九岁和十一岁五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
,
脉络清楚。表格要填的第一空对应第三段内容。该段主要讲的是女儿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
,
要换奶奶
,“
我
”
及时制止女儿的想法并加以引导。但仔细审题
,
可以发现要填写的内容是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的转变
,
与
“
我
”
无关。所以
,
仿照表格中给出的示例
,
答案应为
“
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
,
要换奶奶
”
。第二空对应第五段内容
,
同理可得答案。
【参考答案】
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
,
想要换掉奶奶
(2
分
)
在奶奶被欺负时
,
挺身而出护着奶奶
(2
分
)
考点一
理清行文思路
【方法指导】
理清行文思路
,
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从文章线索、脉络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1)
抓住时间标志。
有很多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
对于这种文章
,
要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
分出不同阶段
,
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如本文
,
便是写了女儿一岁、五岁、七岁、九岁和十一岁这五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
(2)
抓住地点转移。
有很多文章是按地点转移来安排材料的
,
对于这种文章
,
要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
,
分出不同地域
,
从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
先写发生在百草园里的诸多趣事
,
再写在三味书屋的有关生活片段。
(3)
抓住情节转换。
任何事情的发生
,
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
,
可以按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这样的思路来分析
,
也可以按
“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这样的思路来分析。如《斑羚飞渡》一文
,
围绕斑羚群
“
绝境求生
”
这一中心事件
,
先后写了斑羚群被困伤心崖、老斑羚试跳失败、头羊指挥斑羚群分列结对、老少斑羚试跳成功、斑羚群成功飞渡、头羊从容赴死等内容。
(4)
抓住角度变化。
有的文章
,
会因描写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描写角度
,
这时
,
把握角度变化
,
就把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5)
抓住情感变化。
有的文章
,
在行文的过程中
,
都或隐或显地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
如果能理清作者情感的变化
,
也就抓住了行文的思路。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
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
,
先后写了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等内容。
2.
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要理清整体思路
,
就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
,
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同样
,
要理清局部思路
,
比如某一段的思路
,
就要从理解句意入手。
3.
从关键词语、句子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有些关键词语、句子对我们理清文章思路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1)
关键词语包括
:
①
表示并列关系的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等
;
②
表示承接关系的
“
首先
”“
其次
”“
最后
”
等
;
③
表示递进关系的
“
一方面
”“
另一方面
”“
不仅如此
”“
此外
”
等。
(2)
关键句子包括
:
①
中心句
;
②
过渡句
;
③
抒情、议论句。
【答题模板】
题型
1:
请用
“
∥
”
给文章划分层次
/
请概括文章各段落大意。
模板
1:
根据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或结果去划分层次或概括大意。
题型
2:
请梳理文章结构
,
寻找文章线索。
模板
2:
文章以
××
人物
(
事物、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等
)
为线索
,
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联系在一起
,
使条理更清楚。
【题型变式】
(1)(
变式训练
·
原创
)
请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女儿对奶奶的态度转变的过程。
(2)(
变式训练
·
原创
)
文中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仔细阅读选文
,
完成下面的梳理。
想换奶奶
→
看不起奶奶
→
护着奶奶
→
与奶奶一起游戏
(3)(
变式拓展
·
2016
山东临沂卷
)
根据文意
,
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故事情节。
哥找弟筹资修桥
,
弟
→
哥
,
桥修成
→
哥牵念弟打电话
,
弟借口忙未归
→
弟
,
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2.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
,
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
A.
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
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
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
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准确选择词语的能力。题中所给三个词都与人物的神态有关
,
应联系具体语境加以推断。女儿向妈妈提出换奶奶的要求
,
应当是
“
怯怯地
”;
要求被拒绝后
,
女儿应当是
“
失望地
”;
奶奶丢了女儿的面子
,
让女儿感到分外倒霉
,
她说话时应当是
“
愤愤地
”
。
【参考答案】
D
考点二
结合语境
,
选择词语
【方法指导】
准确选择词语填空
,
一要学会辨析词语
,
二要联系具体语境。辨析词语
,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拿捏词义的轻重。
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相近
,
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
,
往往有轻重之别。例如
:“
损坏
”“
破坏
”“
毁坏
”
这组近义词
,
其表现的程度就层层升级
,
依次加重。
2.
辨析词义的范围。
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
,
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例如
:“
年纪
”
专指人的年龄、岁数
,
词义范围小
;“
年龄
”
除了指人的岁数外
,
还可用于指动植物生存的年数
,
词义范围大。
3.
揣摩词义的侧重。
有些近义词虽意思相似
,
但由于语素构成不同
,
所指的侧重点往往不同
,
使用也就有所不同。例如
:“
废除
”“
解除
”“
破除
”
这组近义词中
,“
废
”
是废止、不用的意思
,“
解
”
是去掉、消除的意思
,“
破
”
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4.
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即区分词语是褒义词、贬义词
,
还是中性词。例如
:“
妄想
”“
梦想
”“
理想
”
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
,
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
,
但
“
妄想
”
是贬义词
,“
梦想
”
是中性词
,“
理想
”
是褒义词。
5.
找准所指的对象。
有些近义词在实际运用时
,
根据谈话人或陈述对象所处地位的不同
,
要有所区别。例如
:“
爱戴
”
与
“
爱护
”
都可以用于人
,
但
“
爱戴
”
只用于下对上
,“
爱护
”
可以用于同志之间或上对下
,
有时还可用于物。
6.
分清词性和语法功能。
近义词一般词性相同
,
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词性不同
,
用法自然就不同了。例如
:“
诞生
”
与
“
诞辰
”,
前者为动词
,
后者为名词。
【题型变式】
(
变式拓展
·
2016
山东烟台卷
)
选取最恰当的词语
,
将题目补充完整。
(
)
A.
乐观
B.
认真
C.
勤奋
D.
谨慎
3.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6
分
)
(1)
那个冬天
,
很冷
……
(2)
女儿说
,
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
,
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第
(1)
句是文中第二段
,
首段交代家庭因婆婆患病而陷入困境
,
联系这一背景信息
,
可知
“
那个冬天
,
很冷
……
”
表面是说天气冷
,
其实是指家庭的困境让
“
我
”
备感无助和压抑。第
(2)
句所在段写女儿和奶奶一起钓蝴蝶
,“
蝴蝶的快乐
”
其实就是祖孙二人游戏时的快乐。
【参考答案】
(1)
这句话表面上是写天气
,
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
“
我
”
感到无助、压抑
,
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3
分
)
(2)
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
,
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3
分
)
考点三
理解句子含意
【方法指导】
理解句子的含意一般有两种思路
:(1)
解释这个句子这么说的原因
;(2)
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或者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
,
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答题时
,
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从句子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
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如果是总领句
,
必须从其下文去搜索相关信息
;
如果是总结句
,
此时就须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
,
确定答案要点
;
如果是过渡句
,
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
,
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
“
那个冬天
,
很冷
……
”
在文章第二段
,
理解这一句
,
就要结合选文第一段内容。
2.
从句中的关键词入手。
关键词
,
是指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从句中的关键词入手
,
可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其语境意义
,
从而把握句子的含意。再如理解
“
那个冬天
,
很冷
……
”
一句
,
答题的核心就是揣摩
“
冷
”
的含意。
3.
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
作者写文章时
,
为了凸显中心
,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常常会采用含意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
,
达到含蓄委婉
,
耐人寻味的效果。要把握其深层含意
,
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
,
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
,
进而领会句子的含意。如高尔基的《海燕》一诗
,
通过对海燕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
,
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
号召广大劳动人民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想理解
“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这一结尾句
,
就要联系诗歌的主旨。
4.
从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
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比如
,
有些句子打破常规
,
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
;
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
,
如先抑后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
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
,
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等。对这些句子
,
要从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
,
明确其所用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背后的含意
,
进而通过这些含意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
,
这样
,
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答题模板】
题型
:
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模板
:
这句话运用了
……
修辞手法
/
表现手法
,
写出了
××
事物的
……
特点
/
形象
,
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
【题型变式】
(1)(
变式训练
·
原创
)
体会下面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
!
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
,
抬不起头来
!
女儿因奶奶丢了她的面子而怨恨。
(2)(
变式拓展
·
2016
湖北宜昌卷
)
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
“
大叩之则大鸣
,
小叩之则小鸣
”
。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意。
(3)(
变式拓展
·
2016
四川南充卷
)
揣摩选文第
段中画线句子的意蕴。
4.
文中的
“
我
”
既是儿媳
,
又是母亲
,
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
请简要分析。
(6
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
,
要注意
“
我
”
的双重身份
:“
儿媳
”
和
“
母亲
”
。可以从文中找出描写
“
我
”
言行的句子
,
并结合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如第四段写
“
我
”
教育女儿要尊重奶奶
,
表现了
“
我
”
宽容、体谅和孝敬老人的品质
;
第五段写女儿在奶奶受欺负时
,
挺身而出保护奶奶
,
从侧面说明
“
我
”
作为母亲教女有方。
【参考答案】
①
作为儿媳
,“
我
”
心地善良
,
孝敬老人
,
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
;
②
作为母亲
,“
我
”
关爱孩子
,
教女有方
,
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
(
每点
3
分
)
考点四
分析人物形象
【方法指导】
分析人物形象
,
是探究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表现的作品主题的重要途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分析环境描写
,
了解人物命运成因。
环境是人物的活动场所
,
在探究人物形象的时候
,
需要关注人物的生存环境。这里的环境
,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
分析描写方法
,
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掌握刻画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
如下所示
),
从分析人物的肖像、动作等入手
,
能够探得人物的性格特征
,
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如《社戏》一文对阿发的描写不多
,
但他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偷我们的罢
,
我们的大得多呢。
”
这一语言描写充分表现出阿发的淳朴、无私和憨厚。
3.
理清小说情节
,
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人物的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
同时
,
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获得具体的显现。如《最后一课》展现了小弗郎士从怕老师到爱老师
,
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
,
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的情感行为变化过程。
4.
抓住关键语句
,
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有一些议论或抒情性的语句
,
这些语句一般都是作者对人物的分析和感悟。抓住这些关键语句
,
结合文章对人物的刻画进行分析归纳
,
就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有这样一句
:“
左拉中等身材
,
微微发胖
,
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
,
虽然不漂亮
,
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
”
该句点明了左拉固执、聪慧、坚强的性格特点。
【题型变式】
(1)(
变式训练
·
原创
)
文中的女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请简要概括。
爱面子、知错能改、质朴纯真、勇敢乖巧。
(2)(
变式拓展
·
2016
海南卷
)
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
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3)(
变式拓展
·
2016
福州卷
)
人无完人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
5.(
原创
)
联系全文来看
,
文章以
“
那个春天
,
很暖
……”
结尾有什么作用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本题所考查的段落是文章的结尾段
,
分析时
,
可从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等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
与文中第二段的内容相照应
,
同时呼应标题突出了
“
我
”
内心的变化
,
使全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考点五
分析段落的作用
【方法指导】
分析段落的作用
,
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1.
内容上的作用。
①
开头段常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
②
结尾段常用议论或抒情性语句画龙点睛
,
点明文章主旨
,
深化中心
,
升华主题。
2.
结构上的作用。
①
开头常设置悬念、总领下文
(
引出下文
)
、开篇点题、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
②
中间部分常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
③
结尾常呼应开头或标题
,
照应前文
,
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题型变式】
(1)(
变式拓展
·
2016
广西柳州卷
)
文章第
⑧
段能否删去
?
请结合全文说出理由。
(2)(
变式拓展
·
2016
山东滨州卷
)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
⑥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
女儿
”
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
“
成长
”
的思考
?
请结合原文
,
写出两点启示。
(4
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的能力。结合选文谈得到的成长启示
,
应在准确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进行。这是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
,
可从成长的主体
——
女儿、成长路上的引导者
——“
我
”
等多角度入手。如女儿由想要换奶奶到护着奶奶
,
体现了成长路上要勇于改正错误
;
女儿是在
“
我
”
的教育引导下变成奶奶的守护神的
,
体现了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呵护
;
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
:
①
成长需要时间
;
②
成长的过程是曲折的
;
③
成长的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
;
④
成长的过程中既有烦恼
,
也有快乐
;
⑤
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
;
⑥
成长需要引导和呵护。
(
答出两点即可
,
每点
2
分
)
考点六
拓展延伸
【方法指导】
此类题一般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与评价能力。解题思路多元化
,
试题答案多样化
,
不追求
“
标准
”
答案。
一、评说题
答题时
,
要先表明观点
,
再陈述理由。陈述理由时须紧扣文中透露的信息
,
切忌随意。评说要做到观点独特
,
内容积极向上
,
语言不偏激而且有文采。
1.
对文中人物进行评说时
,
要紧扣人物性格特点
,
评价优劣
,
分析形成的原因
,
透视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
表达自己的看法。
2.
对文章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展开评说时
,
要直接分析其好处和坏处
,
对于新风尚要积极推行
,
对不好的地方要提出具体的意见或建议。
3.
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说时
,
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
可以与作者保持一致
,
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观点一定要有正面的指导意义
,
且言之成理
,
能够自圆其说。
二、推理和想象题
此类题主要有两种题型
:
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动
,
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
;
二是对文章的情节或结局进行合理的推理。
答题时
,
一定要
结合全文的内容来推理、想象。对人物的思想活动、语言、动作的揣摩要紧扣人物特点和人物生活的时代
,
符合语境。
对文章结局的推理是开放的
,
答案是多元的
,
一定要在表述正确的基础上追求创新。
三、启示、感悟题
此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结合某种社会现象
,
谈阅读文章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和感悟
,
侧重考查考生联系实际和主观表达的能力。
具体答题时
,
必须对原文读深、读透
,
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
根据文本内容
,
结合自己的体会
,
形成自己的意识
,
并联系现实品味感悟
,
写出合乎要求的答案。
【题型变式】
(1)(
变式训练
·
原创
)
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
,
结合选文
,
写出你探究出的信息。
(
答出一点即可
)
材料一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
如果我能宽恕人
,
体谅人
——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胡适《我的母亲》
)
材料二
学父亲做人
,
学父亲做事
,
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
,
学父亲的赤子情怀
,
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
《习近平的家风
:
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
示例
: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呵护。
(2)(
变式拓展
·
2016
福建莆田卷
)“
村民习惯了关门
”,
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
?
请说说你的理由。
(2015·
安徽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分别回答问题。
(22
分
)
槐
花
季羡林
①
自从移家朗润园
,
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
,
我一出门向西走
,
总是清香飘拂
,
溢满鼻官。抬眼一看
,
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
,
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
,
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
,
满树繁花
,
闪着银光
;
花朵缀满高树枝头
,
开上去
,
开上去
,
一直开到高空
,
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
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
①
的香气中
,
但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
——
惯了。
③
有一年
,
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
,
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A
】走到槐花树下
,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
,
抬头看了看
,
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注】
①
氤氲
(
yīnyūn
):
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④
“
真好看呀
!
这真是奇迹
!”
⑤
“
什么奇迹呀
?”
⑥
“
你们这样的花树。
”
⑦
“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
?
我们这里多得很。
”
⑧
“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
⑨
我无言以对
,
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对我起了作用
:
我认真注意槐花了
,
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
,
非常陌生
,
又似曾相识。【
B
】
⑩
在沉思之余
,
我忽然想到
,
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得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
,
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
,
殷红如朝阳
,
灿烂似晚霞
,
我不禁大为慨叹
:
“真
好看呀
!
简直神奇极了
!”
“
什么神奇
?”
“
这木棉花。
“
这有什么神奇呢
?
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
【
C
】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
,
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
,
在洋槐树下
,
轮到印度朋友
(
当然不是同一个人
)
瞪大眼睛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
:
越是看惯了的东西
,
便越是习焉不察
,
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
:
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
,
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
?
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
,
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D
】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
,
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
,
我不再熟视无睹
,
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
,
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
,
似乎在喃喃自语
,
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
,
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
,
一片生机
,
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
,
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
,
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
,
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
,
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
,
有删改
)
【文章解构】
1.
全文线索
:
槐花。
3.
主要内容
:
文章主要描写作者三次看槐花的经历
,
由于看花的情形不同
,
作者对花的感受也不相同。
4.
事物形象
:
槐花
——
清香飘拂
,
繁花满树
,
闪着银光
,
洋溢着无限生气。
5.
主题总结
: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
通过三次看槐花的不同经历
,
说明了一个道理
——
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熟悉的事物
,
更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1.
文章第
③
至
段写了两件事
,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6
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
③
至
⑨
段写的是第一件事
,
可以采用
“
要素串联法
”,
即提取
“
人物
(
印度友人
)”“
事件
(
看到槐花
)”“
结果
(
很惊讶
)”
等要素
,
概括为
:
印度友人看到槐花很惊讶
第
至
段写的是第二件事
,
采用相同方法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
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
“
我
”
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
(
或
:
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
,
引起
“
我
”
对槐花的注意。
“
我
”
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
,
印度朋友迷惑不解。
)(
每点
3
分
,
意思对即可
)
考点七
理解与概括内容
【方法指导】
一、一般答题步骤
1.
通读全文
,
初步了解文章信息。
这是理解与概括内容的前提条件。
2.
审清题意
,
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初读全文后
,
再对题读文
,
弄清题目的要求
,
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
,
即文中对应内容的具体位置。
3.
认真比较
,
提取有效信息。
依据题干要求和原文信息
,
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
,
尤其是重点词句提取出来。
4.
归纳整合
,
对信息进行重组。
将有效信息用相关词句重新组合
,
简洁明了即可。
二、概括内容的常见方法
1.
标题拓展法。
不少文章的题目
,
就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
,
我们首先要读懂标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
,
再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要内容
,
可根据标题概括为
“
回忆了作者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
。
2.
要素串联法。
在概括主要内容时
,
可以抓住记叙文的
“
六要素
”,
先罗列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再将之整理成一段语言通顺的话即可。如《走一步
,
再走一步》写了在一个夏天
,
一个男孩冒险爬上山崖遇险后在他父亲帮助下脱险的故事。
3.
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
,
加以概括
,
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
①
各段大意之间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
,
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
②
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
,
做到有详有略
,
有的段落甚至可以舍去。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
,
分别写了爸爸逼
“
我
”
上学、到学校给
“
我
”
送衣服、非常爱花、鼓励
“
我
”
独自去寄钱等往事
,
刻画了一个严厉又慈爱的父亲形象
,
而
“
我
”
也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渐渐长大和成熟。
4.
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
或内容上有中心句
,
这些句子往往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
,
稍加改动
,
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有这样一个过渡句
:“
做了再说
,
做了不说
,
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
作为学者的方面。
”
此句便包含了本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板】
题型
1:
复述故事情节或概括内容。
模板
1:
谁
+
何时何地
+
干什么
+
结果怎么样
/
什么
(
事物
)+
怎么样
(
抒发了什么感情
)/
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概括。
题型
2:
划分段落层次或概括段意。
模板
2:
根据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或结果去划分层次或概括大意。
题型
3:
梳理文章结构
,
寻找文章线索。
模板
3:
文章以
××
人物
(
事物、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等
)
为线索
,
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联系在一起
,
使条理更清楚。
【题型变式】
(1)(
变式训练
·
改编
)
第
段中
“
这样一个经验
”,
在文中体现在哪两件事上
?
①
“
我
”
看惯了槐花
,
就习以为常了
;
②
印度朋友习惯了看木棉花
,
就不感到神奇了。
(2)(
变式训练
·
改编
)
本文三次写槐花
,
由于看花的情形不同
,
作者对花的感受也不相同。阅读文章
,
填写下面表格。
①
印度朋友的惊奇和赞美
,
引起
“
我
”
对槐花的注意
②
看惯了
,
习以为常
③
仿佛第一次见到
,
陌生又似曾相识
,
发现了新的东西
(3)(
变式拓展
·
2016
贵州黔南州卷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
③
段的事例
,
并说说这一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
(4)(
变式拓展
·
2016
湖北荆州卷
)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请简要概述。
2.
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
,
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
)(3
分
)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
【
A
】处
B.
【
B
】处
C.
【
C
】处
D.
【
D
】处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还原语句的能力。所给句子强调
“
我
”
在槐花身上发现了新东西。【
A
】【
C
】两处写印度朋友被槐花所吸引和迷惑不解的神气
,
和所给语句的陈述对象不同
;
【
D
】处写
“
我
”
再看槐花时
,
努力去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
,
内容与所给语句不相符。【
B
】处前面语句陈述对象和所给句一致
,
且
“
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
呼应
“
非常陌生
”,“
以前
”
呼应
“
似曾相识
”
。所以
,
所给句子放在【
B
】处较为合适。
【参考答案】
B
考点八
还原语句
【方法指导】
解答还原语句题
,
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注意内容上的照应。
一般来说
,
要求还原的语句与选文某一语段的上句或下句都有一定的照应关系
,
只要抓住这种照应关系
,
就可以解答此类题目。
2.
注意话题的一致性。
还原的句子和原文陈述的话题须是同一事物
;
如果内容差别较大
,
则不符合语境。
3.
注意语言风格的和谐。
还原语句要注意原文语境的情感基调、感情色彩等语言风格
,
要使整段语句衔接连贯。比如语境里的句子是热烈的
,
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
;
语境里的句子是壮阔的
,
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柔婉的。
4.
注意写作顺序的合理。
一篇文章在描写事物或叙述事件时
,
总会遵循一定的顺序
,
可以是逻辑顺序
,
也可以是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等。只要我们遵循事物合理的发展顺序
,
就一定能找到所给语句的合理归宿。
3.
第
段画线句中
“
这种习惯
”
指文中的哪一句话
?(3
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指代义的能力。
“
这种习惯
”
表示近指
,
答案应从画线句前面的句子中寻找。该段第一句指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经验
,
第二句解释这种经验形成的原因。据此可以推断
,“
这种习惯
”
指的就是第一句提到的
“
生活经验
”
。此外
,
根据第
段画线句后的反问句进行推测
,“
这种习惯
”
与
“
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
”
相对
,
答案也指向第一句提到的日常生活中的
“
一个经验
”
。
【参考答案】
越是看惯了的东西
,
便越是习焉不察
,
美丑都难看出。
(3
分
)
考点九
品味重要词语
【方法指导】
品析词语或短语含意
,
常用方法如下。
1.
语境推敲法。
理解词语的本义
,
在此基础上
,
联系具体语言环境
,
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胡适《我的母亲》中
,“
我小时身体弱
,
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
一句中的
“
野蛮
”,
指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
,
在游戏中敢于冒险的天性
,
并无贬义。
2.
查找释句法。
有些词语表达的内容比较抽象
,
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
,
会对其做出解释
,
而这些解释性的内容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
3.
明确指代法。
紧扣上下文
,
寻找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对象和范围
,
先近后远逐步梳理。确定指代对象后
,
将其代入原句试读
,
看语意是否畅通
,
指称是否吻合。
4.
巧用修辞法。
即紧扣目标段
,
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
,
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反语、双关和夸张等修辞手法
,
理解其深层含意。如《背影》中
,“
我现在想想
,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
一句中
,“
聪明
”
使用了反语修辞
,
是
“
愚蠢
”
的意思。
【答题模板】
题型
1:
指出
××
词在文中的指代义
(
丰富含意
)
。
模板
1:××
词是指
……
题型
2:
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模板
2:××
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用在此处突出了
……
的
……
特点
/
表现了人物
……
的内心世界
(
精神、品格
)/
表达了作者
……
的感情。
模板
3:××
词在文中运用了
……
手法
(
贬词褒用或化动为静等
),
突出了
……
的
……
特点
/
表现了人物
……
的内心世界
(
精神、品格
)/
表达了作者
……
的感情。
题型
3:××
词能否删去
/
能否与另一个词互换
?
模板
4:
一般先回答不可以。原词是
……
意思
,
用在文中表现出
……
效果
(
若删去则体现不出该种效果
)/××
词是
……
意思
,
用
××
词表现不出
……
的效果。
【题型变式】
(1)(
变式训练
·
原创
)
阅读《槐花》
,
说说下面加点词的含意。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
:
我认真注意槐花了
,
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
,
非常陌生
,
又似曾相识。
“
非常陌生
”
是指
:
“
我
”
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
。
“
似曾相识
”
是指
:
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
。
(2)(
变式训练
·
原创
)“
越是看惯了的东西
,
便越是习焉不察
,
美丑都难看出
”
一句中
,“
习焉不察
”
与后文中的
“
熟视无睹
”
一词意思相近。
(3)(
变式拓展
·
2016
浙江嘉兴卷
)
结合语境
,
品味下列语句
,
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
,
神情很不自然
,
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
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
!(
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
4.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
赏析第
③
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
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从描写方法看
,“
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
,
抬头看了看
”
属动作描写
,“
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
属神态描写。把该句还原到具体语境中
,
结合
“
真好看呀
!
这真是奇迹
!”
一句
,
可知所给句子表现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香、看到满树槐花时的惊诧。
【参考答案】
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
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
描写方法
2
分
,
表达效果
4
分
,
意思对即可
)
考点十
赏析重要语句
【方法指导】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
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
从用词的角度入手。
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和成语等入手。
2.
从修辞角度入手。
不同的修辞手法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3.
从表达方式入手。
通常来说
,
议论句
,
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
,
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
抒情句
,
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描写句
,
可使人、景、物再现
,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
从表现手法入手。
如对比、衬托、联想和想象等。
5.
从句式角度入手。
如感叹句情感强烈
,
疑问句引人深思
;
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
,
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
;
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
散句自由灵活、铿锵有力。
6.
从句子的位置入手。
(1)
位于文章的开头
,
或引起下文
,
或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
或设置悬念
;(2)
位于文章的中间
,
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
位于文章的结尾
,
往往会起到深化主旨或照应前文的作用。
【答题模板】
题型
:
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模板
:
这句话运用了
……
修辞手法
/
表现手法
,
写出了
××
事物
……
的特点或形象
,
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
【题型变式】
(1)(
变式训练
·
原创
)
阅读《槐花》
,
赏析下面句子。
花朵缀满高树枝头
,
开上去
,
开上去
,
一直开到高空
,
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运用描写和联想的手法
,
写出了槐花的美丽和壮观
,
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赞美之情
,
为下文写印度朋友见到槐花时的惊讶表情做铺垫。
(2)(
变式拓展
·
2016
福州卷
)
结合语境
,
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
从修辞的角度
,
品析第
⑤
段画线的句子。
②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
说说第
⑧
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
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
,
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4
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中的话是文章的末句
,
本题对应的答题区域是最后两段。抓住文中重要语句
,
如第
段中
“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
?
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
和第
段中
“
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
,
我不再熟视无睹
,
而是尽情地欣赏
”,
归纳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
①
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
,
客观地观察
;
②
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
,
要用欣赏的眼光
(
新的眼光
)
看待。
(
答出两点即可
,
每点
2
分
)
【方法指导】
此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
答题技巧见考点七
“
理解与概括内容
”
。
6.(
原创
)
文章以
“
槐花
”
为题
,
有什么作用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文中三次写到看槐花的情形
:
第一次是作者在开花的季节看的槐花
,
第二次是陪印度朋友一起看的
,
第三次是在受印度朋友的影响后又一次看槐花。据此来看
,
槐花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其次
,
文章通过对槐花的描写
,
点明了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
①
以
“
槐花
”
为线索贯串全文
,
行文不蔓不枝
;
②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
耐人寻味。
考点十一
理解标题的含意及其作用
【方法指导】
一、理解标题的含意
1.
从一语双关中分析标题的含意。
如
: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标题一语双关
,
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
,
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2.
从象征义入手分析标题的含意。
如
:
《拔掉那颗蛀牙》一文以
“
蛀牙
”
象征她对父母、对家人的
“
恨
”,
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和性格的畸形发展。标题告诉人们
“
爱
”
才能使人健康快乐
,“
爱
”
才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
从修辞手法中分析标题的含意。
如
:“
紫藤萝瀑布
”
这一标题
,
用瀑布来比喻紫藤萝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
,
使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之意得到了诗意的表达。
4.
从寻找文章的
“
文眼
”
上分析标题的含意。
如
:
《伤仲永》一文的
“
文眼
”
就是
“
伤
”
字
,
它是全文的总领
,
提示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5.
从线索、设置悬念角度分析标题的含意。
如
:
《羚羊木雕》一文就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
讲述了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类。
1.
交代写作对象。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2.
交代主要内容。
如鲁迅的《阿长与
<
山海经
>
》。
3.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如孙犁的《芦花荡》。
4.
作为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
或暗含线索
)
贯串全文。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
揭示
(
暗示
)
文章主旨。
如王剑冰的《绝版的周庄》
,“
绝版
”
一是表明周庄的不可复制性
,
二是表明作者对江南古镇周庄被现代商业日渐侵蚀的忧虑
,
这也就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6.
引用古诗文
,
增添文章的诗意
(
或文学性
)
。
如《满架秋风扁豆花》。
7.
富有哲理
,
引人深思。
如《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8.
制造悬念
,
吸引读者。
如《不吸烟的
007
》。
【题型变式】
(1)(
变式拓展
·
2016
浙江舟山卷
)
文章为何以
“
喊魂
”
为题
?
谈谈你的理解。
(2)(
变式拓展
·
2016
海南卷
)
根据文意
,
说说文题
“
那年花开
”
的含意。
(2014·
安徽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分别回答问题。
(22
分
)
红书包
秦文君
①
20
年前
,
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②
有一回
,
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
,
那书包简直美极了
,
我看它一眼
,
心里就发颤。
③
那天
,
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
,
别的一切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
,
快活与否
,
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
,
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
,
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
,
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
,
一个念头升了起来
:
我一定也要有一只这样的红书包。
④
一连几天
,
只要一放学
,
我就上大街
,
专跑文具店。终于
,
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
,
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橱窗玻璃
,
我发现它更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
,
一会儿
(
)
看
,
一会儿
(
)
看
,
过会儿
(
),
单眼看。
“
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
”,
真的
,
当时我就那么想。
⑤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
,
等了三辆公共汽车
,
才等到妈妈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
,
我什么也不说
,
拉着她的手就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
,
就指着红书包说
:“
给我买吧
,
妈妈。
”
⑥
“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
,
而且也很漂亮。
”
⑦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
,
一边死活不肯离开
,
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妈妈摸摸我发烫的额头
,
心就软了。没想到
,
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
,
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
,
店要打烊
①
了。
【注】
①
打烊
(
yàng
):
关门停止营业。
⑧
夜里
,
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
,
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
,
小声对我说
,
明天
,
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⑨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
,
我都非常快活
,
而且还很紧张很激动。见了汪丽娜
,
我就想
:
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
,
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
!
到了傍晚
,
我突然又变得惴惴不安
:
万一那店里的红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
!
于是
,
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
,
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⑩
晚上
,
爸爸推着自行车
,
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
,
高兴得打转。等乐过之后
,
才看见妈妈正在给爸爸擦松节油。原来
,
为了快点赶到店里
,
爸爸骑车时同一辆黄鱼车撞在一起
,
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
:
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喜欢上这红书包的
,
竟没看见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
:“
爱美不是件坏事
,
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
,
你跟在别人后面
,
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
,
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
第三天
,
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
,
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
,
谁知她已换了一个紫色的新书包
,
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
,
我似乎更加关注一切美丽
,
美的旖旎
②
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
,
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能懂得美
,
懂得美在何处就很知足了
,
也很快乐
,
世界上最美的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
,
那个红书包用旧了
,
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
,
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
(
选自《秦文君文集》
,
有删改
)
【注】
②
旖旎
(
yǐnǐ
):
柔和美好。
【文章解构】
1.
全文线索
:
红书包。
3.
主要内容
:
文章主要记述了
“
我
”
小时候向父母追要红书包的经历
,“
我
”
最终从这段经历中得到了启示。
4.
人物形象
:“
我
”——
一开始爱美、虚荣、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
后来变得成熟
,
学会了欣赏美。
5.
主题总结
:
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
,
不要盲目攀比
,
盲目跟风
,
懂得美才是最重要的。
1.
为什么
“
我
”
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
?(3
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
我一定也要有一只这样的红书包
”
一句出现在第
③
段的末尾
,
则本题答案应该在第
②③
段中找寻。抓住关键句如
“
那书包简直美极了
”“
我甚至感到
,
快活与否
,
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
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
,
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
”,
对其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
①
红书包很美。
②
有了红书包
,“
我
”
就很快乐。
③
大家都认为红书包漂亮。
④
别人有了
,“
我
”
也要有。
(
答出三点即可
,
每点
1
分
)
【方法指导】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
答题技巧见真题典例二考点七
“
理解与概括内容
”
。
2.
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
,
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
A.
捂只眼 凑近着 退远点
B.
凑近着 捂只眼 退远点
C.
凑近着 退远点 捂只眼
D.
退远点 捂只眼 凑近着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时
,
要联系语境仔细推敲。与
“
单眼看
”
相照应的是
“
捂只眼
”,
所以第三空应填
“
捂只眼
”;
之所以
“
捂只眼
”,
因为距离稍远
,
所以第二空应填
“
退远点
”;
最后剩下第一空
,
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参考答案】
C
【方法指导】
本题考查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
,
答题技巧见真题典例一考点二
“
结合语境
,
选择词语
”
。
3.
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
,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6
分
)
→“
我
”
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
→
→“
我
”
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本文围绕
“
红书包
”
写了
20
年前的一段经历
,
而标题就是行文线索。已给出的示例都是由人物和事件要素构成
,
所以在答题时
,
也需采用这样的句式。仔细分析
,
可发现第一空对应的是第
①
至
③
段
,
主要讲述的是
“
我
”
向往别人的红书包
;
第二空对应第
⑤
至
⑨
段
,
主要内容是
“
我
”
急切地想得到红书包
;
第三空对应最后一段
,
内容是
“
我
”
珍藏红书包。
【参考答案】
“
我
”
羡慕别人的红书包
“
我
”
急切想买到红书包
“
我
”
珍藏用旧的红书包
(
每空
2
分
)
【方法指导】
本题考查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
答题技巧见真题典例一考点一
“
理清行文思路
”
。
4.
文中画线句是作者修改后的
,
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
,
从情节发展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4
分
)
修改前
:
晚上
,
妈妈推着自行车
,
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
:
晚上
,
爸爸推着自行车
,
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伏笔和照应写法的能力。分析比较这两个句子
,
可发现改句把
“
妈妈
”
改成了
“
爸爸
”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
,
结合第
⑧
段内容可知
,
给
“
我
”
买回红书包的将是爸爸而不是妈妈
;
而第
⑩
段中
“
爸爸骑车时同一辆黄鱼车撞在一起
……
”
也印证了前面的说法。所以
,
改后的句子不但照应了前文
,
还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
,
使得文章结构更为紧凑。
【参考答案】
把
“
妈妈
”
改为
“
爸爸
”,
使情节合理顺畅。
“
爸爸推着自行车
”
这一情节承接上文爸爸答应女儿去买红书包的情节
,
兑现了对女儿的承诺
,
也与下文妈妈给爸爸擦松节油情节相吻合。
(4
分
)
考点十二
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方法指导】
分析表现手法
,
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入手。
1.
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的角度入手。
写文章时
,
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使用一些写作手法
,
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
这就要求我们细心揣摩
,
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的角度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
,
作者从紫藤萝的身上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
,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属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
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入手。
看开头和结尾是否各有特色
,
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匀称
,
是否使用了烘托、铺垫、照应等手法
,
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
是否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写到哲尔赛岛之行
,
为后文巧遇于勒做了必要的铺垫。
3.
从选材组材的角度入手。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
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如《社戏》一文
,
详写行船、看戏与归航等情节
,
略写乡间生活及看戏的原因
,
这样不仅鲜明地突出了乡村少年淳朴善良、天真可爱的形象特点
,
也巧妙地交代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4.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
一般来说
,
记叙文大多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
,
用记叙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
用描写来生动形象地展现景物与人物的特征
,
议论与抒情则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
,“
他
‘
做
’
了
,
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
,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
昂首挺胸
,
长须飘飘
”
一句
,
描写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形象
,
表达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
;“
他
,
是口的巨人。他
,
是行的高标
”
一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
画龙点睛
,
赞美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题型变式】
(1)(
变式训练
·
原创
)
请为《红书包》一文重新设计一个倒叙式的开头
,
并让它与结尾呼应。
示例
:
在我的家里
,
始终珍藏着一只红书包
,
看到它
,
我就想起了童年的一件往事。
(2)(
变式训练
·
原创
)
本文为了表现
“
我
”
对红书包的痴迷
,
不但正面描写了
“
我
”
的心理
,
还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
,
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侧面描写
,
并分析它的作用。
示例
:“
夜里
,
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
,
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
”
作用
:
借助梦境表现
“
我
”
对红书包的痴迷程度。
“
大嚷大叫
”
写出
“
我
”“
失去
”
红书包的着急情态
,
写出了
“
我
”
对红书包的喜爱之情。
(3)(
变式拓展
·
2016
新疆卷
)
本文叙事采用了插叙的方法
,
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插叙的作用。
(4)(
变式拓展
·
2016
内蒙古包头卷
)
本文主要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
有何作用
?
5.
从全文看
,
篇末的
“
启示录
”
包含了哪些内容
?(
答出三点即可
)(6
分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
允许考生从不同角度入手
,
得出不同的答案。能紧扣文本内容
,
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①
要关注和热爱生活中的美
,
但不要攀比
(
心存妒意
)
。
②
不因急于获得而焦躁不安。
③
不能只考虑自己
,
还要关心别人。
④
能体会到美又懂得美
,
存着爱美之心是世界上最美的。
⑤
要体悟到父母的关爱。
⑥
人是在经历和感悟中成长的。
(
答出三点即可
,
每点
2
分
)
【方法指导】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的能力
,
答题技巧见真题典例一考点六
“
拓展延伸
”
。
议论文阅读
第二十二讲
(
一
)
按照论证方法分类
1.
立论文
: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
通过讲事实
,
摆道理
,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
驳论文
:
批驳对方的观点
,
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即先言对方观点之错误
,
再言己方观点之正确。
一、议论文的类型
(
二
)
按照表现形式分类
1.
政论文
;2.
评论
;3.
杂文
;4.
感想。
二、议论文的结构
类型
特点
典型课文
总分式
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与分说
的关系
,
基本形式包括
:
总
—
分、分
—
总、总
—
分
—
总
《
敬业与乐业
》
并列式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平等的
,
内容各自独立但紧紧
围绕中心论点
《
论读书
》
递进式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
入
,
步步推进
,
表现为
“
是什
么
”“
为什么
”“
怎么样
”
三部分内容
《事物的正
确答案不
止一个》
对照式
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
进行论证
,
对比鲜明而强烈
,
渗
透作者情感
《应有格物
致知精神》
三、议论文的三要素
(
一
)
论点
1.
定义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
,
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它是要解决
“
要证明什么
”
的问题。
2.
形式
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表态性的完整判断句
(
或肯定的判断
,
或否定的判断
),
标志是用判断动词
“
是
”
或能愿动词
“
应该
”“
必须
”“
要
”
等。
3.
类型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两者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1.
定义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论据要求确凿、充分、有代表性。
(
二
)
论据
类型
包含种类
一般作用
事实
论据
历史事实、故事
、现实生活中的
事例、社会中存
在的现象等
证明论点
,
增强说
服力
道理
论据
哲学理论、自然
科学原理、定理、
公式及广为流传
的谚语、格言、
警句等
证明论点
,
增强权
威性
2.
类型
(
三
)
论证
1.
定义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
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逻辑纽带。其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它是解决
“
如何进行论证
”
的问题。
2.
类型
(1)
立论
:
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
“
立论文
”
。
《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就是一篇立论文。
(2)
驳论
:
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这类议论文常被称为
“
驳论文
”
,
如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
常考题型一
:
把握文章论点
1.
题型解读
论点
,
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
,
也就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
,
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
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或补充作用。
2.
解题思路
(1)
通读全文
,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
,
针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2)
看文中有没有适合作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
,
在形式上应该是个概括性比较强的完整的陈述句
,
可能在文章开头
,
中间或结尾
,
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3)
如果文中没有适合作论点的句子
,
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的词句
,
但一定要关照全文
,
不要断章取义。写出来的句子要求准确完整。
常考题型二
:
分析补充论据
1.
题型解读
中考常见题型有
:(1)
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2)
概括事实论据。
(3)
根据论点
,
补写论据。
2.
方法指津
(1)
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是事实论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是道理论据。道理论据是增加权威性
,
事实论据是从
……
角度证明了
……
的论点
,
增强了说服力。
(2)
概括事实论据
步骤
明确观点
提取要素
组织语言
——
“
人物
+
事例
”
格式
人物
——
“
身份
+
姓名
”
全文论点
该段观点
中心句
事件
——
紧扣观点
原则
:
紧扣中心论点或该段观点。
(3)
根据论点
,
补写论据
方法
补事实论据
补道理论据
内容:名言警句、格言、定理类
格式:
“
人物
+
事例
+
简评
”
选例:典型、真实
语言:概括、简洁
选句:权威、熟知
常考题型三
:
辨析论证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如下四种
:
(1)
举例论证
①
解析
:
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胜于雄辩
,
举出确凿而典型的事实
,
观点就得到有力地证明。
②
答题模板
: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
举
……
(
概括事例
)
证明了
……
(
如果有分论点
,
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
,
否则写中心论点
),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道理论证
①
解析
:
根据正确公认的科学原理
,
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或名人名言来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
可使论述带有权威性
,
很有说服力。
②
答题模板
:
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
论证了
……
的观点
,
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
比喻论证
①
解析
:
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这种比喻论证
,
由于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
,
所以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
,
容易被人接受。
②
答题模板
: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
将
……
比作
……
,
证明了
……
的观点
,
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
对比论证
①
解析
:
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
,
是非曲直更为明确
,
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②
答题模板
:
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
将
……
和
……
加以比较
,
突出强调了
……
的观点。
常考题型四
:
理清结构和思路
(1)
结构
①
抓关键词句。
“
一方面
”“
另一方面
”“
首先
”“
其次
”
表明文章可能是并列结构
,
设问句引起下文
,
展开深层论述
,
表明结构可能是递进式。如
《
敬业与乐业
》
中
,
抓住关键句
“
第一要敬业
”“
第二要乐业
”“
生活总该如此
”
,
便能判断文章是总分式结构。
②
分析段落内容。
概括段落内容
,
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
掌握结构类型。如
《
论读书
》,
文章依次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
,
三方面内容彼此独立、平等
,
由此判断本文是并列式结构。
(2)
思路
①
明确议论文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以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为例,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王阳明
“
格竹
”
和作者自身经历和体会做事实论据,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做道理论据,解释
“
格物
”
和
“
致知
”
是道理论证,举王阳明等例子是举例论证,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则是对比论证。
在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一文中
,
文章开头提出论题
: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
然后从中国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科学实验精神的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
最后指出真正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
,
得出结论即中心论点
,
并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
答题模板
:
文章开头先通过
……
提出中心论点
(
或论题
),
然后运用
……
论证方法展开论述
,
最后得出
……
的结论
(
证明了
……
的中心论点
)
。
②
整体把握议论内容。
(
论点的提出方式,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
)
常考题型五
:
品味语言特色
★答题对策
:
①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
(
表层
)
含义
;
②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作用
(
深层、比喻或引申
);
这类题主要考查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答题模板
:
使用了
“
××
”
一词
,
准确论证了
……
(
论点
)
。
(1)
题型一
:
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答题对策
:
①解释词语的含义
;
②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
,
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答题模板
:
删掉
“
××
”
一词
,
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
,
与实际情况不符
,
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
题型二
:
考查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对策
: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
使文章更有生动性和感染力。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易懂
,
引用俗语、成语等名言警句能使语言充满哲理。
灵活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
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论证的气势
,
使议论文变得生动活泼。
★答题模板
:
“
……”
(
词或句子
),
运用了
……
修辞手法
(
或句式
),
论证了
……
,
语言生动形象。
(3)
题型三
:
修辞的运用和句式的变化。
常考题型六
:
表达感受
,
拓展思考
(1)
首先要整体感知
,
把握观点。这是答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弄清题干要求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
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2)
围绕论点
,
大胆表述。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
也就是说
,
自己表达观点之后
,
要有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建议赞成作者的观点
,
因为作者已经阐述清楚
,
便于准确严密地解答。
(3)
联系生活
,
有感而发。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来表达
,
才能准确严密全面而有深度。
(4)
表达明晰
,
语言流畅。尽管简短
,
也要注意选用词语
,
精巧构思
,
这样才能不因自己大意而扣分。
《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
中心论点
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论证思路
先由农民对青苗进行碾压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讲道理、举例子等方法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号召人们要勇敢、有智慧地面对磨难。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
(
①
~
②
)
:由农民对青苗进行碾压一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
(
③
~
⑨
)
:运用道理和事例从不同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
(
⑩
)
:号召人们勇敢地面对磨难,正确对待磨难。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考点训练
42
议论文阅读(一)
考点训练
43
议论文阅读(二)
考点训练
44
议论文阅读(三)
考点训练
45
议论文阅读(四)
说明文阅读复习
第二十一讲
中考要求
1
、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
、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
.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
.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直击中考
中考要求
5
.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
.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7
.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
.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直击中考
触触电,找感觉
说明文是以
说明
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一、什么是说明文?
二、说明文的类型
说明文
事物性说明文
说明事物的是事物说明文
事理性说明文
解说事理的是事理说明文。
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类
1
、
实用性说明文
--如说明书之类。
2
、
科学小品文
--主要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内容。
3
、
平实性说明文
--语言平实。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3
、
文艺性说明文
--语言生动。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
1
、
《
中国的石拱桥
》
2
、
《
故宫博物院
》
3
、
《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
4
、
《
苏州园林
》
5
、
《
向沙漠进军
》
辨析说明文类型
事物
说明文
事物
说明文
事物
说明文
事物
说明文
事理
说明文
练一练
6
、
《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
7
、
《
统筹方法
》
8
、
《
死海不死
》
9
、
《
人类的语言
》
10
、
《
松鼠
》
辨析说明文类型
事理
说明文
事理
说明文
事理
说明文
事理
说明文
事物
说明文
练一练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1
、 说明性
:
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所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因此说明文首先具有说明性的特点。为了把事物、事理说明的更明确、更生动、更形象,也可以用其它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2
、 知识性
:
说明文要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就自然成了说明文的重要特点,说明文给人的知识是直接的、集中的。
3
、 科学性
:
说明文是向人们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如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所以说明文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4
、通俗性
:
说明文是向广大群众传授科学知识的,要是大多数人易于接受,文章必须通俗。
一。明确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什么是说明对象
?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
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例如:
《
苏州园林
》
是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
:
苏州园林
。
明确说明对象
,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一般说来,说明的对象是文中所要具体介绍的事物或要解释的事理。
例如:
《
中国石拱桥
》
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
万紫千红的花
》
却说明的是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及花为什么会变色的原因等。
有时一个段落也有一个说明对象
,如
《
苏州园林
》
全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而第三段说明的是园林里的建筑,第四段说明的是假山和池沼,第五六七八九段的说明对象都各不相同。
二、明确说明对象方法
考察方式
:
①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
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找出中心句。
阅读指导
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区别问题的
范围
是全文还是段落,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的解答。
另外,“
说明的主要内容
”不同与“
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上其特征,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
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阅读指导
答题方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
+
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阅读指导
二。抓住事物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
特征
,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
。
例如
《
死海不死
》
主要说明了死海为何不死的原因,是因为
死海咸度高
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海水的
23
%-
25
%
(
这和一般的淡水湖不同
)
。
(内部)
再如
《
苏州园林
》
,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解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
(外部)
二、明确说明
特征
练一练
《
中国的石拱桥
》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
《
苏州园林
》
《
松鼠
》
《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
明确下列说明文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巍峨、雄伟、庄严
雄伟、壮丽
一幅完美的图画
漂亮、驯良、乖巧
科学进步推动书籍演变
把握特征的方法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事物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1.
从标题着眼
.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说明对象的同时
,
也指出其特征
;
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
,
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
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
2.
从分析材料入手
.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
然后归纳小结
.
有的事物本质特征
,
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
,
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
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
,
阅读时要须细心琢磨
,
从中加以提炼
.
举例导航:
如
《
苏州园林
》
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阅读指导
找出:
中 心 句
中心句
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一般情况下一段只有一个中心句,且以短句居多。
中心句的位置
: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极少数在段中。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
1.
说明中心
=
说明对象
+
特征
2
.概括方法:
1
)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2
)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3
)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注意:
1
、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2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准确把握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
,
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
能否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
直接关系到对材料整体的理解和分析
.
把握关键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
抓住中心句
,
分析过渡句
,
认清指代成分
.
1.
中心句有首括、中领、尾联三种形式
,
又以首括居多
.
分析中心句
,
有利于把握文章
(
语段
)
的主要内容
.
2.
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同时也是上下文内容衔接的标志
.
分析过渡句
,
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和重点
.
3.
在中考试题中
,
经常考查对指代成分的分析
,
分析时要从语义和语法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
准确把握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
,
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
把握关键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
抓住中心句
,
分析过渡句
,
认清指代成分
.
1.
中心句以首括居多
.
分析中心句
,
有利于把握文章
(
语段
)
的主要内容
.
2.
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同时也是上下文内容衔接的标志
.
分析过渡句
,
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和重点
.
三。归纳说明方法
举 例 子
如:
《
向沙漠进军
》
中举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不毛之地变绿洲的事例,说明了我们向沙漠进军取得的成绩。
又如:
《
中国石拱桥
》
中举赵州桥、卢沟桥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举出典型的事例来进行说明。就是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变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形象。
列 数 字
数字说明有确数说明和约数说明两种。
如
:
《
赵州桥
》
中
“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
”
是运用确数来进行说明的
.
又如
:
《
苏州园林
》
中
“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也不过十多处。
”
就是运用约数来进行说明的。
从数量上运用准确的数字来突出事物或事物的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 比 较
如
《
苏州园林
》
第
9
段中
“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又如
《
向沙漠进军
》
中第
12
段中
“
三地日照时间长度的比较
”
。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的或相关的事物来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 比 方
如:
《
看云识天气
》
中把云的形态比喻成各种各样的事物,让人对云的形态有较清楚的了解。
又如:
《
中国石拱桥
》
中将石拱桥比喻成虹。让人对石拱桥的外形有深刻的印象,并能突出石拱桥形式优美这一特点。
运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一些难明白的事物或事理,增加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分 类 别
如:
《
向沙漠进军
》
中将风沙进攻的方式分为两类,然后逐类进行说明。
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进行说明。
作 诠 释
对事物或事理的
某些性质或特点
作适当的分析说明。
如
《
中国石拱桥
》
中介绍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时,诠释了这样设计的作用(好处)。
又如
《
向沙漠进军
》
中第四段对
“
游击战
”
、
“
阵地战
”
的诠释。
下 定 义
如
“
食物
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
又如
《
食物从何处来
》
中对
“
自养
”
,
“
异养
”
的解释。
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出事物的
本质属性
(通俗点说接近于解释概念)。
引 用
引用有关资料来作说明的依据或充实说明的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
引用有引古诗词句、古名著中的名句、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神话传说等。
举例略。
列 图 表
借助表格、插图、照片等进行说明的方法。
如
《
万紫千红的花
》
中就运用了列图表说明的方法。
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
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
如
《
中国石拱桥
》
中
“
这些石刻的狮子
,
有的母子相抱
,
有的交头接耳
,
有的像倾听水声
,
千状万态
,
惟妙惟肖
”
.
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
a
.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这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定义
为什么
?
怎样区别
?
a
、
b
两句都是判断句,
a
句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的概念,可以变为: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
b
句用作诠释的方法从颜色上解说激光,如变为
“
一种颜色单纯的光就是激光
”
,那就是谬误了,因为并不是所有
“
颜色单纯的光
”
都是激光。
c
句不是判断句,说明内容没有解说
“
异养
”
的本质特征,只说明部分范围,因而是作诠释。
下定义
VS
作诠释
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来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表述。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对象的解说则往往侧重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不能这样
这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作诠释
b
.
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这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c
.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
作诠释
作比较
VS
打比方
这两种方法都要选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但构成方式和作用不同。
作比较构成的基础是比较点,在同一个比较点上鉴别事物;打比方构成的基础是相似点,通过相似来联系两事物。
a
.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
“
加工厂
”
。(打比方)
b
.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才会烧熟了吃。(作比较)
a
句中被说明的对象与喻体这两种事物在功能上
相似
,从而构成比喻。
b
句将
“
别的动物
”
和
“
人类
”
两者在
“
食物
”
上
比较
,构成比较说明。
例题解析
练一练
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
……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
“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这座桥的特点是:
(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
……
(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
……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
“
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
。
列数据 引资料 打比方 分类别 作诠释
练一练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跑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摹状貌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
米,面积
2380
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练一练
下面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练一练
早在
1860
年至
1890
年,
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
9000
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茺导致发生了
1934
年
5
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
2400
千米、宽
1500
千米、高
3
千米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
3
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
40
吨
左右
,
3
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
。
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
4500
亩,
16
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1.
举例子
:用美国
1934
年发生的沙尘暴通俗易懂的说明了沙尘暴的严重危害。
2.
列数字
:运用数字具体说明美国
1934
年发生的沙尘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不能删掉
,“左右”表示估计,删掉后就成了“每立方
公里高达
40
吨”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练一练
“
生命在于运动
”
,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
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
外国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
20
-
70
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
60
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1.
作比较
:把“勤于用脑的人”和“懒于用脑的人”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
2.
打比方
:把“脑子”比作“机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
举例子:
语言标志是
:
★
列数据:
语言标志是
:
★
分类别:
语言标志是
:
★
作比较:
语言标志是
:
★
下定义:
语言标志
:
★
作诠释:
语言标志
★ 打比方
:
语言标志
★引资料
:
语言标志
标记是
:
★
配图表 ★摹状貌
等
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
数词
(
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
与年代区别
)
一类(种)
……
一类(种)
……
(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
〉
二
〉
三
〉
四
〉
)
也、而、相对于、较
……
也、而、相对于、较
……
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像、仿佛
……
引号
四。说明方法与作用
说明方法的作用
作比较
:
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
……
(寻找比较点)
(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下定义:
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列图表
:能够直观地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摹状貌
: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举例子:
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
____
特征
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打比方: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
……
事物特征。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
更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
的
……
特点。(
《
死海不死
》
关于死海含盐量的一系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
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说明方法的作用
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
(
引用
A
、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
、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
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
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实战演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作用分析:
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举秦始皇批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汉武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
具体、真切
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读者留下
鲜明、深刻印象
。
例如
——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用松鼠和山鼠的生活习性作比较,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小动物,进而
突出
了它驯良、乖巧的
特征
,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
——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做顶天立地的巨人,
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给读者
留下生动、形象的印象
。
例如
——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
“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作用分析:引唐朝的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使说明内容
更充实,有说服力
。
例如
——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作用分析
:
这里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作者用
简明的语言准确
地说明了
“
统筹方法是什么
”
这个问题
,
揭示
出统筹方法的
本质特征
,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确切的了解。
作用分析: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
简明
的语言
准确
地概括了“克隆”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这一概念有了
较为清晰的认识。
例如:
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叫克隆
例
——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
作用分析:
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用具体数字
准确
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
突出
其
“
雄伟
”
的
特征
,使读者一目了然。
三.归纳说明方法
考察方式:
考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
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回答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
(说明方法)
,
(准确的
/
具体的
/
生动的
/
清楚)
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
的
特点。”
阅读指导
归纳说明方法
注意事项:
⑴、“下定义” 形式上往往是个判断句,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某某叫什么”,也可以用“某某叫什么”的
形式
来表达。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解说、描绘性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也能成立。
⑵、“作比较”是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突出不同之处。
阅读指导
五。理清说明顺序
五、说明顺序
1
.时间顺序: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
.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
.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举例分析:
1
、旅人桥(
282
年)→赵州桥(
605
年) →卢沟桥(
1189
年) →长虹大桥(
1961
年)
2
、(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3
、光辉成就→首先
—
其次
—
再其次
4
、船头坐三人→东坡
—
鲁直
—
佛印
5
、介绍三人:东坡(中) →鲁直(左) →佛印(右)
6
、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屋顶上
……
;往
……
走去、出了、来到、一进去、出了、路过、从
……
爬上去,走近、从
……
(
时间顺序)
(一般→ 个别)
(结果
→原因;主要
—
次要
)
(概括→ 具体)
(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
《
中国的石拱桥
》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
《
苏州园林
》
《
松鼠
》
《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
想一想下列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练一练
五.理清说明顺序
方法指路:
1
、概括要点。重视
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
的作用,重视
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
的作用。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
“同类合并”
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
阅读指导
五.理清说明顺序
方法指路:
2
、做此类题目,心中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思想:
科普说明文
大都运用逻辑顺序。
3
、在语言表述上,我们尽可能采用“
大小结合
”式,即:
运用了
……
的时间顺序、运用了
……
的空间顺序、运用了
……
的逻辑顺序。
阅读指导
六。体会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
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准确、严密、简明。
1
.准确(最主要的特点):
(
1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如:可能(表示推测、估计之意。若去掉会使句意肯定化,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题型:能否去掉?为什么?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
2
)同义词的选用
: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2
.严密:
词句照应、搭配等,注意词与短语恰当搭配与排列。
3
.简明:
注意代词的运用,指代词的意义分析。
4
.生动形象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1
)描述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2
)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
六、体会说明语言
考察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阅读指导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
:
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
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
:比较、几乎、相当
……
表估计
: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
表时间
:当时
……
例如:
"
我国的石拱桥
几乎
到处都有
"
分析:“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
试 题 讲 析
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
、
恰当的使用表示程度、范围的词,是语言准确的另一种体现。
例如
《
莺
》
中说:
“
莺生性胆小,在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
常常
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
——
伯劳
”
。
“常常”表明不是唯一的情况,而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此,莺鸟在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居然“常常”躲避,足见其生性胆小到了什么程度。
3.
“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
部分
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
部分
”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
“
部分
”
一词是
从范围上加以限制
,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
删去不符合实际
,表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解题方法归纳
1
、
表态:不能删。
2
、
定性(什么上的限制)
+
(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
3
、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
…
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
、
X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
表态:不能删
+
解词
+
带词解句
+
去词解句
+
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
“××”
词好在哪里
?
答:
用了“
××”
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
事物的
……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题目
3
:某词能否换其它词。请说明理由
方法
:
(1).
不可以
(2)
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
所换的词的意思或内容
(4)
换了之后意思有何改变
,
不符合实际
.
七。
说明文的结构
七
.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三种
.
1.
总分式
:
包括“总
—
分、分
---
总、总
---
分
---
总”等
,
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
,
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
2.
承接式
: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或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
,
前后相互承接
.
3.
递进式
: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
,
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
.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
七、分析说明结构
辨析概念:
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阅读指导
七、分析说明结构
总体结构:
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②阐释说明对象(主体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基本模式:
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③纵横交错式。
常见形式:
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阅读指导
七、分析说明结构
补充说明:
开头
作用有:
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引出说明的内容;
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
结尾
作用有:
①总结全文;
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阅读指导
八。
划分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
1
.借助说明顺序和结构及一些语言标志进行。结构:
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
等。
2
.要注意通览全文,把握说明的中心和重点。
3
.说明事理的,结构类似议论文,应从逻辑关系上考虑。
4
.介绍建筑物、场地的,类似记游式记叙文,可按先后顺序划分。
5
。介绍生物或器物的,可从特点、用途、功能等方面去划分。
6
.说明对象不同,划分段落的方法也不同,不能死套一格种式,要灵活掌握。
说明文的结构
(
重点是段落和层次
)
比较清楚
,
通常分为三部分
:
开头引出说明对象
,
中间进行详细的说明
,
结尾作总结说明
.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
总分式、承接式、递进式
.
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
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易于入手了
.
先了解文章的结构
九
.
创新意识
,
答好开放性试题
.
开放性试题
,
就是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
,
可以各抒已见
,
一是就材料回答问题
,
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
,
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
二是就阅读材料读后受到的启示、感想
,
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
;
三是从材料出发
,
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
或扩散联想到其他方面
.
总之
,
这类试题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
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
,
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
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
,
训练表达能力
,
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
,
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
十
.
开阔视野
,
关注材料的价值取向
..
时代的发展给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
于是有些文章介绍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
也有些文章介绍了科技领域中一些高新技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
其中有关于沙尘暴的
(
如镇江试题
)
、纳米知识的
(
如重庆试题
)
、人猿分野的新理论
(
如广州试题
)
、航天新技术的
(
如安徽试题
)
、北极与南极有关知识和趣闻
(
陕西河南试题
)
、蛛网
(
如北京东城区试题
)
等
,.
这就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
,
了解相关知识
,
并且这些文章对于增长学生知识
,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
,
献身科学
,
培养创新精神有着积极作用
,
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
十一。其它
(
1
)指示代词
“
这
”“
此
”
的作用
方法提示
:
带着问题顺藤摸瓜向前找,直接或概括摘录,务必要替换代词,代入检验。
(
“
此
”
指代内容一般在
“
此
”
字上文的几层或几句中。)
(
2
)揣摩词语的语境义及其作用
《
地球的不幸
》
:
“
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人类惟一适合的
孤岛
!
”
问题:结合语境,解释
“
孤岛
”
的含义。
答:
“
孤岛
”
在此处的含义是宇宙中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
2
)揣摩词语的语境义及其作用
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如
《
藤野先生
》
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3)
、归纳题目的作用
(
1
)把握
象征
意义;
(
2
)
语带双关
;
(
3
)作者
感情
的出发点;
(
4
)
概括
文章的
主要内容
;
(
5
)文章
线索
;
(
6
)文眼;
揭示
文章
中心
;
(
7
)吸引读者、
新颖
;
(
8
)题目中运用
修辞
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试题讲析:
《
把玉米穿在身上
》
:本文以
“
把玉米穿在身上
”
为题,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语言形象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起到了引出对以玉米为原料的新产品的介绍这一内容。
方法提示:
1
、分析语言修辞特点
2
、说明作用:
A
、吸引读者引起思考
B
、引出全文内容
(4)
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
…………
的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一起来,肯定行
奇特的外形和巨大的威力
大象的鼻子
指龙卷风
巨大威力
奇特外形
举例子
列数字
将龙卷风的威力说得更具体、更
确凿、更可信
爱 恨 情 仇
(
1
)并不是只有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能和睦相处,有的则是“冤家对头”。
(
2
) 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洋葱和胡萝卜
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驱赶对方的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相处,蓖麻散发出的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间种,两者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能使结出的葡萄香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进花繁叶茂;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四天;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美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莲线草与萝卜混种,半个月内就长出大萝卜。
(
3
)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
“
冤家对头
”
,彼此水火不容。如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因为丁香花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郁金香和毋忘草、丁香花、紫罗兰都不能生长在一起,否则会互不相让;小麦、玉米、向日葵不能和白花草、木槿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这些作物一无所获;另外,黄瓜和番茄,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也都不能种在一起。
(
4
)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学科
——
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认为,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在栽种植物时,应注意把相互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
“
冤家对头
”
同居,以免同室操戈,两败具伤。
1.
植物的“爱和恨“体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2.
第(
2
)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
3.
大豆为什么喜欢与蓖麻相处?为什么说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原文回答)
4.
第(
3
)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5.
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是:
6.
生物化学群落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门科学对人们的生活有何意义?
举例子
列举了适合种在一起的植物,说明植物间有“爱”。
(
第一句
)
思考与训练
:
21
世纪,光脑时代
光脑,人们也许还很陌生
,
但制造光脑的尝试,科技界早在
50
年代就开始了,直到
50
年代中后期,才可以说有了决定意义的突破。
90
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台光脑已由欧共体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国的
70
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其运算速度比电脑快
1000
倍。
科学家们预计,光脑的进一步研制将成为
21
世纪高科技课题之一。专家们预言,
21
世纪将是光脑时代。
光脑在哪些地方优越于电脑呢?
光脑并行处理能力强,具有超高速运算速度。电子的传播速度为
593
千米
/
秒,而光子的速度为
30
万千米
/
秒。同时,超高速电脑只能在低温状态工作,而光脑在室温下即可展开工作;和电脑相比,光脑信息存储量大。
众所周知,对于电脑来说,电子是信息的载体,它只能通过一些相互绝缘的导线来传导,因此,尽管现今的电脑运算速度不断提高,但电脑的能力极限还是隐约可见的。那就是在最佳情况下,电子在固体中的运行速度也远远不如光速。另外,无论微电路中的电流是多么微弱,但随着装配密度的提高,散发热量也在不断提高,使导体之间产生电磁作用,从而制约了电脑的运行速度。
此外,还有极为理想的光辐射源
——
激光器可供使用。最主要的一点是光子不需要导线,即使在光线相交的情况下,它们之间也丝毫不会相互影响。
和电脑相比,光脑的“无导线计算机”传递信息的平行通道,其密度实际上是无限的。一枚直径
5
分硬币大小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超过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的许多倍。
科学家正试验将传统的电子转换器和光子结合起来,制造一种“杂交”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能更快地处理信息,而又可克服目前巨型机的一大病症
——
内部过热。而一台光脑只需要一台电脑所需要能量的一小部分就能驱动,从而大大减少机器产生的热量。光脑的许多关键技术,如光存储技术、光互联技术、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都已获得突破。目前,科研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是最大幅度地增加光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即光开关的数量。
科学家
预计
,成熟的可实际应用的光脑将会在
2000
年出现。
1
、文章着重从那几方面列举了光脑的性能优于电脑?
2
、文章主要采用了
、
的说明方法。
3
、请简要说明文中画线句子在全文的作用。
4
、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预计”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思考与训练:
列数字 作比较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人类
(1)
我们知道,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成为气体,在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光和下造成的。臭氧处于地球上空约
10—50
公里的平流层内,其浓度最大处在离地面约
20——25
公里处,是罩在地球上
仅
3
毫米的一层薄薄的“面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臭氧层。别看这薄薄的
3
毫米,在大气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却很大,臭氧层能“吞掉”
90%
以上的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从而避免了紫外线对人体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造成的伤害。
(2)
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观察表明,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科学家们通过卫星的观测计算,年减少速率约为
1%
。目前,温带地区上空的臭氧减少了
6%——7%
,而南极上空减少了
40%
,出现了臭氧“空洞”。科学家预测,今后
50
年内
,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还将减少
5%—9%
。现今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扩展到相当于北美洲那么广阔,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科学家们还发现
,
目前甚至在北极、欧洲的上空也出现了“臭氧空洞”。
(3)
影响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天文因素即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可影响到臭氧含量的变化。如火山喷发可使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而核爆炸、卫星发射、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及工农业生产、生活、机动车辆等所排放的大量废气和氯氟碳致使大气中的臭氧大量的被分解成氧分子,也可使臭氧含量减少。不久前美国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世界各地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使用各种化学品,排放各种有毒化学气体,
21
世纪臭氧层还将被消耗
16.5%
。
(4)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球,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其主要危害有:
1
、引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生。专家门研究测算表明,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
2.5%
,就会给世界带来
47
万个皮肤癌患者,其发生率近
20%
,将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2
、臭氧层被破坏,会改变农作物生长的地理环境,而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
3
、臭氧含量减少回给整个地球气候带来变化,可使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块的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大片海滨地区有被淹没的危险。
(5).
面对臭氧层变化的趋势及其造成的危害,科学家们发出呼吁: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加强合作,刻不容缓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工农业生产、生活废气的排放,尽量不使用各种化学品,以至完全停止使用氟化碳及各种化学品,加速开发各种氟化碳的替代物,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臭氧层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
思考与训练:
(
1
)请概括第(
1
)自然段的内容。
(
2
)、“是罩在地球上仅
3
毫米的一层薄薄的‘面纱’”一句中“仅”字的作用是:
介绍臭氧层的形成与作用
强调臭氧层薄的程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2)(3)
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其中第
(2)
段运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是:
4
、
(2)(3)(4)
自然段,
先写
再写
最后写
这种结构安排是
顺序。
5
、影响大气中臭氧变化的因素有
:
作者重点说明的是
:
列数字 举例子 分类别
臭氧含量减少的情况
影响臭氧含量变化的因素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
逻 辑
天文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6
、本文的结构安排是非常严谨的,采用了
的形式。
7
、面对臭氧层的被破坏,科学家们发出了呼吁,作为中学生,你应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请简单谈谈。
总 分 总
人造肺:让人像鱼一样畅游
1.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始终被鱼到底如何呼吸这个问题所困扰。于是,传说中的美人鱼和其他的两栖动物就成了世界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
今天,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一个由化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终于可以让人们实现了像鱼那样在海洋中畅游的梦想,因为他们发明了两种分别可以模仿鲤鱼和巨头鲸呼吸的人造肺。现在,他们还在努力研制一种更加轻便的人造肺,预计这种人造肺的第一个原型将在
3
年内研制成功,在
5
至
10
年内投向市场。
3.
跟鱼类把水中的氧气直接输入血中有所不同的是,人造肺是通过嘴上的呼吸器把氧气送入人的肺中的。从海水中提取氧气的过程是通过成千上百根由特殊复合物研制的管壁极薄的超细纤维管来实现。当海水流过像细面条那样的密密麻麻的网孔的时候,海水中已经被溶解的养分子就会通过薄薄的管壁成为可供人呼吸的气体。
4.
目前人造肺的气体容量是
10
升。人造肺发明者之一的松田法明认为,如果想把这种人造肺推广到市场上的话,那么其气体容量只需
5
升就可以了。海洋生物学家路易斯说:“人 造肺的发明意味着人们在潜水的时候可以轻捷多了,用不着再背上笨重的氧气筒;在潜水中,带着人造肺的潜水者想在水中呆多久就可呆多久。”但英国阿伯丁海洋实验室的海洋学家麦克对人造肺在深海商业潜水,比如说海底矿藏开发中的用途并不感到那么乐观,
因为在海洋一定的深度,由于压力的关系,氧气变成毒气,危害人体健康。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行。另外一些人担心人造肺在娱乐潜水中的运用会给环境带来不良的后果,海洋旅游资源已经受到过多业余潜水者的威胁。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就因为潜水游客过多而受到危害。红海的珊瑚因为水下游客过多而受到破坏,现在不得不把游客限制在一定的海内活动。不过,只要善加利用,相信这项新发明也必将能造福人类。
1
、文章介绍的内容有:
、说明的顺序是:
。
2
、鱼类和人造肺获取氧气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3
、人造肺的利弊各有哪些?
4
、第(
1
)段中的“始终”的作用是什么?
5
、结合第(
2
)(
3
)段的内容,用一个“是”字句给“人造肺”下一个定义。
6
、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7
、请举出两个经过研制利用动物为人类服务的例子。
思考与训练:
人
造肺的研制、特点、功用和潜在危害
逻辑顺序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人造肺是科学家模仿鲤鱼和巨头鲸的呼吸原理,制造的一种能从海水中提取氧气送入肺中的呼吸器。
大自然的现象
——
风
[
叶冰
]
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空气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
6
个空气流动系统,即
6
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
6
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
7
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
2000
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由于现代的
"
经济危机
"
和
"
能源危机
"
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
5
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驰骋在辽阔的海洋上。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来磨面。现代,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
1500
户人家的村镇使用。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来解决当前能源危机
"
。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国家,将
3
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大西洋,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人类。
想一想:
1
、说明对象及特征
2
、说明顺序的判断
3
、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4
、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
5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对象:风
说明对象的特征:变化无常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列数字说明和作比较说明的方法
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结构:总-分-总
六、学会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考试的考点
一、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内容的理解 。
说明对象:
就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特征:
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内容:
就是说明了什么,什么怎么样。
二、说明的角度
即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
回答这方面的问题,往往要与文章的结构层次联系起来。
说明文考试的考点
三、说明内容的详略
往往考查的是为什么详写,为什么略写。
回答这样的问题,始终要围绕其说明内容是否是读者所熟悉和或容易理解的去回答。
四、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
做这种题关键是要熟悉所有的说明方法,千万不可将说明方法与论证方法、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混为一谈。
另外,还应该注意某篇文章、某段文字以及某个图表从整体分析与从局部研究的不同。
五、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做此类题目,心中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思想:科普说明文大都运用逻辑顺序。
在语言表述上,我们尽可能采用
“
大小结合
”
式,即:
运用了
……
的时间顺序
、
运用了
……
的空间顺序
、运用了
……
的逻辑顺序。
六、对文章段落
结构
特点的分析
心中要有说明文段落结构方式的基本概念。
要始终不忘重点看开头和结尾,对于中间部分也要作必要的浏览。
七、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对文意的概括其实就是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前要重点看开头和结尾,找中心句和关键句;当然对于非
“
总分
”
式的文段,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
至于层意和段意的概括,方法与对文意的概括是一样的。
八、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要明确所分析的词语在语句中所起的作用 ,应该考虑该词的表达性质(范围、程度、估计、数量等)。
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该从有无该词的角度进行分析。
九、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这方面内容的考查不仅有对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还有对词句含义和作用的揣摩
。
对于后一种类型的试题,我们应该从其运用的
手法
考虑,结合说明的
内容
,联系作者的
情感
或
思想
倾向来分析体会。
十、开放性试题--说明内容的延伸和扩展
这一类型的试题有列举型的,更多的是谈认识和体会。
对于后者,往往要么是结合原文谈,要么是结合实际说,这些要注意审题。其答题的基本套路往往是:观点--联系原文或实际分析--总结。
说明文阅读技巧指导
一
.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
把握说明的对象
,
区别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
二
.
分析文章内容
,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
三
.
理清文章结构
,
划分段落和层次
.
四
.
分析说明顺序
,
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词句
.
五
.
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六
.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七
.
准确把握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
,
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
八
.
创新意识
,
答好开放性试题
.
九
.
开阔视野
,
关注材料的价值取向
..
相关文档
- 2018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考点22 勾股2021-11-104页
- 新课标RJ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2021-11-1023页
- 河北省衡水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2021-11-106页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习题:10 那树2021-11-105页
- 九年级化学上册 单元专题复习1 走2021-11-107页
- 江苏省2018-2020年三年中考物理真2021-11-1061页
-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课件PPT:第15课2021-11-1032页
-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2021-11-108页
- 中考卷-2020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32021-11-1018页
- 2020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物理试卷【2021-11-106页